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开发(实施)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案
(完整版)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方案
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方案目录现状和目标 (3)技术难点 (4)(1)数据库基础 (4)(2)规范与标准 (5)(3)系统体系结构 (5)(4)操纵系统和网络硬件环境 (5)实现方案 (6)(1)分析总体需求,确定系统整合的原则与目标 (6)(2)分析现有各个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基础、运行环境等现状 (6)(3)确定整合后系统的功能,决定系统取舍的具体内容 (6)(4)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开发接口和新的系统来实现统一 (6)整合方式 (7)(1)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7)(2)建立办公自动化平台,是进行信息系统整合最初期的方式 (7)(3)通过构建业务管理文档级集成平台,是文档级信息系统整合的提升 (8)(4)建立企业门户平台为主线,是比较流行的一种系统整合方式 (8)(5)建立数据整合平台,是从数据基础进行整合的信息系统整合方式 (9)现状和目标目前,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网络、系统、邮件、门户建设方面,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这些成绩距离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企业随着市场的开发,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和挑战。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后的今天,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开展或筹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
但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管理内容、数据定义不统一,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孤岛,系统间集成困难,没有形成规模,整体效益的优势、潜力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企业信息系统整合就是把分散的信息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如企业信息门户上,共享这些信息,为决策、管理,及整体优化资源提供科学的数据,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信息管理已成为企业前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下图所示。
它以信息为支撑,源于信息层,经信息管理层,将信息加工、处理、整合,然后流入企业内部的各个相关部门,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利用。
在这里信息流作为企业管理各个环节的连接链,进入行政与业务管理层,为企业上层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以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主导地位。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大班教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学习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调查等;3.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将数据以表格、图形等形式进行呈现;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和数据整理能力;5.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纸张、铅笔、尺子、计算器等;2.教学工具:电子白板、幻灯片等;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如身高体重、家庭成员数等,让学生思考数据的含义和重要性,并与他们进行简单的讨论。
2.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10分钟)向学生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调查、实验等。
并举例说明各种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3.进行数据的观察与记录(15分钟)以学生喜欢的动物为例,让学生观察班级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物,并记录下来。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明确数据的观察对象和观察要点,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4.进行数据的调查与统计(15分钟)以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为例,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并将结果统计出来。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了解调查方法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培养他们的调查能力。
5.数据的整理与展示(15分钟)引导学生将已经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将数据以表格或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并培养他们的数据整理能力。
6.数据的分析与应用(20分钟)通过分析整理好的数据,让学生回答一些与数据有关的问题,并将数据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7.总结与扩展(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课后观察、调查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成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五、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更复杂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活动,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2.引导学生使用电子设备和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3.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科学实验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信息系统规划(全文)
信息系统规划(全文)信息系统规划概要信息系统规划是指组织或企业为了满足业务需求和战略目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发、部署和管理信息系统。
本文将系统地探讨信息系统规划的重要性、步骤和关键考虑因素。
1. 信息系统规划的重要性信息系统规划对于组织和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
