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汇总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资料及答案解析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资料及答案解析1、单选“心主神明”是指心主宰人体的()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生理、心理活动D.精神意识活动E.情绪活动正确答案:C2、单选实证的表现不见(江南博哥)()A.大便秘结B.神昏谵语C.五心烦热D.舌质苍老E.脉实正确答案:C3、单选伤于湿邪头痛的特点是()A.头痛欲裂B.头脑空痛C.头痛连齿D.头痛如裹E.头痛绵绵正确答案:D4、单选其华在唇的是()。
A.心B.脾C.肾D.肝E.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要点是"五脏与华的关系"。
选项A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选项B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选项C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选项D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选项E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5、单选害虫停止发育、繁殖的温度是()。
A.2℃~10℃B.20℃以上C.25℃以上D.40℃以上E.60℃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要点是"传统的饮片养护技术"。
采用低温养护法贮存饮片,可以有效防止不宜烘、晾中药的生虫、发霉、变色等变质现象发生,其温度为2℃~10℃。
含挥发油的药物,都具有不同的浓郁气味,但在2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便会逐渐挥发。
一般情况下温度高于40℃,害虫就停止发育、繁殖,当温度高于50℃时,害虫将在短时间内死亡。
含挥发油的饮片烘烤时温度不宜超过60℃,以免影响饮片的质量。
6、单选就病变过程中矛盾主次关系言之,其标本划分,下列中何项为错()A.正气为本,邪气为标B.症状为本,病因为标C.旧病为本,新病为标D.原发病为本,继发病标E.脏腑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正确答案:B7、单选以下哪种舌象可见于正常的人()A.舌有芒刺B.舌体胖大娇嫩C.舌有裂纹D.舌苔厚腻E.舌边齿痕,苔垢正确答案:C8、单选生化,承载,受纳属于()A.五行中木的特性B.五行中火的特性C.五行中土的特性D.五行中金的特性E.五行中水的特性正确答案:C9、单选常见于糖尿病前期的是()。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考一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选题1.在中药的用药教育中,宜空腹服用的是 [单选题] *A涩精止遗药B驱虫药C补益药D利水躅饮祛湿剂(正确答案)E寒下之剂2.在下列中医药古籍中,为成书最早的本草学著作是 [单选题] * A《新修本草》B《金匮要略》C《千金翼方》D《神农本草经》(正确答案)E《外台秘要》3.执业药师需要特别提醒的特殊情况是 [单选题] *A患者购买贵重药品B患者购买非处方药C患者购买的药品近期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正确答案) D患者购买长期维持治疗的药品E患者购买疗程治疗的药品4.异病同治的基本内涵是 [单选题] *A病因不同B症状不同C证不同(正确答案)D转归不同E病不同5.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方法治疗的是 [单选题] * 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正确答案)D虚寒证E阴阳两虚证6.临床常见的肝病影响心病的病证,属于 [单选题] *A相乘传变B子病犯母C母病及子(正确答案)D反克传变E相侮传变7.下列为人体—切正常液体总称的是 [单选题] *A精B经络C气D血E津液(正确答案)8.在六淫邪气中,由风性开泄所致的症状有 [单选题] *A汗多(正确答案)B风痹C眩晕D抽搐E疼痛游走不定9.用热远热根据的用药原则是 [单选题] *A因时制宜(正确答案)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标本同治E治病求本10.某男,22岁,在校住宿大学生。
今日突然发热39.8°C,伴寒战,周身酸痛,无汗,咳嗽,咽喉疼痛。
舌红苔黄,脉浮数。
同宿舍舍友有相似症状,治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单选题] *A双黄连口服液B败毒散C桑菊感冒片D感冒清热颗粒E连花清瘟胶囊(正确答案)11.患者,女,38岁,症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月经不调。
舌红少昔,脉细数。
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复习归纳总结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指导思想:整体观念基本思路:辨证论治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
病: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即是"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依据。
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推动、温煦、兴奋统属于阳;凝聚、滋润、抑制统属于阴。
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
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泄,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
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居于上部(胸腔)属阳;肝、脾、肾位于下部(腹腔)属阴。
阴阳偏胜治疗原则:阴阳偏胜,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之实证。
治疗时采用“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如:阳胜则热--“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寒者热之”。
阴阳偏衰治疗原则: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
治疗时采用泄其有余、补其不足。
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
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
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
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阴阳互根理论:阳中求阴能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阴中求阳能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火-→土-→金-→水-→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土-→水-→火-→金-→木。
