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公民

合集下载

5.1我们都是公民

5.1我们都是公民

“子民”和“臣民”和公民的区别在哪里?
“子民”和“臣民”和公民的区 别:前者没有依法享有平等的 权利或者说是享有很少的权利, 而公民则享有平等的权利.
只要是国家合 法公民都享有 平等的权利
妇女走上街头,要求平等工作的机会。
公民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1998年7月31日,原北京市委书 记陈希同,腐化堕落、贪污、 渎职,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


人 民
㊣“公民”与“国民”在现代词义上
称作同义词。而在法律术语上,目前 多数国家都使用“公民”,但也有少 数国家,例如,日本就使用“国民” 一词。在我国,这两个词是通用的。
辨一辨:他们属于中国公民吗?
1、 我国未满18周岁的在校学生( 2、 美籍华人( ) 3、 海外华侨( ) 4、 在中国定居的人( ) 5、 受到法律制裁的中国人( ) 参考答案:属于 不属于 属于 不一定 属于 )
第五单元
我是中国公民
5、1 我们都是公民
不要查阅课本,请你说说他们 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王小 青领 取了 居民 身份 证
他们真光荣,正 式成为公民了!
陈旷很羡慕那些参加成 人宣誓仪式的高中同学
?
பைடு நூலகம்
她说的对吗
?
张怡在看 刚出生的 表妹的照

张萌到 机场送 朋友陈 燕出国 留学
她说的对吗
公民称号的意义
阅读课本第四页新闻回放的内容, 说说中国游客为什么能顺利摆脱困境? 你对此事有什么感受?
公民的称号表达了法律对人 权的确认和保护,一旦丧失了公 民的称号,就意味着失去了该国 法律的保护。
“子民”、“臣民”和公民
在古代社会,所有人都是皇上 的“臣民”和“子民”,就是皇上的 奴隶.

第五单元第一课我们都是公民(共63张)汇编PPT课件

第五单元第一课我们都是公民(共63张)汇编PPT课件

-
25
• 3.中国公民李查理留学美国三年后想加入 美国国籍,但他又不想放弃中国国籍。对 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A.这是可以做到的,因为我国法律对此没 有限制 B.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国法律不承认中 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C.这是不允许的,因为他出生在中国 D.这是可以的,因为美国法律承认他具有 双重国籍
-
26
• 4、“不要问你的国家给了你什么,而要 问问自己为国家做了什么。”肯尼迪的 这句名言体现了公民应( )。
• A.树立国家观念 • B.培养民主意识 • C.增强法律意识 • D自觉遵守法律
-
27
• 5、良好的公民道德包含的内容有( )。
• (1)仁爱守序的社会公德心 (2)诚信 宽容的道德品质 (3)协商谦让的道德 风尚 (4)尊重差异的道德气度 A(1)(2)(3) B (2)(3)(4)
合作探究——谁说对了?
• 张萌的看法不准 确,陈燕虽然出 国留学了,但如 果她不加入外国 国籍,她还是中 国公民。
-
9
合作探究——谁说对了?
• 张强的看法不 正确,公民犯 罪只会被剥夺 某些权力,不 可能会被剥夺 公民身份。
-
10
3、什么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公民?
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凡 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
11
4、他们属于中国公民吗?
(1)我国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属于
(2)我国未满18周岁的在校学生 属于
(3)美籍华人
不属于
(4)海外华侨
属于
(5)在中国定居的人
不一定属于
-
12
有一位居住在国外的中国公民,非常想 让自己的孩子出生在自己的国土上,于是就 带着即将生孩子的加拿大籍妻子乘飞机回国。 在途经美国上空时,他的妻子生下了一名男 婴,取名“机生”。请结合P5有关知识回答: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五单元 我是中国公民 5.1 我们都是公民课堂探究 粤教版 精品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五单元 我是中国公民 5.1 我们都是公民课堂探究 粤教版 精品

5.1 我们都是公民互动课堂理解 HUDONG KETANG LIJIE1.如何确认公民身份?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

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1)一个人具有哪个国家的国籍,就是哪个国家的公民。

比如,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

每个社会成员,除必须具有一国国籍外,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即不管男女老幼、是否享有政治权利,都是该国公民。

