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肝的生物化学
肝的生物化学
![肝的生物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0857cf09844769eae009ed8f.png)
等在肠壁细胞与肝细胞内均按此氧化脱氨方
式处理,使之丧失生物活性。
3、醇脱氢酶系与醛脱氢酶系将乙醇 最终氧化成乙酸 存在部位:胞液中 催化 反应
醇脱氢酶(ADH)催化醇类氧化成醛 醛脱氢酶(ALDH)催化醛类生成酸
正常情况
乙醇 代谢 大量饮酒
人体吸收的乙醇90-98%在肝代谢(经ADH), 约2-10%经肾和肺排出体外。
次级胆汁酸
胆酸
脱氧胆酸
鹅脱氧胆酸
石胆酸
(三)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概念
排入肠道的胆汁酸(包括初级与次级、结合型与 游离型) 约95%以上可被肠道重吸收(以回肠部对结 合型胆汁酸的主动重吸收为主,其余在肠道各部被动 重吸收)。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新入肝。在肝 细胞内,游离胆汁酸被重新合成结合胆汁酸,与新 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同再随胆汁排入小肠,形成胆汁 酸的“肠肝循环”(bile acid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游离胆汁酸 按结构 分类
结合胆汁酸
初级胆汁酸 :由肝细胞合成,包括胆酸、鹅
按 来 源
脱氧胆酸及其与甘氨酸和牛磺酸 的结合产物
次级胆汁酸: 初级胆汁酸在肠管中受细菌作用
7α-羟基脱氧生成的脱氧胆酸和 石胆酸及其在肝中生成的结合产物
人胆汁中的胆汁酸以结合型为主, 其中甘氨胆酸的量多于牛磺胆酸的量。
生物转化反应的特点
生物转化反应的连续性:一种物质有时需要连续进行
几种反应类型才能实现生物转化的目的。
生物转化反应类型的多样性:同一种或同一类物质可
以进行不同类型的生物转化反应产生不同的产物。
解毒和致毒的双重性:一种物质经过一定的转化后,
其毒性可能减弱(解毒),也可能增强(致毒)。
生物化学第25章 肝脏的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第25章 肝脏的生物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e304556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3.png)
生物化学第25章肝脏的生物化学肝脏,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在生物化学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就像是一座高度复杂且精密运作的“化工厂”,承担着众多关键的生化功能,对维持生命活动的稳定和平衡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核心地位。
在糖代谢方面,肝脏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肝脏能够将多余的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储存起来;而当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又会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此外,肝脏还能进行糖异生,将非糖物质如乳酸、甘油等转化为葡萄糖,为身体提供能量。
在脂类代谢中,肝脏更是发挥着“枢纽”的作用。
它能够合成和分泌胆汁酸盐,促进脂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同时,肝脏还是脂肪酸氧化分解、酮体生成以及胆固醇合成的重要场所。
对于磷脂和脂蛋白的合成,肝脏也功不可没,确保了脂类物质在体内的运输和代谢平衡。
蛋白质代谢方面,肝脏同样举足轻重。
它是合成除γ球蛋白以外的几乎所有血浆蛋白质的“工厂”,包括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
此外,肝脏还参与氨基酸的脱氨基、转氨基等反应,是体内氨代谢的重要器官。
通过鸟氨酸循环,肝脏能够将有毒的氨转化为无毒的尿素排出体外。
接下来,我们看看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所谓生物转化,就是机体对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增加其水溶性或极性,使其易于排出体外的过程。
肝脏是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其生物转化反应大致可以分为第一相反应和第二相反应。
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通过这些反应,使非营养物质的分子结构中引入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
第二相反应则是结合反应,将第一相反应产生的极性基团与某些物质结合,进一步增加其水溶性,便于排出。
常见的结合物有葡萄糖醛酸、硫酸、谷胱甘肽等。
肝脏的胆汁酸代谢也十分重要。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具有促进脂类消化吸收和排泄胆固醇等作用。
肝脏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初级胆汁酸,然后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形成结合型胆汁酸。
