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

合集下载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修订稿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修订稿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咏物诗鉴赏练习题练习一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答: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

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4分)答: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

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

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练习二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答: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

它的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

2.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诗人写蝉是托物言志,诗中的蝉是诗人自己的自况,喻指诗人生性高洁自立,虽处显赫之位,却生性高洁自立,决不凭借外在势力。

练习三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1.“故园芜已平”化用陶渊明的“田园将芜胡不归”,请解释“故园芜已平”这句诗的含义。

(4分)答:意为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已经成片,表达了作者思家归隐之意,透露出诗人的失意与悲凉心情。

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整理版)咏物诗四首

(整理版)咏物诗四首

咏物诗四首一、课内诗歌鉴赏1.比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清平调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注,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侍新妆。

注:“红艳露凝香〞喻牡丹花。

诗人此处借牡丹花来赞美杨贵妃体态丰腴美丽。

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渠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比拟一下李诗中的“枉〞“借问〞与刘诗中的“真国色〞二者用字炼意的佳妙。

(2)刘诗在标题中首列一个“赏〞字,有什么作用?李诗开头从“色〞“香〞两个角度写牡丹的红艳、浓香,妙在哪里?参考答案:(1)李诗中“枉〞与“借问〞二词,贬低神女和赵飞燕,表扬杨贵妃,人花相映,古今类比,手法极尽变化之妙,跌宕有致之势盘旋其中。

刘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芙蓉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2)刘诗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穿篇,意境全出。

李诗从“色〞“香〞两个角度写牡丹的红艳、浓香,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激发诗人思接千古的浮想,尽现诗人对杨贵妃的赞美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参考答案:〔1〕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

〔2〕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二、课外诗歌鉴赏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训练1

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训练1

例4、阅读下面诗,回答问题: 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金络脑,指马披上威武的鞍具。 (1)这首诗中的“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这首诗刻画了渴望披上威武的鞍具,在 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的马的形象。 (2)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感慨。
(1)“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 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 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 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 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 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 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3)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 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例3、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答(1) 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 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 自由的飞翔。 (2) 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 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注释:西陆:秋天。 南冠:囚犯。玄鬓影:蝉。白头吟:古乐府篇名, 传说是汉代卓文君丈夫司马相如再娶而写的一首哀愁的诗。
(1)这两道诗是 诗。(2)分别说出两首诗中“蝉”的 形象特点。(3)这两首诗借咏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咏物 (2)《蝉》:生性高洁、啜饮清露、居高 声远。《在狱咏蝉》:身处恶劣的环境, 但品性高洁。 (3)《蝉》:寓贤能之人,并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在狱咏 蝉》:感伤自己经历了种种政治上的磨难, 青春已逝,自己有着蝉一样的高洁品性, 却不为时人了解。

2023年高考古诗鉴赏训练(教师版)

2023年高考古诗鉴赏训练(教师版)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解析】C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说法错误。

文诗中先说笼中的画眉鸟在窗边清风中鸣叫,初听之时,声音还是来自“高笼”之中;但等到诗人了却简单的公事,众人散尽之后,衙署清幽安静,此时再听画眉鸟的鸣声,则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一般。

因此,文诗也认为画眉鸟在“高笼”中与在山林之间的鸣声是有差别的,对此有所涉及。

故选C。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追求自由的情感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啭,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

在本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渲染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初听上去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鸣声此时听起来却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

咏物言志诗练习--很好的高中诗歌鉴赏练习哦~~

咏物言志诗练习--很好的高中诗歌鉴赏练习哦~~

咏物言志诗练习1赠从弟(其二)(五言古体诗)(魏)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怆,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第三、四两句中的“一何”分别表现。

(2)第五、六两句中的“正”分别表现。

(3)全诗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所咏对象。

请具体说明。

(4)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将对象的外部形象和内在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加以描摹的。

2在狱咏蝉(五言律诗)(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自注:“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

岂人心之异于曩时,将虫声悲乎前听?”(西陆:秋天。

南冠:楚囚。

)(1)首句写“蝉声”的作用是。

(2)第四句中的《白头吟》这一典故取自西汉的《白头吟》。

(3)说说第五、六两句所运用的比喻手法。

(4)这首诗是怎样通过写蝉来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的?3 蜂(七言绝句)(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1)开头两句中诗人用“不论”“无限”“尽”等词极力写蜜蜂采蜜的辛勤,这种写法在诗中起作用。

(2)末句本来的意思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为什么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3)这首小诗抒发了什么人生感慨?4墨梅图(七言绝句)(元)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相传会稽山下有王羲之的洗砚池,由于日日洗涤笔砚,把池水都染黑了。

