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咸阳城东楼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咸阳城东楼》PPT-完美版
《咸阳城东楼》PPT
咸阳城东楼
《咸阳城东楼》PPT
作者简介
• 许浑(?—858),字用晦,一作仲晦, 唐代诗人。武 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 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 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 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 集,曰《丁卯集》。
•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 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 ⑸当年:一作“前朝”。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 包括作者在内。
• ⑹“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 “光”。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 边而来。
白话译文
•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 先生的 才学和 人格魅 力所折 服,这 节课我 们就来 谈谈自 己心目 中的鲁 迅。
•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 以结合 课外学 习的收 获来谈 ;可以 讲同鲁 迅有关 的人和 事,也 可以说 说读鲁 迅作品 的体会 。
•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咸阳城东楼
•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创作背景
•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 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 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 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 子方法 :
咸阳城东楼
《咸阳城东楼》PPT
作者简介
• 许浑(?—858),字用晦,一作仲晦, 唐代诗人。武 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 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 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 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 集,曰《丁卯集》。
•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 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 ⑸当年:一作“前朝”。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 包括作者在内。
• ⑹“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 “光”。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 边而来。
白话译文
•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 先生的 才学和 人格魅 力所折 服,这 节课我 们就来 谈谈自 己心目 中的鲁 迅。
•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 以结合 课外学 习的收 获来谈 ;可以 讲同鲁 迅有关 的人和 事,也 可以说 说读鲁 迅作品 的体会 。
•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咸阳城东楼
•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创作背景
•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 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 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 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 子方法 :
《咸阳城东楼》PPT优秀课件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咸阳城 东楼》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咸阳城 东楼》P PT
•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 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 —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 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 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 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咸阳城 东楼》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咸阳城 东楼》P PT
咸阳城东楼
•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蒹,荻;葭,芦。汀洲:水边之地为汀、 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 ⑶“溪云”句: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此句下作者自注: “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 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 ⑸当年:一作“前朝”。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 包括作者在内。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咸阳城 东楼》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景
•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 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 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 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咸阳城 东楼》P PT
•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 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 —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 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 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 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咸阳城 东楼》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咸阳城 东楼》P PT
咸阳城东楼
•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蒹,荻;葭,芦。汀洲:水边之地为汀、 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 ⑶“溪云”句: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此句下作者自注: “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 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 ⑸当年:一作“前朝”。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 包括作者在内。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咸阳城 东楼》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景
•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 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 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 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咸阳城东楼》PPT课件
赏析
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东来”,指诗人自东边而来。
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 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 止而已。
赏析
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赏析
首联: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愁』 花式表达: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赏析
首联: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一:触发愁绪时间之短。 万:生发愁绪程度之重。
赏析
首联: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怎样理解这个“流”字?
渭水无语东流,不会为任何事物而改变停留,有花自 飘零水自流的无情之意。这里暗示出大唐风雨飘摇颓 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 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 伤感。
赏析
根据《咸阳城东楼》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官宦在外,思念家乡; 国势动荡,危机四伏; 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 夕阳仿佛靠近慈福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 蓦然冷风乍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 看就要到了。
赏析
《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 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 的自然情景,给人紧张压迫之感。
眼前实景
(躲着悲鸣)
你看出来作者虚写的是什么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咸阳城东楼PPT优选课件
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2] 2020/10/18
15
创作背景
• 该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 当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在此期间作者 也曾写过同类题材的《田居四首》等诗, 也曾写过一些学习乡言土语的诗词。 [3]
•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 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 ⑸当年:一作“前朝”。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 作者在内。
• ⑹“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 [1]
•③飚(yáng):飞扬,飘扬。青 旗:青色的酒幌子。 [2]
•
2020/10/18
14
白话译文
•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 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
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
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
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
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
2020/10/18
8
•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 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 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 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 —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 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 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 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 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2020/10/18
6
《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
•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 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
九年级语文《咸阳城东楼》pptx课件(50页)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溪”指磻溪,“阁”指慈 福寺,诗人有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诗 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 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 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 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 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 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 “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 “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 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 “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 的意境,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 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概括颔联的内容: 爱情忠贞。 2.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 表情作用。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上面两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面两句就转到对方女主人公
身上了,想象她别离后的生活。此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
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 情人怎样的心境?