胆汁酸在肠道中发挥作用后,大部分会被重吸收回到肝脏,这一过程被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肝的生物化学-【共72张PPT】
![肝的生物化学-【共7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ee79a9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3.png)
➢ 胆汁中的胆汁酸盐与卵磷脂协同作用,使胆固醇分 催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游离胆汁酸:胆酸、鹅脱氧胆酸、 临床上常根据黄疸发病的原因不同,简单的将黄疸分为三类:
散形成可溶性微团,使之不易结晶沉淀而随胆汁排 通过生物转化作用可增加这些非营养物质的水溶性和极性,从而易于从胆汁或尿液中排出。
胆汁酸的生成是肝降解胆固醇的最重要途径;
肝在氨基酸代谢中的作用
泄。 反应:结合反应(主要结合物为UDP葡糖醛酸, UDPGA)
(二) 次级胆汁酸在肠道由肠菌作用生成
催化酶:硫酸转移酶 (sulfate transferase)
肝胆疾患:脂类消化不良
脂肪泻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肝在调节机体胆固醇代谢平衡上起中心作用
➢ 肝是合成胆固醇最活跃的器官,是血浆胆固醇的 主要来源;
➢ 胆汁酸的生成是肝降解胆固醇的最重要途径; ➢ 肝也是体内胆固醇的主要排泄器官;
➢ 肝对胆固醇的酯化也具有重要作用。
三、肝的蛋白质合成及分解代谢
均非常活跃
• 合成酮体的唯一器官:“肝内生酮肝外用”;
• 肝是合成胆固醇最主要器官,合成量占全身总 合成量的3/4以上。
➢ 分解
• 脂肪酸的β氧化分解; • 肝是降解LDL 的主要器官;
• 肝合成胆汁酸是肝降解胆固醇的最重要途径;
• 肝是体内胆固醇的重要排泄器官。
➢ 运输
• 合成与分泌 VLDL; HDL; apo CⅡ; LCAT; • apo CⅡ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LPL的激活剂; • 肝合成与分泌LCAT将血浆胆固醇酯化。
肝的生物化学
![肝的生物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377e05b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17.png)
肝的生物化学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也是一个功能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工厂。
它参与了体内众多的代谢过程,对于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肝脏在糖代谢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当我们进食后,血糖水平升高,肝脏会将多余的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储存起来。
当血糖水平下降,比如在饥饿状态下,肝糖原又会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此外,肝脏还能通过糖异生作用,将一些非糖物质如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化为葡萄糖,为身体提供能量。
在脂类代谢方面,肝脏也是个“多面手”。
它能够合成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等脂质,并将其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到其他组织利用或储存。
同时,肝脏对于脂肪的分解也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将脂肪酸氧化分解,产生能量。
当肝脏功能出现异常时,脂类代谢紊乱,可能会导致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
蛋白质代谢同样离不开肝脏。
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场所,除了免疫球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如白蛋白、凝血因子等都由肝脏合成。
肝脏还能对氨基酸进行代谢,通过转氨基、脱氨基等作用,将氨基酸分解为含氮部分和不含氮部分。
含氮部分最终形成尿素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则可以进一步氧化供能或者合成糖类和脂肪。
肝脏在维生素的代谢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储存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 A、D、E、K 等。
同时,肝脏还参与多种维生素的转化,比如将维生素 D 转化为具有活性的 1,25-(OH)₂D₃,促进钙的吸收。
在激素代谢方面,肝脏也是个重要的“调节器”。
许多激素在发挥完作用后,会在肝脏中被灭活,例如雌激素、醛固酮等。
如果肝脏的灭活功能出现障碍,可能会导致激素水平失衡,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理问题。
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也值得一提。
人体内存在着许多非营养性物质,如药物、毒物、激素的代谢产物等。