青风春胆目泪爪酸东肝怒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赤暑夏小肠舌汗面苦南心喜火曰炎上温热、向上(升腾)、光明、茂盛黄湿长夏胃口涎唇甘中脾思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等白燥秋大肠鼻涕毛辛西肺悲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等黑寒冬膀胱耳唾发咸北肾恐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五行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肾养肝法)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法(温肾健脾法)火指命门之火而非心火,指肾阳培土生金法(补养脾肺法)健脾气以养肺气金水相生法(补肺滋肾法)养肺阴以滋肾阴五行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补脾利水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泻南补北法(泻火补水法)心主火,火属南;肾主水,水属北五脏,即心、肺、脾、肝、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胞宫、精室)。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口诀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口诀一、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称为“阳病治阴”。
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称为“阴病治阳”。
记忆:治啥啥虚,啥虚治啥。
注解:(1)阳病治阴,治阴=阴虚=补阴。
(2)阴病治阳,治阳=阳虚=补阳。
二、阴盛格阳,阳盛格阴阴盛格阳是指阴寒之邪壅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
由于其病变本质是阴寒内盛,临床除可见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症状外,又可见阳浮于外之症,如身热反不恶寒(但欲盖衣被)、面颊泛红等假热之象,应属真寒假热之证。
阳盛格阴是指邪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透布达于肢体,从而形成阴阳格拒、排斥,而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其临床除见身热、面红、气粗、烦躁等症状外,又突然出现四肢厥冷(但身热不恶寒)、脉象沉伏(但沉数有力)等假寒之象,应属真热假寒之证。
记忆:格谁,谁在门外,门内为真,门外为假。
注解:阴盛格阳=格阳=阳在门外,阳热,为假=阴在门内,阴寒,为真=真寒假热证;阳盛格阴=格阴=阴在门外,阴寒,为假=阳在门内,阳热,为真=真热假寒证。
三、八纲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辨证要点,也是辨证的纲领。
(1)寒热用以分辨疾病属性。
(2)表里用以分辨疾病病位与病势的浅深。
(3)虚实用以分辨邪正的盛衰。
(4)阴阳是区分疾病类别的总纲。
2.闻诊—咳嗽声音变化呈阵发性、咳而气急、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鸶叫声的,称为顿咳(百日咳);记忆口诀:百灵鸟,百=百日咳,鸟=鹭鸶鸟,即为鹭鸶叫声为百日咳。
咳声如犬吠,多为白喉。
记忆口诀:猴和狗的故事,猴=白喉,狗=犬吠,即为咳声如犬吠,为白喉。
3.脉诊的部位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命门)。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必考考点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必考考点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1.症、证、病的区别: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如发热、咳嗽、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嗳气等。
病,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如感冒、咳嗽、胸痹、消渴、厌食等。
证,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如外感风寒、肝胃不和、气虚血瘀等。
主藏血。
肾(先天之本、脏腑阴阳之本):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主纳气。
7.元气:又称“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推动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宗气:由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产生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而生成,宗气在胸中集聚之处,称作“气海”,亦称“膻中”,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气血。
卫气:水谷精气所化生,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8.气的功能:推动作用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温煦作用(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防御作用(一是护卫肌表,防止外邪侵入;二是与侵入体内的各种邪气进行斗争);固摄作用;气化作用(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9.任脉的基本功能:调节阴经气血,故称“阴脉之海”,主持妊养胞胎。
脉微欲绝18.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湿邪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伤阴位。
19.气行失常指气的升降出入发生变化,而引起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20.未病先防的原则方法:(1)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包括重视精神调养、加强身体锻炼、注意生活起居、人工免疫;(2)消灭病邪,防止邪气侵害包括药物杀灭病邪、讲究卫生、避免病邪侵害、防范各种外伤。
第二章中医诊断基础1.神志痴呆,表情淡漠,喃喃自语,哭笑无常,多为痰气郁结,蒙蔽心神的癫病;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多属痰火扰乱心神的狂病;猝然昏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多属肝风内动,痰迷心窍的痫病。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重点总结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重点总结简介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掌握中药的综合知识与技能对于中医药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药。
