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山矿组织机构图
铜绿山矿倒段风井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铜绿山矿-605m至-845m 中段倒段风井掘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湖北鑫力井巷有限公司二0一五年元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和原则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 (1)第二章工程概况 (3)2.1工程概况 (3)2.2总体工程量 (4)第三章施工准备及施工设施布置 (5)3.1技术准备 (5)3.2三通一平 (5)3.3人员调整及培训 (5)3.4设备物资准备 (6)3.5 -605m井口工业场地布置 (6)第四章施工方案 (7)4.1总体施工方案 (7)4.2 施工总平面布置 (8)4.3施工方法 (9)4.4辅助作业 (12)第五章劳动组织 (14)5.1工作制度 (14)5.2组织管理 (14)第六章施工步骤及工期进度图表 (17)6.1 施工步骤 (17)6.2 进度指标及进度计划 (17)6.3 工期保证措施 (17)第七章主要施工设备 (20)7.1施工机械 (20)第八章质量保证措施 (22)8.1工程质量方针 (22)8.2工程质量目标 (22)8.3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22)8.4管理措施 (22)8.5施工技术措施 (23)8.6强化监督检查 (24)8.7实行工程质量包保责任制 (25)8.8严格制度,狠抓落实 (25)8.9全面科学的组织施工 (25)8.10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 (26)8.11主动做好施工中的协作配合工作 (26)8.12保证井筒不偏的技术措施 (26)8.13保证井筒浇灌成形质量技术措施 (27)8.14创优的主要措施 (28)8.15质量管理依据 (28)第九章安全环保文明施工 (35)9.1安全方针和目标 (35)9.2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 (35)9.3个人安全预防 (40)9.4安全管理措施 (40)9.5消防 (44)9.6环境污染检测及卫生防护 (45)9.7文明施工措施 (46)第十章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48)10.1预防措施 (48)第一章编制依据和原则1.1编制依据1.1.1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GB16423-2006 《爆破安全规程》 GB6722-201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工程测量规程》 GB50026-2007 《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工程施工规范》GB50653-2011《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范》GB51036-20141.1.2主要文件由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的有关图纸。
湖北铜绿山铜铁矿床实习报告
湖北铜绿山铜铁矿床一、地质背景及地质条件铜绿山矿床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大冶市西南3km 处,处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西部鄂东成矿区铜绿山矿田内。
在大地构造上,本区位于扬子板块和大别造山带之间的下扬子拗陷带鄂东断褶带内,北西侧以NW 向襄樊-广济断裂与大别山造山带相邻,东南侧以NEE 向阳新-常州断裂与扬子板块相隔,东以NNE 向郯庐断裂为界,呈西宽东窄之楔状地质体(马光,2005;谢桂青等,2009)。
二、矿床地质特征1.矿区简介○1地层鄂东成矿区出露的地层从元古界至新生界基本齐全。
其中震旦系至中三叠统出露于下扬子台褶带和江南台隆的边缘;上三叠统至侏罗系分布于一些中生代盆地区;白垩系至新生界分布于江汉断坳及断陷盆地中(舒全安等,1992)。
○2构造鄂东成矿区位于鄂东褶皱束内,该区地质构造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阶段,发生强烈的褶皱造山运动和岩浆活动;震旦纪-早三叠世盖层阶段,构造运动以多旋回升降运动为特点,形成一套以海相沉积为主的盖层沉积;中三叠世以来的碰撞造山和造山后板内变形阶段(翟裕生等,1992;舒全安等,1992)。
印支运动不仅使古生代以来的海相沉积变为陆相沉积,而且发生强烈的褶皱运动,奠定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格架。
燕山运动以来,该区发生强烈的断块和岩浆活动,形成一系列构造叠加在早期构造之上,他们彼此复合交织,构成了本区的构造面貌(图2-1),现将该区的区域构造按时间分述如下。
印支期构造该区印支期构造主要为一系列北西西向的复式褶皱和走向断裂,分布广泛。
背斜核部为下古生界,向斜核部多为三叠系,具紧闭倒转特征。
南部由古生界至中三叠统地层组成,北部多由上古生界至中生界地层组成。
印支期形成的断裂多为走向断裂,多与褶皱构造相伴出现,分布于背斜轴部或翼部的岩相转变界面。
这些断裂一部分为燕山期岩浆侵入提供了条件,如鄂城断裂、铁山断裂、金山店断裂等;一部分并为燕山期构造,如保安—陶港断裂(20)(舒全安等,1992)。
世界矿冶奇观——铜录山古矿遗址