肝脏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这些物质的毒性降低或消除,然后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等反应。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接触的毒物过多或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受损,可能会导致中毒。
17. 肝的生物化学
![17. 肝的生物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a2def3f0b84ae45c3a358c6d.png)
四、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对维生素的贮存、吸收、运输、改造和利用
肝脏是体内含维生素较多的器官。 维生素A、D、K、B2、PP、B6、B12等在体内主要贮存
于肝脏。其中,肝脏中维生素A的含量占体内总量的 95%。 ===== 因此,维生素A缺乏形成夜盲症时,动物肝脏有 较好疗效。
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入底物分子中,另一氧原子被还原为水,故 又称为混合功能氧化酶。
产物:羟化物或环氧化物 举例:
NH 2
苯胺
HO
NH 2
对氨基苯酚
多环芳烃的生 物转化过程
多芳香烃
加单氧酶系 加氧
非酶促反应 分子重排
OH
酚类
葡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物
O
环氧化物 (致癌物)
水化酶 水化
谷胱甘肽-S-环氧化物
GSH
转移酶
H OH H OH
生物转化反应的特点
➢转化反应的连续性: 一种物质在体内的转化往往同 时或先后发生多种反应,产生多种产物。
➢反应类型的多样性: 同一种或同一类物质在体内也 可进行多种不同反应。
➢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 一种物质经过一定的转化后, 其毒性可能减弱(解毒), 也可能增强(致毒)。
(一)氧化反应——最多见的生物转化反应
2011. 肝脏严重受损时,易出现:B
A. 空腹低血糖及餐后低血糖 C. 空腹高血糖及餐后低血糖
B.空腹低血糖及餐后高血糖 D. 空腹高血糖及餐后高血糖
小结: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作用:维持血糖浓度恒定,保障全身各组织, 尤其是大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肝内进行的糖代谢途径:
糖酵解途径 糖的有氧氧化 磷酸戊糖途径 糖异生 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第17章 肝的生物化学
![第17章 肝的生物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9fde4442852458fb770b5612.png)
第十七章肝的生物化学一、名词解释1.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2.胆汁酸的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of bile acid)3.胆素原的肠肝循环(bilinogen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二、选择题A1型题1.哪一项不是肝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上的特点()A.双重血液供应B.肝有丰富血窦,利于物质交换C.肝有一条输出通道,即胆道与肠道相通D.肝内蛋白质代谢极为活跃,更新速度快E.肝细胞是肝多种反应进行的场所2.下列哪一种胆汁酸不是初级胆汁酸()A.甘氨胆酸B.牛磺胆酸C.甘氨鹅脱氧胆酸D.牛磺鹅脱氧胆酸E.脱氧胆酸3.肝细胞严重损伤时,血中蛋白质的主要改变是()A.清蛋白含量升高B.球蛋白含量下降C.清蛋白含量升高,球蛋白含量下降D.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都正常E.清蛋白含量下降,球蛋白含量升高或相对升高4.下列哪一种物质仅由肝合成()A.尿素B.脂肪酸C.糖原D.胆固醇E.血浆蛋白5.肝内胆固醇的主要代谢去路是转变成()A.7α-胆固醇B.胆酰CoAC.结合胆汁酸D.维生素D3E.胆色素6.肝脏在脂类代谢中所特有的作用是()A.将糖转变为脂肪B.合成胆固醇C.生成酮体并在肝外利用D.合成磷脂E.改变脂酸的长度及饱和度7.生物素缺乏时,影响下列哪一个酶的活性()A.丙酮酸脱氢酶B.丙酮酸羧化酶C.丙酮酸激酶D.苹果酸酶E.苹果酸脱氢酶8.血氨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过多B.急性、慢性肾衰竭C.组织蛋白质分解过多D.肝功能障碍E.便秘使肠道内产氨与吸收氨过多9.短期饥饿时,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A.肝糖原分解B.糖异生作用C.组织中的葡萄糖利用降低D.肌糖原分解E.肝糖原合成10.饥饿时肝中哪个代谢途径的活性增强()A.磷酸戊糖途径B.脂肪合成C.糖酵解D.糖有氧氧化E.糖异生11.下列哪种维生素缺乏不导致丙酮酸堆积()A.维生素B1B.维生素B2C.维生素B6D.维生素PPE.泛酸12.血浆游离胆红素主要是与血浆中何种物质结合进行运输的()A.清蛋白B.球蛋白C.载脂蛋白D.配体蛋白E.葡糖醛酸13.参与胆红素生成的有关酶是()A.过氧化物酶B.过氧化氢酶C.乙酰转移酶D.血红素加氧酶E.7α-羟化酶14.肝昏迷前后,机体各器官有出血倾向,主要是由于()A.维生素C少B.维生素K少C.维生素A少D.