(3)世界上各个国家对公民身份的确认标准也不一样。

有的是依据出生地,即一个人出生在某国领土就获得该国公民资格,不论其父母是否具有该国公民资格。

有的是按照血统,即一个人不论出生何地,只要他出生时其父母是某国公民,他就是该国公民。

2.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1)公民是国家的成员。

一个人一旦取得了一个国家的公民身份,也就意味着他与国家之间建立了一种特定的法律关系,是受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

作为公民,一方面要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即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另一方面要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的管辖和制约,即要遵守该国的宪法和法律,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2)作为公民,他们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百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能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3.“公民”“人民”与“选民”之间有何区别?(1)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是与敌人相对而言的。

人民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在我国现阶段,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等都属于人民的范围。

(2)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通常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3)选民是根据法律规定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被列入选民名单的公民。

部编版-政治-一年级下册--17我们都是公民 教案

部编版-政治-一年级下册--17我们都是公民 教案

部编版-政治-一年级下册--17我们都是公
民教案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到什么是公民以及作为公民应具备的责任和义务。

-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
- 课文:《我们都是公民》
- 照片或图片展示公民的形象
- PPT或教学演示工具,用于展示课文和例子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 通过展示照片或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人是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新课讲解(10分钟)
- 向学生介绍公民的概念:公民是指生活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的人们,他们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 使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 分享一些简单的例子,如遵守交通规则、保护环境等。

活动实践(20分钟)
- 分发课文《我们都是公民》给学生,并进行阅读训练。

-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是公民吗?你的角色是什么?你有哪些责任和义务?
-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拓展活动(15分钟)
- 分组讨论,让每个小组分享一种公民的角色和他们的责任。

- 引导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行使公民责任,如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尊重和帮助他人。

总结归纳(5分钟)
- 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到的知识。

- 强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对社会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
- 邀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并说明自己应该具备的公民责任和义务。

5.1 我们都是公民(第二课时)

5.1 我们都是公民(第二课时)
5.1 我们都是中国公民
第二课时
当一个公民意味着什么? 当一个公民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中国公民在国内外受到如此的保护? 为什么中国公民在国内外受到如此的保护?
知识点: 知识点: 公民和国家之间有着特定的法律关系。 公民和国家之间有着特定的法律关系。 特定的法律关系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受国家宪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受国家宪 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不论是身在国内, 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不论是身在国内, 还是身在国外。 还是身在国外。
为什么梁帆被称赞为“ 为什么梁帆被称赞为“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代表” 国的代表”?
三、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
1、要树立国家观念 ——有责任和义务效忠自己的国家;关心 国家的重大决策,关心国家和社会发生的 重大事件,关心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 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三、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 1、要树立国家观念 2、要培养坚定的民主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 ——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意识,关心社 会事务,承担社会责任。 括仁爱守序的社会公德心、诚信宽容的 道德品质、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差异的 道德气度等。
北京学生梁帆 梁帆,应联合国 梁帆 儿童基金会的邀请,去荷兰参 加会议。一进会场,只见宾馆 门前的旗杆上,及失眠色彩缤 纷的各国国旗迎风招展,但没 没 有看到我国的五星红旗。他震 有看到 惊了,立即找到会议的组织人 员说:“一定要升起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国旗,因为我在这 儿!”梁帆的庄严申明受到了 重视,五星红旗终于飘扬在宾 馆门前的旗杆上。梁帆也受到 受到 了外国人的敬畏,被称赞为 了外国人的敬畏 “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 表”。
二、公民身份的内涵
(当一个公民意味着什么?) 当一个公民意味着什么?) 1、公民身份表示着个人与国家的法律关系 2、公民享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 3、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1我们都是公民

1我们都是公民

1我们都是公民1、什么是公民?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

2、什么是国籍?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3、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①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②每个社会成员,除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外,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即不管男女老幼、是否享有政治权利,都是中国公民。

4、我们一出生就具有公民资格吗?是的。

如果我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中国公民,在中国的领土上出生,那么我们一出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5、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①公民是国家的成员。

