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基础工程规划

合集下载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第1章总则第2章术语第3章一般规定3.1 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3.2 风景资源评价3.3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3.4 分区、结构与布局3.5 容量、人口及生态原则第4章专项规划4.1 保护培育规划4.2 风景游赏规划4.3 典型景观规划4.4 游览设施规划4.5 基础工程规划4.6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4.7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4.8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4.9 分期发展规划第5章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298-1999)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了适应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发展的需要,优化风景区用地布局,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提高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审定公布的各类风景区的规划。

第1.0.3条风景区按用地规模可分为小型风景区(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21-100km2)、大型风景区(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区(500km2以上)。

第1.0.4条风景区规划应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二个阶段进行。

大型而又复杂的风景区,可以增编分区规划和景点规划。

一些重点建设地段,也可以增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1.0.5条风景区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突出本风景区特性。

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应当依据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综合安排。

2.应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加强地被和植物景观培育。

3.应充分发挥景源的综合潜力,展现风景游览欣赏主体,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措施,改善风景区运营管理机能,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促使风景区有度、有序、有节律地持续发展。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第1章总则第2章术语第3章一般规定3.1 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3.2 风景资源评价3.3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3.4 分区、结构与布局3.5 容量、人口及生态原则第4章专项规划4.1 保护培育规划4.2 风景游赏规划4.3 典型景观规划4.4 游览设施规划4.5 基础工程规划4.6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4.7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4.8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4.9 分期发展规划第5章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298-1999)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了适应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发展的需要,优化风景区用地布局,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提高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审定公布的各类风景区的规划。

第1.0.3条风景区按用地规模可分为小型风景区(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21-100km2)、大型风景区(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区(500km2以上)。

第1.0.4条风景区规划应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二个阶段进行。

大型而又复杂的风景区,可以增编分区规划和景点规划。

一些重点建设地段,也可以增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1.0.5条风景区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突出本风景区特性。

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应当依据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综合安排。

2.应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加强地被和植物景观培育。

3.应充分发挥景源的综合潜力,展现风景游览欣赏主体,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措施,改善风景区运营管理机能,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促使风景区有度、有序、有节律地持续发展。

泗水泉林泉群风景区总体规划

泗水泉林泉群风景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第l条为了加强对泗水泉林泉群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更好的保护、利用和开发风景名胜资源,优化本风景名胜区用地布局,全面发挥本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和作用,特制定本文本。

第2条总体规划依据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2.3《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规定》2.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2.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2.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2.8新一轮《泗水县市城市总体规划》2.9新一轮《泉林镇城镇总体规划》第3条总体规划的组成3.1泗水泉林泉群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3.2泗水泉林泉群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3.3泗水泉林泉群风景名胜区游赏规划;3.4泗水泉林泉群风景名胜区典型景观规划;3.5泗水泉林泉群风景名胜区基础工程规划;3.6泗水泉林泉群风景名胜区东片景区分区规划3.7泗水泉林泉群风景名胜区西片景区分区规划3.8泗水泉林泉群风景名胜区泉林泉群景群详细规划第4条泗水泉林泉群风景名胜区规划指导思想是:以保护为重点,在现存景观的基础上,调整、充实、提高景观质量,恢复个别历史文化价值很高的人文景观和以泉林泉群为中心,较大范围内营造林木气氛,充分展现泉林的特色。

第5条泗水泉林泉群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目的是以保护自然风景资源为重点,调整、改造、充实、提高现有景点档次,加强本风景名胜区整体绿化、美化,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本风景名胜区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1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加强植物景观培育,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5.2展现风景主体,配置服务设施,改善管理职能,防止城市化,商业化倾向,发挥景源综合能力,促进风景名胜区适度、有序的发展。

5.3权衡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处理好风景名胜区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关系,创造优美、方便、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的独特景观,创造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赏境域。

第二章规划范围、性质、发展目标第6条规划范围6.1泗水泉林泉群风景名胜区由泉林泉群景区和泗水泉群景区组成。

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一:名词解释1.景源:能够作为观赏性的景物的资源。

2.景物:具有观赏,科学文化机制的客观存在的物体,是风景名胜构成的基础要素,是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客体。

大体可分为:山,水,植物,动物,空气,光,建筑,其他等8类。

3.景点由若干个相关联的景物所构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

4.景观: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现象,或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征点景象。

是按照美学观点完整结合而构成的景物组合,并被人的各种感官所接受,形成美的感受。

5.景区: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要求而划定的用地范围,包含有较多景物,景观或若干景群,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区特征。

