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复习笔记
肿瘤学复习重点
肿瘤学复习重点
肿瘤学是医学领域中研究肿瘤(癌症)起源、发展和治疗等方面的
学科。在临床医学领域中,肿瘤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学科,因为癌症
是当今社会中一种严重且常见的疾病。
1. 癌症定义和类型
癌症是指由体内细胞异常增殖和恶性转化形成的一类疾病。根据
发生部位的不同,癌症可以分为许多类型,如乳腺癌、肺癌、肝癌等。
2. 癌症的病因
癌症的病因极其复杂,与遗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关。遗传
突变、环境暴露和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3. 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包括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浸润性癌三个阶段。了解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对于早期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4. 癌症的诊断方法
癌症的诊断通常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
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位置、大小和
恶性程度,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5. 癌症的治疗方式
癌症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例如肿瘤类型、病期和
患者的身体状况等。
6. 癌症的预防和早期筛查
预防癌症的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保持健康的饮食和体重等。此外,早期筛查也可以帮助发现癌症病变,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
7. 肿瘤的分期和分级
肿瘤的分期和分级对于确定治疗方案以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分
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和扩散程度进行评估,而分级则是根据肿瘤细胞
的形态与分化程度进行评估。
8. 癌症的研究进展
科学家们不断努力,致力于癌症的研究。目前,分子靶向疗法和
免疫治疗等新兴治疗手段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为癌症的治疗带来了
肿瘤复习
肿瘤
肿瘤的概念: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机体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机体局部形成肿块。
肿瘤的发生是细胞生长调控发生紊乱的结果。
英文:tumor(肿块)
neoplasm(肿瘤)
“肿块”等同于“肿瘤”吗?
肿瘤性增生的特点:
(1)增生的细胞一般呈克隆性(clonal).
(2)相对无止境生长,瘤细胞的遗传异常可传给其子代细胞。
(3)增生的细胞失去发育成熟的能力。
(4)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
(5)与机体不协调,有害无益。
肿瘤的组织形态(结构)
肿瘤组织分为实质和间质两部分
肿瘤实质: 指肿瘤细胞,是主要成分。
1、决定肿瘤的性质(良、恶性)。
2、识别肿瘤组织来源。
多数肿瘤为单一细胞成份,少数可两种或多种成分。例如:乳腺纤维腺瘤、畸胎瘤、混合瘤等.
肿瘤间质
指纤维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间质不具特异性,起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的作用,炎细胞参与肿瘤的免疫,起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肿瘤细胞可刺激组织血管生成。
肿瘤的分化:
肿瘤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表现出与某种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称为肿瘤的分化。
肿瘤缺乏与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称为未分化。
分化程度:肿瘤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与正常组织的相似程度称为肿瘤的分化程度。
良性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好),
恶性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差)。
肿瘤的异型性(atypia):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包括:结构的异型性、细胞的异型性
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的成熟程度(分化程度)。
肿瘤学知识点总结
肿瘤学知识点总结
一、肿瘤的定义和分类
肿瘤是一种由体细胞或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新生物。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和组织类型,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是指生长缓慢,无侵袭性,不会扩散至其他部
位的肿瘤,如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则是指生长迅速,有侵袭性,能扩散至其他组织器官的
肿瘤,如恶性肿瘤。
肿瘤的分类主要包括:
1.按肿瘤组织来源分:如上皮性肿瘤、间叶性肿瘤、结合组织肿瘤等;
2.按肿瘤发生部位分:如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等;
3.按肿瘤形态分:如囊性肿瘤、实性肿瘤等。
二、肿瘤的发病机制
1.基因突变
细胞内基因的突变是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包括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等。这些基因的突变可以导致细胞生长的异常以及凋亡能力的丧失。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肿瘤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包括化学物质、放射线、病毒感染等。这些环境
