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新教育、自由教育流派

合集下载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是“自由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蒙台梭利方法》(1909)、《童年的秘密》(1936)、《有吸收力的心理》(1949)等。

1、论儿童自由蒙台梭利所谓的“自由”,是指使人从妨碍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的自由。

她认为,儿童的自由应该包括智能和道德两个方面。

智能方面的自由是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使其智力得到发展;道德方面的自由则是要防止儿童为满足自己活动的欲望而出现的对抗性,这种对抗性来自一种不明智的压制。

她认为,如果儿童不用心学习,对学习感到厌倦,那是由于教育方法对儿童心理的自然功能起了不可克服的障碍作用。

很多不正常的现象,例如,对克服障碍表现出畏缩,甚至懒散、依赖、顽皮、抗拒、对立等,往往是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对儿童干扰和压抑过多造成的。

因此,儿童的教育,无论是身体方面的还是智力方面的,都必须以儿童的自由为前提。

尽管蒙台梭利强调自由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她所说的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由。

她指出,在保证儿童自由的前提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第二,通过独立达到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在正确情况下,儿重都有一种独立活动的欲望,教育应当促使儿童这种欲望的实现,以保证儿童的独立性。

她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儿童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

第三,在自由的练习活动中发展意志。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之所以选择某件事,而不做另一件事,是由内部的意志倾向来决定的。

他的意志引导他前进,并发展他的力量。

儿童对于自己选择的工作,不仅不会使他感到疲劳,而且还会强化他的个性。

第四,在自由的活动中培养社会性。

蒙台梭利非常强调儿童的个性发展,但个性的发展并不排斥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因为学校本身就是个社会集体,可以通过"有准备的"环境、自由的作业、教师的引导和不同年龄的同伴的活动来培养儿童的集体观念。

当前基础教育八大教育学派

当前基础教育八大教育学派

当前基础教育八大教育学派(一)主体教育学派代表人物:北京大学裴娣娜教授。

代表作:《主体教育试验研究发展的反思》(裴娣娜)主张:尊重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充分发展和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目的:解决人的现代化发展问题,并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和中国人现代素质的提高找出一条现实的途径。

特点:是一项把教育理论探索、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培养教育专业研究人才三者结合于一体,带有一定开拓性且层次较高的教育实验。

实践成果:进行了主体教育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构建了主体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性教学策略。

理论成果:使我国基础教育有了一个高的目标定位。

(二)生命·实践教育学派代表人物;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及以其为带头人的“新基础教育”学术共同体。

代表作:《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理论与实践——“新基础教育”的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结题报告》(叶澜)。

主张:以“生命作为教育的基础和教学研究的原点,关注教育实践活动中”具体的人的真实成长。

提出“新基础教育”的概念,主张以课堂为着眼点,推动“学校转型”。

目的:根本的目的在于形成新的基础教育观念和创新型学校,显性目标是为了建设21世纪需要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学校。

基本内涵:“学校转型”,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的整体形态、内在基质和日常的教育实践要完成由“近代型”(指课堂教学满堂灌,培养人才规格一刀切,教育管理上集权为主等)向“现代型”的转换。

其中,“价值提升”“重心下移”。

“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动力内化”等5个方面可以勾勒出现代型学校的基本内涵。

(三)新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江苏苏州市政府副市长朱永新教授。

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特点:新教育实验开始于2002年,是由朱永新教授及其一批志同道合者所推动的一项性教育实验改革,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通过七大行动去推动整个的素质教育发展,去推动教师的成长。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阶段的特点萌芽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中划分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只表现为零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1 )人们对教育的认知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

(2)教育学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3)教育学思维与论述的方式以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为主。

2.中国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 )儒墨教育思想(2)《学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见下表。

3.外国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 )古希腊教育思想(2)古罗马教育思想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一理论一练习“三阶段。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创立阶段的特点(1)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2)概念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

(3)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 )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及其观点(三)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 .现代教育学流派3.当代教育发展。

