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胸证伤寒学 ppt课件
伤寒护理业务学习PPT
伤寒的护理
患者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多与家人沟 通,让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
伤寒的预防
伤寒的预防
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卫生意 识和个人卫生习惯,以防止病 菌的传播 饮食卫生:保证食品的安全和 卫生,避免食用不干净的食物
伤寒的预防
环境卫生:保持家庭和公共场所的清洁 ,防止细菌滋生
总结
总结
伤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 通过正确的护理、预防措施可 以避免。 伤寒的护理要点包括消除感染 、控制症状、减轻并发症等。
伤寒护理业务 学习PPT
目录 介绍伤寒 伤寒的护理 伤寒的预防 总结
介绍伤寒
介绍伤寒
什么是伤寒:一种由沙门氏菌 引起的传染病 伤寒的症状:发烧、腹泻、呕 吐、疲乏等
介绍伤寒
伤寒的传播途径:食物、水源等
伤寒的护理
伤寒的护理
伤寒患者的护理要点:消除感 染、控制症状、减轻并发症等 患者的饮食:清淡易消化的食 物,多吃水果和蔬菜等
总结预防伤寒的方法包括源自众健康教育、饮 食卫生和环境卫生。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伤寒论》第十八天——结胸证
《伤寒论》第十八天——结胸证128、问曰:病有结胸[1],有脏结[2],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词解】[1]结胸:证候名。
指无形邪气与有形实邪结于胸膈脘腹部位,以胸膈脘腹硬满疼痛为主的证候[2]证候名。
藏同脏,指脏气虚寒、阴寒凝结于脏,以胸膈硬满疼痛为主的一种病证【提要】论结胸与脏结的鉴别【解析】结胸为无形邪气与有形痰水结于胸膈脘腹而成,依据邪气性质的不同,分为热实结胸与寒实结胸,其证属实。
脏结多为脏气衰弱,阴寒内盛,邪气结聚而成,属本虚标实证。
在证候上,二者均见胸膈硬满疼痛,故应予以鉴别。
结胸证之表现“按之痛”是由邪气与痰水相结,气机阻滞所致,寸脉主候上焦的病变,寸脉浮为邪结在胸膈,关脉主候中焦,关脉沉为痰水结于心下。
本条简要地论述了结胸证的基本特点,尚需结合其他条文来全面认识结胸证。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1]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
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
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2]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3]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4],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词解】[1]动:指脉象,应指滑利,无头无尾,其形如豆。
此脉多主痛,又主惊。
[2]客气:即外邪。
邪气从外而来,故曰客气[3]阳气:此指表邪而言,非指正气[4]剂颈而还:剂通齐。
指仅颈部以上有汗【提要】本条论结胸证形成的机理及发黄的变证【解析】本条应作三段分析第一段:“太阳病......表未解也”,论太阳表证未解。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主风邪,动主痛,数主热,但未与有形实邪相结,故又称“数则为虚”,虚非指正气之虚,乃是指无实邪之谓,若邪气入里,与有形实邪相结,脉象往往会转为沉实,浮数脉并见,为风邪袭表,可伴见身体疼痛,故云“动则为痛”。
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说明病邪仍在表未入里,故曰“表未解也”,其微盗汗出乃是由于营卫不和所致。
内科学_各论_疾病:结胸证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结胸证>>>
治疗:
阳篇》) 汪苓友:夫结胸、脏结何以云太阳病,
以两者皆太阳病误下所致也。盖结胸病始 因误下而伤其上焦之阳,阳气既伤,则风 寒之邪乘虚而入,上结于胸。按之则痛者, 胸中实也。……若脏结病则不然,其始亦 因误下而伤其中焦之阴,阴血既伤,则风 寒之邪亦乘虚而入,内结于脏。(《伤寒 论辨证广注·辨