它能够帮助企业确定投资方向、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为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信息系统规划也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适应新的技术趋势,提升客户满意度。
2. 信息系统规划的步骤(1)需求分析:了解组织的业务需求,明确信息系统目标和关键问题。
通过与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访谈,确保信息系统规划与组织战略保持一致。
(2)现状评估:评估当前的信息系统架构和基础设施,发现潜在的问题和瓶颈,并制定改进计划。
(3)目标设定:根据需求分析和现状评估的结果,确定信息系统规划的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4)技术选型:评估可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并选择最适合组织的技术平台和工具。
(5)资源配置:确定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员、预算和设备,并安排合理的分配计划。
(6)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项目时间表、任务分配和关键里程碑。
(7)风险管理: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
(8)监控和评估:监控项目进展和效果,并定期评估信息系统规划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3. 信息系统规划的关键考虑因素(1)商业战略和业务目标:信息系统规划应与组织的商业战略和业务目标紧密结合,以支持组织的发展需求。
(2)技术趋势和创新:考虑当前和未来的技术趋势,选择适合组织的创新技术,以提升竞争力。
(3)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信息系统规划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保护组织和客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
(4)组织文化和员工能力:考虑组织的文化和员工的能力水平,为其提供适应性强的信息系统规划。
(5)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信息系统规划应具备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以适应组织的业务变化和成长需求。
数字化系统(软件)开发及应用方案(一)
数字化系统(软件)开发及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各产业领域对数据驱动和智能化需求日益增长。
中国政府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家竞争力,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数字化转型。
在此背景下,本方案旨在开发一套全面的数字化系统,以支持产业结构改革,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理本系统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四个核心模块。
1.数据采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收集各产业环节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数据处理:利用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以满足实时分析的需求。
3.数据分析: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4.数据应用:将分析结果转化为可视化报告和智能决策建议,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三、实施计划步骤1.需求分析:深入调研各产业领域的需求,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功能。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系统的架构、模块和界面。
3.技术实现:组建技术团队,开发核心模块,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4.测试与优化:进行系统测试,根据反馈进行优化调整,确保系统的质量和性能。
5.部署与实施:将系统部署到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全面推广和应用。
四、适用范围本系统适用于以下领域:1.制造业:通过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农业:实现精准农业和智能农产品溯源,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服务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创新业务模式,提升客户满意度和行业效益。
4.政府管理:实现政府数据的整合和共享,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五、创新要点1.跨产业应用:本系统不仅适用于单一产业,还能实现跨产业的综合应用。
2.数据驱动创新: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为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创新思路和业务机会。
3.智能化决策支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智能化决策建议和实时预警。
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实现方法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学教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学教案标题: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学生能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整理,形成数据表。
3. 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得到这些信息,从而引出数据收集的概念。
(二)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步骤1. 明确研究目的:明确我们要收集什么样的数据,以及为什么要收集这些数据。
2. 设计调查问卷或观察记录表: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或者观察记录表。
3. 收集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方式收集数据。
4. 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形成数据表。
(三)数据的整理1. 数据的分类:根据数据的性质,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
2. 数据的排序: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数据进行排序。
3. 数据的汇总:将相同的数据进行合并,计算其总数。
(四)数据分析1. 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描述性统计量,来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2. 推断性统计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假设检验,来推断总体的特性。
(五)课堂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一项小的研究,如调查班级同学的家庭情况,然后让他们自己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数据观念,让他们明白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主题,自行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然后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最后写出研究报告。
