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主题教学教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主题教学教学案例分析(共5则范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主题教学教学案例分析(共5则范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主题教学教学案例分析(共5则范文)第一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主题教学教学案例分析(共)学会阅读自能赏析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主题教学教学案例分析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名人的优秀品质。

3、默读课文,想一想名人的优秀品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4、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概括文章大意。

难点:学会品读经典语句段落,培养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感受名人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过程(一)、交流读书体会,初步了解名人。

让学生说一说这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位名人。

(因为有课前的预习,这里对预习情况做大体检查,了解学情。

)(二)、品读课文、感悟名人魅力。

(以《灰雀》、《小摄影师》为例)⑴自读《灰雀》,想一想灰雀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一环节旨在训练学生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⑵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用笔在文中画出来。

(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⑶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将自己读书的体会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在交流中加深读课文的理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思路,对重要句段、人物对话加以点播,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人物情感。

读列宁和男孩的对话,让学生在列宁对男孩的循循善诱中感受列宁对男孩的关心。

)教师小结:列宁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和导师,他对灰雀和孩子这般爱护,充满温情。

下面我们再走近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感受高尔基的魅力。

(结束语即使《灰雀》的学习得以升华有很自然地过渡到《小摄影师》一课的学习。

)⑷自读课文,用笔画出对高尔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感受高尔基的人格魅力。

(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总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高尔基的优秀品质。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某小学导学案某小学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用时:5分钟)1.教师板书“雨”,引导学生说一说春、夏、秋的雨各自的特点。

(雨的特点:1.春天的雨:润物无声、轻柔,2.夏天的雨:瓢泼大雨、狂风暴雨、打雷闪电,3.秋天的雨:凉爽、细而冷、连绵、深情悲寂,4.冬天的雨:冰冷)2.教师出示秋雨及秋季景色的图片。

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用时:20分钟)1.引导读文,提出阅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对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识字情况,强调“匙”的读音。

并给下面的字注音。

匙()争()叭()喇()缤()枚()3.组织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中心句概括内容的方法。

(用“______”画出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三、再读课文,随文积累(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己喜欢的词句。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仿写。

问题:仿写句子。

春天是一把钥匙,它把春天的大门打开了。

书是一把钥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一、复习词句,引入新课(用时:5分钟)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认读。

2.回忆上节内容: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提出问题: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答:(颜色、味道和小动物的活动来写秋天的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抓重点段,品析课文(用时:27分钟)1.[2.引导学习第1自然段,思考:秋天的雨是如何把秋天的大门打开的?答: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秋雨是秋天到来的标志之一,秋雨之后,秋天呈现出独有的景色,所以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2.引导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走进秋天,我们会看到什么?答:黄黄的银杏树叶、红色的枫叶、金黄色的田野、橙红色的果树、五颜六色的菊花。

3.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

(1)圈画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__二_单元二节课时课型:新授备课日期:2012年9 月__3_ 日上课日期:2012年月日5 灰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读懂句子、体会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列宁以自己热爱小鸟的情感,感动男孩、主动送回小鸟的情感,教育学生做诚实的孩子,从小注意保护鸟类。

教学重点:1、理解列宁爱鸟的情感及小男孩认识改正错误的词句。

2、体会情感,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同学们,听这声音,多么欢快清脆的鸟叫声呀!闭眼在脑海中想象一下灰雀在枝头那欢蹦乱跳的情景。

(放录音:鸟的欢叫声)二、导入:1、听着欢快的鸟叫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多么惹人喜爱的灰雀呀!可是一天,一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却不见了。

它去哪儿了呢?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

他对小男孩说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自读课文第2—9小节,用横线划出列宁说的话,并试着体会这时列宁的心情。

三、讲读体会第2—9小节:1、列宁对小男孩说了哪些话?2、这时列宁说的话都体现了他怎样的心情呢?读一读,仔细体会列宁的心情。

3、哪句话你一体会最深,读给大家听。

你体会到了什么心情?哪个词令你深切体会到的?4、是啊!列宁是多么焦急、担忧、惋惜、伤心啊!老师也体会了两句,同学们听听老师哪句体会得好?(用不同语气读文中句子)5、对比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6、指导朗读,“自言自语”、“可惜”,重点理解并指导。