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细胞的遗传物质,进而引起细胞异常增生。
3.免疫功能失调
免疫功能的失调可以导致细胞的失控生长。例如,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以使得机体失去对
异常细胞的监控和清除,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三、肿瘤的临床表现
肿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局部症状:包括局部疼痛、局部肿块、局部侵袭性生长等;
2.全身症状:包括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贫血、乏力等;
3.压迫症状:当肿瘤位于脏腑或神经组织时,可出现与所压迫部位相关的症状,如呼吸困难、腹胀、头痛等。
四、肿瘤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包括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
2.组织活检
肿瘤学相关知识点总结
肿瘤学相关知识点总结
一、肿瘤的基本概念
1. 肿瘤的定义:肿瘤是由体细胞发生恶性克隆增生所形成的肿块,它可以侵袭和破坏周围组织,也可以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导致身体各种功能异常甚至危及生命。
2. 肿瘤的分类: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和组织特点,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其中,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周围组织破坏较小,不容易转移;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生长快速,破坏周围组织和器官,严重危害健康。
3. 肿瘤的原因:肿瘤的发生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免疫功能等。其中,吸烟、饮酒、不合理的饮食、环境污染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患肿瘤的风险。
二、肿瘤的发生机制
1. 基因突变:肿瘤细胞的生长与信号转导通路有关,其中包括一系列特定的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通过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来调节细胞生长和增殖。在肿瘤细胞中,这些信号通路经常出现异常,导致细胞的无限增殖和生长。
2. DNA修复失效:正常细胞在遭受DNA损伤时,会触发一系列的修复机制来修复受损的DNA,以保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稳定的遗传信息。然而,肿瘤细胞中这些DNA修复机制通常失效,导致DNA损伤的累积和肿瘤基因的突变。
3. 免疫逃避: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减少抗原的表达,抑制肿瘤相关抗原的处理和呈递,以及激活免疫抑制因子等方式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使肿瘤细胞得以生长和扩散。
三、肿瘤的分子生物学
1. 肿瘤抑制基因:肿瘤抑制基因是一类对细胞生长和增殖有抑制作用的基因,包括P53、Rb、BRCA1等,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抑制细胞的恶性转化。然而,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或功能丧失时,会导致细胞失控增殖,从而成为癌细胞。
考研复试肿瘤学名词解释和重点知识
考研复试肿瘤学名词解释和重点
知识(共29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肿瘤
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这类细胞持续增殖,而形成的一种扩展性病变。
癌
上皮细胞分化的恶性肿瘤称为癌。根据上皮的类型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命名为部位+组织+癌。如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来源于间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
癌基因,原癌基因
又称转化基因。是人类或其他动物及致瘤病毒中一种固有的基因,正常情况下在人体或动物细胞中参与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等。当其处于非激活的形式存在时,称为原癌基因。包括生长因子类、跨膜的酪氨酸激酶。(激活后称癌基因,激活的方式有基因突变、扩增、融合、甲基化)
抑癌基因
细胞增殖过程中产生负调控作用的基因,功能丧失可促进肿瘤细胞的转化。比如Rb、BRCA、P53。
细胞凋亡
细胞内自杀现象,程序化细胞死亡
即程序性死亡,细胞在特定时空中发生的一种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我破坏的过程。在凋亡过程中,细胞膜反折,包裹断裂的染色质片段或细胞器,然后逐步分离出凋亡小体。
自噬
细胞内自食现象,程序化细胞存活
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或衰老的蛋白质以及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进行消化降解的过程。正常生理情况下,细胞通过自噬利于细胞保持自稳状态;在发生应激时,细胞自噬防止有毒或致癌的损伤蛋白质和细胞器的累积,抑制细胞癌变;然而肿瘤一旦形成,细胞自噬为癌细胞提供更丰富的营养,促进肿瘤生长。mTOR-PI3KA为重要信号传导通路(依维莫司)。
细胞周期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的整个续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细胞一次经历了G1,S,G2,M期有序运转,实现细胞的增殖。
《肿瘤内科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肿瘤内科学》知识点总结笔记肿瘤内科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肿瘤内科学是研究肿瘤疾病的内科学科,它涉及肿瘤的发病机制、
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本篇文章将就肿瘤内科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该学科。
