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牛的笔记第1章 大地测量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章的课堂笔记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章的课堂笔记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及主要类型1)分类:自然天体(恒星、行星等)人造天体(运行中的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2)几种常见的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1(2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1)组成:按距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①同向性②共面性③近圆性 (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 将八大行星划分为三类:①类地行星:水、金、地和火;②巨行星:木、土;③远日行星:天、海。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宇宙环境条件(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 (1)日地距离适中(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对地球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②是地理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

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③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能源。

4、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形状、温度、成分)2、太阳辐射能1)概念: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如下表所示:4、对地球的影响:①. 扰动地球大气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 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④. 可能与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地球的自转与时差1、昼夜交替 一、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现象的产生(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1)晨线(弃暗投明)、昏线(弃明投暗)晨昏线的画法:在太阳光照侧视图上,过地心作太阳光1线的垂线即为该日晨昏线(注意二至日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反映出极圈内的极昼或极夜状况) (2)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故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加对点练习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加对点练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的类型有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星际物质等。

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见右图)4、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5、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和位置示意图(见右图)(1)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

(3)彗星运动时彗尾背向太阳延伸,离太阳越远,彗尾越短。

6、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7、八大行星按照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8、地球是太阳系中特殊行星的原因是存在生命。

9、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稳定;(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内部条件:(1)适宜的温度(原因:日地距离适中);(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地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3)有液态水(原因: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成降水,最终形成原始的海洋)。

对点训练1.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A.恒星、星云 B.恒星、行星 C.星云、行星 D.行星、卫星2.地球在太阳系中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是指()A.地球上有高级生命的存在B.地球上有大气C.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D.地球的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不同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4.在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运动方向等方面与地球极为相似的行星,称为类地行星,下列属于类地行星的是()A.火星 B.土星 C.木星 D.天王星5.太阳系成员有()①太阳②星云③行星及小行星④卫星⑤彗星⑥流行体⑦行星际空间的气体与尘埃A.①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⑤⑥⑦6.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到达火星表面,这说明了人造天体可以离开()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7.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是()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8.地球本身具备“金锁链条件”的原因是()①日地距离适中②体积质量适中③自转公转周期适中④稳定的太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用箭头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表示出地球的公转方向。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地球笔记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地球笔记

第一章地球1.1宇宙和天体恒星:质量大且能发光。

亮度:在地球上,肉眼所见的恒星的明暗程度。

用视星等表示。

光度:恒星的真正发光程度。

用绝对星等表示。

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特点: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少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特点: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行星:绕恒星运动、质量较小、不发光发热的天体。

行星新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且内部不产生核聚变反应。

矮行星定义: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被称为“矮行星”。

卫星:质量比行星小、绕行星运动并随行星绕恒星运动的天体。

彗星:绕太阳运动的质量很小的天体。

彗星的四个族:木星族,土星族,天王星族,海王星族依据:彗星远日点的距离流星:是星际空间运行的尘埃或固体块,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冲向地球,与大气摩擦发生燃烧,少数落到地面即为陨石。

流星分类:偶发和周期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卫星和行星的运行特征:行星轨道偏心率很小,接近圆形行星轨道面近似在一个平面上、赤道面与轨道面倾斜较小(天王星除外)行星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近似圆形,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比较接近绝大多数卫星,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形同。

太阳系内唯一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的行星:金星月球外部没有大气层的三种后果:月空永远黑暗;月面温度变幅巨大;在缺乏大气层保护的情况下月面常遭受陨石撞击。

太阳产生热核聚变反应的特点:较长期来看——较稳定短期来看——有明显变化变化:太阳黑子变化,日珥变化,耀斑的爆发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位于太阳系的尽头,在海王星轨道以外的太阳系边缘地带,充满了微小冰封的物体,它们是原始太阳星云的残留物,也是短周期彗星的来源地。

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上,单位时间内垂直射向大气上界单位面积的全部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 ( 1367.69W/m2)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来作为量度天体距离的单位。

注册测绘师GPS课件(斑点牛)

注册测绘师GPS课件(斑点牛)