②“公民”这个身份,意味着一个人同一个国家缔结了一种法律关系。

③“公民”是防绿上的称呼,是指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与保护的个人。

6、我国公民身份的内涵?①公民是国家的成员,与国家缔结了一种法律关系。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我国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7、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①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②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平等权利。

③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④人民当家作主还表现为公民通过履行自己在法律上的义务,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8、如何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①要树立国家观念。

(忠于自己国家;关心国家;捍卫国家)②要培养坚定民主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

(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关心社会事务,承担社会责任;有社会公德心)③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比较点公民人民内涵公民是法律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外国人人民是政治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敌人范围上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广泛,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指全体社会成员凡是人民都是公民,而公民不一定都是人民公民身份的注意:①、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

我们都是公民的教案

我们都是公民的教案

我们都是公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定义和基本权利,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公民,并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良好品质。

3.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公民的定义与基本权利2. 公民的义务与责任3. 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义和方法4. 公民在我国法律中的地位5. 案例分析:身边的公民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公民的定义、基本权利、义务与责任,以及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义和方法。

2. 难点:公民义务与责任的具体落实,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公民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民的定义、基本权利、义务与责任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身边的公民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民角色。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义和方法,促进学生思考。

4. 实践作业法:布置相关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公民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定义,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公民。

2. 讲解:详细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与责任,以及公民在我国法律中的地位。

3. 案例分析:分析身边的公民实例,让学生了解公民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公民的重要性和责任。

6. 作业布置: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公民精神。

7.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履行公民义务,发挥公民作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公民定义、基本权利、义务与责任的理解程度。

2. 考察学生对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义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3. 评估学生在实践作业中践行公民精神的实际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公民教育的基础教材。

2. 案例资料: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民实例。

3.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4.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法律条文,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5.1我们都是公民

5.1我们都是公民
(法律意识)
一、公民身份的确认 1.公民的定义; 2.公民与国籍; 3.我国法律对国籍的有关规定; 4.我国法律不承认双重国籍。 二、公民身份的内涵 1.公民身份表示着个人与国家的法律关系;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3.公民既享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又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 定的义务; 4.公民平等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 5.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6.公民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三、树立公民意识,做合格公民 1.要树立国家观念; 2.要培养坚定的公民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 3.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5.1我们都是公民
一、公民身份的确认:
1、公民的含义: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
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公民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国籍
2、国籍
国籍指一个人具有的属于某个国家 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国籍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国籍首先是法律内容,规定公民的权 利和义务。比如你入了美国籍,就有被征 兵的义务。只有出生在美国,才享有竞选 参议员的权利,只有拥有国籍,才被允许 进入某些尖端实验室。
每个社会成员,除必须“具有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外,没有任何 限制条件,即不管男女老幼,是否 享有政治权利,都是中国公民。
不论其年龄、性别、出生、职业、民族、 种族、宗教信仰等不同,都依法受到中国法 律的保护。
中国公民的权利和尊严是任何一个国 家都不能歧视的。
辨一辨:他们属于中国公民吗?
(1)我国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民当家作主。
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 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③ ④
公民平等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
他们属于人民吗?

我们都是公民的教案

我们都是公民的教案

我们都是公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民的概念,知道公民的定义和特征。

2. 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公民的概念与特征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3. 公民的责任与担当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公民的概念,知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民的概念、权利和义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公民的责任与担当。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公民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定义和特征。

2. 新课导入:讲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让学生了解作为公民应有的权益和应尽的责任。

3. 案例分析:分析公民的责任与担当,让学生认识到作为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公民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公民责任与担当的认识。

七、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公民概念、权利和义务的理解程度。

2. 作文评价:评价学生的作文,了解他们对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的思考。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公民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公民知识的理解。

2. 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志愿服务,让学生亲身体验公民的责任与担当。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如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3.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我们都是公民》教学设计-01

《我们都是公民》教学设计-01

《我们都是公民》教学设计板书:一、公民身份的确认1、什么是公民2、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1)什么是公民?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分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个人具有某国国籍就是该国公民;二是公民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

(2)国籍的取得,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

取得国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因出生在某国而取得某国国籍,这是取得国籍最普遍的方式,也称为出生国籍;另一种是加入某国国籍,即通过婚姻关系、收养关系、自愿申请等方式而取得某国国籍,也称为继有国籍。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有一个国籍,但也有双重国籍或无国籍的人。

