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实《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有关政策措施实施方案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洛政[2014]44号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洛政[2014]44号](https://img.taocdn.com/s3/m/c0eb3c1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1.png)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洛政〔2014〕4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豫政〔2013〕69号)精神,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现就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涉水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实行水资源管理责任考核,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有效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建设具有洛阳特色的水生态文明,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目标通过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使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显著提高,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基本形成,防洪安保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得到有效修复;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体制基本理顺,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河南省下达我市“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为:(一)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全市用水总量到2015年控制在16.861亿立方米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7.981亿立方米以内,到2030年控制在18.416亿立方米以内。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6.12•【字号】常政发[2014]82号•【施行日期】2014.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常政发〔2014〕82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根据《省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2〕27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常发〔2011〕29号),现就我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河湖生态健康为目标,以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为重点,突出需水管理和用水过程监控,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用水总量管理,严格用水效率考核,严格入河湖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提供水资源支撑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
二是坚持人水和谐,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三是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分区分类指导,强化价格调控和公众参与。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
(三)目标任务。
到201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8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5;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0%以上;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十三五”工作方案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十三五”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用水安全,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保障用水安全和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确保实现“十三五”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约束性目标。
(三)工作目标。
“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全面保障;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基本建成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体系,完善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到2020年,全省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60.6亿立方米以内,削减城镇地下水开采量5.94亿立方米;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20%和15%;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92;全省国家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8%,主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2022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2022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___关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___〕___号)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相关规定,紧紧围绕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构建与我县水资源相适应的指标体系、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协调好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不同区域的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主要目标。
根据市水务局分配给我县的指标,确定我县___年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目标。
___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___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为___亿立方米(不含地热水资源)、地表水为___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为___%,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1;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___%。
到___年,建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制度,明确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以现有水资源监控系统建设为基础,构建覆盖全县的水资源监控系统,提高水资源监控能力;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制,落实考核制度。
到___年,全面建立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基本形成,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
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沧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15•【字号】沧政字[2012]53号•【施行日期】2012.07.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沧政字〔2012〕5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精神,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要求,结合沧州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新时期治水方略,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以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管理为抓手,建立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强化水资源管理的约束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优先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坚持科学发展,做到量水而行、以供定需;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坚持人水和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有效保护水资源;坚持节水优先,强化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坚持统一调度,优化配置水资源;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
(三)主要目标:到2015年,确立三条红线,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实施考核评估制度,基本完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7.53亿立方米以内,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9.01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红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2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71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25%以上。
到2020年,全面建立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基本形成,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发展用水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水务局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水务局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1.12•【字号】津政办发[2012]1号•【施行日期】2012.0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水务局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的通知(津政办发〔2012〕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市水务局《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一月十二日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为应对我市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形势,根据《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津党发〔2011〕4号)有关要求,现就我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如下意见:一、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主线,严格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明确监督、考核和评估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合理开发地表水,优先利用外调水,控制开采地下水,充分利用再生水,适度发展海水淡化,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进一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技术进步,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构筑节水型产业;实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强化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水污染控制由末端治理为主转变为源头治理和全过程控制为主。