1.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简介 实时动态(Real Time Kinematic-RTB)测量技术,是以载波 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D GPS)测量技术,它 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 实时动态测量的基本思想是:在基线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 ,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测量,并将其观测数据,通 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用户站上, 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 ,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 时地计算并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GPS控制网:
A级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构成,用于建立国家一等大地网,全球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 壳形变测量,卫星精密定轨测量
B级用于建立国家二等大地网,建立地方或城市坐标基准框架,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 形变测量,精密工程测量。
C级用于建立国家三等大地网,以及区域,城市及工程测量控制网。
2.适用范围:建立全球性或国家级大 地控制网,建立地壳运动监测网、建立长 距离检校基线、进行岛屿与大陆联测、钻 井定位及精密工程控制网建立等。
3.注意事项:所有已观测基线应组成 一系列封闭图形,以利于外业检核,提高 成果可靠度。并且可以通过平差,有助于 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1.作业方法 在测区中部选择一个基准站,并安置一台接收设备 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另一台接收机依次到各点流动设站,每点观 测数分钟。
实时动态定位(RTK):观测时间短,适于测图中碎部点的 测定、设计点的测设放样,精度cm级。多基准站RTK技术 是今后应用的发展趋势。
其余定位方式:准动态、往返式重复设站、动态定位等方式。
1.作业方式: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设备,分别安置在一 条或数条基线的两个端点,同步观测4颗以上卫星,每时段长45分钟 至2个小时或更多。作业布置如图8-10所示。

高中地理必修一 学习笔记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高中地理必修一 学习笔记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课时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学习目标] 1.运用图片等资料,认识宇宙中常见的天体,描述其特征。

(综合思维)2.通过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的关系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综合思维)目标一天体1.概念:能观测到或探测到的星际空间物质。

2.常见天体天体特点恒星①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________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②______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星云①由气体和尘埃组成,主要物质是氢。

②本身不发光,呈________;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行星①绕______运行,在星空中有明显位移;②本身不发光,靠反射____________而发亮卫星①环绕______运转、本身不发光;②卫星大小不一,但是质量不会超过它绕转的行星流星体本身不发光,进入大气层后,同大气摩擦燃烧而发光,一闪即逝彗星①由冰物质组成,不能自己发光;②拖着______,绕恒星运行,如哈雷彗星“三看法”判断天体思考结合下面示意图,判断图中各事物是否都是天体,并说明理由。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媒体报道了相关事宜,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着陆的返回舱外表看起来“颜值”不是那么高。

时隔一个月,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当日,多地网友在夜空中拍到我国空间站过境祖国上空,直呼美极了。

阅读下面两幅图片,完成1~2题。

1.图1中的“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 A.流星B.极光C.彗星D.磁暴2.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属于()A.恒星B.行星C.流星D.卫星(2023·陕西榆林期末)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

据此回答3~4题。

3.“蓝月亮”应属于()A.行星B.恒星C.彗星D.卫星4.“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A.恒星B.地球C.行星D.流星目标二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____________、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知识要点明:以下带有▲为重点,带有●为难点一、1.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研究自然现象,就会发现自然规律,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世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也可以产生破坏作用,给人类带来危害。

3、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

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1.学习科学要学会动手做实验,学会观察和分析。

2.在实验前要熟悉仪器,了解它们的用途。

3.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

4.单凭我们的感官不能做出可靠的判断。

实际的测量需借助于各种仪器。

三、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将刻度尺与物体待测部分并齐;②视线要垂直尺面对准待测物体;③了解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④测量结果是有数据和单位构成。

3.测量体积应注意:①要把量筒平放在桌面上;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4.对于太小的物体测量应用“以积累取平均值”法。

四、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2.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15︒C 读作:15摄氏度—180︒C 读作:零下180摄氏度或者读作负180摄氏度▲3.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①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⑤记录读数,数据和单位要写完整,并注意是否漏写了负号4.扩展:体温表的使用方法,注意用前要先下甩,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最小刻度值是0.1℃五、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不随物体的形状、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3.托盘天平的结构及使用注意事项P19▲4.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①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板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调节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盘中央刻度线上②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心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大地知识点整理