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

在此基础上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就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3)我们一出生就具有公民资格;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人民具有双重国籍。

(4)回到探究园让学生判断(5)第5页“法律法规”(板书:3、我国法律对国籍的有关规定)(公民与国籍补充材料:对于出生国籍,我国国籍法的相关规定:1、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2、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国外,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3、父母无国籍或者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对于继有国籍,我国国籍法是这样规定的:必须具备两个前提,而且还要符合法律的规定两个前提是:申请人必须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申请是出于本人的自愿。

法律规定的条件是:申请人为中国公民的近亲属;定居在中国;有其他正当理由。

只要具备上述两个前提,同时又符合上述法律规定的条件之一的申请人,就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国籍。

)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

(6)辩一辩:他们属于中国公民吗?A归国华侨李先生 B回国探亲的美籍华人张女士C现定居在我国并已加入我国国籍的美国人杰克 D在石家庄经商的台胞王小姐E因贪污受贿被依法判刑的某省长刘某(华侨是指那些久居国外的中国公民ACDE)3、公民与人民的区别:人民与公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教学课题1.面向学生:初中二年级2.学科、课题:粤教版思想品德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我们都是公民》3.课时数:1课时(45分钟)4.学情分析:(1)八年级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大部分时间受到父母过分溺爱,只懂得索取,不懂得付出,义务意识比较薄弱。

(2)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学生多方面接收到关于公民的信息,但他们并没有从法律上、从权利与义务的角度上了解公民的含义。

二、教材分析《我们都是公民》是粤教版教材初二政治第五单元第1个框题第一课时。

本册教材主要讲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并没有系统学习与公民意识相关的知识,同时,以后的学习均是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因此,本课时是本册教材中的起点,在本册中处于基础地位。

【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知识上:使学生了解公民的含义以及公民身份的确认的内涵。

能力上:使学生能够分析有关公民身份确认的有关资料。

情感上: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及学生对自身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感。

【教学重点】公民身份的确认。

重点的依据:公民的定义是本课时的基础概念。

只有全面掌握了公民的概念,懂得区分公民身份,才能明确自己独特的中国公民身份。

处理方法:通过小组竞赛,一方面引起学生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重复公民定义让学生自行深入了解其内涵。

【教学难点】公民身份的内涵。

难点的依据:比起初一学生,初二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更强,但是仍然未能摆脱感性思维的习惯。

公民身份的内涵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同时书本上关于公民身份内涵的讲解比较散乱,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故把这一部分作为难点,同时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整合,把四点具体内容整合为两点:权利和义务,进行讲解。

处理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公民的权利感,身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另一方面通过整合材料,简化书本内容,让学生容易掌握吸收。

【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法;2、探究学习法;3、总结反思法。

三、教学方法1、问题教学法。

通过问题形式呈现本课知识点,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四、课前准备教师的准备:中国政府派专机乘搭滞留机场旅客等新闻材料的百度链接;学生的准备:自行查找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3MIN)图片导入:看图猜国籍。

打开下面各色人种图片的百度链接,让学生猜猜这是哪国人。

提问:请问这些人是哪国人?你们是怎样判断的?一般问别人是哪国人其实是在问什么?思考:什么是国籍?百度图片:各色人种/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 8%F7%C9%AB%C8%CB%D6%D6&in=26954&cl=2&lm=-1&st=-1&pn=1&rn=1& di=10110796740&ln=1968&fr=&fm=index&fmq=1330430041301_R&ic=&s=0&se =&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1&-1&di10110796740 &objURLhttp%3A%2F%%2Fuploads%2Fallimg%2F110817%2F 1900-110QG5564642.jpg&fromURLhttp%3A%2F%%2Ftuku%2 F201108%2F86183.html&W1000&H667&T8740&S166&TPjpg【设计依据】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把学生精神从课外引到课堂;二是通过小游戏了解学生对于公民身份的一般标准,通过对学生问题的简单判断,引起学生关于公民定义的疑惑,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课本上寻找答案,简单让学生了解国籍才是确定公民身份的唯一标准,明确公民与国籍的定义。

