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合集下载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

写作 的兴趣 。 具体的作 文教学 中, 在 笔 者 发现, 是因为借助了互 联网在资 源 就 方面 的极大优势, 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 程 中 资料可供参考了, 有 从而使 写作情 感 更加丰富了, 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很 大 的提升。
得到满足感与成就感, 从而树立更大
的自 信心。
于 信息技 术是很 多的学 生比较感兴趣 的教学方 式, 因此笔者会积极 发挥信息 技术 的优 势, 利用网络 资源鼓励学生 阅 读。 例如 , 向学生介绍一些 网站; 学 引导 生积极 与一些名家通 过网络 方式进 行
状, 叶澜教 授建 立 了 “ 新基 础教 育 ” 的
这 种活 力是师 生作 为 “ 参与者 个 性生
命价 值” 的重要体现。 “ 而 小组合 作” 的 学习方式 , 恰好可 以通过互动与合作精 神 , 信息技术 课堂的每一个 环节 “ 使 活
中, 师照本宣科 , 息技术课 纯粹 就 教 信 是软 件的使用说 明课 , 学生 学得死 , 很
tc rcntun 经验交流 e h@ ha dc l a e ii . e
把课堂还给学生 , 让课堂充满活力
马银娟 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中 心小学
摘要: 叶澜教授说过:把课堂还给学生, “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对新世纪教育的挑战, 面 课堂的教学模式正
悄悄地发生着变 教师也正努力 化, 把课堂学 的主动权 交 给学生。 习 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学 、 主探 究 合作 习 自 越来越受到信 息 术的 堂 技 课
谈 话。 通过 互联 网的方式 , 学生会积 累 很多有益的写作资料, 这对 于学 生写作 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
简 而言 之 , 语 文教 学 中积 极 引 在 进 信 息技术 、 发挥 信 息技 术的强 大优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成为孩子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一直是我们的理想,也是课改积极提倡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

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把时间还给学生。

然而,要实现不教,这是要花费大量心血的。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实现不教的一个很好途径。

但是通过课堂深入了解到,目前课堂教学还是存在教师控制课堂主动权、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授课,甚至还有压堂的现象。

学生学会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但我们教师为什么不愿把课堂还给学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下。

原因之一:不能正确理解“学生本位”的新课程理念。

在教学中仍然“穿新鞋走老路”,不能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总认为学生基础差,不可放任,唯有口传心授,强制高压,才有好的学习效果。

原因之二: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不能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一味地以讲授为主,每堂课都设计了许多知识点去讲解,造成从上课讲到下课,有的知识点没讲完,就得压堂。

原因之三:目前的考评制度制约课堂改革。

有些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担心有些知识点讲不到,学生考试失分,考试分数上不去就会影响教师的考核成绩,进而影响教师的评优、评职等。

就目前的考评制度来说,不注重学生分数的老师不是一位好老师。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怎能放心把课堂交给学生?特别是那些后进生,就更不放心把课堂还给他们了。

原因之四:舍不得把课堂还给学生。

有些经验丰富的教师,课上总能娓娓而谈,大部分学生也能做到认真听讲。

即使有几个学生不听讲,那也不影响大局,于是这些教师认为没有必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牢牢把握着主动权,左右着教学内容,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没有了学习的自由,感觉不到学习本身的乐趣。

那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究竟是还给学生什么呢?一、把兴趣还给学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每个学生都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全班不就每人都有一个好老师了吗?怎样把兴趣还给学生呢?创造丰富的学习情境是关键所在,力争做到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主体--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主体--学生
让课 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主体
陕西省 子 长县 秀延 小学 刘应梅
“ 把课 堂还 给学 生” 是 叶澜 教授 新基
学生
所 以, “ 还” 的意识应该有 , 更 应 该 须 要让 学 生充 分 发 挥 自己的 自主 意识 、
自主学 习。在这个 目标下 。 首 宽 容 的认 识 。要 相 信 学生 自主思维 、 础理论 中的核心 部分 和精 华部 分 ,是紊 有 一 种平 等 、 要 的是 必须结 合学 科特 点让 学 生 明白学 出乎意料的智慧。要 质 教 育形 势 下课 堂 教 学 改革 的方 向 、 趋 有超乎老 师能力 .
二、 实践操作“ 还” 。 从 不 同 层 面 体
现“ 还”
字。 道 出了我们 教学 中的弊端 , 说 出了我 们努力 的方 向。 怎样把课 堂还 给学生?为
什 么还? 还给 学生什 么7我 认为有 以下几 个 方面 :

