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定性检查
尿蛋白定性

尿蛋白定性
[项目名称]尿蛋白定性
尿蛋白定性实验是尿常规检查中必做的一项实验,是诊断肾脏疾病和病变的重要常规指标之一。
尿蛋白定性试验常通过半定量方式或加号方式检测尿液中排出的蛋白质的多少,用于判断和了解肾脏功能是否出现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其结果可用阴性、微量、1--4个加号表示,也可用数值表示,加号越多或数值越高则尿蛋白越多。
[英文缩写]PRO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因素:尿蛋白定性如果出现阳性结果,应引起注意并应进一步检查或复查。
持续的阳性结果特别是加号较多时提示可能患有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肿瘤、各种原因引起的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泌尿系炎症、肾移植术后的排异反应等。
出现的蛋白尿还可能是某些病理反应造成的,如:高烧、高血压、膀胱炎、尿道炎、肿瘤、骨髓瘤、输血反应等。
2.生理因素:可造成暂时性尿蛋白阳性,如妊娠、剧烈运动后、受寒、精神紧张、体位变化、青少年快速生长期等;如尿液内混入了阴道分泌物或混入了精子,或被一些其他物质污染也可造成假阳性,应注意复查和观察。
3.其他因素:偶然一次尿蛋白测定结果为阳性时应注意观察和复查,排除有关的生理因素,并请教内科医生或做其他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病因。
尿蛋白 检测方法

尿蛋白检测方法
尿蛋白的检测主要有尿蛋白定性试验、尿蛋白定量测定、尿蛋白电泳分析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1. 尿蛋白定性试验:通常指普通尿常规检查,一般留取一试管的晨尿,晨尿要保证空腹6-8个小时,晨起第一次排尿时取中段尿。
然后用加热醋酸法、磺柳酸法或试纸法检查,如果有尿蛋白即报告阳性,但不能测出尿蛋白的量。
2. 尿蛋白定量测定:需要将24小时的尿液完全留下后混合,记录尿量,选取部分标本通过化验检查尿蛋白的浓度,再计算出24小时尿蛋白的总量。
可以帮助诊断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如果尿蛋白量过大,可能需要做肾穿刺活检。
3. 尿蛋白电泳分析:也需要取晨尿,取样本尿液,使尿液中的蛋白做电泳,确定是大分子蛋白、中分子蛋白,还是小分子蛋白。
根据蛋白成分的不同,确定肾脏受累部位。
4.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比较建议在空腹6-8个小时以后,留取晨起第二次或第三次的尿液,可以早期发现是否存在尿蛋白的情况。
除上述检查外,还需要完善一些血液相关检查,确定有没有其他继发性因素参与,引起尿蛋白。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可能还需要做肾穿刺活检,加以明确诊断,给予相应的治疗。
三种尿蛋白定性检测方法的比较

三种尿蛋白定性检测方法的比较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尿蛋白定性检测的干化学法、加热乙酸法及磺基水杨酸法的三种检验方法比较。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采集的住院患者尿液标本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干化学法、加热乙酸法及磺基水杨酸法检测尿液标本,对比三种检验方法的检查结果。
结果:三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干化学法阳性率31.67%高于加热乙酸法和磺基水杨酸法,(P<0.05),加热乙酸法和磺基水杨酸法阳性率为22.5%和23.33%,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干化学法灵敏度、误诊率高于加热乙酸法,特异度和漏诊率低于加热乙酸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种尿蛋白检验方法各有优劣,应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定性检查方法,应综合分析,慎重选择检测方法,提高结果准确性。
【关键词】尿蛋白;干化学法;加热乙酸法;磺基水杨酸法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也是导致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重要原因[1]。