新教育流派

新教育流派

环节3
– 围绕上述集中在一起的问题,由教师组织全体学员一 起来澄清与解决 结束:反思“我”明白了什么
论教研室的定位与教研员专业发展
此文发表在《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第8期 或见E-教研员之家网站 /
环节1
– 分6组,每组约8-9人,分别阅读材料15分钟,将所有 观点做上标记,然后按“赞成的观点与反对的观点” 小组讨论25分钟,再各自整理讨论结果8分钟,并确保 自己能够向新成员汇报自己的观点5分钟。
环节2
– 由上述组各组抽1人重新编组,每组3人,按材料序, 每人分别汇报各自小组的观点5分钟;汇报后至少有5 分钟的提问与讨论;最后每组将自己组还没有澄清的 问题罗列并展示在指定的纸上。
教研员研修之一
教研室的定位与教研员专业发展
阅读与讨论
崔允漷
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所长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专家 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cuiyunhuo@ © 2009 by Cuiyunhuo
程序
导入
– 主持人宣布今天的任务;分组;发阅读材料与作业单

现代教育学流派知识点总结

现代教育学流派知识点总结

现代教育学流派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实践的学科。

现代教育学流派是指在现代教育学领域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同观点和理论体系。

这些流派在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目标和理论框架等方面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现代教育学流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行为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流派强调对学习过程中的可观察行为的研究和分析。

该流派认为学习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改变过程。

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其理论认为,通过强化和惩罚的方式,可以改变和塑造个体的行为。

行为主义流派的教学方法注重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强调通过反馈和奖励来增强学习效果。

二、认知主义流派认知主义流派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知识结构。

该流派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意识的过程,个体通过思考、感知和记忆来构建新的知识。

认知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其理论认为,学习者在适应新信息时,会通过吸收、组织和转化知识来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认知主义流派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强调问题解决和概念形成的过程。

三、社会构建主义流派社会构建主义流派强调学习是在社会互动中进行的,认为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建构知识。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是俄国心理学家瓦列里安·列欣。

社会构建主义流派的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社会环境中的对话和协作中进行的,通过与他人共同构建知识,个体的认知能力得以提升。

社会构建主义流派的教学方法注重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强调学习环境的社会性和情境性。

四、人本主义流派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自我实现。

该流派认为学习应该关注个体的整体发展和个性特点。

人本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其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层次依次由低到高,只有满足了较低级的需求,个体才能追求更高级的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流派的教学方法注重个体的兴趣和需求,强调学习者的情感和创造力。

五、建构主义流派建构主义流派强调建构意义和理解的过程。

蒙台梭利教育基础 —自由

蒙台梭利教育基础 —自由

蒙台梭利教育基础—自由蒙台梭利在教育上公认的贡献之一就是为自由下了明确的定义.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

”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本质的前提。

第一、排除成人的直接干涉,革除阻碍儿童意志发展的人为障碍。

蒙台梭利指出:我们可以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孩子活泼好动,总是静不下来,看到什么都要去摸一摸,碰一碰,甚至还要去“ 侵犯”同学,被老师斥责为“ 调皮精”、“ 讨厌鬼”。

蒙台梭利认为这一类幼儿,处于心理萌芽阶段,萌芽阶段的“ 冲动”、“ 抑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行动,仍然是分离的,没有融合成为一体,他们意志仍然不能控制自己,但它在潜意识里起支持作用。

这阶段的儿童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引导他去触摸东西,去熟悉事物。

这是儿童意志发展的一种自发活动,教育者应尽快诱发儿童的积极行为,更早地使儿童产生抑制和冲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可是在儿童周围的大人们对待儿童的这种自发活动则往往给予训斥和粗暴的干涉。

例如当孩子想摸想碰周围的物体时,大人们则说:“ 别碰”当孩子为了走得稳而到处跑时,大人们怕孩子摔跤则焦急地加以阻拦说:“ 别跑!”当孩子决定做某事时,他们则说:“ 不行!”当孩子还在集中注意力干某件事时,他们则不顾及孩子心理的需要,打断孩子的行动来服从大人的意志。