一、肿瘤的发病机制
1. 基因突变:肿瘤的发生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包括点突变、染色
体易位和染色体缺失等。
2. 细胞增殖信号通路异常:通常是由于细胞生长和凋亡之间的平衡
失调,导致肿瘤细胞失去正常控制,持续增殖。
3. 免疫逃逸:肿瘤细胞能够通过各种机制使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
它们,从而实现逃避身体的免疫监视。
4. 血管生成:肿瘤需要建立自己的血管系统来供应养分和氧气,因
此会通过血管生成因子促进新血管的形成。
二、肿瘤的分类
1. 按组织类型分类:包括上皮性肿瘤、间叶性肿瘤和淋巴造血系统
肿瘤等。上皮性肿瘤最常见,如肺癌、乳腺癌等;间叶性肿瘤主要包
括肉瘤等;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主要包括白血病、淋巴瘤等。
2. 按发展过程分类:包括原位癌和浸润癌两类。原位癌是指肿瘤仅局限在原发生组织内,未侵犯其他组织;浸润癌则是指肿瘤已经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
3. 按分子特征分类: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将其进行分类,如HER2阳性乳腺癌等。
三、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 临床表现:肿瘤的临床表现因部位和类型不同而差异较大,常见症状包括肿块、疼痛、压迫症状等。
2. 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超声等检查,可用于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以及有无远处转移等情况。
3. 组织学检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样本的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和组织学特征,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肿瘤学复习重点
肿瘤学复习重点
肿瘤学作为一门深入探讨人类疾病——肿瘤的科学,无论是在医学
理论还是在临床实践中均有着重要的地位。以下内容将作为肿瘤学复
习的重点进行梳理,并尽可能清晰全面地展现出肿瘤学的核心概念和
基础知识。
一、肿瘤的基本概念
肿瘤,也称为新生物,是指人体内细胞恶性无规律增生形成的生物。肿瘤一般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良性肿瘤增长的速度相对
缓慢,不侵犯周围的正常组织,也不到远处转移。而恶性肿瘤,我们
常说的癌症,则生长迅速,有侵犯和转移的可能。
二、肿瘤发生的基本机理
细胞的恶性转化是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一般认为涉及了启动、
促进、进展三个阶段。启动阶段是细胞基因突变的阶段,这个阶段完
成后,虽然细胞表现出了异常,但是并不代表一定会发展为肿瘤。促
进阶段,则是细胞的异常持续增多,但在此阶段停止刺激,尚可以恢
复正常。进展阶段,也就是恶性转变阶段,此时肿瘤的恶性特征开始
出现。
三、肿瘤的临床表现
肿瘤的临床表现可以非常多样,这取决于肿瘤的类型、位置和生长
的速度等因素。一般来说,肿瘤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
是非特异性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相应器官功能障碍的症
状。例如,肺癌可能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肠癌可能出现排便习惯
改变、慢性腹痛等症状。
四、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肿瘤的诊断一般包括影像学诊断、病理诊断和细胞学诊断。影像学
诊断,如CT、MRI等可以直观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其
对周围组织的影响等信息。通过病理诊断,不仅可以确诊肿瘤的性质,还可以评估肿瘤的分级和分化程度。鉴别诊断的目的是将肿瘤与其他
肿瘤学临床笔记
1. 手足综合症:皮肤毒性,手掌-足底感觉迟缓或肢端红斑。1级:手和/或足麻木/感觉迟缓/感觉异样、无痛性肿胀或红斑和/或不阻碍正常活动的不适。2级:手和/或足疼痛性肿胀或红斑和/或阻碍正常活动的不适。3级:手和/或足湿性脱屑、溃疡、水疱或严峻的疼痛和/或使患者不能工作或进行日常活动的严峻不适。痛感强烈,皮肤功能丧失,比较少见。处置:维持皮肤清洁,幸免继发感染;幸免压力或摩擦;利用润肤霜或润滑剂,局部利用含尿素和皮质类固醇成份的乳液或润滑剂;必要时抗真菌或抗生素医治。如:硫酸镁+温水浸泡患处,塞来昔布止痛。(环氧化酶-2即COX-2抑制剂,非甾体类消炎药,片,bid)
2. 任泽微服用阿帕替尼(EGF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后显现眼球胀痛。注:他莫昔芬能够引发视网膜病变、视力障碍。ABX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引发鼻泪管堵塞,引发流泪。阿帕替尼初期可引发血压升高,代文(缬沙坦胶囊)80-320mg qd,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成效不佳时加用络活喜(氨氯地平),钙离子拮抗剂。
3. 肿块大于等于2个时。以最大直径为准,而不以直径之和为准。
4. Ki67肿瘤细胞增殖指数,大于14时成心义。
5. 中淋巴结短径为准,大于等于可作为靶病灶,为非靶病灶,小于时非病理性淋巴结。CR淋巴结短径小于。
6. 靶病灶的确信:5个器官,每一个器官不超过2个病灶。
7. 疗效评判:PD进展:增大大于20%。PR部份减缓:缩小大于30%。
8. 发烧分级:1级:38-39度。2级:39-40度。3级:大于40度小于24小时。4级:大于40度大于24小时。
(完整版)肿瘤学复习重点.doc
1肿瘤的定义
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引起细胞遗传物质改变(包括原癌基因突变、扩增和/ 或抑
癌基因丢失、失活等),导致基因表达失常,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
2肿瘤的扩散方式
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转移
3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区别点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生长速度慢快
生长方式膨胀性扩展,边界清楚浸润性扩展,破坏周围组织
包膜常有包膜无包膜或仅有假包膜
肿瘤分化好差
色泽和质地接近相应的正常组织与相应正常组织相差甚远,显示异型性组织和细胞形态变异小大
核分裂像不易见到增多
复发一般不复发常复发
1 化学致癌物有哪几类?