内科学疾病部分:结胸证>>>
治疗:
沉说明痰水结于心下。寸浮关沉的脉象, 是有形实邪结于胸膈(心下)之象。
选注 尤在泾:此设为问答,以辨结胸藏结 之异。结胸者,邪结胸中,按之则痛。藏 结者,邪结肠间,按之亦痛。如结胸者, 谓如结胸之按而痛也。然胸高而脏下,胸 阳而藏阴,病状虽同,而所处之位则不同。 (《伤寒贯珠集·太
内科学疾病部分:结胸证>>>
治疗:
结胸证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结胸证
中医治疗 (一)结胸证辨 【原文】 问曰:病有结胸[1],有藏 结[2],其状何如 答曰:按之痛,寸脉浮, 关脉沉,名曰结胸也。(128) 词解 [1] 结胸:证候名。胸指人体前部, 包括胸与腹。结胸是有形之邪结于胸膈心 下,以胸脘部
内科学疾病部分:结胸证>>>
治疗:
痰水搏结于胸膈而成,其证属实,多为阳 证;脏结为脏气极虚,阴寒内盛,复为邪 结所致,其证属虚中挟实,为阴证。二者 有阴阳虚实的区别。
心下按之痛,为结胸的主症,是热 (或寒)邪与痰水互结于胸膈(心下), 所以按之有压痛感。寸脉浮、关脉沉是结 胸的主脉,寸脉浮说明胸中邪实;关脉以 候中,关脉
内科学疾病部分:结胸证>>>
治疗:
硬痛为主证之一。 [2] 藏结:证候名。藏通脏,藏结与
晓锦源:认识伤寒论的结胸证
晓锦源:认识伤寒论的结胸证结胸与痞证都是因表证误下,表邪内陷所致。
胃阳素旺,体质较强者,若兼有水饮留滞,患表证而误下之后,邪热内陷与水饮相搏,结于胸胁而成结胸证。
胃阳不足,体质较弱者,患表证误下之后,胃气愈伤,邪气内陷,或化热,或寒热夹杂,结于心下,使中焦升降失常,气机痞塞,形成痞证。
论结胸言“热入”,是指因误下表邪化热内陷;言“下之太早”,是指虽有水饮停滞,但因表证未解,下之太早,可引邪深入。
而痞证本不应下,故无早晚可言,亦无热入之说。
但在临床上,结胸证有因误下形成者,亦有不因误治,病邪传变而成者。
大结胸证,水热互结于胸胁,以心下硬痛为主症,属热实结胸,治疗以攻下结聚为主。
根据结聚的程度与病位,可分别选用大陷胸丸与大陷胸汤。
若水热互结,病位偏高,邪阻津液失于濡润,使上部经脉不利,则可致头项强直,甚或角弓反张。
同时因胸膈水热郁蒸,而有发热汗出,所谓“如柔痉状”。
此属大结胸之不典型,治当用大陷胸丸攻下水热之邪,水热一去,胸满自消,项强亦除,故云“下之则和”。
典型的大结胸证,临床表现是“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称为“结胸三证”,反映了大结胸证热实之特点。
沉脉以候里,主病水;紧脉为实,主痛,故脉沉而紧是热实结胸之脉。
根据结聚的范围与程度,疼痛可能只限于心下,也可能牵连整个腹部。
疼痛部位触之有坚硬、胀满、紧张之感,且疼痛拒按。
此外当有便秘、心中懊饻、短气烦躁、舌燥、但头汗出等。
治当峻下逐水,泻热破结,方用大陷胸汤。
小陷胸汤《伤寒论》原文: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
白散亦可服。
组成: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楼实大者一枚。
用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结 胸 证
病案讨论
一少妇,幼年即罹癫痫。数月发作一次,病状较轻, 虽经调治,获效甚微。近两月发作尤频,或三五日一 发,或一日一发,或隔日一发。四肢抽搐,昏不识人, 口吐涎沫,一刻钟方可缓解,旋又酣睡,醒后亦觉头 痛头晕。今又发作,急来邀诊。
病案讨论
诊见:昏扑于地,两目上窜,牙关紧闭,颈项强直, 四肢抽搐,头汗大出,发如水洗,但剂项而还,躯体 无汗,喉中痰鸣。 此乃痰热交结,蒸迫于上,太阳经气不利。予大陷胸 丸9g灌服。两小时后,大泻痰浊。十余年又见此妇,
寸脉浮,关脉沉——实邪壅结胸脘
辨结胸与痞证的成因
[原文]: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
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
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131上)
原文讲解与讨论
对阴阳的见解
结胸与痞证的辨证 怎样理解“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热实结胸证 - 大陷胸汤证