凝血酶原少E.纤维蛋白原多15.肝是生成酮体的唯一器官,在下述何种情况下酮体生成过多()A.肝中脂肪代谢紊乱B.肝功能不好C.脂肪摄食过多D.脂肪转运障碍E.糖的供应不足或利用障碍16.严重肝疾患的男性患者出现男性乳房发育、蜘蛛痣,主要是由于()A.雌激素分泌过多B.雌激素分泌过少C.雌激素灭活不好D.雄激素分泌过多E.雄激素分泌过少17.肝功能不良时,下列哪种蛋白质的合成受影响较小()A.清蛋白B.凝血酶原C.凝血因子D.γ-球蛋白E.纤维蛋白原18.下列哪一个不是非营养性物质的来源()A.肠道细菌腐败产物被重吸收B.外界的药物、毒物C.体内代谢产生的氨、胺D.食品添加剂,如色素等E.体内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19.下列哪种物质在单核一吞噬系统细胞中生成()A.胆红素B.甲状腺素C.石胆酸D.胆汁酸E.葡糖醛酸胆红素20.肝是生成尿素的几乎唯一器官,是由于肝细胞含有()A.谷氨酸脱氢酶B.谷丙转氨酶C.CPS-ⅡD.精氨酸酶E.谷草转氨酶21.生物转化中第一相反应最主要的是()A.水解反应B.还原反应C.氧化反应D.脱羧反应E.结合反应22.胆红素葡糖醛酸苷的生成需哪种酶参与()A.葡糖醛酸基结合酶B.葡糖醛酸基转移酶C.葡糖醛酸基脱氢酶D.葡糖醛酸基水解酶E.葡糖醛酸基酯化酶23.生物转化中参与氧化反应最重要的酶是()A.加单氧酶B.加双氧酶C.水解酶D.胺氧化酶E.醇脱氢酶24.加单氧酶体系主要存在于()A.线粒体B.细胞核C.微粒体D.胞液E.细胞膜25.关于加单氧酶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此酶系存在于微粒体中B.通过羟化参与生物转化作用C.过氧化氢是其产物之一D.细胞色素P450是此酶系的组分E.与体内很多活性物质的合成、灭活、外源性药物代谢有关26.下列哪组物质属于初级胆汁酸()A.胆酸、脱氧胆酸B.甘氨胆酸、石胆酸C.牛磺胆酸、脱氧胆酸D.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E.石胆酸、脱氧胆酸27.下列哪种物质是肠内细菌作用的产物()A.胆红素B.鹅脱氧胆酸C.胆绿素D.硫酸胆红素E.胆素原28.肝进行生物转化时,下列哪种不能作为结合反应的供体()A.UDPGAB.PAPSC.CH3CO-SCoAD.S-腺苷蛋氨酸(SAM)E.丙氨酸(Ala)29.阻塞性黄疸尿中主要的胆红素是()A.游离胆红素B.葡糖醛酸胆红素C.胆红素-清蛋白D.胆红素-Y蛋白E.胆红素-Z蛋白30.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后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胆红素-清蛋白B.胆红素-Y蛋白C.胆红素-Z蛋白D.胆红素-脂蛋白E.游离胆红素31.胆汁酸对自身合成的调控是()A.激活3α羟化酶B.抑制3α羟化酶C.激活7α羟化酶D.抑制7α羟化酶E.激活12α羟化酶32.胆红素主要源于下列哪种物质的降解()A.血红蛋白B.肌红蛋白C.过氧化物酶D.过氧化氢酶E.细胞色素33.血中哪一种胆红素增加会在尿中出现胆红素()A.结合胆红素B.未结合胆红素C.血胆红素D.间接胆红素E.胆红素-Y蛋白34.参加肠道次级结合胆汁酸生成的氨基酸是()A.鸟氨酸B.精氨酸C.甘氨酸D.蛋氨酸E.瓜氨酸35.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最常见的结合物是()A.乙酰基B.葡萄糖醛酸C.谷胱甘肽D.硫酸E.甘氨酸36.关于胆汁酸盐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它在肝由胆固醇合成B.它为脂类消化吸收中的乳化剂C.它能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D.它是胆色素的代谢产物E.它能经肠肝循环被重吸收37.正常人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为()A.2.0~4.0mg/dl(34.0~68.0μmol/L)B.<1.0mg/dl(17.1μmol/L)C.>1.0mg/dl(17.Iμmol/L)D.1.0~2.0mg/dl(17.0~34.0μmol/L)E.>1.0~2.0mg/dl(17.0~34.0μmol/L)38.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机制主要是()A.使肝血流量增加B.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增强C.使Z蛋白合成增加D.使Y蛋白合成减少E.诱导葡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39.下列对直接胆红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为胆红素葡糖醛酸二酯B.水溶性较大C.不易透过生物膜D.不能通过肾脏随尿排出E.与重氮试剂起反应的速度快,呈直接反应40.肝进行生物转化时活性硫酸供体是()A.H2SO4B.PAPSC.半胱氨酸D.牛磺酸E.亚硫酸41.血糖浓度低时脑仍可摄取葡萄糖而肝则不能,其原因是()A.胰岛素的作用B.己糖激酶的Km低C.葡萄糖激酶的Km低D.血-脑屏障在血糖低时不起作用E.葡萄糖激酶的特异性42.肝细胞对胆红素生物转化的实质是()A.使胆红素与Y蛋白结合B.使胆红素与Z蛋白结合C.使胆红素的极性变小D.增强胆小管膜上载体转运系统以有利于胆红素排泄E.破坏胆红素分子内氢键并与葡糖醛酸结合,使极性增加利于排泄43.结合胆红素是指()A.胆红素与血浆清蛋白结合B.胆红素与血浆球蛋白结合C.胆红素与肝细胞内Y蛋白结合D.胆红素与肝细胞内Z蛋白结合E.胆红素与葡糖醛酸结合44.生物转化最重要的生理意义是()A.使毒物的毒性降低B.使有毒物质失去毒性C.