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时第一单元复习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讲解学习
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2n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 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2 个),次
外层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32 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NO P Q
3. 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Jay_h1218 奉上【爱】核心用户上传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电力 )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 1)概念:把 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 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
SiH 4
PH3
H2S
HCl
—
学式
(7) 与 H2 化合的
——
由难到易
—
难易
(8) 氢 化 物 的 稳
——
稳定性增强
—
定性
(9) 最 高 价 氧 化 Na2O
MgO
Al 2O3
SiO 2
P2O5
SO3
Cl 2O7
—
物的化学式
最高 (10) 化学 NaOH
Al(OH) 3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
四、化学键 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1. 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键型
离子键
共价键
概念
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 用叫离子键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 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重点总结篇一Ⅰ、铝①物理性质:银白色,较软的固体,导电、导热,延展性②化学性质:a、与非金属:4Al+3O2=2Al2O3,2Al+3S=Al2S3,2Al+3Cl2=2AlCl3b、与酸: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常温常压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c、与强碱:2Al+2NaOH+2H2O=2NaAlO2(偏铝酸钠)+3H2↑(2Al+2OH-+2H2O=2AlO2-+3H2↑)大多数金属不与碱反应,但铝却可以原一些金属氧化物d、铝热反应:2Al+Ⅰ、铝的化合物①Al2O3(典型的两性氧化物)a、与酸:Al2O3+6H+=2Al3++3H2Ob、与碱:Al2O3+2OH-=2AlO2-+H2O②Al(OH)3(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白色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具有吸附作用a、实验室制备:AlCl3+3NH3H2O=Al(OH)3↓+3NH4ClAl3++3NH3H2O=Al(OH)3↓+3NH4+Fe2O3Al2O3+ 2Fe,铝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还b、与酸、碱反应:与酸Al(OH)3+3H+=Al3++3H2O 与碱Al(OH)3+OH-=AlO2-+2H2O ③KAl(SO4)2(硫酸铝钾)KAl(SO4)212H2O,十二水合硫酸铝钾,俗名:明矾KAl(SO4)2=K++Al3++2SO42-Al3+会水解:Al3++3H2O=Al(OH)3+3H+ 因为Al(OH)3具有很强的吸附型,所以明矾可以做净水剂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重点总结篇二1、铁与硫蒸气反应:Fe+SⅠ==FeS2、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Ⅰ==Cu2S3、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Ⅰ==3SO2↑+2H2O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5、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Ⅰ==CuSO4+SO2↑+2H2O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7、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8、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9、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10、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高一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三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高一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及方程式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及方程式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各电子层2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 同位素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 7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Jay_h1218 奉上【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A,?A共7个主族族副族:?B,?B、?B,?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族:三个纵行,位于?B和?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一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及方程式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高一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及方程式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各电子层2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 同位素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 7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Jay_h1218 奉上【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A,?A共7个主族族副族:?B,?B、?B,?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族:三个纵行,位于?B和?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化学与生活1.1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 化学技术的进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2 化学实验常识 - 实验中的常见单位及用途 - 实验室中的安全守则第二章:物质的量2.1 物质量的概念 - 物质量的基本单位 - 物质量的相对大小的比较2.2 摩尔质量和摩尔质量 - 摩尔质量的概念与计算 - 摩尔质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2.3 物质的计量 - 不同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及其关系 - 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第三章:化学方程式3.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 -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组成要素3.