世界矿冶奇观——铜录山古矿遗址世界矿冶奇观——铜录山古矿遗址陈军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省黄石市,自古就是一座矿冶之城。
其辖区内的大冶市便是因古代“大兴炉冶”而得名。
1973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矿在生产剥离过程中发现了这处距今2800多年前的古代采矿冶炼遗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该遗址是中国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它的发现和发掘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
1982 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 年,国务院又将其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
2001年3月被评为“中国20 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铜绿山在今大冶市西3公里处,紧靠大冶湖边,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据清代《大冶县志》记载:铜绿山“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土石之上,故名。
”铜绿山遍地是宝,矿产资源丰富,吸引着历代矿工前来开发。
考古工作者根据对出土文物分析考证和同位素碳十四测定,认为这处遗址的年代始于商代晚期,历经西周、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汉代,连续采冶一千余年。
遗址周边地区也有唐、宋、明时期的采矿、冶炼遗迹。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建国以来重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其年代之久远,连续采冶时间之长,生产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科技水平之先进、内涵之丰富,为世界所仅见。
经过考古发掘,该遗址清理出不同时代、不同结构、不同支护方法的竖(盲)井231个、平(斜)巷100 条、春秋早期鼓风炼铜竖炉10座、战国晚期炼铜竖炉2座和宋代炼铜地炉17座及一大批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研究表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采冶技术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在采矿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成功地实现了地下深井开采,完全掌握了探矿、井巷开拓、井巷支护、井下通风、排水、提升、照明等一系列复杂的开采技术,地下开采最深达60余米;在冶炼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成功地实现了鼓风竖炉炼铜,完全掌握了鼓风竖炉的构筑、矿料的整粒、造渣与配矿、炉温的控制等一系列复杂的冶炼技术。
煤矿组织机构图(建井期)
生产副矿长 总工程师
副总工程师
贺陡沟煤矿 矿长
机运部 机电队
机电副矿长
运输队
供应部
经营副矿长
综合办
安全副矿长 安监部(安全质量标准化办公室)
贺陡沟煤矿·综合办公室岗位设置图(6-1)
秘书 档案管理
综合办 主任
人事主管 人事管理员
资产管理员
保洁员 男浴池工
后勤主管 职工食堂厨师 锅炉工
技术员兼统计员
工程车辆主管
贺陡沟煤矿·生产副矿长分管部门岗位设置图(3-2)
生产副矿长 调度室 掘进一队
掘进二队
队长
副队长
技术员
材料员
核算员
掘进三队
贺陡沟煤矿·生产副矿长分管部门岗位设置图(3-3)
调度室 掘进一队 掘进三队
生产副矿长
掘进二队 队长
副队长 材料员
技术员 核算员
贺陡沟煤矿·生产副矿长分管部门岗位设置图(3-4)
副队长 材料员
掘进三队 队长
生产副矿长
调度室
掘进一队
掘进二队
技术员 核算员
贺陡沟煤矿·机电副矿长分管部门岗位设置图(4-1)
机电副矿长
机运部
部长
主任工程师
技术员
设备管理员
防爆检查员
机电队
运输队
贺陡沟煤矿·机电副矿长分管部门岗位设置图(4-2)
队长 副队长
机电副矿长
机运部 机电队
运输队
材料员
保管
技术员
贺陡沟煤矿建井期组织机构设置图(2)
矿长
生产副矿长 经营副矿长
总工程师
安全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副总工程师
易门铜矿区三家厂矿床菜园河矿段新区矿体与构造关系_陈友春
易门铜矿区三家厂矿床菜园河矿段新区矿体与构造关系陈友春(易门矿务局三家厂分矿)1 矿区地层中元古界昆阳群(Pt2):绿汁江组(Ptlz) 青灰色厚层状白云岩,中部夹薄层状白云质灰岩及板岩。
岩石含大量砂屑和碳酸盐岩屑,含2—4层叠层石灰岩,下部常见红色白云岩,中图1 三家厂铜矿床区域地质图1.第四系;2.侏罗系;3.三叠系;4.昆阳群绿汁江组;5.昆阳群鹅头厂组;6.昆阳群落雪组;7.昆阳群因民组;8.地层整合或不整合界线;9.断层1998年第17卷 第1期113页~118页云南地质CN53-1041/P ISSN1004-1885上部常含燧石团块。
出露于矿区西部。
鹅头厂组(Pt 2e ) 上部为含平直的粉砂条带板岩、粘板岩,中部为板岩夹薄—中厚层状石灰岩,下部为碳质板岩夹薄板岩、白云岩。
出露于矿区东部。
落雪组(Pt 2l) 上部含燧石条带和团块,中部硅质纹相对稀疏,下部含紧密的硅化细纹常形成藻礁和叠层石的白云岩,为主要含矿层。