中药的分类中药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包括按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功效分类等。
以下是常见的中药分类方式:1.按药用部位分类: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根茎、虫类等。
2.按性味归经分类:中药常根据其性味归属于五味和五行,并按经脉归类,如寒、热、温、凉、甘、苦、酸、辛等。
3.按功效分类:中药常根据其功效进行分类,如益气、养血、活血、散风寒、止咳化痰等。
中药的炮制技术中药的炮制技术是将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提高其药性疗效和降低毒性或副作用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炮制技术包括以下几种:1.炒:将药材放入锅中进行加热炒制,以增强药性。
2.炙:将药材放在火上进行烘烤,以提高药效。
3.焙:将药材放在草木灰中进行焙烧,以去除不良物质。
4.晒:将药材放在太阳下晾晒,以提高药效和保存性。
5.曝:将药材暴露在空气中,以去除农药和其它化学物质。
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中药制剂是将中药炮制后进行加工制成的不同形式的药物。
常见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几种:1.散剂:将药材研磨成细粉,制成散剂用于口服或外用。
2.煎剂:将药材研磨成粗粉,加水煎煮后制成煎剂用于口服。
3.膏剂:将药材研磨成细粉,加入油脂或蜂蜜等制成膏剂用于外用。
4.注射剂:将药材提取成药液,再进行加工制成注射剂用于注射。
5.丸、散剂:将药材研磨成细粉,加入粘合剂制成丸、散剂用于口服。
中药的质量控制中药的质量控制是为了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有效防止中药的质量问题带来的风险。
常见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外观检查: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
2.理化检查:包括含量测定、溶出度、比旋光度等。
3.味道辨识:包括苦、酸、辛、甘、咸等味道的判断。
4.微生物检查:包括细菌、霉菌等的检测。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部分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主要考点内容:1、重点:掌握整体观念的概念及整体观念的内容2、重点:掌握辨证论治的概念及整体观念的内容。
知识点一:中医的整体观念知识点二:中医的辨证论治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中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的概念整体:指事物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整体观念:是指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整体性。
具体可以描述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而且与自然界相互关联。
(二)整体观念的内容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心为主宰),通过经络系统的沟通和联系,将各个脏腑、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人体统一协调的机能活动。
它们之间在生理上相互促进,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2、人与环境相统一:(1)人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人体生活在自然界中,不断地调整自我,以适应自然界气候的变化,自然界气候反过来对人体的生理也有影响。
当自然界气候变化剧烈时,人体不能适应其变化,就会发生疾病。
(2)人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五脏的功能活动是情志(心理)活动产生的物质基础,而心理活动又直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们与不同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方式。
当社会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人体不能适应,就会造成心理机能的紊乱,从而产生疾病。
二、辨证论治(一)辨证论治的概念。
辨证论治:就是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病史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称为“论治”。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40个考点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经典考点1:常用古文献典籍(一)主要本草典籍典籍名称记忆要点《神农本草经》最早的本草学专著;药物三品分类法。
载药365种。
上品120种;中品120种;下品125种《本草经集注》药物分类按自然属性进行区分,创设了“诸病通用药”专项《新修本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药典性本草),开创图文对照编纂药学专著的先例,也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古本草合刊本《本草纲目》分作16部,载药1892种,附有药物图谱1109幅(二)主要方书典籍典籍名称记忆要点《肘后备急方》属急症手册性质《备急千金要方》序例中著有“大医习业”“大医精诚”两篇专论有犀角地黄汤、独活寄生汤等名方载有《大医精诚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医德的专书《千金翼方》唐朝孙思邈撰著,是《千金要方》的续编《外台秘要》继《千金方》后又一部综合性医学巨著,收集许多民间单方验方《太平圣惠方》宋朝王怀隐等编修而成,因证设方,药随方施,理法方药兼收并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官府颁行,我国第一部成药典《普济方》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三)主要炮制典籍典籍名称记忆要点《雷公炮炙论》南北朝刘宋时期雷教编撰,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第一次系统总结了前人炮制技术和经验,初步奠定了炮制学基础《炮炙大法》明•万历吋著名医药学家缪希雍的炮制专书。
