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点汇总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汇总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考点1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阶段性与连续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考点2自我意识三种心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考点3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从生理自我(3岁前)到社会自我(3岁以后到少年期基本成熟),再到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的过程。

考点4认知方式的差异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学习理论考点1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考点2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考点3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考点4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学习动机考点1学习动机与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考点2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考点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心理学知识汇总

心理学知识汇总

心理学知识汇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众多的知识要点。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知识的汇总。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

感知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第一步。

例如,视觉感知让我们看到周围的世界,包括颜色、形状和大小等。

但感知并非完全客观,会受到我们的期望、经验和情绪的影响。

注意则决定了我们将精力集中在哪些信息上。

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不由自主地被某些刺激吸引,比如突然响起的警报声;有意注意则是我们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任务或对象上。

记忆是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的容量有限,而长期记忆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

遗忘是记忆的常见现象,其原因包括干扰、衰退等。

思维是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工具,也是我们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在儿童时期,身体和认知发展迅速。

例如,儿童在语言习得方面经历了从简单的单词到复杂句子的过程。

他们的道德观念也逐渐形成,从最初的以自我为中心到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

青少年时期面临着身份认同的挑战,开始思考自己是谁、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阶段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

成年后,个体在职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继续发展和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可能会在认知能力上有所下降,但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三、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和心理。

从众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即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想法。

比如在街头看到一群人抬头看天,其他人可能也会跟着抬头。

社会认知涉及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和判断。

刻板印象就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例如认为某个地区的人都具有某种特定的性格特点。

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至关重要。

人际吸引的因素包括相似性、互补性、外貌等。

心理学要点笔记(最全)

心理学要点笔记(最全)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除此之外,心理学还研究个体行为、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心理学科的性质: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是一门中间〔边缘〕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1)个性心理倾向性〔最活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如有的人在物质需要方面追求强烈,有的人更注重精神与成就的需要等。

(2)个性心理特征〔最稳定〕指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气质有好动与喜静、暴躁与温和之别,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等。

真题: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后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简答〕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布洛卡心理状态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1) 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或现象〕的主要物质基础。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心理活动是指人类在感知、思维、感情和意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精神活动。

心理过程是指人类在感知、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等方面的一系列过程。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它既包括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包括群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理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法、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等。

4.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

它从最初的哲学思考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感知与知觉:感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接受和反映,而知觉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2.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指人类通过感知、认知和行为活动,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记忆是指人类在学习过程中对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保存、提取和再认。

3.情绪与动机:情绪是指人类个体在面对特定事物或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动机是指人类在追求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求时的内在驱动力。

4.认知与智力:认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过程。

智力是指人类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能力。

5.个体差异与个人发展:个体差异是指每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和倾向。

个人发展是指人类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过程和变化。

6.社会心理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是指人类在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活动和行为。

人际关系是指人类在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互作用和交流过程。

三、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教育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它既包括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研究,也包括教育实践和改革的应用。

2.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一门专门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帮助人类解决心理问题的学科。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
1、行为主义心理学发展历史: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约翰·杜
威(John B. Watson)将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引入了心理学研究,并成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这一学派,以便研究观察行为过程。

一般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是现代心理学的开始。

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心
理活动是一种直接与外界刺激有关的行为,其核心就是激励(这一概念由卡尔·威尔森)提出)、反射与学习(这一概念由约翰·杜威提出)。

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理论:a)激励理论:卡尔·威尔森(Karl von Wahlstein)认为,激励是激发行为的动力,也是实现行为的基础;b)反射理论:反射是自然反映外界刺激的一种简单反应,也是一种行为;c)学习理论:约翰·杜威(John B. Watson)认为,学习是一种由外界刺激激发的行为,是行为习得的主要途径。

(二)精神分析心理学
1.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于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根据自身的临床研究开创的,以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为基础,以他本人的贡献最大的,称为“精神分析学派”,它根据个体的自我意识,对人类行为的分析探索。