要 求上进 行预 先指 导 ,要 求学 生按 照 一
定 的学 习规程 进行 基本 的训 Nhomakorabea练和 初步 的
势 和重要原 则, 也是新课 程 改革经 常提 及 有 去发 现学 生智 慧 的想 法 , 这样 的课 堂
的字眼 。
什么 , 怎 样学 , 为什 么学。 只有 先有 了一
“ 怎样 把课 堂还给 学 生? ” 一个 “ 还”
方圆也就画成了一半。所以这 才 会令 人 向 往 , 是 充满灵性 , 每 天 有 新 定的规矩, 就需 要教 师在学 习程 序 、 学 习方法 、 学 习 风 景 的课 堂 。
随老 师来学 习的 , 老 师还 须 有必要 的 “ 传 认 识客体 中最 终掌 握方法去 生 成客 观知
道、 授惑、 解业 ” 。当我们需 要和 想还 的时 识 。 再反作 用于客 体 。基于 此 。 教 师在设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教 学实践研 究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 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张 剑 雄

要: 课 堂教 学是教 学的核心 , 优化课 堂教学结构是提 高教 学质量 的关键 。优化课 堂教 学结构可以通过以下
途径 来实现 : 设疑 、 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 , 培养 学习兴趣 ; 教 师指导 学生“ 学会 学习” 。
育机智 随 时调 整 教学 进 程 ,让课 堂教 学 充盈 生 命 诺 言 。
提 出对 全 课 堂起 关 键 作 用 、 富 有 挑 战性 、 能 用 引趣 、 设疑 、 悬念 、 讨 论 等手 段 , 设 计一 些 既体 现 悬 念 ,
时, 在 上课 前 先 给学 生 提 出 问题 : 国际象 棋 源 于古 代 印度 , 相传 国王 要 奖赏 国际象 棋 的发 明者 , 问 他
同学们 猜猜 : 国王是 否能 实现他 的诺 言 。大家议 论
纷纷 , 很 多 同学 认 为 没 问 题 , 堂堂 一 个 国 王 , 满 足
此要 求 , 还 不是 小 菜 一碟 。老师 借 此 弓 I 导, 欲知 正
育 充 满智 慧 挑 战 ; 把精 神 发 展 的主 动权 还 给学 生 ,
从 一 定 意义 上讲 , 教育 是 一种 升 华人 格 、 提 高 要求。” 国王觉得这个要求不高 , 就欣然同意了, 请 生 命 质量 的活动 。正 如 叶澜教 授 所说 的 : “ 把课 堂
还 给 学生 ,让课 堂 焕 发生 命 活力 ;把班 级 还 给 学 生, 让 班 级充 满成 长气 息 ; 把创造带给教师 , 让 教
教 师 在讲 授 新 课 时 , 先设置疑团, 让 学 生 产 生 激 发 起 学 习的情 景 问题 ,从 而 培养 学 生 学 习数 学 的兴趣 , 变 被动 为 主动 , 让 课 堂焕发 一 片生机 。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我认为不管是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还是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都强调:课堂应以学生为本,课堂就是学生发展和展示各种能力的一个平台。

因此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调动学生情、知、意、能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集体讨论等方式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课堂上要敢于让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要解决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直接提供给学生,学生很少去思考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意义何在?因此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想起的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知识,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捕捉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并在头脑中对这些信息进行初步的加工、处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提出一些与众不同、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要系统地整理好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