因民组(Pt 2y ) 上部是灰紫色条带韵律的砂、板岩夹白云岩透镜体。
为主要含矿层之一。
图2新区959水平地质平面图114云 南 地 质17卷2 区域构造易门矿区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体系南部西侧,区内构造以绿汁江大断层、汤郎、易门大断层为主,组成南北向构造带。
与南北向构造带共生的有一系列北东向背向斜及压性断层,北西向反时针对扭的压扭性断层,东西向张扭性断层组成,由东西向挤压力形成的构造体系(图1)。
3 菜园河矿段新区构造特征该区的断层系统按其产状可分为南北、北西、东西、北东向四组。
其力学性质为:北东组为压性构造,南北组与东西组为张扭性到压扭性构造,北西向为张扭性及张性构造。
这四组断裂构造组成符合东西向挤压形成的应力椭球体。
3.1 NW 向组走向NW ,倾向SW ,倾角40°—90°。
该组断层非常发育,断层面一般比较宽大,主要有F 45、F 52断层,具有反时针平移扭动的特点。
【精选】湖北大冶铁山铁(铜)矿床
矿床学第四次实习湖北大冶铁山铁(铜)矿床姓名:班级:学号:目录一.区域地质背景 (3)二.矿区地质 (3)§2.1地层 (3)§2.2构造 (4)§2.3岩浆岩 (4)三.矿床地质特征 (4)§3.1矿体特征 (4)§3.2矿石特征 (5)§3.3成矿期和成矿阶段 (8)四.成矿条件和成因分析 (8)一.区域地质背景鄂东南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西端,北与秦岭褶皱系烯水台褶束相接,南与咸宁台褶束相邻,西以武汉台褶束为界,处于隆坳过渡地带的构造活动地段,构成一个三角形构造—岩浆区(如下图)。
区内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发育。
铜绿山矿田位于鄂东南三角形构造岩浆岩区的中心、阳新岩体的西北端,处于一种特殊的构造位置。
构造上位于印支期构造的大冶向斜的南翼与燕山期鄂城一大磨隆起带的中脊以及姜桥一下陆断裂褶皱带的交切部位,其深部有山坡一枫林穿壳断裂横贯区内,区内盖层与深部连通,成为深部物质向盖层运移的活动中心。
二.矿区地质§2.1地层出露的铁山矿区内出露地层以中下三迭统大冶灰岩为主.次为二迭系乐平统硅质页岩层(构成铁山背斜之轴核)。
更老地层依次向南始有出露。
(如图右图所示)上三迭统蒲沂群紫色砂页岩及侏罗系砂岩、砂质页岩层则分布于铁山侵入体的北缘及东西两端。
中下三迭统大冶灰岩.由下而土按其岩性可分为三层:(1)灰黑色薄层泥质灰岩与纸状页岩互层.底部有约30米的泥质灰岩;(2)灰黑色中厚层纯灰岩;(3)含少量白云质(M g O 1. 5-}- 5男)厚层灰岩,中夹数层厚约20 ~30米的灰质白云岩( Mg015}-20多).第(3)层相当于嘉陵江组层位.上述各层受岩浆侵入之接触变质(主要是热力变质),均遭不同程度的大理岩化.而与成矿关系密切者仅为(2)、〔3)层。
§2.2构造本区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的前弧西翼,以折皱构造和挤压性断裂为其特征。
鄂东地区铜绿山矿田成矿规律研究
鄂东地区铜绿山矿田成矿规律研究摘要:鄂东南地区矽卡岩型铜铁金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铜绿山矿田以成矿类型齐全和矿体规模较大成为鄂东南矿集区最重要的矿田。
以铜绿山矿田为对象,讨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田地质特征,厘清成矿规律,对进一步进行成矿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铜绿山铜铁矿田已有的资料,分析了成矿的物质来源、流体来源、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规律,针对下一步找矿工作提出几条建议。
关键词:地质特征;成矿规律;铜绿山矿田;鄂东南地区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鄂东地区在地质背景上北临桐柏—大别造山带,南接江南隆起,西与江汉断陷盆地交界,东靠宁芜褶皱束。
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和探讨,认为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均对成矿有着较好贡献。
1.1 地层本区地层发育较齐全,从太古界到新生界除缺失中、下泥盆统及上侏罗统外,其余均有出露。
太古界和元古界地层为组成淮阳和江南隆起的一套不同级别的变质岩,主要分布在区域最北端的桐柏山—大别山南部和最南边幕阜山地区;古生界地层为一套浅海相的碳酸盐岩—砂页岩—砂岩,主要分布于下扬子台褶皱带和江南隆起边缘;中、新生代地层以三叠纪的碳酸盐岩组合和白垩纪的陆相火山岩系为主,主要分布在中生代时期形成的各种盆地中,特别是下三叠统大冶群是成矿的主要围岩。
区内的沉积作用包括海相沉积、陆相沉积和火山物质沉积,这些有利地层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
1.2 构造该区的区域构造分为印支期和燕山期构造。
其中,印支期构造主要为北西西向的复式褶皱和走向断裂,走向断裂部分为燕山期岩浆岩侵入提供条件,其余并为燕山期构造;燕山期北北东西褶皱构造多横跨在印支期北向褶皱带上,而北东向褶皱构造则对岩体边缘形态产状具控制作用,断裂构造按走向可分为四组:北东、北北东、北西及北西西,其中以北西向保安—陶港断裂带规模最大。
1.3 岩浆岩区内普遍发育侵入岩和火山岩,侵入岩岩性以中性成分为主,局部发育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等小岩体,西部金牛盆地发育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底部夹有粉砂岩和砂岩。