总结: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数据分析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方案范本(二篇)
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方案范本一、方案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日益增多,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和功能存在着隔离和不协调的情况。
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和优化。
同时,随着企业对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需求增加,需要建立起统一的数据平台和报表系统,以便对企业的运营状况和市场趋势进行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分析。
二、方案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对企业信息系统的整合,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数据准确性,避免重复输入和冗余数据。
2. 提供统一的数据平台和报表系统,方便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3. 减少企业信息系统的维护成本和工作量,简化系统的管理和运维流程。
4. 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三、方案内容1. 分析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确定需要整合的系统和数据。
2. 设计企业信息系统的整合方案,包括数据整合规范、系统架构和接口设计等。
3. 实施信息系统的整合工作,包括系统集成、数据迁移和用户培训等。
4. 验收和测试整合后的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5. 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和报表系统,提供给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数据查询和分析。
6. 提供系统管理和维护的方案,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及时修复系统故障。
7. 提供系统的后续升级和优化方案,以适应企业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
四、方案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组成员和项目管理方法,明确项目目标和时间计划。
2. 进行企业现有信息系统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各个系统的功能和数据关系。
3. 设计信息系统整合方案,包括数据整合规范和系统架构设计。
4. 与各个系统的供应商或开发团队进行沟通,制定系统接口和数据迁移方案。
5. 开展系统集成和数据迁移工作,确保系统的平稳过渡和数据的完整性。
6. 进行系统的测试和验收,确保系统的运行稳定和数据的准确性。
7. 开展用户培训和系统使用指导,提高用户对新系统的接受度和使用能力。
信息系统集成及项目实施方案
信息系统集成及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信息系统集成是指将各个部分互不相干、独立存在的信息系统整合成一个有机统一的、高效率的整体以满足企业业务需求的过程。
本项目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高效、可靠、安全的信息系统集成方案,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益,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业务优化。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1.信息系统评估和规划:对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估,确定集成目标和需求,并制定信息系统集成规划。
2.信息系统集成设计:根据集成规划,设计信息系统集成方案,确定集成架构、接口规范和数据同步策略等。
3.系统开发与配置:根据集成方案,进行系统开发和配置工作,包括软件开发、硬件配置、网络设置等。
4.数据迁移和转换:将现有系统中的数据迁移到新系统中,并进行必要的数据转换和清洗工作,确保数据的完整和一致性。
5.系统测试和调试:对集成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
6.系统上线和运维:将集成的系统上线,并进行必要的运维工作,包括系统监控、故障排除和性能优化等。
三、项目实施计划1.项目启动和准备阶段(1个月):确定项目组织架构和项目管理方法,制定项目计划和资源计划。
2.信息系统评估和规划阶段(2个月):对现有系统进行评估和调研,确定集成目标和需求,并制定系统集成规划。
3.信息系统集成设计阶段(2个月):根据集成规划,设计集成方案,包括集成架构、接口规范和数据同步策略等。
4.系统开发与配置阶段(3个月):基于集成方案,进行系统开发和配置工作,包括软件开发、硬件配置和网络设置等。
5.数据迁移和转换阶段(1个月):进行数据迁移和转换工作,确保数据的完整和一致性。
6.系统测试和调试阶段(1个月):对集成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
7.系统上线和运维阶段(持续进行):将集成的系统上线,并进行必要的运维工作,包括系统监控、故障排除和性能优化等。
四、项目组织和负责人1.项目发起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负责项目的决策和资源调配。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可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和评价五个阶段。
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概要说明如下。
1.系统规划阶段(项目立项、初步调查、总体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审核批准)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在对原系统进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开发新系统的要求,根据需要和可能,给出新系统的总体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产生系统开发计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两份文档。
2.系统分析阶段(详细调查、组织机构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分析、系统分析与逻辑模型设计、系统分析报告)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开发计划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模型,这个阶段又称为逻辑设计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分析说明书”中,这是系统建设的必备文件。
它是提交给用户的文档,也是下一阶段的工作依据,因此,系统分析说明书要通俗易懂,用户通过它可以了解新系统的功能,判断是否所需的系统。
系统分析说明书一旦评审通过,就是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系统最终验收的依据。