大人对孩子原始冲动的践踏,无异于把他们即将发展的意志扼杀在摇篮里。

一些父母亲满怀着“ 爱心”却不知不觉地做了这种摧残儿童意志的帮凶,使儿女成为完全服从他的意志的人。

蒙台梭利指出:用成人的意志代替儿童的意志,不让孩子动,即使让他动也是替孩子作主选择,使孩子失掉了意志锻炼的机会。

可见,成人给儿童提供这样的环境,只是一群障碍物,阻碍了儿童意志、个性的发展,应该彻底地扫除这些障碍,把儿童从成人的禁锢中和干涉中解放出来。

第二、让儿童在自由运动和自由活动中锻炼意志。

儿童的发展与自由紧密联系,她认为自由活动是幼儿教育的又一条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儿童意志的主要途径。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流派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流派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流派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传统教育派:赫尔巴特,主张1,教师中心,即教师是教学中的绝对主张,2,教材中心,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注重书本知识的教授,3,课堂中心,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的教学形式现代教育派:杜威,主张1,学生中心,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符合学生需要及兴趣,2,从做中学,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3,活动课程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程二,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以个体价值为中心,应主要依据人的本性,本能的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两种方式均割裂了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应当以动态的层次对等的方式来认识教育目的的选择中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建构主义理论所蕴含的教学思想可以概括为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六个方面四,道尔顿制:教师不在上课时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或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老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后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五,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是由低层向高层不断发展的,低级的需要得到了基本满足,高一级的需要才会出现,人的需要由低层向高层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这前四种定义为缺失需要,是我们生存所必须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健康很重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了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三者为生长的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须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它们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

新教育思潮

新教育思潮

新教育思潮“新教育运动”(new educational movement)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教育实践不断推广的基础上,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

新教育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的英国,以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如德国、法国、瑞士、比利时、荷兰和奥地利等国。

“新教育”思想具有以下五个主要特点:一、“新教育”思想具有广泛性。

“新教育”思想以英国教育家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为开端,后来遍及欧洲其他国家:它不是某个国家所特有的教育思想,而是在欧洲国家工业和经济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生活变革的共同背景下形成的一种遍及欧洲各国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的教育思潮。

二、“新教育”思想尖锐地批判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一次巨大冲击。

与传统教育理论不同,“新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一是反对主知主义,反对学校过分考虑对儿童灌输知识,强调学校的责任在于鼓励儿童去解决问题以及学习如何使用科学的方法。

二是反对忽视现代社会需求的传统课程,强调学校课程应该更多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使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具有生活特点的活动和锻炼能力。

三是反对学校生活中僵化的、呆板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强调学校不仅应该对社会变革做出反应,而且应该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四是反对学校在精神上对儿童的压抑,强调学校应该为儿童个人的自由和完善发展创造条件。

概括起来说,“新教育”思想在内容上倾向于现代社会需要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个人发展。

在方法上倾向于使每个儿童注重于解决问题和获得实际经验,在组织上倾向于促使儿童的自我管理和社区生活。

三、“新教育”思想是以“新学校”为实验室的。

“新学校”大多是—种收费的寄宿学校,设在远离城市的郊外、风景优美的乡村。

“新学校”在欧洲各国的名称不一,在英国称为“乡村寄宿学校”,在德国称为“乡村教育之家”,在法国称为“罗歇斯学校”,在比利时称为“隐修学校”。

课程教学论之课程各流派

课程教学论之课程各流派

课程流派整理一、夸美纽斯的课程理论·阿姆斯·夸美纽斯(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消除宗教压迫以及教育改革事业,曾担任捷克兄弟会牧师及兄弟会学校校长。

在欧洲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他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成果,总结了自己四十余年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他所著的《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他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夸美纽斯的课程论:夸美纽斯主张泛智教育,即人人应该掌握各种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是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但也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夸美纽斯在他的泛智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关于课程的比较系统的理论。

1.课程分类夸美纽斯把课程分为三类:主要课程、次要课程和第三类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宗教神学等方面,除此之外,还有体育、音乐、游戏等。