7.1矿山总图布置
地下采矿方法学——矿山总图布置主要内容矿山总图布置总图布置的主要内容1总图布置的基本原则2总图布置应考虑的因素3地表工业场地布置4办公与生活设施布置5地面运输方式6又称矿山总平面布置,指将矿山地表工业设施、行政管理设施、生活及福利设施,按照地表地形特点,根据矿区自然地理条件和交通状况,以及矿石地面加工和运输要求,合理布置在平面图上,并利用内外部运输线路将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
包括地表工业场地:主井、副井、风井、废石堆场、充填站、选矿厂、尾矿库等工业场地;办公与生活场地;内外部运输。
●充分利用矿山周围和现有设施●充分利用地形●尽量减少场地平整和填挖方工程量●统筹井下运输综合确定,避免出现反向运输●满足各种防护距离要求三、总图布置应考虑的因素根据总图布置原则,总图布置应综合考虑如下主要因素:◆地表地形条件与气象条件◆矿床赋存条件◆开拓井巷工程的布置◆地面设施的工艺1、主井工业场地箕斗主井井塔配置图1—提升机; 2—拉紧装置;3—导向轮; 4—箕斗; 5—贮矿仓;6—振动放矿机; 7—井塔; 8—井筒主井主要担负矿石提升运输任务,其工业场地布置主要取决于提升设备(包括提升机、提升容器),井塔或井架、提升机房、贮矿仓、装矿设施、运输设施或线路、值班室等。
大冶有色铜绿山矿新主井1、主井工业场地罐笼井井架配置图主井采用罐笼提升时,一般采用井架结构,提升机落地布置。
该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井架结构简单,基建时间短,投资少;其主要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
某矿主井井架1—上天轮; 2—下天轮; 3—井架; 4—提升机房; 5—井筒;6—平衡锤中心线; 7—罐笼中心线。
2、副井工业场地副井多采用罐笼提升,主要担负废石、人员及材料的提升运输。
副井井口工业场地布置有井口房、副井准备用房、提升机房、窄轨铁路、综合修理间、材料堆场、废石临时堆场等。
梅山铁矿副井工业场地3、其他工业场地◆风井工业场地◆充填制备站◆空压机房◆机修车间◆地磅房◆材料仓库、油料仓库及木料堆场◆周转废石堆场◆长材堆场、喷浆材料堆场◆变电所◆选矿厂◆尾矿库某竖井开拓矿山部分总图布置1—材料堆场; 2—废石堆场; 3—电机车修理间及蓄电池充电室; 4—地表窄轨铁路; 5—提升机房; 6—副井井口房; 7—副井准备用房; 8—斜坡道口;9—主井井塔; 10—中央变电所; 11—综合修理间;12—综合仓库; 13—职工宿舍; 14—工区办公楼;15—充填制备站; 16—空压机房五、办公与生活设施布置1、厂前区布置指进入矿山办公与生活区,乃至工业区的入口,一般厂前区与矿山办公与生活区合并布置。
煤矿企业组织机构图
总工程师
调 供 安 安 综 综综 综 机 综 通 选 服 安 护
采 采掘 掘 电
运
度 应 管 监 一 二一 二 车 合 风 运 务 置 矿 输
队 队队 队 间
区
室科科科
队区队队办队
生产区队
辅助单位
运其
输 区他
陕西陕煤
职业卫生领导小组组长
矿长 书记
党委副书记
机电兼生产副矿长
党Hale Waihona Puke 组纪信劳计财生地机调政
团工
办传织监
访资划务产测电度
公
委会
室部部委
办科科科科科科室
日常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
机关科室
陕西陕煤XXXX斜井
XX斜井工作制度
机关科室:白班(8小时) 辅助单位:三班倒(8小时) 生产区队:三班倒(8小时)
安全副矿长
湖北铜绿山铜铁矿床矿化富集规律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1矿区地质概况铜绿山矿为一大型的夕卡岩型铜铁矿床。
矿床位于阳新复式岩体西北端,铜绿山石英二长闪长玢岩体的中部。
矿区地层较简单,主要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和大冶组碳酸盐岩,岩浆岩主要为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矿区构造非常复杂,褶皱和断裂构造均较发育。
矿体主要产于铜绿山岩体与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和大冶组残留体的接触部位,受断裂和接触带构造共同控制。
伴随成矿作用区内岩石普遍发生接触变质及热变质现象,形成了Cu 、Fe 、Au 、Ag 多金属矿床。
1.1地层矿区内地层在岩体内呈残留状态,主要有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三叠系中下统嘉陵江组、白垩系下统大寺组和第四系。
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为大冶组、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地层。
1.1.1大冶组(T 1d )为一套海相连续沉积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石,分为4个岩性段。
矿区内仅见第三至第四岩性段,呈隐伏状分布。
T 1d 1-3主要位于负460至负640m 以下,自下而上为矽卡岩化条带状含白云质大理岩、条带状大理岩、大理岩及含白云质大理岩。
厚度大于220m 。
T 1d 4主要位于负365m 标高左右,自下而上为厚层大理岩、中厚层大理岩夹含白云质大理岩、含灰质白云石大理岩。
厚度约为107m 。
1.1.2嘉陵江组(T 1j )为一套滨海相及泻湖相连续沉积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石,分为3个岩性段,矿区内分布较广泛。
位于负125m 标高左右,自下而上,岩性为含灰质白云石大理岩、灰质白云石大理岩及白云质大理岩。
厚度约250m 。