大地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大地测量学是为人类活动提供空间信息的科学,着重研究地球的几何特征(形状和大小)和基本物理特性(重力场)及其变化。

岁差:地球绕地轴旋转,可以看做巨大的陀螺旋转,由于日、月等天体的影响,类似于旋转陀螺在重力场中的进动,地球的旋转轴在空间围绕黄极发生缓慢旋转,形成一个倒圆锥体,这种运动称为岁差。

章动: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轨道称为白道,由于白道对黄道约有5度的倾斜,这使得月球引力产生的转矩的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从而导致地球旋转轴在岁差的基础上叠加18.6年的短周期圆周运动,振幅为9.21秒,这种现象称为章动。

极移: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体自身内部结构的相对位置变化,从而导致极点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简称极移。

恒星时: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由它的周日视运动所确定的时间称为恒星时。

世界时:以格林尼治子午夜起算的平太阳时称为世界时UT。

原子时:以原子谐振信号周期为标准,并对它进行连续计数的时标。

原子时的基本单位是原子时秒。

协调世界时:以原子时秒长为计量单位、在时刻上与平太阳时之差小于0.9秒的时间系统。

大地测量参考系统坐标参考系统:天球坐标系地球坐标系点的坐标:可用(x,y,z)表示,也可用(L,B,H)表示。

天球坐标系:用于研究天体和人造卫星的定位与运动。

地球坐标系:用于研究地球上物体的定位与运动,是以旋转椭球为参照体建立的坐标系统,分为大地坐标系和空间直角坐标系两种形式.大地测量的参考框架:是大地测量参考系统的具体实现,是通过大地测量手段确定的固定在地面上的控制网(点)所构建的。

椭球定位:确定椭球中心的位置。

可以分为两类:局部定位和地心定位。

局部定位: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局部最佳符合。

地心定位: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全球最佳符合。

椭球中心与地球质心一致或最为接近。

椭球定向:确定旋转轴和起始子午面的方向。

a.椭球短轴平行于地球自转轴;b.大地起始子午面平行于天文起始子午面。

参考椭球:具有确定参数(长半轴a,扁率α),经过局部定位和定向,同某地区大地水准面最佳拟合的地球椭球。

八年级上地理第1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地理第1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地理第1章知识点地理学是人类最早探究自然环境的学科之一。

地理学以整个地球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分析为手段,涉及庞大的知识范围。

本文将为您介绍八年级上地理第1章的知识点。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其直径分别为赤道直径和极地直径。

赤道直径为1.2762万千米,极地直径为1.2754万千米。

地球表层被大气层和水圈覆盖,其中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

2.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地球日,大约是23小时56分4秒。

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称为地球年。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称为黄道,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造成了昼夜和季节的变化。

3.地球的地形地球的地形分为陆地和海洋,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海洋包括洋和海。

地球表面的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最低点为死海,海面低于海平面417米。

4.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由大气层、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个要素构成。

大气层包括对地球保护有重要作用的臭氧层;水圈是地球上水的集合,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岩石圈是地球的外围部分,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生物圈是由各种各样生物组成的生命体系。

5.地球的地理位置地球的地理位置由纬度和经度来确定。

地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地球上从伦敦时间开始每隔15度经度使用同一时区,中国位于东八区。

本文介绍了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的知识点,包括地球的形状、运动、地形、自然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

地理知识关乎我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环境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笔记资料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笔记资料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考点:天体的判断2.考点:天体系统级数的判断3.天体系统的层次4.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宇宙环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地球自身的原因:合适的温度(形成原因: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形成原因:地球适中的体积与质量);液态水。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2.太阳外部大气结构(由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发生于光球层)和耀斑(发生于色球层,太阳活动最剧烈的标志),活动周期约11年。

4.太阳活动的影响①影响气候:如降水量与黑子数的相关性②电磁波干扰地球大气层(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③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④高能带电粒子与两极高空大气分子发生碰撞,产生极光现象⑤与地震、水旱灾害等的发生有关5.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影响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因素: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天气状况如:在迎风坡,由于地形的抬升,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降,降水较多,太阳能资源较背风坡少。