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加,利于排泄D.使药物失效E.使生物活性物质灭活45.肝脏进行生物转化时葡糖醛酸的活性供体是()A.UDPGAB.UDPGC.ADPGD.CDPGE.CDPGA46.下列物质哪一个不含血红素()A.肌红蛋白B.铜蓝蛋白C.血红蛋白D.过氧化物酶E.过氧化氢酶47.下列关于肝摄取、转化胆红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肝细胞膜能结合某些阴离子B.肝细胞膜上存在特异性结合受体C.肝细胞胞浆中有特异载体D.肝细胞能将胆红素转变为胆素原E.肝细胞能将胆红素转变成葡糖醛酸胆红素48.胆固醇结石与下列哪一种因素有关()A.胆盐浓度B.卵磷脂浓度C.胆盐和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例D.胆固醇难溶于水E.以上都不是49.哪一项会导致尿中胆素原排泄减少()A.肠梗阻B.溶血C.肝细胞性黄疸D.胆道梗阻E.碱中毒50.下列关于游离胆红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胆红素与葡糖醛酸结合B.水溶性较大C.易透过生物膜D.可通过肾脏随尿排出E.与重氮试剂呈直接反应51.胆汁中含量最多的有机成分是()A.胆色素B.胆汁酸C.胆固醇D.磷脂E.黏蛋白52.某黄疸病人,实验室检查发现其血清游离胆红素明显升高,尿胆红素阴性,尿和粪便中胆素原明显增多。
生物化学第25章---肝脏的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第25章---肝脏的生物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50ff6a5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8.png)
肝内蛋白质的代谢极为活跃,肝脏除合成自身所需蛋白质外,还合成多种分泌蛋白质。如血浆蛋白中,除γ-珠蛋白外,白蛋白、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及血浆脂蛋白所含的多种载脂蛋白(Apo A, Apo B,C.E)等均在肝脏合成。故肝功能严重损害时,常出现水肿及血液凝固机能障碍。 肝脏在血浆蛋白质分解代谢中亦起重要作用。肝细胞表面有特异性受体可识别某些血浆蛋白质(如铜蓝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等),经胞饮作用吞入肝细胞,被溶酶体水解酶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可在肝脏进一步分解。 肝脏还具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功能:即将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有毒的氨通过鸟氨酸循环的特殊酶系合成尿素以解氨毒。肝功能受损时血氨过高可使CNS中毒,导致功能障碍发生肝性昏迷。
第三节 胆汁酸的代谢
胆汁的功能:一是作为消化液,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二是作为排泄液,将体内某些代谢产物(胆红素、胆固醇)及经肝生物转化的非营养物排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具有重要生理功能。 一、胆汁酸的种类正常人胆汁中的胆汁酸(bile acid)按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游离型胆汁酸,包括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和少量的石胆酸;另一类是上述游离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的产物、称结合型胆汁酸。主要包括甘氨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胆酸及牛磺鹅脱氧胆酸等。一般结合型胆汁酸水溶性较游离型大,PK值降低,这种结合使胆汁酸盐更稳定,在酸或Ca2+存在时不易沉淀出来。
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肝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以及运输等代谢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一) 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肝分泌胆汁,胆汁中含有胆汁酸盐,胆汁酸盐是胆固醇在肝内的转变产物,它可乳化脂类、促进脂类的吸收。肝损伤时,肝细胞分泌胆汁的能力下降;胆道阻塞时,胆汁排出障碍,在这些情况下均可出现脂类的消化、吸收不良,产生厌油腻及脂肪泻等临床症状。 (二) 肝脏是脂肪分解、合成和改造的主要场所 肝内脂肪酸的β氧化甚为活跃,也是酮体生成的主要场所,肝生成酮体但不能氧化利用酮体,必须由血液运到肝外其它组织才能进一步氧化分解。
肝的生物化学
![肝的生物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dcc5a10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5.png)
05
肝的生物化学治疗
支持性治疗
支持性治疗 饮食调养支持、改善肝功能、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以维 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减少脂肪和糖类的摄入。