7、列宁是那么地关心灰雀,他为灰雀着急、担忧、惋惜。

其实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感情,那就是对灰雀的爱。

(板书:爱)8、通过读,我们体会到了列宁对灰雀的爱。

可是深受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到哪儿去了呢?谁来告诉大家。

9、男孩为什么要抓走灰雀呢?10、师小结:列宁爱灰雀,男孩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赏谁的?11、师总结:列宁爱鸟,是想把灰雀找回来,给它自由。

男孩爱鸟,是把灰雀抓走,让它失去自由。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探索——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探索——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探索——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摘要: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既是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又是部编版教材的编排线索,其创新价值不可小觑。

但由于课程层面的“学习任务群”只给学习任务指出了一个方向,并没有明确的任务界定,所以在一线教学中难以被有效实施。

若能在学科大概念的统领下,将“学习任务群”与大单元教学融通起来,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在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立足“所思所想”,最终走向“应思应想”,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似乎是一条实施“学习任务群”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大单元教学;引言:“大单元整体教学”是指以单元为结构形式,整合教材文本和课外选文等教学资源,利用精读、略读、练习、作文等课型有效达成单元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也就是以主题单元为主体,对整单元内容和课外资源进行二次创造,形成系统性的知识。

在常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采取单篇教学,没有从一个大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整个单元的教学,教授的知识琐碎,学生难以系统掌握知识。

大单元整体教学恰恰摒弃了这一弊端。

基于大单元整体教学这一视域,教师要对语文教材课文进行二次创造,按照课文内容、主题、写作方法等对课文进行重新组合。

让单一文章进入一个整体体系中,成为某一类文章的代表,从而形成群文阅读。

一、整合情境:建立起语文学习与生活经验的联系随着课程的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构建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真实情境,以便促进学生自信、合作学习。

因此,在“学习任务群”的视角下,面对单元整合教学的探索,需要教师根据单元主题的特色,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的情景,建立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提升课堂实施水平。

可为什么情境的创设能够给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带来价值呢?根据对小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的观察,小学生在差异较大的两个情境当中,其思维能力也有着不一样的变化,而学习需要建立在情境之中,杜绝传统课堂依靠教材的局限性,同时,更让语文学科能够展现出其真实性,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注语文要素,实施单元整合教学——以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关注语文要素,实施单元整合教学——以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30非常团队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语文要素,主要指:语文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方法、语文学习策略和习惯等。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整合这些要素,让学生逐渐提高语文素养,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运用加拿大学者罗杰·马丁教授提出的“整合思维”来进行“单元整合”,是有效的实施路径。

“单元整合”教学立足于教材本身,是对本单元内一组主题、体裁、题材或表达上能寻找到连接点的教学资源(包含文本、习作和“语文园地”等)进行统整、再开发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指向读写迁移,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整合、优化,以求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语文能力的逐步提升。

一、关注语文要素,以“整合思维”确立单元目标确立单元目标时,除了要注意人文性和工具性目标的整合外,还要注意依据单元核心语文要素整合识字、写字、朗读等基本目标。

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选编了三首古诗、两篇散文、一首儿童诗,还有习作和语文园地。

从人文主题来说,这些课文用“金秋时节”这个主题把文本“串成一条线”,从秋之景、秋之声、秋之情三个维度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立体多彩的秋之画。

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来说,每篇课文又承担着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见下表)。

关注语文要素,实施单元整合教学——以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语文组课题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古诗三首》描写秋天的景致,表达诗人不同的情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难懂的词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从儿童视角描写落叶铺满水泥道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秋天的雨》以秋雨为线索,多角度描绘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以“五彩缤纷”为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听听,秋的声音》描写大自然特有的声音,传递秋天独特的风情自主选择并灵活运用不同方法理解词语可以说,这是在“秋”这个人文主题的基础上,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课型(精读和略读),赋予每篇课文各有侧重又循环叠加的目标,形成单元“目标链”,让语文要素在“一条线”与“目标链”的有机融合中落地生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含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情分析等)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含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情分析等)
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含课标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策略、学情分析等)
第二单元
课标分析
对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单元可以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个学习任务群,根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要求,引导学生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单元教材分析(含单元教学内容结构及前后知识之间联系等)
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古诗三首》是古代诗人眼中的秋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美景;《秋天的雨》从多个方面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9.能说出理解“憧憬”“忐忑不安”这两个词语的方法。
10.能用钢笔书写“狂、排”等8个字,注意执笔姿势,做到横平竖直,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11.积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9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单元重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
1.认识3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9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借助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及日记的基本格式。
4.能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