烷化剂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氨基偶氮类亚硝胺类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其他
2肿瘤发生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是什么?
启始阶段促使阶段演化阶段
启始阶段特点 :作用快、过程短、不可逆,细胞DNA 产生永久性改变。
促使阶段特点:作用慢,所需时间长,且可逆性。
演化阶段特点:生长快、侵袭性强、易转移及生化和免疫等方面的改变。
3什么是癌基因?抑癌基因?
癌基因是基因组中的一段核苷酸序列,能诱导细胞转化,并使其获得更多新生物学特征的基
因。
抑癌基因是存在于细胞基因组内的一类能够抑制细胞生长的核苷酸序列。抑癌基因也是细胞正常的基因。
1 肺癌的病理分型
解剖学分类: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组织学分型:非小细胞肺癌(鳞状上皮细胞癌弥漫性肺癌
腺癌大细胞癌类癌唾液腺型癌)
小细胞肺癌2 肺癌常见症状及体征
常见症状:咳嗽(最常见)
胸痛
发热
体征:局限性喘鸣音
肩臂疼痛
吞咽困难
胸膜转移
肺外体征咳血(首发症状之一)胸闷、气急
消瘦、食欲不振、乏力Honers 综合征
肿瘤学基本概念复习
1
肿瘤的诊断 -- 临床分期
肿瘤临床分期的意义 – 根据分期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客观的评估疗效,正确的判断预后 – 比较各种治疗方法,促进经验交流
通用的肿瘤临床分期为 UICC 的 TNM 治疗前临床分期 – 治疗前临床分期(常规所说的 TNM 分期) – 手术后的病理分期(又称为 pTMN )
RECIST 1.1标准 :疗效评估
有目标病灶(有或无非目标病灶)的评估 目标病灶 CR 非目标病灶 CR 新病灶 无 总体评 价 CR 仅有非目标病灶的评估 非目标病灶 CR 非CR/非PD 未全部评估 明确PD 任何 SD NE PD PD 新病灶 无 无 无 有或无 有 总体评价 CR 非CR/非 PD NE PD PD
基本原则:定妥 T,N,M 和/或 pT, pN, pM 的类别后,再将它们组合成期别
肿瘤的诊断 -TNM分期
T:原发肿瘤大小 – TX(原发肿瘤无法估计) – 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 Tis(原位癌) – T1(小肿瘤) – T2,T3(中等大小的肿瘤) – T4(大肿瘤) N:指有或无 区域淋巴结转移 – NX(局部淋巴结未检出) – N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 N1、N2、N3(表示累及的局部淋巴结数目逐渐增 多) M:指有或无远处转移 – MX(无法估计是否存在远隔转移) – M0(未发现远隔转移) – M1(存在远隔转移)
肿瘤学复试知识点总结
肿瘤学复试知识点总结
一、肿瘤学的基础知识
1. 肿瘤的定义:肿瘤是由体内组织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
2. 肿瘤的发病机制:肿瘤形成是由于细胞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细胞生长控制失衡,进而形成肿瘤。
3. 肿瘤的分类:肿瘤可以根据组织来源、生长方式、组织结构和功能特点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4. 肿瘤的临床表现:肿瘤的临床症状与肿瘤的部位、大小、生长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包括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两类。
5. 肿瘤的诊断方法:肿瘤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方法来确定。
6. 肿瘤的治疗方法: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多种方法,还包括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
二、常见恶性肿瘤
1. 肺癌:肺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种类型。
2. 胃癌: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
3. 肝癌:肝癌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主要发病原因与病毒感染、酒精摄入和肝硬化等因素相关。
4. 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两种类型,可引起腹痛、便血等症状。
5. 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疼痛等症状。
6. 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
三、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1. 肿瘤的早期诊断:肿瘤的早期诊断可以通过筛查、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方法进行,早期诊断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肿瘤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现代医学的三大挑战:癌症、病毒性疾病、老年性疾病。
癌症泛指所有的恶性肿瘤。肿瘤则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包括纤维瘤、软骨瘤等
恶性肿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黑色素瘤等