6.风景名胜区: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7.游人容量:指是在保持景观稳定性,保障游人游赏质量和舒适安全,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单位时间,一定规矩单位内所能容纳的游人数量,是限定某时,某地游人数量的警戒值。

8.设施容量:指一个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在可接受的条件下能够满足的游客最大量。

9.社会容量旅:游地居民对旅游者数量和行为最大的容忍上限。

由于旅游者与接待地居民常在种族、文化、经济、宗教、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故旅游者的出现必然对居民造成一种心理影响。

如果游客数量过多,对当地居民会产生一种心理压力。

随着旅游者的大量涌入,还会造成物价上涨,使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业产生抵触和不满。

10.生态容量:指一定时间内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不致退化或者短时自行恢复的前提下,可以安全承载游人活动量,既能接受的游客数量二:问答题:1.风景名胜资源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其特性是什么?风景名胜资源的本质属性是1.自然属性,在被规划为风景名胜资源之前是一种普通的自然资源。

自然属性是风景名胜资源的最根本属性。

2.社会属性,在被人们欣赏的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加上了人类的劳动和思想,也就变成了风景名胜资源,3.政治属性,风景名胜资源是属于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大部分国家都要通过立法来保护国家的风景名胜资源。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及地段 历史沿革及变迁、文物、胜迹、风物、历史与文化保护对象
及地段 历来常住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劳动构成、教育状况、自 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服务职工和暂住人口及其结构变化;游
人及结构变化;居民、职工、游人分布状况 行政建制及区划、各类居民点及分布、城镇辖区、村界、乡
界及其他相关地界 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计划及其发展战略;风景区范围的 国民生产总值、财政、产业产值状况;国土规划、区域规划、
五 1.土地利用
、 土 地 2.建筑工程 与 其 他 3.环境资料 资 料
江河湖海的水位、流量、流速、流向、水量、水温、洪水淹 没线;江河区的流域情况、流域规划、河道整治规划、防洪 设施;海滨区的潮汐、海流、浪涛;山区的山洪、泥石流、
水土流失等 地质、地貌、土层、建设地段承载力;地震或重要地质灾害
的评估;地下水存在形式、储量、水质、开采及补给条件 景源、生物资源、水土资源、农林牧副渔资源、能源、矿产 资源等的分布、数量、开发利用价值等资料;自然保护对象

物候季相景观(8)其他生物景观
1.园 (1)历史名园(2)现代公园(3)植物园(4)动物园(5)庭宅花园(6)专类游园(7)陵园墓园
二景
(8)其他园景
、 2.建 (1)风景建筑(2)民居宗祠(3)文娱建筑(4)商业服务建筑(5)宫殿衙署(6)宗教建筑(7)
Hale Waihona Puke 人筑纪念建筑(8)工交建筑(9)工程构筑物(10)其他建筑
4.应合理权衡风景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权衡风景区自身健全发展与社会 需求之间关系,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 力独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
第 1.0.6 条 风景区规划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 其他相关规划相互协调。

博乐赛里木湖景区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施工方案

博乐赛里木湖景区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施工方案

博乐赛里木湖景区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施工方案在博乐赛里木湖景区的开发与建设中,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

本方案将详细介绍博乐赛里木湖景区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建设方案,包括规划、设计、施工等环节,以确保景区的高品质发展。

1. 整体规划1.1 景区概况博乐赛里木湖景区位于新疆地区,周围风景秀丽,是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

景区面积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1.2 设施规划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照明、绿化等设施;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厕所、休息区等设施。

建设方案需充分考虑景区的特点和游客需求。

2. 建设内容与流程2.1 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规划:设计合理的道路网,连接景区各个重要景点,确保游客出行便利。

2.照明系统:采用绿色节能灯具,保障夜间游客的安全和舒适。

3.绿化工程:在景区内种植各类植被,打造宜人的自然环境。

2.2 服务设施建设1.停车场:充足的停车位,分区管理,方便游客停车。

2.厕所:多处设置,保证卫生清洁。

3.休息区:配备座椅、遮阳伞等设施,提供游客休息场所。

3. 施工方案3.1 分期建设1.优先建设:先完成重要道路和停车场建设,确保游客出行便利。

2.逐步完善:在基础设施基础上,逐步建设服务设施,提升景区服务水平。

3.2 施工技术1.环保要求:施工过程中需严格遵守环保法规,保护景区生态环境。

2.材料选用:选用优质环保材料,确保建设质量和耐久性。

4. 后期管理与维护4.1 管理规范1.设置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管理团队,负责景区设施的维护管理。