[原文]: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 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 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 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 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 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 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134)
病案讨论
姜某,男,56岁。1996年4月5日初诊。 现病史:心前区阵发性绞痛2个月。2月前因劳累、情 志不舒,心前区时感阵发性绞痛,伴有心慌、胸闷、 气短、胸胁痞满,曾服用消心痛、硝酸甘油片、阿司 匹林效果较差。近15日胸痛发作次数频繁,前来就诊。 症见心前区疼痛,胸中烦闷,心悸气短,心烦不安,
口苦咽干。
病案讨论
某日,狂风大作,余因事外出,当时冒风,腹中暴疼。服 当归芍药汤加生军一剂,不应。时已初更,疼忽加剧,至 午夜,疼如刀绞,转侧床头,号痛欲绝。无何,乃饮自己 小便一盅,始稍安。已而复作,状乃如前。黎明,延医针
《伤寒论讲义》 PPT课件
医学课件
11
三.成书的时代背景与基础
地理因素: 学术因素: 实践因素:
医学课件
12
地理因素:东汉时期,南阳是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号称南都,六大城市之一 宛周齐鲁,商偏天下,富冠海内 帝乡:名人多,教育发达。 张仲景为南阳旺族。
医学课件
13
学术因素:东汉时的理论与临 床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汉书艺文志》 《汉书平帝记》:楼护 《甲已经》 《汤液经》《辅行诀》 淳于意 郭玉 华佗
医学课件
14
实践因素:疫疬的流行激励了仲 景著书济世的愿望,也提供了实 践机会。
东汉时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 自然灾害频发,大疫流行。 政治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在短短的
医学课件
38
另外,“六经辨证”实际上是后世医家对《伤 寒论》三阴三阳辨证的简称。
三阴三阳的本义和其在《内经》中的应用
依据阴阳气量的多少,将阴阳各分为三
太阳 三阳
太阴 三阴
阳明 二阳
少阴 二阴
少阳 一阳
厥阴 一阴
在《黄帝内经》用三阴三阳命名脏腑经络。
医学课件
39
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
在《伤寒论》中三阴三阳是病证的概念
药:91味药,应用得当,炮制严格
药剂技术:丸、散、膏、汤、滴鼻剂、吹耳剂、 灌肠剂、肛门栓剂、阴道栓剂、含剂、茶剂
护理知识:为护理学发展的基础
医学课件
35
(四)病证分类
主证:六经病中的主要证候类型,典型,普遍规律. 兼证:主证的基础上兼有其他的病理改变 变证:又称坏病,失治误治后病情变化,不在六经病范
7 伤寒论-太阳病变证3--结胸证
临证要点
• 主症:胸膈心下硬满疼痛,颈项强,头汗出,发 热,短气,脉沉紧
• 病机:水热互结,病位偏上 • 治法:泻热逐水,破结缓下
医案
• 天津罗某某,素有茶癖,每日把壶长饮,习以为 常。身体硕胖,面目光亮,每以身健而自豪。冬 季感受风寒历,自服青宁丸与救苦丹,病不效而 胸中硬疼,呼吸不利,项背拘急,俯仰为难。经 人介绍,乃请余诊。其脉弦而有力,舌苔白厚而 腻。辨为伏饮踞于胸肠,而风寒之邪又比热入里, 热与水结于上,乃大陷胸丸证。
• 服后,大便畅通,燥屎与痰涎先后俱下其它诸症,均各 霍然。(曹颖甫医案)
• 按语:上有痰饮内停,下有燥屎结聚,外有太阳之湿, 内有阳明之热,相互结聚于胸膈脘腹,而见上证。当与 大陷胸汤攻其湿痰,下其燥热,待邪从前后分下,则体 腔坦荡,诸症自消。
大陷胸丸证
• 【原文】
• 结胸者,项亦强,如 柔痓状,下之则和, 宜大陷胸丸。(131 下)
头痛、发热、 微盗汗出
寐则卫气行于阴,而 致里热外蒸
表证未解,有入里之 势
病机分析
• 医反下之,动数变迟,阳气内陷,客气动膈,膈 内拒痛,胃中空虚,短气躁烦,心中懊憹,心下 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下之
邪气内陷,与有形之邪结于 胸膈(无形邪热与有形痰水)
脉迟:邪气凝结, 气机阻滞不畅
烦躁、心中懊憹,胸膈疼痛 拒按、短气
芒硝软坚破结
甘遂:苦寒有毒, 归肺胃大肠经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甘遂用量2-3克
临证要点
• 主症:心下硬痛拒按,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 痛不可近手,可伴见心烦,口渴,潮热,头汗出, 不大便等,脉沉紧。