尿蛋白检测是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常规检测项目。
尿液干化学法、磺基水杨酸法和加热乙酸法作为三种尿蛋白定性方法[2],在应用中各有所长,合理利用资源,得出最可靠的结果,现对三种尿蛋白定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采集的住院患者尿液标本12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80例,女40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32.5±2.5岁。
1.2 方法一次性尿杯收集患者清洁中段晨尿,于2 h内检测完毕,应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及尿干化学十项试纸条和尿液干化学质控品、离心机、10 mL离心试管和玻璃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5%醋酸溶液和200 g /L ( 10% )磺基水杨酸试剂。
干化学法:检测过程严格遵循实验室标准操作流程,确保仪器状态良好、质控结果在控后,取新鲜未离心尿样检测并记录结果; 检测完毕后,取10 mL尿样400 g离心力离心5 min。
尿蛋白四项解读

尿蛋白四项解读【最新版】目录一、尿蛋白概述二、尿蛋白四项指标1.尿蛋白定性试验2.尿蛋白定量试验3.尿蛋白电泳4.尿蛋白免疫学检测三、尿蛋白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四、结论正文一、尿蛋白概述尿蛋白是指尿液中出现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很低。
然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会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为尿蛋白。
尿蛋白的出现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如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对尿蛋白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尿蛋白四项指标1.尿蛋白定性试验尿蛋白定性试验是一种初步筛查方法,通过检测尿液中蛋白质的存在与否,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试纸法或硝酸银法进行检测。
2.尿蛋白定量试验尿蛋白定量试验是对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进行量化的检测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尿液中蛋白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通常采用比色法、比浊法等方法进行检测。
3.尿蛋白电泳尿蛋白电泳是一种分离尿液中蛋白质的方法,可以对尿液中的蛋白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通过对尿液中蛋白质的等电点进行分离,可以初步判断蛋白质的来源和性质。
4.尿蛋白免疫学检测尿蛋白免疫学检测是一种针对特定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可以对尿液中的特定蛋白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通过对尿液中蛋白质的抗原和抗体进行反应,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蛋白质的来源和性质。
三、尿蛋白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尿蛋白四项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尿蛋白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尿蛋白现象及其程度;尿蛋白电泳和免疫学检测可以进一步分析尿蛋白的来源和性质,有助于诊断疾病的具体类型和程度。
四、结论尿蛋白四项检测是评估患者尿蛋白状况的重要手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尿蛋白四项检测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具体的诊断和治疗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
尿蛋白定量与定性