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 化学反应的平衡及平衡常数的定义 - 改变条件对平衡态的影响3.3 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式 - 摩尔反应比 -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第四章:原子结构4.1 原子结构 - 原子核的基本组成 - 原子的电子云结构4.2 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 周期表的组成和性质第五章:离子反应和电解质溶液5.1 电离和离子反应 - 电离和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 - 强弱电解质的判定方法和应用5.2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 - 电导率的基本概念和测定方法 - 阴、阳离子的电子流向规律5.3 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 电解的基本概念和电解过程 - 电解质溶液的电解效果和产生物质的判定第六章:化学键和化合价6.1 化学键理论 - 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化学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6.2 化合价 - 化合价的基本概念和测定方法 - 化合价在化合物中的应用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基本规律 - 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和表述方法7.2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日用化学品及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氧化还原反应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第八章:酸碱反应8.1 酸碱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酸、碱的定义及分类 - 酸碱反应的基本特征和表述方法8.2 酸碱中和反应 - 酸碱化学中的化学平衡 - 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第九章:盐和配合物9.1 盐的基本概念和命名 - 盐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 盐的命名和结构9.2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第十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0.1 化学反应速率 - 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概念 -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10.2 化学平衡 - 化学反应的平衡和平衡常数 - 平衡常数的计算和意义第十一章:化学能和化学热力学11.1 化学能 - 化学能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化学能的变化和应用11.2 化学热力学第一定律 -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和物理意义 -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11.3 化学热力学第二定律 -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表述和物理意义 -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第十二章: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12.1 普通实验装置和基本操作 - 常用实验仪器和装置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 常用实验操作方法的介绍12.2 化学计算题的解法 - 化学计量题的几种解法和应用 - 化学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第12课时第一单元复习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 注意: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n):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一必修二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二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随着高一的学习进程,我们逐渐接触到了更深入的化学知识,这让我们更加了解物质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在必修二的化学课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下面,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每章的重点内容。
第一章:溶解性与溶液的酸碱性该章节主要介绍了溶解性与溶解度、溶液中物质的分散形式和溶液的酸碱性。
我们了解到,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所能溶解的最大量,可以通过增加温度、搅拌等因素来影响溶解度。
此外,溶液的酸碱性是由其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决定的,通过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在这一章节,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
重要的知识点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与特点、氢氧化物、金属的氧化、还原剂与氧化剂等。
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有:确定元素的氧化态、判断氧化还原态以及进行氧化还原方程式的平衡。
第三章:金属材料与合金金属材料与合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材料。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分类和应用。
比如,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以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的材料。
对于不同的应用需求,我们学习了几种常见的合金,如不锈钢、铜合金等。
第四章:电解质溶液与非电解质溶液这一章节介绍了电解质溶液与非电解质溶液的特点、来自溶质和溶剂的粒子以及导电性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了解到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而非电解质溶液则不具备导电性。
此外,还学习了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分子离解成离子的过程,以及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质离子的自由度。
第五章:酸碱中的质子转移反应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酸碱中的质子转移反应。
我们了解到酸的定义是能够给质子的物质,碱的定义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并且,我们了解到酸碱反应可以发生质子交换的过程。
在这一章中,我们还学习了酸碱的强弱和pH值的概念。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反应类型之一,这一章节着重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特点和种类。
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总结面对高中的化学,我们在复习中可以按要求及近年来出题者命题的特点,并且有针对性的做好复习计划,抓住考点知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高一化学必修二方程式(一)1、乙烯燃烧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2、乙烯和溴水CH2=CH2+Br2→CH2Br-CH2Br3、乙烯和水CH2=CH2+H20→CH3CH2OH(条件为催化剂)4、乙烯和氯化氢CH2=CH2+HCl→CH3-CH2Cl5、乙烯和氢气CH2=CH2+H2→CH3-CH3(条件为催化剂)6、乙烯聚合nCH2=CH2→-[-CH2-CH2-]n-(条件为催化剂)7、氯乙烯聚合nCH2=CHCl→-[-CH2-CHCl-]n-(条件为催化剂)8、实验室制乙烯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加热,浓H2SO4)9、乙炔燃烧C2H2+3O2→2CO2+H2O(条件为点燃)10、乙炔和溴水C2H2+2Br2→C2H2Br4(二)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NaOH+CO2====Na2CO3+H2O2、在标准状况下2.24LCO2通入1mol/L100mLNaOH溶液中:CO2+NaOHNaHCO33、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硫:NaOH+SO2==NaHSO34、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OH)2+2CO2══Ca(HCO3)25、氨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NH3?H2O+CO2==(NH4)2CO3+H2O6、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Na2CO3+SO2Na2SO3+CO2↑7、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Na2CO3+CO2+H2O══2NaHCO38、在醋酸铅[Pb(Ac)2]溶液中通入H2S气体:Pb(Ac)2+H2S=PbS↓+2HAc9、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O2+H2O+C6H5ONa→C6H5OH+NaHCO310、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碘化氢气体:2FeCl3+2HI2FeCl2+I2+2HCl(三)1、乙炔和氯化氢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2、乙炔和氢气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条件为催化剂)3、以食盐、水、石灰石、焦炭为原料合成聚乙烯的方程式.CaCO3===CaO+CO22CaO+5C===2CaC2+CO2CaC2+2H2O→C2H2+Ca(OH)2C+H2O===CO+H2-----高温C2H2+H2→C2H4----乙炔加成生成乙烯4、苯和液溴的取代C6H6+Br2→C6H5Br+HBr5、苯和浓硫酸浓硝酸C6H6+HNO3→C6H5NO2+H2O(条件为浓硫酸)6、苯和氢气C6H6+3H2→C6H12(条件为催化剂)7、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C2H5OH+3O2→2CO2+3H2O(条件为点燃)8、两分子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条件为催化剂浓硫酸140摄氏度)9、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10、乙酸和镁Mg+2CH3COOH→(CH3COO)2Mg+H2高一化学必修二学习口诀1.元素周期表排列顺口溜七个横行七周期,二八十八三十二。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精华)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精华)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的核电荷数。