• 病机:水热互结于心下胸胁 • 治法:泻热逐水
• 现代临床应用于急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 急性肠梗阻等
第30讲 结胸证
第30讲结胸证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前几次课讲的是太阳变证的辨证论治举例。
所谓太阳变证我们已经说过多次,就是太阳病失治或者误治以后,使临床证候发生了变化,而新变化的证候,又不能够用六经正名来命名的,我们通通地把它叫做太阳变证。
从我们学过的内容来看,学到了热证、虚证、寒证。
虚寒证中从心阳虚,到脾虚,到肾阳虚,我们都学过了,最后到阴阳两虚。
从我们所学的这些变证的治疗来看,我们发现其中许多就是杂病。
比方说脾虚运化失司,痰湿阻滞的腹胀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这就是杂病;又比方说“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这个小建中汤治疗心中悸而烦,它也是杂病;至于”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这实际上是一个心脏病、心律失常的发作,它也应当属于杂病;至于真武汤的适应证阳虚水泛,它的临床表现“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也是杂病。
因此仲景就用变证,或者误治的写作手法,把外感病和杂病联系起来,所以我们说《伤寒论》中讨论的是外感病为主,但是它也涉及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论治。
我们学变证的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从《伤寒论》中,学习它治疗杂病的这种方法和思路。
我们前面所讲的变证,都是一个一个的方证,我们下面将要提到的结胸、脏结、心下痞,这是太阳变证中有病名的证候,我们先谈结胸证。
什么叫结胸证呢?结胸是邪气和痰水结于胸膈脘腹的证候。
尽管我们在这里把病位说得非常广泛,胸、膈、脘、腹…,但是实际上这个胸字,在最古代的时候是包括胸和腹的,胸字最原始的时候是包括胸和腹的,因为它是个象形(字),这半是象形…,就是整个胸腹部都属于胸的范畴。
因此结胸这个字的本义,这个胸就应当包括,胸膈脘腹的含义在内。
是什么样的邪气和和痰水相结呢?根据结胸证的不同类型,邪气的性质是不同的。
根据邪气的性质的不同,在《伤寒论》中把结胸证分为,热实结胸和寒实结胸两大类。
既然是寒实结胸,当然就是寒邪;讲热实结胸,当然就是热邪。
第31讲结胸证(上)
第31讲结胸证(上)我们上次课给结胸证开了一个头。
结胸证笼统的说,是邪气和痰水结于胸膈脘腹的证候。
具体的说,它可以分为热实结胸和寒实结胸两大类,对于热实结胸来说,又有大结胸和小结胸的区别。
大结胸证是热邪和水饮结于胸膈脘腹的证候,它的病位比较广泛,我们上次课的最后谈到了大结胸证病位偏上的是水热邪气结于胸膈的大陷胸丸证,它的临床表现,《伤寒论》原文只是说"项亦强,如柔痉状"。
既然"如柔痉"状,就应当有汗出,柔痉是痉病的一个类型,所谓痉病是角弓反张,项背部的肌肉拘急痉挛,角弓反张,卧不着席,牙关紧闭,四肢抽搐。
有汗的叫柔痉,无汗的叫刚痉。
既然如柔痉状,因此应当有汗。
小热邪气阻滞胸膈,胸为气海,所以必然影响呼吸,有胸膈,有短气,水热互结,郁热扰心,应当有心烦。
因此对大结胸证病位偏上的,我们上次课归纳了,应当见到胸痛、短气、汗出,项亦强如柔痉状和烦躁的临床表现,治疗用大陷胸丸泻热逐水,峻药缓攻。
我们应当注意大陷胸丸这张方子药物的组成,有大黄、葶苈子、芒硝、杏仁、甘遂末,还有白蜜,不要把白蜜丢掉,不要认为方子上写的这四个药,就是它的药物组成,在方后注里头,还有甘遂末、白蜜,一共有六个药。
所以我们本科考试的时候,多次让写大陷胸丸的药物组成,好多同学就把方后所说的甘遂末、白蜜忘写了,这样的话这个方子是不完整的,而非常关键的是甘遂泻热逐水,又非常重要的是用白蜜使这个方子,起到峻药缓攻的效果。
下面我们接着讲新课,看大结胸证病位偏中的治法。
打开讲义第页,看原文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
在太阳病病程期间,出现了浮而动数的脉象,这些脉象主什么呢?张仲景都写出了结论,"浮者为风",浮主风邪在表;"数则为热",数主有热,这是里有热了,里有热所以出现了数脉。
"动则为痛",体内有疼痛的表现,所以脉不稳,动是指的脉跳动不稳,或强或弱,脉跳动不稳这是有疼痛的表现。
郝万山讲伤寒论32讲—结胸证(3)、脏结证
郝万⼭讲伤寒论32讲—结胸证(3)、脏结证第32 讲结胸证(3)、脏结证⼤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仍然接着上⼀次谈到的结胸证来讲。
