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回收工艺及设备设计计算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回收过程及设备设计计算书

由于从油品储运设备排放出来的油气和空气混合气中,油气组分复杂、含量高,且随温度、压力、油品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所以一下数据是平均值。

基本数据:

进口油气量200m³/h

油气中平均油气含量为30%

油气的摩尔质量为65.5g/mol

空气的摩尔质量为29.1g/mol

活性炭的填充密度=400±30g/L

活性炭颗粒尺寸为4mm

活性炭表面积大于1100m³/g

着火点T>500℃

活性炭的吸附容量q=0.2g/g

1、回收效率计算

利用物料平衡原理,推导出油气回收效率计算公式:

其中表示吸附塔的油气回收效率,%;

、分别为吸附塔进出口油气平均质量流量,Kg/s;

、分别为吸附塔进出口油气平均体积分数,m³/m³;48.97,65.51是根据相关文献查得进、出口油气的平均油气摩尔质量值(kg/kmol),该值是随着油气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只做初略估计时可以将进出口油气摩尔质量看成是不变的。

GB20950-2007《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GB 20952-2007《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油气排放浓度小于25g/m³,油气处理效率大于95%的要求;

现设,25g/m³=0.0114m³/m³,求油气回收效率,

由公式有:=98%

可见要使在进口=0.3 m³/m³时吸附塔尾气排放达到25g/m³标准,回收效率必需达到98%以上。

2、由穿透曲线求床层高度

绘制穿透曲线

如图所示,是吸附塔尾气中油气含量,X轴为吸附时间,在之前几乎为零,当达到穿透点时,相当于吸附传质区前沿到达床的出口时,将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相当于吸附传质区移出床层,即床层的中的吸附剂已经全部饱和。图中阴影面积E对应于到达穿透点时床层中吸附质的总吸附量;阴影面F对应于穿透点时床层尚能吸附的吸附量。则有:

吸附剂的利用率为

未用床层高=

吸附床高=h-

设计要求的穿透时间为

实际吸附床高

所以床层高为H=+

3、吸附塔参数计算

(1)吸附剂的用量:

进口油气质量流量

M=(200m³/h×0.3 m³/m³×65.5g/mol)/22.4L=175.5kg/h 单程油气的质量:M×

活性炭的用量m=

(2)活性炭吸附床层的直径和高度

活性炭床层的体积v =

活性炭床层的直径,设长径比为3:1,在工艺容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取大值。

V==

所以d=所以床层高度

注意,所求为理论高度,应该与前面由穿透曲线所求H进行比较,取得尽可能大的长径比。

4、床层升温计算

将整个吸附塔作为考察对象。当混合气从进塔到活性炭吸附饱和时,根据物料平衡,可以得:

油气进量:

油气出量:

油气被吸附量:-

空气进量、出量:)*

并假设活性炭吸附时,活性炭与混合气温度同步变化。则整个绝热吸附过程中,有能量平衡,可得活性炭升温的近似计算式:

-分别为油气总进量及总出量,g;

-分别为空气总进量及总出量,g;

-分别为进料中油气、空气摩尔质量,

=29.1g/mol,=65.5g/mol;

-分别为油气、空气比热容,

=1.70J/g*℃,=1.01J/g*℃;

-为混合气进塔总摩尔数,mol;

-活性炭比热容,=0.942 J/g*℃;

-液化油气比热容,=2.38 J/g*℃;

-进料中油气摩尔分数,mol/mol;

-活性炭-油气吸附热,=628J/g

-活性炭升温,℃;

其他参数同上。

将上参数数据带入得式:

由上式可以根据温差来求得活性炭在此温度时的吸附量,或者由穿透曲线求得q后对床层升温的估计,据有文献记录,与实际测得温差误差为5%以内。

5、优化和建议

a、活性炭吸附床层采用多种粒径、多层填充,使吸附床层的穿

透曲线得到优化,在提高吸附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床层阻力。

吸附塔内维持一定的压力有利于吸附向正方向移动,从而提高了吸附效率。

b、床层内部设置多层细金属网支撑结构,增强了床层的导热性,

增加床层安全系数,可有效避免恶性氧化升温现象

c、活性炭多次循环吸附/解吸后,有所增大,穿透时间缩短,

吸附容量q下降是由于解吸不彻底的原因。

d、吸附穿透时间随吸附床高径比增大而变长,一般吸附床高径

比为1~4,在允许的塔压降内,可取较大值。

e、活性炭的油气吸附量是随着床层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最高温

度下,吸附量会下降50%甚至更多,所以在活性炭的用量上应该加一个修正系数来平衡温度带来的影响。

f、在解吸时活性炭微孔中的油气不可能得到完全的解吸,而堵塞的

微孔影响下一次活性炭的吸收容量,但随着解析次数的增加趋于稳定。下降的幅度可以达10%-20%,视活性炭的品质不同而有所不同。

g、解析是一个吸热过程,要使解吸较彻底,可先采取真空解吸,后

在解吸的后期(3/4时段为宜)加入微量热空气吹扫,这样不但有利于深度解吸,也有利于卸真空,空气量不能过多,以免稀释解吸的浓油气而影响下一阶段的吸收效率,吹扫空气温度应低于50℃为佳,以免低烃炭化自燃。

h、煤油、柴油的挥发损失较汽油小,如果工艺允许可以改用煤

油、柴油替代汽油或者混合油进行吸收操作,可以提高吸收效率。

i、解吸时间可控制在60min内,但不宜太小。解吸真空度(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