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新人教版
拟人;喜悦的心情
你知道我在泥墙根一带做了几件事?
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 覆盆子四件事
从我的描述中体会出我“追求 新奇、洒脱、喜悦的心情”了吧?!
1.比比谁复述得比长妈妈说的好?
2.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交代了不到长的草
百草园
•“我家的后面有一 个很大的园,相传 叫作百草园。”
•“┅┅其中似乎确 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
园。”
读课文思考
1、依题目把课文分为哪两个部分? 2、对百草园的描写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3、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有什么感受?
百草园的美景 关于百草园的神奇的故事——美女蛇 冬天在百草园的游戏——拍雪人和捕鸟
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 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 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 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 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 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一次。
你能连续用五个以上动词写一个游戏 或连续动作吗?怎么样和我比一比!
1.第九段中作者连用三个“也许 是”是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三个排比句.表现了小孩子的猜测心理。
2. 第九段最后两句是什么句式? 作用是什么?
两个叹句感,写出了 “我”即将离开 百草园的无限依恋之情。
默读思考
1、两部分内容是 怎样 衔接的?画出过渡的句 子来。
到后园折腊梅、寻蝉蜕、捉 苍蝇、 喂蚂蚁、 做盔甲
套手指游戏
课堂上偷偷绣像
鲁迅对先生的态度是什么? 仰慕,对他的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
而且也很爱戴他。 本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42岁时“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用一颗童心去回忆的童年生活。
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较,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损害。
2、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 学会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文中出现的生词.对文中出现的部分词语进行正音和释义;记住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体会作者如何在写景记事中渗透思想感情。
学习用鲜明的对比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的第二自然段,写百草园里的生活情景,描写生动、具体、形象,因而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赐予的揣摩而理解掌握课文内容。
本文的后一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对封建教育的批评否定是溶汇在对这种学习生活的描述当中的,学生理解起来相对会有一定难度,应通过分析具体的词、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所在。
4、学情分析我班现有学生16名,就其听力而言,12名学生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较强:并安装了FM设备,更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能力。
其它4名学生听力损失较为严重。
根据学生现状,对四名学生降低目标难度。
二、教法1 方法,以启发教学为主,配以问答法和讲授法辅助教学(依据运用启发式教学,主要是考虑到初一学生年龄小、好动,思想不能长时间集中起来听课,运用此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能力,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初一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
语文初一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9 月25 日-1936 年10 月19 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
二、主题思想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 第二部分(9-24):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四、写作特色- 本文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
- 运用对比方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 用词准确、鲜明、生动,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五、问题思考- 作者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 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强调了百草园的景物之多,其中“不必说”是为了撇开一些东西,突出“单是”的内容。
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
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六、读后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对自己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在作者笔下,百草园是一个充满了颜色、声音和味道的生命世界,连那青青的野草丛里,也蕴涵着动人的故事。
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赏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一唤就回。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
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鲁迅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
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几年级课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七年级下册的课文。
作为经典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几十年来一直是初中教科书的讲读或精读课文,历来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人教版和苏教版等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都编入了该文,放在七年级下册,属精读课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解析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
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1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生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认识鲁迅。
2.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
3.学会如何去写观察作文,应当抓住事物的特征,调动多种感官观察。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
“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