尿蛋白定量与定性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尿蛋白定量与定性正常人尿中含有少量蛋白质,主要为白蛋白,24小时尿中含量约为40~80毫克,最多不超过150毫克。
由于量少,常规定性检查为阴性,故临床上习惯于说正常人尿液无蛋白质。
当尿中蛋白质浓度超过150毫克,日时,尿常规定性检查己能将此蛋白检出,此尿即称为蛋白尿。
蛋白尿是肾炎的主要表现之一。
尿蛋白定性能判断病人是否有蛋白尿,并能通过半定量分析粗略估计尿中蛋白质含量。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加热醋酸法及磺基水杨酸法等。
试验结果尿液若无混浊及沉淀则为阴性,以(-)表示;若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或沉淀则为阳性,用(+)~(++++)作半定量估计。
尿蛋白定性(半定量)结果与其相应尿蛋白浓度间大致对应关系已显示见表1。
表1 尿蛋白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尿蛋白定性尿蛋白浓度(毫克/100毫升)估计无混浊(-)无微混浊(±)10以下混浊(+)30(10~50)颗粒状混浊(++) 100(50~200)絮状混浊(+++) 300(200~500)凝聚成块(++++) 1000以上近年,尿蛋白定性及半定量已多用试纸浸条法进行测定,以机器读报结果。
此法是利用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与试纸上某些染料结合显色,来判定尿中有无蛋白质及其相对量。
试验简易、快速,但是干扰因素多,易出假阳性。
尿蛋白定性(半定量)在反映尿蛋白排泄量上有诸多局限性。
首先,尿蛋白定性(半定量)结果易受尿量影响。
尽管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未变,但是,如果病人饮水多,尿液稀释,定性(半定量)结果则加号减少,反之,则加号增加。
此加号变化不能反映病情。
其次,在尿蛋白排出量较(1000毫克/100毫升)的情况下,定性(半定量)结果均为(++++)。
在此范围内的尿蛋白量变化也无法真正被尿蛋白定性(半定量)反映出来,所以,肾科医生常常要给病人做尿蛋白定量检查,唯此才能较准确了解病人尿蛋白排泄量变化。
尿蛋白定性实验报告结论

尿蛋白定性实验报告结论
尿蛋白定性实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蛋白。
通过该实验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肾脏疾病、尿路感染等问题。
以下是尿蛋白定性实验报告的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显示,尿液样本可被初步判定为尿蛋白阳性。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尿液中通常只含有少量的蛋白质,正常蛋白排泄量为每天不超过150mg。
然而,尿蛋白定性实验结果显示样本中存在可见蛋白质,这暗示着可能存在一定的异常情况。
尿蛋白的阳性结果可能源于多种原因。
首先,肾脏疾病是最常见的引发尿蛋白阳性的原因之一。
肾小球滤过系统的异常导致蛋白质从血液中泄漏到尿液中,表现为尿蛋白阳性。
这些肾脏疾病包括肾炎、肾衰竭、肾小球病变等。
另外,尿路感染也可能导致尿蛋白阳性,其原因是尿路感染引起尿液中的白细胞和细菌增多,从而产生蛋白质。
尿蛋白阳性的实验结果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确认相关疾病的存在。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常规检查、血肌酐检测、超声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肾脏疾病。
此外,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也是评估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
尿蛋白定性实验结果的阳性提示了可能存在某种异常情况,但不能确定具体的病因。
因此,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得出准确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具体的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治疗计划,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尿蛋白定性实验结果显示样本中存在可见蛋白质,这暗示着可能存在肾脏疾病、尿路感染等问题。