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质子数减电荷数和质子数加电荷数。
前20个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需要熟背。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横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纵行。
主族序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周期数等于最外层电子层数。
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当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时,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主族元素的性质随着周期数增加而变化,副族元素的性质随着主量子数增加而变化。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如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等)随核电荷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这种周期性变化实质上是由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所导致的。
Ⅱ)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其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单质与水或酸置换难易、氢化物的化学式、与H2化合的难易、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及对应水化物、变化规律、酸碱性等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其中,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Ⅲ)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金属性强(弱)的元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氢氧化物碱性强(弱),相互置换反应强(弱),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和原电池中正负极判断,金属腐蚀难易。
非金属性强(弱)的元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相互置换反应强(弱),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
Ⅳ)同周期比较:在同一个周期内,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高一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与变化的科学,对于高中生而言,化学无疑是一门重要的科目。
在高一化学必修2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而又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
一、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原子、离子或共价键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在高一化学必修2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特性等知识。
1. 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其中,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物质;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通过热或电等条件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置换反应是指两种物质中的某一或几个原子位置互相交换;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在电荷和价态上发生改变的反应。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必须相等,在无系数时,称为平衡方程式。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平衡反应中的物质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并学习了如何通过平衡反应的系数来表示物质的数量关系。
3.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
我们学习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通过实验数据确定反应速率的大小,以及如何利用速率方程式揭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4.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特性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中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种情况。
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实验测量反应焓变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放热或吸热特性,并了解了焓变与反应的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在高一化学必修2课程中学习了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知识。
1. 酸碱的定义我们学习了三个酸碱定义,包括Arrhenius酸碱定义、Brønsted-Lowry酸碱定义和Lewis酸碱定义。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的物理通性包括不透明、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和延展性好。
例如,钠在空气中加热会熔成小球,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生成淡黄色固体。
铝箔加热时,熔化的铝不会滴落,而是好像有一层膜兜着,这层膜是高熔点的Al2O3。
金属钠应保存在煤油中,取用时用镊子夹出,滤纸吸干煤油后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割。
钠的密度小于水,熔点低,反应放热且生成气体迅速,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将小块钠丢入水中观察得到。
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中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是因为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会放出能量。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常见的放热反应包括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以及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有机化合物:乙醇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会产生氢气和乙醇钠。
乙醇的氧化反应包括完全氧化和不完全氧化,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醛和水。
乙酸是一种弱酸,其酸性比碳酸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乙酸钠和水。
元素及其化合物: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加热试管中的碳酸氢铵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现淡蓝色,而在氯气中燃烧会发出苍白色火焰并产生大量的热。
氢气还可以用来还原氧化铜,使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此外,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蓝色的火焰并放出热量。
以上是对高一化学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请注意,具体的学习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学校教学计划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结合教材和课堂教学进行复习。
高一化学第一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化学第一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化学的第一二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与化合物以及化学式等知识点。