心理学考试重点

心理学考试重点

c 已有知识经验水平 (2)、 随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 ,必要时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 意。是一种主动的 ,服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 意,受人的意识的调节支配 。 引起、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 a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b 培养间接兴趣,即对活动本身不感兴趣,但 对活动结果感兴趣 ,这有利于保持随意注意 c 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斗争 ( 排除干扰 ), 包 括内外干扰。 (3)、随意后注意 由随意注意转化而来的,有目的,又不需意 志努力的特殊的不随意注意。 思考题 1、教师如何利用随意和不随意注意来组织教 学? (1)两种注意结合的理由: A 保持学生随意注意 ,效果好 ,但时间长了 易疲劳; B 善于利用不随意注意,但这种注意易转移 消失,不长久,不利于学生完成复杂的系列的学
引起感受性变化,称为: 。 A 感觉对比 B 感觉适应 C 感觉后像 D 感觉补偿 9、选择:不同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 为 。 A 一种弱刺激会提高另中等感觉的感受性 B 一种强刺激会降低另一感觉的感受器 C 一种中等刺激会提高另一中等感觉的感受 性 10、选择:感觉剥夺实验证明感觉信息在维持 人心理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剥夺感觉会导 致人产生幻觉等不良心理状态。 但实验也 发现它具有调节心理紧张度、 使人精神上 放松的作用。 由于这个发现发展而来的新 的心理治疗方法是: 。 A 放松疗法 B 悬浮疗法 C 认知疗 法 D 行为疗法 11、感知觉属于认识过程,能反映客观现实, 它们所反映的是: 。 B 当前事物 A 经验过的事物 C 事物的本质规律 D 事物的各别部分 12、 “光阴似箭 ”、 “ 度日如年”, 是一种 现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发生认知论》 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 《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大脑皮层的机能分布 初级感觉 区 初级运动 区 言语区 皮层联合区 二:机能系统学说( 鲁利亚的理论) : 脑的三个基本机能联合系统 (1)调节觉醒、紧张状态机能系统 通路: 额叶、 丘脑、 脑干(网状系统) (2)接收、加工、储存信息机能系统 涉及大脑皮层的枕叶、颞 叶、顶叶 三个感觉区,对视、听、躯体感觉进行整合 (3)调节复杂活动机能系统 额叶,占大脑 30% 与规划、 调节、 监督等复杂活动有关。 三、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 裂脑人的研究 R.Spery 1960,1981 年 获诺贝尔医学奖 左右半球功能的差异 左半球支配:言语表达、数学运算、连 续的分析思维活动,并符合逻辑;

心理学考点整理

心理学考点整理

辨析题考点:幻想就是空想。

(错误)幻想与理想、空想的关系1、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这种幻想就是理想。

如果幻想完全脱落现实,亳无实现的可能,就称为空想。

2、理想可以激励人不断进取,取得生活和工作上的成功。

而空想会消磨人的斗志,将人生引入歧途。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不同的层次,而且这些需要都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

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人们优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依次满足较髙层次的需要。

五个层次从低到髙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情绪和情感合称为感情。

情绪通常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通常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即时性、冲动性、外显性,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左性、深刻性、持久性和内隐性。

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左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感的深度决左着情绪的表现强度,情感的性质决左了在一立情景下情绪表现的形式。

总之,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两者紧密联系。

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

(正确)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错误)知识掌握的越多,能力就越强。

(错误)知识掌握的多少与能力髙低成正比。

(错误)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区别:二者属于不同的范畴。

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同步发展的,能力的发展要比知识的获得要慢,并且不是永远随着知识的增长而成正比发展的。

联系:能力是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知识的掌握是以一泄的能力为前提,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

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创造力是智力发展的结果,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对学生的教育,除了要重视智力的开发,还要重视创造力的培养。

心理学的十大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的十大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的十大知识点总结1. 学习和记忆学习和记忆是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学习是指通过接触和体验获得新知识或技能,而记忆是指将学习到的信息存储在大脑中。

在心理学中,研究学习和记忆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以及在教育和培训中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

2. 情绪和情绪调节情绪是人类行为和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到人类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

在心理学中,研究情绪和情绪调节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以及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和调节情绪。

3. 人格和自我人格和自我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系到人类的特质和行为。

在心理学中,研究人格和自我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特质和行为,以及如何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格和自我。

4.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系到人类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思维。

在心理学中,研究社会心理学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思维,以及如何更好地改善人类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思维。

5. 注意力和感知注意力和感知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系到人类的注意力和感知过程。

在心理学中,研究注意力和感知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感知和注意力过程,以及如何更好地提高人类的感知和注意力能力。