如在崇州市的中高段数学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执教教师创设了一个“吃西瓜”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捕捉到数学信息后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多少块?2、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3、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4、大熊吃的多,还是小熊吃的多?5、还剩西瓜的几分之几?事实上,学生提出问题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上面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提出第1和4两个问题是表面的而且是简单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互助就能及时解决;而第2、3和5个问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教师应对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评价;当然,还有些学生会提出一些较难的又是本课中的“非中心”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后再解决。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

转瞬间,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有十余年之久。

不忘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要求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自主探究真正领悟数学知识,才能掌握数学技能和方法。

我是经历了课改,见证课改的乡村中年教师,算有一些自己的心得。

课改下,专家学者一直在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

可见这是老生重弹而又重要的环节。

显然,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一句简单的空口号,而是一段用心努力的改进过程。

尤其是对于山区小学的中年教师,鉴于多数是接受“填鸭式”教学的过来人,所以,在授课时也习惯沿袭着过去老一辈的方式。

因此,在农村小学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确实不容易。

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更多的指导。

有心,事竟成。

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一、转变自身的观念,巧妙指导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作为教师首先要从自身的观念反思。

新课改以来,不少教师也注意到了在课堂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一讲到定义、计算、及注意点,老师便又容易犯老毛病,一味地由自己讲解。

教师需意识到教学过程是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不管讲授内容复杂与否都不能忽略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在课堂中,我们应尝试性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教学的活动,让学生上台讲解小知识点或者开放性习题等,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中尽情地展示自我,释放自我。

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5÷3=5 150÷30=5 1500÷300=5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讨论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李霞同学把手举了起来。

我见到后,高兴地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观点一:四个还给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带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4.把精神焕发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观点二:以人为本“新基础教育”最关心的是人。

它改变一个人,改变他头脑中的观念,改变他的教学行为、教学思想,结果是教师更新了,课堂更新了。

在这过程中,教师有一种探索精神,有一种自我超越精神。

观点三:服务目标“新基础教育”并不是为最好的学生准备一项改革方略,而是为了所有愿意改变自己,愿意实现更好发展,愿意完善自己的教育群体服务的。

观点四:生态教育“新基础教育”并不是要强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

从被传统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转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

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教育的“生态工程”,是教育的返朴归真。

观点五:教育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看,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提高人的生命的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

观点六:课堂的意义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了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

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由此而激发起自发地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育改革。

观点七:教师的智慧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景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景向教师的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让他们振作?当学生们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无绪时,你能否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唤起他们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到关注?你能否让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观点八:教师的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进行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的问题的方式决定的。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1“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核心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

无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下面我以我校数学老师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为例,发掘丁老师的课堂还给了学生什么?(1)还学生时间,尤其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交流的时间。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新课改后,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

要求教师营造出浓郁的课堂人文气氛,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在基本训练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图画:3盘桃,每盘6个)教师没有越俎代庖,没有进行琐碎的提问:譬如有几盘桃?每盘几个?一共有几个?怎样连起来编出用乘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看图说话,自由发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宽松思维环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很快找出了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顺利编出了三道分别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且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或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发表时间:2012-12-29T10:00:44.48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2年第18期供稿作者:郑玉容[导读] 教师要努力使教学链接生活,搭建起经验背景与新知识的非人为联系,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郑玉容(四川资中县教育局四川资中 641200)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

《思想品德》教学,教师要切实放弃传统的"独舞"式灌输,独霸式控制,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生的舞台。

为了使学生对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每节课开始几分钟都把讲新闻、故事的机会让给学生,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看书的习惯,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新课堂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把机会让给学生,即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留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真正自发的培养起来,不仅能培养其对人对事的正确情感和态度,也可促其养成勤钻研,敢探索的科学精神。

把机会让给学生,学生才能有所发现。

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凡不需要告诉孩子的,则不告诉;非要告诉的,也不要马上告诉,除非万不得已,才告诉。

因为直接告诉如何得到答案不能启发和唤醒孩子,他们没有发现就没有收获。

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存在假借公共利益的名义侵犯个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如果有,请你举出一些具体的事例,并说明为什么这是侵犯个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这种题就请学生自己说,老师引导就行了。