主要课程包括智慧、辩才、正直行为和笃信宗教的本质、核心和内容。

次要课程主要是指为主要课程服务的辅助性课程。

第三类课程主要是指增进健康和换发精神的娱乐游戏等课程。

2.课程体系夸美纽斯提出和论证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课程体系。

他提出,在国语学校,除了当时普遍开设的读、写、算和教义问答外,增加了几何测量、自然常识、地理、历史、唱歌和手工技艺等;在拉丁学校,除了当时普遍开设的七艺之外,主张增加物理、地理、历史,还要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本民族语和一门现代外语课程。

3.教科的编写夸美纽斯在教科书的编写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认为教科书应当是简明扼要的,内容排列应当是有系统的,而且应当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明白简单的语言来阐述。

4.课程论的特点:(1)扩大了学校教学科目的门类,突出了自然学科的地位,重视语文工具学习。

(2)确立了学校的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1.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新传统教育流派

新传统教育流派
要素主义者提倡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自立、自戒的能力。要素主义者认为,人必须而且能够使自己的眼前欲望服从远景目标,如果不鼓励儿童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就会阻碍他们的发展。为了实现理想与抱负,儿童就必须学会约束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这些能力往往是通过艰苦锻炼和意志磨砺而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是受外部严格纪律约束的结果。为此,儿童必须学会自控、自立和自戒。
二是适应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需要。
1957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这表明苏联在国防、科技等方面的实力已经开始超越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要素主义者看来,苏联成功地发射人造卫星的事实说明苏联的教育制度恰好能够培养形成技术优势所需要的人,而美国教育的缺陷…从根本上来说是对优秀智力的漠不关心,对心智问题的漠不关心"。为了弥补美国教育的严重不足,要素主义教育家们极力主张改造进步主义,学习欧洲优秀的教育经验,恢复学科教学,使儿童在学校接受严格的心智训练。这样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情势下,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引发的危机与恐慌为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广泛传播提供了契机。
总之,要素主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有深刻的社会背景的,既是上个世纪20-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必然产物,又与美苏争霸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挑战休戚相关。
2.要素主义教育流派的基本主张
要素主义者所强调的"要素"就是指足以代表人类文化遗产的最宝贵的共同因素,即"文化上的共同性",也就是基础知识。
要素主义是在批判进步主义教育的过程中被了解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它在批判进步主义教育的过程中确实纠正了进步主义教育的某些错误的观点和做法,匡正了教育观念,其理论观点和具体做法很值得学习、研究,很有借鉴意义。首先,他们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符合学校教育的规律;其次,关于天才教育的问题,在某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某些重要的历史时期也不失为是一项积极的举措,而且符合因材施教的规律;再次,要素主义立足于社会现实和教育实际,对统治美国教育乃至影响各国教育发展的进步主义教育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在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提倡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教师的权威,力主改变美国教育软弱痪散的局面,这对纠正进步主义教育导致的学校管理的不利局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有积极作用的。

新教育核心理念

新教育核心理念

新教育核心理念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新教育理论内涵1.核心理念: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2.价值取向:追寻理想,超越自我;成长着,并快乐着;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3.基本原则:(1)实践性原则,强调操作;(2)生成性原则;强调过程;(3)发展性原则,强调创新;(4)客观性原则,强调真实;(5)公益性原则,强调开放。

4.三大假设:(1)“十大行动”是“教育共同体生活世界改造”的理想通道;(2)理想的教育实验不仅会改变作为因变量的被试,而且会促成实验活动主体自身的不断提高和完善;(3)随着“新教育实验”的不断推进,多元的、不同层级的教育共同体会在交往理性与交往道德上达成共识,会逐步形成这支团队所特有的科研机制与制度文化,进而形成自己特有的理论话语和实践范式,诞生“新教育学派”。

5.四重境界(1)使实验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2)使实验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3)通过实验使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4)通过实验使学校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

6.五大观点:(1)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2)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3)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4)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5)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7.十大领域: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及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思想介绍

新教育思想介绍

“新教育”思想“新教育”思想:19世纪20年代开始在英国产生,后来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倡导者分别在自己的国家开办“新教育”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

“新教育”思想主张建立符合现代需求的“新学校”,强调儿童个人的自由和发展,学校教育同社会生活的联系。

20世纪前半期,成为一种遍及欧洲各国并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产生较大影响的教育思潮。