全书按药物类别分为水、火、土、金、石、草、木、果、米谷、菜、人、兽、禽、虫鱼等14部,共439种中药《修事指南》清代张仲岩所著,收录药物232种,为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例】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性本草A、《神农本草》B、《伤寒论》C、《金匮要略方论》D、《新修本草》E、《本草经集注》正确答案:D经典考点2:患者合理用药的服药时间服药时间举例空腹服活血化瘀药宜空腹服药,如:桃核承气汤峻下逐水药空腹服可使药力直达病所,如十枣汤驱虫药空腹服可使药效更佳攻积导滞药空腹服可使泻下之力更强饭前服补益药宜饭前服以利于吸收,如六味地黄丸,参芪白术散健胃消食药宜饭前服制酸药宜饭前服,以减少胃酸分泌,増强对胃黏膜的保护病在胸腹以下,如肝、肾等脏器疾病宜饭前服,旨在使药力直达病所,发挥最佳效力饭后服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及苦寒伤胃之药宜饭后服病在胸膈以上,如头痛、眩晕、目疾、咽痛等宜饭后服,使药效停留于上焦,便于发挥药效。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背诵口诀
口诀:风寒九哥荆芥防,风热银翘用辛凉,维C伤风送瘟神,参苏败毒丸宜尝。
注析:风寒感冒:【方剂】荆防败毒散【中成药】荆防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感冒软胶囊、九味羌活丸、葛根汤颗粒风热感冒:【方剂】银翘散【中成药】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桑菊感冒片、感冒清胶囊、柴银口服液时行感冒:【方剂】清瘟败毒饮【中成药】清瘟解毒片、连花清瘟胶囊、维C银翘片、银翘伤风胶囊气虚感冒:【方剂】参苏饮【中成药】参苏丸、败毒散2.肺胀:口诀:肺胀胸彭痰需清,降气理气定喘灵,越婢止咳清炎热,肺肾固本锡百令。
注析:痰浊阻肺:【方剂】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中成药】苏子降气丸、理气定喘丸痰热郁肺:【方剂】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中成药】止咳平喘糖浆、清肺消炎丸肺肾气虚:【方剂】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中成药】参茸黑锡丸、百令胶囊口诀:心中悸动忽不安,心脾气血扶难关,阳虚升仙用宝强,阴虚朱砂补心丹,瘀阻七夜莫慌乱,参松稳心桃红煎。
注析:心脾两虚:【方剂】归脾汤【中成药】人参归脾丸、益气养血口服液、复方扶芳藤合剂、消疲灵颗粒心阳不振:【方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中成药】参仙升脉口服液、心宝丸、芪苈强心胶囊阴虚火旺:【方剂】天王补心丹【中成药】朱砂安神片、天王补心丸、宁神补心片、安神补心片瘀阻心脉:【方剂】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中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七叶神安片、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4.消渴:口诀:玉女燥热降灵平,脾虚益津用参苓,七味参精与参芪,地黄腰酸脉数细,阴阳两虚治肾气,三多一少此病已。
注析:阴虚燥热:【方剂】玉女煎【中成药】降糖胶囊、消渴平片、消糖灵胶囊脾胃气虚:【方剂】参苓白术散【中成药】参苓白术散、益津降糖口服液【方剂】七味白术散【中成药】参精止渴丸、参芪降糖胶囊、消渴丸肾阴亏虚:【方剂】六味地黄丸【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阴阳两虚:【方剂】肾气丸【中成药】金匮肾气丸5.乳痈:口诀:女子本弱为母刚,哺乳育儿费思量,解毒消炎寻牛蒡,五味九一化牛黄。
(完整版)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汇总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一、最佳选择题1.中医理论认为“症”、“证”、“病”含义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 )A.感冒B.咳嗽C.风寒犯肺D.鼻痒喷嚏E.恶寒发热2.根据阴阳相互关系,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属于阴阳的( )A.相互交感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3.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 )A.营气B.宗气C.元气D.卫气E.真气4.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A.带脉B.冲脉C.任脉D.督脉E.阴维脉5.某男,20岁。
身体偏热,多动、好兴奋,其体质类型应辨为( )A.偏阴质B.偏阳质C.瘀血质D.痰湿质E.阴阳平和质7.中医诊断用以分辨邪正盛衰的纲领是( )A.阴阳B.表里C.寒热D.虚实E.气血8.根据常见病辩证论治的理论,时行感冒的治法是( )A.辛温解表B.辛凉解表C.清热解毒D.益气解表E.清热凉血9.可参考哮喘证辩证论治的西医疾病是( )A.上呼吸道感染B.多种神经症C.慢性肾脏疾病D.肺源性心脏病E.胃食管反流病10.某男,62岁。
患胸痹5年,胸痛胸闷,唇舌紫暗,脉涩。
其证当属于( )A.寒凝心脉B.痰瘀痹阻C.气虚血瘀D.心肾阳虚E.气滞血瘀11.某女,35岁。
胃痛胀满,嗳腐恶食。
矢气后痛减,医生辨为饮食停滞证,治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良附丸B.保和丸C.左金丸D.四神丸E.健脾丸12.某女,55岁。
头痛10年,久治不愈。
痛如针刺,固定不移,舌紫,脉细涩。
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A.补阳还五汤B.川穹茶调散C.通窍活血汤D.羚羊钩藤汤E.龙胆泻肝汤13.某女,49岁。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胸闷嗳气善太息。
舌苔薄腻,脉弦。
医生诊断为郁证,其中医证候是( )A.气滞血瘀B.肝阳上亢C.心脾两虚D.痰气郁结E.肝气郁结14.某男,28岁。
患痤疮,症见面部粟疹累累,色红,疼痛,时有脓包。
口干渴,大便秘结,小便赤短。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分析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辅助作用和 应用方式,探讨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 综合效果和价值。
05
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
中药现代化研究进展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 鉴定,深入了解其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质量控制与标准化
制定和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建立中药材、饮片、提取物、中成药 等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中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点。
片剂
由药物与辅料压制而成, 具有剂量准确、服用方 便、稳定性好等特点。
04
中药临床应用
中药临床应用原则
辩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 况,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配伍 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用药适量