语文三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优秀8篇)

语文三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优秀8篇)

语文三年级上册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优秀8篇)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何不赶紧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语文三年级上册,作者整理分享了8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篇一一、教材分析: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个部分组成。

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习用品。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

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

⑴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⑴课后练习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习和按笔顺描红。

另外,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练习的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习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

6个练习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班级概况: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教案《古诗三首》教案导语:本篇教案针对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的课文《古诗三首》,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课后作业。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三首》这一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教材《古诗三首》是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二单元,其中包括《登鹳雀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月下独酌》这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作者较为著名,内容优美、意境深远。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阅读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课本封面上的古诗插图,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Step 2:导读课文1. 依次让学生朗读《登鹳雀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月下独酌》。

2. 分别介绍每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深远内涵。

Step 3:阅读理解1. 让学生再次读一遍课文,并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帮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Step 4:集体朗诵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分别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诵。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来进行朗诵,其他小组同学给予评价和鼓励。

Step 5:创作古诗1.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两句古诗。

2. 让学生依次朗读自己创作的古诗,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蝴蝶的家》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蝴蝶的家》优秀教学设计

8《蝴蝶的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第8课。

【教材分析】《蝴蝶的家》一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与线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具有的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他们对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并有较强的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

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但在形象思维、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要加强培养。

学生能够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但不能很好的整体把握课文。

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深入浅出的引导,通过阅读进行情境的想象,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把握来剖析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避、撼、喧、雀、檐”等5 个生字,理解“轻盈、震撼”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幼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4.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把问题分分类。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教法:采用自读探究、以读代讲、读中悟情、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紧紧抓住能表现作者对幼小生命的关爱之情的句子反复研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作者所具有的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

学法:根据本文特点,让学生主动走进课本,采用“读”、“思”、“议”、“悟”等方法来进行学习。

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自读探究、讨论交流、朗读感悟。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详解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详解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详解教案。

一、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在词语方面,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把一个句子中的词语正确并准确地理解和运用。

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来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多花些心思,尽可能地运用丰富、准确的词语,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汉字的认识和使用
在汉字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的结构、笔画和读音,让学生明白汉字的重要性和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师还应该教学生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来认识和掌握汉字,例如通过拼音、偏旁部首等多种方法来掌握汉字的读音和意义,以便于日常生活或者写作中的运用。

三、标点符号的理解和使用
在标点符号方面,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准确含义和使用方法,特别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等常见标点符号。

通过讲解、阅读和写作的练习,让学生对标点符号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有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掌握。

四、正确使用常用词语
在正确使用常用词语方面,教学的内容一般会涉及到“的、地、得”等常用词语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透彻地讲解其语法和语用,让学生充分理解并透彻掌握这些常用的词语。

五、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在课文的讲解、阅读以及分析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学习兴趣,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发现文章中的美感和价值。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比较多、难度比较大。

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注重帮助孩子理解与掌握所学课程内容,引导孩子勤于思考、学习和实践,以便让孩子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新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

