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战争
俄罗斯的眼泪:车臣暴力恐怖问题回顾
文字整理/姚学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俄罗斯民众备受车臣暴力恐怖事件困扰。
当地的分裂势力在政治和军事活动受到俄强力打压后,他们选择使用恐怖主义手段,将矛头对准平民,以图达到从政治和军事途径无法达成的政治目标。
然而车臣乱象并非一日形成,回顾百年,也许能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文章提要:一、车臣问题起源:沙俄扩张吞并车臣二、斯大林:大炮加飞机流放全体车臣人三、叶利钦:宫廷权力争斗造就车臣匪徒四、普京:赢得车臣战争却不得不面对恐怖袭击一、车臣问题起源:沙俄扩张吞并车臣叶尔莫洛夫(俄国国务活动家和军事家)18世纪初,沙俄开始向高加索地区扩张。
车臣盛产石油,又是通往里海与黑海的要冲,被沙俄视为控制高加索地区的战略要地。
沙俄经过多年血腥战争,从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中夺得车臣。
此后,车臣人不断掀起声势浩大的反俄武装斗争,但都最终遭到沙皇军队的残酷镇压。
镇压车臣反抗的沙俄将军叶尔莫洛夫认为:“跟亚美尼亚人或犹太人可以讨价还价,对格鲁吉亚人或阿塞拜疆人可以给他们颜色看看,但对车臣人,只能斩立决勿留后患”。
在早期的俄罗斯与车臣的关系中,应该说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还是对等的:车臣人像一切北高加索的山民一样,主动袭扰和抢掠俄罗斯人,而俄罗斯军队也对车臣地区进行了残酷无情的军事行动,对于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恶化似乎双方都负有责任。
而且,当时的俄罗斯人与车臣人的冲突往往具有偶然性,很多情况下只是为了俄罗斯军队借道车臣开往格鲁吉亚等地这样的原因。
但是随着俄罗斯在外高加索的军事进展和日益深厚的政治存在,冲突的性质便发生了变化—俄罗斯军队毕竟是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高加索地区的。
而在1817年事态起了变化,著名的叶尔莫罗夫出现在高加索的政治舞台上,此前的俄罗斯军队的行动是防御性质的,是为了对山民进行惩罚和威慑,而此后则具有主动进攻的性质。
确实,以叶尔莫罗夫为代表的强硬派人物的军事行动的目标是把山民们从居住的平原土地上排挤到山区,从而占据他们的肥沃的土地,因而山民们的反抗行动就具有某种保卫自己家园的性质。
车臣战争爆发的原因介绍
车臣战争爆发的原因介绍车臣战争是指俄罗斯联邦和其下属的车臣共和国分离分子之间爆发的两次战争,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车臣战争爆发的原因,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车臣战争爆发的原因车臣战争是指20世纪90年代一次重要的外交战争,车臣战争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民族原因,后来的历史学家一直对车臣战争原因这个话题争论不休,很多人认为车臣战争原因其实非常复杂,有来自俄罗斯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车臣本国境内的原因。
但是无可置疑的是,在所有的车臣战争原因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车臣谋求独立,然而俄罗斯不同意,早在1991年苏联解体的时候,车臣民族主义势力就想趁着动荡的时局,谋求独立,但是这个想法一直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开始实行,由此便爆发了车臣战争,1994年的时候,俄罗斯和车臣之间的局势就已经非常紧张,俄罗斯在车臣战争之前还曾经出兵讨伐车臣分裂势力。
还有一个车臣战争原因就是民族仇恨,因为车臣和俄罗斯联邦这两个地区的人民一直都存在相互仇视的现象,其中包括宗教原因也包括经济原因,车臣人以骁勇善战为名,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而俄罗斯有自己的宗教体系,所以两个地区的人民一直矛盾冲突不断,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累积才使得车臣战争迅速爆发。
其实车臣战争原因是很复杂的,除了俄罗斯和车臣本国的原因之外,还包括来自德国和法国方面的压力,专家表示,在车臣战争的背后,欧洲列强对于俄罗斯联邦一直是虎视眈眈,他们从中挑拨离间,如果没有他们的推动,车臣战争也不会如此迅速的爆发。
车臣战争的结果车臣战争是指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和其下属的车臣共和国爆发的两次战争,一直以来车臣战争结果都是历史学家关心的话题,其实车臣战争结果非常明显,俄罗斯联邦在这场战争中大获全胜,直到2000年的时候控制了绝大多数的车臣土地,获得了完全胜利。
如果从车臣这个国家的角度看,车臣战争结果显然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因为战争在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就结束了,而车臣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伤亡1万余人的代价,几乎90%的车臣土地都处在俄罗斯的控制之下,至此车臣想独立的梦想宣告破灭,成为了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合法领土。
第二次车臣战争
第四点:实行非常务实、有效的外交政策,配合军事
作战。车臣战争之前,俄罗斯外长就采取各种方式向 国际社会解释俄罗斯政府打击车臣非法武装的迫切性、 正义性、必要性,说明这场斗争的实质。在车臣战争 的进程中俄罗斯外交战线一直成为俄政府打击车臣非 法武装、抵制西方不断施加的强大压力的第二战线。
第四,在刚刚被解放的地区建立临时地方政权,安顿居民,
清除残余恐怖分子和非法武装分子。 第五,采取有效措施,切切实实安排好难民生活,防止出 现大规模难民潮给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造成不好影响,俄 政府在车臣周边地区建立了四处大的难民接收区,负责接 收、安置、转移、遣返难民。尽管在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 曾经出现过20多万难民,但却没有造成大规模的难民潮, 没有对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出现灾难性事件。 第六,俄政府在车臣北部地区建立了经济示范区,组织车 臣居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同时,俄政府还在财政非常 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恢复在车臣的电力和燃气供应, 恢复医院和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发放工资、退休金和其 他社会补贴,努力使解放区的居民生活正常化。