(一)“新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19世纪后半期,欧洲各国工业和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发展并不平衡。

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对学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19世纪后半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心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为“新教育”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论基础。

“新教育”思想于19世纪90年代在英国产生。

英国教育家雷迪1889年创办“阿博茨尔姆学校”,成为欧洲第一所“新学校”。

新教育”思想后来扩展到德国、法国、比利时、瑞士和意大利等国,形成了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新的教育思潮。

(二)“新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英国:雷迪英国:巴德利英国:怀特海英国:沛西·能美国:利茨法国:德摩林比利时:德可乐利瑞典:爱伦·凯1、雷迪(1858—1932)学校的任务是促进儿童个人的自由发展,即身体和心灵的健全发展,而不是用书本知识去压抑儿童的发展。

(1)学校建在面积宽广、风景美丽的乡村。

(2)上午学术活动,下午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晚上娱乐和艺术活动,以促进儿童协调发展。

学校的课程内容上,分为五部分:(1)体育活动和手工劳动(2)艺术方面的课程(3)文学和智力方面的课程(4)社会教育(5)道德和宗教教育学校生活的原则:合作、和谐、领导2、怀特海(1861—1947)“学校被无活力的概念沉沉的压住了。

教育上有了无活力的概念,这种教育不仅是无用的,尤为重要的是,它是有害的。

”——《教育的目的》“使知识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识僵化的问题,这是一切教育的中心问题。

” 。

外国教育史第六章

外国教育史第六章

第六章外国近现代教育思想第一节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影响久远。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文艺复兴前期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时期,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比较狭窄;文艺复兴后期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开始贴近现实生活时期,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比较宽泛;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形成的新教思想,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运用和推广。

此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更加注重现实生活,强调"遵循自然",强调新知识和新方法,充溢着一种入世、求实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社会进步对教育的客观要求,被称为唯实主义教育思想。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维多里诺、伊拉斯谟、拉伯雷、蒙田、路德、加尔文、夸美纽斯、洛克等。

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1、文艺复兴前期文艺复兴前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比较重视以古典语言和古典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并把宗教教育作为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代表人物有维多里诺,伊拉斯谟。

(1)维多里诺的人文主义教育实践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1378-1446),把它所创建的孟都亚宫廷学校称为"快乐之家",反映出他反对封建教育压制儿童个性的教育思想。

他提出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因此他重视智、德、体、美诸育的普遍实施。

他的学校中不仅设有古典学科,也注意自然科学和数学课程的开设。

在教学法上,他要求注意儿童的兴趣,多运用直观和练习的原则与方法,使教学做到生动、实际、有趣,以利于发展儿童的个性。

他提出了体育应被看作是高尚的、于科学知识教育并重的教育内容。

在道德教育方面,他要求发展儿童的优良品质,并特别注重教师对学生的示范,同时也注重让学生阅读有关宗教方面的书。

维多里诺最早把人文主义的理想付诸于教育实践,他被称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

他主张通才教育,并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的中心,强调古典著作对陶冶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这些见解促进了古典人文学科的发展。

教育理论的主要流派

教育理论的主要流派

《教育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影响》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在漫长的教育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众多的教育理论流派,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这些流派不仅对当时的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在当今的教育领域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行为主义教育流派行为主义教育流派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塑造作用。

其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等。

华生认为,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外部刺激来控制和改变的。

他主张通过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斯金纳则进一步发展了行为主义理论,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他认为,人的行为是由行为的后果所决定的,通过对行为后果的强化,可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行为主义教育流派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程序教学和行为矫正方面。

程序教学是一种按照小步子、及时反馈等原则设计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逐步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行为矫正则是通过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分析,然后采用适当的强化手段来纠正这些行为。

二、认知主义教育流派认知主义教育流派关注人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

其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等。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他强调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认为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

布鲁纳则提出了认知结构学说,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认知主义教育流派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发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方面。

发现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来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有意义学习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从而使新知识获得意义。

