四年级数学上册 求简单的平均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一《平均数》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一《平均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能够简单地计算平均数;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平均数;
2.如何计算平均数;
3.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问答方式,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 引入新知
通过实例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例如:用桶子打水的例子,计算每次打的水的平均数。
3. 练习
带着学生一起完成以下练习。
例1:小明上午跑10圈,下午跑12圈,求小明一天中跑的平均圈数;例2:班级同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请问班级同学平均分是多少?(成绩表略)。
4. 拓展
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人口平均寿命、学生平均物理成绩等。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分析数据、计算平均数,并初步了解了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六、作业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并找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计算出相应的平均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3. 通过对平均数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同学们的平均身高,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一组数据,如某小组同学的身高数据,提问:这组数据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发现,这组数据有的大于平均数,有的小于平均数,有的等于平均数。
(3)让学生尝试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计算过程。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如一组同学的成绩、体重等。
(2)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年龄、平均成绩等。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 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概念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平均数。
在“探究新知”部分,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四年级数学教案:学会计算平均数
四年级数学教案:学会计算平均数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平均数;2.能够独立计算简单的平均数;3.掌握平均数的应用场景。
二、教学重难点1.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式;2.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数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出今天的主题:学习计算平均数。
询问学生,你们知道平均数是什么吗?有什么用处吗?2.讲解平均数指一组数的总和除以这组数的个数。
例如,1、2、3、4、5这五个数字的平均数是(1+2+3+4+5)÷5=3。
计算平均数时,需要先把所有数字加起来,再除以数字的个数。
教师可以把计算平均数实际操作演示给学生,同时,要注意让学生自己去推理总和和平均数的关系。
3.练习(1)给学生出一些随机的数字,要求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
(2)设计一些场景化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平均数来得到答案。
如:一家五口人去餐馆吃饭,一共花了200元,算一算每人平均花多少钱?(3)创设小组竞赛的环节,让学生在团队合作的氛围下,通过计算平均数取得胜利。
(4)展示一些有趣的数据,并让学生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对应的平均数,加深学生的理解。
4.归纳让学生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平均数?(2)如何计算平均数?(3)平均数在什么场景下会用到?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如:电影评分的平均数、班级同学年龄的平均数等,鼓励学生多发挥自己的创意。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计算平均数。
课堂通过纸笔计算和实际应用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此概念和实际应用场景。
五、作业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组数字,计算它们的平均数,并在家中找5组实例推算出它们的平均数。
同时,通过观察生活实际情景,列举出平均数的其他应用场景。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五四制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的基本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减法-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2. 乘法- 乘法口诀-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除法- 除法运算- 除法运算定律- 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混合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5. 认识分数- 分数的概念- 分数的分类- 分数的大小比较6. 认识小数- 小数的概念- 小数的分类- 小数的大小比较7. 认识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8. 测量-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体积的测量- 质量的测量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练习和测试,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全面评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
五、教学进度安排1. 整数加减法:第一周至第三周2. 乘法:第四周至第六周3. 除法:第七周至第九周4. 混合运算:第十周至第十二周5. 认识分数和小数:第十三周至第十五周6. 认识几何图形:第十六周至第十八周7. 测量:第十九周至第二十周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五四制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3. 教学工具:计算器、直尺、量角器、三角板等4. 教学辅助材料:练习册、课外读物等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_平均数(青岛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篮球赛吗?这儿有一幅篮球赛的图片,请看屏幕。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1.体会运用平均每场得分进行统计的必要性。
(1)提问。
谈话:这就是7号、8号队员小组赛得分情况统计表。
看看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7号、8号小组赛得分情况统计表谈话:同学们,喜欢打篮球吗?喜欢!老师也喜欢。
