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五年高考题——咏物诗训练题

诗歌鉴赏五年高考题——咏物诗训练题

诗歌鉴赏五年高考题——咏物诗训练题诗歌鉴赏五年高考题——咏物诗训练题

1.(07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宋)苏轼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答:(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析海棠】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诗人首先刻画微风中的海棠,着意表现海棠的色彩。

东风就是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崇光指高贵华美的光泽。这句诗的意思是:微风轻拂着海棠,海棠泛出华美的光泽。一个泛字,写出了在月光的照耀下,在微风的吹拂中,海棠花朵闪烁不定的情景。

第二句描写月下的海棠的清香。

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廊的意思是说,明月过了回廊,照不到海棠花。既然这样,海棠花就只能在孤寂黑暗的夜幕里,散发幽香了。显然,此时的海棠花就如同诗人本人,有才能,有理想,却得不到重用,真是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啊!所以,这里的空蒙幽寂的夜景描写,暗示的是诗人幽寂孤独的心理。

最妙的是三四两句。句中恐是担心的意思,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爱花的心理活动和依依不舍赏玩的情态;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这两句诗被后人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爱花更惜花的感情。巧在诗人又以花喻己,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显然,海棠其实就是诗人本人,得不到月光照射而只能屈身于黑暗中的海棠的遭遇就是诗人自己的遭遇的写照。只恐夜深花睡去隐含顾影自怜的意思。但诗人并不因此而颓唐萎靡,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豁观、洒脱的胸襟。

古诗鉴赏新题型练习(教师版)

古诗鉴赏新题型练习(教师版)

古诗鉴赏

菩萨蛮(唐)温庭筠

宝函①钿雀②金鸂鶒③,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④。鸾镜⑤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注释]①宝函:华美的梳妆盒。②钿雀:雀饰的金钗。③鸂(xī)鶒(chi):水鸟名,又称紫鸳鸯。这里是金钗上的装饰。④芳草江南岸:化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升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⑤鸾(lun)镜:背上镌刻有鸾凤图案的妆镜。

1、下面对这首晚唐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宝函钿雀金鸂鶒”触物生情,女子看到金钗上成双成对的“鸂鶒”时内心充满了一丝喜悦,表现了她内心与之相似的愿望。

B、“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虚实结合,由眼前回忆当年春雨潇潇时和情人驿桥边依依惜别的情景。

C、“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两句实写窗外春景之繁盛、游子无信,反衬内心之思念愁苦之情。

D、“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中“枝”与“知”谐音双关,女子感慨自己的相思之情无人理解,只有妆镜与花枝知道。

参考答案:选AC。

解题说明:本题考查诗词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宝函钿雀金鸂鶒”,写女子晨起梳妆,她看到成双成对的“金鸂鶒”,与自己眼前的孤单寂寞恰好相反并形成对比反衬,内心应充满了悲愁苦闷。所以A错。同时结合下文,本词主要表现了女子的相思苦闷,“喜悦”与全词格调不合。C项亦实亦虚,暗用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青青”的典故,写爱人远出不归,音问断绝。

解答本题,既要熟悉诗歌鉴赏必须掌握的各种手法,又能结合诗词内容作恰当的分析。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情感流程。(6分)

咏物诗的鉴赏

咏物诗的鉴赏

第一讲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鉴赏示例 2004年北京卷12-13题

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红梅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融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的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啊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是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诗(知识点方法习题)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诗(知识点方法习题)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物诗

一、咏物抒怀诗内涵:

咏物抒怀诗是指诗人借助自然风物,包括天象、植物、动物及人工物品为吟咏对象,通过对该物体的外形、特点、品性等进行细致的描写,将诗人的情感寄寓其中,表达诗人自己的志向、理想和精神品质。

二、咏物抒怀诗分类:

1、描摹情态类

这类诗歌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咏柳》;苏轼《海棠》

2、托物言志类

这类诗歌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如: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的《竹石》