又如,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认识到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了解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完成下表。

这属于不马上告诉,让学生查找资料后发现其中的奥妙。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并带着更多问题走出教室,要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去激发他们。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中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陶行知先生提出“儿童应该是快乐的,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教育思想,正是针对当前和以前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忽视生命存在,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的情况下提出的。

教育对生命的漠视,对人文关怀的旁落,实际上是对教育本身的一种扭曲。

以往的教育漠视了人的体验,忽略了生命的需求,太看重生命以外的东西了,没有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在某种程度上说,淡漠了对生命激情的需要,淡漠了对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情感和人格的陶冶,对人的批评和民主精神的培养,对人的生命和环境的热爱。

在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少讲、不讲并不能说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

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在课上少讲、不讲,任由学生发表见解,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就会使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迷失方向。

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千万不可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会讲、精讲。

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统筹安排下,才能有目标、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模糊不清的东西给以明晰,对学生产生的错误予以纠正。

在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要密切注意他们的表情变化和思想动态,该肯定就肯定,该讲解就讲解,特别是学生不懂的地方就绝不能不讲。

2、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为了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开创了诸如表演法、讨论法、合作法、演讲法、竞赛法等花样繁多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的特点 和教学 内容激 发他 们的学习兴趣。 1注意导课 的引趣 ,引疑 。使学生对 一 门学科 产生兴 .
趣 的 最 好 方 法 是 让 他 们 认 为 这 门 学 科 有 意 思 ,且 值 得 学 习 ,这 样 ,他 们 就 会 积 极 与 教 师 配 合 ,切 实 提 高 听 课 效
然 后 将 翻 落 的 液 氯 槽 罐 车 吊移 至 碱 水 池 中 , 消 防人 员 对 其 不 断 冲 淋 碱 水 。然 后 提 出 问题 :假 设 你 在 事 故 逃 离 现 场 , 迅 速 判 断 该 槽 罐 车 泄 露 物 质 的 最简 便 方 法 有 哪些 ? 来 不 及 逃 离 现 场 的 人 们 能 否 用 蹲 下 或 趴 下 的 方 法 自救 ,其 原 因是 什 么 ? 绿 色 庄 稼 变 色 的 原 因 是 什 么 ? 学 生 急 于 想 知 道 答 案 ,对氯 气 性 质 的 学 习 自然 就 产 生 了浓 厚 的兴 趣 。 2发 挥 实 验 作 用 ,培 养 学 习 兴 趣 :化 学 是 一 门 实 验 性 . 很 强 的 学 科 ,当 学 生 看 到 化 学 实 验 所 产 生 的 各 种 现 象 时 , 无 不 表 现 出 新 奇 和 喜 悦 感 。 学 生 在 实 验 教 学 中 ,压 力 较 小 , 精 神 也 比 较 愉 快 ,且 兴 致 很 高 。 因 此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笔 者 注 意 多 安 排 演 示 实 验 ,多 提 供 机 会 让 他 们 参 与 实
验 ,并利用 实验讲解知识 和揭示规律 ,从 而激发 了他们 的
学 习 兴 趣 。 同 时 ,鼓 励 他 们 的 意 志 ,使 之 变 “ 我 学 ” 为 要 “ 要 学 ” ,在 兴 趣 的推 动 下 ,学 生们 都 积 极 主动 地 参 与 我

学生的课堂 学生做主

学生的课堂   学生做主

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这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主要体现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只发挥主导作用。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组织者,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地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我认为,要形成这种“活力”,要使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教学模式要发生变化。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怎样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

一、还给学生课堂阅读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阅读空间,培养学生自主读书能力,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可是,当前阅读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1、应该建立一个平等的对话场,是把阅读空间还给学生的前提。

在平等和谐的对话场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学习内容敞开心扉进行互动交流,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他们愿意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告诉别人,在真诚的沟通中,互相借鉴,互相启迪。

每个人都能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智慧火花的碰撞,在参与中品尝阅读带来的快乐。

2、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促进个性发展。

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在更多的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

