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日软件外包的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日软件外包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经过十几年间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热潮期迈向了持续发展阶段。诸多大企业已于2000年前进入中国,并开始摸索如何扩大规模,将外包效果最大化。根据NRI (野村总研)的统计,中国对日软件外包的出口总量占日本发包总量的70%左右,未来几年仍将继续扩大。

对日软件外包业务发展背景

全球化的竞争迫使企业降低商品及服务的价格,IT企业也开始寻求降低成本以提升竞争力,软件外包也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日本最初尝试在韩国和台湾开展外包业务,但由于韩国和台湾的成本与日本差距不大,又要承担外包带来的风险,日本又开始将目光转向印度。印度虽然在欧美外包业务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并取得了成功,但印度与日本在语言和文化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又存在着地理位置和时差的问题,在印度开展对日外包业务未能取得预期效果。9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将开展外包业务的焦点锁定中国,并取得了成功。日本IT人员平均每人的月单价为90-100万日元,外包至印度为40-50万日元,外包至韩国为80万日元,而外包给中国的人月单价只有1/4即25-30万日元。另一方面,日本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少子趋势,战后的1947年日本出现第一次婴儿潮,这一代人于2007年退休,日本年轻人又不愿意从事IT行业导致日本IT从业人员严重不足。目前日本IT从业人员约为57万人,有42万人左右的缺口。据统计,2004年中国IT从业人员为123万人,中国作为最大的供给基地受到日本关注。此外,日本虽然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但80年代末泡沫经济崩溃以来到二十一世纪初期,经济一直不景气。2003年日本IT服务成长率仅为5.7%,而中国软件产业的成长率高达30%以上。在日本国内市场有限的情况下,开拓国际市场成为日本IT企业的课题,而高速成长的中国自然进入了日本各IT企业的视线。在国际化的潮流下,大力开展海外业务,借用其他国家劳动力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2004年开始日本技术从业人员特别是软件开发类工作签证的取得率明显上升。2005年开始,中国赴日工作的技术人员急剧增加,专门为日本软件公司提供人才服务的中国派遣公司遍地开花。赴日技术人员一部分人以提升自我语言及技术技能为目的,也有一部分人为了获得较国内更高的薪酬回报为目的,虽然大量中国技术人员的涌入,不乏对日本人才市场秩序带来一定扰乱,但经过一段时期的沉淀,其中的一部分人将成为熟知两国文化,促进中日IT业发展的桥人才(在对日软件外包行业中,精通日语,熟知日本文化,能够起到沟通作用,促进项目成功的人才)。

主要对日外包城市特点分析

中国政府及中国软件行业也在全力推进软件外包事业。2004年初,将北京、上海、大连、深圳、西安和天津设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重点培育,形成产业集中优势。各出口基地特点有所不同,下面分别对北京、上海和大连三个外包一线城市加以分析。

北京:

以涉足中国市场为目的的日本企业多将在华总部或研发中心设在北京。欧美外包虽然占主体,但2002年之后,对日业务有扩大的趋势,且较编码测试类的外包项目相比,包括设计在内的上流工程不断增多,与大连IT企业M&A的事例也时有发生。

上海:

上海的气候及氛围得到多数日本人的喜爱。周边的苏州,杭州,南京,无锡等城市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由于上海人力资源成本偏高,多数人无法适应日本企业的加班文化而导致员工管理等原因,日本IT企业在上海的据点多为发包管理中心,规模较小,将项目发往周边的杭州,无锡等城市。

大连

大连对日软件外包产业形成了产业集中的特点。大连软件园内500家左右企业85%以上从事对日软件外包。2005年软件出口排名的第二名华信及第三名海辉都是大连的企业。第一名总部设在沈阳的东软也在大连开设多个开发中心。世界500强企业有33家进入大连,开展对日业务。大连汇集了东北三省的人才,在日语能力方面优势突出,没有北京的精英意识及上海人才的野心,更适合从事技术能力要求不高,但对品质要求苛刻的日本项目。

未来发展趋势

各权威研究机构纷纷预测中国对日外包市场将继续扩大,除此以外,也将呈现新的格局和趋势。

目前中国多数从事对日软件外包的企业仍以附加值低的编码测试业务为主,靠低成本吸引客户。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人力资源成本快速攀升,中国较越南,菲律宾等地失去了成本优势。向产业链上游发展,开展设计,咨询等业务可视为其中的一个出路。

中国对日软件外包虽然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大连为中心,向西安、武汉、成都等内陆城市发展的格局。但多为中小企业,2004年末获得软件企业认定的企业10607家,但95%是2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10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1%左右。龙头企业的东软集团7000名左右员工,难以与印度大的软件企业相比。继海辉收购北京天海虹业,美国Envisage Solutions,软件业兴起并购热潮,逐渐形成大公司垄断的趋势。

经历十几年的发展,对日软件外包模式逐渐成熟,日本企业的发包控制管理能力大大提高,中国企业接包经验更加丰富,提升了外包项目的成功率。项目从发包到运用形成了流程化,并培养了大批熟悉两国文化及商业习惯的人才。

日本十分重视保护信息安全,2003年5月30日出台了个人情报保护法。外包存在着信息安全泄漏的风险,很多IT企业的最终用户对于外包持谨慎态度或者在软件测试阶段不提供真实的测试数据,而是由中方企业自己造出数据。2005年开始,大连市积极推进中国信息安全保护工作,采用日本信息安全认证P-Mark 的同等标准,推行PIPA,并将于2008年6月与日本的P-Mark认证体系互认。届时,中国通过PIPA认证的企业可以获得日本企业在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的认可。中国企业也将会更加重视信息安全的保护,否则将对业务产生负面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