肝炎有多种类型,包括病毒性肝炎(如甲 型、乙型、丙型肝炎)、药物性肝炎、酒 精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肝炎症状
肝炎治疗
肝炎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疲劳、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和肝区疼 痛等。
肝炎的治疗方法因类型而异,包括药物治 疗、饮食调整、戒酒和休息等。
肝硬化
肝硬化定义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其特征是肝脏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性损害。
谢产物。
胆色素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 素原和胆素等,具有排泄毒素、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等作用。
胆色素的代谢异常会导致黄疸、 肝病等疾病。
氨基酸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营养物质。
肝脏是氨基酸代谢的主要场所,能够合成多种非必需氨基酸和多肽激素等物质。
氨基酸代谢异常会导致肝性脑病、肝衰竭等疾病。
糖酵解
肝细胞通过糖酵解过程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释放能量供自身 代谢使用。
维生素代谢
01
02
03
维生素储存
肝细胞储存脂溶性维生素, 如维生素A、D、E、K等, 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
维生素转化
肝细胞将水溶性维生素转 化为辅酶或激活剂形式, 参与生化反应。
维生素排泄
肝细胞将多余的维生素排 泄至胆汁中,促进其排泄 和再利用。
干细胞移植技术
【高中生物】肝的生物化学第十七章肝的生物化学
![【高中生物】肝的生物化学第十七章肝的生物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80dcbc4049649b6648d747ec.png)
(生物科技行业)肝的生物化学第十七章肝的生物化学第十七章肝的生物化学第一节肝的物质代谢特点一、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1.作用: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从而保障全身各组织,特别是大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2.机制:在神经体液因素的调控下,肝通过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及糖异生作用来实现对血糖的调节。
1)当血糖浓度增高时(如进食后),血中葡萄糖在肝中合成肝糖原储存,使血糖保持正常水平。
2)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如饥饿时),肝糖原迅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以补充血糖,从而防止血糖降低。
在饥饿10多小时后,绝大部分肝糖原被消耗,此时糖异生作用成为肝供应血糖的主要途径。
故肝病时容易导致血糖含量变化,可以引起肝源性低血糖症,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
二、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1.作用:肝脏在脂类消化、吸收、转运、分解和合成代谢中都有重要作用。
2.机制:1)肝细胞可将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盐,随胆汁排入肠腔,可乳化脂肪,以利于脂类消化和吸收。
肝病或胆道阻塞时,脂类消化吸收障碍,可产生厌油腻和脂肪泻等症状。
2)血浆中的VLDL主要在肝细胞合成,它在血浆中可转化为LDL。
HDL也主要在肝细胞合成。
脂蛋白是脂类在血浆中的转运形式,故肝脏积极参与体内各种脂类的转运和代谢。
3)甘油三脂在肝分解代谢十分活跃。
如脂肪酸在肝旺盛地进行β-氧化分解,且因其特有的酮体合成酶系,将之转变为酮体,并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肝外组织,供大脑、肾、心脏、骨胳肌等组织氧化利用获取能量。
4)肝脏是合成脂肪、胆固醇、磷脂旺盛的器官。
磷脂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肝功能障碍或磷脂合成原料缺乏时,肝细胞合成磷脂减少,肝内脂肪运出障碍,过多的脂肪存积在肝细胞内而形成脂肪肝。
三、肝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1.作用:肝活跃地进行着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
2.机制:肝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肝除合成其本身所需的蛋白质外,还能合成大部分血浆蛋白。
血浆中的清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多种载脂蛋白在肝脏合成。
肝的生物化学
![肝的生物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2d4eadf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b.png)