3、咏物抒怀类

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如初唐诗人虞世南的《咏蝉》

4、以物喻人类

这类诗歌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如北宋宰相李纲的《病牛》

5、托物言理类

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如苏轼的《琴诗》

三、标志

1.抓题眼:题目一般都是以某种动植物或者某件东西命名,有的时候再前面加一个“咏'“题”“赠”“赞”字。

2.找意象

A.植物

“四君子”(梅、兰、竹、菊)、莲(荷)、松等。

B.动物

常见的有蜂、蝉、蚕、燕、雁等。

蜂:勤劳、无私

蝉:悲哀,感慨人生短暂易逝;高洁,表达诗人对高风亮节的追求

蚕:辛苦,勤劳

雁:思乡怀人,抒发羁旅之悲

咏史怀古诗咏物诗鉴赏与练习

咏史怀古诗咏物诗鉴赏与练习

咏史怀古诗鉴赏

教学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

一、概念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都遗响千古。

二、类别:

1.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

三、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练习)

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练习)
参考答案: 【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
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同学答案1: 如果不砍伐,竹子一定会冲破云霄,不断生 长。突出竹子的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作者 借竹子自比,写出自己的坚强不屈,努力进 取。
同学答案2: 竹子不被砍伐,就能生长,表达作者希望像 竹子一样,不被压迫,得到重用。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问: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 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 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 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 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 象。
一枝一叶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
【学习目标】
1、学习鉴赏咏物诗,欣赏作者对于所 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2、明确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把 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物 猜一猜下面诗歌所咏为何
竹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正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正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

练习一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4分)

答: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练习二

画菊

郑思肖(南宋)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

1.这两首诗中的菊花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答:郑诗描绘了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的菊花形象。黄诗描绘了在百花凋谢后,菊花盛开,香透长安的菊花形象。

2.诗人托物言志,各表达什么情感?

答:郑诗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高脱俗。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黄诗

咏物言志诗鉴赏训练

咏物言志诗鉴赏训练

咏物言志诗鉴赏训练

阅读下面13首咏物言志诗,完成以下题目。

一、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表述题]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答: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

答:

3.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选择题] :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二、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山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表述题]

1.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的精神,

同时也批评“时人”的。

2.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3.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后者指。

[选扦题]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足

A.第一二句生动地刻画山小松由小而大,发展变化的情景。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它未来“凌云”的先兆。

高考咏物诗鉴赏练习诗词鉴赏专题训练高三总复习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高考咏物诗鉴赏练习诗词鉴赏专题训练高三总复习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高考咏物诗鉴赏练习诗词鉴赏专题训练高三总复习人教版语文

试题下载

试题预览

高考咏物诗鉴赏练习

一、高考回眸

1、(2008年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2、(2007年重庆)

海棠 (宋)苏轼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3、2006年湖南

薛宝钗咏白海棠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备考:咏物诗鉴赏题专练附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备考:咏物诗鉴赏题专练附答案

2023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咏物诗鉴赏专练附答

一、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①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②,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①本词作于元丰三年,苏轼贬居黄州。②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用唐白居易《杨柳枝》诗:“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12.关于本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从字数上来看,此词是一首中调。

B.从题材上来看,此词是一首咏物词。

C.此词笔致缠绵悠远,属于婉约词。

D.此词以物为人,以人写物,妙趣横生。

13.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也无人惜从教坠”句中,“惜”字运用反衬手法暗露作者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

B.“萦损”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运用想象,描写思妇困倦的娇眼睁开又闭合。

C.下阕首句,作者由“不恨”到“恨”,欲进先退,由杨花到落红,而后折回杨花。

D.“细看来”三句,作者以景结情,虚实相生,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

14.请赏析下阕画线句中数词的妙用。(4分)

答案:

12.(1分)A

13.(3分)D

14.(4分)词人将杨花之春色分成三份,二分落地化为轻尘,一分落水随流水而去(1分)。数字描摹出杨花渺无踪迹,春光消逝,渲染出感伤的氛围(1分)。将点点杨花与流水相融,流露出思妇的愁绪(1分),更含蓄地表达出词人伤春惜花之愁,以及忧患中浓郁的忧思。

咏物诗鉴赏及其答案日常专题训练高二必修五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咏物诗鉴赏及其答案日常专题训练高二必修五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咏物诗鉴赏及其答案日常专题训练高二必修五人教版语文试

题下载

试题预览

古诗词分类集锦集思广益寻规律

高二文四小组合作的结晶

一枝一叶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指导及训练

(高二文四史钰琨小组推荐)