我国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青藏高原——高值中心(原因),四川盆地——低值中心(原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自转和公转1.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判断一般来说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经度数值向东递减的为西经;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北①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º,过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过两极点为最短航程,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a.同为于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b.同位于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c.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讨论,确定过哪个极点的为劣弧,再讨论。

②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º,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程不过极点,分两种情况:a.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昆虫记读书笔记第一章

昆虫记读书笔记第一章

昆虫记读书笔记第一章昆虫记读书笔记第一章篇1标题:探索昆虫世界-《昆虫记》第一章读书笔记《昆虫记》是法国作家让-亨利·法布尔的一部传世佳作,它以其精确而细致的观察,生动而富有想象力的描述,吸引了全世界读者的心。

而第一章“开篇语”更是引导我们踏上一场奇妙的昆虫探索之旅。

在这一章中,法布尔用他那独特且引人入胜的笔法,详细描述了人们对昆虫世界的各种疑惑和好奇。

他生动地描绘了昆虫们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让我们对这些微小生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他强调了观察和研究昆虫的重要性,让我们明白,即使是最微小的生物,也有其独特的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

通过阅读这一章,我对昆虫世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法布尔的创作初衷。

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丰富的生物知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昆虫的习性、行为和生存方式。

我从中感受到了一种敬业和毅力的精神,他告诉我们,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无处不在。

与其他科普书籍相比,《昆虫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部科学著作,更是一部描绘自然、生命和人类探索精神的杰作。

它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示了昆虫世界的奥秘,让读者在欣赏优美文字的同时,也收获了丰富的知识。

总的来说,《昆虫记》第一章为我打开了一扇探索昆虫世界的窗户,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热爱。

我相信,跟随法布尔的脚步,我会在昆虫的世界里发现更多的奇迹和美丽。

昆虫记读书笔记第一章篇2昆虫记读书笔记第一章《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科学经典。

首版在法国发售的时候,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是第一部以人性观察昆虫们的科学巨著,是第一部以人性解读虫性、以虫性反观人性的科学童话。

全书十卷,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种昆虫的外部形态和生物习性,记录了它们本能的表现、生活的习性和独特的社会性生活,从而反映了昆虫王国的秘密。

它既是一部昆虫的史诗、又是作者对昆虫世界的真情告白。

法布尔以人性来观照虫性,写出最富爱心的昆虫世界,使得此书成为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

地理八年级第一章笔记

地理八年级第一章笔记

地理八年级第一章笔记在八年级的地理学习中,第一章就像一扇神秘的大门,引领我走进了奇妙的地理世界。

这一章的知识,仿佛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惊喜和探索的乐趣。

这一章开篇就给我带来了地球的震撼。

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原来有着如此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说到地球的形状,以前我只知道它是个球体,可现在我知道了它可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标准球体,而是有点像个胖乎乎的梨子,赤道部分略微隆起。

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在宇宙中旋转的大胖梨,是不是有点好玩?还有地球的大小,那一连串的数字,什么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

刚开始看到这些数字的时候,我脑袋都大了,这都啥呀?但后来仔细想想,哇,赤道那么长,要是让我沿着赤道跑一圈,估计跑到头发白了都跑不完!这得是多么巨大的一个“球”啊。

在讲地球仪的时候,那可真是有趣极了。

老师拿着地球仪在讲台上转啊转,我就在下面盯着看,心里想着:这小小的地球仪居然能把那么大的地球给缩小了,简直太神奇了!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就像地球的“坐标线”,横的竖的交织在一起。

我当时就在想,要是没有这些线,那我们怎么确定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位置呢?那不就像在一个大迷宫里乱转,找不到方向啦!说到地图,那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各种各样的地图,有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等。

就拿地形图来说吧,那高低起伏的线条,就像是地球的“皱纹”。

看着那些山峰、山谷、高原、平原在地图上呈现出来,我仿佛能感觉到大地的呼吸和心跳。

有一次,我自己拿着一张地图研究,想要找到我们家的位置。

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自己的小船,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学习经度和纬度的时候,我可真是费了不少脑筋。