第一点:俄罗斯政府的政治决策比较到位。 首先,俄政府将这次车臣战争定性为打击恐怖主义分子,铲除
恐怖主义分子赖以生存的基地。俄政府在政治上成功地把握住 三个界限,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一是把车臣非法武 装与车臣民族独立运动区分开;二是把恐怖分子与车臣民众区 分开;三是将伊斯兰极端原教旨主义与正常的伊斯兰宗教信仰 区分开,从而明确地展示了俄政府打击车臣非法武装的正义性。 俄政府高举“反恐怖”的大旗,对内获得了民众的坚决支持, 对外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同情和支持。这些都成为普京车臣 行动的政治基础。 其次,普京十分果断地宣布1996年俄政府与车臣当局签订的和 平协议是错误的,郑重宣布决不与非法武装分子谈判,明确昭 示车臣马斯哈多夫政权是非法政权。与此同时,俄政府恢复了 被车臣当局解散的原车臣国民议会的权力和地位。这就大大加 重了打击车臣非法武装的决心和意志,也显示出普京“主权问 题不容谈判”的信念。
俄罗斯车臣战争爆发的原因
俄罗斯车臣战争爆发的原因1.历史背景:俄罗斯与车臣之间的历史矛盾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当时,俄罗斯帝国开始将车臣纳入其统治范围,车臣人对此表示强烈的抵抗。
随后,车臣成为了苏联的一部分,但在苏联时期,车臣人仍然维持着自己的传统和文化,不断努力争取更大的自治权。
苏联解体后,车臣领导人宣布车臣为独立国家,但俄罗斯政府拒绝承认其独立地位,这导致了冲突的进一步升级。
2.民族和宗教因素:车臣人是一个主要由穆斯林组成的民族群体。
车臣人对其宗教和文化的保护非常重视,他们反对俄罗斯政府试图对他们的信仰和文化进行统一化的努力。
这种民族和宗教认同感加剧了俄罗斯与车臣之间的紧张关系,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3.政治和经济问题:在车臣战争爆发之前,俄罗斯正处于一个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时期。
俄罗斯政府试图通过对车臣实施强硬的统治来解决其它地区的民族和民主斗争,以保持国家的稳定。
同时,俄罗斯在车臣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使得车臣成为争夺资源和权力的焦点。
4.人权问题:车臣战争爆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权问题。
作为对车臣的镇压措施,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严厉的手段,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批评。
报告称,车臣居民遭受了破坏、迫害和侵犯人权等问题。
这些侵犯人权的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也加剧了俄罗斯与车臣之间的冲突。
总的来说,俄罗斯车臣战争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的结果。
历史上的长期矛盾、民族和宗教问题、政治和经济动荡、以及人权问题都对俄罗斯与车臣之间的紧张关系发挥了作用。
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场战争,并为寻找和平解决冲突的途径提供启示。
关于第二次车臣战争
最初,对于要不要将军事活动战场移到车臣境内还存在着争议。车臣 总统马斯哈多夫否认参与达吉斯坦袭击活动,但是他也没有对袭击活 动进行谴责,引起俄联邦政府不满。9 月初,在莫斯科和达吉斯坦境 内发生了多起社区楼房爆炸袭击事件,造成大量平民死亡,而对这些 事件的调查结果都指向车臣。为此,9 月中旬,在俄罗斯联邦政府肃 清了卡达尔地区的“瓦哈比”势力后,俄联邦军队封锁车臣,中断车 臣的铁路和航空运输,切断车臣境内能源和通信网络,关闭石油和天 然气管道。
俄罗斯联邦政府在历时近两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并没有真正解决 车臣问题,而只是把难题拖延到 5 年之后,暂时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局 面。选择与车臣武装分子代表马斯哈多夫谈判,而把名义上的车臣总 统扎夫加耶夫排除在外,这就是相当于联邦政府默认了“非法”的杜 达耶夫政权即车臣的“独立”。车臣武装分子独立的初衷并无改变, 停火之后在没有任何有效政策压制车臣的独立倾向情况之下,五年的 期限就如同定时炸弹,预示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只不过,车臣极端 民族分子的活动加快了战争的步伐。
两次车臣战争结束之后,车臣问题并没有彻
底解决。车臣独立武装采取更趋极端的恐怖 主义袭击活动:2002 年 10 月 23 日的“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事件” 造成 129 名人质丧生;2004 年 5 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车臣共和国总统“卡德罗夫 被炸身亡事件”,2004 年 9 月震惊全球的“别斯兰人质事件”,共造 成 335 人死亡,其中包括 156 名儿童。这一系列恐怖事件使车臣给 世人的印象简直就是恐怖和危险的制造地。“今天任何一个俄国人听 见‘车臣人’三个字就会战栗,会想起报纸和电视介绍的这些人的劫 掠行为。‘车臣’成了冷酷无情的,甚至靠收买也无法制服的暴力的 同义词。”
关于第二次车臣战争
第一次车臣战役-课件
战役过程
在格拉乔夫的严令催促下,俄罗斯军队总参谋部仓促制定出了 针对车臣问题的作战计划,由4部分组成: 1、封锁与车臣接壤的其它加盟共和国的边境,将由俄罗斯陆军 和内务部队实行三方位的“中心攻击”战术,彻底孤立车臣首 府格罗兹尼。为了避免对城市可能造成的破坏,俄军将放出一 条生路,允许车臣非法武装离开城区。估计第一部分将用3天左 右的时间即可完成; 2、使用俄军中强大的装甲部队迅速攻入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并 立即控制诸如车臣“总统府”、广播电视大楼、水电工厂设施 等一些非常重要的城市部门,估计将用4、5天左右的时间完成 上述任务; 3、基本肃清车臣反政府武装,在车臣建立一个绝对服从莫斯科 中央政府的车臣地方政府,估计这一部分将会耗时10天左右的 时间; 4、最后,肃清败退到车臣南部山区中的非法武装残余分子,估 计这场肃清战斗将会持续半年之久。
战役过程
1991年底至1994年11月的3年中,由于俄罗斯中央领导集团内部 矛盾和权力斗争十分尖锐和复杂,叶利钦无暇解决车臣问题。 1994年7月公开支持阿夫图尔哈诺夫为首的车臣临时最高委员会 ,宣布取消杜达耶夫政权,成立共和国临时政府,并试图从军 事上支持反对杜达耶夫这一派,挑起内战和以武力压垮反对派 。 临时最高委员会几次武装进攻共和国首都格罗兹尼均被杜达耶 夫打败,使俄罗斯政府大为丢脸和恼火,从而导致俄罗斯当局 直接武装干涉。
车臣战争的由来、后果和影响
车臣战争的由来、后果和影响(一)车臣问题和危机的由来1.车臣人与俄罗斯结怨由来已久车臣共和国位于北高加索的捷列克河沿岸,北与俄罗斯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为邻,南与格鲁吉亚共和国接壤,东靠达吉斯坦共和国,西部是北奥塞梯共和国。