我们上⼀次课的最后,讲到了⼤结胸证,病位偏中和偏下,或者见到“⼼下痛,按之⽯硬,脉沉紧”,伴有隔内拒痛,⼼下因硬,短⽓烦燥,⼼中懊恼,或者见有“从⼼下⾄少腹硬满⽽痛不可近”,也可以伴有“不⼤便五六⽇,⾆上燥⽽渴,⽇晡所⼩有潮热”这样的阳明腑实证,治疗⽤⼤陷胸汤泻热、逐⽔、破结,这是⼤结胸证病位偏中和偏下的治疗。
关于⼤陷胸汤,现在在临床上怎么⽤,主要⽤于哪些证候,从近年来临床报道来看,主要⽤于⼀些急腹证,⽐⽅说⽤于肠梗阻,⽤于消化道穿孔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尤其是消化道穿孔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在临床疗效上,还是⽐较确切、⽐较可靠的。
我们北京第六医院和北京海淀医院,在前些年都做过这⽅⾯的临床观察。
我举北京第六医院的例⼦,他观察了40 例,胃穿孔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的病⼈,对重证的病⼈,他⽤⼤陷胸汤来治疗,他的⽤量是⼤黄9 克,芒硝9 克,芒硝是分两次冲服的,⽢遂末3 克,是分两次冲服的,所以他的⼀次量⽢遂末是1.5 克,他是作为汤剂,每天吃⼀付,分两次吃。
治疗上消化道穿孔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的病⼈病情⽐较重的,对于病情⽐较和缓的,他是做成散剂吃的。
做散剂的剂量是这样的:⽢遂末0.9 克,⼤黄末,就是⼤黄粉0.6 克,芒硝0.3 克,⼀个0.9,⼀个0.6,⼀个0.3,剂量⽐例:⽢遂、⼤黄、芒硝是3:2:1,所以他对外它叫“321 胶囊”,它治疗消化道穿孔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的病⼈,病情⽐较轻⼀些的,或者说病⼈刚⼊院的时候,病情⽐较重的时候⽤汤剂,过上两三天以后,病情基本稳定了,改成散剂,刚才我所说的剂量,⽢遂末0.9,⼤黄0.6,芒硝0.3,他是装在胶囊⾥头吞服,就这个量是⼀天的量,分两次吃,⼤概⼀个胶囊装0.3~0.4 克,所以0.9、0.6、0.3,9(+)6(=)15 合起来不到2 克,只1.8 克,那么可能会装4~5 个胶囊,那分两次吃就可以了。
结胸证诊断与治疗PPT
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Part Five
结胸证的历史与现 状
历史沿革
结胸证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被描述为“胸中满闷,呼吸困难”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首次提出结胸证的概念,并将其分为大结胸 和小结胸
Part Three
结胸证的治疗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柴胡、黄芩、半夏、 瓜蒌等
药物作用:清热解毒、化痰散 结、理气止痛
药物剂量:根据病情轻重和体 质差异调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药物疗程:一般需要持续治疗 1-2周,直至症状消失
非药物治疗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 血循环,缓解疼痛
热敷疗法:通过热敷,促进血液循 环,缓解疼痛
结胸证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3 结 胸 证 的 治 疗 05 结 胸 证 的 历 史 与 现 状 07 结 胸 证 的 研 究 展 望
02 结 胸 证 的 诊 断 04 结 胸 证 的 预 防 与 护 理 06 结 胸 证 的 案 例 分 析
Part One
单击护理人员:XX 医院-XX科室-XX
推拿按摩:通过手法按摩,缓解肌 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饮食调理:通过调整饮食,改善体 质,增强免疫力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胸膜粘连等 手术方法:胸腔穿刺、胸腔镜检查、胸腔镜手术等 手术目的:解除胸腔积液、改善呼吸功能、减轻疼痛等 手术注意事项: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等
汇报人:
发热:体温升高,伴有寒战、出汗等 症状
结胸证(1)优秀PPT资料
条文讲解
服心药电后 图水提热示从:大Ⅱ便、而Ⅲ出、。avF、脉V4-浮6导而联S动-T段数呈水平-型浮下移为0. 风、动为痛、数为热、数为虚