什么东经西经、南纬北纬的,一开始把我搞得晕头转向。

但是后来,经过不断地看地图、做练习,我终于搞明白了。

比如说,赤道就是 0 度纬线,越往北纬度越高,越往南纬度越低。

而本初子午线就是 0 度经线,往东是东经,往西是西经。

斑点牛注测测绘师笔记-案例分析(背诵版)

斑点牛注测测绘师笔记-案例分析(背诵版)

目录大地测量 (7)1、简述国家各等级大地控制网的布设目的和技术要求。

《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22021-2008》 (7)2、简述国家各等级高程控制网的布设目的和技术要求。

《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22021-2008》 (7)3、简述国家各等级似大地水准面的技术要求。

《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22021-2008》 (8)4、简述B、C、D、E级GPS网观测的基本技术规定。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9)5、简述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GB/T 23709-2009》) (9)6、简述高程异常控制点的布设原则。

(10)7、简述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检验原则和精度评定方法。

(10)8、简述不同坐标系坐标转换计算流程。

(11)9、计算题:计算GPS观测工程费用、时间和人力。

(11)10、计算题:计算水准测量线路中,水准点的高程最或是值。

(11)11、计算题:计算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的费用、时间和人力。

(12)12、简答:什么是大地高?什么是正高?什么是正常高?两者之间的关系。

(12)13、简答: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的因素有哪些误差?如何减弱其影响? (12)14、GPS观测 (12)GPS数据处理流程 (16)15、三角测量 (16)16、水准测量 (16)17、跨河水准测量 (19)18、大地控制网的布设 (20)19、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21)工程测量 (23)20、隧道施工控制测量在现场采集数据之前,需要做哪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为满足工程需要,应选用哪些设备进行测量,并写出观测方案。

最终提交的成果应包括哪些内容。

(23)21、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工程中,地形图的地形要素指什么?等高线有什么特性?图根点的检查通常用哪些方法完成?简要叙述一种图根测量的作业流程。

解释“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含义。

(23)22、某变形监测项目,为了完成变形监测任务,除了布设变形监测点外,还布设了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

大地记:第一章地球

大地记:第一章地球

⼤地记:第⼀章地球第⼀章地球另⼀⽅⾯,在多⼭脉的地⽅,由于地⾯凹凸不平,视野就会受到影响,地平线也同样会受到限制。

假如把地⾯看成跟海平⾯⼀样的平坦,同时把观察点设在142⽶⾼的斯特拉斯堡教堂钟楼上,在这种情况下,地平线周长就是40千⽶。

假如有另外⼀个圣彼得·伯南丁,他拥有强壮的双腿,那么只要花上⼀天的时间,他就可以⾛到从斯特拉斯堡教堂钟楼上所看到的地平线;如果他做到了,那么第⼆天他可能没有勇⽓,也没有⼒⽓再出发了。

我们的地球是如此之⼤,它的周长是4万千⽶,是我们从斯特拉斯堡教堂钟楼上所看到的地平线周长的1万倍啊。

地平线好像把天空和地⾯连接起来了。

当观察者站在绝对平坦的地⾯上时,将会形成⼀个以他为中⼼的地平线圈。

地平线的形状在海上表现得更明显,它就像⼀个巨⼤的圆盘与蓝天相接。

假如地球是平的,就只有视⼒的好坏会影响到视野,⽽且⽤⾜够强⼤的望远镜就可以看得到任何距离的物体,那么地球上的事物就⼀览⽆余了。

但是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即使⽤最好的望远镜,也是看不到地平线另外⼀端的物体的。