车臣共和国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120多万,其中车臣人占大多数,为主体民族。
车臣人祖居高加索山区,信奉伊斯兰教。
他们性格豪放,热爱自由和向往独立自主,以骁勇善战著称。
俄罗斯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北高加索服兵役时赞叹说,车臣人是一个强悍尚武的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人人都是不怕死的硬汉子。
19世纪初至50年代,车臣人为反对外来侵犯进行过英勇卓绝的斗争,并在民族英雄沙米尔领导下同沙俄帝国侵略军坚持抗战40年之久,接下来因为寡不敌众于1859年被沙俄军队征服,从此,车臣民族沦为沙俄帝国的殖民地,遭受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压迫和奴役。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少数民族自我意识迅速增强,强烈要求实现民族独立自主,在列宁实行的各民族平等和民族自由自决政策的指导下,先后建立了许多苏维埃共和国。
在这样的形势下,1922年11月30日成立了车臣民族自治州,1934年1月15日改为车臣-印古什民族自治州,1936年12月5日改为车臣-印古什苏维埃自治共和国,是隶属于俄罗斯联邦的民族自治实体。
按照苏联宪法规定,苏联是联邦制国家,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制,自治共和国也拥有自己民族国家实体,在国家管理方面享有独立自主权。
但实际情况是,在苏联时期,车臣人不仅没有享受到宪法赋予的民族自主权利,反而受到民族岐视和压迫,无辜地遭受三次大规模迫害。
首先,在20年代末,苏联政府为加速实现工业化,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把农业生产纳入国家集中计划管理的轨道,在全国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损害农民利益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在许多地区遇到抵制和反抗,当时北高加索地区车臣人也竭力反对集体化运动,因而遭到苏联政府的镇压。
浅谈血腥的车臣战争
浅谈血腥的车臣战争综述:从90年代至今,车臣危机始终是俄罗斯民族心中顽疾,而2010年的莫斯科人质事件则又一次让世人的目光聚集于高加索地区,这区区弹丸之地竟能让俄罗斯如坐针毡,让大西洋彼岸的美利坚牵肠挂肚,究其根源,离不开利益二字。
一.背景俄罗斯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的八十九个成员国之一,位于俄罗斯北高加索捷列克河沿岸,北与斯塔夫罗波尔为邻,南与格鲁吉亚共和国接壤,东靠达吉斯坦共和国,西部是北奥赛梯共和国,面积为1.5万平方公里。
车臣地区位于里海和黑海之间,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
再加上其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大量的石油管道也途经此地,因此决定了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车臣人民风彪悍,不事生产,各个氏族之间战乱频繁。
从沙俄时代起,车臣人与俄罗斯人之间就不断开战,在对车臣实行殖民化统治的过程中,沙俄统治者还在文化上“同化”,在车臣开办俄语学校推广俄语,并拉拢与吸收一些愿意依附殖民统治者的车臣“精英”阶层,参与当地的政治生活,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消灭车臣故有的宗教文化,加强对车臣的控制,使其驯服地接受沙俄的统治。
二战期间,斯大林还动用大批内卫部队,把整个车臣民族用火车迁往西伯利亚,举世罕见。
在此期间,有不计其数的车臣人死于饥饿、疾病以及俄国人的子弹,车臣人因此丧失了40%的人口,整个车臣民族成为苏联国家恐怖主义、民族歧视与种族清洗的牺牲品。
由此车臣人得反俄罗斯情结可谓是根深蒂固。
二.战争过程1991年,当时的车臣总统焦哈尔·杜达耶夫发表独立宣言。
1992年,车臣一分为二,西部的印古什地区宣布加入俄罗斯联邦。
1993年,印古什以外的车臣地区再度宣布独立。
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讨伐桀骜不驯的分裂势力。
一开始,俄军把车臣叛军当成乌合之众,根本不放在眼里,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夸下海口:“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即可拿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
”但俄军却付出了几千名官兵牺牲的惨痛代价,外加两万多平民丧生,1996年8月31日,在国内压力和大选逼近下,鲍里斯·叶利钦和车臣签署停火协定。
车臣战争的历史事件介绍
车臣战争的历史事件介绍车臣战争是指俄罗斯联邦和其下属的车臣共和国分离分子之间爆发的两次战争,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车臣战争的简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车臣战争的简介车臣战争是指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和其属下的车臣分裂分子爆发的大小战斗冲突的总称。
翻开车臣战争简介可以发现,这是现代战争史上极为残酷的战争,残酷程度堪比二战时期的越南战争和斯大林格勒战役。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车臣地区被苏联野蛮的并入其版图结构中就引发了强烈的民族矛盾和冲突,1991年在苏联解体之后,车臣分裂分子决定趁着苏维埃政权动荡之际,中央政府无暇顾及这个边远之地,开始计划一步步的逐渐从俄罗斯的管辖中分裂出去,以达到民族和政治主权独立的目的。
1994年,俄罗斯部队分三个部分进入车臣领土,讨伐车臣分裂分子,车臣战争也由此爆发,成为现在军事史上最为残酷的城市战争。
1994年12月11日格罗兹尼巷战标志着车臣战役的正式开始,车臣战争的残酷程度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就开始体现出现,双方损失了80%的车辆和70%左右的人员损失,直到2000年2月28日,格罗兹尼城被炮火轰平才标志着车臣战争的结束,两次大规模的城市战役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装备损失,也是车臣战争中最为标志性也是最血腥的战役。
在车臣战争的简介中可以发现,早在沙皇俄国的时候,车臣人跟当时的沙皇俄国政府就存在着巨大的政治矛盾,加上二战时期苏联的强硬态度,民族仇恨得到进一步升级,苏联解体催化了车臣独立的愿望,车臣战争从而也一触即发。