(1)试析首句所运用的典故及其含义。

(2)“洗砚池”与“淡墨痕”有什么联系?(3)这首小诗是如何把梅人格化的?5六丑•蔷薇谢后作(词)(宋)周邦彦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衩钿堕处遗香泽。

乱点桃蹊,轻翻柳陌。

多情为谁追惜。

但蜂媒蝶使,时扣窗格。

东园岑寂。

渐朦胧暗碧。

静绕珍丛①底,成叹息。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0845咏物诗鉴赏训练

0845咏物诗鉴赏训练
咏物诗鉴赏训练
石灰吟》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四句写了石灰的四个特点,即出山之难、 四句写了石灰的四个特点,即出山之难、 不怕焚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 不怕焚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 而作者也以石灰作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而作者也以石灰作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 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 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 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 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 之处。 之处。 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时刻的景色,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 时刻的景色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荷 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分)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 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 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 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分)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备考:咏物诗鉴赏题专练附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备考:咏物诗鉴赏题专练附答案

2023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咏物诗鉴赏专练附答案一、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苏轼①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②,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①本词作于元丰三年,苏轼贬居黄州。

②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用唐白居易《杨柳枝》诗:“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12.关于本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从字数上来看,此词是一首中调。

B.从题材上来看,此词是一首咏物词。

C.此词笔致缠绵悠远,属于婉约词。

D.此词以物为人,以人写物,妙趣横生。

13.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也无人惜从教坠”句中,“惜”字运用反衬手法暗露作者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

B.“萦损”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运用想象,描写思妇困倦的娇眼睁开又闭合。

C.下阕首句,作者由“不恨”到“恨”,欲进先退,由杨花到落红,而后折回杨花。

D.“细看来”三句,作者以景结情,虚实相生,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

14.请赏析下阕画线句中数词的妙用。

(4分)答案:12.(1分)A13.(3分)D14.(4分)词人将杨花之春色分成三份,二分落地化为轻尘,一分落水随流水而去(1分)。

数字描摹出杨花渺无踪迹,春光消逝,渲染出感伤的氛围(1分)。

将点点杨花与流水相融,流露出思妇的愁绪(1分),更含蓄地表达出词人伤春惜花之愁,以及忧患中浓郁的忧思。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蝉虞世南垂缕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②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③客思深。

不堪玄鬓④影,来对白头吟⑤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①垂缕:帽带系结后的下垂部分;蝉腹下的针喙。

咏物诗鉴赏及其答案日常专题训练高二必修五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咏物诗鉴赏及其答案日常专题训练高二必修五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咏物诗鉴赏及其答案日常专题训练高二必修五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古诗词分类集锦集思广益寻规律高二文四小组合作的结晶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指导及训练(高二文四史钰琨小组推荐)醉落魄咏鹰 [ 清]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思考题】1.这首词上片主要是用什么手法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赏析】陈维崧被誉为清初词坛第一人,生于明天启五年(西元1625)十二月初六,字其年,号迦陵。

“维崧”一名出自《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是国运长存,子孙贤惠之意。

因家学渊源,他自幼聪慧,才思敏捷,10岁时即能代父援笔作序,倚马千言,瑰玮奇丽,令同行与长辈折腰。

少年时拜当时文坛巨擘吴伟业、陈子龙为师。

其诗流丽风化,语多涉六朝初唐之习俗;其词风格雄壮,因身处明清易代之际,故词多家国之忧,波澜壮阔。

这首词大概写于他流寓河南之时。

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

词的上阕咏物而抒怀,即先以粗犷的笔墨刻画了苍鹰的高傲、威武的形象;接着由鹰及人,写到自己对往事的追忆。

词人善用衬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但却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

“寒山”“秋风”“碧空”为雄鹰翱翔提供了一个广袤、辽远的天地。

“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

“几堵”,意为“几座”,突出山峦之高峻。

“低”字写秋风之劲。

“削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

这“风”何以如此迅猛急速?原来是雄鹰在平原上高速低飞而激起的,这就从一个侧面写出鹰的凌厉激荡之势。

凝望鹰的刚毅奔放的身姿,词人就不禁要心潮澎湃了:“我,能像这自由翱翔的鹰一样拥有广袤的天空吗?”紧接着的一句“秋空一碧无今古”,既写秋空之澄澈静谧,又揭示了词人心潮之澎湃跌宕。

“无今古”,即不分今古,古今同一。

咏物言志诗教师版,含答案

咏物言志诗教师版,含答案

诗歌赏析专题——咏物诗咏物言志诗(又称托物言志,表明志向)【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诗的概念、特点和表现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学会鉴赏咏物诗。

【学习的重点、难点】1、对诗歌的意象特点及情感作正确分析并把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方法,提高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案(第一学时)一、概念咏物诗,通常以某一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特征着意描摹,通过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有的讽喻现实,有的书写个人身世、品格和志向。