好书交流《新教育》

好书交流《新教育》
教育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育实践
01
02
03
开展综合性课程
课程设置应涵盖知识、技 能、情感等多个领域,以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强化实践教学
通过实验、项目、社会实 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 操作中学习和成长。
提倡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协作, 培养沟通、协作和领导能 力。
第六章“新教育的未来展 望”展望了未来教育的趋 势和发展方向。
02
主题探讨
教育理念
教育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人的道德、情感、思维等全 面素质的过程。
强调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育应该尊重个体差异,提供个 性化的教育方案。
培养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育的本质、目的、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02 第一章“走进新教育”阐述了新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03
第二章“新教育的理想课堂”探讨了理想课堂的构建
和实施方法。
书籍概述
第三章“新教育的教师发 展”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和教育创新。
第五章“新教育的评价改 革”介绍了评价体系的改 革和创新。
第四章“新教育的学校管 理”探讨了学校管理的理 念和实践。
教育改革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
01
建立多元、开放、动态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和
发展潜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0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
手段。
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
03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资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
视野。
03
精彩章节分享

自由教育的概念最早提出者

自由教育的概念最早提出者

自由教育的概念最早提出者自由教育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

尽管没有一个确切的起源点,但一些著名教育家和哲学家为自由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最早的自由教育理论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

杜威在20世纪初期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理念,其中包括“经验主义”和“进化论”。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他主张学校应该是一个社区,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经验,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另一个对自由教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美国教育家亨利·大卫·索魯的(Henry David Thoreau)。

索魯的提倡自由教育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瓦尔登湖》中。

他认为传统的学校教育过于束缚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他主张学生应该有时间和空间去自由地探索、观察和思考。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实际行动的结果,而不是仅仅记住和重复知识。

此外,美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也对自由教育的概念提供了重要的贡献。

密尔在其著作《论自由》中,提出了“实用主义”和“多样性”这两个和自由教育相关的概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逻辑推理和社交能力。

他主张学校应该提供多样性的课程和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也对自由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美国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由教育理念。

她主张通过自由探索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自由教育的概念最早由19世纪末的美国教育家们提出。

他们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主张学校应该是学生自由探索的场所,并提供多样性的课程和学习方式。

这些理念对当今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学法的主要流派

教学法的主要流派

《教学法的主要流派探究》教学法作为教育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教学法流派有着各自独特的理念和方法,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教育背景下不断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深入探讨教学法的主要流派,分析其特点和应用,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行为主义教学法行为主义教学法强调通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来塑造学生的行为。

其代表人物有斯金纳、华生等。

在教学中,行为主义注重对学生的外部行为进行强化和惩罚,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

1. 教学方法行为主义教学法常采用程序教学法和掌握学习法。

程序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成小的单元,按照一定的顺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回答问题后会得到及时的反馈。

掌握学习法则要求学生在达到一定的掌握水平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2. 优点行为主义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效果明显。

3. 缺点然而,行为主义教学法过于强调外部行为的塑造,忽视了学生的内部心理过程。

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记忆和模仿,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创造力。

二、认知主义教学法认知主义教学法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

其代表人物有布鲁纳、奥苏贝尔等。

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1. 教学方法认知主义教学法强调启发式教学和发现学习。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发现学习则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探索和研究来发现知识。

2. 优点认知主义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3. 缺点但是,认知主义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同时,这种教学法可能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传授效率可能不高。

三、建构主义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法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6年出版《童年的秘密》
2、基本教育思想:
儿童发展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生来具有各种本能,儿童的发展是一 个自然过程,不是由外界决定的,而是 儿童利用他周围的一切塑造自己。
自由教育观:
要为儿童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培养儿 童自我教育能力;自由是有纪律的,自 由教育除了体现使儿童的天赋本性得到 自然和谐发展之外,还应表现为秩序、 规则和服从;教育的主要方法是感观训 练。
论自由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是以“儿童生命”为出发
点的,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
法则”,帮助儿童发展生命。给予儿童自由。

“自由”不普通意义上的由自己作主,不受限
制和拘束之意,它是相对的。是指使人从妨碍 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的自由。
在保证儿童自由的前提下应注意的问 题:

(四)罗素和他的“爱的教育”
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英 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 他于1927-1934年创立了皮肯希尔学校, 并于1926年出版了《教育与美好生活》 一书。