红队和蓝队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赛。
突然,蓝队5号队员意外受伤,需要下场休息,教练员需要重新派一名替补队员上场。
蓝队有7号、8号两名替补队员,派谁上场呢?教练员叔叔犯了愁。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提问:也就是谁的投篮水平高派谁上场?(板书)合作探索,解决问题谈话:教练员叔叔有7号、8号运动员小组赛的得分统计表(出示课件)师:(指着统计表)这条线表示7号运动员第2场没有上场。
追问:那这条呢?还有这条呢?评价:你们能够活学活用反应可真快,老师为你们点赞!提问:你能试着算一算两名运动员在小组赛得分情况吗?(巡视)生1:7号运动员 9+11+13=33(分)8号运动员 7+13+12+8=40(分)40>338号运动员投篮水平高。
生2(评价):这样比不合理,两个运动员的上场次数不同。
师(评价):你真善于观察,老师表扬你。
师提问:那不能用总分数比,怎么办?应该比什么?生(回答):应该比他们平均每场比赛的得分。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平均数 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平均数 - 青岛版(五四制)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判断。
3. 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 平均数与其他统计量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计算和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2. 对平均数意义的深入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新课1. 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成绩等,引发学生对平均数的思考。
2. 提问学生:什么是平均数?平均数有什么作用?第二阶段:讲解新课1. 详细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
2. 通过例题,展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 分析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阶段: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强调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3. 提醒学生注意平均数的计算和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板书设计1. 平均数2. 定义和性质3. 计算方法4. 实际应用5. 练习题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数据的平均数。
2. 提升题: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 思考题:探讨平均数与其他统计量的关系。
课后反思1. 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情况。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平均数的能力。
3.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学习平均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学习平均数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2. 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3. 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2. 能够灵活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将一组数字写在黑板上,例如:5、8、4、7、9。
问学生们这些数字有何共同点。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字都是整数、都是小于10的数字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告诉他们这些数字都是一组数据,但是这些数字之间还有一个特殊的关系——平均数。
2. 概念讲解教师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也就是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例如,一组数据3、5、7的平均数是(3+5+7)÷3=5。
平均数常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3. 计算平均数教师拿出几组由学生自己编排的数据,例如:7、9、5、6、8,或者12、15、18、10、7、9。
请学生依照前面所说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数据的平均数,并由他们讲解自己的思路和计算过程。
4. 应用实例教师提供一些实例,要求学生通过平均数来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的成绩是62、68、75、82、90,那他的平均成绩是多少?”以及“饭店一共售出了120个饭菜,平均每桌4人就餐,这家饭店就餐的桌数是多少?”等。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化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例题小林的数学成绩分别是90分、85分、75分、92分和88分,他的平均成绩是多少?解题思路:小林的五次考试分数之和为90+85+75+92+88=430,他的平均成绩为:430 ÷ 5 = 86分。
五、课后练习1. 计算下列数的平均数:28、32、35、38、41。
2. 一共有10个人的身高,平均身高为1.68米,其中九人的身高为1.65米、1.66米、1.68米、1.71米、1.73米、1.74米、1.75米、1.80米、1.82米,一人的身高是多少?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求简单的平均数_青岛版
《求简单的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一、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师:同学们,数学知识来自于我们的实际生活。
我们学习数学知识,不但要学会计算、推理,而且还要学会观察、操作和思考。
(出示连通器:里面装有红颜色的水,左边高10厘米,右边高20厘米)你们看,这个连通器里的水,左边与右边有什么不一样?生:左边的水低,右边的水高。
师:谁愿意帮老师量一量它们的高度?(生踊跃举手)生:左边水高10厘米,右边水高20厘米。
师:如果老师将这按住管口的食指放掉,你们猜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生:水会流动。
师:你说水会流动,会怎么流动呢?生A:水会从高的地方流到低的地方。
生B:水会从右边流到左边。
师: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流动以后,左边和右边会怎么样呢?生:左边与右边一样高。
师:如果是一样高,那么左边和右边都有多少厘米高呢?生:我想可能都是15厘米。
师:好!我们先把猜想的结果写在黑板上。
师:这一结果会出现吗?我们来观察一下。
(师演示)生:左右两边水一样高了。
师:说明刚才我们的猜想是对的。
现在再请一位同学来量一下左右水面的高度。
生:左边和右边都是15厘米。
师:的确是这样。
我们刚才的猜想得到了证实。
这是你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和动手操作的结果。
现在我们来研究从不相等的数量到相等数量的关系。
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来摆图片和移图片。
师:第一行摆7个正方形,第二行摆5个。
要使第一行与第二行摆的正方形个数一样多。
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操作与反馈(略)。
师:通过实验和动手操作,我们解决了从“不相等”到“相等”的问题(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内容,并板书:不相等—→相等)。
现在如果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第一行有9个正方形,第二行有2个,第三行有4个,要使三行的个数同样多,不去摆和移动,你能知道相等时每行有多少个吗?生:每行有5个。