下文将对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1. 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转化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与物质有关的各种现象。
2. 化学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元素是由具有相同电子排布和核电荷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是化学的基本单位。
元素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三类。
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3. 元素的命名与符号为了方便交流与记录,化学元素都有自己的名称和符号。
元素的命名通常是根据其性质、发现者、地理位置等来确定的。
符号是由元素英文名称的第一个或前两个字母组成。
4. 原子与分子原子是构成化学元素的最小单位,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原子组成的。
5.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表示原子数目的标记来表示化合物的化学组成。
有分子式、离子式和结构式等不同的表示方法。
6.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和性质等规律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可以分为周期、族和区块等不同的分类方式。
7.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包括物质的转化、能量的变化和化学方程式等内容。
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电离反应等。
8. 摩尔与摩尔质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指的是物质内含有的粒子数目。
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摩尔数所包含的质量。
9.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剂中溶质的含量。
常用的浓度单位有质量分数、摩尔浓度和体积分数等。
10.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的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的状态。
平衡常数、平衡位置和平衡常量等是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重要参数。
综上所述,高一化学第一二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式、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摩尔与摩尔质量、溶液的浓度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章化学及其研究方法1.化学的概念化学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规律性研究的科学。
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
2.化学的分类化学可以分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个大类。
无机化学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规律。
有机化学研究有机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并研究它们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3.化学实验方法化学实验有定量实验和定性实验两种方式。
定量实验是用物理方法对化学物质进行精确测量;定性实验是根据化学物质的特性来进行测试,确定化合物所包含的元素种类和化学反应等。
4.化学研究方法化学研究方法有实验方法、计算方法、理论方法、应用方法等。
第二章物质的量、摩尔和化学计量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指一定量的物质所包含的基本单位的数量。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是发生反应的基本数量单位,是化学计量的基础。
2.物质量的计量单位物质量的计量单位有质量、摩尔等。
质量是一种物理量,用千克、克或其他重量单位来表示;摩尔是一种化学计量单位,用来表示物质的量,一个摩尔代表6.022×10²³个粒子数。
3.摩尔质量将化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克为单位,称为它的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是化学计算的重要概念之一。
第三章化学反应及其化学计量1.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化的现象,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作用在一起,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方式,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反应的种类、物质的质量比以及反应的过程等。
3.物质的化学计量物质的化学计量是指一定量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量和反应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一过程实际包括了摩尔质量、摩尔比、摩尔体积等的计算。
第四章气体和溶液1.气体气体是一种无定形的物质形态,可以被压缩成小容积,具有高的压强和可被扩散的特性。
气体的状态方程可以描述气体的压力、温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特详细)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完成原子序数为17,35,53,85.114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引申:原子量的求法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一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物质的量- 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单位,用于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 阿伏伽德罗常数(NA):1摩尔物质中所含粒子数,约为6.022 x 10^23。
3. 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等。
4. 溶液和溶解度-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5. 酸碱和盐- 酸: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
- 碱:能够接受氢离子,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1. 元素周期表- 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元素表。
- 分为周期(行)和族(列)。
2.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 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等性质的变化规律。
三、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化学键。
2. 分子结构- 分子的几何形状: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
-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用于预测分子形状的理论。
四、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反应物质消耗或生成的速度。
- 影响因素: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2. 化学平衡- 动态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进行的反应状态。
- 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将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化学高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引言: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高中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高一必修二的化学课程,涵盖了许多基础的化学知识点,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化学基础。
本文将对化学高一必修二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回顾复习和理解这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一、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过程,它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描述。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要注意平衡,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要相等。
