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六盘水市中考题)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六盘水市中考题)
(一)阅读古诗词,完成9—10题。
(4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
处随。
无风水面玻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
掠岸飞。
9.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
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
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1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上阙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2.说说作者在下阙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参考答案1.①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
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与绵长的堤影掩映着;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
廖廖数笔,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③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每答对一问得1分,意思对即可。
)2.①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
②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
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此句与王维笔下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对表达技巧得2分,赏析部分占2 分)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清新可喜。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
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
《采桑子》欧阳修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采桑子》欧阳修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采桑子》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采桑子[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
2.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
3.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
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2分)
4.首词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附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附赏析《采桑子》整首词情景交融,以动显静,动静交错,而语言清丽,风格空灵,体现出了欧阳修的高超的文学底蕴,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附赏析,供大家欣赏。
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1、采桑子:词牌名。
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转调丑奴儿》、《罗敷歌》等。
2、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
群芳,百花。
3、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4、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残红,落花。
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5、濛濛:今写作“蒙蒙”,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6、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7、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去:离开,离去。
8、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作了一组《采桑子》词,共十首,此词是第四首。
一:(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图景?(4分)(2)首句是全词的纲领,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
(4分)参考答案:(1)运用了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1分),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1分)。
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栏畔柳条尽日斜拂于春风中(1分),作者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4分)(2)全词实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暮春景象,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2分),表达了作者繁华喧闹消失后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2分)。
二:1、你能从词句中推测出作者所描绘的时令么?说说你的依据。
(5分)2、首句中的“好”字统领全词。
作者认为“群芳过后”的西湖究竟好在哪儿?试结合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6分)参考答案:1、作者描绘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色。
(2分)“群芳过后”、“狼藉残红”、“飞絮”等意象(2分),都展现出暮春的物候特征(1分)。
欧阳修《采桑子 残霞夕照西湖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此词描绘了颍州西湖波平十顷、莲芰香清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寄情山水的志趣。
全词即景抒情,词风清疏峻洁,意境清淡平和,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
采桑子欧阳修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②凉生。
莲芰③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①指颍州西湖。
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
②轩槛:长廊的栏杆。
③芰:指菱。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②坞:湖岸凹入处。
③汀:水中洲。
④轩槛:长廊前木栏干。
试题(1)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3)词中说“西湖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4分)(4)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4分)阅读答案(1)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
①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景;②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③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
[4分。
答出一种感观1分,对应分析1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2)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
[3分。
“喜爱”,1分;“悠然闲适”,1分“超凡脱俗”,1分。
意思对即可。
] (3)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静(湖面广阔平静、湖岸幽静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莲香宜人。
(4分。
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4)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
(4分。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翻译西湖风光好,你看那夕阳映着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坞,长满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红。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
采桑子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词的上片写了西湖的美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约约身旁跟随着笙歌声。
B.词人认为“西湖好”是因为西湖景色优美,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C.没有风的水面如琉璃光滑,让人感觉不到船在移动,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境界。
D.涟漪微动,惊起的沙鸟飞起,与前文的“无风水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动静结合。
15.词的下片被人们广为流传,请对艺术手法作简要赏析。
(6分)
阅读答案:
14.C C项,没有表现词人超然物外的境界。
15.1)运用比喻,把无风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了水面的光滑,让人感觉不到船的移动;2)动静结合,无风水面与惊起的沙鸟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富有生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沙鸟掠岸图,表现了词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采桑子》欧阳修阅读答案
《采桑子》欧阳修阅读答案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采桑子》欧阳修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8. 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9. 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
《采桑子》欧阳修阅读答案
8.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
9.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2分) 二:
8.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9.首词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
采桑子欧阳修阅读题目及答案
采桑子欧阳修阅读题目及答案古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
所以一般赏析古诗词都会伴随一些诗词阅读训练。
采桑子欧阳修阅读题目及答案,我们来看看。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1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注释2轻舟:轻便的小船。
短棹:划船用的小桨。
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
注释3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注释4注释1隐隐:隐约。
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注释5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注释6涟漪:水的波纹。
注释7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8. 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9. 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8.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9.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2分)8.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9.首词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8、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
(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9、①比喻,把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水面的晶莹澄澈。
②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更衬托出西湖的幽静。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一」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苏轼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樽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
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注:熙宁七年(1074)十月,苏轼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今山东诸城),途经润州(今江苏镇江),与朋友孙巨源王正仲同登多景楼,座中还有官妓胡琴弹曲助酒。
孙巨源对苏轼说:“残霞晚照,非奇才不尽。
”苏轼欣然命笔,做成此词。
1.“乐事回头一笑空”与前面哪句相照应?两句联系起来的大意是什么?(5分)2.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试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乐事回头一笑空”与前面的“多情多感仍多病”相照应),(2分因为这次与朋友在多景楼集会确是一大乐事,但它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看,眼前的乐事就会消失而一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留在心头。
(3分)2.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手法)。