1.2岩浆岩主要为阳新杂岩体西北端之铜绿山岩株体,其主体岩性为石英二长闪长玢岩。
1.3构造根据残余地层分析,矿区构造由北西西向(近东西向构造的偏向)与北北东向的褶皱断裂叠加交切而成,北北东向构造强烈,成为矿床的主体构造型式。
1.3.1褶皱构造主要为北西西向、北北东向。
北西西向为大冶湖向斜南翼的次级褶皱。
1.3.2破碎带甚为发育,主要分布于接触带、矿体顶底板、背斜的轴部以及断裂带的局部。
铜绿山
编辑/发表时间:2006-10-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
中国周代至汉代的采铜和冶铜遗址。位于湖北大冶西北。面积2平方千米。1973年起发掘。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期属春秋时期或稍早,后期属战国至汉代。铜绿山蕴藏有丰富的铜铁矿床,古矿井主要集中在大理岩与火成岩的接触带上。这里氧化富集带中矿石的含铜品位可达5%~8%,主要有孔雀石、赤铜矿、自然铜等。古代工匠为掘取铜矿石,开凿竖井、平巷与盲井等,并用木质框架支护,采用了提升、通风、排水等技术。春秋时期的井巷较小,木质方形框架的长宽均为60厘米左右;战国时期井巷增大,框架直径达110~130厘米,并使用辘轳提升矿石及汲出地下水。采掘工具有斧、凿、锄、钻等,春秋矿井中只出土青铜工具,战国矿井中多为铁工具。此外还有木锹、竹筐、藤篓、绳索、木钩、木槽、桶、勺等器具。经清理的春秋时期冶铜炉,由炉基、炉缸、炉身3部分组成。炉基下有风沟,冶炼时可确保炉缸的温度。炉缸设有放铜、排渣的金门。炉身有鼓风口。炼炉附近有工棚遗迹和碎石用的石砧、石球,加工过的矿石及陶片、铜块等。经模拟实验证明,这种竖炉可以连续加料、连续排渣、间断放铜,性能好、炉龄长、操作简便,每炉日产铜不低于300千克。古炉渣总量超过40万吨。经化验,炉渣的酸度适宜,含铜量仅0.7%,说明东周时期的冶铜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铜绿山古矿遗址是中华民族和整个人类历史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我国奴隶社会采矿及冶炼高度发展的生产技术,充分说明了中国青铜文化的来源,更为进一步研究我国乃于世界早期发展史和矿冶技术史提供了大量的依据。
国务院于1982年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国务院又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与秦始皇兵马俑等并列为新中国建国后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由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铜矿遗址,国务院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清单。
湖北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椭圆状 透镜状 矽卡岩型
n 18~10 线 240
108
80。
80。
-
-
椭圆形
矽卡岩型
川 2~13 线
400
815
120。
60〜70。 39. 37
1.71
长条状 透镜状 接触交代型
IV 13~39 线 520
590
115。
65〜75。
24
1.5
长条状 似层状 接触交代型
V 13~19 线 200
110
(1) 三叠系下统大冶组(匚d):为一套海相连续沉积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石,在大冶地区总厚 度为235m~910m,分为4个岩性段。矿区内仅见第三至第四岩性段,呈隐伏状分布。大冶组第三岩性 段(T1 d3):分布于矿区的南北两侧-460m标高以下,厚度大于220m。自下而上岩性为矽卡岩化条带 状含白云质大理岩、条带状大理岩、大理岩及含白云质大理岩;大冶组第四岩性段(T1 d4):主要位于 矿区南部和中部,厚度83m〜107m。自下而上岩性为厚层大理岩、中厚层大理岩夹含白云质大理岩、含 灰质白云石大理岩。
5 63.8 0. 47 16. 28 2. 05 2. 57 0. 052 1.04 5. 24 4. 65 2.9 0. 206 0. 09 1.40 - 100. 75
6 63. 82 0.535 16. 63 2.6 2.61 0. 052 1.57 4. 42 4. 58 3 0. 252 0. 57 0. 93 - 101.57
1矿区地质概况
矿床位于阳新复式岩体西北端,铜绿山花岗闪长斑岩体的中部。矿区地层较简单,主要为下三叠统 大冶组碳酸盐岩,岩浆岩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矿区构造非常复杂,褶皱和断裂构造均较发育。 1.1矿区地层
湖北省大冶市铜绿山矿环境评价(终稿2)6月2日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铜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二00九年四月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铜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报告提交时间:二00九年四月目录1编制依据 (1)1.1项目由来 (1)1.2 矿山发展简史 (1)1.3 评估技术要求及工作依据 (2)2矿山建设概况 (4)2.1矿区地理位置 (4)2.2矿山开发概述 (5)2.3矿产资源及储量、矿体规模及矿体特征 (6)2.4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及生产规模 (11)3矿区地理、地质环境概况 (13)3.1气象水文 (13)3.2地形地貌 (14)3.3地层岩性 (14)3.4地质构造及地震 (16)3.5水文地质条件 (18)3.6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25)4矿山工程分析 (27)4.1 开采现状 (27)4.2开拓方案 (28)4.3 矿山生产进度计划 (29)5评估级别与评估范围 (29)5.1矿区范围 (29)5.2评估级别的确定 (30)5.3评估范围的确定 (31)6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32)6.1评价原则 (32)6.2 评估内容 (32)6.3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32)6.4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现状 (49)6.5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50)7 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51)7.1 对土地资源及植被的影响预测评估 (52)7.2 对水资源和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53)7.3 空气环境预测评估 (55)7.4 噪声环境预测评估 (56)7.5 环境地质问题预测评估 (56)8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 (60)8.1 评估依据 (60)8.2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区评估 (60)9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62)9.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62)9.2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64)10 结论与建议 (66)10.1 结论 (66)10.2 建议 (67)附图1、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铜矿矿山环境现状图(1:5000)2、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铜矿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图(1:5000)1编制依据1.1项目由来铜绿山铜铁矿采矿权属于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矿山自1970年一期工程投产至今,历经近四十年开采,矿区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地下水均衡遭受显著改变,废弃物排放、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资源严重破坏。
湖北铜绿山铜铁矿床矿化富集规律
湖北铜绿山铜铁矿床矿化富集规律作者:赵晓波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06期【摘要】本文简要介绍湖北铜绿山矿夕卡岩型矿床的地质概况,并论述矿床成矿与地层、构造、岩浆岩、多次成矿作用、赋存标高及围岩蚀变的关系和成矿富集规律,揭示了本矿床矿石富集规律,并为今后矿山的找矿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矿化;蚀变;多成矿作用;富集规律1 矿区地质概况铜绿山矿为一大型的夕卡岩型铜铁矿床。
矿床位于阳新复式岩体西北端,铜绿山石英二长闪长玢岩体的中部。
矿区地层较简单,主要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和大冶组碳酸盐岩,岩浆岩主要为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矿区构造非常复杂,褶皱和断裂构造均较发育。
矿体主要产于铜绿山岩体与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和大冶组残留体的接触部位,受断裂和接触带构造共同控制。
伴随成矿作用区内岩石普遍发生接触变质及热变质现象,形成了Cu、Fe、Au、Ag多金属矿床。
1.1 地层矿区内地层在岩体内呈残留状态,主要有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三叠系中下统嘉陵江组、白垩系下统大寺组和第四系。
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为大冶组、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地层。
1.1.1 大冶组(T1d)为一套海相连续沉积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石,分为4个岩性段。
矿区内仅见第三至第四岩性段,呈隐伏状分布。
T1d1-3主要位于负460至负640m以下,自下而上为矽卡岩化条带状含白云质大理岩、条带状大理岩、大理岩及含白云质大理岩。
厚度大于220m。
T1d4主要位于负365m标高左右,自下而上为厚层大理岩、中厚层大理岩夹含白云质大理岩、含灰质白云石大理岩。
厚度约为107m。
1.1.2 嘉陵江组(T1j)为一套滨海相及泻湖相连续沉积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石,分为3个岩性段,矿区内分布较广泛。
位于负125m标高左右,自下而上,岩性为含灰质白云石大理岩、灰质白云石大理岩及白云质大理岩。