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鲁迅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
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人《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中。
“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开的花,傍晚时把它捡起来。
作者用这个名字说明这是一本回忆往事的散文集。
二、整体感知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将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1-9)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体现在三个方面:(1)有趣的动植物(2)美女蛇的故事(3)雪地捕鸟百草园是“我”的乐园,那里有美好的景色,还有无限趣味的动植物,长妈妈讲的故事那么神奇,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是那么好玩。
百草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
第二部分(10-24)记叙在三味书屋的生活。
表现在几个方面:(1)问“怪哉”虫—这是不可以的(2)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3)逃课到小院子去被先生批评(4)师生一起朗读的情景(5)课上的意外收获——画的进步不小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
初一语文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
初一语文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
《初一语文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中国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从古代的百草园到近代的三味书屋的演变过程。
以下是对该课的笔记:
1. 百草园是一个古代的园林,里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草药,人们在这里研究和采集草药,以治疗疾病。
这个园林代表着汉族人民对草药的研究和利用的智慧。
2.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化学药物来治疗疾病,百草园渐渐被遗忘。
3. 近代的三味书屋出现了,书屋里有各种药物和草药的书籍。
人们可以在书屋中学习医学知识,并且亲自制药。
这种书屋代表了人们对科学和知识的追求。
4. 三味书屋是为了纪念中国明代医学家李时中而建立的,李时中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医学家之一,他的著作《本草纲目》被誉为草药学的百科全书。
5. 这节课主要告诉我们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变迁是人类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的过程,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对药物疗效的了解。
6.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应该懂得珍惜现代医学的成果,同时也要尊重传统中医药的价值,不断学习和探索。
7. 这节课给我们树立了科学探索的信念,想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就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追求更高的知识和技能。
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到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变迁,与人类的追求知识和进步密不可分。
我们应该珍惜现代医学的成果,同时也要尊重和学习传统中医药的知识。
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在科学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分解
•
少年鲁迅在私塾读书时曾制作一枚书签,
写着“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夹在
书页里用以自勉。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为了 防止同学影响自己学习,他还曾在书桌上贴一
张红纸条:“君子自重”。有一次迟到,被老
师责备,他就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从此
再也没有迟到过。据说,每一次,寿镜吾先生
(2) 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菜畦
碧绿
有
桑
声 有 色 视觉
皂荚树 何首乌根
高大 臃肿
形状
覆盆子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有
滋
鸣蝉 蟋蟀
长吟 弹琴
声音 —— 听 觉
有 味
覆盆子
又酸又甜 —— 味道—— 味觉
• 练习:调动各种感官,描写一物。 要求:有形有色,有滋有味。
• 1.衬托关系。
• 2.对比关系。
• 3.统一关系。
归纳主题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 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 鲜知识,天真幼稚,自由欢乐的心理。
本课写作梳理:
• 片段练习:
• (1)景物描写:仿第二段,描写《我的乐园》 • (2)动作描写:仿第七段 • (3)心理描写:仿第九段,描写自己不理解的种种猜测。
题目分析考考你
• 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 味书屋”,这些都是童作年者生_活____学__习、 _____的场所。
• 作者用“从……到……”的格式把它们 联系在一起,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 ___个部分。 童年的游戏、玩
• 反映了作者由__耍__到__长_大__读__书____的成长过 程。同时也表明了文章主要是以_空__间_变 换为顺序记叙的。
• 橘子小到和孩子的拳头仿佛,恰 好握在手里,皮极薄,色明黄,形微 扁,有的偶带小蒂和一两瓣的绿叶, 瓤嫩筋细,水分极多,嘴有一种柔和 清新的味儿。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件: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小
(鲁迅的塾课师寿文镜阅吾读)与5欣、赏书塾中的老
师是怎么样一个人?
1、外貌:
高而瘦的老人、须发 花白、戴着大眼镜
2、性情:
作者:臧克家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纪念鲁迅有感
骑在人民头上的,
有的人活着
人民把他摔垮;
他已经死了;
给人民作牛马的,
有的人死了
人民永远记住他!
他还活着。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有的人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有的人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覆 盆 子
何 首 乌 根
木 莲 藤
课文阅读与欣赏
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词语连在一起 的?
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 单是……”的句式把诸多景物连在 一起。
以“面”烘托“点”,又以 “点”映照“面”,既完整,又生 动。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碧绿的 ﹚菜畦
﹙光滑的 ﹚石井栏 ﹙高大的 ﹚皂荚树
▪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揣摩标题的含义,从题目中,我 们可以看出文章讲了什么?
“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 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从……到……”表明文章是按 “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 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2、按“百草园”在前、“三味 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将课 文分成哪两部分?