对来源于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之为癌,对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则称之为肉瘤,这种区分除了在于肿瘤外观形态上的区别,还在于前者易于经淋巴道转移,而后者多经血液系统播散。血液系统肿瘤多起因于白细胞的恶性增长,使外周血中出现大量肿瘤细胞,血液呈现乳糜样颜色,故名白血病。
肿瘤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也不管是上皮组织来源还是间叶组织来源,本质上都表现为细胞失去控制的异常增殖,这种异常生长的能力除了表现为肿瘤本身的持续生长外,在恶性肿瘤还表现为对邻近正常组织的侵犯及经血管、淋巴管和体腔转移到身体其它部位,而这往往是肿瘤致死的原因。
第一节对肿瘤认识发展的历史
一、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二、西医对肿瘤的认识
化学致癌学说:长期清扫烟囱的男孩容易发生阴囊癌
从事苯胺染料工业的工人容易得膀胱癌给兔耳长期抹煤焦油诱发肿瘤
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致癌成分——苯并芘从巴豆中分离出佛波酯
病毒致癌学说:Rous证明一种鸡的肉瘤可以经由无细胞的滤液而移植,后来借助电子显微镜技术证明其病原就是Rous肉瘤病毒,从而确立了病毒致癌学说。人体肿瘤与病毒的关系则首先在Burkitt淋巴瘤得到证实,引起该肉瘤的病毒后来证明是EB病毒,EB病毒还与鼻咽癌关系密切。
物理致癌学说:紫外线引起皮肤癌
分子肿瘤学:第一个病毒癌基因Src从Rous肉瘤病毒中分离出来,并在正常人、动物的细胞中也找到了Src 基因的存在,被为前癌基因或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
肿瘤学总论知识点总结
肿瘤学总论知识点总结
一、肿瘤的定义和分类
1.1 肿瘤的定义
肿瘤是一种具有异常生长能力的组织,由体细胞或组织异常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肿瘤细
胞无法受到正常细胞生长调控的限制,导致其过度增殖和蔓延,最终形成具有恶性特征的
肿块,称之为癌症。
1.2 肿瘤的分类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良性肿瘤的生长相对缓慢,细胞呈现出较为规
则的结构和形态,少有转移的趋势。而恶性肿瘤则具有快速增殖的特点,细胞结构不规则,容易侵入周围组织并产生远处转移。
根据肿瘤的起源组织可分为上皮性肿瘤和间叶性肿瘤两大类。上皮性肿瘤起源于上皮组织
细胞的异常增殖,如乳腺癌、肺癌等;间叶性肿瘤则起源于结缔组织细胞或肌肉组织细胞
的异常增殖,如骨肉瘤、纤维肉瘤等。
1.3 肿瘤的病理学分类
根据肿瘤组织形态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进行分类,可分为上皮肿瘤、间叶肿瘤、淋巴造血
系统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多个亚类。
二、肿瘤的发生机制
2.1 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
肿瘤的发生通常与基因突变紧密相关。癌症的发生是多种基因突变的结果,包括致癌基因
的激活以及抑癌基因的失活。这些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修复等生
命过程的异常,从而形成肿瘤。
2.2 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肿瘤的发展除了细胞内基因突变外,肿瘤微环境的影响也至关重要。肿瘤微环境包括肿瘤
细胞周围的基质成分、免疫细胞、血管、细胞因子等,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
2.3 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
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细胞的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生物学功能,但肿瘤细胞往往能够通过各种途
径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例如,肿瘤细胞可以改变自身表面蛋白的表达,干扰免疫细胞的
肿瘤放射治疗学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恶性肿瘤的临床治愈率为45℅;其中外科占22℅;放射治疗占18℅;化学治疗占5℅
根据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分类:
1、放射高度敏感的肿瘤:恶性淋巴瘤、睾丸精原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尤
文肉瘤、小细胞肺癌
2、放射中度敏感的肿瘤:鳞状细胞癌、宫颈癌、宫体癌、乳腺癌、皮肤癌、
肾移行细胞癌
3、放射低度敏感的肿瘤:胃肠道的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
4、放射敏感性较差的肿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恶性纤维
组织细胞瘤
放射治疗的禁忌症
1、全身情况
1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时;
2严重的全身感染、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未控制者;
3治疗前血红蛋白<80g/L或白细胞<3.0×109/L未得到纠正者;
4癌症晚期合并贫血、消瘦或处于恶病质状态;评估生存期不足3至6月者..