中药治疗需要适量使用,避免 过量或不足导致疗效不佳或产 生副作用。
随症加减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对中药处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 持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配伍禁忌
了解中药配伍禁忌,避免因药 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降
低疗效。
中药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临床观察
病历分析
通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评 估中药的临床应用效果。
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中药治 疗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统计数据
综合评价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大量病例进行分析,比 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 依据。
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执行
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并严格执 行,确保中药制剂的安全有效性。
中药制剂的剂型与特点
丸剂
分为蜜丸、水丸、浓缩 丸等,具有携带方便、 剂量准确、作用缓和持
久等特点。
散剂
由药物研磨成粉末混合 而成,具有制作简便、 剂量较小、作用迅速等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来源、性质、特征、药理、临床应用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学科,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是指在中药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中药制剂的炮制、配伍以及药物鉴别等技能。
下面主要介绍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首先,中药学综合知识包括中药资源、中药性味归经、中药化学、中药药理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资源是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中提取的中药材。
了解中药资源的种类、产地、药材特征等信息是进行中药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础。
中药性味归经是指根据中药性味属性和根据其所归属的经脉理论,对中药进行分类和归类的方法。
中药化学是研究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的学科,包括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化学分析方法等。
中药药理是研究中药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药效的学科,包括中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药物代谢、药物相互作用等。
其次,中药学综合技能主要包括中药炮制、中药配伍、药物鉴别等方面的技能。
中药炮制是指通过加工和处理中药材,使其更适合药用。
中药炮制的方法有炮制、曝晒、炒炙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改变药材的性质和药效。
中药配伍是指将不同的中药材制剂或中药材配合使用,以增强药效或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中药的配伍要遵循中医药学理论,根据中药性味、功效等特点进行合理搭配。
药物鉴别是指通过观察、嗅闻、口试、理化性质等方法和技巧,来判断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最后,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在中医药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药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可以帮助中医师正确地应用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学知识可以用于指导中药方剂的配伍和用药,提高中药的疗效。
中药学技能可以用于判断中药的质量和真伪,保证中药的治疗效果。
此外,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还可以应用于中药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高中药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是中医药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学习和掌握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对于从事中医药学研究和临床工作的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一章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1.《伤寒论》为众方之祖。
2.《金匮要略方论》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
3.《温疫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论温疫的专著。
4.《巢氏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本证候学专著。
5.《神农本草经》是最早的本草学专著。
6.《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7.《备急千金要方》为妇婴专科,是名篇“大医精诚”的出处。
8.《太平圣惠方》首详诊脉辨阴阳法。
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官府颁行的我国第一部成药典。
10.《普济方》是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
11.需特殊提醒的用药人群有①老年人的用药;②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的用药;③婴幼儿和儿童的用药;④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⑤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
第二章中医基础理论1.症为外在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表现为发热、咳嗽、呕吐、舌紫、脉数、舌红等。
2.证为强调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部位、原因、性质、邪正关系,例如气血两虚、脾胃虚寒、肝阳上亢等。