这么看来,地球就不是平的,⽽是圆的。

我们来看下图4,⼀切就清楚了。

假设球⾯上⽅有⼀条垂线OB,我们从A点往球⾯看,那么可以看到的是哪部分呢?答案很简单。

我们以A为起点画⼀条直切线AK,K点与球⾯相切,这条线表⽰的就是视线,所有在这条线和A点之间的范围的都是我们能看到的部分,⽽超出这范围的都是我们看不到的。

如果,我们再以A点画与AK类似的AP、AQ、AR、AS等⽆数条直线,这些线的另⼀端都是落在球⾯上,那么所有落在球⾯上的这些点最后将会形成⼀个完整的圆。

从OB线上的其他点画类似这样的线,也会得出同样的结果。

这么说来,不管在哪个点,如果我们所看Details到的地平线是⼀个圆的话,那么地球⼀定是个球体。

以下事实可以⽤来证明地球是圆的。

有⼀名旅⾏者在去往⼀个⼩镇的途中经过⼀⽚很平坦的平原,在平原上没有任何事物会挡住他的视线,站在某个地⽅,他⾸先看到的就是⼩镇的最⾼处——尖塔的最⾼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大全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①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②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P3_图1.2)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P5_图1.7)形状长度指示的方向纬线圆圈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东西方向经线半圆长度都相等3.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P6_图1.1)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P6_图1.10)5.特殊子午线3360(p6-7_图1.10和1.13)本初子午线(°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80度经度:东为西经,西为东经。

本初子午线(子午线)和180度子午线是东西方的分界线。

20w和160e是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

东经160以东是西半球,西边是东半球。

(旧世界经度范围:20w至160e;向东;西半球的经度范围:西经20度至东经160度6.特殊的纬线:(P6_图1.11; P12_图1.12)赤道(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五带的分界线:23.5°N、23.5°S、66.5°N、66.5°S;纬线低、中、高纬的分界线:°30°60°90°极点:90°7.地球的运动:(p9_图1.15)(p11_图1.19)运动类型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南北方向地球自转自西向东一天昼夜交替现象,时间差异地球公转自西向东一年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8.五带划分:(P12_图1.20)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大地测量1.1 概述:1.1.1 现代大地测量特点:高精度,长距离,四维,多学科,地心,快速。

1.1.2 大地测量系统和框架:大地测量框架是大地测量系统的具体实现。

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重力系统,高程系统,深度基准;大地参考框架包括:坐标框架,高程框架,重力框架。

大地测量系统包括起算基准,尺度标准,实现方式。

1.1.3 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和大地测量常数:大地坐标系按原点分:地心坐标系和参心坐标系;按表现形式分: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

大地测量常数分为基本常数和导出常数,基本常数唯一定义了椭球,导出常数便于应用;按属性分为几何常数和物理常数。

4个大地测量基本常数:赤道半径a,地心引力常数GM,地球动力学形状因子J2,自转角速度(W)。

1.1.4 大地测量坐标框架:1参心坐标框架:传统大地测量框架由天文大地网维持和实现,全国天文大地网即国家大地网一二等网,由于加测了天文经纬度,所以称为天文大地网,定义在54和80坐坐标系和参心空间直角坐标系。

2地心坐标框架:国际地面参考框架(ITRF):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提供的,是国际地面参考系统(ITRS)的具体实现。

它以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距(SLR)、激光测月(LLR)、GPS、卫星多普勒定轨定位(DORIS)等技术为基础。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是定义在ITRS2000中的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

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一般三级构成:1,连续运行站构成的动态地心坐标框架,是主控制;2,与连续运行站联测的大地控制点构成的准动态地心坐标框架;3,加密大地控制点。

1.1.5 我国现行高程框架:现行高程基准是1985黄海高程基准,原点高程72.26,(位于青岛观象山)以正常高系统传递。

水准高程框架由国家二期一等水准网以及国家二期一等水准复测的高精度水准控制网实现。

框架点的现势性由一二等水准点的定期复测来控制。

高程框架的另外一个形式是通过似大地最准面精化来实现。

1.1.6 重力参考框架:重力基准就是标定国家绝对重力值标准。

重力参考系统就是采用的椭球常数及其相应正常重力场。

重力测量框架是指由绝对和相对重力点构成的重力控制网,以及用作相对重力尺度标准的长短基线。

50年代采用波茨坦重力基准,参考系统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常数,85网采用IGA75椭球常数;2000网采用GRS80椭球常数,联测了85网及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重力网,使用FG5绝对重力仪。