3.系统设计阶段(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系统流程图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数据存储设计、输入与输出设计、指定设计规范、编写程序说明书、编写系统设计报告)系统分析阶段回答了新系统“做什么”的问题,而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即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也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所以这个阶段又称为物理设计阶段。
它又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产生的技术文档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4.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实施与系统测试,程序设计,程序和系统调控,系统切换、试运行,系统测试、验收,编写技术文档)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包括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应用程序的编制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等。
2024年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方案范文(3篇)
2024年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方案范文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企业在信息系统的发展中面临着各种问题,如多个系统之间无法互通、信息流程不畅、数据冗余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和服务质量,需要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
1.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和服务质量;2) 降低企业信息系统的维护和运营成本;3) 提高信息流程的畅通度,加快决策的速度;4) 增强企业对信息的管理和利用能力。
1.3 项目范围本项目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对企业现有的各类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ERP系统、CRM系统、HRM系统、SCM系统等;2)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确定需要整合的信息系统,并制定整合方案;3) 进行信息系统整合的设计和开发工作;4) 对整合后的信息系统进行测试和上线;5) 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整合后的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第二章系统分析和评估2.1 系统分析对企业现有的各类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包括系统的功能、架构、数据流程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对现有系统的分析,确定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整合工作提供依据。
2.2 系统评估根据企业的需求和目标,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估,包括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评估,确定需要整合的系统和优化的方向。
第三章整合方案设计3.1 系统整合需求根据企业的需求,确定需要整合的信息系统和整合的目标,包括功能整合、数据整合、界面整合等方面的需求。
3.2 系统整合架构根据系统整合需求,设计整合架构,包括系统的组织结构、数据流程、界面设计等方面的设计。
3.3 数据整合方案对需要整合的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确定数据整合的方案,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映射等方面的工作。
3.4 整合方案实施计划制定整合方案的实施计划,包括工作任务、工作流程、时间安排等方面的计划。
数据收集流程
数据收集流程数据收集是研究和分析的基础,而数据收集流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对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首先,确定数据收集的目的和范围。
在开始数据收集之前,需要明确数据收集的目的是什么,需要收集哪些数据,数据的范围是多大。
这一步是整个数据收集流程的起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其次,设计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工具。
根据数据收集的目的和范围,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和工具。
数据收集方法可以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数据收集工具可以包括问卷、录音设备、摄像机等。
在设计数据收集方法和工具时,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数据收集的效率和成本。
然后,进行数据收集的实施和管理。
在实施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好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需要对数据收集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数据收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数据收集工具的维护和更新、数据收集过程的记录和备份等。
接着,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在完成数据收集之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一步包括数据的清洗、分类、整合和统计等,以及数据的解释和解读。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是数据收集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应用和价值。
最后,进行数据收集过程的总结和反馈。
在完成数据收集流程之后,需要对整个数据收集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包括数据收集的效果和问题、数据收集方法和工具的优缺点、数据收集过程的改进和优化等。
同时,也需要将数据收集的结果反馈给相关的利益相关者,以便他们进行决策和应用。
在数据收集流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数据收集,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和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
希望本文所述的数据收集流程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2024年4月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04757 自考真题