车臣战争的原因车臣战争是指20世纪90年代一次重要的外交战争,车臣战争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民族原因,后来的历史学家一直对车臣战争原因这个话题争论不休,很多人认为车臣战争原因其实非常复杂,有来自俄罗斯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车臣本国境内的原因。
但是无可置疑的是,在所有的车臣战争原因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车臣谋求独立,然而俄罗斯不同意,早在1991年苏联解体的时候,车臣民族主义势力就想趁着动荡的时局,谋求独立,但是这个想法一直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开始实行,由此便爆发了车臣战争,1994年的时候,俄罗斯和车臣之间的局势就已经非常紧张,俄罗斯在车臣战争之前还曾经出兵讨伐车臣分裂势力。
车臣
车臣问题是苏联解体后一直困扰俄的一大难题。
俄立国至今,车臣问题经历了4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第一阶段,1991年—1994年8月。
这一时期以杜达耶夫为首的车臣分离势力乘俄上层权力争斗不断、力量削弱之机,公然宣布车臣脱离俄联邦,成为独立的共和国,开始拒不签署联邦条约,拒不上交联邦预算,拒不参加联邦选举。
俄当局曾试图以给车臣更大的自治权换取其放弃独立,但遭到杜达耶夫的拒绝。
俄、车关系因此处于极度紧张状态。
第二阶段,1994年8月—1996年底,车臣陷于战争状态。
俄试图以武力迫使车臣当局放弃独立主张,但车臣方面毫不妥协退让。
双方形成军事对峙局面。
最终战争以双方签署和平协议,俄军撤出车臣宣告结束。
第三阶段,从车臣战争结束到去年车臣冲突再起。
这一时期车臣虽未确定最终地位,但事实上已成为俄联邦境内的“国中之国”。
它拥有自己的军队,发行自己的护照和货币,使用车语作为国语,并宣布要与俄建立外交关系,声称将加入独联体、欧安会和联合国。
这一时期车臣实际享有着独立的权力。
第四阶段,自去年车臣冲突再起至今,车臣极端势力频频制造事端企图迫俄吞下车臣独立的苦果,但遭到俄重拳回击。
车臣问题进入一个新的关键时期。
纵观车臣问题的演变,可以看出,俄与车臣当局争执的焦点在于车臣的地位问题。
车臣问题实质上是坚决维护领土完整的俄罗斯与坚持分裂国家、破坏统一的车臣分离势力之间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较量。
车臣问题再度激化有着复杂的背景。
此次车臣冲突肇始恰恰是在科索沃战火熄灭不久。
车臣极端势力从科索沃战争中得到启示,认为美国并不是一味反对恐怖主义,对那些并不反美又可为其利用的恐怖主义,美国是极力怂恿的;同时,对那些可能成为其潜在对手又不顺从的国家,美国打着维护“人权”、“人道”的旗号极力进行国际干预。
随着俄军在车臣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车臣非法武装又不断采取措施,大肆向周边地区驱赶难民,甚至装扮成俄军枪杀无辜平民,制造所谓的“人道主义灾难”,极力谋求车臣问题国际化,促使西方国家干预。
第二次车臣战争
车臣战争中的狙击战与反狙击战
车臣战争中的狙击战与反狙击战●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车臣非法武装以狙击手段给进入格市的俄军以重大杀伤,仅首次攻入市中心的俄军131旅,在3天中就损失了近800人和20辆坦克、102辆装甲车;第二次车臣战争开始不久,俄军80%的人员伤亡仍是由车臣非法武装的狙击行动造成的。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强化了反狙击战的研究和训练,赢得了战场主动。
1999年10月8日,俄军特种小分队秘密潜入非法武装的指挥机构,将通缉了一年多的非法武装头目之一哈奇拉耶夫缉拿归案;今年3月12日,俄特工小组又成功地抓获了车臣非法武装的另一个头目、前车臣非法武装首领杜达耶夫之侄———拉杜耶夫。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车臣非法武装以狙击手段给进入格罗兹尼市的俄军以重大杀伤,仅首次攻入市中心的俄军131旅,在3天中就损失了近800人和20辆坦克、102辆装甲车。
第二次车臣战争开始不久,俄军有80%的人员伤亡是由非法武装的狙击行动造成的。
但这一次,俄军注意研究非法武装的狙击行动特点,不断研究反狙击战术,加强参战部队的反狙击训练,很快由被动转为主动,赢得了围剿作战的胜利。
狙击战:车臣非法武装冷枪冷炮难设防车臣非法武装利用对地形环境熟悉,武器装备轻便,便于隐蔽机动等优势,在城市、山地等防御战斗中广泛开展狙击战,并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装备先进,技术过硬。
几年来,车臣非法武装通过各种渠道,购买了大量的俄、美制造的先进武器装备,其中俄制装备有装有激光瞄准具的“沙普诺夫”狙击步枪、刚刚生产出来的“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和“苍蝇”型火箭筒等,美制的M16自动步枪、自动榴弹发射器、反坦克导弹、“毒刺”单兵防空导弹等武器。
这些武器射击精度高,射击距离远,重量轻,效能大,是开展狙击行动的理想武器。
与此同时,他们还通过国际极端伊斯兰组织介绍,从非洲、中东、东南亚等近10个国家招募了数千人的雇佣军。
这些雇佣军技术过硬,战术灵活,战斗力很强。
车臣非法武装通过这些雇佣军,培养了大批狙击手。
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车臣武装到底是样子的
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过程是什么样的车臣武装到底是样子的本文导读:随后,俄罗斯空军武装直升机就向盘踞在达吉斯坦共和国几个村庄内的武装分子展开了猛烈进攻。
俄空军采用北约打击南联盟的模式,即利用空中优势和高科技武器对攻击目标进行远距离、高精度、无地面人员接触、尽量避免人员伤亡的军事打击。
对“车独”活动基地和通讯、交通、经济设施等进行昼夜轰炸,使其瘫痪,又调集大量军队于车达边境对“车独”武装展开激战。
在此次俄军的行动中,共有6人死亡,多人受伤。
此外,俄军的两架武装直升机被武装分子击毁,在遇难的机组人员中有四八七直升机团副团长、俄罗斯英雄纳伍莫夫。
不久,俄军对武装分子再次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据俄内务部副部长科列斯尼科夫说,“二次袭击中俄军共有10人阵亡、27人受伤。
武装分子数十人被击毙,几百人受伤。
俄军夺回了被武装分子占领的部分村庄”。
到1999年9月14日,俄空军出动战机达1700架次,消灭了2000多名匪徒、250多个活动点和150个训练基地。
巴萨耶夫在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后,又派出大批恐怖分子潜入俄内地,把几百吨炸药混在白糖里运进莫斯科,实行把战火引向俄内部的恐怖“掏肚战”。
1999年8月31日和9月4日、9日、13日、16日车臣恐怖分子连续在莫斯科、布伊纳克斯克和伏尔加顿斯克等城市制造了一系列恶性恐怖爆炸事件。
这其中9月4日在布伊纳克斯克一座军营的爆炸中炸死几十人,大多是妇女儿童。
在莫斯科连续发生了三起爆炸事件,其中最大的一起是9月13日凌晨5时许,位于莫斯科交通中心卡什尔大街六号的一座八层居民楼被爆炸夷为平地,楼内还在熟睡的数百人死伤惨重。
