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出师表》

合集下载

《隆中对》《出师表》译文

《隆中对》《出师表》译文

《隆中对》译文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亲自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替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就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

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诸葛亮回答道:“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跨州连郡称霸一方的多得数不清。

曹操同袁绍相比,名位低贱,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终于打败了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控制着皇帝向诸侯发号施令,这实在是不能同他较量的。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世了,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顺,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以它为外援,而不可以谋取。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南边可以直达沿海一带,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面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个战略要地,而刘表却没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形势给您提供的机会,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个富饶的地方,高祖凭借着它建立了帝业。

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

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接纳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

如果能占据荆、益二州,守住险要的地方,与西边的各少数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内部革新政治;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中原进军,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打出秦川,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隆中对》《出师表》注释

《隆中对》《出师表》注释

23 *隆中对注释[1]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华书局1982年版),标题是后人加的。

陈寿(233-297),字承祚(zuò),晋朝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220-280)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隆中,地名,在现在湖北襄樊。

对,回答、应对。

[2]〔亮〕即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现在山东沂水南)人。

曾隐居隆中,后来做蜀国丞相。

[3]〔陇亩〕田地。

[4]〔好(hào)为《梁父吟》〕喜爱唱《梁父吟》。

《梁父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

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歌词。

[5]〔管仲〕名夷吾,春秋时齐桓公的国相,帮助桓公建立霸业。

[6]〔乐(yuè)毅〕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曾率领燕、赵、韩、魏、楚五国兵攻齐,连陷七十余城。

[7]〔莫之许〕就是“莫许之”。

之,代词,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

许,承认、同意。

[8]〔博陵〕东汉郡名,现在河北蠡(lǐ)县一带。

[9]〔颖川徐庶元直〕颖川人徐庶,字元直。

颖川,东汉郡名,包括现在河南中部一些地区。

[10]〔谓为信然〕说是确实这样。

谓,说。

信然,确实这样。

[11]〔先主〕指刘备。

[12]〔新野〕现在河南新野。

[13]〔器〕器重,重视。

[14]〔谓〕对……说,告诉。

[15]〔与俱来〕和(他)一起来。

“与”后边省去“之”(他)。

[16]〔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

就,接近、趋向。

[17]〔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致,招致、引来。

⒁〔宜枉驾顾之〕(你)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枉驾,屈尊。

顾,拜访。

⒂〔诣(yì)〕拜访。

[18]〔宜枉驾顾之〕(你)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枉驾,屈尊。

顾,拜访。

[19]〔诣(yì)〕拜访。

[20]〔凡〕总共。

[21]〔乃见〕才见到。

[22]〔因屏(bǐng)人〕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

因,于是、就此。

《出师表》《隆中对》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出师表》《隆中对》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出师表》《隆中对》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不知所言。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答案:9诸葛亮后主或刘禅,或后主刘禅(共1分,每空0.5分)
10.①时②发扬光大③选拔④询问(共2分,每小题0.5分)
11.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共2分,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
答亦可得满分)
12.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共
2分,答岀其中任何一点之意即可得1分,答岀其中任何两点之意即可得满分)
13.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
可(共3分,结合原文内容1分,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得2分)。

中学古诗文之一词多义总结(之五)

中学古诗文之一词多义总结(之五)

中学古诗文之一词多义总结(之五)按以下文章顺序:《隆中对》、《出师表》、《答司马谏议书》、《登泰山记》1、好(1)好.为《梁父吟》(出自《隆中对》释义:喜欢,爱好,动词。

读hào。

(2)外结好.孙权(出自《隆中对》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出自《隆中对》释义:友好,形容词。