太阳病 X线胸透:左肺底有炎症病灶,左胸腔有少量积液;
结胸——邪热与痰水互结与胸头膈,痛性质、属发热属热实。、反恶寒者 - 表未解
1986年6月21日初诊。
微盗汗出 王某,女,29岁,农民。
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131上) 方用大陷胸汤:大黄16g,芒硝12g(冲),甘遂末2g(冲),1次服尽。
腹满实痛、绕脐痛、每兼谵语
原文讲解与讨论
对阴阳的见解 结胸与痞证的辨证 怎样理解“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热实结胸证 - 大陷胸汤证
[原文]: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 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 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 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 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 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 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134)
结胸辨证
[原文]: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 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 名曰结胸也。(128)
[提要]:结胸证的脉证特点
条文讲解
结胸与脏结的比较
结胸——邪热与痰水互结与胸膈,性质属热属实。 脏结——脏气虚衰,阴寒凝结,性质属虚属寒。
结胸的主要脉证
按之痛——邪热与痰水互结 寸脉浮,关脉沉——实邪壅结胸脘
大结胸证与阳明府实的鉴别
[原文]: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 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 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 胸汤主之。(137)
原文讲解
便秘——①汗下伤津 ②邪热内结 舌上燥而渴——①汗下伤津 ②邪热而津不上布 日晡所小有潮热——实热在里 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水热互结胸胁
介绍结胸证PPT下载
介绍结胸证PPT下载介绍结胸证PPT下载你听过结胸证吗?知道结胸证是什么吗?脏结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口脉浮,关上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苔生者,难治。
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不可攻也。
结胸证,其脉尺寸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以下是关于介绍结胸证PPT,欢迎下载!介绍结胸证PPT下载PPT制作过程与步骤我们都非常清楚制造业非常讲究工艺流程的把控,因为相关步骤与流程是提高工效的关键,因此PPT制作也要讲究制作步骤与过程的把控,虽然我们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制作PPT的步骤与过程也会因人而异,但是在多位前人的经验的总结下,还是有些制作步骤值得借鉴和参考。
坚持一段时间做一件事和专业分工规律,我把PPT制作步骤与过程分成如下5个。
(1)前期准备:形成良好的前期准备的习惯,对于提高制作PPT制作成效显得尤为重要,前期准备一般包括:几个相对固定的母板(根据不同的PPT风格要求选择不同的母板,不需要太多,3个左右即可,形成有自己特色风格,设定好的模板对logo显示、文字大小,颜色搭配,正文内容格式都有固定风格于与模式,所以在后面内容及图表编辑过程中就不提文字大小、颜色搭配等,这是前期模式化固定好的)、图表资源库(能够做到分类,要熟悉,根据不同内容能够快速调用)、其他素材资源及工具(包括PPT软件及辅助工具的准备,其他常用的图标资源等),这个前期的准备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对以后我们制作每一个PPT都有很多帮助,务请初学者尽快建立起自己的范式与资源素材库。