9月16日,俄南部城市伏尔加顿斯克一幢九层居民楼被炸,100多人死伤。
这些恐怖爆炸一共造成了300人死亡,很多人受伤,使整个俄罗斯陷入一片恐慌。
由于广传有十几吨炸药不知藏在莫斯科哪座建筑物中随时可能爆炸,更使莫斯科人心惶惶。
仅9月16日这一天,就有1000多个发现可疑爆炸物的报警电话。
炼狱--第一次车臣战争
俄军T-80坦克
车臣狙击手
居高临下的车臣反坦克手
被打烂的俄军T-80
车臣叛军故意将俄军尸首作为沙包,甚至割下头颅作为羞辱,枪杀俄 军战俘
俄军为防止战死的将士的尸体被车臣叛军侮辱,用坦克碾碎友军尸首
俄军杀红了眼,向一切会动的非己方单位开火,甚至进行无差别攻击
电影《炼狱》中的车臣女狙击手 战争过程 狙击手——死神的代言人
在众多的巷战中,狙击手一直是一支十分活跃的力量。其一枪毙敌, 以及冷静而冷血的特点,一直是普通士兵心目中的死神。这场战争就 是最好的见证。 车臣叛军在战争中投入了大量的狙击手,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具有专业 素质的狙击手,却是专业的杀人恶魔。为金钱卖命、身经百战的雇佣 军,对俄罗斯人不共戴天的阿富汗人,以及保家卫国、满腔热血的车 臣族青年甚至童子军,在使用狙击枪毙敌时毫不犹豫。战争结束时, 俄军85%的人员伤亡是由车臣狙击手造成的。 俄罗斯人有很多是刚入伍的新兵,实际上,俄罗斯对这场战争根本毫 无准备。当然,在吃够车臣狙击手的苦头之后,俄罗斯也投入了大量 训练有素的狙击手与特种兵,给车臣叛军造成巨大损失。 双方使用狙击枪—— SVD 狙击步枪,确切的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狙击 枪,有效射程只有800米,只能算是弥补AKM中距离火力不足而存在的 精准射击步枪。但是在拥挤的巷战中,可靠性高,轻便而又火力强大 的它,却成为狙击手们的最佳选择。
战争过程--厄运缠身的第一梯队
第一次车臣战争评析
第一次车臣战争评析作者:佟鑫,等来源:《轻兵器》 2010年第11期第一次车臣战争的爆发距今已近16年的历史了,这是当代俄罗斯的一场痛……战争根源由来已久第一次车臣战争是俄罗斯联邦独立后,联邦中央为制止联邦国家进一步发生分裂而对联邦主体之一的车臣共和国进行的一场国内战争。
车臣全境面积1.7万平方公里,虽然其只是处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之道,并且该地区资源丰富,盛产石油。
车臣战争爆发前人口约120万,其中车臣人约占六成,俄罗斯人约占三成半,余者为其他少数民族。
车臣共和国的前身是成立于1922年l1月30日的车臣自治州,1934年1月15日车臣自治州与印古什自治州合并,1936年12月5日改成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1944年2月建制被撤销。
1957年1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恢复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归俄罗斯管辖。
苏联解体前夕,在民族分离主义普遍膨胀的大环境下,车臣先由自治共和国自行升格为共和国,尔后又利用俄罗斯联邦自身闹独立、无暇顾及的机会,宣布脱离饿罗斯联邦而独立。
1991年10月,退役将军杜达耶夫当选车臣第一位民选总统后,除了宣布脱离俄罗斯联邦成为独立共和国外,还颁布了车臣共和国宪法,组建了自己的军队。
在车臣政权与联邦中央的矛盾激化之初,由于俄罗斯当局政治上刚刚取得安定,全国上下忙于经济改革而无暇它顾,因此俄罗斯当局并没有大动干戈的打算。
对于大多数车臣人而言,独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过上更富足、更有保障的生活。
但由于种种原因,车臣人民仍过着比独立前还要落后、贫穷和社会治安混乱的生活。
与此同时,车臣内部的反对派与杜达耶夫及其政权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1994年11月25日,俄联邦政府支持的反对派武装在对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市进行强攻时受到杜达耶夫军队的重创,14辆俄制坦克报废街头,70名俄罗斯志愿军人被俘。
于是车臣政权反俄的情绪更强烈,立场更明确,当然也更激起了莫斯科当局的反感。
车臣战争观后感
车臣战争观后感车臣战争是发生在1994年至2009年间的一场剧烈冲突,涉及到俄罗斯和车臣共和国之间的复杂政治和民族纷争。
这场战争给车臣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破坏,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普通的观察者,我对车臣战争的观察和感受主要基于媒体报道和亲友的口述。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尽力回顾和总结这场战争给我带来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车臣战争让我深刻认识到战争是多么残酷和可怕的事情。
媒体上报道的战争场面、摧毁的城市和伤亡的人民让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人类会陷入这样的境地。
战争不仅仅是政治和军事博弈的结果,更是普通人民生活的噩梦。
无辜的人们被迫离开家园,面临无尽的恐惧和痛苦,他们的生活被彻底摧毁。
在这种情况下,我不禁思考战争到底值不值得。
其次,车臣战争引发的是一个复杂的政治和民族冲突。
长期以来,俄罗斯和车臣之间存有着历史和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埋下了战争的种子。
争夺资源、独立意识和宗教信仰等问题使得双方无法和解,最终演变成一场血腥的战争。
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思考如何解决冲突,如何在多民族社会中实现和平共处。
车臣战争告诉我,只有通过对话、理解和互相尊重,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
第三,车臣战争使我对新闻报道和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媒体的报道往往偏向于某一方面,容易被政治利益所左右,而信息的误导会使观众产生偏见。
在车臣战争中,俄罗斯和车臣双方都试图在媒体上塑造自己的形象,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作为观众,我们需要保持批判的眼光,多方面获取信息,形成独立的判断。
这个观点引发了我对媒体和信息的信任度的思考,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识别真实的信息。
最后,车臣战争让我意识到和平是多么宝贵和珍贵的东西。
战争让人们失去生命、亲人和家园,带来巨大的伤痛和破坏。
和平是人类最终的追求,在和平的环境中,人们才能安居乐业、追寻梦想。
车臣战争表明了人们为了和平应该付出坚定努力的态度和努力。
和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参与和维护。
车臣战争
车臣战争百科名片车臣战争图片俄罗斯与车臣的民族矛盾可以追溯到18世纪沙皇入侵车臣,19世纪沙皇俄国征服了车臣并将其纳入帝国版图。