读hǎo。

2、为(1)好为.《梁父吟》(出自《隆中对》释义:做,在此是“唱”的意思,动词。

读wéi。

(2)谓为.信然(出自《隆中对》释义:是,动词。

读wéi。

(3)以弱为.强(出自《隆中对》释义:成为,变成,动词。

读wéi。

(4)贤能为.之用(出自《隆中对》释义:被,介词。

读wèi。

(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出自《隆中对》释义:作为,结为,动词。

读wéi。

3、比(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出自《隆中对》释义:比拟,和……一样,动词。

(2)曹操比.于袁绍(出自《隆中对》释义:比较,动词。

4、善(1)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出自《隆中对》释义:友好,形容词。

(2)先主曰:“善.!”(出自《隆中对》释义:好,应答语,表示同意。

5、信(1)谓为信.然(出自《隆中对》释义:确实,副词。

读xìn。

(2)欲信.大义于天下(出自《隆中对》释义:通“伸”,伸张,动词。

读s hēn。

(3)信.义著于四海(出自《隆中对》释义:讲信用,动词。

读xìn。

6、然(1)谓为信然.(出自《隆中对》释义:这样,指示代词。

(2)然.志犹未已(出自《隆中对》然.操遂能克绍(出自《隆中对》释义:然而,可是,转折连词。

7、遂(1)由是先主遂.诣亮(出自《隆中对》遂.用猖獗(出自《隆中对》释义:于是,就,副词。

(2)然操遂.能克绍(出自《隆中对》释义:终于,竟,副词。

8、因(1)因.屏人曰(出自《隆中对》释义:于是,就此,副词。

(2)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出自《隆中对》释义:凭借,依靠,介词。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群文阅读《出师表》《隆中对》《诫子书》《三国演义》》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群文阅读《出师表》《隆中对》《诫子书》《三国演义》》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和文学作品,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深入理解这些文本的内容和意义,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素质层次:大部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和历史知识有一定的兴趣,他们愿意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学习中。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于阅读和写作有一定的抵触情绪,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中。
4.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如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不佳等。这些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氛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和管理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三国志》:陈寿著,是一部完整记录三国时期历史的重要史书,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原著或相关节选,深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

【隆中对】[出师表]PPT

【隆中对】[出师表]PPT

五丈原
时代背景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227年,即第一次出 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 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夺 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忧, 所以临出发前上书此表,劝说刘禅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 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 汉室‛的决心。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 报国的忠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盛就可以计日 而待了。
宫中之事
先帝简拔之臣 荐
营中之事
先汉兴隆 后汉倾颓
贤 先帝称能之臣 臣
亲贤臣 亲小人
引 教 训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我认为军中的事,都拿来问问他,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第4段从任人方面建议,主要为推荐贤人。
营中 [外] :
人物: 将军向宠。
特点: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态度: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预计效果: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为奠曾诸 蜀定隐葛 汉天居亮 政下隆, 权三中字 鞠分。孔 躬基三明 尽业顾, 瘁。茅东 ,因庐汉 在足后著 历智为名 史多刘政 上谋备治 享、奔家 有运走, 盛筹效军 名帷劳事 。幄,家 。
诸葛亮年谱
15岁:诸葛亮移居隆中。 27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 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 助刘备。 28岁: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 之战获胜。 41岁: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 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初中文言文阅读】《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16分)[a] 部长是以布衣为基础的。

他在南阳努力工作,生活在乱世,不想被王子们所认识。

这位前皇帝并不认为他的大臣卑鄙、自暴自弃。

他在小屋里三次照顾他的大臣们,并就世界事务咨询大臣们。

因此,他很感激,所以他允许前皇帝开车离开。

一年前,我被命令在战败时处于危险之中。

(选自《出师表》)[b] 史贤柱(刘备)屯新业。

许淑看到了第一主和第一主的武器,这被称为第一主节:“诸葛孔明,卧龙,将军,你想看看吗?”第一个星期天:“你跟我来。

”舒日:“这个人看得见,不要冤枉。

将军应该徒劳地照顾它。

”因此,第一位王公获得了诸葛亮。

三个方向都要看。

因为平仁说,,“汉朝衰败,奸臣夺命,主满身尘土。

他孤独,不衡量自己的德行和力量。

他想相信世界上的大义,但他的智慧和技能很肤浅,所以他使用了猖獗的抑郁(失败)1.然而,到今天为止,他的雄心壮志还没有结束,所以你说这个计划会解决吗?"(选自《隆中对》)15.以下句子中粗体字(3分)躬耕于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因此,我很感激()相信世界上的正义()1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1)当他被任命击败军队时,他被命令处于危险之中。

译文:(2)然而,遗嘱仍然没有,你说计划会出来吗?"译文:17.A段和B段描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于不同的点。

请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4分)甲文:乙方:18、诸葛亮和刘备历来备受尊崇,你更喜欢谁,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15、(4分)亲自身份卑微、见识短浅感动激愤通“伸”,倡导。

16.(4分)(1)在战争失败时接受了任命,并在困难的情况下被命令前往苏州。

(2)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告诉我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17、(4分)甲文:诸葛亮自述经历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18.欣赏诸葛亮。

他懂天文学、地理,而且智商很高。

忠诚和感激。

享受刘备吧。

他能认识人,也能雇佣人。

《隆中对》《出师表》阅读及答案

《隆中对》《出师表》阅读及答案

《隆中对》《出师表》阅读及答案《隆中对》《出师表》阅读及答案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7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将军宜枉驾顾之③欲信大义于天下④遂许先帝以驱驰【小题2】翻译下列的句子。