2024年4月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475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以下叙述属于电子政务系统的是A.电子化的对象是政务活动中的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活动B.主要针对商贸活动而建立的系统C.其电子化的对象是商务过程中的信息处理活动D.主要针对一个组织(多指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具体业务过程而建立2.以下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描述正确的是A.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反映了管理的业务职能B.信息管理者是信息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应用信息进行管理决策C.信息处理器担负着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等任务D.信息用户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维护等工作3.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5个职能,其中使组织内部每一部分或每一成员的个别行动都服从于整体目标的职能属于A.控制B.计划C.协调D.指挥4.管理信息不会在使用过程中被消耗,这是因为它具有A.非消耗性B.事实性C.变换性D.可转换性5.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前期的基础工作是收集、整理、规范A.企业基础数据B.企业环境数据C.企业运营数据D.企业决策数据6.结构化分析主要内容之一是A.业务流程图B.数据流图C.模块结构图D.程序流程图7.快速原型法的第一步是获取一组A.用户的基本目标B.用户的基本需求C.系统的基本功能D.系统的基本结构8.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系统总体规划的相互衔接的步骤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需求初步调查→确定系统建设目标B.初步确定子系统组成与基本功能→确定系统建设目标C.拟定系统实施方案→初步确定子系统组成与基本功能D.可行性分析→拟定系统实施方案9.技术力量则不仅考虑技术人员的数量,更应考虑他们的经验和水平,这是A.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B.经济上的可行性分析C.管理上的可行性分析D.开发环境的可行性分析10.人们有时也把系统分析称为A.系统逻辑设计B.系统物理设计C.系统模块设计D.系统数据库设计11.工厂输入原材料与零配件,经过加工制造过程,输出产成品;商店进货,经过销售过程把货卖给顾客。
信息系统系统实施
❖ 系统维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程序的维护
在系统维护阶段,会有一部分程序需要改动。根 据运行记录,发现程序的错误,这时需要改正; 或者随着用户对系统的熟悉,用户有更高的要求, 部分程序需要改进;或者环境发生变化,部分程 序需要修改。
❖ 数据文件的维护
业务发生了变化,从而需要建立新文件,或者对 现有文件的结构进行修改。
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一)自顶向下的模块化设计方法(TOP-down Programming)
自顶向下的方法在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都要使 用,每个系统都是由功能模块构成的层次结构。
首先调试整个系统的结构及各个模块之间的接 口,确保系统结构和各模块接口的正确性。
(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自顶向下的模块化方法描述了大程序设计的原则, 在具体编程中,则应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法。
5、测试的原则
测试阶段应注意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测试用例应包括输入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
(2)不仅要选用合理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而且应 选用不合理的输人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3)既要检查程序是否完成了它应做的工作,又要检查 它是否还做了它不应做的事情。
(4)测试用例应长期保留,直到这个程序被废弃。
二、系统实施步骤
硬件准备 软件编程 用户准备 人员:聘用和培训 机房、场所准备
数据准备 安装 测试
试运行 系统切换 用户验收
•硬件准备
硬件准备包括计算机主机、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辅助 设备(稳压电源、空调设备)、通信设备等。
•软件准备
软件包括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一些应用软件。
•人员培训
❖ 完善性维护
这是指为了改善系统功能或应用户的需要而增加新的 功能的维护工作。系统经过一个时期的运行之后,某 些地方效率需要提高,或者使用的方便性还可以提高, 或者需要增加某些安全措施,等等。这类维护工作占 维护工作的绝大部分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库及答案(四)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管理活动中的高、中、基3个层次的管理分别对应的3种层次类型的决策过程是、和结构化决策。
2.通常管理可分为五大职能,即、、指挥、控制和协调。
3.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支柱是:计算机网络、______ 和______ 。
4.按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应有5个要素,即输入、输出、______ 、______和控制。
5.一般将系统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生命历程称为______ 。
6.ERP的含义是______ ,它是在______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7.“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是______ 方法的基本思想。
8.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四大部件,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
9.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工具,具有______ 、预测、控制和功能的信息系统。
10.信息一词的英文单词是______ 。
11.对当前系统的调查通常可分为______ 和______ 。
12.一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在______ 、______ 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13.现行系统分析主要包括______ 分析和______ 分析两大部分。
14.可行性研究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______ 和______ 。
15.人们经常用耦合和______ 的概念衡量模块之间的独立性。
16.数据流程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在______ 分析的基础上,勾画出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
17.常见的系统切换方法主要有3种,即______ 、______ 和______ 。
18.系统分析处于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上接______ ,下联______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9.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和非法耦合等三种模块耦合方式中,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的是______ 。
20.业务流程分析主要是为了描述____________。
21.系统分解的三原则是指______ 、功能聚合性原则、______ 。