(新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
3. 能通过读课文,展开想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秋天的活力。
表达:
1.能与同学交流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2.能和同学交流形容四季的词语。
3.能留心观察生活,仿照课文或“阅读接”,写出自己看到的景色。
4.能在读懂课文内容基础上,说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5.能借助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及日记的基本格式,并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子任务三:品古诗之秋韵(约3课时)
任务说明:这个任务将围绕《古诗三首》一课, 继续体会秋天的韵味。在前一阶段的亲身体验与现代诗文的学习后, 学生对秋天已经有了更加丰富的认知,现在我们再一起走进古诗中的秋天。 学生自主朗读《古诗三首》,先了解大致内容;接着在细读古诗的过程中, 学生尝试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画面,明白诗句的意思。 尤其注意难懂词语的理解:如“坐”表示因为, “促织”指蟋蟀; 有些地方还需要结合生活经验来灵活理解,比如“擎”的意思是举着, “擎雨盖”在诗中指的是荷叶。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再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诗人表达的不同感情。 学习完这几首诗歌之后,学生还可以尝试在自己的秋日纪念册上,为这几首诗配画,比如苏轼诗中的“橙黄橘绿”就是很好的画材,或者收集更多的秋日之诗,写下自己的体会与感想。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中段的起始年级,是学生认识以及思维发展的新起点。教学上由“一二年级识字写字”为教学重点转化以“阅读习作”为教学重点。学生们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参差不齐。



1.学科大概念: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课程大概念:观察自然,记录生活
单元目标
字词句:
1.认识3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会写29个词语。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秋日美景”属于“人与自然”领域,学习这个单元时恰好是秋天,这-主题很然地揭示和创设了符合学生经验需要的学习境遇。学习时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将《铺满金色巴的水泥道》一篇前置。这篇文章以儿童的视角,围绕深秋时节铺满金色落叶的道路,描写了“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美景,在半凡之中透着美丽,在朴素之中尽显诗意,充满耗直堪。接着可以学习《秋天的南》以及《听听, 秋的声音》。《秋天的周》这篇课文将秋天众多的紫物通过秋雨审联起来,从多个不同角度描绘出了一个美丽、中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的声音》则描写了秋天大白然里一世特有的声音,说明秋天的卢資戴在大自然的许多事物中,需要我们用心聆听。(#诗一》从历史的角度描绘了古人中的秋景, 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可以放在后面学习。杜牧的《山行》写出深秋枫林晚景的盎然生机:《唐刘装文》是苏轼微秋景劝勉朋友的昂扬之作: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则击买权皮晚的灯火想到了自己的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追忆和留恋之情。纵观整个年不同时代、不同年龄、 不同境遇下人们对于金秋时节的别样理解现出来,处处可感受到秋天的热情与绚烂。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分析及任务活动群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分析及任务活动群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分析及任务活动群设计一、单元分析1.1 单元目标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本册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1.2 单元内容本册书共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和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春天- 第二单元:动物世界- 第三单元:家庭与亲情- 第四单元:自然景观- 第五单元:传统文化- 第六单元:故事王国- 第七单元:科学探索- 第八单元:想象与创造每个单元都包含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口语交际等部分,内容丰富,既有经典的传统文化,也有生动有趣的现代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语文素养。

二、任务活动群设计2.1 课前准备活动- 学生自主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 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增加对课文的理解。

2.2 课堂学习活动- 精读课文: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知识。

- 略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 口语交际: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3 课后巩固活动-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4 实践拓展活动- 学生参加各类语文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

- 学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深入探究感兴趣的课题。

三、总结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本册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课前准备活动、课堂学习活动、课后巩固活动和实践拓展活动等任务活动群,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歌教学策略——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为例

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歌教学策略——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为例

教育界/ JIAOYUJIE2023年第35期(总第547期)课例研究▲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歌教学策略—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为例汤佳敏【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内容占比颇大,其不仅是学生文化学习的重要源泉,也是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契合单元“金秋时节”人文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诗人笔下秋天的风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带领学生感知秋的变化,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

文章以这三首古诗为例,提出小学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以规范朗读为基础,初步了解诗歌文本;以合作探究为方法,横向对比求同求异;以品析字句为途径,产生情感共鸣;以跨学科绘画演绎为手段,锻炼学生审美与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作者简介:汤佳敏(1998—),女,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其是语文学科实现立德树人之根本、升华意境之美感的重要途径。

小学教材中的“诗歌美”主要体现在凝练美、情感美和意境美,是诗人逐字推敲、精雕细琢的结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诗歌语言凝练,意蕴深远,且多配有插图,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来看世界。