2.制定运营计划:定期检修维护设施,确保设施运行正常。

4.2 安全保障1.加强巡查:定期巡查设施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2.设施更新:定期更新设施,保证设施设备的完好性。

博乐赛里木湖景区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建设方案,旨在提升景区服务水平,提升游客体验度,为景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愿景区在此方案指导下,迎接更多游客,展现美丽风采!。

2024年风景区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风景区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风景区工作计划____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____、____、____为指导,确立全景式景区发展理念,以“高品位、复合型、一体化”和“新潮流、慢旅游、泛经济”为目标,进一步抓好5A创建,进一步加大集体经济发展力度,进一步提升旅游综合实力,通过景区、社区、林区的协同、互动,不断开创景区工作新局面。

一、抓规划,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坚持把风景管理区所辖区域整体作为一个景区进行规划,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以孙子兵法文化为核心、多个景点、项目联动发展的综合性休闲度假旅游区。

二、抓建设,进一步打牢景区保护、开发和利用基础一是加快孙武文化园工程建设。

确定孙武文化展示区布展方案,完成二期内广场景观工程的工程标的编制。

二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做好松海路、林公路、印泉路、金鸡山路、寿山路沿线环境整治。

做好胥口至游客中心自来水管网建设及兴奋污水管网铺设工程。

三是做好招商项目跟踪服务工作。

加强城市田园、帐篷客度假酒店、养生康疗中心、“疯狂的小鸟”娱乐项目、花鸟园等项目的沟通、跟踪、协调、服务工作。

三、抓生态,进一步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牢固确立先做环境再搞开发的原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使山上山下浑然一体,整个风景管理区成为一个巨大的城市绿肺、森林氧吧,游客走进景区就像走进森林,可以尽情地触摸森林,享受绿色。

四、抓特色,进一步发展集体经济充分挖掘的生态资源,打造现代农业。

积极发展壮大集团公司,培育花卉苗木、开发农副产品。

围绕文化旅游业,不断积聚集体资产。

把藏书老街部分建筑划拨成为集体资产,接驾社区原办公楼、锻造厂拆迁区域改造成农家乐饭店,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平台。

五、抓管理,进一步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推进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资源竞争向文化竞争、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努力实现游客满意、百姓增收、财政增长,按照建设精细化、项目生态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产业专业化。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2)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2)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通知建标[1999]267号根据国家计委《一九八九年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制订修订计划》(计综合[1989]30号文附件十)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98—1999,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城市规范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89]3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国家文物局、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浙江省建设厅、安徽省建设厅、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经建设部1999年11月10日以建标(1999)267号文批准,并会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在本规范的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在总结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对风景区规划的基本术语,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风景资源评价,规划范围、性质、目标、分区与结构布局,保护规划、风景游赏、典型景观、游览设施、基础工程居民社会调控、经济发展引导、土地利用协调等规划,规划成果与深度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在本规范的执行过程中,希望各有关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邮政编码:100037)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国家文物局、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浙江省建设厅、安徽省建设厅、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三章第五节 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规划分析

第三章第五节 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规划分析

(4)为适应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在景区内部可设计算机终端中心,进行控
制及管理。
旅游景区内供水、供电及床位用地标准,应在表3-8中选用,并以下限标准为主。
表 3-8 供水供电及床位用地标准
类别 简易宿点 一般旅馆 中级旅馆 高级旅馆 豪华旅馆 居 散 民 客 供电(W/床) 50—100 100—200 200—400 400—1000 1000 以上 100—500 供水(L/床·日) 50—100 100—200 200—400 400—500 500 以上 60—150 10—30 L/人·日 用地(m2/床) 50 以下 50—100 100—200 200—300 300 以上 50—150 备注 公用卫生间 六级旅馆 四五级旅馆 二三级旅馆 一级旅馆
2、用水量估算 (1)居民:居民数×单位规模[ 75—100L/(人· D)] (2)内宾:内宾数×单位规模[ 100—150L/(人· D)] (3)外宾:外宾数×单位规模[ 150—300L/(人· D)] (4)当日游客:当日游客数×1/3×单位规模[ 100—150L/
(人· D)]
(5)消防用水:每5000m3的建筑体积5L/s (6)休养所:人数×单位规模[ 150—100L/(人· D)]
一、交通设施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应分为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两方面内容。应进行 各类交通流量和设施的调查、分析、预测,提出各类交通存在的问题 及其解决措施等内容。
(一) 旅游景区交通的类型
旅游景区的交通由对内交通与对外交通两部分组成。 对外交通 对内交通
1、对外交通
指国际、国内远途游客进入旅游景区交通枢纽城镇的交通运输, 及远途客源地经过最靠近景区的城镇至接待中心的交通。对外交通设施