“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 头发也散乱渐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 “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 清和寒冷,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你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春风一度;
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挽留住百花凋残。 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哪有绝期?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课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咸阳城东楼
许浑
CONTENTS 教学目录
01 走近作者 02 创作背景 03 诗歌朗读 04 词义理解
05 诗意速通 06 主旨点睛 07 诗歌赏析
走近作者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 江苏)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诗 以律体见长,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诗歌 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登洛阳故城》等。
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诗人傍晚登上城楼, 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 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 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 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
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 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勒,淋漓尽致而又 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 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 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 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词义理解
咸阳:秦代都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汀洲:水中的小洲。
溪:这里指咸阳城南的磻溪。 阁:指城西的慈福寺。
芜:丛生的杂草。
行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当年事:指秦、汉灭亡的往事 一登上咸阳楼我顿生浓浓的哀愁,眼前水草杨柳丛 生就像水中的小洲。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 还是不要过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都 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 流不止。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磻溪上空的乌云刚刚升起,夕阳已经沉落在慈福寺 后面,山雨即将来临,狂风灌满这空旷的城楼。
咸阳城东楼
许浑
CONTENTS 教学目录
01 走近作者 02 创作背景 03 诗歌朗读 04 词义理解
05 诗意速通 06 主旨点睛 07 诗歌赏析
走近作者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 江苏)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诗 以律体见长,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诗歌 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登洛阳故城》等。
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诗人傍晚登上城楼, 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 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 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 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
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 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勒,淋漓尽致而又 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 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 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 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词义理解
咸阳:秦代都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汀洲:水中的小洲。
溪:这里指咸阳城南的磻溪。 阁:指城西的慈福寺。
芜:丛生的杂草。
行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当年事:指秦、汉灭亡的往事 一登上咸阳楼我顿生浓浓的哀愁,眼前水草杨柳丛 生就像水中的小洲。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 还是不要过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都 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 流不止。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磻溪上空的乌云刚刚升起,夕阳已经沉落在慈福寺 后面,山雨即将来临,狂风灌满这空旷的城楼。
九年级语文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初三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PPT课件
诗词诵读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 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 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 飒飒。
➢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 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 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 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 令人伤感。
课堂小结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 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 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 衰败的无限感慨。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 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 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 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 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 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 “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 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 咏的名句。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 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 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 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联想。
➢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 渭水不停东流。
诗词赏析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此诗首联扣题,抒情写景。“蒹葭”, 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 表思念心绪。
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远离家乡,一旦登临, 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 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咸阳城东楼》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PPT教学课件
赏析
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东来”,指诗人自东边而来。
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 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 止而已。
赏析
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眼前实景
(躲着悲鸣)
你看出来作者虚写的是什么吗?
赏析
秦苑、汉宫:曾经的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剩鸟雀和虫鸣。
异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曲
——《登金陵凤凰台》
同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愁更愁:历史王朝的更替,世事难料,人生无常。
古诗
谢谢您的观看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and guidance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 咏的名句。
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 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 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赏析
颈联: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承接上联山雨将至,鸟雀都有哪些反应?
下绿芜
(仓皇逃入) 鸣黄叶
怎样理解这个“流”字?
渭水无语东流,不会为任何事物而改变停留,有花自 飘零水自流的无情之意。这里暗示出大唐风雨飘摇颓 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 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 伤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鉴赏课件: 咸阳城东楼 (共18张PPT)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当年:一作“前朝” 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故国:指秦 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诗人最后感慨道:羁
活动二、析诗意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⑴咸阳:今属陕西。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 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唐代咸阳城隔渭水 与新都长安相望。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蒹,荻;葭,芦。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 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也包含着另外一层写现实意思:唐皇朝的统治,已经 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社会也到了大变动的前夕。这种 社会大变动的征兆,已经反映得极为明显。出现了“山雨 欲来风满楼”的局面。
谢谢观看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 黄叶间。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
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 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 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 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 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 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 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 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首联扣题,抒情写景。“蒹葭”,暗用《诗经·国 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诗人一登上咸 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 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 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 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 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 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触低沉,景致 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 势雄。
咸阳城东楼-ppt优秀课件
词句注释
• ⑴咸阳:今属陕西。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 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唐代 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蒹,荻;葭,芦。汀洲:水边之地为汀、 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 ⑶“溪云”句: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此句下作者自注: “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
4.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 那段时 间里, 我市解 放路上 到处都 是游玩 购物的 人,直 到深夜 ,大街 上还是 不绝如 缕,热 闹极了
•
5.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 累,只 有打好 基础, 才能实 现自己 高远的 目标; 如果毫 无知识 储备, 在激烈 的竞争 中,只 能是铩 羽而归
文学赏析
• 此诗首联扣题,抒情写景。,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 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 雄。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 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 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 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 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 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 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 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
8. 本 文 以 叙 述为铺 垫,以 议论为 主体。 其叙事 以作者 陆续了 解七门 堰历史 的过程 为线索 ,
•
9.语 言 简 洁 , 叙事 清楚; 其议论 ,则联 系汉初 宗室王 族作横 向和纵 向的比 较,借 题发挥 ,以此 阐述自 己的思 想观点 。
九年级上册语文咸阳城东楼PPT课件
•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 (唐代爱情诗)
•
李商隐
作者简介
•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 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年间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文学赏析
• 此诗首联扣题,抒情写景。,一个“愁”字,奠定了全 诗的基调。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 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 深远。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 一轮红日渐薄远山, 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