6. 心理疾病和心理健康心理疾病和心理健康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系到人类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在心理学中,研究心理疾病和心理健康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以及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理健康问题。

7. 人类发展人类发展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系到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发展和变化。

在心理学中,研究人类发展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如何更好地帮助人类的发展。

8. 意识和潜意识意识和潜意识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系到人类的意识和潜意识过程。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一、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的定义。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过程。

-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通过眼睛看到红色(视觉),通过耳朵听到声音(听觉)等。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例如把苹果的红色、圆形、甜味等个别属性综合起来认识到这是一个苹果。

-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例如,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会感到高兴(积极情绪),当失去重要东西时会感到悲伤(消极情绪)。

- 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学生为了考上理想大学,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坚持每天学习。

- 个性心理。

-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

例如,人有对食物的需要(生理需要),也有对尊重的需要(社会需要)。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由需要转化而来。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如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等。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如诚实、勇敢等。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例如,在幼儿园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来研究儿童的社交发展。

- 实验法。

-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一、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是高等教育中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记忆则是将学习到的内容存储和提取出来的过程。

1. 学习的方式:学习有多种方式,包括阅读、听讲、思考、实践等。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个人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 记忆的过程:记忆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过程。

编码是将学习到的信息转化为可存储的形式,存储是将信息存储在大脑中的过程,提取是将存储的信息取出来使用的过程。

3. 记忆的技巧:有一些记忆的技巧可以帮助提高记忆效果,如分组记忆、联想记忆、重复记忆等。

合理运用这些技巧可以提高记忆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情绪与动机情绪和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绪可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行为,而动机则是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1. 情绪对学习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学习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影响学习的质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

2. 动机的重要性: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认知与思维认知和思维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过程,对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1.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

学生需要通过这些过程来获取、处理和理解知识,从而解决问题。

2. 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解决问题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四、个体差异与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教育者需要了解并针对这些差异来进行教育。

1. 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学生学习的偏好方式,如视觉型、听觉型、动手型等。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学习困难:一些学生可能面临学习困难,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较差等。

心理学基础知识汇总

心理学基础知识汇总

心理学基础知识汇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试图理解人们的思维、情感、动机和行为。

以下是对一些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汇总。

一、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结构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通过内省法来分析意识的内容或结构。

其代表人物是冯特和铁钦纳。

2、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的功能和作用,关注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

代表人物有詹姆斯、杜威等。

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

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开创者,斯金纳则进一步发展了行为主义的理论。

4、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潜意识和性本能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5、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内在价值,认为人有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潜能。

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

6、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

二、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人们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知觉则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对过去经验的存储和提取,思维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如喜怒哀乐;情感则相对稳定和持久,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3、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

三、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倾向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等。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完整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第⼀章⼼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1、⼼理学——⼼理学是研究⼈的⼼理现象发⽣、发展规律的科学。

2、⼼理现象——⼼理现象是⼼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理过程和个性⼼理特征的统⼀体。

3、⼼理过程——是指⼈的⼼理活动发⽣、发展的过程,具体⽽⾔,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下,在⼀定的时间内⼤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理特征——个体⾝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理特点,包括能⼒、⽓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个统⼀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产⽣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可以影响⼈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的情感对意志⾏动有⼀定的影响;②意志可以调节⼈的情感。

7、⼼理学真正成为⼀门独⽴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理学家冯特在莱⽐锡建⽴⼼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理学是⼀门与⾃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简述影响⼈的⼼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的⼼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如体温的⾼低或饥渴等等;③⼼理因素,即⼼理对⼼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的⼼理对今天发⽣的⼼理的影响。

10、⼈的⼼理实质:⼈脑是产⽣⼼理的器官,⼼理是⼈脑的机能。

⼈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1、⼼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理学规律。

2、⼼理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主义做⽃争;⼼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定的理论意义;⼼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二部分心理学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 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3. 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5.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 巴普洛夫第一信号活动: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望梅生津”,人和动物共有。

第二信号活动: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谈虎色变”“望梅止渴”,人类特有的。

7.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是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学派,创始人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他主张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他的流派被称“构造主义心理学”。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

该学派强调心理学要研究意识的功能,因而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并在世界各国产生很大反响。

华生认为:意识是玄妙的不可捉摸的,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的行为,主张行为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他的流派被称为“行为主义心理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1912年诞生于德国,首创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有苛勒、考夫卡。