景区规划方案策划书3篇

景区规划方案策划书3篇

景区规划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景区规划方案策划书》一、项目概述1. 项目名称:[景区名称]2. 项目地点:[景区地点]3. 项目面积:[景区面积]4. 项目背景:[简要介绍景区的历史、文化、自然等背景信息]二、景区规划目标1. 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规划和建设,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景区,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2. 保护和利用景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景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提高景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提高景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景区规划原则1. 保护优先原则: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保护景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2.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 以人为本原则:以游客为中心,注重游客的体验和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设施。

4. 突出特色原则:突出景区的特色和优势,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景区。

5. 统筹规划原则:统筹考虑景区的自然、文化、社会等因素,实现景区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

四、景区规划内容1. 景区功能分区:根据景区的特点和需求,将景区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观光区、休闲区、度假区、娱乐区等。

2. 景区交通规划:规划合理的交通线路,包括景区内部的道路、停车场、交通工具等,方便游客的出行和游览。

3. 景区景观规划:根据景区的自然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景观,如山水景观、人文景观、生态景观等。

4. 景区服务设施规划:规划完善的服务设施,如游客中心、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5. 景区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景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景区建设项目1. 景区入口建设:建设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景区入口,包括大门、售票处、游客中心等。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大纲(暂行)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第二条规划范围与面积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第四条规划期限第二章保护规划第五条资源分级保护第六条资源分类保护第七条建设控制管理第八条生态环境保护第三章游赏规划第九条游客容虽第十条特色景观与展示第十一条景区规划第四章设施规划第十二条道路交通规划第十三条游览设施规划第十四条基础工程规划第五章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第十五条居民点调控类型第十六条居民点调控措施第六章相关规划协调第十七条城市规划协调(含外围区域保护协调)第十八条土地利用规划协调第十九条其他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协调第七章近期规划实施第二十条近期实施重点附表表1-1风景名胜资源类型表表2-1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表3-1风景名胜区游客容虽表图纸目录(暂彳亍)图0-1区位关系图图0-2综合现状图图0-3规划总图图1-1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图2-1分级保护规划图图3-1游赏规划图图4-1道路交通规划图图4-2游览设施规划图图5-1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图6-1城市发展协调规划图图6-2 土地利用规划图说明书大纲(暂行)第一章关于规划总则的说明一、规划范围与面积(-)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范围与面积(-)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说明(涉及范围调整的编制)二、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风景名胜区性质(-)风景名胜资源特征(三)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与评价三、规划期限四、规划目标(一)总目标(―)分项目标第二章关于保护规划的说明一、资源分级保护(―)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一严格禁止建设范围)(-)二级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范围)(三)三级保护区(限制建设范围)二、资源分类保护三、建设控制管理(-)分区设施控制管理(-)分区活动控制管理四、生态环境保护第三章关于游赏规划的说明一、游客容虽二、特色景观与展示(一)特色景观类型与展示主题(二)解说展示场所与方式三、景区规划第四章关于设施规划的说明一、道路交通规划(一)对外道路交通规划(二)内部道路交通规划(三)交通设施规划(四)道路及交通设施控制要求二、游览设施规划(一)游览设施布局与分级配谿(二)游览设施建设控制引导(三)床位规模控制与分布三、基础工程规划(一)给水工程规划(二)排水工程规划(三)供电工程规划(四)电信工程规划(五)环卫设施规划(六)综合防灾规划第五章关于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的说明一、居民社会现状二、居民点调控(一)调控类型(二)调控措施三、经济发展引导第六章关于相关规划协调的说明一、城市规划协调(含外围区域保护协调)(不涉及城市规划区域的,不编制此项内容)二、土地利用规划协调三、其他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协调(一)生态环境保护(二)水资源保护(三)林地和特定区域保护(四)文物保护(五)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六)旅游管理第七章关于近期规划实施的说明一、近期实施重点二、近期建设内容(一)近期景区建设(二)近期保护利用项目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要求(暂行)为了规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成果,提高总体规划编制水平,强化执行和监督,对总体规划编制提出以下要求:一、总体要求(一)总体规划一般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三部分内容。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各地景区旅游观光。

为了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和服务质量,我国各地也纷纷投资兴建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