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性活动实践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

我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跳出传统教学框架的束缚,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开放教学。

当学生把课文当作一篇旅游材料介绍读的时候,心中已激起要深入了解海底世界的欲望。

当我问:“如果我们现在就去美丽的小兴安岭,你首先想到那里干什么?”学生小手如林:“我喜欢收集枫叶,我想看看能不能收集到一些美丽的枫叶。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1)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1)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双语部王业兵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里,有四个“还给”,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我曾经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工作一年的时间。

这短短的一年里,我感觉到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幸福和辛苦。

阵痛伴随着无数的期待。

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蕴含着无穷的能量。

但是孩子们能量的开关却并不是完全的打开。

这也是我理解的为什么孩子们之间是有差距的。

当然并不能够否认,天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不能够紧紧凭着孩子们现有的成绩和表现去否定部分现在仍处于学习困顿期的孩子。

所以我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的体现,也是我们老师设身处地为自己的学生去努力思考的表现。

当我每一次走近教室,然后踏入教室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里莫名的兴奋。

一年的相处完全的把陌生的师生变成了如同亲密无间的亲人。

或许有老师会疑问,这位年轻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一起疯,怎么一点老师的威严都没有。

其实不然。

在决定做老师之前,我有一段短暂的迷茫期。

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但是自己最终坚定选择向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努力着。

于是我在龙虎塘实验小学存在了。

谈起这两个月的教学,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对待的工作态度。

作为语文老师,我想还是谈谈语文课上自己的改变吧。

记得该校的顾校长曾经听过我两节课。

第一次之后的反馈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顾校长说的“关注学生”、“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思考,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

之后的一段时间的教学,我都在认真的实践。

我尝试过师生互动的多样性,比如我可以抛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小组思考之后,然后通过学生代表的发言和几个小组发言的综合,总结出最终思考的价值。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作者:陶素英来源:《速读·下旬》2014年第07期每一节课,都应是学生的一个生命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激励、唤醒、启迪,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倾情展示,尽情交流,让语文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激情,充满快乐。

这样的课堂才会跃起灿烂而美丽的浪花。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动力和追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出好的情境,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训练智能。

如教学《桂林山水》,首先创设“假想旅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桂林,教师描述着:“到了桂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水静清绿、山奇秀险,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随即出示一张放大的课文插图,并配上轻柔的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

学生欣喜地看着,入情的听着,教师以导游的身份范读课文。

在这优美的情境中,学生想象悄然展开,孩子们在此美丽的情境中,沉浸在漓江山清水秀的美景中。

这样把语言的美、图画的美、与音乐的美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漓江的美,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油然而生。

所以,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二、书声琅琅,感悟语言文字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书声。

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

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作品的情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书声琅琅”能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原汁原味,充满生命的律动,拥有这样的课堂是一种美的享受、令人陶醉。