师:真的是这样吗?生纷纷表示同意这个结果。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刚才的结果好吗?(生操作验证)师:结果是不是正确呢?生:正确。
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使它们相等的?生A:把多的数量移到少的数量上去。
小学数学_《平均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平均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7页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据统计观念,能灵活的选择方法解决平均数的问题。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在分析数据中的作用,初步培养共性寓于个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及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磁性白板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平均数师:孩子们,喜欢体育运动吗?最拿手的是什么?前几天他们就进行了一场男女一分钟投篮大比拼,你们希望谁赢?各有各的想法,咱们用事实说话,请看当时记录的数据师:第一轮比赛谁赢啦?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畅谈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师:看,第二轮,谁赢了?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畅谈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发现比较总数更好一些。
师:男生赢一局,女生赢一局,比赛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第三轮,在一名女队员无法参加比赛的情况下,谁赢了?理由教师请几名同学发言,说出自己的判断并说明理由,师小结:大家所说的平均数是求什么?就是求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投进多少个。
这个方法大家同意吗?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接下来咱们从女生平均每人投进的个数开始研究。
二、分层探究,认识平均数1、移多补少师:不计算,你能一眼看出女生平均每人投了多少个吗?把你的想法操作给大家看一下学生上台操作。
师:这样移完了之后出现了什么情况?像刚才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原来不相同的几个数变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移完后,女生平均每人投进了5个,2、求和均分男生平均每人投进了多少呢?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全班交流汇报。
师:其实,不管是刚才的移多补少还是求和均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原来不相同的几个数变得怎么样?同样多,这个同样多的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四年级数学上册 九 信息窗一(平均数)(1)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
青岛五·四学制202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我锻炼我健康”信息窗一《平均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平均数》选自青岛五·四学制202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我锻炼我健康”信息窗一的内容。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这里的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
它是在学生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以及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我们既可以用平均数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从而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所以本节课让学生学习平均数的知识,不仅是为了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理解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但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于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
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恰当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辅助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导。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四年级数学上册 平均数的意义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
平均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能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平均数的意义及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认识他吗?谁?(姚明)从事什么运动?你们认为他的球打得怎样?一个球队要取得好成绩,除了自身素质,还有什么也很关键?(教练员)。
你们想不想当一名小教练员?师:现在你就是我们二小的篮球教练员带领队员与一小进行比赛。
看身穿蓝色球衣的是我们二小的篮球队,身穿红色球衣的是一小的篮球队。
师: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都进入了状态,场面非常激烈,当比赛进行到36分钟时,我们二小与一小的比分达到38:37,仅仅领先1分。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突然我们的一名队员受伤。
怎么办呢?二、合作探究:生1:换人师:说的真好!师:小教练们,你会选一名怎样的运动员上场呢?生1:我会选一个身材比较高的能得分的队员上场。
生2:我会选一个投篮准的队员上场。
生3:……师:看来你们都是合格的小教练。
师:可是现在两名队员的身高、体能等都差不多。
那你会考虑什么呢?生:得分快、投篮准的。
(派谁上场应考虑的重要因素,是看一看7号和8号队员在小组预赛中的得分情况。
)师:其实,教练也是这样想的。
为了在关键的时候找准队员,教练就拿出了两人在小组预赛中的成绩记录,对他们的以往战绩进行分析。
请看:师:从成绩记录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斜线表示没上场)你还能知道什么?你会怎样来作出决定?小组讨论、计算、分析,教师巡回指导。
各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组算了一下,7号在小组赛中共得了9+11+13=33(分),8号共得了7+13+12+8=40(分)。
所以我们认为应选8号。
生2:我们也是算了两名队员在小组赛中的总得分,8号队员得分多,所以也选8号。
师:听了他们的交流,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3:我们不同意你们的看法,这样比较不公平。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即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活动法。
课前准备卡片、木棒、课件、电脑、投影仪,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喜欢体育运动吗?你能告诉大家你都喜欢那些体育运动吗?(学生可能说出多种体育运动)师:老师和你一样,也喜欢体育运动。