(三)主要目标。
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
到2015年,全市外调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用水总量控制在27.4亿立方米以内,其中深层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2.1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至1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以上;主要水功能区达标率提高到40%以上。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巴彦淖尔市政府•【公布日期】2015.01.19•【字号】巴政发〔2015〕3号•【施行日期】2015.0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巴政发〔2015〕5号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双河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等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体系,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现就我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15年、2020年和2030年,全市用水总量分别控制在49.95亿立方米、48.05亿立方米和49.8亿立方米以内,2015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0年下降25%;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2015年全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4以上;确定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15年、2020年和2030年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别提高到79%、83%和94%。
全面建立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形成水资源科学合理配置新格局,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控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三、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坚持人水和谐,合理开发,有效保护水资源;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水优先,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坚持统一调度,优化配置水资源;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加 快 实施 全 国城 市 饮 用 水 水 源地 安 全
保障规划 和农村饮水 安全 工程规 划 。
数据作为考核有关省 、 自治 区 、 直辖 市
用 水 总 量 的依 据 之 一 ,对 省 界 水 质 的
力 , 理 确 定 节 水 目标 。 合 有关 部 门要 抓 紧 制 定 并 公 布 落 后 的 、耗 水 量 高 的 用 水 工 艺 、 备 和 产 品 淘 汰名 录 。 大 城 设 加
米 以 内 ;万 元 工 业 增 加 值 用 水 鼍 比 J 各 省 、 自治 区 、 辖 市 要 按 照 汀 河 流 域 直
水 量 分 方 案 或 取 用 水 总 控 制 指
理 , 过 健 全 制 度 、 实 责 任 、 高 能 I 2 1 通 落 提 0 0年 下 降 3 %以 上 , 田 灌 溉 水 有 0 农 力 、 化 监管 , 格控 制用水 总量 , 强 严 全 面提 高 用 水 效 率 ,严 格 控 制 入 河 湖 排
四 、加 强水 功能 区 限 制纳 污 红 线
立 生 态 用 水 及 河 流 生 态 评 价 指 标 体
基 , 多水 少 、 资 源 时 空 分 布 不 均 是 J 利用 控制 红线 , 2 3 人 水 到 0 0年 全 国 用 水 总 J 市 总 体 规划 的 编 制 、 重大 建 设项 F 的 1
我 国 的 基 本 国情 和 水 情 。 当前 我 国水
量 控 制在 70 0 0亿 立 方 米 以 内 ; 立 用 确 水效 率控 制 红 线 , 2 3 到 0 0年 用 水 效 率
达 到 或接 近世 界先 进 水 平 ,万 元 工 业 l 增加 值 用 水 量 ( 2 0 以 0 0年 不变 价 汁 , 下同 ) 低 刮 4 降 0立 方 米 以 下 , 田灌 农
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铁岭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6.01•【字号】铁政发[2012]17号•【施行日期】2012.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铁政发[2012]17号2012年6月1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全市水资源的管理,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辽政发〔2011〕45号),现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目标分解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起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和监管体系,全面实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
到201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1.03亿立方米以内,削减城镇地下水开采量0.35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2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8以上,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到18%以下,城镇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25%以上,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2.3%以上,主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二、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限制取水许可审批,控制新增用水过快增长。
严格执行《辽宁省地下水资源保护条例》、《辽宁省禁止提取地下水规定》,全面实施封闭地下水取水工程。
1.2012年底前,封闭开原市、清河区管网区自备水源117处162眼自备井,削减地下水开采量104万立方米。
2.2013年底前,封闭铁岭市区、铁岭经济开发区、西丰县及调兵山市管网区自备水源167处179眼自备井,削减地下水开采量277万立方米。
3.2015年底前,关停铁岭市北水源、铁岭流经开发区水源、辽宁专用车基地水源、铁岭市新城区水源、清河区地下水源、清河区东森水源、清河发电厂地下水源、开原市开发区水源、开原市五金城水源、开原市娄相屯水源、开原市老城水源、西丰县自来水公司地下水源等14处48眼水源井,削减地下水开采量2457万立方米。
《省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增加 , 民生 活水平 不断提 高 , 人 对用 水 的需求不断增加 , 对水环境改善 的
期 盼不 断 增 加 。 为 此 , 省 必 须 实 行 全
监管 ,建立用水效率考核 激励 机制 。 三是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格落 严 实水功能 区限制纳污 红线 ,包括 : 严
格 水 功 能 区监 督 管 理 , 大 引用 水 源 加
社 会 的 快 速 发 展 , 业 化 、 镇 化 步 工 城
“ 四项 制度 ” :一 是 用 水 总 量 控
制 。严格 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 , 包 括 :健全 完善水资源规划体 系 , 加
强 规划 和 建 设 项 目水 资 源 论 证 , 化 强 区 域取 用水 总 量 控 制 , 格 执 行 取 水 严 许 可 制 度 , 大 地 下 水 管 理 和 保 护 力 加
实施 六项 举 措 :
一
是 突 出规 划 的引领 作用 。 快 加
四是突出水功 能区监督管理 。 建 立 水功 能区水质 达标 和纳 污总量控
制 评 价 体 系 , 定 出 台水 功 能 区管 理 制
编制 各级 水资源 综合规 划和水 系规
划 、 水 型社会 规划 、 资源保 护规 节 水
调 控和公 众参 与。 四是坚持 改革 创 新 , 善水 资源管 理体 制机制 , 进 完 推
对 本行政 区域水 资源管 理和 保护工 作负总责。 ( 下转 第 1 0页)
21 0 2年 第 8期
江苏水 利
●固丽崮嗣■■● ●● ●●
●●●●
● ●●
( 上接 第 7页 )
和节 水 技 术 改 造 , 化 对 用 水 大 户 的 强
与机 制 , 开展 多层次 、 多形式 的水 资 源知识宣传 , 广泛深入开展基本水 情 宣传教育 , 增强全社会水忧患 意识和 水 资源节 约保护 意识 ,形成 节约 用 水、 合理用水 的良好风尚。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管理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国发〔201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
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的要求,现就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主要目标。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快实施我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一)总体思路按照市政府《意见》的要求,立足市情、水情,本着可操作、可监测、可评价、可考核的原则,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建立覆盖市、县两级行政区的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体系,着力建立水资源监控体系和水资源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切实增强“三条红线”刚性化、水资源管理精细化、考核问责权威化,积极稳妥地在全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二)主要目标根据省分配我市的指标,依据《**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充分留足工业、生活用水空间,确定我市2015年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目标。
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7.73亿m3以内,其中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在13.07亿m3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与现状相比降低2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2,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42.4%。
到2015年前,建立用水指标、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制度,明确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加快“四网一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监控能力;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者,落实考核制度。
到2020年,全面建立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基本形成,用水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水环境质量和重点区域水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
二、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一)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区域用水总量1.用水总量控制制定。
促进产业良性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政策,鼓励和支持节水高效项目,逐步实现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
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

