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文化的价值

一、重德——摆正人与自我关系的准则

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讲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历代茶人崇尚和

追求的目标,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而茶德的树立,既是茶的自

然特性的显现,又是茶人精神的流露,同时又是茶人所确立的道德

标准和行为规范。

首先,茶性蕴含着茶德。茶品即人品。茶品是指人们在对茶的认识中提炼出来的象征性品貌,陆羽在《茶经》一之源开宗明义地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被称为嘉木,是因为茶的生长、

体型、特色和内质等具有刚强、质朴、清纯和幽静的本性。茶树生

长在山野的烂石、砾壤或黄土中,仍不失坚强、幽深;茶叶凝聚阳光

雨露的精华,其“性洁不可污”;茶汤晶莹清澈,清香怡人,给人以

智慧和幽雅的韵致。茶性与茶品相联系,无喧嚣之形,也无激扬之态,茶性与茶品这些自然的本质特征渗透到人们生活领域,表现在

人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一种静观,一种品鉴,一种回味;延伸到人们

的精神世界里,则是一种境界,一种理念,一种智慧,一种品格。

因此,重德观念的形成,源于茶的自然本性。

其次,茶德是茶道的灵魂。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对茶德早已确认,并崇尚备至。陆羽在《茶经》提出的“精行俭德”,说

明茶的美好品质应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这是最早确立的茶德标准,也是中国茶道的精神所在。到了后来,唐代刘贞亮对茶德的阐述则

更为具体:以茶散闷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

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行,以茶可行道。在当代,王泽农,庄晚芳等茶学专家,对茶德都作了深刻的注解。

王泽农先生认为,茶道的本质精髓应该是“德”,德是天地的属性,天性、人性、茶性乃共性所在也。庄晚芳先生提出了“廉美和敬”

为核心内容的茶德,他认为“廉俭”可以“育德”,以一杯清茶来

推行清廉与勤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茶德的树立和

推崇,不仅为中国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础、丰富了内容,而且也为茶

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明确了方向。

第三,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如前所述,中国茶道,很大程度上是在树立茶德的基础上创立的。尽管目前人们对茶道的论述,各执

己见。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茶道讲求的是精神内涵。中国茶文

化继承了儒、佛、道的精义,把饮茶等茶事活动融入哲理、伦理、

道德,通过茶的品饮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洗礼和人格上的澡雪,这就是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中国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茶人精神推动了茶道的发展。被人

们尊为茶圣的陆羽,幼为弃儿,长于佛门,一生不仕,致力于茶事

研究,他常脚着芒鞋,独行野中,采茶觅泉,品茶鉴水,以自己的

亲身实践和对理想的追求,写下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为推动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而陆羽的一生,不羡官爵,不慕名利,甘愿荒餐野宿,栉风沐雨,

始终生活在人民大众之中,他这种牺牲自我,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以及勇于吃苦、善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既是茶人精神的充分体现,

也是中国茶道关于人的人生价值思想的完美表达。

二、尚和——协调人与他人关系的宗旨

茶道中“和”的基本涵义包括和谐、和敬、和美、平和等等,其中主要是和谐。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创造人与自然的

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茶文化关于“和”的内涵既包含儒、佛、道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人们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是

评价人伦关系和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

第一,“和”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茶道是在吸收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虽然三教对“和”的阐释各

不相同,但“和”则是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儒家推崇的是中

庸之道,《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大道也。”指出了“和”

与“中”的关系,“和”包含中,“持中”就能“和”。因而儒家

提倡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必须节制而不放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

现为亲和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倡导“礼之

用、和为贵”。佛教中的“和”提倡“父子兄弟夫妇、家室内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并强调“言色相和”,这是一种舍弃

根本的“和”。特别是在茶道中的“茶禅一味”强调,人如果要脱

离苦海,就须六根清净,明心见性。禅茶是僧侣们通过品茶品味人生,这是“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致

清导和”“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和”表达了人们崇尚自然、

热爱生命、追求真善美的理念。总之,儒、释、道三家关于“和”

的哲学思想贯穿于茶道之中,既是自然规律与人文精神的契合,也

是茶的本性的体现,同时也是特定时代的文人雅士人生价值追求的

目标,如儒家基于治世的机缘,佛家则是缘于淡泊出世的操节,道

家又赖于尊人贵生的精神等。

浅析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华夏文明·茶文化系列·18】-

温柔细雨-一丝小雨盈盈而落......

元赵孟頫《陆羽烹茶图》

第二,“和”是人们认识茶性、了解自然的态度和方法。茶,得天地之精华,钟山川之灵秀,具有“清和”的本性,这一点,已被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所认识。陆羽在《茶经》中关于

煮茶风炉的制作所提出的“坎上巽下离于中”与“体均五行去百疾”,是依据“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哲学思想提出来的。

陆羽把茶性与自然规律结合起来,表达了“和”的思想与方法。煮

茶时,风炉置在地上,为土;炉内燃烧木炭,为木、为火;炉上安锅,为金;锅内有煮茶之水,为水。煮茶实际上是金、木、水、火、土五

行相生相克达到平衡的过程,煮出的茶汤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另

外陆羽还对采茶的时间、煮茶的火候、茶汤的浓淡、水质的优劣、

茶具的精简以及品茶环境的自然等论述,无一不体现出“和美”的

自然法则。

第三,“和”是规范人伦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价值尺度。中国茶文化对于“和”精神,主要表现在客来敬茶,以礼待人,和诚处世,

互敬互重,互助互勉等。通过饮茶、敬茶,形成了茶礼、茶艺、茶会、茶宴、茶俗以及茶文学等多种茶的表现形式,而实质内容则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