四、主要贡献及启示
确立了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全面广泛地探讨了教育与儿童的关
新学校特征

乡村寄宿式学校; 为资本主义社会培养领导人; 注重实际; 民主和自由; 肯于接纳新思想、新方法。
二、基本教育观点和主要特征




(一)基本观点: 1、 教育目的:通过自由教育培养学生的活力、勇气、敏感、 智慧等品质,发展个性。基本目的是以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为依据。 2、 教育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儿童的兴趣、爱好和 个性来进行。 3、 教育内容:重视现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特别重 视体育、手工、园艺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审 美能力和独创精神,灌输民主、自由和合作的观念。 4、教育方法:反对传统的分科教学制度,主张各门课程实 行单元教学,并大量开展新教育方法的实验。
三、主要代表人及其思想

(一)蒙台梭利和她的自由教育思想 (二)爱伦凯和她的《儿童的世纪》 (三)德可乐利和他的新教育法 (四)罗素和他的“爱的教育”
(一)蒙台梭利和她的自由教育思想
(1870——1952)
1、教育活动及著作:
1907年创办“儿童之家” 1909年出版了《蒙台梭利 法》(后改为《发现儿童》)
系; 使儿童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真正 成为教育的逻辑起点之一。
(二)主要特征




1、 充分信赖儿童内在潜能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主 导作用,并以此为依据来构建自己的理论模式和 实际教育措施。 2、 重视儿童的感觉感观训练,使受教育者通过 感观训练发展自身各种能力。 3、 注重从对缺陷儿童的教育中,引伸出对正常 儿童所适用的教育方法和原则,以此来探讨教育 规律。 4、把研究重点放在幼儿教育这一问题上,注重幼 儿教育的研究。(是新教育流派区别于其它教育 流派的最重要特征)

其感官教育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
觉的训练,以触觉为主。

蒙台梭利的感官教具
(二)爱伦凯和她的《儿童的世纪》
(1849——1926)


瑞典女作家、教育家, 1899年除夕刊行《儿童的世纪》一书,喊出了 “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的呼声,重重地点出 了20世纪,乃至以后西方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 问题,即儿童问题。 课程主要是两类:“大家”的原著;手工、园 艺、游戏等。
(三)德可乐利和他的新教育法
(1871——1932)




比利时医学博士 ,1907年创办“爱儿米达日” 学校。 在对低能儿童研究中形成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方 法:兴趣中心教学。 他认为儿童的兴趣是儿童一切活动的动力,是 儿童本质的表现,只有以兴趣为中心才能给予 儿童真正的自由教育,全面发展儿童的个性。 儿童有四种兴趣:食物、保护自己不受自然力 伤害、防备敌人、工作与互相依赖。
第三讲 新教育、自由教育思想



一、新教育、自由教育流派的产生和发展 二、新教育、自由教育流派的基本教育观点和 主要特征 三、新教育、自由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及其 思想 四、新教育、自由教育流派的主要贡献
一、自由教育流派的 产生和发展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继续和发展源于 亚里士多德的自由主义教育传统,特别是卢梭的 自然教育思想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反对传统 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 方法,革新已有教育的方方面面的教育运动所形 成的教育流派。 在实践上表现为“新学校”的兴起和发展; 在理论上则表现为具有深厚自由主义色彩的 理论的出现。
第一,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 第二,通过独立达到自由; 第三,在自由的练习活动中培养社会性。 蒙台梭利的自由不是放任,无限度的, 也具有一定的纪律性。
幼儿教育的内容



感官教育 读写算的练习 实际生活的练习
感官教育

重视幼儿感官训练和智力的培养是儿童之家的
重要特色,也是蒙台梭利的一大特点。
产生发展:




1、创办新学校(乡村寄宿学校)(第一所: 1889年英国的雷迪) 2、国际新学校事务局成立(1899年) 3、新教育联合会创办(1921年7月30日)制定 了七条新教育原则。基本原则是肯定儿童自由, 发展儿童个性。1966年更名为“国际新教育协 会”,提出了自由主义教育流派的共同要求。 4、丰富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