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父亲的了不起”这个中心,可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父亲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小时…… 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引领学生反复朗读,多元理解,个性体悟。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法 的简便计算”这一 内容时,解决 问题的关
键 是 “ 整 、 取 整 ” 。 比 如 2 6 9 =? 既 可 凑 + 8 7
石 以 2 6 9 =2 6 0 — 7 + 8 7 +1 0 2, 也 可 以2 6+ 8 27 + 7 9 = 4 门 ( + 8 ,而 对 2 6 9 = 既 可 以 2 6 9 : 7 - 29 ) 7— 8 ? 7 — 8 2 6 镇 10 2 0 + ,也 可 以2 6 9 = 0 — 8 1 6 7 — 8 1 0 9 + 7 。这 些 都 是与
歪 而 留下1 6 ,付 了9 元 ,应找 回2 ,所 以有 元 7 8 元
一 2 6 9 : o 一 8 1 6 1 8 。 7 —8 1o 9+ 7= 7元
从 生活 中找到 问题 的原型 ,然后 将教材 中 的 问题 融入 这 个 原 型 ,对 教 材 问题 进 行 生活 化 的 “ 包装 ” ,用 生 活在 数学 知 识 和 学 生 之 间架 起 一 座 相 互 沟通 的桥 梁 , 让 学 生顺 着 这 座 桥 去 学 习数 学 知 识 ,掌 握 数 学 方 法 ,学 生 在 学 习 的过 程 中感 受 到 数 学学 习的 意 义 ,体 会 到 数 学 学 习 的价 值 , 从 而 使本 来抽 象 枯燥 的 内容 变得 有趣 味 性和 现 实性 ,让 数 学焕 发 出生命 的活 力 。 二 、动手操 作 ,创 造性地 教 学数 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数 学教 学 过程 是特 殊 的 认识 发现 过 程 。教 师 的任 务是 “ 引导 和 帮助 学 生进 行这 种 再创 造 工作 , 而不 是把 现 成 的知 识灌 输 给学 生 ” 。这个 过 程 ,要求 教 师 教学 不仅 要 重视 自己 “ ” 的设计 , 导 李秀莲 一 河北省张 更要 重 视学 生 “ ”的体 验 ,关注 学生 “ ”的情 感 、态 度 、方 学 学 式 ,让 学生 主动 参与 、 自主探 索 。 例 如 ,在 教 学 “ 形 的面 积 ”时 ,我 让 学 生 准 备 几 个 梯 形 梯 的纸 片 ,然 后 请他 们 回忆 平行 四边形 、 三角 形面 积 公式 的 由来 , 为 学生 的活 动 做好 铺垫 。然后 以小组 合 作学 习 的形 式 ,让 学 生探 究梯 形 的面 积 公式 。学 生利 用 画 、剪 、拼 等 动手 操 作 ,并在 小 组 讨 论、 辩论 、 合作 等活 动 中得 出解 决方 法 。这些 方 法可 谓 标新 立 异 、别 出心 裁 。这 样 ,既 培养 了学 生的 创新 能力 ,又让 他们 体 会 到 了 “ 创造 ”的乐趣 。 再 三 、 自主 探究 ,开 放性 地进 行教 学 数 学 开放 题 具有 较 强 的灵 活性 和创 造 性 ,在 练 习课 中 ,教师 有 意 识地 设 计一 些 学生 感兴 趣 、 与学 生生 活 密切 相 关 的开放 性 习 题 ,选择 适 当 的时 机 , 以灵 活 的方 式 渗透 到 教学 中去让 学 生 自由 讨论 ,将 所 学知 识 融会 贯通 ,引导 学 生 多角度 、多 方位 、 多渠道 地 解 决 问题 ,发 表 自己独特 的见解 ,调动 学 生追 求成 功 的潜 在动 机 ,培 养学 生 的创新 思维 。 例 如 :有 这 样 一道 例 题 :农 具厂 要 赶 制 1 5 0 农 具 ,计 划 00件 2 天完 成 , 实 际每天 生产 的件数 是 原计 计划 的12 倍 , 完成 这批 5 .5 任 务实 际 用 了多 少天 ?这 道 例题 数 据较 大 ,所 叙述 的情境 远 离学 生 生 活 。我 把 这道 例 题 改 为 :学 校 食 堂买 6 0 克 的柴 ,计划 烧 0千 3 天 , 实 际每 天烧 的是 原 计划 的 15 。然 后 不 出示 问题 ,先 让 O .倍 学 生说 说 看 了这些 信 息后 有些 什 么想 法 。然 后 又 问 : “ 了这 些 看 条 件 ,可 以提 些 什 么 问题 ? ” 学 生经 过 讨 论 想 出 了下 列 几 个 问 题 : 1计 划每 天烧 多 少柴 ?2 实际 每天 烧 多少 柴 ?3 实 际几 天烧 . . . 完 ?4 实 际 比计划 少烧 多少 天 ?因 为有 前两 个 问题 作铺 垫 ,后 两 . 个 问题 也 就 可 以 迎 刃 而解 。一 堂 新 课 ,就 在 这 道 充 满 着 生 活 气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

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互动交往的形式,促进教学相长,促进学生探索创新。

同时新课程改变了课堂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读为主”;“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生生互动,自由选择学习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尊重学生,就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他们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较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既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