纵观部编版新版教材,诗歌部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篇目逐渐增加;诗歌形式丰富,内容多样,有诗词、绝句、律诗、民歌、乐府诗等;诗歌题材也更为丰富,其中不乏思乡、思友、叙事、咏物、写景等题材。

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为例,探究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单元导语,统整教学目标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

统筹三首古诗和三篇课文不难得出,单元旨在从不同的角度展现金秋时节的美丽光景,其导语和配图也充分展现了秋的意象[1]。

部编(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 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 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 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语言 非常优美、生动,有些词语对于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古诗三 首》的字词比较难理解。

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 种方法理解词语,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时,给足时间引导学生用恰 当的方法理解词语。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 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 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 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 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教学要点教学建议 1. 利用声像资 源 把 学 生 带 入 情境,进而激发4.古诗三首本课描写了秋天的美丽 风景,重点是朗读和理解古 诗,领略秋天的美好风光,体会古诗包含的情感。

学 生 联 想 和 想 象。

22. 引 导 学 生 反 复朗读,借助注 释 或 联 系 上 下 文理解字词。

1. 通 过 分 析 关 键词、重点句, 感 受 体 会 作 者 情怀。

5.铺满金色 本课作者记叙了“我” 巴掌的水泥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上2. 引 导 学 生 边 读边思考,学习 作者感知情怀, 体 验 生 活 的 乐 趣,珍视贴近自 然的童心。

6.秋天的雨 1. 分 析 重 点 词 句来理解课文。

2.借助图片、音 乐 引 导 学 生 感 受秋雨的美好。

1.从 秋 天 的 音 响中,想象秋天 景象的美好。

2. 在 学 生 配 乐7.*听听,秋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 1 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 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 天。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以图示引导学生梳理、总结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

低年级教材已经涉及理解词语的一些方法,本单元又作了集中安排,旨在加强学生对理解难懂词语的多种方法的认识,提高其运用能力。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引导学生调动积累,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促进学生对季节的感知和语言的积累。

第二题列举了两个句子,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憧憬”和“忐忑不安”的意思。

“书写提示”点明了汉字书写“横平竖直”的要求,也提示了学生使用钢笔的基本要求——注意执笔姿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日积月累”编排了九个描写秋天的词语,分为三组,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气、植物、丰收的景象,呼应本单元的人文主题“金秋时节”,旨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特点,丰富词语的积累。

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一个重点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主交流、小组展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二、教学目标1.能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多种方法。

2.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学会运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

3.能说出理解“憧憬”“忐忑不安”这两个词语的方法。

4.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执笔姿势,能用钢笔书写“狂、排”等8个字,做到横平竖直,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5.积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9个与秋天有关的成语。

三、教学重点1.能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2.学会使用钢笔写字,能用钢笔书写“狂、排”等8个字,做到横平坚直,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四、教学难点学会使用钢笔写字,能用钢笔书写规定的汉字,做到横平坚直,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学习写读后感。

本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是根据《三国演义》的相关情节改写的,讲述了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的故事;《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记叙了武松打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节选自《西游记》,主要写了一块仙石孕育出的石猴发现了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节选自《红楼梦》,讲述了宝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本组课文意在带领学生走近中国古典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字词句◎认识51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17个词语。

◎能说出古典名著中常用事物名称的大致意思。

阅读◎能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主要人物的特点。

◎能交流、总结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能回顾、总结猜测古典名著中语句意思的方法。

◎能根据古典名著中的外貌描写猜测所写的人物,并能说出理由。

◎朗读、背诵古诗《鸟鸣涧》。

◎能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口头表达◎能主持关于“怎么表演课本剧”的讨论,引导每个人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并通过协商形成一致的看法。

◎参与讨论时,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大家的共同决定。

书面表达◎能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能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

1.本单元是古典文学名著单元,这是学生第一次集中学习古典文学名著,你认为学生在阅读这一类作品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古典名著中的语言与现代汉语不同,学生可能读不懂。

◎故事太长,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单元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你认为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在正确的序号前画“√”。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3首古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传通的佳作。

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这枫林晚景使他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励诗。

诗人一反常情,以“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物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的一首七言绝句。