二、特点1、有的直接以物象为题,有的以“咏(题、赠、赞)+物象”为题。

2、咏物诗,要真实描摹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象征:寓深刻的思想于平凡的事物中)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①从描写对象上,咏物类诗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笔墨也集中在这个主体描写对象的特点上;而其他类别的诗,则通常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意象与意象之间一般没有主次之分。

②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生理想;而其他类别诗中的景物描写则是通过意象组合成一幅幅画面,去营造或渲染某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内容(一)、从主题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类:1、借物抒情(以诗歌所咏之物自喻,反映自己不幸的遭遇,表达自己的感慨、愤懑或理想愿望)2、托物言志(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理想,或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3、直写物事(无寄托,单纯赞美事物)(二)、常见的思想内容: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咏物诗词专题(教师版)

咏物诗词专题(教师版)

咏物诗词专题班级姓名学号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诗词常见的情感。

2.掌握咏物诗词的表达技巧。

3.熟悉咏物诗词常考题型和答题规范。

第一课时【预习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1、熟读成诵:《卜算子•咏梅》2、诗句解释。

《卜算子•咏梅》3、走近诗人。

(1)关于陆游:陆游(1125—1210),(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1125)-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1210),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他的诗集中现存诗9300余首。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

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

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

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

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

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

咏物诗-北京习题集-教师版

咏物诗-北京习题集-教师版

咏物诗(北京习题集)(教师版)一.选择题(共3小题)1.下面一首诗选自罗广斌、杨益言著作的小说《红岩》,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囚歌A.诗中“狗”的本体是指出卖革命的可耻叛徒,诗人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投降者苟且偷生的蔑视B.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囚禁革命者的人间炼狱看作是“活棺材”,反衬了国民党反动派残酷迫害革命志士的暴行,同时暗示反动统治者必将灭亡的结局C.诗人将暗地里进行的革命斗争比作“地下的烈火”,意味着革命者的斗争终将像烈火一般熊熊燃起,烧毁这人间炼狱D.结尾一句中的“热血”一词借代指革命者的牺牲。

革命者真诚地愿为国家、为民族的自由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会选择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彰显生命的真正价值2.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给友人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我们就这样携着手更何况我们要去浪迹天涯走呵走呵跌倒是一次纪念你说看到大海的时候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你会纵情欢笑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是呵是呵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我们的笑直上云霞。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B.诗中的“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选出下面对《卜算子咏梅》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

②[无主]无人过问。

③[更著]又遭受。

著,同“着”,遭受的意思。

④[一任]任凭。

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咏物诗练习

咏物诗练习

诗歌鉴赏一——咏物诗练习一、(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

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阙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莺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鹫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15.这首词的语言特明,请简要分析。

(6分)答:14. 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同时考查了考生对教材内容的延伸拓展的能力。

D 项词末两句是说那里的虾鳅任你饱餐,我当看你乘风归来。

“听君飞去饱时来”中的“听”字是“任凭”的意思,可依据教材李密《陈情表》一文中“听臣微志”的“听任,允许”之意,而选项误解成“听觉”,所以 D 项手法分析有误。

15. 答案: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清新明快,句式整散结合,和谐统一。

②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第二人称“汝”“君”称之,以“来”字呼之,词人好似抚摸着白鹭说着悄悄话,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显得自然而亲切。

③使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

“虾跳鳅舞”,写出了远渚的虾鳅舞动的生机,与“溪里鱼儿堪数”形成对比。

词人将笔下的山水湖泊、鱼虫虾草、青天白鹭、人鸟私语融合,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此题不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这首词表现出来的整体语言风格。

辛弃疾的词风,既有沉雄豪迈,又不乏清丽明快。

作答时抓住本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鳅舞”,可见本词并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快的词风。