肝的生物化学肝脏的生物化学:解析肝脏在人体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在人体新陈代谢中,肝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肝脏不仅在消化、代谢、解毒、免疫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还对维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肝脏的生物化学特性及其在人体代谢中的作用。
一、肝脏的生物化学组成肝脏的生物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包括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其中,蛋白质是肝脏生物化学反应的主要承担者,包括酶、载体蛋白和激素等,对代谢、免疫、激素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脂类则在肝脏中参与能量储存、细胞膜构成和信号传递等功能。
糖类在肝脏中进行糖代谢,维持血糖平衡。
维生素和矿物质则是肝脏代谢和生理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
二、肝脏的生物化学反应1、代谢反应:肝脏是人体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中心。
在这里,糖类经过糖解作用,分解为葡萄糖,释放能量并维持血糖水平。
同时,脂肪也在肝脏中进行分解,产生能量和甘油三酯。
蛋白质则在肝脏中进行合成和分解,维持体内氨基酸平衡。
2、解毒反应:肝脏是人体主要的解毒器官。
在肝脏中,有毒物质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被转化成无毒或低毒物质,排出体外。
例如,氨在肝脏中转化为尿素,随尿液排出,减轻了对肾脏的损害。
3、免疫反应:肝脏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参与清除病原体、衰老细胞和异常细胞等,维护人体内环境稳定。
三、肝脏生物化学与人体健康1、肝病:肝脏生物化学的异常与多种肝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如脂肪肝是由于脂肪代谢失衡,导致脂肪在肝脏中过度积累;肝炎则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肝脏细胞,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炎症;肝癌则是由于长期慢性肝病引起基因突变,导致肝细胞恶性增殖。
2、营养与保健:了解肝脏的生物化学特性有助于合理膳食,预防肝病。
例如,高糖、高脂饮食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发生;酗酒则可能损害肝脏细胞,引起酒精性肝炎;而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则有助于保护肝脏免受损害。
总之,肝脏的生物化学特性及其在人体代谢中的作用是复杂而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载体蛋白(配体蛋白,ligand):Y (优先结合胆 红素)、Z蛋白
11
➢生理性新生儿非溶血性黄疸的机理:缺少Y蛋白 ➢苯巴比妥药消除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的机理:诱导Y蛋 白生成
2、胆红素的结合反应 ➢主要原料:葡萄糖醛酸 ➢主要产物: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胆红素葡萄糖 醛酸二酯) ➢苯巴比妥类药物可诱导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生成
6
结合基团
直接供体 (活性结合物)
酶类
细胞定位
葡萄糖醛酸结合 二磷酸尿苷葡萄糖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微粒体 醛酸(UDPGA)
硫酸结合
3’-磷酸腺苷5’-磷 硫酸转移酶 酸硫酸(PAPS)
胞液
甲基化
S-腺苷蛋氨酸 (SAM)
甲基转移酶
胞液
乙酰化
乙酰辅酶A
乙酰基转移酶
胞液
➢内源结合物:葡萄糖醛酸、硫酸、甲基、乙酰基、 谷胱甘肽、甘氨酸等
12
➢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的区别:
是否与葡萄糖醛酸 结合
和重氮试剂反应
间接胆红素(游离 胆红素) 未结合
慢或间接反应
直接胆红素(结合 胆红素) 结合
快、直接反应
水中的溶解度
小
大
细胞毒性
大
小
通过肾随尿排出 不能
能
能否与清蛋白结合 能
不能
13
三、胆红素在肠中的变化 ➢粪便颜色的主要来源:粪胆素 ➢尿中主要的色素:尿胆素 ➢尿三胆:尿胆素原、尿胆素和尿胆红素 ➢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四、黄疸形成机制及鉴别 ❖ 溶血性黄疸…………………………胆红素来源增加 ❖ 胆道阻塞性黄疸……………………胆红素去路不畅 ❖ 肝性黄疸 ………………………… 胆红素加工受阻
二、生物转化反应类型 1、氧化反应
5
酶系
亚细胞定位
组成
特点
加单氧酶系(混 微粒体(滑面内 合功能氧化酶 质网) 系 、羟化酶)
单胺氧化酶系 线粒体
NADPH-细胞色素 P450还原酶、细胞色 素P450、NADPH
可被诱导合成 (苯巴比妥、
利福平,等)
脱氢酶系
细胞液、线粒体
2、还原反应 3、水解反应 4、结合反应(conjugation):最重要的生物转化方式 ➢ 极性化合物+内源结合物→强极性化合物
3、只在肝中进行的代谢:尿素循环,酮体生成
2