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 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 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 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 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 千古传咏的名句。
咸阳城东楼
作者简介
• 许浑(?—858),字用晦,一作仲晦, 唐代 诗人。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 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 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 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 郢二州刺史。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 编诗集,曰《丁卯集》。 [5]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咸阳城东楼》说课教学课件
•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 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 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 二字,并非劝诫之辞 ,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 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 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 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 人伤感。
咸阳城东楼
•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创作背景
•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 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 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 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文学赏析
• 此诗首联扣题,抒情写景。,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 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 雄。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 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 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 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 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 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 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 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2. 阅读《咸阳城东楼》,回答问题。
(1)分析“一上高城万里愁”中“愁”的作用。 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愁”开
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 抒发)。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咸阳城东楼》课外古诗词诵读PPT优质教学说课复习课件
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读懂诗意;
2.学习鉴赏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忧国情思。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许浑(约791-858),字用晦,唐代诗人,润州 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 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 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 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 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丁卯涧,以丁 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代表作有《咸阳 城东楼》。
课堂小结
本诗通过写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 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景象,借秦苑、 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国家衰败的无限感慨。全诗 情景交融,在呈现自然之景时,又体现出作者对历 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登楼诗
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 只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这不禁引起我万里乡愁。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 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 秋蝉鸣叫于枯黄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咸阳城东楼
登楼远眺 追忆历史
蒹葭杨柳 山雨欲来 秦苑汉宫 莫问当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6
《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 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 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 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 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 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 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2020/10/13
9
•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 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 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 二字,并非劝诫之辞 ,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 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 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 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 人伤感。
咸阳城东楼
2020/10/13
1
作者简介
• 许浑(?—858),字用晦,一作仲晦, 唐代诗人。武 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 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 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 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 集,曰《丁卯集》。
2020/10/13
4
词句注释
• ⑴咸阳:今属陕西。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 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唐代 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蒹,荻;葭,芦。汀洲:水边之地为汀、 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 ⑶“溪云”句: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此句下作者自注: “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 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 ⑸当年:一作“前朝”。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 包括作者在内。
• ⑹“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
“光”。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
边而来。
2020/10/13
2020/10/13
8
•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 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 —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 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 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 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2020/10/13
2
咸阳城东楼
•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2020/10/13
3
创作背景
•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 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 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 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5
白话译文
• 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 • 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夜间。 •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2020/10/13
2020/10/13
10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谢谢大家!本文档为精心编制而成,您可以在下载后自由修改和打印,希望下载对您有帮助!
2020/10/13
7
文学赏析
• 此诗首联扣题,抒情写景。,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 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 雄。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 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 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 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 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 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 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 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6
《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 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 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 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 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 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 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2020/10/13
9
•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 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 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 二字,并非劝诫之辞 ,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 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 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 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 人伤感。
咸阳城东楼
2020/10/13
1
作者简介
• 许浑(?—858),字用晦,一作仲晦, 唐代诗人。武 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 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 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 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 集,曰《丁卯集》。
2020/10/13
4
词句注释
• ⑴咸阳:今属陕西。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 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唐代 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蒹,荻;葭,芦。汀洲:水边之地为汀、 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 ⑶“溪云”句: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此句下作者自注: “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 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 ⑸当年:一作“前朝”。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 包括作者在内。
• ⑹“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
“光”。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
边而来。
2020/10/13
2020/10/13
8
•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 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 —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 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 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 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2020/10/13
2
咸阳城东楼
•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2020/10/13
3
创作背景
•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 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 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 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5
白话译文
• 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 • 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夜间。 •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2020/10/13
2020/10/13
10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谢谢大家!本文档为精心编制而成,您可以在下载后自由修改和打印,希望下载对您有帮助!
2020/10/13
7
文学赏析
• 此诗首联扣题,抒情写景。,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 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 雄。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 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 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 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 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 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 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 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