3.病为疾病简称,具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机演变的异常生命过程,例如感冒、痢疾、哮喘和疟疾等。
4.“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均体现了阴阳的互根互用。
5.治疗阴虚所致的虚热证,可采取“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阳病治阴的治法。
6.治疗阳虚所致的虚寒证,可采取“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阴病治阳的治法。
7.五行的相生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8.五行的相克关系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9.相乘即相克太过。
如木过强,克土太过,为“木乘土”;木本正常,土过于虚弱,导致木过克土,为“土虚木乘。
10.相侮即反向克制,又称“反侮”或“反克”。
如木过盛,反欺侮金,为“木亢侮金”;木弱,反受到土的欺侮,为“木虚土侮”11.依照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为滋水涵木、金水相生、培土生金、益火补土。
依照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为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泻南补北。
中药学知识与技能综合总结
4 / 13
参苓白术散
参芪片 香砂六君丸
薯蓣丸
当归补血口服液 八珍颗粒
人参养荣丸
归脾丸 人参归脾丸 十全大补膏(丸) 六味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 左归丸 大补阴丸 麦味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 河车大造丸 金匮肾气丸 四神丸 桂附地黄丸 五子衍宗丸 济生肾气丸
消渴丸
生脉饮
健脾胃,益肺气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忌藜 芦、皂角、五灵脂、茶和白萝卜 ,感冒药 补益元气 气虚体弱、四肢无力
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遵医嘱服用,不宜与 滋补造型或温热性中药同服、忌烟酒、辛辣、生冷、鱼腥、油腻之品!
感冒清热颗粒 正柴胡饮颗粒 荆防颗粒 九味羌活丸
解表药 参苏丸 玉屏风颗粒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咳嗽咽干) 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肢酸痛)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温肾散寒 涩肠止泻 肾阳不足所致泄泻
温肾补阳
肾阳不足,肢体水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咳嗽、
消渴(忌赤石脂)
补肾益精
肾虚精亏
温肾化气 利水消肿 肾阳不足、水湿内停 水肿、小便不利、痰饮
咳喘
滋肾养阴 益气生津 气阴两虚的消渴 忌藜芦、皂角、五灵脂、茶和
白萝卜
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红参 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
益气健脾,和胃 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便溏
调理脾胃,益气和营 气血两虚、脾肺不足的虚劳、胃脘痛、痹症、经闭、 月经不调。忌藜芦、皂角、五灵脂、茶和白萝卜 补养气血 身体虚弱、气血两亏
补气益血 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温补气血 心脾不足、气血两虚、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 忌藜 芦、皂角、五灵脂、茶和白萝卜 ,感冒药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1、多选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是()A.心的主血B.脾的统血C.肝的藏血D.肝的疏泄E.肺朝百脉正确答案:B, C2、单选肺病及心属于()A.相乘B.相侮C.(江南博哥)相克D.母病及子E.子病犯母正确答案:B3、单选统藏失司的出血反映哪两脏病变()A.脾与肺B.心与肝C.脾与肾D.脾与肝E.心与脾正确答案:D4、单选皮肤感邪,常内传于()A.心B.肺C.肝D.脾E.肾正确答案:B5、多选根据五行生克规律来判断疾病的转归,下列为逆的有()A.肝病面青见浮脉B.心病面赤见沉脉C.肝病面青见沉脉D.肺病面白见洪脉E.肾病面黑见沉脉正确答案:A, B, D参考解析:根据五行生克规律来判断疾病转归的原则是,以"色脉相符"或"相生"为顺,以"色脉相克"为逆。
肝病色青见弦脉,是色脉相符为顺,若反见浮脉(通常属肺金之脉)则为逆;心病色赤脉洪,是色脉相符为顺,若反见沉脉(通常属肾水之脉)则为逆;肺病色白脉浮,是色脉相符,若反见洪脉(通常属心火之脉)则为逆。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D。
C答案为水生木的关系,E答案是色脉相符,均属顺证。
6、单选因热极深伏,阳热内结而出现寒象者,其病理变化属于()A.阳盛格阴B.阳盛则阴病C.阴盛则寒D.阳虚生外寒E.热极生寒正确答案:A7、多选偏阴质者()A.易感风、暑、热邪B.易感寒湿之邪C.耐寒D.耐热E.发病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正确答案:B, D, E8、多选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A.阳制约阴B.阴根于阳C.阴消则阳长D.事物的无限可分性E.阴阳相互转化正确答案:D, E9、单选证见头重身困,四肢酸楚,小便混浊不利,大便溏泄。
按照六淫致病特点,回答以下问题。
该病应属()A.风邪致病B.寒邪致病C.暑邪致病D.湿邪致病E.燥邪致病正确答案:D10、单选在养生防病时对于阳盛体质的宜忌是()A.宜润忌腻B.宜凉忌热C.宜平忌消D.宜泻忌补E.宜温忌寒正确答案:B11、单选在内外结合的康复疗法中,对于病在脏腑者,应给予()A.内治B.外治C.内治为主,配合外治D.外治为主,配合内治E.内治与外治并重正确答案:C12、单选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A.十二经筋B.十二经别C.十二皮部D.奇经八脉E.十二经脉正确答案:E13、单选心阳不足者,法宜()A.补益心阳B.补养心气C.清心泻火D.活血祛瘀E.补养心血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心主血脉、主神志。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最佳选择题(40分)1.(1分)药学服务与1990年由美国学者倡导,中药药学服务的核心是 [单选题] *A.促进合理用药治疗(正确答案)B.提高患者生命质量C.保障药品供应管理D.职业道德法规知识E.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答案解析:中药药学服务是指中药师运用中医药专业知识提供的与用药相关、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目的,以促进合理用药治疗为核心的相关服务。
2.(1分)开创了中医学内伤杂病辩证论治体系,对后世临床医学发展有深远影响的著作是 [单选题]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正确答案)D.《温疫论》E.《诸病源候论》答案解析:汉•张机(字仲景)撰著的《金匮要略》,按病分篇,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