二、离子反应和配位化合物离子反应是指溶液中离子间的各种反应。
其中,氧化还原反应是离子反应的一个重要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导致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发生氧化和还原。
配位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它们由一个中心金属离子与多个周围的配体离子或分子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
配位键是指配位离子中的一个或多个配位体中的一个或多个配位原子与中心离子之间的化学键。
常见的配体有水分子、氨分子和氯离子等。
三、酸碱中和反应与pH值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质子H+与碱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分子。
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类型,用于酸碱滴定和酸碱中和指示剂的选择。
pH值是用于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一个指标。
pH值的计算公式为:pH = -log[H+],其中[H+]表示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pH值越低,溶液越酸性;pH值越高,溶液越碱性。
四、有机化合物与烃类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是生物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主要有醇、酚、醚、醛、酮、羧酸等。
烃类是一类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分为烷烃、烯烃和炔烃三种。
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它可以通过碳原子间的键断裂和形成来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
有机合成的反应机理包括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开环反应等。
高一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3篇
高一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精选3篇(一)高一化学必修2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1. 化学反响与化学方程式- 反响物和生成物的定义- 化学反响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摩尔比和反响的限量与过量- 氧化复原反响2. 化学式与物质的性质- 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分子式、组成式、构造式、离子式-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化学实验根本操作- 常见的实验仪器和玻璃仪器的使用方法- 常见的实验操作技巧:称量、挤滴、过滤、结晶、蒸发等4. 电子的构造和化学键- 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电子层、轨道、电子的能级- 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概念及特点- 价电子、价层和电子对的概念5. 物质的转化和氧化复原反响- 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的转化、物质的生成和消失- 氧化复原反响的概念和特征- 氧化与复原反响的电子转移和轨道变化6. 酸碱中和反响- 酸、碱和盐的定义- pH值和酸碱度- 酸碱中和反响的特点和方程式7.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和应用-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8. 碳和碳化合物- 碳的性质和晶体构造- 碳的同素异形体和各种碳的存在形式- 碳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这些知识点是高一化学必修2课程的核心内容,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学好化学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高一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精选3篇(二)高一历史必修一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的归纳:1. 人类社会的起和开展:人类的起、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农业____、城市文明的兴起等。
2. 古代东方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黄河文明、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时期等。
3.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希腊城邦制度、雅典民主、希腊神话、罗马共和政体、罗马帝国的建立等。
4. 西方中世纪文明:封建制度、天主的影响、十字军东征、城市兴起与资本的萌芽等。
5.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丝绸之路、蒙古帝国的兴起和世界传播、启蒙运动、地理大发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 注意: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n):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根本原因)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③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置换金属性弱的金属。
如:Fe+CuSO4=FeSO4+Cu④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强(2)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判断依据:①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②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③置换反应(强制弱)如:2NaBr+Cl2=2NaCl+Br2。
④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Ⅲ)(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3)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都相同时,再看核外电子数或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数或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则半径越大。
四、化学键化学键是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键型离子键共价键概念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成键方式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成键元素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特殊:NH4Cl、NH4NO3等铵盐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像NaCl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
如NaCl、Na2O、K2S等(2)强碱:如NaOH、KOH、Ba(OH)2、Ca(OH)2等(3)大多数盐:如Na2CO3、BaSO4(4)铵盐:如NH4Cl小结:一般含金属元素的物质(化合物)+铵盐。
(一般规律)注意:(1)酸不是离子化合物。
(2)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只有共价键)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B型,如,H-Cl。
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A型,如,Cl-Cl。
2.电子式:(作业)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
(2)[ ](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O(g)△CO(g)+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
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2、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腐蚀。
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
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
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
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等)。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c Bt∆∆=()n BV t∆•∆①单位:mol/(L·s)或mol/(L·min)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
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