信息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信息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公司也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制定了信息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旨在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二、项目目标1.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实现企业管理的精细化和自动化,提高管理效率。
2. 降低成本: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 提升竞争力: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项目内容1. 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建设、服务器建设、安全防护系统等,为信息化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支撑。
2. 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等,实现企业内部各项业务的信息化管理。
3. 推进互联网+: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拓展企业的线上业务,提升用户体验。
4.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和可靠性。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组织架构:成立信息化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分工。
2. 制定详细实施计划:根据项目内容和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节点、责任人、资源投入等。
3. 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计划,进行网络建设、服务器采购、安全防护系统部署等工作。
4. 实施管理信息系统:依次推进ERP系统、CRM系统、SCM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和运行。
5. 推进互联网+:开展线上业务拓展、移动应用开发等工作,提升企业的线上服务能力。
6.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重要数据和信息资产的保护。
五、项目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沟通:建立健全的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 提高人员技能:组织相关培训和学习,提升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水平,为项目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卫生信息化工作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快卫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质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研制和浪费,保护用户利益,推动和指导医院信息化建设,特制定本《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第二条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是为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评审医院信息系统提供一个基本依据,亦是现阶段商品化医院信息系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第三条本规范同时为各级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用于评价各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程度的基本标准。
第四条医院信息系统的定义:医院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对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是现代化医院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与支撑环境。
第五条实用性是评价医院信息系统的主要标准。
它应该符合现行医院体系结构、管理模式和运作程序,能满足医院一定时期内对信息的需求。
它是现代医院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管理水平,为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六条医院信息系统不是简单地模拟现行手工管理方法,而是根据医院管理模式采用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理论设计建立的。
在建设医院信息系统前,医院必须首先规范自身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模式。
医院信息系统建立的过程,应是医院自身规范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完善机制的过程。
第七条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系统,功能涉及到国家有关部委制定的法律、法规。
包括医疗、教育、科研、财务、会计、审计、统计、病案、人事、药品、保险、物资、设备…等等。
因此,评价医院信息系统首先必须保证与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相一致,并能满足各级医疗机构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信息的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选择题
一、BSP1、BSP方法中,数据类分为四大类,下列中哪种类纪录资源状况存档类2、BSP方法的产品/服务过程的生命周期中,哪个阶段与市场猜测、方案有关需求阶段3、BSP方法的资源识别过程是按资源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来划分的,下列哪个过程属于回收或安排阶段付帐4、BSP方法的产品/服务的生命周期中,下列中哪个阶段与开发资源有关猎取阶段5、“选购”这一业务活动过程就应属于获得阶段6、开发一种产品或服务应属于以下哪个阶段猎取7、其中“材料的库存掌握”属于其生命周期中的经营管理阶段8、BSP方法将产品和资源生命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其正确挨次是需求、方案猎取、实现经营、管理回收、安排9、在BSP方法讨论步骤中,下列哪一步是讨论数据规律相关性的归类工作数据类定义10、BSP方法包括很多讨论步骤,其中“确定企业资源管理中所需要的、规律上相关的决策和活动”是属于下列哪个步骤完成的任务定义企业过程11、BSP方法中,定义数据类有很多工具,下列中哪种工具属于表示系统总体结构过程/数据类矩阵12、BSP方法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定义数据类。