厚度约250m。
1.2 岩浆岩主要为阳新杂岩体西北端之铜绿山岩株体,其主体岩性为石英二长闪长玢岩。
1.3 构造根据残余地层分析,矿区构造由北西西向(近东西向构造的偏向)与北北东向的褶皱断裂叠加交切而成,北北东向构造强烈,成为矿床的主体构造型式。
最新xx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铜绿山矿选矿厂4500t-d扩能项目——磨浮车间工程优质工程申报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优质工程申报表项目名称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铜绿山矿选矿厂4500t/d扩能项目——磨浮车间工程申报单位有色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公章)推荐单位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有色质量监督站(公章)二O一五年六月二十日单位名称(全称)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联系人及电话、传真单位公章施工单位有色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建设单位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勘察单位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鑫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1项目名称有色铜绿山矿选矿厂4500t/d扩能项目——磨浮车间建设地点建设性质技改工程开工时间2013年6月11日计划竣工时间2014年12月20日实际竣工时间2014年12月30日组织验收单位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竣工验收时间2014年12月30日质量评定结果优良设计概算(或修正概算)7302(万元)竣工决算(万元)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量磨浮车间长90m宽47.20m,建筑占地面积4300m²。
主跨结构形式为门式刚架结构,跨距33m,附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钢结构总重760t,磨浮车间安装有球磨机、浮选机、磁选机及其他选矿辅助设备近60余台套。
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段磨矿分级,磨矿细度-74μ72%;选铜流程一粗二扫一精,铜精矿品位20%,回收率92.7%;选铁流程为一粗一精一扫,铁精矿品位65.42%,回收率68.85%。
总的选矿规模4500t/d。
设计主要优、特点1、采用的选矿工艺技术和选用设备体现高效、节能、节水、环保、安全、稳定、可靠、经济、合理、先进、可持续,并可自动控制。
2、厂房采用33m跨度门式刚架结构设计,施工周期短,厂房跨度大,空间结构大,便于工艺设备布置。
3、重视环境保护,采用无污染、环保效果好的先进工艺和设施,做到环保设施与工程建设“三同时”,实现清洁生产、达标排放。
4、设备实现大型化,装备升级后能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改善职工工作环境。
湖北省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湖北省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前不久央视播放的历史讲谈片《楚国八百年》,引起许多历史爱好的兴趣。
故事一开关头就说“对于三千年前创造了辉煌历史的楚国,今天的人们知之甚少。
它一度是世界第一大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段长城、第一个县、第一支毛笔、甚至第一把铁剑,都出现在楚国大地。
它不仅是华夏大地上文化最灿烂的诸侯国,也曾经是全世界文明的最高峰。
然而这一切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烧毁了各国的历史文献而沉埋于地下。
”庆幸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安徽寿县出土的青铜器,让人们第一次目睹了楚国文化的丰采。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湖北江陵楚墓中出土的虎座凤架悬鼓和越王勾践剑令人惊艳。
十几年后,曾侯乙编钟和重达十吨的青铜礼器又现身于湖北随州的一座古墓之中。
”大量出土文物证明楚人创造了长江文明,与中原人创造的黄河文明可谓中华文明的双峰并峙。
接着,故事又追溯到楚人的源头:“刚刚崛起的商王朝在中原向四周扩张自己的势力,楚人的祖先因不属于商王朝的血脉而备受冷落,他们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向着人烟稀少的南方迁徙。
”然而,后来的楚人凭什么称霸一方呢?故事又讲到了在今天大冶市的地方发现了铜矿,并掌握了开采、冶炼技术。
楚人以锋利无比的青铜武器对抗手持棍棒、石块的对手,使得他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最终成为华夏霸主。
11月23日上午,在金口镇参观过中山舰博物馆,带着对楚国青铜器的神秘感,驶上了沪渝高速朝着大冶市铜绿山前进。
中午12点钟到达铜绿山古铜矿景点。
景点上没有看到别的游客,景区的几家商店也都关着门,只得拿出车上带的糕点作中饭。
景区位于一座小山上,有一道石阶直通山顶。