而一个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仅能够有效保障施工进度,还能提高工程质量,确保项目顺利完工。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为某知名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观光栈道等多个子项目。

总投资额达到数亿元,施工周期预计为两年。

为了确保项目按时完工并达到预期效果,需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三、施工组织设计原则1. 合理规划施工进度:根据不同子项目的工程量、复杂程度及施工环境等因素,合理规划施工进度,确保各施工节点的顺利连接,避免出现滞后现象。

2. 严格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方案,包括人员防护、施工区域管控、机械设备安全等,确保施工期间安全第一。

3. 绿色施工:本项目位于风景秀丽的景区,要求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和施工工艺。

4. 经济高效:合理配置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成本,保证项目质量。

四、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 立项阶段:组建项目部,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项目管理计划,确定项目整体施工方案。

2. 分阶段施工:根据不同子项目特点,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流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施工周期。

3. 安全管控: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督组织,负责安全管理工作,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施工过程平稳有序。

4. 管理监督:建立施工现场巡查机制,定期进行工程质量检查,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5. 环境保护: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噪音和粉尘污染,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五、经费预算为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需对各项施工费用进行预算,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保证施工资金的充足和合理运用。

六、总结与展望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质量和进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景区工程计划

景区工程计划

景区工程计划
前言
本次景区工程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提升景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我们将在景区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新品类的游玩项目,以及改进环境设施等方面进行升级更新。

基础设施建设
1. 有一个"景区工程计划"的内容示例:
景区工程计划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计划将风景名胜区相关景点规划重新修葺,新建某些项目以丰富景区内容和吸引力。

具体包括:
1. 景区内主要景点景点景观更新升级。

2. 景区南部新建一处主题公园,以新颖的主题来引导游客体验。

3. 景区北部河道两岸新建广场和休闲区。

4. 景区周边山路实现全幅地硬化,并新添景观亭涵洞等设施。

5. 景区内增加焦点景点照明,强调夜间景观诱导效果。

二、工程内容
1. 景点景观更新
新添景观设施,重建景观道路......
2.主题公园建设
选择主题,规划功能区布局,设计主体项目......
3.广场和休闲区建设
选择地块,规划绿化与设施布置,确定景观类型及风格....以此类推,详细描述各项工程内容。

三、施工安排
四、预计效果
五、预算支出。

某山风景区及道路景观总体规划平面详细方案

某山风景区及道路景观总体规划平面详细方案
110.68108.16111.87112.53111.89110.36107.01111.47114.77115.74115.91113.49117.85118.74126.97130.54129.04129.91128.00129.72127.72119.80122.74125.43123.39118.98117.52115.11111.70110.36111.60113.94115.98113.16106107108109110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柏159160157.70162.30160.03162.78费县钟罗山工业园158.98沥路157158156.10砖砖砖158154.77157.91158.53160.36162160159160.80160.24161.08161.63161.45162.766.50162.00台蒙161.88160.37160.70159.78157.18157.50156.07159160.43161.18161.32161.73161.58163160.98162.49162.96162.93163.31172.48165.11006.6.50162.85164.26164.63163.84165.49167.6169.14171.73170.21松175.12164169168167166165165162.92166.55165.67164.32165.08166.06167.766.165.36164.05163.55506.50169.04170.17168.32171.07172.06松169.68169.72166167162161161162163164165166170167168169170144.15143.70151.30152.55157.50146.46146.2414

风景区基础工程设施详细规划要点

风景区基础工程设施详细规划要点

6.3 基础工程设施规划6.3.1 基础工程设施分类基础工程设施规划主要包括给水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电信工程、环境卫生工程、综合防灾等专业。

应实际情况和服务设施布局编制供热工程和燃气工程规划。

说明:景区内的服务设施规模较小、分布比较分散,有的远离城镇,一般情况下实施集中供热和燃气供应比较困难,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编制与否,如旅游基地的详细规划可以按照有关规划和标准进行编制。

6.3.2规划任务应以总体规划为依据,提出基础工程设施的控制指标和具体配置要求。

风景区内的旅游村、旅游镇、旅游城等服务基地的基础工程详细规划应按照现行的有关规划规范、标准进行编制。

说明:本规范不适用于风景区范围内旅游基地的详细规划编制,旅游村、旅游镇的详细规划应按照《镇规划标准》(GB50188)、《村镇规划编制办法》编制,旅游城的详细规划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编制。