(4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小题3】甲文中诸葛亮回顾了与先帝之间的哪三件大事?回顾这些大事的目的是什么?(5分)【小题4】乙文对诸葛亮的描写采用了什么方法?结合甲文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答案【小题1】⑴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⑵ 拜访⑶ 通“伸”伸张⑷ 奔走效劳(4分)【小题2】⑴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⑵ 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小题3】三件往事:①三顾茅庐②临危受命③临崩寄大事(每点1分)目的是: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帝创业的艰难激励后主。

《隆中对》《出师表》假期作业

《隆中对》《出师表》假期作业
• ③刘表、刘璋: ③取而代之 • ④诸戎、夷越: ④西和犬戎,南抚夷越。
出师表
• • • • • • 1.给加粗的字注音。 (1)中道崩殂( ) (3)行阵和睦( ) (5)陟罚臧否( ) (7)庶竭驽钝( ) (9)咨诹善道( )
(2)裨补阙漏( (4)以彰其咎( (6)以遗陛下( (8)猥自枉屈( (10)夙夜忧叹(
• 5、翻译下列句子 •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 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拥有上百万军队,挟持天子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胜。
•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百姓哪个敢不用箪盛着食物,用壶装着酒来迎接将军呢?
• 6、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 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 ①曹操: ①不可与争锋 • ②孙权: ②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3.翻译下列句子。 •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命,在危难时刻奉命出使。
•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 (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 (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增益收效。
唐朝大将郭子仪受命平息安史之乱 或林则徐受命虎门销烟
• 8、“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 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 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 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运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 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
• • • • • • • • • • • • • • • •
蜀志· 诸葛亮传 • 5(1《隆中对》节选自《 三国志· 》, 作者 陈寿 ,字 承祚 , 晋 朝史学家。所著《 三国志 》 记载了 魏、蜀、吴 三国的历史。 则名微而众寡,然 • (2)曹操比于袁绍, 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 非惟天时抑; 。 亦人谋也

《隆中对》与《出师表》对比阅读

《隆中对》与《出师表》对比阅读

《隆中对》与《出师表》对比阅读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利尽.南海__________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 猥.自枉屈__________以彰.其咎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1)挟天子而令诸侯挟:____________(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夙夜: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2分)()A.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B.北定中原北通巫峡C.还于旧都曹操比于袁绍D.则名微而众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段中“天下计”的内容?【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翻译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翻译

《陈涉世家》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

注释1、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

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给予他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

4、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佣,被雇佣。

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

辍:停止。

之:动词,去、往。

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

怅,失意,不痛快。

7、若:代词,你,指陈胜。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9.会天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

失期:误期。

10、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

适(zhé),通“谪”,适戍,发配去守边。

11、皆次当行: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

次:编次。

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12、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13、亡:逃跑;逃走。

14、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下文的“举大名”意思与此相同。

15、等:同样。

16、死国:为国事而死。

17、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18、以数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

以:因为。

数,屡次。

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劝诫。

故:缘故。

19、上使外将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上:臣下对皇帝的尊称,指秦始皇。

使:派。

20.篝火:用笼罩着火,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装作鬼火。

篝:笼。

21、怜:爱戴。

22、诚以吾众:如果把我们的人。

诚:如果,表假设。

23、唱:通“倡”,首发。

24、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宜:应当。

25、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

26、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27、念鬼:考虑卜鬼的事。

念,考虑、思索。

2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隆中对》《出师表》翻译

《隆中对》《出师表》翻译

《出师表》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如今天下分成三国,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

但是,侍奉守卫的臣子在宫廷里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忘死的原因,原来是追念先帝(对他们)的优待,想报答给陛下。

(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志士的勇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于阻塞忠诚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为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的以及做忠诚善良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不应偏袒有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更大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在过去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说有才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向宠做了中部督。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和我谈论起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帝、灵帝表示慨叹和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种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间扬名做官。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把当世的大事拿来询问我,因此(我)非常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来(为他)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间领受了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群文阅读《出师表》《隆中对》《诫子书》《三国演义》》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群文阅读《出师表》《隆中对》《诫子书》《三国演义》》教案新人教版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徳。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五、三篇文章各讲了什么内容?《隆中对》,写到刘备三顾茅庐,恭谙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身在草庐之中,明察千里之外,一番隆中应对,既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也给后世留下一段盛传不衰的历史佳话。

《出师表》,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他率师北上伐魏,任出师前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表文。