20世纪40年代,斯大林推行高压民族政策,将整个车臣族赶出世代居住的高加索,迁往哈萨克,后又遭到屠杀。
直至20世纪80年代车臣人才得以返回故乡,而此次迁徙更加深了车臣人对于俄罗斯人的民族仇恨,为日后的车臣问题埋下祸根。
目录背景及概述第一次车臣战争第二次车臣战争车臣问题的回顾与展望未来展望展开编辑本段背景及概述车臣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后,苏联经济逐步进入停滞时期,发展步伐越来越慢,至80年代初,危机进一步加深。
1991年,车臣人口失业率达30%——同时期全苏失业率还仅是个位数,这就使得车臣人容易受到极端分子的煽动铤而走险,而苏共中央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苏联的解体,最终引爆了这颗“不定时炸弹”。
一般认为,就内因而言,苏联解体是激进“民主派”和极端民族主义两支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一点,在车臣问题上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车臣分裂始于1990年,在“8.19”事件之后,民族分裂势力开始公然冲击苏共政权机构,而苏联的激进“民主派”们此时对于反共已经达到了一直歇斯底里的地步,当时叶利钦曾赞许杜达耶夫是“山区里的叶利钦”,而为了避免被扣上“压制民主”的罪名,苏联各强力部门事实上都只是在袖手旁观,原本可以在初期压制下去的分裂活动至此开始演变为一场灾难。
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所谓的“车臣总统”民主选举,将所有的非车臣族裔全部排除在外,而即使在武装分子的监视之下,杜达耶夫的得票率也仅仅是12%,但仍顺利当选。
车臣虽然只是处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却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
它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同样也必须经过这里。
长期以来,能源产品是俄罗斯除军火外在国际市场唯一拿的出手的商品,能源贸易一旦阻塞,俄罗斯的损失将是灾难性的。
因此,长期以来,牢牢控制住车臣始终是俄罗斯的重要国策。
车臣在没有大国支持的情况下,为何能对抗俄罗斯,赢得第一次车臣战争的胜利,并维持了数年的独立?
车⾂在没有⼤国⽀持的情况下,为何能对抗俄罗斯,赢得第⼀次车⾂战争的胜利,并维持了数年的独⽴?是叶利钦的软弱和愚蠢葬送了第⼀次车⾂战争中将⼠们的努⼒。
尽管在第⼀次车⾂战争中,俄军暴露了种种问题,车⾂武装分⼦也得到了西⽅,阿拉伯国家的援助。
俄罗斯的国内环境,舆论影响,以及匪徒巴萨耶夫的胆⼤妄为都推动了战争的格局。
但在根本原因,是叶利钦的软弱在动摇这场战争,是他让俄联邦输掉了战争!(俄军在格罗兹尼)1991年9⽉6⽇,悍匪杜达耶夫公然对印古什-车⾂正在开会的政府⼈员进⾏袭击,打死打伤多⼈。
随后,他便成⽴了所谓的“伊奇克⾥亚车⾂共和国”,宣称要实⾏沙⾥亚法。
但可笑的是,此⼈劝告车⾂⼈要虔诚,每天向麦加⽅向进⾏三次仪式,事实上,穆斯林是五次。
就是这样⼀个虚伪的悍匪,将叶利钦骗得团团转,起初,他对叶利钦说不会从俄联邦分离,只是谋求⾃治。
叶利钦信了,向车⾂继续提供财政补助。
在1992年,他更是愚蠢地和杜达耶夫达成协议,从车⾂撤⾛了所有的联邦军队。
⽽⾮法武装借此机会筹钱,招兵买马,把所有⾮车⾂的民族统统赶⾛,进⾏掠夺。
(叶利钦)此时的叶利钦依然对车⾂分离主义抱有幻想,⽽在此时,杜达耶夫及其匪徒对车⾂的俄罗斯族进⾏史⽆前例的清洗,杀死了2.1万俄罗斯⼈,⼜将4.6万⼈变成奴⾪。
是的,你没有听错,在车⾂匪徒的统治下,奴⾪制普遍存在的,他们要么做仆⼈,要么采矿,⼲苦⼒活⼉。
1994年12⽉,叶利钦终于集结军队,向车⾂进军,镇压叛乱分⼦。
在这场战争中,如果说具体的战事指挥不能让叶利钦背锅,那么,在⼈事上,叶利钦必须要负责任。
选了⼀个才能平庸的格拉乔夫当国防部长,然后⼜让⼀个不愿打仗的爱德华.沃罗⽐约夫⼤将去打,结果沃罗⽐约夫不打。
(国家养你那么多年,关键时刻要你拼命你却说为了和平不打了。
)(前线俄军)在排除重重困难后,俄军终于攻⼊了车⾂⾸府格罗兹尼。
在格罗兹尼的⾎战中,俄军付出了伤亡的惨重。
与那些只会宣扬俄军的损失惨重论调不同的是,俄军虽然损失巨⼤,但却是真真正正的拿下了格罗兹尼,占领了这座城市。
俄罗斯车臣战争的经过简介
俄罗斯车臣战争的经过简介车臣战争是俄罗斯与车臣共和国分离分子之间爆发的战争。
车臣战争共发生过两次,第一次发生于1994年,第二次发生于1999年。
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方首先进攻,分别从北部、西部、西北部三个方向向车臣进攻。
在20多天的奋战下,俄军建立了一层包围圈,但是由于不法分子的势力范围较广,战争方式灵活,所以俄军伤亡严重,未取得可观的成果。
虽然俄方的军事力量比车臣厉害,但是由于城市通道的特殊性,很多的大型设备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最终车队遭到车臣不法分子的夹击,致使大部分的士兵都阵亡了。
战争双方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死伤人数较多,同时战争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俄方为了彻底地解决车臣问题,发动了第二次战争,俄方在此次战争中获得了重要的控制权。
在后期的军事争斗中,俄军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地区,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最终俄方胜利,控制了这一地区。
车臣战争加剧了车臣统治阶级的矛盾,导致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
另外该战争使得民族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因为在许多人眼里,认为是俄国在欺压其他的少数民族。
最后因为战争的缘故,双方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经济、地位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车臣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总的来说,车臣战争就是俄罗斯为了压制妄想将俄方与车臣分离的不法分子而引起的一场战争。
俄罗斯车臣战争的后果车臣战争是21世纪一次冲突激烈的外交事件,一直以来车臣战争死了多少人是许多人关心的话题,根据2000年俄罗斯官方统计部门统计,从车臣战争打响到车臣战争结束,俄罗斯一共阵亡1173人,击毙叛军1万人,俘虏叛军2359人,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
如果按照俄罗斯人的说法,那么车臣战争死了多少人这个问题就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俄罗斯的死亡人数加上车臣地区的死亡人数一共是11173人,然而这个数据远比实际的数据要小,因为在车臣战争打响的前一个阶段车臣已经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这也应该算在车臣战争伤亡人数里。