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整体观察图后,我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表达出来,喜欢画画的饿同学也可以把这种景象画下来。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找、品、画,学习的兴趣更浓,尽头更足,各抒己见,把自己喜欢的图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真正了解到了秋天的特点,体会到了秋景的美丽。

二、生生互动,创设学生展示的舞台。

让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和谐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宗旨。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真正地参与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尽量多读、多动、多思、多说。

教师则应隐居幕后,充当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例如在讲《狐狸和乌鸦》一文时,引导学生自己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感悟体会。

在初读课文时,我先提出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并想想课文写了狐狸和乌鸦之间的一件什么事?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多读几次,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读完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下快乐、自信地学习,不仅是教师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热爱,更是师生之间频频的心理接触和思维共振。

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催化剂,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而掌握方法的源动力是热爱数学,给学生以赏识、以鼓励、以关注、以理解,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快乐学习,敢于直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在知识、能力各方面得到不同方位的全面发展。

一、营造氛围,创设情感新课程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和孩子一同成长,做一个真正民主的老师,一个把学生当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的老师,一个和学生谈心交流,会从学生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的老师。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乃至于课间游戏活动中,努力与孩子打成一片,从中也了解到孩子的日常喜好和认知方式。

说实在的,老师信任与尊重那些聪明、听话、学习成绩好或和自己性格接近的学生并不难,但对于那些智力发育迟缓、有严重缺点和缺陷、与自己意见不一致、不尊重自己的学生,如果也能信任与尊重就不容易做到了。

在课堂上,当学生敢问而问得不当,敢说而又说得不对时,如果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正确对待,相反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指责、歧视,那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刺伤,就有可能由积极变为消极,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此,老师应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与学生沟通情感,从而影响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进而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营造好“小”氛围,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一堂课的情境创设与师生交流,才能引领学生进行快乐的数学学习,才能形成快乐数学的“大”氛围,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才会显得趣味生动,在快乐心境的支配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是主动的、快乐的。

二、、以情激趣,激发情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对老师的问题的思考不总是很明朗的,很有条理的,相反,课堂经常会充斥着暧昧、不确定的思考,犹豫的、不太自信的发言,同时交杂着矛盾、自我斗争等复杂的情感体验,但这些都是真实的难能可贵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些碰撞点,适时引导,耐心疏导,积极鼓励,发现并赞赏求知过程中的每一点收获,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愉悦的心理环境。

因为,这个碰撞阶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痛苦的,学习相对差一点的孩子还会努力把自己包裹起来,不让外人看清自己的想法,不让别人攻击自己。

此时,教师外在的激励和引导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借用亲和的数学语言、形体语言达成数学课堂的生动效果,是学好数学的外在条件,而要让学生真正投入地学数学,理性地学数学,作为数学老师,真正需要做的工作是激活学生的惰性心理,带领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每一位孩子都获得成功的快乐,保护好孩子们面对挫折的挫败心理,并加以正确疏导,让孩子历经痛苦的思维获得战胜困难的信心是消除学习惰性,建立学习数学自信心的关键,而这一愿望的达成,需要教师同时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和尊重关爱孩子的良好修为。

三、改变方式,活跃情感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学习过程的快乐心情,还要求教师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饶有趣味地学,多种方式地学,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1、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小组的积极功能,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同时,还注意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以“年、月、日”的教学为例,我们采用的学生学习方式就是小组学习方式,老师在课前搜集了1900年、1988年、1992年、1996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3年、2100年的年历卡分别分发给每一学习小组作为研究资料,让小组合作研究:你掌握了什么信息?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小组合作,基本达成了共同认识。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生有机会提出问题,并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了知识,形成了技能,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学生各个方面的数学素质均得到了提高。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会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巡视、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提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的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在更多的时间关注优等生和学困生,力图让每一位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落实自主的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及方法的学习过程。

探究性学习就低年级数学教学而言,不一定非要什么研究课题,不一定非要走出课堂,只要我们把上述的理念付诸于具体的日常教学当中,在某种意义上说,它的实质就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宗旨。