对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三条建议,并回顾了自己当年跟随先主经历的种种,言辞恳切,足见其赤诚之心。

《诫子书》是=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六、两篇文章有怎样的联系?1. 读文本,交流落实检査重点字词和句子解释。

组内互查1号一一6号2号一一5号3号一一4号2. 知识达标点重点词语1.崩殂:2.秋3.殊遇4.光:5.恢弘6.引喻:7.义:8.臧否:9.陟:10.昭:11.理:12.简13.遗:14.咨:15.裨:16.性行淑均:17.驱驰:18.不毛:19.攘除:20.损:重点词句翻译1.开张圣听:2.妄自菲薄:3.作奸犯科:4.苟全性命:5.斟酌损益:6.感激涕零:7.不知所云:8.三顾茅庐:9.亲贤远佞:10.计日而待:11.危急存亡:12.裨补缺漏:重点句子翻译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庶竭弩钝,攘除奸凶。

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七、拓展阅读,小组合作1. 小组分工:1号同学负责梳理,《隆中对》文章内容2号同学负责梳理,《出师表》文章内容3、4号同学负责讲解补充内容5、6号同学负责讲解思维导图的填补2. 我来讲《隆中对》我来讲《出师表》我来展示《隆中对》思维导图我来展示《出师表》思维导图联系《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思考对联中涉及到哪些事件。

九年级语文隆中对出师表词五首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隆中对出师表词五首知识精讲

初三语文隆中对出师表词五首【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隆中对》《出师表》《词五首》《隆中对》作者:陈寿,(233—297)西汉史学家。

字乘祚,安汉人。

曾任蜀汉观阁令使。

入晋后,张华爱其才,举为孝廉,除著作郎,出补阳平令。

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学习目标:1. 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

2. 了解文中的地名、人名。

3. 理解诸葛亮的政治蓝图、远见卓识。

(一)文章的层次:1. (D1)交待主人公年轻时候的事情,着重表现诸葛亮的抱负。

2. (D2)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D3)刘备向诸葛亮询问复国大计(D4)诸葛亮“隆中对”(D5)刘备欣然3.(D6)刘备对张飞、关羽解释,“犹鱼得水也”(二)当时天下形势:1. 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争夺朝廷大权,政治黑暗,赋税严重,刑罚苛刻,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反抗之火遍布全国。

黄巾起义后,东汉瓦解,割据势力拥兵自重。

189年,董卓废黜少帝立献帝;196年,曹操又胁迫献帝迁都许昌。

2. 200年,关渡之战,曹败邵,基本上统一了黄河流域。

孙权比较牢固地占有了长江下游南部地区。

刘备靠镇压黄巾起义起家,兵少,没有地盘。

此时屯兵新野。

(三)诸葛亮的政治蓝图“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四)诸葛亮的战略方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诸葛亮是怎样论述的?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最后论述占据益州可能性。

《出师表》诸葛亮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表是古代臣民向君主呈递的公文的一种名称。

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

表主要是用来陈情的。

本篇是诸葛亮要出师北定中原前上给后主的表章,但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却不同于一般疏表,它的特点是:1. 内容上没有陈述出师的利弊得失,而是追念先帝殊遇之恩,点明此次出兵非同一般,既是为了完成先帝统一天下的未竟之业,又是为了扭转危急处境。

全文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2. 表达方式运用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既有细致的说明,又有感人至深的抒情。

《出师表》与《隆中对》的对比阅读

《出师表》与《隆中对》的对比阅读

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屈尊、排除(铲除)、拜访、感动激动、通“伸”伸张、估计、奔走效劳。

2、(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自那以来有二十一年了。

(2)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

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3)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们没有谁承认他这种比法。

(4)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3、(1)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甲文:诸葛亮自述经历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2)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3)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

诸葛亮是一个有远大抱负,有才能的人。

(4)报先帝、忠陛下;忠: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侫的建议‘推荐人才;平定南方,稳定后方;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4、B D单车岁月答案:1.①载全家走亲戚;②学会了骑车,在骑车中长大;③上学的唯一交通工具;④骑车赏景的伴侣。

2.(1)旧时乡村偏僻、落后,物质匮乏,生活的色彩单一,所以用灰暗。

(2)既实指自行车的锈迹斑斑,也是指当年的车,旧时的事已经随时光的流逝而不再那新鲜,令人感动了。

3.(1)比喻的说法,戏谑的口吻,写出了单车在崎岖山路上的颠簸和难受。

匠人与大师答案13.我们不应满足于敝“匠人”,要有较高目标、有追求、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2分。