以下关于定义数据类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设计应用数据库模型13、BSP方法的主要目标是供应一个系统规划,而其具体目标之一则是供应数据资源管理14、BSP方法讨论的企业过程是指规律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15、按BSP讨论方法的流程,最终向最高管理部门提交的是建议书和开发方案16、BSP方法在定义过程后,即要识别和定义数据类,这些数据的全体是企业必要的规律相关的数据17、企业系统规划方法,简称为BSP方法,是由IBM公司研制的指导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它将企业的战略转化成信息系统的目标18、BSP方法的实施可视为一个转化过程,即将企业的战略转化成信息系统的战略19、BSP讨论步骤中的定义信息总体结构是用以刻画出将来信息系统和相应的数据20、BSP方法在定义过程中基于企业的三类主要资源,以下哪不是其独立考虑的资源类生产过程类21、战略数据规划方法将产品、服务及资源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有序的阶段,其挨次应当是方案、获得、管理、终结22、BSP法的优点在于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二、图1、关于信息系统建设业务分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业务流程调查时需要画系统结构图2、下列关于数据分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数据流图抽象于组织机构图3、系统流程图实质是对应于抽象数据流程图的物理数据流程图4、关于业务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业务分析时进行业务调查并绘制业务流程图5、软件工程方法中,表示软件处理流程的工具是系统流程图6、信息系统流程图的直接基础是数据流程图7、关于数据流程图的描述,正确的是数据流程图抽象于业务流程图8、信息系统的物理模型中,表示系统各个物理组成部分之间的数据流淌状况的工具是系统流程图9、以下不属于系统具体设计阶段使用的工具是HIPo图10、关于信息系统数据流程图中“处理说明”的描述,正确的是必需对最底层的数据流程图的处理加以说明11、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清晰地标出任务间的时间对比却难以表示多个任务间的依靠关系甘特图法12、细设计有很多工具。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步骤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流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资源,对整个企业组织的改革与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只有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按照系统的观点使用现代项目管理的科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控制,才可能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1、项目管理的概念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资源如时间、资金、人力、设备、材料、能源、动力等约束条件下,为了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的既定目标(即到项目竣工时计划达到的质量、投资、进度),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和程序,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
项目是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阶段性强。
项目管理是面向所有工程项目的管理,是运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对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的系统管理方法。
项目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按所选择的研制方法,对开发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领导、控制。
项目的管理是“一把手”工程,领导参与是关键。
项目经理必须合理配置项目参加人员,制定项目建设的有关规范,及时产生详尽的报表,正确评价项目的进展情况。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开始对信息系统的建设实施项目管理,不少软件开发商还提供了项目管理软件,如美国微软公司的Project2000、美国Primavera公司的ProjectPlannerP3和OS/23.0、我国北京梦龙公司的PERT3.0等。
这些软件主要用于编排项目的进度计划,通过资源的分析和成本管理,合理配置资源使计划进度更为合理,同时按计划来安排工程进度,并对进度进行动态跟踪与控制等。
2、加强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已经在国民经济诸多领域中成功运用的项目管理方法,也完全可以用于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根据企业组织的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分成若干项目,分步进行开发。
统计数据服务实施方案
统计数据服务实施方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已经成为各个领域决策和发展的基础。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于政府、企业和机构而言至关重要。
然而,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面临的挑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需求,一个高效且可靠的统计数据服务实施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一、方案概述本方案旨在解决统计数据收集、整合、处理和可视化分析的问题,以提供给用户准确、实时的数据支持,并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数据指导。
方案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需求调研与分析、系统设计与开发、测试与调试、系统上线与运维。
二、需求调研与分析在实施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
通过与相关部门和用户的沟通交流,收集数据服务的具体要求,并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统计数据的类型、规模和频率等。
三、系统设计与开发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我们将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和功能模块划分。
该方案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将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功能进行模块化设计,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数据收集模块负责从不同渠道和来源获取数据,并进行清洗和转化,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存储模块采用云存储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快速访问。
数据处理模块利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供可视化的结果展示和报告生成。
同时,数据分发模块可以将数据以各种形式(例如图表、报表、API)输出给用户,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四、测试与调试在系统开发完成后,我们将进行系统的测试与调试,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多个方面,通过模拟真实环境的使用情景来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五、系统上线与运维在完成测试和调试之后,我们将系统部署到线上环境,并进行系统的上线和运维工作。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我们将监控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并进行系统的优化和更新,以提供更加高效和可靠的数据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企业信息的整合处理,而信息的载体和表达都要通过数据完成。