醉落魄咏鹰 [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思考题】

1.这首词上片主要是用什么手法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赏析】

陈维崧被誉为清初词坛第一人,生于明天启五年(西元1625)十二月初六,字其年,号迦陵。“维崧”一名出自《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是国运长存,子孙贤惠之意。因家学渊源,他自幼聪慧,才思敏捷,10岁时即能代父援笔作序,倚马千言,瑰玮奇丽,令同行与长辈折腰。少年时拜当时文坛巨擘吴伟业、陈子龙为师。其诗流丽风化,语多涉六朝初唐之习俗;其词风格雄壮,因身处明清易代之际,故词多家国之忧,波澜壮阔。

这首词大概写于他流寓河南之时。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词的上阕咏物而抒怀,即先以粗犷的笔墨刻画了苍鹰的高傲、威武的形象;接着由鹰及人,写到自己对往事的追忆。词人善用衬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但却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

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寒山”“秋风”“碧空”为雄鹰翱翔提供了一个广袤、辽远的天地。“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几堵”,意为“几座”,突出山峦之高峻。“低”字写秋风之劲。“削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这“风”何以如此迅猛急速?原来是雄鹰在平原上高速低飞而激起的,这就从一个侧面写出鹰的凌厉激荡之势。凝望鹰的刚毅奔放的身姿,词人就不禁要心潮澎湃了:“我,能像这自由翱翔的鹰一样拥有广袤的天空吗?”紧接着的一句“秋空一碧无今古”,既写秋空之澄澈静谧,又揭示了词人心潮之澎湃跌宕。“无今古”,即不分今古,古今同一。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而此时头顶上的深邃的“秋空”仍是静止不变的。江山亘古如斯,而人呢,却是华年难驻。那些个流走的日子中,依稀清晰的怕就是“醉袒貂裘”的出猎场面。“略”是“大略”“约略”之意。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杜甫《壮游》诗中云:“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渴望浴血疆场、杀敌报国的雄心徒成空梦,那只好在游猎的追逐中找到一点精神的寄托了:这才是古今诗家醉中的愁、醉中的怨。

疑是经冬雪未消-咏物寄怀诗鉴赏(答案)

疑是经冬雪未消-咏物寄怀诗鉴赏(答案)

咏物抒怀诗的特点
(3)表现手法: 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咏物抒怀。 象征、衬托、渲染、用典等。 修辞手法 多用比喻、对比、拟人、双关等。
托物言志:
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 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因而诗中的事物或景物带 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借咏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 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以松“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 成鲜明对比,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 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 达技巧的能力。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 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 答时要联系全诗,借助注释,准确把握。
描其形,求形似; 融入理,求神似。
4、(1)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 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 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 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 能力。答出“思”、“信”两字作用的.给2分; 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一些分。
咏物诗的内容和情感
(2)表达自甘寂寞、坚韧顽强、高洁脱俗 的气节。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 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咏物言志诗教师版,含答案

咏物言志诗教师版,含答案

诗歌赏析专题——咏物诗

咏物言志诗(又称托物言志,表明志向)

【学习目标】

1、了解咏物诗的概念、特点和表现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学会鉴赏咏物诗。

【学习的重点、难点】

1、对诗歌的意象特点及情感作正确分析并把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方法,提高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第一学时)

一、概念

咏物诗,通常以某一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特征着意描摹,通过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有的讽喻现实,有的书写个人身世、品格和志向。

二、特点

1、有的直接以物象为题,有的以“咏(题、赠、赞)+物象”为题。

2、咏物诗,要真实描摹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象征:寓深刻的思想于平凡的事物中)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①从描写对象上,咏物类诗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笔墨也集中在这个主体描写对象的特点上;而其他类别的诗,则通常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意象与意象之间一般没有主次之分。

②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生理想;而其他类别诗中的景物描写则是通过意象组合成一幅幅画面,去营造或渲染某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内容

(一)、从主题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类:

咏物诗练习

咏物诗练习

诗歌鉴赏一——咏物诗

练习

一、(2021·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阙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莺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鹫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15.这首词的语言特明,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4. 答案: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同时考

查了考生对教材内容的延伸拓展的能力。D 项词末两句是说那里的虾鳅任你饱餐,我

当看你乘风归来。“听君飞去饱时来”中的“听”字是“任凭”的意思,可依据教材李密《陈情表》一文中“听臣微志”的“听任,允许”之意,而选项误解成“听觉”,所以 D 项

手法分析有误。

15. 答案:

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清新明快,句式整散结合,和

谐统一。

②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第二人称“汝”“君”称之,以“来”字

呼之,词人好似抚摸着白鹭说着悄悄话,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显得

自然而亲切。

③使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虾跳鳅舞”,写出了远渚的虾鳅舞动的生机,

与“溪里鱼儿堪数”形成对比。词人将笔下的山水湖泊、鱼虫虾草、青天白鹭、人鸟私

5.29咏物诗题目

5.29咏物诗题目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学案----咏物诗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D.“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古。

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杜鹃花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3.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咏物诗鉴赏(上课用)

咏物诗鉴赏(上课用)
度,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
4、关注表现手法。常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反衬等手法。正面描 写之外,还常用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1、事物特征: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 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
形式标志
咏(题、赠、赞)+物象,如《咏梅》、《赏 牡丹》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 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 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 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 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 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 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人云:“一枝一叶总关 情”“歌诗合为情而发”。以客观事 物为描写对象,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抒发出来或暗示自己的志向情操, 这就是咏物诗的定义。咏物诗常借物 抒情或托物言志。咏物诗的目的不在 “物”,而在“情”。“物”只是一 个载体。要提高赏析咏物诗的能力, 关键是要找准“物”的特点,然后与 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使物品与感情

(完整版)咏物诗专项练习

(完整版)咏物诗专项练习
题二: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问:1、“杨花惹暮春”(王维)、“古竹老稍惹云”(李贺)、“暖香惹梦鸳鸯锦”(温庭筠)中的“惹”字,与“绊若春风别有情”中的“绊惹”一词有同工异曲之妙,试说出其好学生处?
2、此诗托物写兴,意在告诫人们怎样做人的道理。此诗的主旨是什么?
咏物诗专项练习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
4、首联“孤根暖独园”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窥素艳来”是“早”,尾平“先发”是“早”。
题二答案:
解:第一句与得似不合情理,然而这样“逆向思维”,才让读者品味一种特别的诗言句:第二句俨然是垂柳情点而骄神情的再现。三四句用典,含蓄地传达了愤世嫉俗之情。
答:1、客观事物上,应是春风拂柳枝,春风是主动者,是施者。但在诗人看来,却是柳枝主动地逗弄春风。化源自文库动为主动,转受者而为施者,突出垂柳的主体性,也刻画了柳地直率、热情、可爱的性格。
不难想见,“孤雁”正是诗人的自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

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4分)答: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练习二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答: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的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

2、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诗人写蝉是托物言志,诗中的蝉是诗人自己的自况,喻指诗人生性高洁自立,虽处显赫之位,却生性高洁自立,决不凭借外在势力。练习三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

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1、“故园芜已平”化用陶渊明的“田园将芜胡不归”,请解释“故园芜已平”这句诗的含义。(4分)答:意为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已经成片,表达了作者思家归隐之意,透露出诗人的失意与悲凉心情。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这首诗以蝉的饮露难饱指自己的清贫;蝉的徒劳鸣叫和树的无情寄托孤独凄凉的身世遭遇;借咏蝉以喻自身品质的高洁。诗中的蝉却是作者困窘凄凉形象的写照。练习四画菊郑思肖(南宋)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元兵南下,郑思肖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不第后赋菊黄巢(唐)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1、这两首诗中的菊花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答:郑诗描绘了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的菊花形象。黄诗描绘了在百花凋谢后,菊花盛开,香透长安的菊花形象。2、诗人托物言志,各表达什么情感?

答:郑诗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高脱俗。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

黄诗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不甘为人下的远大抱负。

练习五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喜悦赞赏的态度,后者表现了贬斥嘲讽的态度。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答: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练习六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答: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答: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练习七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这两首诗都以牡丹为主要意象。徐诗从_____字

着意,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刘诗从____字入情,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2分)(1)(徐夤):惜。抒发了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刘禹锡):赏。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2、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2)(徐夤):寓情于花,借花写人。(写拟人亦对)惜牡丹祥瑞难留,即惜人韶华易逝,青春难再。(刘禹锡):烘托、对比。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蓉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此处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所以答反衬是不对的,应扣1分)练习八郡庭惜牡丹徐夤yn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答: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婉转,鸟儿在山花绚丽、树阴浓密的天地里,自由快乐地飞翔。(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答: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