如果要具体计算出车臣战争死了多少人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车臣战争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俄罗斯和车臣境内的反对势力正面交火的阶段,一个是在车臣战争爆发之前车臣境内的恐怖分子到处袭击杀人的阶段,在后面的阶段中,据专家估计至少有3000多个平民死于非命,至少有7000多个人在这个动乱中受伤,所以车臣战争一共造成了14000多人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臣战争车臣战争,是指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和其下属的车臣共和国分离份子之间爆发的两次战争。
车臣战争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民族因素。
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4年12月11日,1996年8月31日停火,车臣获得非正式的独立地位。
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9年8月,2000年2月28日控制了绝大部分车臣土地,获得胜利。
不过战后车臣的恐怖活动依然频繁。
简介1991年,即“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车臣境内的“伊斯兰民族分离主义势力”趁着苏维埃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顾不到边远地区之际,开始逐渐谋求独立。
这年10月,在阿富汗战争中曾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退役将军“杜达耶夫”,当上车臣共和国的首位总统。
一上台就公开宣布车臣独立,并建立了车臣的第一支正规部队国民卫队,人数达到近六万人。
眼看车臣变成公然与中央政府唱对台戏的独立国家,成了俄罗斯联邦的心腹大患,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讨伐车臣分裂势力。
此后,“车臣战争”便由此开始。
历史简介十九世纪,沙皇俄国经过五十多年的高加索战争,才将车臣人征服,于1859年将它并入沙俄的版图。
后期,俄国沙皇暴虐残杀、迫害高加索人民,导致高加索人民不断起义、抗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高加索人民终于从俄国独立出去,形成了几个各自独立的政府。
但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在1922年成立了车臣自治州,高加索地区又被迫加入苏联,苏联这个名称才在世界上正式出现。
1934年,车臣与它西边的邻居印古什自治州合并,加入苏联;1936年12月改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
1944年,斯大林以车臣人与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理由,把车臣人强行赶出家园,当时有38.7万多车臣人被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这给车臣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
直到1957年,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才得以恢复。
民族仇恨仇恨积累时段车臣,是俄罗斯联邦领土。
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与格鲁吉亚为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万,首府为格罗兹尼。
车臣人以骁勇善战闻名,其中绝大多数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族。
19世纪,沙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高加索战争,于1895年把车臣并入帝国版图。
二战期间,苏联政府以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由,把许多车臣人强行迁出家园。
当时有38.7万多车臣人被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
直到1957年1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才决定恢复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归俄罗斯联邦管辖。
但是高加索人民追求自由,追求民族独立的声音并没有停止。
民族部落时时起义,打击了俄国的嚣张气焰。
因为斯大林是高加索人,平定起义屡使铁腕,杀人过多,因此民族间结怨颇深。
历史回顾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后,兵锋一路指向高加索。
即使在艰难沉重的退却防御时刻,斯大林还念念不忘高加索。
令人回味的是:希特勒也对高加索极感兴趣。
在兵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他仍派遣霍特将军的坦克集团军群前出到高加索山区,为他抢夺格罗兹尼的石油。
如果把这支劲旅用在斯大林格勒,战争的过程就会有所变化。
贝利亚了解斯大林的心事,战争期间的1944年3月,他动用大批内卫部队,把整个车臣民族用火车迁往西伯利亚,举世罕见。
此举大大加深了的车臣人民对俄军的仇恨。
苏联解体前的痛苦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早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俄罗斯对车臣/北高加索的殖民影响就开始了,但是那一时期主要是非军事性的;到18世纪彼得一世和叶卡捷林娜时期,俄罗斯人代之以军事远征。
18世纪80年代,车臣人在曼苏尔教长领导下发起针对俄国侵略者的斗争,揭开车臣人长达200余年反抗俄罗斯侵略战争的第一个篇章。
曼苏尔是争取在包括车臣在内的北高加索建立伊斯兰国家的第一人,他的名字至今在车臣家喻户晓。
高地人的斗争蔓延到整个北高加索,曼苏尔指挥起义者战斗6年,1791年被捕,三年后牺牲在侵略者的监狱之中;但是北高加索人民没有停止战斗。
19世纪到苏维埃上台进入19世纪,耶尔马骡夫于1816~27年担任俄国进犯高加索地区的军事长官,在他的任期内,俄军更加深入侵略车臣。
沙俄对这一地区的侵略激起车臣及北高加索人的反抗。
1818年耶尔马骡夫在给沙皇的奏折中说:“如果还有一个车臣人活着,这里就不可能有安定,因为车臣人所表现的反抗精神和渴望获得自由的强烈愿望,在整个沙皇帝国版图中超过任何臣服的民众。
”一般来说,1817年算作是“大高加索战争”的开始;到1828年,大高加索战争已经扩展至整个高加索,人们纷纷参加打击沙俄势力的圣战……1834年,穆斯林首领哈姆扎特殉难,沙米尔联合起北高加索部分地区的高地人,建立起一个伊斯兰国家。