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12.24•【字号】酒政办发〔2014〕253号•【施行日期】2014.1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酒政办发〔2014〕253号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驻酒各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甘肃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办法》精神,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实现2015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经市政府三届57次常务会议研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和《甘肃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办法》、《甘肃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明确各级政府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体责任,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关系。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
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约束性。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案(最新)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x〕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x〔x〕2号)、《x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x〔x〕15号)、《x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年度考核工作方案》(x〔x〕4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转变用水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根据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和x三、x、x、x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打造生态强区、建设美好叶集,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督,加强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入库污染物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落实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统筹治水,统筹解决水资源矛盾、水灾害威胁和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坚持科学用水,实行全社会节约用水,科学确定各类水资源开发利用顺序,强化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管理;坚持依法管理水资源及涉水事务,切实发挥“三条红线”的硬约束作用;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提升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坚持人水和谐,注重发挥各类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关系,努力做到量水而行、因水制宜。
(三)主要目标。
到x年,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实时监控、考核评估“三个体系”。
1.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
全区用水总量到x年控制在1.33亿立方米以内,到x年控制在1.32亿立方米以内。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6.07•【字号】渝府发[2012]63号•【施行日期】2012.06.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2〕63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精神,现就我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逐步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严格保护管理的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
(三)主要目标。
1.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
到201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90亿立方米以内;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97亿立方米以内;203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05亿立方米以内。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20•【字号】赣府发[2012]29号•【施行日期】2012.07.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2〕29号2012年7月20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进一步强化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现就我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开发、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完善机构、健全制度、提高能力、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促进水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永保鄱阳湖“一湖清水”,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民生优先,人水和谐。
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现代民生水利为目标,着力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统筹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
重点推进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建设资源水利。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坚持各级政府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加强部门间分工协同,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省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3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5%以上,城镇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设区市交界断面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节水型社会格局初步确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来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来宾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来宾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来宾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1.14•【字号】来政办发[2014]12号•【施行日期】2014.0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来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来宾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来政办发〔2014〕1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来华投资区管委,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来宾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已经市三届人民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4年1月14日来宾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精神,确保我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桂政办发〔2013〕100号)下达给我市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和相关工作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建立我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落实考核监督制度,着力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民生优先,人水和谐。
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现代化民生水利为目标,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
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关系。
(二)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统筹安排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水资源协调利用。
重点推进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全面加强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
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法规类别】水利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沧政字[2012]53号【发布部门】沧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07.15【实施日期】2012.07.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沧政字〔2012〕5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精神,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要求,结合沧州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新时期治水方略,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以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管理为抓手,建立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强化水资源管理的约束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优先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坚持科学发展,做到量水而行、以供定需;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坚持人水和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有效保护水资源;坚持节水优先,强化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坚持统一调度,优化配置水资源;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
(三)主要目标:到2015年,确立三条红线,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实施考核评估制度,基本完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7.53亿立方米以内,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9.01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红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2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71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25%以上。
到2020年,全面建立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基本形成,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发展用水保障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