(2)逻辑构思:想好我们我这篇PPT需要展示的主旨是什么,有哪些部分构成,相关的观点与结论都要有个基本的设想,采用的结构逻辑是什么,如我们写作文,如议论文格式,采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等模式,整篇PPT中是否在完成一个部分需要一个总结篇,整篇完成后,来个总结篇,总结篇放在文稿最前面还是最后面?总之,逻辑结构是整个PPT的大致骨架与灵魂。
结胸证讲课PPT课件
治疗经过:采用中药治疗,以疏 肝理气、活血化瘀为原则
诊断:结胸证
治疗效果:治疗一周后,患者症 状明显缓解,继续治疗两周后痊 愈
病例二:治疗经过与效果
患者情况:男性,45岁,因胸闷、气短就诊 诊断:结胸证 治疗经过:采用中药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原则 治疗效果:治疗1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治疗2个月后痊愈
YOUR LOGO
结胸证讲课PPT课件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结胸证概 述
结胸证的 治疗
结胸证的 预防与调 护
结胸证的 典型病例 分享
结胸证的 学术研究 进展
单击汇报人员:XX医院-XX内容
01
结胸证概述
02
定义与分类
结胸证的定义:结胸证是 指胸膈满闷,心下硬痛, 按之痛甚,或心下至少腹 硬满疼痛,手不可近的病 症。
结胸证治疗方法 的创新与实践
结胸证临床疗效 评估体系的建立 与应用
结胸证相关基础 研究的新进展与 成果
结语
07
总结结胸证的相关知识
结胸证的病因 结胸证的症状 结胸证的鉴别诊断 结胸证的治疗方法
对听众的寄语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本次讲课 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鼓励大家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起居调理:保持 室内空气流通, 注意保暖,避免 受寒
注意事项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 饮食宜清淡,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尤其是肺部感染。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结胸证的典型病例分享
05
结胸证的预防PPT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结胸证? 2. 谁容易得结胸证? 3. 何时预防结胸证? 4. 如何预防结胸证? 5. 何时就医?
什么是结胸证?
什么是结胸证?
定义
结胸证是一种中医学上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胸部 不适、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此病症通常与情绪、饮食和环境因素有关。
什么是结胸证?
常见症状
尤其是对于高风险人群,更需要重视健康监测。
如何预防结胸证?
如何预防结胸证? 健康饮食
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加抗氧 化物摄入。
如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等。
如何预防结胸证? 适量运动
进行适度的锻炼,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 改善气血循环。
每周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是推荐的标准。
如何预防结胸证? 避免不良习惯
戒烟限酒,减少对身体的负担。
不良习惯会加重结胸证的症状,因此应尽量 避免。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加重
如出现持续的胸痛、呼吸急促等严重症状,应及 时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是其他严重疾病的征兆,需谨慎对 待。
何时就医?
心理咨询
如果长期感到焦虑、抑郁,应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
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及时干预可以防 止病情加重。
何时预防结胸证?