1.1.7 深度基准:我国采用理论深度基准,是苏联弗拉基米尔计算的理论最低低潮面。

1.1.8 时间系统:时间系统是建立在规定秒长的时间频率基准之上:包括时刻参考标准和时间间隔尺度标准。

实时服务(6小时以内),快速服务(12小时以内),事后服务(12)1 世界时UT:地球自转周期为基础。

2 力学时DT:天体星历时间参数。

3 原子时AT:大地水准面上的铯原子内两个超精细结构能级跃迁辐射的电磁波周期为基准,于1958年1月1日零时开始启用,是目前最准确的时间系统。

4 协调时UTC:世界时时刻和原子时秒长结合的时间系统。

5 GPS时GPST:由GPS星载原子钟和地面监控站原子钟组成的时间系统,和AT保持19秒的差,并与1980年1月6日零时与UTC保持一致,由于GPS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与GPS信号来比对本地时间频率标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大大地计量传递过程的误差。

1.1.9 时间框架:时间框架是指特定覆盖区域内,通过授时,守时,时间频率测量等技术实现和维持的时间系统,是时间系统的具体实现。

定义的历元协议地级及零子午线;地球定向参数EOP,定向随时间演变满足地壳无整体运动的约束条件。

1.1.11 坐标系转换:1 参心:54坐标系:原点在苏联普尔科沃,椭球为克拉索夫斯基椭球,长半轴:6378245,扁率1/298.3;80坐标系,原点在西安,IUGG推荐的1975椭球参数,长半轴6378140;2 地心:WGS84:Z轴指向BIH1984.0定义的协议地级CTP,X轴指向BIH1984.0定义的零子午线与CTP相应的赤道交点,Y轴垂直于XMZ平面,构成右手系。

长半轴:6378137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地球参考级方向,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与Z,X轴构成右手系。

长半轴:6378137##3 坐标转换:分为整体转换法,分区转换法。

二维需要2个重合点,适合于小区域转换,分为平面四参数转换模型和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三维3个重合点,适合于任何区域,Bursa七参数转换模型,三维七参数转换模型。

4 坐标残差:依据重合点的残差中误差来评估坐标转换精度。

V残差=重合点转换坐标-重合点已知坐标。

分量残差中误差Mx=+-√([vv]x)/(n-1)点位残差中误差Mp=√(Mx*Mx+My*My+Mz*Mz)四参数转换模型:x2=Δx+x1(1+m)cosa-y1(1+m)sinay2=Δy+x1(1+m)cosa-y1(1+m)sina(ΔxΔy为两个平移参数,a为旋转参数,m为尺度参数。

)Bursa七参数转换模型:x2=Δx+x1(1+m)-εy*z1+εz*y1y2=Δy+y1(1+m)+εx*z1-εz*x1z2=Δz+z1(1+m)-εx*y1+εy*x1(ΔxΔyΔz为三个平移参数,εxεyεz为旋转参数,m为尺度参数。

)5 转换流程:1 收集整理重合点资料,2 选取用于转换的重合点,3 确定计算方法和转换模型,4 计算转换参数,5 分析残差,根据转换残差剔除粗差,6 残差精度合格后计算最终转换参数并评估精度,7 根据转换参数计算目标坐标系坐标。

6 布尔沙适用于大范围,莫洛坚斯基用于小范围。

不同大地坐标系之间转换,要先各自转为空间直角坐标系,再通过三维模型求转换参数。

1.2 传统大地控制网1.2.1 建设方法:三角测量,导线测量,边角测量,三边测量1 三角测量:结构强度强,检核条件多,网状分布,控制面积大,精度高,地形限制小;缺点是隐蔽地区布网困难,边长精度不均,加测起算数据可以弥补。

2 导线测量:布设灵活,边长精度均匀,应用普遍。

缺点:几何条件少,结构强度低,控制面积小。

西藏地区天文大地网主要采用此法。

3 三边测量和边角法: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1.2.2 三角网布设原则:1 分级布网,逐级控制;2 有足够精度;3 有足够密度(1:5万3个点,1:2.5万2-3个点,1:1万1个点);4 有统一规格;5 保证精度和密度情况下可以跨级。