比如在原有编制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自主编制7、8、9的乘法口诀,在解答通过有学习知识、操作能力能自主解决的思考题的应用上,我们都会采用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3、掌握合理的传授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探究的改革,并不意味着可以舍弃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

有的时候,传授性学习方式也是最简捷、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相当大的比重。

比如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有些人为规定的关系就无需采用什么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了,诸如1小时=60秒,1分米=10厘米等。

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去学习数学,其实质和目的是教会孩子知识的同时教给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之下,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学习,让孩子爱学、乐学、会学,学习方式的合理应用是培养孩子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它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起来,有趣起来,互动起来,让同学乐于接受起来,从而最大限度的开启学生学习的欲望,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四、倡导质疑深化情感在数学学习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和愉悦的情感,并不是肤浅意义上的喜悦与愉悦,表面上的热闹与积极的情感体验具有深层次的区别,而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则是学生学习火花的迸溅。

我们认为,数学课堂应倡导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寻根问底,发表不同见解,提出独创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问题的勇气,不怕书,不怕师,善于质疑,知难而进,向传统和权威挑战,成为知识的主人。

我接触过一个很善于质疑的班级,该班级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细心聆听同伴发言的良好习惯,对于同伴答错的问题没有人会发出藐视的声音,对于教师给出的答案与解题思路,总有发表不同策略的思维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可见,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题开始。

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尽量为学生提供质疑的良好氛围,并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而会质疑的学习才是主动的学习,质疑作为一种学习习惯,需要教师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和在教学艺术引导下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让质疑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

“疑”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的深层次的体现。

五、快乐学习体验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对于小学生来说,情绪简直可以说是学习活动的动力。

因此,我们在努力创设“成功”情境,让不同层次的学习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

教学中,我们的宗旨是相信、尊重、理解学生,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人人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没有把学生看成“容器”,他们是有思想的生命体。

我们不仅切入学生的经验世界,还努力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生生情感交融,努力实现师生思维共振。

教学中,我们还把“教”与“学”当作师生之间“理解”与“交往”的过程,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相互诉说、相互激励,以及对事物的共同体验和意义分享,从而使教学活动切入学生的经验世界,引发学生心理震撼,促使教学活动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比如“元、角、分”的认识,对于人民币,虽然个别学生已有了一些认识,但大部分学生还很模糊,并且学生之间也有很大差异。

于是,我们在课前一、两周就布置学生主动跟父母上市场买东西,观察人民币的面值情况,并试着帮父母算账。

老师隔天就去了解他们使用人民币的情况,并给予鼓励、点拨,由于有了课前体验,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已潜伏于脑际,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已成“有源之活水”,由枯燥变生动,学生也变倾听为踊跃参与,知识获得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生成。

由此,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方式的生成,其综合实践能力等素质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教学中,我们做到了推行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尝试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法,同时,还积极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把学生的经验世界、教材内容、教师知识素养整合起来,全面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让学生在发展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和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快乐地学习、自信地学习、主动地学习是我们开展这一课题的目的和宗旨所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习的方式是我们在实施实验过程当中所遵循的原则和方向,把课堂还给孩子,蹲下身来和孩子交流,以学生的视角去了解学生,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去获得结论,让学生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下去获取新知……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是我们数学教师最终要让孩子生成的学习数学的方式和方法。

另外,要让孩子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快乐,自主学习,数学课堂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必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地促使学生主体的认知结构、创新素养与健康心理持续地、动态地生成于开放合作,积极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中。

实验证明,教师给学生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和快乐自信的心境下宽松、积极、愉快地学习,不仅是教师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热爱,更是师生之间频频的心理接触和思维共振。

教师富有情感地投入教学,才能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感应,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障碍,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身心得到解放。

积极的情感体验成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催化剂。

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而掌握方法的源动力是热爱数学,给学生以赏识、以鼓励、以关注、以理解,让学生在学习中直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标新立异扬起追求真理的风帆,让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向健康良性的轨道。

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