意思对即可。

若只答匠人和大师的区别不给分)14.□甲:比喻论证,把匠人凭经验做事比作一个一个摘瓜,把大师按规律做事比作提瓜藤,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对比论证,用匠人和大师不同的摘瓜方式作对比,突出大师已上升到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答出一种即可)□乙:举例论证,以鲁班由匠人到大师的经历为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只有追求更高的目标才会断进步的道理。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出师表》《隆中对》资料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出师表》《隆中对》资料

陈涉世家《史记》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

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

”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

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

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

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

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

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

”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二人)于是去算卦。

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

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

”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

(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的神庙当中,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

”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

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三顾茅庐;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 这是明代文人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

近人游俊撰书。

上联是说诸葛亮的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出师表》分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两次北伐(227年与228年)曹魏前,上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前出师表》作于建兴五年(227年),收录于《三国志》卷三十五,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明诸葛亮北伐的决心。

他在表中告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为兴复汉室而努力。

有学者认为《后出师表》并非出自诸葛亮之手。

陈寿修《三国志》时未收录《后表》。

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汉晋春秋》的说法《后出师表》并没有收录《诸葛亮文集》之中,而是出于东吴张俨的默记,这显然不合常理。

而且,《后出师表》内容与正史亦有出入,如“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即与《三国志》记载的赵云卒年(建兴七年,229年)不合。

另外里面的语气非常沮丧:“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与《前出师表》积极的文辞截然不同。

另外,诸葛亮此时独揽大权,当时没有人质疑北伐的前景,而文中却谈到“议者所谓非计”,不符合蜀汉当时的情况。

因此有学者怀疑这是东吴诸葛恪为了执行自己北伐政策而一手炮制的伪作。

至今尚无定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为什么“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诸葛亮正在“躬耕陇亩”之时,一介村夫竟如此自大,当然不被时人
的舆论所赞许。

是因为时人对诸葛亮的不了解或有眼不识泰山。

2 “时人莫之许也”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不被时人的舆论所赞许,形成主观、客观
的反差和矛盾,在读者的头脑中产生悬念,引起下文。

3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一句有何作用?
从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干,为下文徐庶推荐诸葛亮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4 你怎样看待诸葛亮隐居隆中而又自比管仲、乐毅这一行为?
不是隐居避世,而是避世待时,隐居择主。

5 “先主器之”、“遂诣亮,凡三往”表明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谋臣的极端信任和尊重,不为舆论所左右,思贤若渴。

6 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的中心,通过对话你能看出两个人的思想性格吗?
刘备是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

诸葛亮对全国形势了如指掌,对
当时政坛人物的个性特点如数家珍,有谋有略,高瞻远瞩。

7 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消灭曹操。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8 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规划了哪些切实可行的策略?
分三步走。

第一步:与曹操“不可争锋”,与孙权“为援而不可图”近期主攻方向是荆州。

第二步:夺取益州。

第三步:西和诸戎,南扶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静以待变,消灭曹操,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9 诸葛亮是根据什么提出这个战略方针的?
根据当时的全国形势和政坛人物的分析。

10 文末写“关羽、张飞等不悦”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表明关羽、张飞等时人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一无所知,这一细节
的补充正是本文行文的严密处。

11 本文流传下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三顾茅庐
12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介绍人物和身份。

13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

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

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全文(可分四部分)依隆中对前,隆中对时,隆中对后可分为三部分。

即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介绍诸葛亮远大抱负及徐庶的推荐过程;第二部分(3、4自然段)记叙隆中对话的内容。

表现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卓越才能;第三部分(5、6自然段)写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亲密起来。

《隆中对》中将第四段分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内容以显示诸葛亮严密的推理
1.分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应对方针(“自董卓已来……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2.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荆州北据汉、沔……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3.归纳策略的主要之点并指出光明的前景(“将军既帝室之胄……汉室可兴矣”)。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感动、激动)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③故五月渡沪(因此)
8.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
(二)
先帝虑汉、贱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贱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j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波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不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条劳,此进趋之时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然不伐贼,王业亦亡(可是)②故托臣以讨贼也(托付)③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睡)(吃)
2对“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的“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
A.通“熟”,形容词B同“谁”,疑问代词
C.同“怎么”,疑问代词D.同“为什么”,疑问代词
3文中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找出有关句子。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4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写到了哪两层意思?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

(三)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士何及!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
A.卒中往往语B非淡泊无以明志
C.先帝知臣谨慎D.静以修身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7.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18.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9.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非治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先主曰:“”庶曰:“”

亮答曰:“

先主曰: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
感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