奥运会结束了,你能告诉大家你心目中的体育明星是谁吗?(课件出示姚明照片)师生交流。
师:一支出色的球队里除了要有优秀的运动员,还要有一名什么优秀的角色?师:你想不想当回小教练?二、新课学习老师很喜欢打篮球,发现同学们也很喜欢打篮球,下面有学校组织了一场比赛大家来看一下。
多媒体课件展示篮球比赛片段:蓝、红两队比赛异常激烈,比分在交替上升,正打到关键的时候,蓝方的一名中锋受伤了,急需换人。
蓝队中只有两名替补中锋:7号和8号,换谁上场呢,作为小教练的你会怎么样去选呢?(学生讨论的基本要点)学生可能会做出下面的一些回答:1.选身材高的能得分的队员上场。
2.选一个投篮准的。
3.选一个状态好的。
4.换一个得分多的。
师:看来换谁上场,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今天,我们就从“运动员的得分”角度上考虑该换谁上场的问题,好吗?(课件出示7号、8号运动员在小组赛中得分情况统计表)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第四场第五场7号9 ——11 13 ——8号7 13 ——12 8 师:仔细分析7号和8号的得分情况,思考一下应该换谁上场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青岛版四年级平均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平均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篇:青岛版四年级平均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数学思考: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解决问题:用数据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4、情感与态度: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的积累。
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通过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数,再利用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理解。
同时感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是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你们都了解关于篮球比赛的什么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借助学生最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本课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
】二、探索新知1.(多媒体展示课本信息窗中的情景图。
)谈话:看,蓝队和红队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突然,蓝队的5号队员腿抽筋了,跑不动了,他还是本队的主力得分队员,怎么办?篮队还有7号和8号两名替补队员,换谁上场呢?根据什么?学生会说出很多理由。
谈话:同学们考虑的这些因素,都很有道理。
但是5号队员是主力得分队员,替换他的队员的主要任务是得分,所以我们应该主要从得分能力方面来考虑,对吗?以下是这两名替补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
(大屏幕展示得分统计表)2.谈话:根据这些得分情况,请你动脑想办法比较出谁的得分能力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再在小组中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有:(1)换8号队员上场,因为8号队员在小组赛中一共得了40分,7号队员在小组赛中才得了33分,8号队员得分多,所以应该换8号队员上场。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明确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2. 求平均数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步骤,即先将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3. 平均数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求平均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差异。
(2)提出问题:如何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3)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平均数的概念。
(4)教师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5)学生动手操作,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5. 布置作业:布置与平均数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求法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测试,评估学生对平均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一《平均数》课件
试一试
哪个小组成绩好些?
我们一组3人, 共做了18个。
我们二组4人, 共做了20个。
18÷3 = 6(个) 20÷4 = 5(个)
6﹥5
答:一组的体重 是35千克。
小明
我们组同学 的平均体重 是37千克。
小明的体重一定 比小强轻吗?
小强
说一说
我身高145厘米, 下水不会有危险。
公元16世纪,人们利用 平均数减少误差,在1582— 1588年期间,丹麦天文学家 第谷对某一天文量进行重复 观测,他得到一组视察数据, 但由于视察时间、气候的不 同,得到的观测数据也各不 相同。于是他将所有数据先 求和再均分来减小误差,从 而得出这一天文量。
公元19世纪,比利时 数理统计学家凯特勒从 1831年开始,收集了大量 关于人体生理测量的数据, 如体重、身高、胸围等, 经过分析研究后,他发现 这些生理特征环绕着一个 平均数上下波动,从而提 出了“平均人”的思想。把 平均数从真实数推向虚拟 数,用它来代表一组数据 的一般水平。
7号运动员得分情况统计图
分数(分)
15
9 11 13
14
13
12
11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第1场 第3场 第4场 场次
8号运动员得分情况统计图
分数(分)
15 7 13 12 8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第1场 第2场 第4场 第5场
10
场次
合作探索
7号运动员平均每场得分: 8号运动员平均每场得分:
80厘米
150厘米
130厘米 200厘米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求平均数课件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应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典题精讲
我身高为 145厘米,下 水会有危险
吗?
有危险,平均数只反应平均水深。
易错提醒
判断:一组数据中的某一个 数可以代表这组数据的平均
数。 ( √ )
易错提醒
错解分析:
错误解答错在对一组数据中的某一个数与平均数 的关系理解不清。在一组数据中,一个数只是这组数 据中的一个个体,而平均数反应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所以不能用一组数据中的某一个数来代替这组数据 的平均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可能等于这组数据中 某一个数,也可能大于这组数据的某一个数,还有可能 小于这组数据中的某一个数。
总时间=上山时间+下山的时间 5 +4= 9 (分)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477 ÷9=53 (米)
文文从家到游乐宫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总路程=上山的路程+下山的路程 336+64×9
=336+576 =912(米) • 总时间=上山时间+下山的时间 7+9=16(分) •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912÷16=57(米)
谁的投篮水平高?