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将有助于明确病因,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这个实验结果的结论为尿蛋白阳性。
尿蛋白定性测定

尿蛋白定性测定(干法学法)1. 实验原理利用指示剂的蛋白质误差原理,蛋白质与指示剂的离子(溴甲酚蓝,四溴酚蓝二酯)相结合生成复合物,引起指示剂的进一步电离,超过了尿液的缓冲能力,指示剂则发生颜色变化。
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 标本采集2.1 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以清晨第一次尿为宜,急诊患者可随时留取。
2.2 标本种类:新鲜尿液2.3 标本要求:采集患者尿液标本时,盛尿液的容器必须清洁干燥,要求留取中段尿。
3. 标本储存:从排出到检测应在2小时内完成。
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应置4℃下冷藏保存,但冷藏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
4. 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经血,白带,精液,粪便污染标本不能作测定。
6. 试剂6.1 试剂名称MT-R11尿11项分析试纸6.2 试剂厂家长春瑞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6.3 包装规格:100Test/kit6.4 试剂盒组成:试纸条:100条6.5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试剂盒贮存于2-30℃条件下,可使用至试剂盒所标示有效期。
7. 仪器设备7.1 仪器名称:迈特尿液分析仪7.2 仪器厂家:长春迈特医疗仪器有限公司7.3 仪器型号:MT-3007.4 仪器校准程序:在主屏幕下按下“MENU”键,选择“质控测试”,按“ENTER”键确认,进入质控测试界面。
可选择“校准条测试”和“质控液测试”两个选项。
7.4.1 选择“校准条测试”,将校准条放在仪器工作台面检条区内,按下“ENTER”键,推进器将纸条推至测试区,屏幕显示“系统正在测试校准条…”测试结束后,如果通过校准,测量结果为“Calibration OK”。
校准通过,尿液分析仪可正常使用;校准未通过,仪器运行异常,及时与供应商或厂家联系。
如果校准条有污渍或损坏,不能继续使用,及时与供应商或厂家联系。
校准周期为每周一次。
7.4.2 选择“质控液测试”,将粘有尿液分析质控液的试纸条放在仪器工作台面检条区内,按下“ENTER”键,推进器将纸条推至测试区,屏幕显示“系统正在测试质控液…”测试结束后输出测试结果。
蛋白尿的检验方法

蛋白尿的检验方法摘要:一、蛋白尿的定义与重要性二、蛋白尿的检验方法1.尿蛋白定量检测2.尿蛋白定性检测3.血清白蛋白测定三、检验结果的解读与临床应用四、蛋白尿的诊断与治疗五、预防与生活调理正文: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是一种肾脏疾病的表现。
蛋白尿的出现提示肾脏滤过功能受损,对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对蛋白尿的检验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蛋白尿的定义与重要性蛋白尿,又称蛋白质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超过正常范围。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很低,当肾脏滤过功能受损时,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会增加,形成蛋白尿。
蛋白尿是许多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及时发现和诊断蛋白尿至关重要。
二、蛋白尿的检验方法1.尿蛋白定量检测:尿蛋白定量检测是测定尿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可以明确蛋白尿的程度。
常用的尿蛋白定量检测方法有比色法、免疫法等。
正常人尿蛋白排泄量小于150mg/24h,尿蛋白定量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肾脏损害程度。
2.尿蛋白定性检测:尿蛋白定性检测是判断尿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质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加热乙酸法、磺基水杨酸法等。