静 态
低
高
﹙紫红的 ﹚桑椹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5篇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3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4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课时安排】3个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已学过他的作品《风筝》,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二简介作者和作品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
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三题解《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初一语文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
初一语文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摘要:1.鲁迅简介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创作背景3.作品主题及意义4.文学特点与艺术价值5.课堂笔记与学习要点正文:一、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创作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
当时,鲁迅因“三一八”惨案被反动当局列为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之一,难以公开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
于是,他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
在厦门大学期间,鲁迅创作了这篇散文,回顾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三、作品主题及意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回忆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作品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绘,展现了作者从童年至少年时期的生活变迁,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迁和科举制度下教育的局限。
四、文学特点与艺术价值《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具有以下特点:1.真实性:作品以回忆的形式,真实地展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生动性:鲁迅运用丰富的描绘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风貌,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思想性:作品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知识、童年的热爱和怀念,内涵丰富。
五、课堂笔记与学习要点1.掌握作品中的生字词,如:攒、拗、确凿、菜畦、轻捷、蟋蟀、臃肿、脑髓、相宜、书塾、方正、博学、蝉蜕、人迹罕至、鼎沸等。
2.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学会通过描绘人物、景物、事件来反映社会现象和表达思想感情。
3.学习鲁迅的写作手法,如拟人、比喻、对比等,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散文。
鲁迅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些难度的,课文里介绍的生活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陌生的。
但是文章的主题思想中提及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学生而言又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好在文章里的游戏、知识等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可感的。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富仁老师曾说:“只要文章具有经典性和可感性的统一。
学生就是可以承受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文的学习还是对学生以后深入的了解鲁迅的作品有一定影响的。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利用学生现有的情感体验来感悟文章的内容。
学习前一部分百草园的时候,让学生自主学习三个问题,体会百草园是作者的乐园,并把如何来写百草园作为学生学习写景的重点。
利用合作学习来解决,效果很好。
对于第二部分的学习,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之处,尤其是学生理解学堂后面的那个园也有无穷的乐趣,为什么说三味书屋是枯燥无味的呢?通过学习讨论,学生认识到,即使有乐趣,也比不上百草园的自由和快乐,更加突出了三味书屋的了无生趣。
虽然在教学中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总感到有些缺乏活力,缺少激情。
而课堂上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承受地位。
总觉得自己在扼杀了学生的热情,但是在这篇文章中又觉得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的地方就是冬天捕鸟的过程,让学生试着说一段自己做的某一个游戏过程,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练习成。
所以留了一个课下作业,以《炒蛋》为题写一个过程,用上一系列动词。
结果学生写的部分效果较好。
现摘录下一段:首先将鸡蛋打碎,倒入一个碗中,在用筷子用力的向一方使劲搅拌,搅拌均匀后,把锅里放上油,等油慢慢热后,再将搅拌好的鸡蛋倒入锅中,用炒菜勺不断了翻炒,最后拿出盘子,把鸡蛋盛入盘子中。
从这一环节中,我想,虽然课堂的学习上不是轰轰烈烈的,只要在练习中,让学生训练语文的学习技能,也是一个真正的收获。
今天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把课堂设计做了一下小小的调整,没想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精选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3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
年级七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授课时间11.15 课题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多角度观察生活,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5、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一、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部编本”新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写不同时期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的,在语文素养上重点是学习默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舒卷自如地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文章第二自然段景物描写非常精彩。
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精心挑选形容词、动词;层次井然,条理分明;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形色声味俱全,春夏秋景俱备。
同时修辞的运用,人的活动的叙写,使景物更加活泼多姿。
二、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说出百草园生活的“乐”,但并不知道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精妙,也没有通过阅读与分析,学习写作技巧的意识。
同时,从第一单元的写景作文来看,对于如何抓住特征、条理清晰的写出活泼多姿的景物,学生并不是很清楚。
因此,有必要精读第二自然段,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默读第二段,紧扣所写景物及其特点,通过引导分析,归纳出描写景物的方法。
2、消除学生对写景作文的畏难情绪,引导学生树立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的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
编号:37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找出所写景物及其特点。
2、通过对景物描写的分析归纳出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阅读分析中获得描写景物的方法。
五、教法学法教法:引导法、点拨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学测结合法、读写结合法六、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PPT出示美景图片)同学们喜欢这样的美景吗?那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写好这些美景?看来大家对于怎样写景还是觉得困难,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的品读,共同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枯燥 形式:单调 环境:压抑
通过对比,表达思想感情。 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
(第二节、第七节)
小结
通过描写百草园是一个 绚丽明快、充满生气的乐园, 充分表达了我对自由自在生 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好奇 、 求知的性格特点。
1、你觉得寿镜吾先生是 个怎样的老师?
知识渊博,教学认真,读书投入, 不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
视觉、触觉
听觉
味道
又酸又甜
味觉
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先静物
︷
整体
写作顺序
后动物 鸣蝉 黄蜂 叫天子
先动物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
局部
“单 是……”
后静物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
何首乌和木莲 覆盆子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先静物
︷
整体
写作顺序
后动物 鸣蝉 黄蜂 叫天子
(不必说)
碧绿的 光滑的 高大的 紫红的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椹
(由低到高 写静物 略写)
石井栏“光滑”表明什么?