谁的投篮水平高?
7号运动员平均每场得分:
7号运动员:
9+11+13=33(分)
8号运动员:
(9+11+13)÷3=11(分)
8号运动员平均每场得分:
7+13+12 +8=40(分)(7+13+12 +8)÷4=10(分)
40﹥33
11﹥10
8号运动员的投篮水平高。
7号运动员的投篮水平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应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10
踢进球数(个)
平均数-教案-2021-2022学年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结论:7 分线以上多了6 分,7 分线以下只缺了1 分,所以用7 分表示就浪费了5分。
7 分还是偏低了。
问题2:刚才我们交流了9 分、7 分、还有6 分,它们
1. 哪组的整体水平更高一下?
做合理吗?为什么?
上到这,下课!
九、教学流程图
十、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十一、作业设计
(一)一箱鸡蛋有50 个,任意取出 5 个称一称。
结果如下表:
1.取出的这5 个鸡蛋,平均每个重多少克?
2.估一估,这箱鸡蛋大约重多少克?
(二)李楠同学在人民商场调查了两种洗衣粉的销量情况。
1.哪种洗衣粉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量多?多多少?
2.预测一下4 月份两种洗衣粉的销量情况,并说说你
十二、教学反思
注:此样表可另附纸。
“课型”指:“新授课”“复习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上册求简单的平均数教案青岛版
五年制
7、8号两名队员的得分数据。
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哪名队员的得分占优势”的问题,引入对较简单平均数的学习。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
3、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即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思考解决“下一个该派谁上场”这一问题,需要先求一下7号、八号运动员的平均成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发争论。
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喜欢体育运动吗?你能告诉大家你都喜欢那些体育运动吗?(学生可能说出多种体育运动)师:老师和你一样,也喜欢体育运动。
奥运会结束了,你能告诉大家你心目中的体育明星是谁吗?(课件出示姚明照片)师生交流师:一支出色的球队里
除了要有优秀的运动员,还要有一名什么优秀的角色?师:你想不想当回小教练?老师很喜欢打篮球,发现同学们也很喜欢打篮球,下面有学校组织了一场比赛大家来看一下。
多媒体课件展示篮球比赛片段:蓝、红两队比赛异常激烈,比分在交替上升,正打到关键的时候,蓝方的一名中锋受伤了,急需换人。
蓝队中只有两名替补中锋:7号和8号,换谁上场呢,作为小教练的你会怎么样去选呢?(学生讨论的基本要点)学生可能会做出下面的一些回答:
1、选身材高的能得分的队员上场。
2、选一个投篮准的
3、选一个状态好的
4、换一个得分多的师:看来换谁上场,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今天,我们就从“运动员的得分”角度上考虑该换谁上场的问题,好吗??(课件出示7号、8号运动员在小组赛中得分情况统计表)7号、8号运动员在小组赛中得分情况统计表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第四场第五场7号911138号713128师:仔细分析7号和8号的得分情况,思考一下应该换谁上场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进行充分的交流)(学生讨论基本要点)设计意图:新课开始,创设一个情境,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围绕“你认为应该派谁上场”这一问题,通过讨论得出,用7号和8号队员的平均分来比较比较公平,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活动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学
会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谈话过渡:你能求出7号队员和8号队员的平均分吗?给出多媒体课件。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各种方法的理由)集体汇报
XXXXX:有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交流给大家?方法
一、移动方块方法
二、列式计算提出新问题,揭示平均数的本质师:咱们刚才得到的11分和10分表示什么意思呢?得出结论11分和10分分别是7号和8号队员的平均成绩。
集体总结:通过计算应该选几号队员师:观察一下这两个平均数在大小上和原来的这几个数比较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基本要点)总结: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小结:平均数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值,它代表了一个平均水平,刚才判断7号队员成绩好,是因为7号队员的平均水平高于8号队员的平均水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白这两个11分从数值上看大小一样,但意义不同,前面的11分是7号队员在第三场的得分,后面这个11分是7号队员三场的总成绩的除以场次得到的平均分,它表示7号队员三场的平均成绩,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活动三:解读平均数展示课件练习题设计意图:主要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以及应用平均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