3.(1分)某女,25岁。
胃痛吐酸,喜温恶寒,舌淡,苔薄白,脉弦紧,医生诊断后开具处方:高良姜、香附、延胡索、吴茱萸。
木香,以温中散寒,和胃止痛治疗。
该患者适宜的服药时间是 [单选题] *A.饭前服B.饭后服(正确答案)C.睡前服D.空腹服E.频服答案解析:服药时间:(1)饭后服:一般药、健胃药、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2)饭前服:滋补药;(3)空腹服:驱虫药、泻下药;(4)睡前服:安眠药;(5)发作前1-2小时:抗疟药。
4.(1分)“寒者热之”的治病方法是阴阳哪种关系的具体应用 [单选题] *A.对立制约(正确答案)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E.相互交感答案解析:阴阳制约,即阴阳相互抑制、相互约束,主要体现在阴阳相互消长的过程之中。
阳胜则热属实热证,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治热以寒,即“热者寒之”。
阴胜则寒属实寒证,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治寒以热,即“寒者热之”。
5.(1分)根据藏象理论,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大量水液,泌别清浊,所属脏腑功能是 [单选题] *A.肺通调水道B.脾运化水液C.肾主水液D.小肠主液(正确答案)E.大肠生津答案解析:小肠泌别清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而:一是食糜经过小肠消化,分別(泌别)为水谷粘微和食物残渣两个部分;二是将清者即水谷精微吸收,将浊者即食物残渣传输于大肠;三是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使无用的水液渗入于膀胱,故称“小肠主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一、最佳选择题1. 中医理论认为“症”、“证”、“病”含义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 ) A. 感冒B. 咳嗽C. 风寒犯肺D. 鼻痒喷嚏E. 恶寒发热2. 根据阴阳相互关系,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属于阴阳的( )A. 相互交感B. 对立制约C. 互根互用D. 消长平衡E. 相互转化3. 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 )A. 营气B. 宗气C. 元气D. 卫气E. 真气4. 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A. 带脉B. 冲脉C. 任脉D. 督脉E. 阴维脉5. 某男,20岁。
身体偏热,多动、好兴奋,其体质类型应辨为( )A. 偏阴质B. 偏阳质C. 瘀血质D. 痰湿质E. 阴阳平和质7. 中医诊断用以分辨邪正盛衰的纲领是( )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E. 气血8. 根据常见病辩证论治的理论,时行感冒的治法是( )A. 辛温解表B. 辛凉解表C. 清热解毒D. 益气解表E. 清热凉血9. 可参考哮喘证辩证论治的西医疾病是( )A. 上呼吸道感染B. 多种神经症C. 慢性肾脏疾病D. 肺源性心脏病E. 胃食管反流病10. 某男,62岁。
患胸痹5年,胸痛胸闷,唇舌紫暗,脉涩。
其证当属于A. 寒凝心脉B. 痰瘀痹阻C. 气虚血瘀D. 心肾阳虚E. 气滞血瘀11. 某女,35 岁。
胃痛胀满,嗳腐恶食。
矢气后痛减,医生辨为饮食停滞证,治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 良附丸B. 保和丸C. 左金丸D. 四神丸E. 健脾丸12. 某女,55岁。
头痛10年,久治不愈。
痛如针刺,固定不移,舌紫,脉细涩。
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A. 补阳还五汤B. 川穹茶调散C. 通窍活血汤D. 羚羊钩藤汤E. 龙胆泻肝汤13. 某女,49 岁。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胸闷嗳气善太息。
舌苔薄腻,脉弦。
医生诊断为郁证,其中医证候是( )A. 气滞血瘀B. 肝阳上亢C. 心脾两虚D. 痰气郁结E. 肝气郁结14. 某男,28 岁。
患痤疮,症见面部粟疹累累,色红,疼痛,时有脓包。
口干渴,大便秘结,小便赤短。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A. 二陈汤B. 枇杷清肺饮C. 茵陈蒿汤D. 防风通圣散E. 桃红四物汤15. 某男,6岁,厌食,面色萎黄,神疲多汗,大便稀薄,夹有未消化食物,形体偏瘦,肢倦乏力。
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A. 消乳丸B. 归脾丸C. 四物汤D. 清宁丸E. 异功散16. 某男,26 岁。
患鼻渊。
症见鼻塞,涕黄稠而量多,嗅觉差,伴头痛,发热,汗出,胸闷,咳嗽,痰多。
证属风热蕴肺,治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 鼻炎片B. 藿胆片C. 青果丸D. 铁笛丸E. 清咽丸17. 具有清心安神功效的藏药方剂是( )A. 洁白丸B. 仁青常觉C. 志嘎汗散D. 八味沉香散E. 七十味珍珠丸18. 蒙药理论为,一个独立的药味以两个元素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
形成苦味的主要元素是( )A.水、气B. 火、气C.土、水D. 火、土E.水、火19. 血小板计数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A.9X 10/L(10〜50)X 10/L B.(50〜100) 9C.(100 〜300 )X 109/LD.(300〜500) X 109/LE.(500 〜700 )X 109/L20.引起血清肌酸激酶(CK增高的疾病是()A.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B. 甲状腺功能亢进C. 急性颅脑损伤D. 成人脑膜炎E. 癫痫大发作21.由宋代官府颁行的我国第一部成药典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太平圣惠方》D.《千金翼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2. 处方一般当日有效。
特殊情况下有效期可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 )A.2 天B.3 天C.5 天D.7 天E.10 天23. 处方药名枇杷叶,调配应当付的是( )A. 生品B. 酒炙品C. 蜜炙品D. 醋炙品E. 姜炙品24. 服用霍香正气丸宜选用的“药引”是( )A. 姜汤B. 米汤C. 盐水D. 黄酒E. 芦根煎汤25. 属“十九畏”的组药是( )A. 甘草与瓜蒌B. 郁金与丁香C. 乌头与半夏D. 海藻与京大戟E. 人参与细辛26. 妊娠慎用的中药是( )A. 桂枝B. 麻黄C. 防风D. 连翘E. 黄岑27. 表邪未解者忌用的中药是( )A. 固表止汗药B. 活血化瘀药C. 苦寒清热药D. 淡渗利湿药E. 涩肠止泻药28. 调配饮片时,每剂中药的重量误差应控制在( )A. ±1%以内B. ± 2%以内C. ±3%以内D. ± 5%以内E. ± 10%以内29. 妊娠慎用的中成药是( )A. 六味地黄丸B. 牛黄上清丸C. 香砂养胃丸D. 天王补心丸E. 丸味羌活丸30. 一般重要炮制品的绝对含水量应控制在( )A.5% 〜10%B.5% 〜13%C.7% 〜10%D.7% 〜13%E.7% 〜15%31 .因易泛油而需置阴凉干燥处贮存的饮片是( )A. 山药B. 苦参C. 半夏D. 当归E. 黄柏32. 合理用药基本原则中首要考虑的是( )A. 有效B. 安全C. 经济D. 使用方便E. 便于贮存33. 某男,56 岁。
