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校園文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抓手。如何构建校园文化体系是县域中小学的重要课题。甘肃省会宁县立足本县教育实际,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从四个行动层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了具有县域特色、可供推广和借鉴的中小学校园文化体系。
一、主旨:校园文化发展演进
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校园文化的特殊影响力。
校园文化最早由美国学者华勒提出,将其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1]。20世纪80年代中期,校园文化在国内大学校园兴起,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进入21世纪,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2006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xx年又启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使校园文化建设再次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
二、背景: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育人先育德,育德靠文化。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要使学生的发展趋于“真、善、美”的目标,最恰当的方法莫过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诗意、智慧、友爱和快乐的校园文化环境[2]。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中指出,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文化育人”作为创新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之一。因此,研究并构建具有创新特色的校园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2.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会宁县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会宁县是一个地处大西北的国家级贫困县,在艰苦的环境中却走出了一条“薄弱经济办大教育”的成功之路,孕育出“三苦两乐”的会宁教育精神取得了辉煌的教育成就。但会宁教育也面临四大困境:一是教育教学仍然聚焦于智育的思维怪圈;二是教育质量提升存在瓶颈,难有新的突破;三是校园文化的传承、发展存在断裂现象;四是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亟需新的发展举措。对此,会宁县提出了“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战略思路。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要实现学校内涵
发展,就必须重构中小学校园文化体系。
三、目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行动的目的:一是在理论和政策的支撑下,通过调研形成契合中小学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标准;二是以具体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践活动,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三是构建中小学校园文化标准体系,培育校园文化特色;四是提供可借鉴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四、过程:校园文化建设行动的具体策略
一是编制方案,拟定标准。成立了案例组,系统研读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最新理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专家作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专题报告,深入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完成了《文化引领促内涵,课改驱动求质量》的考察报告。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会宁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拟定了《会宁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标准》。
二是培训引领,形成共识。案例组以“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构建”为专题,分层次、分系列对全县中小学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和学生进行培训,用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和策略指导具体实践工作。
三是行动研究,实践创新。案例组以“四个行动”为模块,进行校园文化创新研究和实践,构建了中小学校园文化标准体系,探索并形成了契合县域中小学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策略。行动一:确立文化主题,提炼校园精神文化。举行了全县中小学校园精神文化作品系列展评活动,并将展评成果汇集成书。行动二:赋予文化韵味,建设校
园物质文化。以校园精神文化为统领,从建筑物造型、建筑物命名、楹联铭赋、人文景观、校园绿化、环境美化六个方面彰显校园文化色彩,体现育人功能。行动三:打造文化品牌,构建校园行为文化。以思想性、序列化、课程化、主体性和情趣化为原则,打造品牌活动,构建个性化的行为文化。如“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中华礼仪”“我们的节日”“寻访会宁文化,激发爱国情感”“四位一体阳光大课间”“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已极具品牌特色,被省内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多次报道。行动四:彰显引领功能,建设校园制度文化。以人为本,建立并完善学校制度,特别是在教师道德修养、专业发展、业绩评定,以及学生习惯养成、全面成长、综合素质测评等制度中重点体现人文情怀,让每一项制度彰显文化魅力,发挥制度的保障、引领、激励和评价功能。
四是总结提升,完善体系。在进行上述四大行动的同时,挖掘四大行动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了中小学校园文化体系构建思路和行动策略专题论文《“形散神聚”——县域中小学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策略》,并申报了“县域中小学校园文化体系构建行动研究”课题。
五、结果:校园文化建设行动成果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行动实施以来,历经6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编制了《会宁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了《会宁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标准》,引领和推动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二是构建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标准体系,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策略,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优化了育人环境,《教
育之魂——会宁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文化荟萃》即将汇集成册;三是形成了中小学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如会宁县第一中学的科技人文特色,会师初级中学的艺术社团建设等;四是创建了24所市级校园文化示范校和44所县级校园文化示范校。
参考文献
[1]张东娇.论学校文化的双重属性[J].中国教育学刊,20XX(2):37-42.
[2]韩淑珍.生命教育:感受生命成长的意义[J].教育,20xx(10):76-77.
(责任编辑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