尿蛋白定性检测的结果分为阴性、弱阳性、强阳性等,可用于初步筛查蛋白尿。
3.血清白蛋白测定:血清白蛋白测定是检测血液中白蛋白含量的方法,用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肝功能。
血清白蛋白降低可能与蛋白尿相关,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三、检验结果的解读与临床应用根据蛋白尿的检验结果,医生可以对患者的肾脏损害程度、病因等进行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尿蛋白定量检测和尿蛋白定性检测的结果可用于评估蛋白尿的严重程度,血清白蛋白测定结果可用于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
结合其他相关检查,如肾功能、B超等,可以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四、蛋白尿的诊断与治疗蛋白尿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蛋白定性检查
一、磺基水杨酸法
【目的】掌握尿蛋白(PRO)定性磺基水杨酸法(SSA)。
【原理】生物碱试剂磺基水杨酸,在酸性的条件下,其磺酸根阴离子与蛋白质氨基酸阳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盐沉淀。
【器材】
1. 小试管、试管架。
2.滴管、胶洗头。
3. 2ml刻度吸管、吸耳球。
4. pH广泛试纸。
5. 黑色衬纸。
【试剂】 200g/L磺基水杨酸溶液:20g磺基水杨酸溶于100ml蒸馏水中。
【标本】新鲜尿液或模拟蛋白尿标本。
【操作】
1、调pH 用pH广泛试纸测试尿液酸碱度,如pH不在5—6范围,可加酸或碱予以调节。
2、加尿液取小试管2支,分别加入清晰尿液1ml。
3、加试剂于第1支试管内滴加磺基水杨酸溶液2滴,轻轻混匀;另1支试管不加试剂作为空白对照。
4、判断结果 1min内观察结果,按照书中表格判断阳性程度及大致蛋白质含量。
【参考区间】阴性
【注意事项】
1、标本①如果尿液呈现明显的浑浊,应先离心或过滤。
②当知患者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含碘造影剂时,应告知结果可能产生假阳性。
③指导患者正确采集中段尿,避免混有生殖系统分泌物。
2、调pH 本法在尿液偏碱或偏酸时(pH>9或pH<3)可呈假阴性,因此检测前可先测试尿pH,必要时用稀NaOH或5%醋酸进行调节。
3、结果判断
(1)掌握好结果判断时间。
操作时严格按照操作方法进行,判断时间严格掌握在1min,极轻度的混浊并无明显临床意义。
当尿液中含高浓度尿酸或尿酸盐时,在加入试剂1—2min后可能出现白色点状物,逐渐呈蛛丝状浑浊,缓慢扩散,覆盖于尿液表面,遇此干扰可离心后的尿液上清进行检测。
(2)如果通过镜检发现大量细胞,分析其阳性可能是由于混有生殖系统分泌物造成的假阳性,则可用离心后的上清液重新测定,进行验证。
(3)对于微弱阳性的判断,可选用黑色衬纸作背景,以提高分辨力。
4、灵敏度本法灵敏度高,为0.05—0.10g/L。
尿葡萄糖班氏法定性试验
【目的】掌握葡萄糖(Glu)班氏定性的方法
【原理】葡萄糖含有醛基,在高热、碱性溶液中,能将试剂中的蓝
色硫酸铜还原为黄色氢氧化亚铜,出现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器材】
1、大试管、试管夹、试管架。
2、5ml刻度吸管,吸耳球
3、滴管、胶吸头
4、酒精灯
【试剂】
1、甲液枸橼酸钠42.5g,无水碳酸钠25g,蒸馏水700ml,加热助溶。
2、乙液硫酸铜10g,蒸馏水100ml,加热助溶。
甲液、乙液均冷却后,将乙液缓慢倾入甲液中,边加边不断搅拌混匀,最后补充蒸馏水至1000ml,即班氏试剂。
如溶液不清晰透明需进行过滤处理。
【标本】新鲜尿液
【操作】
1、鉴定试剂取试管1支,加入班氏试剂1.0ml,摇动试管徐徐加热至沸腾1min,观察试剂有无颜色及性状变化。
若试剂仍为清晰透明蓝色,可用于实验,,若煮沸后出现沉淀或变色则不能使用。
加入5g/l葡萄糖2滴,应呈阳性反应。
2、加尿液加离心后尿液0.2ml(约4滴)于已鉴定的班氏试剂中,混匀。
3、加热煮沸继续煮沸1—2min,自然冷却。
4、判断结果见表
【参考区间】阴性
【注意事项】
1、试剂
(1)配置试剂:试剂配制过程中可产生Cu(OH)2;为了避免Cu(OH)2沉淀,加入亲水性掩蔽性螯合物形成剂----枸橼酸钠,枸橼酸钠可与铜离子形成可溶性络盐----枸橼酸铜钠。
(2)鉴定试剂:此步骤有两个目的,一是作为试剂质量控制,二是可以消除维生素C的干扰,维生素C可以引起加阳性结果。
2、标本①尿液应新鲜,久置的尿液因细菌繁殖消耗葡萄糖,可使结果偏低或造成假阴性。
糖尿病患者宜检测空腹或餐后2h的尿液标本。
②严格掌握加入尿液的体积量,使得试剂与尿液比例控制在10:1.如果尿液过量,可发生尿酸盐沉淀而影响结果的观察。