对项目实施来讲,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难度最大。
首先,基础数据涉及面广,涵盖了企业中所有可见信息和不可见信息。
物料基本信息,产品结构数据,会计科目,供应商客户信息,部门、工厂、仓库、车间信息等等属于可见信息,这些信息在手工作业中也会用到。
不可见信息如单据类型、仓库性质、计划参数等,这些信息在手工管理信息时是不会涉及到的,它们会影响到系统计算。
另外,基础数据准备的工作量大,以上各类信息的记录数从几个到几十万都有,而每条记录包含的字段又可多达上百个,两者的乘积简直是天文数字,通常造成项目延期的原因有90%来自于基础数据整理。
数据的正确性是最重要的,基础数据是许多程序正确运行的基础,如物料计划和生产计划就是根据物料文件设定的提前期、库存量、BOM结构等计算得到的,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数据与实际不符,计划结果就将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正是因为基础数据具有这些特征,从而造成了收集准备工作量大、难组织,一般需要多个部门协调,投入的人力和时间都比较多,见效周期长,因此阻力也是很大的。
为了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施ERP,下面谈一下如何快速、低成本、低错误率地完成基础数据准备。
第一步:确定工作范围
首先根据ERP项目范围确定哪些数据需要准备,然后确定参与部门和人员配备,进而确定工作计划,切记不可将所有工作只交给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做,必须对此项工作的艰难程度有充分的认识。
工作计划中还要注意安排定期的会议,以方便工作人员之间沟通。
第二步:建立必要的编码原则
ERP软件对数据的管理是通过编码实现的,编码可以对数据进行唯一的标识,并且贯穿以后的查询和应用,建立编码原则是为了使后面的工作有一个可以遵循的原则,也为庞杂的数据确定了数据库可以识别的唯一标识方法,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家切不可急于求成,忽略了这些重要的工作。
另外,编码原则的制定属于企业级标准的建立,应该按照ISO9000的标准制定和管理,尤其对于量大的基础数据(如物料主文件的编码)必须由多个部门共同确定方案。
第三步:建立公用信息
建立的公用信息包括公司、子公司、工厂、仓库、部门、员工信息、货币代码等基本信息。
这些数据会在其他基础数据中被引用,并且数据量不大,可以利用较少的时间和人力完成。
如果整理其他数据的时候发现缺少公用信息再补的话,整体效率和进度会大打折扣。
第四步:BOM结构的确定(根据企业情况可选)
如果企业应用生产系统、计划或产品研发模块,BOM就是必须的基础数据。
这里首先应该明确原料到半成品、半成品到产品的级次关系,这步工作的难点是半成品设定的问题。
如果
半成品设定层次少或层次不设定,今后的统计分析就不能细化;如果半成品设定多,就会大大增加数据量。
如果遇到下列情况,那么半成品要设置编码管理:对半成品建立库存账、或者采用安全库存管理、半成品对外销售或用于售后服务,除此以外半成品尽量不用编码,也不用录入软件系统,BOM每多一层,相应增加BOM数据量的同时还会增加物料信息的数据量,我个人的观点是尽量少的BOM阶次可以使这项工作处于可控状态。
第五步:收集第一手资料,将原来的离散数据从不同部门集中
在这些离散数据中,仅物料基本信息一项,字段就包括生产、采购、销售、库存、财务的信息。
在这步中,应利用统一格式的表格在各个部门间交叉流转,让各部门将与自己相关的数据填入表格,完成后传递给下个部门,以此类推,直到完成此步工作。
在工作中应注意传递的安排,传递路径需提前确定。
为了保证工期,可以让不同部门同时开始,然后交叉传递,或者一个部门完成一小部分后就传递给下个部门。
同时,将每张发出的表格统一编号(唯一),并在部门间交接时作好记录,这样不仅可以控制进度,还能避免数据丢失。
第六步:数据检查
(1)完整性检查:完整性即记录数量是否完整。
可以请企业中有经验的人员复查或计算一下总数,将其和历史数据比较。
同时还要检查字段的完整性,所有的ERP软件都有必须输入的字段,如果缺少这些字段就会造成系统的不稳定,如物料的提前期、默认仓库等。
另外还有一些非软件要求的必须输入的字段,对企业今后的业务和统计分析有用的字段也要列入检查范围,例如客户分类和所属地区等。
(2)正确性检查:正确性的范围很广,这里不做一一说明,可以由企业自己根据需要制定检查原则。
有些错误如会计科目是资产类型的,但是因为人为错误输入成负债类型的,再比如有的物料是采购来的,但是录入成自制件,这样的错误在系统上线前必须发现并改正。
(3)唯一性检查:数据的唯一性应该从两个角度检查,常见错误有多个实物编成同一个编码,如果以后录入系统,成熟的ERP软件会提示编码已经存在,并拒绝接受。
同时一个实物对应多个编码的现象也必须杜绝,这种错误ERP软件是发现不了的,必须利用人工查找,否则在上线后会发生多个账务错误。
在改正错误的同时,要做好资料版本的控制,这个工作在多部门参与的数据整理工作中尤为重要。
曾经有个客户,多个部门都在同时修改一份相同的资料,修改之后的文档中只有自己的一部分数据是正确的,其他部门数据还是错误的。
在录入数据时,无论以谁的数据为准都是不行的,必须用正确的数据替换错误数据后进行合并才行。
由此可见,针对每类数据都应该设置负责部门和负责人员,每次修改后由负责人员将文档的版本更新,同时旧版本数据也要保存。
这样做可将误操作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第七步:将数据录入软件系统
录入前应该将基础数据原始档案归档,对于以电子文档保存的数据,应该将数据备份好,并注明整理人员、完成时间和最后版本,如果是打印的纸介质,应该将其保存在专门的文件柜中,作为重要文档管理。
接下来的的录入工作是艰巨而枯燥的重复工作。
通常的录入方法有手工录入和利用工具导入这两种。
这些方法各有利弊。
(1)所有软件都提供录入界面,可以调集人员将数据逐条录入,或者利用软件的复制功能复制类似的数据,然后进行关键字段的修改。
这种方法比较安全,完善的ERP软件可在
录入的同时自动查错,大多数前期未查出的错误可以在录入时被系统提示并禁止录入,由此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工作量大,完成时间和记录条数是倍数的关系。
如果数据量不大,推荐利用此方法,安全、可靠,事后检查工作量也小。
(2)如果项目组中有数据库高手,并且用人工录入在人力和时间上都不能实现,可以采用直接导入数据库的方法,这样做的优点是效率高,完成时间与数据表个数成倍数关系。
缺点是隐含错误多,不易检查,曾经有个客户在上线几个月后发现有问题,反复检查后发现是数据中有个字段空缺造成的,但是录入的数据是可以由系统自动填写默认值的。
如果采用此方法,应该在前面的检查工作中设定严格的检查步骤,尤其在正确性检查中,对重要字段要逐个检查,这项工作可以利用各种软件技术辅助人工进行。
(3)另外一种方法结合了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
曾经有一个客户开发了一个程序模拟人工工作,基本原理是首先从电子表格中读一条记录的第一个字段(模仿人眼看数据的功能),然后在ERP录入界面中的相应字段录入该数据(模拟人手的操作),再次读下个字段,再次录入程序……此记录完成后转下一条记录。
此方法利用程序的录入界面录入,继承了界面录入的差错功能,同时和数据导入相比,不需要人工干预,可以一天24小时的工作,速度也是很高的,不过需要高水平的程序员,至今还只见过一个客户成功采用过此方法。
第八步:系统检核
完成录入工作后仍然不能彻底放松,必须再次检查,此时最好的方法是利用软件程序测试数据,例如将数据库备份成一个新的数据库,将企业常用的流程在新数据库中做一遍,通过检查结果的正确性来验证基础数据的正确性。
在收集和整理这两个步骤中,各企业根据自身员工的技术和特长,通常会用一些工具软件辅助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常用的有MS Excel、Access、FoxPro、SQL server等。
利用工具软件不仅能大大提高收集和整理的效率,更大的优势是能够查错,下几条简单指令就可以发现大部分错误,如果依靠人工比对检查,所需的时间和工作量都是企业无法承受的。
以上谈了ERP项目基础数据整理的流程,具体项目还要在实施方顾问的指导下进行,另外制度的保障也要及时跟上,曾经有企业在做数据整理工作前,采纳了实施方的建议,建立了奖惩制度,输入一条数据按0.02元计算,输入数据经过检查发现错误,扣0.04元,一条制度即提高了输入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督促录入人员在录入的同时进行认真的检查。
基础数据准备这项工作的重点不是在数据本身,严密的计划和合理的组织才是完成这项艰巨工作的最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