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的父亲母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的父亲母亲》
这是一部很简单的电影,但简单仅仅是指它的故事情节简单,人物简单。而在简单的情节后面却有着许多不简单的细节和导演复杂而又高超的手法。张艺谋导演用它独特的思想与手法创造出了这部“简单”却又不简单的电影。
全片主要以儿子的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述,从父亲逝世一事引入,回忆性地讲述了父亲母亲相识、相爱的过程。用村子门前的一条普通的路作线索,串起了整部影片。影片叙事朴实,但感人至深,尤其是声画运用、节奏把控等方面十分出彩,影片叙事朴实,但感人至深,尤其是声画运用、节奏把控等方面十分出彩。
主题.
影片的主要线索就是那出现了无数次的路,这是一条求爱求知的路。影片浅层主题很明显,就是求爱。母亲第一次见到父亲时在这条路上兴奋奔跑,父亲送住的远的孩子回去时母亲在这条路上守他时羞涩的跑,父亲离开时母亲在这条路上急切的跑,以及母亲在这条路上等待父亲的回来,都表现出了求爱的主题。而本片的深层主题却是求知。本片在空间感上本片给人一种封闭式的感觉,主要集中在八里屯村和教室等,形成了人对文化的渴望。影片从许多细节也表现了这一点,开头交代了人物背景,父亲教了一辈子书,自己是村里唯一读过大学的;母亲听了父亲一辈子的课都不觉得腻;不识字的母亲打扫教室时擦黑板却没擦父亲的的板书;最好抬父亲时父亲的学生都纷纷赶来,雇的人都不要钱。通过这些细节看出导演是想告诉我们这是一条求知的路。
视听
本片在色彩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现实用冰冷黑白色彩,而回忆则用温暖的色彩。两个画面行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表现了导演张艺谋的态度,现实是残酷的而回忆是美好的。红色是导演偏爱的颜色,在影片中也大量的出现了红色。红色的棉袄、红发卡、织红都具有双层意味。红棉袄是父亲喜欢的,红发卡是父亲送给母亲失而复得的信物,织红要最漂亮的女的来织是祈福。导演在对光的要求也特别高,透亮。两级镜头是全篇的总体要求。在织红时,母亲织布时的侧逆光虽有违现实,却能更好的塑造母亲,突出母亲的美丽。
本片的成功还在于它出色的配乐和旁边。片中对白很少,很大程度上依赖旁白和音乐.。旁白推动剧情,避免了画面的拖沓,加快了影片进程,更使本片充满纪实感。而音乐则不断的拉动着观众的情绪,起到了极大的渲染作用。伴着悠扬的曲调,配着电影情节,很有煽情的意味,舒展的电影节奏与它很是匹配。读书声也是本片的点睛之笔,多次叙事皆是由读书声来引起和推动,而片末父子读书声的叠化,则超越了时空所限,将整部影片读书声所引发的美好、期待、希望种种情感揉和在一起,营造了本片的高潮。
节奏
影片在节奏方面也掌握的很好。叠化的频繁使用是一大特色,它们都有着不同的作用。比如‘我’开始讲述故事时用老照片和回忆情景的叠化完成时空的转换;修建学校时的用叠化来表现时间流逝,更表现母亲的急切关注,等。而最精彩的叠化就是片末,讲现实的母亲与回忆的母亲相叠,将‘我’的声音与父亲的声音相叠,也将电影推到了高潮,体现了现实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大备战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面试
的残酷,让人感觉物是人非。
另外无技巧的跳切同样在片中形成律动,母亲派饭的戏,同机位、同景别的五次跳切每个镜头人物位置、光源位置都有所变化,对观众的视觉习惯形成刺激。母亲等父亲的段落也使用了大量的跳切,多次起身,多个近景跳切,多种时间气氛短接都在渲染母亲的心情,节奏快,情绪很紧。又体现了母亲怕相遇,害羞等潜台词。
(结尾)
《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影片,但在一些细节上也可能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生活在山村的姥姥为什么操得一口北京腔。年轻时说普通话的母亲年老时为何又变成了山村的乡土口音。但这些小问题并不会影响电影动人的闪耀。
最后在结尾处,儿子和丈夫的身影在她眼中叠化。仿佛又回到了回忆中,一切是那么的美好。母亲在那条路上奔跑着,最后结束的画面定格在那跑动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