过渡:加插问题“判断公民身份的标准有哪些?”让学生进行思考,引出下面活动。

二、讲授新课:(35MIN)活动一:辨一辨(15MIN)(1)辨一辨:他们属于公民吗?我国未满18周岁的在校学生(属于)美籍华人(不属于)海外华侨(属于)在中国定居的人(属于)受到法律制裁的中国人(属于)在中国居住的美国公民(不属于)活动规则:前后4-6人为一小组,小组为单位(派选代表),以手势表示正确与否,抢答回答原因。

分数最高小组为胜。

(2)说一说:什么是公民?公民身份跟什么有关?【设计依据】(1)通过竞赛,老师适当的提示学生从书本上寻找答案,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在此过程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说一说活动让学生对刚刚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锻炼他们的综合概括能力,形成自己对于公民概念的认识,从而突出重点。

(3)补充练习:情景研讨○1全班分为5小组,各自负责一个情景,进行小组交流:上述对公民身份的看法哪些是准确的?哪些是不准确的?说说你的依据。

○2下一组同学判断该组同学是否正确,错误的进行改正,说明理由。

【设计依据】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考察学生对公民概念的理解情况。

让同学之间进行互评,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可以让同学的思维产生碰撞,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

过渡:加插问题“你是哪国人?这个身份意味着什么?”一方面再次强调学生的公民身份,另一方面,让学生保留着问题,顺利过渡到下一环节活动。

活动二:角色扮演(20MIN)(1)播放新闻片段(中国政府派出“特别航班客机”接外国滞留同胞)百度视频:国航赴埃接滞留旅客航班今天返京/v?word=%B9%FA%BA%BD%B8%B0%B0%A3%BD% D3%D6%CD%C1%F4%C2%C3%BF%CD%BA%BD%B0%E0%BD%F1%CC%E C%B7%B5%BE%A9&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2)角色扮演:假设你是当时的游客,现在正在接受采访,请回答下面问题:○1你能说说当时受阻于国外机场时的情景和感受吗?○2你是怎样想到向祖国求助的?○3回到祖国你有什么感受?○4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3)播放旅客感受视频。

百度视频:首批两架搭载滞留同胞航班已安全回国/v?word=%CA%D7%C5%FA%C1%BD%BC%DC%B 4%EE%D4%D8%D6%CD%C1%F4%CD%AC%B0%FB%BA%BD%B0%E0%D 2%D1%B0%B2%C8%AB%BB%D8%B9%FA&ct=301989888&rn=20&pn=0&db=0 &s=0&fbl=800(4)小组讨论:旅客是什么身份?国家为什么会派出飞机接送旅客回国?公民与国家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5)教师引导:公民身份的内涵: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讲授时使用活动法、图像法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理解公民的内涵。

加插活动:学生分享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通过学生自主百度搜索得出)【设计依据】(1)通过播放视频过渡,缓和班上可能过分热烈的讨论气氛,把注意力引到下一个环节上。

视频新闻还能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事件,感受事件,学生的代入感更强。

(2)运用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当时中国旅客的心情,从感性上认识国家对自己的帮助,感受身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最后再播放旅客现场的采访,把自豪感推向一个高潮。

(3)趁着学生自豪感到达最高点,气氛最浓郁的时候让学生对国家行为进行讨论,让学生对国家与自己的关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学生小组内部的分析讨论,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等。

通过这部分活动,让学生对于公民的内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先从情感上进行突破,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再上升到理性层次,进行分析讲解,从而突破难点。

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3MIN)让学生自行进行小结,写出知识脉络。

【设计依据】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图,把书上的知识变成“我”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国籍?我国对于国籍有何规定?(2)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设计依据】直观系统,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五、布置作业有一个15岁的中学生,多次写信给当地政府,反映当地存在的社会问题。

在全国代表大会开会期间,他还向大会寄去建议书。

请问:这位中学生的行为恰当吗?为什么?【作业依据】通过练习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检查学生对本课书的理解情况,相应的知识点是否掌握。

六、教学反思当代学生对于自己很多的权利与义务并不了解,或者即使知道了也很少联系到自己生活中。

通过这节课的教授,学生对权利与义务有了浓厚的兴趣,这也是学生公民意识觉醒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