“格式塔”是从德文而来,意思是完形或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强调从事物的整体来研究心理。

五、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于1900年创立。

他提出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自由联想、释梦)来寻找病人疾病的根源,重视无意识研究。

普通心理学考点

普通心理学考点

普通心理学考点普通心理学一、心理学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象分为心里过程和个性;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二、注意1、注意概念(名词解释)注意通常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点①指向性:人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较长久地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

②集中性:心理活动离开无关事物,而且抑制无关活动。

③非独立的心理过程3、注意的功能和意义①选择性:选择有意义的必要的,避开或排除无关的。

②保持:当外界大量信息输入时,需要注意才使得信息得以保存。

③对活动的监督:可以控制移动目标和方向前进,使注意适当分配和适当转移。

4、注意的外在表现定向反射:每当新异刺激出现时,人便产生一种相应的运动,将感受器朝向新异刺激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感知这一刺激。

①适应性的运动;有关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②无关运动的停止③呼吸运动的变化;呼吸缓慢而轻微;5、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注意后注意1、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①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②人本身的状态: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爱好情绪;人当时的精神状态期待2、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①对目的和任务的依从性,加深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②培养间接兴趣③对活动组织的依存;合理组织活动④对过去经验的依存⑤性格和意志品质6、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稳定性:指的是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能持续的时间。

2、注意的广度:指的是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把握对象的数量。

(撒石子;白盘上撒黑豆;速视器)7、注意的分配1、注意的分配指的是:注意的分配是指人把自己的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心理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心理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心理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整理心理学资格考试是对心理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检验,对于想要从事心理学相关工作的人来说,通过这个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下面将对心理学资格考试的重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记忆、学习和知觉等认知过程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要了解各个认知过程的定义、特点和相互关系。

2. 认知发展:研究儿童和成人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要了解儿童认知能力的各个阶段以及相关的理论。

3. 认知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要了解其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二、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认知:研究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过程。

要了解社会认知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2. 群体行为:研究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态度。

要了解群体行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因素。

3. 人际关系:研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要了解人际关系的类型、特点和影响因素。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发展: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

要了解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2. 青少年发展:研究青少年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要了解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和相关的问题。

3. 成人发展:研究成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变化。

要了解成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四、心理评估与测量心理评估与测量是研究心理测量和评估方法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测量:了解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测试的设计、应用和解释等。

2. 量表与问卷:了解各种心理量表和问卷的使用方法和评估标准。

3. 评估技术:了解常用的心理评估技术,如面试、观察和案例分析等。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1. 心理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研究物性。

2.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

(学科性质)3. 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冯特(心理学之父)。

4. 心理学诞生标志:莱比锡心理实验室。

5. 心理学研究中的七大流派: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研究对象是意识的结构和代表人物:詹姆斯。

观点: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传统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观点:主张研究行为和用实验代表人物:魏特墨、考夫卡。

观点: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观点:人的行为源于欲望与动机;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⑥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观点:人性本善。

⑦ .认知心理学派重点: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

6. 心理学是通过研究行为,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7. 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的维度看,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动态的)、心理特征(稳态的)、心理状态(暂时性的)。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兴趣,信念,动机,世界观,需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灵感。

8. 认知,情感,意志,简称知、情、意,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①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②.情绪、情感和意志影响认知活动;③.情绪、情感和意志相互作用。

9. 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密切联系。

首先,心理过程是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基础;其次,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影响制约心理过程;最后,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

如果某类心理状态经常反复出现并且持续时间愈来愈长,就转化为心理特征。

10. 意识即心理,意识是人类独有的。

意识是我们现实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是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象。

前意识、潜意识。

11. 对人影响较大的四种生物节律:①.年节律:②.月节律28天(月亮的圆缺);③日节律(24小时节律);④90分钟节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的表征与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1、现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将知识看作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通过信息加工,获得陈述性和程序性两类知识2、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包括如何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

3、知识的表征是指知识或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储存的方式。

一般(安德森)认为,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

4、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是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的,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包括陈述性阶段、联合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练习和反馈是陈转程的重要条件。

5、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并提出了有关的信息加工模型。

由加涅等人提出的一个信息加工模型代表着认知心理学家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的一般观点。