何时预防结胸证? 日常生活中
应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减少压力。
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摄入。
何时预防结胸证? 心理调适
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学会管理情绪。
例如,冥想、瑜伽等都能有效减轻心理压力。
何时预防结胸证?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 题。
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部紧迫感、压迫感,伴随呼吸 困难或剧烈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大陷胸丸证 【原文】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則 和,宜大陷胸丸。 (131)
【脉证】项亦强,如柔痉状:邪结部位偏上, 使颈项部经气运行受阻,经脉失于濡养
【病机】热与水结于胸脘,病变部位偏上
【治法】泻热逐水散结,峻药缓图 【方药】大陷胸丸
甘遂 大黄 芒硝 葶苈子 杏仁 白蜜
胸证 痰结
则痛
化痰 胸汤
(三)寒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胸证
【原文】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 白散亦可服。 (141)
胸膈脘腹
寒实结胸 硬满疼痛
寒邪与痰水相 温寒逐水 三物小白散
无热证 结于胸膈脘腹 涤痰破结
桔梗
巴豆
开提肺气祛痰开结 辛热峻下逐水
贝母 化痰开结
上三味為散,內巴豆,更於臼中杵之,以白飲和服。 強人半錢匕,羸者減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 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身熱、 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胺之,洗之,益令熱 劫不得出,當汗而不汗則煩,假令汗出已,腹中痛, 與芍藥三兩如上法。
【原文】太陽病,重發汗而複下之,不大便五六 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 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137)
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水热
【脉证】 不大便 舌上燥而渴
互结,气机阻滞不通 胃燥津伤
日晡所小有潮热 【病机】热与水结于胸脘
【治法】泻热逐水散结
【方药】大陷胸汤
泻热逐水
泻肺行水 利肺下气 缓和药性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 和散。取如弹丸 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
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 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3.小陷胸汤证
【原文】小結胸病, 正在心下,按之則痛, 脈浮滑者,小陷胸湯 主之。(138)
正在心下,按之则痛:痰热互结,气机阻滞 【脉证】 脉浮滑:浮主热,滑主痰热
【病机】热与痰结于心下 【治法】清热涤痰开结
【方药】小陷胸汤
黄连 苦寒清热
瓜蒌
半夏
清热化痰 辛温,化痰涤饮,消痞散结
大结胸证与小陷胸证鉴别
病机 病位
病证 脉象 病情 治则 方剂
大结 热与 从心下至 硬满 沉紧 较重 泻热 大陷
胸证 水结
少腹 疼痛
逐水 胸汤
小结 热与 正在心下 按之 浮滑 较轻 清热 小陷
病邪内盛,其证为实
按之痛:邪盛正不虚,硬痛拒按的程度严重
寸脉浮:邪热内陷胸胃,病位较高
关脉沉:中焦有痰水之邪
【原文】病發于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 病發于陰,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結胸者, 以下之太早故也。 (131)
一、表为阳,里为阴 病发于 阳 ,而反下之阴阳 二、病人体质 病发于 阴 ,而反下之痞证 三、病邪的有形与无形
项强,不大便,舌上燥而渴,日 后
晡所小有潮热,心到少腹硬满痛 不
不可近等证。
良
烦:热盛于内 烦躁:邪盛正溃,正不胜邪 躁:正气散乱
【原文】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複往來寒熱者, 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 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136)
大柴胡汤
心中痞硬 邪入少阳 和解少阳 往来寒热 热结在里 通下里实 伤寒 热结在里 胸脘硬满疼痛:水热互结 无大热者(表):水邪郁遏,里热不
能向外蒸腾 但头微汗出者:郁热不能外透而上蒸
(四)结胸证预后
【原文】結胸證,其脈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則 死。 (132)
脉浮大无力:正气虚,应扶正祛邪,不可下,
结胸证
下之正气伤,正不胜邪
脉浮大有力:表里同病,宜驱邪外出,不可下, 下之表邪内陷,病情加重
【原文】結胸證悉具,煩躁者亦死。 (133)
结胸证悉具: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或 预
傷寒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 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七、结胸证 (一)结胸辨证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七、结胸证 (一)结胸辨证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原文】問曰:病有結胸,有藏結,其狀何如? 答曰:按之痛,寸脈浮,關脈沉,名曰結胸也。 (128)
藏结:脏气虚衰,阴寒凝结,
本虚标实,证属虚实挟杂
胸脘腹部
结胸:无形之寒热与有形的痰水相结, 疼痛拒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