(完整版)咏物诗专项练习

(完整版)咏物诗专项练习
题一: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问:1、“昨夜一枝开”初稿为“昨夜数枝开”。“数”改为“一”,其主要的原因在哪一点?
2、首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梅花何种秉性?
3、“递”与“窥”字用得精当传神,试写出各自所传达的诗意。
4、通篇围绕“早”字来写,请结合具体诗句,略要说明之。
答:1、主要原因在于:“数”表示已有众梅绽放,不能突出诗题中的一个“早”字,“一枝”即“第一枝”,正与诗题相宜,正可表示早梅遗世独立,傲然斗雪的个性。
答:2、首联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傲然独立,不惧严寒的秉性。
3、“递”字精当地传达梅花的暗香浮动,随风轻轻四溢的意境;“窥”字形象地传达出飞鸟被梅花的素洁艳丽的风采所吸引的场景。
4、首联“孤根暖独园”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窥素艳来”是“早”,尾平“先发”是“早”。
题二答案:
解:第一句与得似不合情理,然而这样“逆向思维”,才让读者品味一种特别的诗言句:第二句俨然是垂柳情点而骄神情的再现。三四句用典,含蓄地传达了愤世嫉俗之情。
答:1、客观事物上,应是春风拂柳枝,春风是主动者,是施者。但在诗人看来,却是柳枝主动地逗弄春风。化被动为主动,转受者而为施者,突出垂柳的主体性,也刻画了柳地直率、热情、可爱的性格。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喑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曾缴①,孤飞自可疑。
[注]:(zeng):短箭。缴(zhuo):系箭的丝绳。
问:1、此诗的“诗眼”应是哪个字?试结合全篇析之。
2、“孤雁”这一意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中考古诗词:咏物类赏析习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咏物类赏析习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咏物诗)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5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分)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2、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

(答出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题。

(5分)蝉(唐)虞世南①垂緌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③秋风。

【注释】①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

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

②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③藉(jiè):凭借。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3分)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1、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

2、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5分)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

②无主:无人过问。

③更著:又遭受。

著,同“着”,遭受的意思。

④一任:任凭。

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_________的意境。

【初中语文】咏物诗+题目练习

【初中语文】咏物诗+题目练习

古诗·咏物诗咏物诗1.概念:咏物诗,就是借描写客观物体,表达诗人的志向、理想、情操的诗歌。

2.内容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3.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烘托)。

4.情感分类:1)言志——表现诗人的志向操守。

2)抒愤——倾吐心中的不平之气。

3)刺世——鞭鞑社会的丑恶现象。

4)言理——通过具体的物象来阐明事理。

5)寄趣——通过对物象情态进行描摹来表达喜爱之情。

【常考题型与答题思路】一、常考题型1.本诗咏柳抒怀,写出了柳的什么特点: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二、答题思路1.审读题目,明白写何物。

2.分析物象:抓关键词语(体现其特征,形态、色泽),概括物象特征。

3.辨析情感,联想诗人生平,找诗人和物象间的契合点。

4.明白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等手法示例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1.本诗咏柳抒怀,写出了柳的什么特点:(4 分)答案:“千万”写出柳的繁茂、生机横溢等特点。

“金色”、“丝”比喻形象生动,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的轻盈袅娜姿态。

思路:1)手法+效果2)抓关键词+概括特点——动词、形容词、表颜色的词、数量词、叠词2.请简要分析这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明确:借写美好的一株垂柳却埋没”荒园“,倍受冷落,抒发了对柳的痛惜,实际上作者以柳自比,寄寓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

答题模式:通过刻画……(物象)的形象,借助……手法,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志向。

咏物诗练习1.古诗鉴赏。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
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

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4分)答: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

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

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练习二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答: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

它的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

2、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诗人写蝉是托物言志,诗中的蝉是诗人自己的自况,喻指诗人生性高洁自立,虽处显赫之位,却生性高洁自立,决不凭借外在势力。

练习三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
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1、“故园芜已平”化用陶渊明的“田园将芜胡不归”,请解释“故园芜已平”这句诗的含义。

(4分)答:意为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已经成片,表达了作者思家归隐之意,透露出诗人的失意与悲凉心情。

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分)答:这首诗以蝉的饮露难饱指自己的清贫;蝉的徒劳鸣叫和树的无情寄托孤独凄凉的身世遭遇;借咏蝉以喻自身品质的高洁。

诗中的蝉却是作者困窘凄凉形象的写照。

练习四画菊郑思肖(南宋)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

不第后赋菊黄巢(唐)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

1、这两首诗中的菊花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答:郑诗描绘了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的菊花形象。

黄诗描绘了在百花凋谢后,菊花盛开,香透长安的菊花形象。

2、诗人托物言志,各表达什么情感?
答:郑诗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高脱俗。

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

黄诗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不甘为人下的远大抱负。

练习五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喜悦赞赏的态度,后者表现了贬斥嘲讽的态度。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答: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

练习六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答: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答: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练习七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两首诗都以牡丹为主要意象。

徐诗从_____字
着意,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刘诗从____字入情,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分)(1)(徐夤):惜。

抒发了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

(刘禹锡):赏。

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2、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2)(徐夤):寓情于花,借花写人。

(写拟人亦对)惜牡丹祥瑞难留,即惜人韶华易逝,青春难再。

(刘禹锡):烘托、对比。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蓉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

(此处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所以答反衬是不对的,应扣1分)练习八郡庭惜牡丹徐夤yn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答: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婉转,鸟儿在山花绚丽、树阴浓密的天地里,自由快乐地飞翔。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答: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