6.3.3工程设施景观化要求构筑物、设备的安装和管道布置应避开重要景点和景区,并与周围环境景观、风景融为一体,必要时应通过绿化种植小品等进行遮挡。

各种管道宜埋地敷设。

6.3.4给水工程规划6.3.4.1给水用水量给水用水量应根据游客数量、服务设施的建筑物性质和用水指标进行预测。

散客用水量指标为10~30 L/人.d。

其它服务设施用水指标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说明:景区内的主要用水的建筑为服务建筑和公共建筑建筑,如旅馆、餐饮、商业、办公、会展(展览馆、博物馆),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中的宿舍、旅馆和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表选择计算。

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之和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15%计。

6.3.4.2水源应对总体规划确定的水源进一步论证。

无城市自来水管网供水时,水源应优先选用水量充足、水质较好的地下水或山泉水,其次选用溪流及湖泊等地表水,并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

6..3.4.3给水工程系统布置给水系统应满足用水要求和安全,应根据地形、设施布局、景观要求、技术经济等因素经综合评价后确定。

旅游景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属于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景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属于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景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属于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当前的景区建设过程中,其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作为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建立的一门传统学科,难免会带上城市的烙印。

如何正确理解景区与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如何避免盲目照抄城市化建设、如何升级改造落后的基础设施,成为旅游规划设计中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绿维创景认为,旅游景区市政工程和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结合旅游景区特点,打破城市规划设计惯性思维,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景区自然环境相融合,做到满足基本要求的同时达到人们旅游休闲的需求。

一、惯性思维的苦果旅游景区市政工程和服务配套设施规划设计属于基础设施工程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市政工程包括供水、排水、能源、交通、邮政电信、防灾六大专项,及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的防洪、环保、环卫等工程规划设计。

目前,旅游景区市政工程一般都按照城市规划设计相关规范法规进行规划。

但是盲目照搬城市规划的方法进行旅游区规划设计,以城市规划代替旅游规划,就会导致市政工程的模式化、市政基础设施的城市化。

模式化的市政工程没有注意到旅游景区与城市的差异化问题,不能满足旅游景区对于市政工程设施的实际需求;而城市化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冲淡了旅游景区原有的景观意境,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而且由于此类规划缺乏前瞻性,不适应旅游区环境和市场发展需要,逐渐沦为障碍,造成投资的浪费。

二、丢掉惯性思维,抓住本质区别旅游景区市政基础规划设计环境不同于城市,因此不可依照惯性思维照搬城市要求,来进行旅游景区市政基础规划设计。

一般来说,旅游景区距离城市较远,地势复杂,基础建设环境无法达到城市建设所要求的“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

同时,旅游景区与城市的性质不同,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周边和当地的地理与资源条件,结合景区特点,对方方面面的问题做出科学合理地判断,准确掌握规划区的现状优势与不足,立足规划目标,找到经济、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法,从而使整体规划设计思路更加明确、清晰、合理。

帽峰山景区基础设施工程(3篇)

帽峰山景区基础设施工程(3篇)

第1篇一、工程背景帽峰山景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红色文化和岭南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游客数量逐年攀升,原有的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为此,帽峰山景区基础设施工程应运而生。

二、工程目标1. 提升景区旅游品质:通过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使景区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2. 完善景区服务设施: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观光道路、旅游观光广场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

3. 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景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工程内容1. 历史文化展示区:建设历史文化展示馆,展示帽峰山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历史。

2. 红色文化教育区: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3. 岭南文化体验区:打造岭南文化主题街区,展示岭南建筑风格、民间艺术等,让游客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

4. 科技、生态、娱乐配套:建设科技馆、天文馆、景观温室、湿地公园、长颈鹿动物庄园等,丰富游客的娱乐体验。

5. 景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改造景区内的道路、停车场、供水供电等设施,提高景区的承载能力。

四、工程进度目前,帽峰山景区基础设施工程已全面启动,预计2025年完成建设。

工程完成后,帽峰山景区将每年吸引超500万游客,为当地创造数万就业岗位和近百亿元的综合收入。

五、工程意义帽峰山景区基础设施工程是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景区形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该项目还将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升级,为广东省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2篇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各地纷纷加大对景区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提升旅游品质,吸引更多游客。

广州帽峰山景区基础设施工程便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该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占地面积约630亩,总建筑面积超过230000平方米,旨在打造中国首个沉浸式文化体验度假目的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风景区道路的断面设计
3.1横断面设计
道路的横断面主要由车行道、人行道(大部分情况下与车 行道合用)、绿化三部分组成,具体断面形式在考虑景观 需求、车辆通行的要求下可参照城市道路进行设计。道路 横断面的坡度一般大于0.3%,以利于雨水的迅速排除。