遍体浮肿,腹胀,二便不利,服用峻下逐水的舟车丸,为防伤正气,可联用的中成药是( )A. 二陈丸B. 麻仁丸C. 四君子丸D. 附子理中丸E. 六味地黄丸34. 下列配伍应用的组药中,属于不合理联用的是( )A. 附子理中丸与四神丸B. 归脾丸与人参养荣丸C. 朱砂安神丸与天王补心丸D. 六味地黄丸与益中补气丸E. 二陈丸与平胃散35. 可抑制胃蠕动及排空,延长某些药物在胃内滞留时间的中药是( )A. 玫瑰花B. 旋复花C. 金银花D. 合欢花E. 洋金花36. 因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司机和登高作业者感冒时宜服用的中成药是( )A. 强力感冒片B. 金羚感冒片C. 抗感灵片D. 感冒清热颗粒E. 舒肺糖浆37. 因含有雄黄,过量服用可致肝肾功能损害的中成药是( )A. 牛黄上清丸B. 牛黄降压丸C. 牛黄解毒片D. 冠心苏合丸E. 桂枝茯苓丸38. 具有肝脏毒性的中药是( )A. 使君子B. 黄药子C. 女贞子D. 车前子E. 牛蒡子39. 排除药物性肝损害的依据是 ( ) A. 肝肿大 B. 肝脏压痛 C. 肝区疼痛 D. 转氨酶升高 E. 病毒检测阳性40. 因服用过量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可致呼吸麻痹而死亡的中药是 A. 细辛 B. 使君子 C. 胆矾 D. 雷公藤 E. 香加皮二、配伍选择题 【41-42 】 A. 肝 B. 脾 C. 肺 D. 心 E. 肾41. 主统血的脏是 ( ) 42. 主藏血的脏是 ( ) 【43-44 】A. 实寒证B. 实热证C. 虚寒证D. 虚热证E. 亡阳证43. 阳偏盛病机表现的临床症候是 ( )44. 阳偏衰病机表现的临床症候是 ( ) 【45-47 】 A. 手足抽搐 B. 手足肿胀 C. 手足麻木 D. 手足软弱 E. 手足不遂 45. 痿证可见 ( ) 46. 痉病可见 ( )47. 惊风可见 ( ) 【48-49 】 A. 痿软舌 B. 瘦薄舌 C. 齿痕舌 D. 裂纹舌 E. 芒刺舌48. 热盛津伤可见 ( )49. 脾虚湿盛可见 ( ) 【50-52 】 A. 呼吸不畅,胸闷气短 B. 呼吸有力,声高气粗 C. 呼吸困难,短促急迫 D. 呼吸困难,喉中有声E. 呼多吸少,气不得续 50. 实热多见 ( ) 51. 虚喘多见 ( )52. 哮证多见 ( ) 【53-55 】 A. 通宣理肺丸 C. 蛇胆川贝液 E. 小青龙合剂53. 治疗咳嗽燥邪伤肺证,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 ) 54. 治疗咳嗽风寒犯肺证,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 ) 55. 治疗咳嗽痰热壅肺证,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 )【56-58 】B. 二母宁嗽丸 D. 固本止咳片A. 泻下粪便臭如败卵,伴未消化食物,嗳腐吞酸B. 泻下急迫,泻下不爽,肛门灼热,小便短黄C. 大便时溏时泻,稍进油腻食物,便次明显增多D. 黎明之时,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E. 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56. 泄泻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症状是( )57. 泄泻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症状是( )58. 泄泻湿伤肠胃证的临床症状是( ) 【59-61 】A. 桂附地黄丸B. 四物汤C. 附子理中丸D. 四君子汤E. 沙参麦冬汤59. 治疗虚劳阴虚证,宜选用的方剂是( )60. 治疗虚劳血虚证,宜选用的方剂是( )61. 治疗虚劳气虚证,宜选用的方剂是( )62-63 】A.温经汤B. 丹栀逍遥散C.固阴煎D. 膈下逐淤汤E.固冲汤62. 治疗痛经阳虚内寒证,宜选用的方剂是( )63. 治疗痛经气滞血瘀证,宜选用的方剂是( )【64-65 】A. 煅制品B. 蜜炙品C. 醋制品D. 盐制品E. 烫制品64. 处方名益智仁,调剂时应付( )65. 处方名延胡索,调剂时应付( ) 【66-67 】A. 瓜萎B. 白芍C. 丹参D. 甘草E. 乌头根据中药“十八反”66. 与海藻相反的中药是( )67. 与半夏相反的中药是( ) 【68-70 】A. 薄荷B. 阿胶C. 蒲黄D. 鹿角霜E. 人参68. 先煎的中药是( )69. 后下的中药是( )70. 包煎的中药是( ) 【71-73 】A. 吴茱萸、蛇床子B. 车前子、地肤子C. 山豆根、制川乌D. 马钱子、天仙子E. 枇杷叶、侧柏叶根据《中国药典》对有毒中药的分类71.“小毒”中药是( )72.“有毒”中药是( )73. “r . ”大毒”中药是( )【74-75 】A.1〜3g B.3〜6gC.3〜9g D.5〜9gE.6〜9g74. 水蛭的内服用量是( )75. 全蝎的内服用量是( ) 【76-77 】A.不超过20 CB. 避光且不超过20 CC.2 C 〜10CD.10 C 〜30CE.2 C 〜8 C76. 冷处所指环境条件是( )77. 阴凉处所指环境条件是( ) 【78-79 】A. 花椒B. 藏红花C. 细辛D. 泽泻E. 牡丹皮采用对抗贮存法养护中药时78. 可用于冬虫夏草同贮的是( )79. 可与蛤蚧同贮的是( )【80-81 】A. 山楂与磺胺嘧啶B. 金银花与青霉素C. 山茱萸与林可霉素D. 五倍子与多酶片E. 石麦汤与氯氮平80. 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中西药联合用药组是( )81. 能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中西药联合用药组是( )【82-84 】A. 乌梅与阿司匹林B. 乌贝散与头孢立定C. 石膏与四环素D. 麻黄与呋喃唑酮E. 大黄与利福平82. 能减少药物排泄的中西药联用药组是( )83. 能发生酶抑反应的中西药联用药组是( )84. 影响药物透过生物膜吸收的中西药联用药组是( )【85-87 】A. 麝香保心丸B. 六味地黄丸C. 人参鹿茸丸D. 银杏叶制剂E. 柴胡舒肝丸85. 老年人服用地高辛时不宜同时服用的中成药是( )86. 老年人服用法莫替丁时不宜同时服用的中成药是( )87. 老年人服用二甲双胍时不宜同时服用的中成药是( )【88-90 】A. 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头痛,头晕、精神恍惚、牙关紧闭B. 头晕、头痛、烦躁不安、面部肌肉紧张、吞咽困难,伸肌与肌同时收缩C. 咽喉干痛、烧灼感,口中金属味、流涎、腹痛腹泻,出现各种出血症状,黄疸D. 胸闷,心悸,心律不齐,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E. 严重脱水,低蛋白血症,水肿,精神错乱,幻觉,癫痫样发作88. 马钱子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89. 雄黄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90. 蟾酥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91-92 】某女,32 岁,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月经不调,因胃痛 1 周就诊,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烧心泛酸,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