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表清,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二、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默写《山行》。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五、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课件,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课前解析教学教案和教学反思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课前解析教学教案和教学反思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课前解析教学教案和教学反思【课前解析】本课三首古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

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初读了解古诗大致内容,能说出三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细读,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关注文本: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前两句写诗人看到的山中景致,后两句写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富有理趣的警句。

《赠刘景文》中的诗句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跃然纸上,用“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的丰收景象,显露勃勃生机,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揭示了赠诗的目的。

《夜书所见》以景衬情,动静结合,运用对比手法表达诗人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关注写作背景:《赠刘景文》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

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

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景文才得到小小升迁。

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

苏轼感慨刘景文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两个半包围结构,四个上下结构,七个左右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

引导学生书空,并注意观察,指导学生把握部件的位置与比例,把字写紧凑。

关注句子:在学习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时,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所列举的诗句引导学生运用借助注释进行理解体会。

如“坐”的注释是“因为”,大致了解这句诗的意思: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橙黄橘绿”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其指的正是秋天。

【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2个字。

2.能读出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4.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5.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逐步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教案及每课教学反思(第2组课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教案及每课教学反思(第2组课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教案及每课教学反思(第2组课文)3年级第二组教材分析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

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

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

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

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

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

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阅读自能赏析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主题教学教学案例分析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名人的优秀品质。

3、默读课文,想一想名人的优秀品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4、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概括文章大意。

难点:学会品读经典语句段落,培养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感受名人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交流读书体会,初步了解名人。

让学生说一说这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位名人。

(因为有课前的预习,这里对预习情况做大体检查,了解学情。


(二)、品读课文、感悟名人魅力。

(以《灰雀》、《小摄影师》为例)
⑴自读《灰雀》,想一想灰雀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一环节旨在训练学生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⑵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用笔在文中画出来。

(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⑶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将自己读书的体会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在交流中加深读课文的理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思路,对重要句段、人物对话加以点播,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人物情感。

读列宁和男孩的对话,让学生在列宁对男孩的循循善诱中感受列宁对男孩的关心。


教师小结:列宁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和导师,他对灰雀和孩子这般爱护,充满温情。

下面我们再走近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感受高尔基的魅力。

(结束语即使《灰雀》的学习得以升华有很自然地过渡到《小摄影师》一课的学习。


⑷自读课文,用笔画出对高尔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感受高尔基的人格魅力。

(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总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高尔基的优秀品质。


⑸把你找的句子读给小组成员听一听,并相互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可以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表达意见的机会,锻炼每位学生的语言表达,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⑹学生汇报。

汇报过程中教师点播重点词语:①从“摆弄、很久很久、侧过脸、微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②从赶紧站起来、大声喊道中,你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③这是对人物的哪方面的描写?(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在对这几处细节描写的品读过程中,学习写作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描写人物的方式,为本单元的人物写作做铺垫。


⑺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高尔基与男孩的对话)。

指导朗读,高尔基对孩子担心,关爱,读出关心的语气;小男孩要读出可爱率真,焦急难过的语气。

(在朗读中充分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⑻过渡: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来高尔基喜欢孩子?
(指导学习高尔基和秘书的对话,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两人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作为一个著名的文学家,知名的作家,高尔基没有时间接待杂志社的记者,拒绝记者的采访宣传,可是却愿意抽出时间配合小男孩,他对小男孩的关爱和耐心,真的让我们感动。

(教师小结升华课文主题)
三、合作交流、自主学习
1自读《奇怪的大石头》,想一想李四光是怎样思考问题的?又是怎样解决的?你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优秀品质?
2、读《我不能失信》,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汇报交流
(要求学生运用学习《灰雀》、《小摄影师》的方法:一读、二画、三品的学习方法自学剩下的两篇课文,巩固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故事,课下把搜集到的名人资料跟大家交流,开一次名人故事会。

(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名人故事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进一步接受名人魅力的熏陶。


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这些名人身上有着高尚的品质,广博的胸襟,善于提问,爱好动脑的习惯,坚持不懈的劲头……沐浴在名人的光辉下,我们的心灵也将不断充实和丰盈。

(通过小结再次总结本课学习内容,深化单元主题,结束学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