一块板

两块板

三块板

江南名镇--陆路交通向水陆交通的转换

平遥古城--公共交通向专用交通的转换

桂林--公共交通向专用交通的转换

爱知世博会--多种交通工具的选择


2风景区内部交通
2.1规划原则 1)充分解决风景区内客货流的运输任务;(一般风景区 客货难以分流,客流的游览意义大于货流的运输意义) 2)方便可靠,并适合风景区的特点; 3)流量上应与游人容量相协调,在流向上要沟通主要集 散地; 4)路线规划上应避免出现交通瓶颈; 5)交通方式或工具的选择应适合景区的景观控制要求; 6)交通的传输类型和速度应考虑游人的游赏需求; 7)交通网络的布置应适应风景区的整体布局,并与风景 区特点、发展规律相适应。
苏州三山岛--复合交通

黄山--复合交通

甘肃渭源天井峡--复合交通


2风景区内部交通
2.3风景区内部交通路线的组织 主要机动交通路线便捷、快速联系各景区景点的同时,能 在路线上营造风景区的景观氛围; 非机动交通路线在线路选择上要符合游人的游赏需求; 交通选线尤其是在索道、缆车等路线的选择上均应减少对 风景区的破坏。
注:停车场停车位计算需根据游程安排确定周转率,从而最终确定具体数量。


1风景区对外交通
1.4风景区区界内外交通的衔接与组织 1)便捷与游赏时间的协调;

西山大桥--便捷与旅游的博弈

南北湖--便捷与旅游的博弈


1风景区对外交通
1.4风景区区界内外交通的衔接与组织

2)交通转换模式的选择:公共交通--专用交通;公共 交通直接进入景区。



风景区交通系统规划的核心内容
1)选定交通方式 空中、陆上、水上 2)确定交通路线 航线、道路(路网级别、结构、道路断面形式等) 3)配置交通设施 机场、码头、车站、换乘中心、停车场、公交站点等

交通方式 飞机 飞船 飞艇 索道、缆车 其他 火车 汽车 人力车 陆上 自行车
风景区交通系统Leabharlann 划表风景名胜区基础工程规划
2给水工程设计
2.1内容与深度
给水工程规划内容与深度表
规划阶段 主要规划内容 1)确定用水量标准,预测风景区总用水量; 2)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和位 置; 3)确定给水系统的形式、水厂或供水设施的供水 能力和厂址,选择处理工艺; 4)布局输配水干管、输水管网和供水重要设施, 估算干管管径; 5)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 主要规划图纸 1)给水系统现状图(主要反 映风景区现状给水设施的布局 和干线管网布局的情况); 2)给水系统规划图(主要反 映规划期末风景区给水水源、 给水设施的位置、规模、输配 水干线管网布局、管径等)。