“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1分,解说诗句)。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1分,解说诗句)。
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1分,“宁静”或“空白”等),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1分,“侧面表现”),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1分,“回味”)。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二」采桑子①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②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这年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回到颍州。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4分)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①好,狼籍残红②,飞絮濛濛③。
垂柳阑干④尽日风。
笙歌⑤散⑥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⑦,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
②狼藉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③濛濛:今写为“蒙蒙”,指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④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⑤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⑥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⑦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1. 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片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清幽淡远的暮春图。
B.词的下片表现出游人去后环境之静谧,反衬此前湖上游乐的盛况。
C.此词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
D.词中辞藻华丽,多用修辞,采用细节描写,情景交融,真切动人。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1.D【解析】“辞藻华丽,多用修辞,采用细节描写”有误,全词辞藻清新自然,少用修辞,也主要使用白描的手法。
(2分)
2.全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眷恋和赞美之情。
(2分)。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上阙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2.说说作者在下阙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参考答案1.①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
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与绵长的堤影掩映着;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
廖廖数笔,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③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每答对一问得1分,意思对即可。
)2.①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
②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
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此句与王维笔下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对表达技巧得2分,赏析部分占2 分)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清新可喜。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
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欧阳修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②凉生。
莲芰③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①指颍州西湖。
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
②轩槛:长廊的栏杆.③芰:指菱。
1.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3.词中说“西湖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4分)4.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4分)参考答案1.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
①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景;②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③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
[4分。
答出一种感观1分,对应分析1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2.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
[3分。
“喜爱”,1分;“悠然闲适”,1分“超凡脱俗”,1分。
意思对即可。
]3.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静(湖面广阔平静、湖岸幽静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莲香宜人。
(4分。
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4.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
(4分。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西湖风光好,你看那夕阳映着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坞,长满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红。
宽广的湖面波平似镜,小船横靠在那静寂无人的岸边。
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
傍水的栏杆边上凉风习习,带来了阵阵莲荷清香。
这拂水的凉风,吹醒了游人的酒意。
欧阳修《采桑子》古诗两首阅读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古诗两首阅读答案欧阳修《采桑子》古诗两首阅读答案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欧阳修《采桑子》古诗两首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采桑子欧阳修其一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
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
俯仰留连。
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二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
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
人在舟中便是仙。
题目1.两首词的上阕,都写了游西湖时的感受,但重点不一样。
请简要说出其区别。
2.第一首下阕妙在一个“疑”字,你认为“疑”字妙在何处?请简要作答。
参考答案1、前者侧重写泛舟西湖之上,饮酒为乐一醉方休的情境。
后者侧重西湖景色给诗人留下的美感。
2、妙就妙在既与上阕中的“醉”字相互应,又交代了产生“行云却在行舟下”、“水中别有天”幻觉的原因:一是自己醉眼看西湖,二是湖水太清澈,也太平静。
一个“疑”字,将天与水,湖与人,物与我融为了一个整体。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六月致仕后归颍。
又据《西湖念语》知,词人晚年退居颍州时将其整理成章。
赏析这首词表现的是饮酒游湖之乐。
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首句“西湖好”是统领全词的,下面分别渲染这个“好”字;画船载酒,稳泛平波,空水澄澈,别有洞天,使人俯仰,乐而忘返。
写出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这也就是本词所揭示的'主题。
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与欢乐场面:画船、美酒、管弦,微风习习,波光粼粼,词人心情舒畅,与朋友无拘无束,开怀痛饮。
湖面之上,欢笑声、乐曲声、划船声交织在一起。
下片写酒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见行云在船下浮动,使人疑惑湖中别有天地,表现醉后的观湖之乐:俯视江面,白云朵朵,船往前行,云儿陪伴;仰望天空,朵朵白云,云儿飘拂,小船紧跟。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
采桑子①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②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这年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回到颍州。
暮春时节来到西湖游玩,作《采桑子》十首,这是其中第四首。
②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③帘栊:窗帘。
【问题】
17.词中“狼籍残红,飞絮濛濛”意境很美,请任选一角度简要赏析。
(2分)
18.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与心境?(2分)
【参考答案】
17.(2分)示例一: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示例二:濛濛运用叠词,富于韵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絮随风飘扬的迷蒙,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18.(2分)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古诗词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采桑子欧阳修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65岁)退居颍川后。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前两句借景抒情,月光皎洁,清风和畅,表达了诗人多年前把酒的愉悦。
B.十年前的情境与如今的凋零对比,刻画出饱经忧患、晚景凄凉的词人形象。
C.作者虽然深感年华易老,但是依然玩心不改,希望以纵酒寻欢来慰藉余年。
D.词作结尾二句,与开头相呼应,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16.叶嘉莹评价该词“悲慨中有豪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作用。
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2)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
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用《师说》中的话来说,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C(“玩心不改”理解有误。
“鬓华虽改心无改”作者虽然年岁已老,久经人世沧桑,但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像从前一样。
)沧桑、宦海沉浮,容颜渐老,尽显悲慨。
②豪荡:诗人历经沧桑,但是“旧”字,一个“重”字,便把词人的感情和读者的想象带到十年以前的环境里,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情感充沛,颇具豪放派词风。
17.(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2)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采桑子》欧阳修 阅读鉴赏题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采桑子》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采桑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2.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
3.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2分)4.首词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①比喻,把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水面的晶莹澄澈。
②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更衬托出西湖的幽静。
5.理解性默写:(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无风水面琉璃滑。
欧阳修《采桑子》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练习及答案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1.本词写了----------(季节)的景物。
2.体会全词,词人写了哪些景物?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3.本词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试请结合全词简单分析一下。
答案:1.晚春
2.写了残红,飞絮,垂柳,归燕,细雨等景物,词人借暮春西湖幽静之景,表现出词人闲适之情。
3.本词写了残红、垂柳、细雨等静景,同时又写了飞絮、归燕等动景,以动衬静,写出了西湖暮春时节的静谧清幽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古诗词,完成9—10题。
(4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玻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9.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1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9.(2分)C
10.(2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或悠然自得闲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