1.2.3 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78年-84年。

消除了分级分区平差的不利影响,建立了80国家大地坐标系,为精化地心坐标系提供了条件。

技术原则如下:1 地球椭球参数采用IAG75椭球参数;2 建立地心和大地两套椭球相同的坐标系统;3 80坐标系的椭球短轴应平行于地球质心指向1968.0地极原点(JYD)方向,首子午面平行于格林尼治子午面。

椭球定位参数以我国范围内高程异常值平方和最小求定。

1.2.4 经纬仪和光电测距仪1 经纬仪分为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

2 经纬仪指标光学经纬仪指标光电测距仪指标:短程<3km,中程3-15,长程15-60。

归算到1km的标准差如下:经纬仪检校:行业标准《光学经纬仪》,《全站仪电子速测仪》,《光电测距仪》。

1.2.5测水平角方法:方向观测法,三四等二等低标三角网;分组观测法,大于6个方向;1.2.6三角点观测程序:1 准备工作:安装仪器,确定仪器整置中心,测定归心元素,测伞,整置仪器,选择零方向,编制观测度盘表。

2 开始观测:《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3 计算:离开本点前,完成对成果计算检查,埋封标石。

4 外业验算内容:1 检查外业资料,观测手簿记簿、归心投影用纸;2编制已知数据表和绘制三角锁图;3三角形近似球面边长计算,球面角超级算;4归心改正计算,并把观测方向值化至标石中央;5分组的测站平差;6三角形闭合差和测角中误差计算;7近似坐标和曲率改正计算;8极条件闭合差,基线条件闭合差,方位角条件闭合差计算1.2.7垂直角观测方法:三角高程测量:中丝法,四测回;三丝法,两测回。

1.2.8高差计算公式:h=S*tg a+CS2+i-bh=D*sin a+(1-C)*D2cos 2 a/2R+(1-H/R)+i-bm=±0.025S(s为平距,a为垂直角,c为球气差系数,i为仪器高,b为觇标高,H为照准点大地高,m为最不利情况下高差中数中误差m单位米,S单位千米)1.2.9大气垂直折光系数:中午附近最小,较稳定;日出日落前后较大,变化快。

可以通过选择观测时间,对向观测,提高观测视线高度,利用短边传算高程来减弱影响。

1 一端有已知方向的最弱边方位角中误差:M=±√(m12+nm22) 不考虑已知点的话M=±√n*m22 两端有已知方向的最弱边方位角中误差M=±(√2m12+(n+1)m22)/4 M=±√(n+1)*m2/2()(m1为已知方位角中误差,m2为折角观测中误差,n为折角个数)1.2.11导线测量程序:1选点造标埋石三四等用中程测距仪分两个不同时间段。

三四等采用方向观测法,其他要求和限差等同于三角测量。

4垂直角观测中丝法6测回,三丝法3测回。

(三角测量时分别为4,2)5 概算:检验外业质量为平差做准备。

1.3 GNSS连续运行基准网1.3.1 构成:基准站,数据中心,通信网络。

1.3.2分类:国家基准站网,用于维持更新国家地心坐标参考框架,站间距100-200km;区域基准站网,用于维持更新区域地心坐标参考框架,应与国家地心坐标参考框架保持一致,厘米级站间距不大于70km,分米级站间距大于70km;专业应用网,用于专业机构开展专业信息服务,宜与国家地心坐标参考框架建立联系网。

1.3.3 基准站建设:1 技术设计:设计前收集相关图件资料及其他资料,在图上拟选站址,标注相关信息确定位置名称编号。

堪选完成后进行施工设计以及设备集成等设计。

应提交技术设计方案以及点位设计图,站点位置信息表,施工设计图等资料2 选址:1,环境条件:观测环境。

(注意事项:10度以上地平高度角卫星通视条件,远离多路径,电磁200m,避开振动不稳定带,应进行24小时实地环境测试,对于国家和区域基准站,数据可用度大于85%,多路径影响小于0.5m,对于专业应用网,按实际情况执行。

)2,地质条件:基岩,站址地质稳定性,不易被水淹或地下水位变化不大。

3,依托条件,便于接入通信网络,有稳定电源,交通便利,良好的土建条件,有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保障有良好的安全保障环境。

4其他,周围重力点、大地控制点、水准点联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