随着1839年沙俄对高加索侵犯的升级,北高加索人民与强大的对手进行英勇不屈的战争……1859年,车臣最后一个村庄威代诺沦陷,沙米尔被俘并随后承认战争结束,不过车臣人的斗争直至1864年。
于是车臣进入俄罗斯军事殖民统治时期。
沙俄统治者将车臣人从平地驱赶到丘陵与山地地区,随后又驱逐到奥斯曼土耳其境内;但是其间车臣人仍然时有反抗。
沙俄帝国的种族镇压、种族灭绝与种族驱逐无所不用其极,结果是车臣人口大幅度减少。
1877年,车臣人与临近的印古什人发动反俄起义,经过两年的时间,沙俄又将大量车臣(与印古什)人从自己的家园中驱逐出去。
此后,车臣与印古什人转入游击战,直到1917~1918年布尔什维克上台。
在对车臣实行殖民化统治的过程中,沙俄统治者还在文化上“同化”,在车臣开办俄语学校推广俄语,并拉拢与吸收一些愿意依附殖民统治者的车臣“精英”阶层,参与当地的政治生活,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消灭车臣故有的宗教文化,加强对车臣的控制,使其驯服地接受沙俄的统治。
布尔什维克推翻沙俄后,初期由于苏联忙于内乱,车臣也陷入无政府状态,其间车臣和印古什还经历过红、白匪军(即苏联红军、反政府的白军)的双重种族屠杀。
尽管在乌尊·哈吉教长的带领下进行了独立斗争,但是苏联还是在1919~1920年占领北高加索,不久又扩张到整个高加索。
苏联初期到赫鲁晓夫时代1922年,苏联将车臣地区划成“车臣自治州”,此后车臣迎来一个强权铁幕时代。
1929年苏联在北高加索增收财产税,车臣人在伊斯拉姆布罗夫的带领下奋起造反,次年苏联政府做出少量让步,答应尊重车臣/印古什人民的权利;但是1931年,苏联克格勃还是将伊斯拉姆布罗夫等人杀害……1934年,苏联将车臣与印古什合并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州”,1936年改称“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到1937年,所有公开反对冠以“苏维埃社会主义”名头的车臣人都遭到无情打击,短短一年之内就有成千上万的人走进斯大林的监狱,而且几乎没有活着走出来的。
1941年,不惜出卖邻国向纳粹德国献媚的斯大林也遭到德军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苏联一度无暇顾及车臣。
随着苏-德战争转入反攻阶段,车臣重又被苏军控制。
对车臣人奉行清洗政策的斯大林,在1944年以所谓的车臣人通敌(德国)为借口,下令将全体车臣人驱逐、流放到中亚哈萨克斯坦的环境恶劣之地。
那个所谓的自治共和国也从俄罗斯的行政区划上消失了。
流放前车臣人有近50万,在流放期间,有不计其数的车臣人死于饥饿、疾病以及俄国人的子弹,车臣人因此丧失了40%的人口。
整个车臣民族成为苏联国家恐怖主义、民族歧视与种族清洗的牺牲品。
1956~57年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政府对车臣人的迫害有所松动,自治共和国的行政区划得以恢复(同时把很多捷列克河以北的俄罗斯人划入车臣,以减少车臣人所占比例),经历13年流放的车臣幸存者陆续返回车臣,继续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与“再教育”……然而回归到祖先的土地上的车臣人,始终遭到政府的无端猜忌,在政治上处于二等人的地位。
车臣(与印古什)人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也被禁止,学校教学只能采用俄语,车臣语仅限于家庭内部使用。
这样,继斯大林的种族灭绝之后,苏联政府对车臣人的文化灭绝,直到这个所谓的共产主义帝国土崩瓦解。
而30余年的文化灭绝,则催生起车臣人强烈的反俄罗斯情结,车臣民族主义便觉醒在苏联土崩瓦解的废墟之上。
背景俄罗斯与车臣的民族矛盾可以追溯到18世纪沙皇入侵车臣,19世纪沙俄征服车臣并将其纳入帝国版图。
20世纪40年代,斯大林推行高压民族政策,将整个车臣族赶出世代居住的高加索,迁往哈萨克,后又遭到屠杀。
直至20世纪80年代车臣人才得以返回故乡,而此次迁徙更加深了车臣人对于俄罗斯的仇恨,为日后的车臣问题埋下祸根。
20世纪70年代以后,苏联经济逐步进入停滞时期,发展步伐越来越慢,至80年代初,危机进一步加深,2次车臣战争给俄罗斯带开了难以愈合的伤痛深。
1991年,车臣人口失业率达30%——同时期全苏失业率还仅是个位数,这就使得车臣人容易受到极端分子的煽动铤而走险,而苏共中央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联盟的解体,最终引爆了这颗“不定时炸弹”。
一般认为,就内因而言,苏联解体是激进“民主派”和极端民族主义两只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一点,在车臣问题上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车臣分裂始于1990年,在“8.19”事件之后,民族分裂势力开始公然冲击苏共政权机构,而苏联的激进“民主派”们此时对于反共已经达到了一直歇斯底里的地步,当时叶利钦曾赞许杜达耶夫是“山区里的叶利钦”,而为了避免被扣上“压制民主”的罪名,苏联各强力部门事实上都只是在袖手旁观,原本可以在初期压制下去的分裂活动至此开始演变为一场灾难。
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所谓的“车臣总统”民主选举,将所有的非车臣族裔全部排除在外,而即使在武装分子的监视之下,杜达耶夫的得票率也仅仅是12%,但仍顺利当选。
车臣虽然只是处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却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
它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同样也必须经过这里。
长期以来,能源产品是俄罗斯除军火外在国际市场唯一拿的出手的商品,能源贸易一旦阻塞,俄罗斯的损失将是灾难性的。
因此,长期以来,牢牢控制住车臣始终是俄罗斯的重要国策。
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激进“民主派”们正在忙于架空联盟中央,通过《俄罗斯联邦主权宣言》。
1990年8月,刚刚当选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的叶利钦,来到俄罗斯联邦的鞑靼斯坦自治共和国视察。
在那里,他发表演说,鼓励鞑靼斯坦“尽可能地争取独立”。
这实际上是想通过地方领导人的手暗中破坏戈尔巴乔夫为缔结新的联盟条约所做出的努力。
叶利钦还曾经公开煽动说:“地方能吃下多少主权,就拿走多少主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当时的俄联邦虽然仍坚持维护车臣主权的原则,但其具体实施则是非常软弱的,甚至可以说是在抱薪救火。
在与分裂势力的谈判中,联邦政府一味的妥协:承认了杜达耶夫的总统地位;对车臣银行的账户解除冻结,以便拨去退休金;车臣还得到了给自己的公民颁发护照的权利;在1992年5月格拉桥夫甚至命令将北高加索军区一半(实际则是95%)的武器移交给了车臣武装,其中甚至包括最先进的T-80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