2风景区内部交通
2.2风景区内部主要交通方式的选择 充分利用和发挥风景区的特点,从而选择适合风景区特征 的交通方式或工具。

水路交通网络--千岛湖风景名胜区

水路交通网络--扬州瘦西湖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空中交通网络

复合交通

江南悬空寺--复合交通

总体规划
1)风景区排水系统现状图(图中表示现状 风景区排水系统的布置和主要设施情况); 2)风景区排水系统规划图(图中表示规划 期末风景区排水设施的位置、用地,排水 干管、渠的布置、走向、出口位置等)。
分区规划
1)估算分区的雨、污水排放量; 2)按照确定的排水体制划分排水系统; 3)确定排水干管的位置、走向、服务范围、控制管 径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3排水工程规划设计
3.3排水体制 对生活污水、废水和降水采用的不同的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又称排 水制度。可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类。 3.3.1合流制排水系统 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一个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1)直排式合流制 管渠系统的布置就近坡向水体,分若干个排水口,混合的污水不经处理和利用直接就近排入 水体。这种排水系统对水体污染严重,但管渠造价低,又不建污水厂,所以投资省。这种体 制在风景区建设早期使用多,但其所造成的污染危害很大,目前一般不宜采用。 2)截流式合流制 在早期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基础上,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截流干管处 设溢流井,并设污水厂。晴天和初雨时,所有污水都排送至污水厂,经处理后排入水体。当 雨量增加,混合污水的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将有部分混合水经溢流井溢出直接 徘入水体。这种排水系统比直排式有了较大改进。但在雨天,仍有部分混合污水不经处 理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污染较严重。为了进一步改善和解决污水厂晴、雨天水量变化较大 引起的管理问题,可在溢流井后设贮水库,待雨停之后把积蓄的混合污水送污水厂进行处理, 但投资很大。裁流式合流制多用于景区内污水量较少,且在河流自净能力自内的区域。
餐饮 用水点名 称 管理与服务人员 灌溉 消防 水景 其他不可见用水
2给水工程设计
2.4管网布局
2.3.1管网系统结构 枝状结构 平行结构 环状结构 2.3.2管网布局 主干管 次干管 支网水管 标出管径、长度
3排水工程规划设计
3.1内容与深度
排水工程规划内容与深度表
规划阶段 主要规划内容 1)确定排水制度; 2)划分排水区域,估算雨水、污水总量,制定不同 地区污水排放标准; 3)进行排水管、渠系统规划布局,确定雨、污水主 要泵站数量、位置,以及水闸位置; 4)确定污水处理厂数量、分布、规模、处理等级以 及用地范围; 5)确定排水干管、渠的走向和出口位置; 6)提出污水综合利用措施。 主要规划图纸
1)分区排水系统现状图(图中表示分区范 围内现状排水系统位置;雨、污水管渠的 平面位置、管径;泵站、水闸等排水设施 的位置、规模等); 2)分区排水系统规划图(图中表示规划期 末分区范围内的主要排水设施的位置、规 模、用地范围;雨、污水干管、渠的平面 位置、走向、控制管径;排水放口位置等 )。 1)排水工程详细规划图(图中表示规划范 围内各类排水设施的位置、规模、用地范 围;排水管渠走向、位置、管径、长度和 主要控制点的标高,以及出水口位置等)。 2)必要的附图。
交通路线 航线 航线 航线 索道、缆车线 交通设施 机场 停机坪 停机坪 缆车站 备注
空中
铁路 公路 专用道 专用道
火车站 停车场、公交车站 停车场 停车场
兽力车/兽力
其他 步行 水上 游船
马道
游步道 航道
兽棚、马厩
休息点 码头
其他


1风景区对外交通
1.1依托城镇型风景区
与城镇总体规划综合考虑
乘坐数 车辆 (人) 数(辆)
小客车 中客车 大客车 总计 •
5 35 60 100
111 780 1330 2229
37 52 43 132
5 35 60 100
438 3063 5250 8751
146 204 175 525
10 40 50 100
1182 4726 5908 11816
394 315 197 906
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1)估算分区用水量; 1)分区给水系统现状图; 2)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 2)分区给水系统规划图; 和用地范围; 3)必要的附图。 3)对总体规划中供水管渠的走向、位置、线路, 进行落实或修正补充,估算控制管径。
详细规划
1)计算用水量,提出对水质、水压的要求 2)布局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 3)计算输配水管径,校核配水管网水量与水压; 4)选择管材; 5)进行造价估算。
混合污水
自然水体
直排式合流制
混合污水
通过截流渠流向污水厂
自然水体
截流式合流制
3排水工程规划设计
3.3排水体制
3.3.2分流制排水系统
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1)完全分流制 分设污水和雨水两个管渠系统,前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至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 和利用;后者汇集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较洁净),就近排入水体。该体制卫生条件较好, 但仍有初期雨水污染问题,其投资较大。 2)不完全分流制 只有污水管道系统而没有完整的雨水管渠排水系统。污水经由污水管道系统流至污水厂,经 过处理利用后,排入水体;雨水通过地面漫流进入系统的明沟或小河,然后进入较大的水体。 该种体制投资省,主要用于有合适的地形、有比较健全的明渠水系的地方,以便顺利排泄雨 水。对于风景区,为了节省投资,初期常采用明渠排放雨水,待有条件后,再改建雨水暗管 系统,变成完全分流制系统。对于地势乎坦,多雨易造成积水地区,不宜采用不完全分流制。

四块板

3风景区景观道路的断面设计
3.2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的坡度机动车车道一般不大于8%,非机动车 道一般以2%为宜,不超过3%;为了排水方便和地下工程 管线的埋设,最小纵坡不小于0.3~0.5%。 在纵断面设计中,遇到竖向曲线时,一般凸形竖曲线半径 最小为400米,凹形竖曲线半径最小为200米。
1)给水系统规划图(图中标 明给水设施位置、规模、用地, 给水管道的平面位置、走向、 管径、主要控制点标高等) 2)必要的附图。
2给水工程设计
2.2水源选择
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等 地下水:水井 自来水:一般城市管网
2给水工程设计
2.3用水量测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