6、加涅等人的学习信息加工模型包括信息储存库(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认知加工过程(注意、选择性知觉、复述、组织和检索)和元认知三个部分。

7、感觉记忆是第一个信息储存库,它将来自环境中的刺激信息直接保留,直到他们受到注意并得到进一步加工。

8、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以它在外部世界中的相同形式存在,信息容量很大,但保留时间极短,通常只有一两秒。

9、感觉记忆中的部分信息受到注意和选择性知觉的加工,才能进入到工作记忆储存。

10、工作记忆是第二个信息储存库,其中保留着个体正在有意识的思考着、使用着或工作者的信息。

11、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处于一种激活状态或工作状态,但工作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通常只有10—20秒,而且容量十分有限,大约5—9个独立的信息单位,因而成为“信息加工的瓶颈”。

通过组块和自动化可以增加工作记忆的信息容量,提高其加工效率。

12、将工作记忆中的信息转换到长时记忆中去的信息加工过程主要是复述和组织。

13、复述包括维持性复述和精致性复述两种。

维持性复述是指原封不动的重复要记忆的信息。

精致性复述是指将要记忆的信息与已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过程,是通过运用精致策略实现的----包括以下方式:对新信息进行联想;产生关于新信息的视觉表象;对新信息的字面意思作进一步的扩展延伸;把新信息同别的事物进行比较;举出一个关于新信息的实例;补充新信息的某些细节;找出与新信息有关的上位观念和下位观念;对新信息作合乎逻辑的推理等。

14、组织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

通过组织,建立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合成一个整体。

归类法是一种最常见的组织策略。

15、长时记忆是一个长期的信息储存库。

各种陈述性知识和各种程序性知识最终都进入长时记忆中储存。

16、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长;长时记忆中能够储存的信息容量是无限的;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通常是一种未被激活的状态。

17、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通过信息的提取转换到工作中使用。

提取过程是运用有关的线索,通过激活和激活的扩展不断的检索信息的过程。

为提高提取速度,一是在学习过程中要运用复述、精制和组织等策略,二是学习以后还要经常做提取联系。

18、在学习和回忆系列材料时,中间部分遗忘最多,称为系列位置效应,产生原因是因为其中间部分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信息加工的各个环节都有信息的遗忘。

遗忘是指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

遗忘与信息之间的干扰及提取失败有关。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是以往的基本规律。

德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遗忘进程。

19、舌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储存时没做适当的加工或找不到适当的回忆线索。

为了防止遗忘,在学习之后,还要对所学的知识复习。

有效地组织复习的条件和方法包括及时复习、分散(比集中好)复习、阅读和尝试回忆相结合、部分和整体相结合、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20、元认知是个体拥有的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认知过程的控制。

元认知事先这对学习的信息加工的各个环节的调节控制。

第二章概念的获得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1、概念通常指用一个名称或符号来代表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事物、事件或思想。

从广义上说,概念学习也包括了定律、公理、规则等的学习。

而问题解决是指排除障碍、由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就可以看作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概念学习又是一个很主动的方面。

2、影响课堂上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概念的定义性特征(概念的基本特征)、原型、概念间的联系和讲授概念的方式等。

3、为了更好地进行概念教学,可以采取为学生提供概念范例、构画概念间的联系图、强调定义性特征、消除错误概念、加强概念的使用与练习等多种策略。

4、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通常要经过理解和表征问题、选择方法、执行方案、评估结果等四阶段。

5、在理解和表征问题时学生常会遇到麻烦。

其原因有:缺乏明确问题的经验,缺乏相关领域的知识,急于得出答案,倾向于辐合思维方式(指人的思维朝向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之相反的发散思维朝向更多地解决问题的方向。

到指人在理解和表征问题是具有辅合思维倾向的因素叫心理定势)等。

6、解决问题可以采用算法或启发法。

前者是指解决一类问题的特定步骤或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后者是指凭借经验探索一条或几条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它包括试误法、手段—目的分析、逆推法、类推法、爬山法、简化等多种具体方法。

7、由于专家与新手在有关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足,导致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表征问题、解决问题速度、侧重点以及对解决问题的监控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

8、为帮助学生有效解决课堂学习问题并提高其解决学业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间的社会相互作用、有意识的教给学生一般性解决问题策略、对例题进行详细分析、用视觉表征问题、训练学生监控解题过程和进行专家示范。