二、肝脏疾患时可能出现的临床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肝功能
临床表现
原因
糖代谢
低血糖
肝糖原储存下降,糖异生减弱
脂类代谢
厌油腻及脂肪泻 脂肪肝
分泌胆汁酸的能力下降或排出障碍 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
蛋白质代谢
肝昏迷
尿素合成能力下降
水肿或腹水
清蛋白合成减少
凝血慢及出血倾向 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合成减少
变而成)
牛黄鹅石胆酸
8
二、胆汁酸的生成 1、初级胆汁酸的生成 ➢原料:胆固醇 ➢部位:肝(微粒体、细胞液) ➢限速酶:7α羟化酶 2、次级胆汁酸的生成:肠 3、胆汁酸的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由肠重吸收的胆汁酸(初级/次级,结合/游离),经 门静脉重新回到肝,其中游离胆汁酸再合成为结合胆 汁酸,随同重吸收及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再排入肠道
➢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最为普遍
7
第三节 胆汁酸代谢一、胆汁酸的种类Fra bibliotek游离胆汁酸
结合胆汁酸
初固醇级按来生胆源成汁分类)酸按(结肝构内分由类胆
胆酸、鹅脱氧 胆酸
甘氨胆酸、牛黄胆酸、 甘氨鹅脱氧胆酸、牛黄
鹅脱氧胆酸
次级胆汁酸(由初级胆 脱氧胆酸、石 甘氨脱氧胆酸、牛黄脱
汁酸在肠道菌作用下转 胆酸
氧胆酸、甘氨石胆酸、
2、胆红素的生成过程 ➢部位:单核吞噬细胞微粒体 ➢限速酶:血红素加氧酶
10
3、胆红素在血中的转运:清蛋白-胆红素 ➢主要与清蛋白结合,少量与α1球蛋白结合 ➢磺胺药、脂肪酸、胆汁酸、水杨酸类等有机阴离子 可与胆红素竞争结合清蛋白分子上的高亲和力结合部 位,使胆红素游离出来,进入脑组织而出现中毒症状 (如核黄疸)
1、原料:非营养性物质
内源:激素、胆色素、胺,等 外源:药物、毒物、食品添加剂等
2、部位:肝(主要)、肠,等
4
3、酶促反应类型的特点
(1)多样性: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2)连续性:两相反应
两相反应
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第二相反应:结合
4、产物特性(结果、作用、意义)
(1)极性加强 (2)双重性:解毒(失活)与致毒(激活)
维生素代谢 激素代谢
出血倾向、夜盲症 VK、VA的吸收、转运与代谢障碍
蜘蛛痣、肝掌
肝对雌激素的灭活功能降低
3
第二节 生物转化作用(biotransformation)
一、生物转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 非营养性物质在肝脏内,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
应,使脂溶性较强的物质获得极性基团,增加水溶性,而易于 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重吸收方式:主动重吸收结合胆汁酸(回肠);被动 吸收游离胆汁酸(小肠、大肠) ;几乎不吸收石胆酸
9
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与黄疸
❖ 胆色素是铁卟啉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产物,包 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 ❖ 胆红素是人胆汁的主要色素 一、胆红素的生成与转运
1、胆红素的来源:铁卟啉化合物(血红蛋白、肌红 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等)
14
一、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作用:维持血糖浓度恒定,保障全身各组织, 尤其是大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回顾:肝内进行那些糖代谢途径? 糖异生、 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酵解途径
15
葡萄糖-6-磷酸代谢
Metabolic pathways for glucose-6-phosphate in the liver. Here and in the following figures, anabolic pathways are shown leading upward, catabolic pathways leading downward, and distribution to other organs horizontally; the numbered processes correspond to descriptions in the text.
肝的生物化学
1
第一节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一、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中心作用
1、主要在肝脏中进行的代谢途径:糖异生、胆汁酸生成、酮 体生成、胆固醇合成、尿素生成某些血浆蛋白(清蛋白、凝血酶 原、纤维蛋白原、α1-抗胰蛋白酶等)合成 、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生物转化、激素灭活、维生素加工
2、肝糖原能调节血糖而肌糖原不能调节的原因:骨骼肌中 缺少葡萄糖6磷酸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