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 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喜 爱百草园
(也不必说)
蝉
黄蜂
叫天子
(从高到低 写动物 略写)
“直窜”写出了什么?
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 羡慕不已的心理。
动物
(单是周围的短 短的泥墙根一带, 就有无限趣味)
shān
suǐ kuī
bó
tuì shuò
tìtǎng
cuá n liǎn
注意下列词语的字形:
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 内容可分哪两部分? 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 三味书屋?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更喜欢哪一个?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为什么? 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第九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理清文章思路: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过渡 承上启下 ( 9)
百草园的生活(1—8)
三味书屋的生活(10—尾)
结构上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第一句 “不知道” 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 个字,表明了去三味 书屋是被迫的。第二句三个“也许”, 猜测原因,推断去三味书屋是一种惩罚, 预示了三味书屋的生活让人反感。最后 三句直接抒发了对百草园的难分难舍的 感情。因此,第九节表达了“我”对百 草园的依恋和对三味书屋的反感之 情。 。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 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请用最短的时间背诵这段文字,并把背诵方 法介绍给同学们。
抓住关键动词
扫开 露 支
撒
系
牵
看
拉
罩
(1-8)
(9 )
(10-24)
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 美女蛇的故事,增添了神秘 色彩,丰富了情趣。 雪地捕鸟,带来无穷乐趣。
鲁迅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对比写法,理解作者的思 想感情。 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 动作。
作者 词语 理解 揣摩 小结 退出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浙江绍 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鲁迅是它的笔名。中国现 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本文写于1926年 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 文,收在《朝花夕拾》里。
先动物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
局部
“单 是……”
后静物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
何首乌和木莲 覆盆子
阅读第七节,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 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看 拉 罩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何首乌 木莲 覆盆子
详写)
植物
(从动物到植物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 )开一块雪,( )出地 面,用短棒( )起一面竹筛, 下面( )些秕谷,棒上( )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 )鸟雀下来( )食,( ) 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 ),便( )住了。
夏
鸣蝉
皂荚树
桑椹
(也不必说) 黄蜂
叫天子
秋
(单是… 就有…)
油蛉 何首乌
冬
捕鸟
蟋蟀
木莲
蜈蚣 覆盆子
斑蝥
三味书屋环境 “先生,‘怪哉’这虫,是 怎么一回事?” 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 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 后面拗过去……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 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 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 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 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 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 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 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 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 生。
2、鲁迅对先生是什么态 度? 敬慕、热爱
3、在三味书屋读书的学 生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好问、贪玩
︷
局部
“单 是……”
后静物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
何首乌和木莲 覆盆子
“不必说”为了撇开一些东西, 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既 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 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
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
趣。
比喻、拟人、排比
颜色 碧绿、紫红 视觉
形状
声音
光滑、高大、肥胖……
长吟、弹琴……
划出捕鸟动词,分析作用。
第一句,简洁交代 了冬季捕鸟的条件。 第二句,着重写捕 鸟经过。
(1-8)
(9)
(10-24)
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
内容:枯燥
美女蛇的故事,增添了神秘 色彩,丰富了情趣。 雪地捕鸟,带来无穷乐趣。
形式:单调
环境:压抑
百草园的景物 美 女 蛇 故 事
雪地捕鸟
春
菜畦
(不必说)石井栏
文章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
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
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
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 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阅读第二节,思考下列问题:
“不必说 …… 也不必说 …… 单是 …… ”这个 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划分层次,并说说这节文字运用了怎样的写 作顺序?
写百草园的景物,既有静景,又有动景,试 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的。
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从哪几 个角度具体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 请用最短的时间背诵这节文字,并把背诵方 法介绍给同学们。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先静物
︷
整体
写作顺序
后动物 鸣蝉 黄蜂 叫天子
先动物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鲁迅绍兴故居
“在本年,我们多 年聚而居的老屋,已经 共同卖给别姓了,交屋 的期限,只所以必须赶 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 了熟识的屋……”—— 鲁迅所说的老屋是指都 昌坊口新台门,鲁迅的 故居位于新台门的西面。
注意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字形:
zá oBiblioteka qíshuà ichá n
sù
mì
yuān
shāi
dǐ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