③尿液中含大量铵盐时,因其可形成铜氨铬离子而妨碍Cu2O沉淀,可用预先加碱煮沸数分钟的方法,将氨出去后在进行试验。
④蛋白含量较高时也影响铜盐沉淀,可用加热乙酸方法去除。
⑤链霉素、维生素C、水合氯醛、葡萄糖醛酸化合物的还原性药物可呈假阳性反应;大黄、黄连、黄岑等可致假阴性反应。
3、加热煮沸煮沸时应不断摇动试管以防止爆沸喷出,试管口应朝向无人出,以免操作中不慎伤人。
此煮沸过程也可在沸水浴中进行,放置5min。
4、判断结果强调冷却后观察结果。
大量尿酸盐存在时,其煮沸后
也可呈浑浊并带绿色,但久置后并不变黄色而呈灰蓝色。
5、灵敏度班氏法灵敏度为8.33mmol/L。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未染色显微镜检查法
【目的】掌握未染色显微镜检查法对尿液有形成分进行观察的内容。
【原理】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中细胞、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识别并记录其在显微镜一定视野内的数量。
【器材】
1、刻度离心管
2、水平式离心机
3、滴管、胶吸管
4、载玻片、盖玻片、小镊子
5、显微镜
6、尿液有形成分定量计数板
【标本】新鲜尿液
【操作】
1、未离心直接涂片法,及适用于尿液外观明显浑浊者
(1)混匀尿液:充分混匀尿液标本
(2)制备涂片:取混匀尿液1滴于载玻片上,用小镊子轻轻加上盖
玻片,注意防止产生气泡。
(3)观察、计数有形成分:①先用低倍镜视野观察全片细胞、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分布情况,再用高倍镜视野确认。
②确认后
的管型在低倍镜下计数,至少20个视野。
确认后的细胞在高倍
镜至少观察计数10个视野;结晶按高倍镜视野中分布面积估计
其量;计数同时注意细胞的形态、完整性,还要注意有无其他
异常巨大细胞、奇生虫卵、滴虫、细菌、真菌、黏液丝等。
离心后直接涂片法常用,适用于外观浑浊或不浑浊的尿液,尤其后者。
(1)混匀尿液充分混匀尿液标本
(2)离心沉淀有形成分:吸取混匀尿液10ml置于刻度离心管内,在相对离心率为400g的条件下离心5min(若水平离心机,离心半径为16cm时,转速为1500r/min)
(3)弃去上清液:用滴管吸去上清液,留取管底含有形成分的尿沉渣0.2ml。
(4)制备涂片:混匀尿沉渣,取1滴于载玻片上,用小镊子轻轻加盖玻片,防止产生气泡。
(5)观察计数有形成分:同未离心直接涂片法。
3、尿液有形成分定量计数板法
(1)准备尿液标本:同离心浓缩涂片法
(2)充入定量计数板:取混匀的尿沉渣充入尿液有形成分定量计数板得计数池内。
计数室一侧有大的长方格计数区,含10个中方格。
每个中方格面积为1mm2,深0.1mm,溶积为0.1mm3,即0.1ul.每个中方格又细分为9个小方格。
(3)观察、计数有形成分:在低倍镜下观察计数10个中方格内的管型总数,在高倍镜下计数10个中方格中的细胞总数,就可得到1ul 尿液中某种细胞或管型的数量。
4、报告方式
(1)直接涂片法和离心浓缩涂片法:①细胞:最低个数—最高个数/高倍视野(HP)或平均值/高倍视野。
②管型:最低个数—最高个数/低倍视野(LP)或平均个数/低倍视野③结晶:按所占视野面积报告;(-)表示无结晶;(+)表示结晶占1/4视野(++)结晶占2/4视野(+++)表示结晶占3/4视野(++++)表示结晶満视野。
④其他有形成分报告中描述。
(2)尿液有形成分定量计数板法:①细胞、管型:个数/ul②结晶:同涂片法。
③其他有形成分报告中描述。
【注意事项】
1、尿液标本①采用新鲜中段尿,排尿后1h之内完成检查,最
长不能超过2h。
若必需延长时间要在标本中加入甲醛并冷藏,如果尿液腐败,管型将破坏,细胞发生溶解。
②使尿液呈弱酸性,可用盐酸或乙酸调节。
③用加热、加乙酸的方法消除非晶形尿酸盐、非晶形磷酸盐造成的尿液浑浊。
④尿比重可影响尿有形成分,因此检查前患者不宜大量饮水。
⑤女性患者要防止阴道分泌物等混入尿液标本。
2、显微镜观察①应遵循先低倍镜观察有形成分分布情况,后用高
倍镜仔细分辨的原则。
②按照标准化要求一定要观察足够的视野范围,即检查细胞应观察10个高倍镜视野,检查管型应观察20个低倍镜视野。
③未染色尿液标本的有形成分的分辨率金额对比度较低,在进行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时要采取稍弱的光线有利于形态识别,如亮度较大很容易漏掉透明管型。
④注意形态相识有形成分之间的鉴别。
3、器材尽量满足条件使用标准化、规范化器材,如尿液有形
成分定量计数板、标准刻度离心管、盖玻片。
4、操作方法尿液标本离心、涂片或充入定量计数板、镜检等
操作,应保持一致,以便具有相互可比性,离心力和时间控制准确,离心后手持离心管45—90°倾去上层尿液。
5、报告单的要求报告单应有尿液留取时间、标本收到时间及
检测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