为了在学生解决问题时培养其创造性(论述),还要为学生创设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1、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提问;2;提出要求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3、重视学生独特的想法4、允许课程安排和时间的灵活性),并对他们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1、检查单法--又称提示法或检查提问法,有创造技法之母之称;2、类比模拟法,也称原型启发法或对偶法,就是把眼前要解决的问题与某类事物相对照,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其中包括拟人类比、直接类比、因果类比、对称类比、象征类比3、移植综合法4、克弱转换法5、非逻辑联想法6、侧向思维法---又称为边缘思考7、转熟为生法8延迟判断—心理学称之为酝酿效应或顿悟)。

第三章学习策略及其训练1、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个体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

其研究从布鲁纳开始。

学习策略的类型有: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

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人之效果而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2、自我效能水平对学习策略的习得有影响,提高自我效能水平会促进学习策略的掌握。

3、注意策略是注意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它帮助学习者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对有意注意的分配进行调解和控制,其主要功能是保证注意力指向重要信息。

学生课堂注意特点:每课或每段的第一段话;看起来与众不同的内容;以多种方式呈现的内容;有趣的内容。

4、组织就是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的过程。

组织策略的类型主要有:概念图、比较图表、示意图、层级图、群集策略、纲要法等。

群集策略是一种对材料进行归类组织使之便于记忆的策略。

按在个体发展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群集策略可分为四种类型:按音频归类、按句法规类、按类别归类和随机归类等。

5、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信息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理解与记忆的策略。

类比和记忆术是两种主要的精加工策略。

记忆术是一种通过在本无内在联系的项目间建立联系,以增强项目意义性的策略。

关键词法就是一种记忆术。

使用关键词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联对学生任务,二是能够形成声音连接和心像连接。

6、做笔记就是将所学信息进行适当记录以促进理解和记忆的方法。

有组织的提纲是笔记效果最好。

7、影响策略使用的因素有可用性缺陷和产生性缺陷。

8、影响策略训练的因素包括:学习策略的实用性、学习策略发展的年龄差异和个体的效能水平。

9、进行策略训练时要注意练习、帮助、反馈等环节,使学生形成策略使用的技能不可将其等同于有关学习策略的陈述性知识的传授。

第四章学习的动机及其激发1、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因素构成。

两者相互联系。

两者有三种作用和功能:行为的激发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

2、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相互统一,动机促进效果;动机的最佳水平与学习课程的难易程度有关。

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3、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划分为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两个范畴,他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力作用不同。

4、强化分正、负强化。

负强化指某一词即消除或避免时所产生的行为增强的效果,常适用于在所期待的学生行为没有表现出来之前使用。

根据强化的依随性和普雷马克原理,运用强化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时要注意三点:首先必须先有行为,后有强化。

其次必须让学生主观上认识到强化与其学习行为之间的依随关系,否则无用。

再次,必须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强化不喜欢的活动,而不能相反。

外部强化是激发外来动机的必要条件。

选择适当的强化物、运用强化的依随性原理、安排好强化程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外来动机,但不能忽略外部强化带来的副作用。

5、认知好奇心是内在动机的核心。

信息量的大小是引起一般好奇心重要条件,而认知上的矛盾则是特殊好奇心产生的重要条件。

6、成就动机(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

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麦克莱兰和阿特金森合著《成就动机》一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坚持性、学习任务选择以及学习成绩等均有重要影响。

归因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以及其他社会事件的原因作出的解释或推论。

初由海德(认为人的行为原因分内部、外部原因。

归因过程应遵循共变原则)提出、凯利和罗特‘把人划为内控制和外控制’发展、维纳影响最大。

成就动机水平不同的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模式存在着明显差异。

维纳认为可以根据控制的位置把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同时还提出要增设一个稳定性的维度,把行为的原因分成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

维纳认为人们倾向于把成败的结果归因于四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而归因不同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变化,进而影响以后的成就行为。

能力和任务难度是稳定的内、外部归因。

努力和运气是不稳定的外部归因;维纳将他的二维归因模式用于解释成就动机:高成就动机的人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并不断探索与成就有关的新任务,若失败则归因于努力不够,以后会更加努力并期望成功;低成就动机的人往往把成功归因于外在的因素如运气等,将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内部因素,如缺乏能力,导致其在未来逃避成就任务,并期望再次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