石阶起步点立有一块竖牌,上刻一行篆书“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两侧墙上挂着景区介绍。
一边是《古铜矿导游图》;一边是《古铜矿遗址简介》: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1973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矿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
自1974年起,考古工作者在这里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发掘。
铜绿山古铜矿采掘始于商代晚期,经西周、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汉代﹙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1世纪﹚,时间长达千余年,年代之久远,采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科学研究之完整是迄今为止所罕见的。
湖北铜录山接触交代型矿床
实习四湖北铜录山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矿床课程名称:矿床学指导老师:吕新彪班级:021102班级学号:20101002970姓名:管江涛目录一、地质背景 (3)二、矿体形状、产状及规模 (3)(一)矿床简介 (3)1地层及岩浆岩 (3)2构造 (5)3矿床规模 (5)(二)矿体特征 (5)(三)矿石特征 (6)三、成矿条件和成因分析 (7)。
一、地质背景铜录山铜铁矿床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铜录山镇境内,是国内迄今最大的矽卡岩型富 铜铁矿床。
铜录山矿床位于下扬子坳陷带西部,阳新岩体西北端,马叫—铜录山北北东向隐伏背斜 北端。
矿区地层出露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的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并成岛弧状及捕虏体残 存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体内。
铜录山岩体为燕山期侵入体,主要是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为含矿岩体。
在平面上呈现不 规则椭圆状,剖面上为深部向南东倾斜的蘑菇状岩株,与矽卡岩密切共生。
该矿床被公认为典型的岩浆期后接触交代型高中温热液矿床(矽卡岩矿床)二、矿体形状、产状及规模(一) 矿床简介1 地层及岩浆岩铜录山矿床位于下扬子坳陷带西部,阳新岩体西北端,马叫-铜录山北北东向隐伏背斜北段。
矿区地层出露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的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并呈岛弧状及捕虏体残存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体内。
侵入体:铜录山岩体为燕山期侵入体,主要是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为含矿岩体。
在平面上呈现不规则椭圆状,剖面上为深部向南东倾斜的蘑菇状岩株,与矽卡岩矿体密切共生。
成岩年龄157~137Ma,略早于成矿年龄145~115Ma。
岩石为斑状结构,其化学成分为低镁铁富碱质,属二氧化硅弱过饱和的钙碱性正常系列岩石。
向深处,岩石中斑状结构逐渐消失,过渡为石英二长闪长岩。
实习中围岩岩石特征:TLS—1石英正长闪长斑岩:灰黑色,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为石英、正长石,含有少量磁铁矿。
图1石英正长闪长斑岩长石成棕褐色,玻璃光泽,一组完全解理,半自形粒状;石英呈不规则状。
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区矿产资源及其综合开发利用
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区矿产资源及其综合开发利用
祁春节
【期刊名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6(030)004
【摘要】从分析大冶铜绿山矿区矿产资源特征入手,揭示矿区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策和建议。
【总页数】5页(P500-504)
【作者】祁春节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982
【相关文献】
1.大冶铜绿山矿区废弃地优势植物对铜的积累与迁移 [J], 陶子夜;杨红刚;缪诚远
2.大冶铜绿山矿区优势草本植物重金属富集能力测定 [J], 张然然;罗鹏林;刘远河;康薇
3.大冶铜绿山矿区海州香薷( Elsholtzia haichowensis)植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J], 柯文山;席红安;杨毅;王万贤;陈世俭
4.大冶铜绿山矿区周边土壤—水稻中镉赋存状态及转化迁移规律研究 [J], 杨育振; 刘森荣; 费新强; 李丽芬; 肖明顺; 张涛; 高宝龙
5.湖北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J], 邵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