2、肿瘤情况
1肿瘤情况已出现广泛转移;而且该肿瘤对射线敏感性差;放射治疗不能改善症状者;2肿瘤所在脏器有穿孔可能或已穿孔时;3凡属于放射不敏感的肿瘤应视为相对禁忌症..
3、放射治疗情况
1近期曾做过放射治疗;2皮肤或局部组织纤维化;3皮肤溃疡经病理证实阴性;4不允许再行放射治疗者..
根治性放射治疗:是指通过给予肿瘤致死剂量的照射;使肿瘤在治疗区域内缩小、消失;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患者要符合以下条件:1、一般状况好2、局部肿瘤较大并无远处转移;3、病理类型属于对射线敏感或中度敏感的肿瘤..
术前放射治疗的目的是:1.通过一定剂量照射使肿瘤细胞的活性降低;防止手术中引起肿瘤细胞的种植转移和播散;2.使肿瘤缩小、降低临床分期;便于手术切除;3.控制肿瘤周围的亚临床病灶和区域的淋巴结;提高手术的切除率;4.使原本不能切除的病灶通过放射治疗也能够进行根治性切除..
肿瘤病理学知识点笔记
肿瘤病理学知识点笔记
一、肿瘤的概念
●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
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因常形成局部肿块而得名
1.
二、肿瘤的形态
●肿瘤的大体形态
1.形状
与生长方式,良恶性,部位及组织成分有关
●深部组织和器官内的肿瘤多呈结节状、球状、椭圆形、长梭形、分叶状、哑
铃状、葫芦状或囊状蟹足状或树根状等
●体表和空腔器官内的肿瘤常突出于皮肤或粘膜面,呈息肉状,蕈伞状,乳头
状或菜花状等
●坏死区呈溃疡状
2.大小
相差悬殊,与肿瘤的性质,发生部位和生长时间有关
●大的肿瘤多为良性
●恶性肿瘤一般长得不大
3.颜色
与起源组织、血液供应状况有关
●良性肿瘤颜色一般接近其来源的正常组织
●恶性肿瘤切面多呈灰白色或灰红色,但可因其含血量的多少,有无变性、坏
死、出血以及是否含有色素等,而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
●部分肿瘤可根据色泽大致推断为何种肿瘤
4.质地
一般较周围组织硬,与肿瘤的种类,肿瘤的实质和间质的多少有关
●实质多于间质的一般较软,反之较硬
●瘤细胞发生坏死时变软,有钙盐沉着或骨质形成时变硬
5.数目
●多为单发,有时为多发
●恶性肿瘤多发者少见
●复发的肿瘤可在局部形成多个病灶、转移性肿瘤可形成多个病灶
●肿瘤的组织形态
1.实质
即肿瘤细胞,是构成肿瘤的主要成分
●意义
●根据实质的形态识别肿瘤的组织来源
●根据实质的分化成熟程度和异型性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肿瘤的实质大多只有一种成份,但少数可含有两种或多种实质成分
2.间质
实质之间的纤维组织,血管和淋巴管,无特异性
●作用
●支持和营养肿瘤的实质
肿瘤笔记归纳
以下是一份肿瘤笔记归纳的示例,涵盖了肿瘤的一些基本概念、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这份笔记归纳仅供参考,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建议参考专业的医学书籍和资料。
一、肿瘤的基本概念
1. 定义: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2. 特征:异常细胞的生长失控、侵袭性和转移性。
二、肿瘤的分类
1.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边界清楚,通常不会侵犯周围组织或转移。
2. 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边界不清,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
三、肿瘤的诊断方法
1. 病史和体检:了解症状、家族史等。
2. 影像学检查:如X 光、CT、MRI 等。
3. 病理检查:通过组织活检确定肿瘤类型。
4. 生化和免疫学检查:如肿瘤标志物等。
四、肿瘤的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切除肿瘤。
2. 化疗:使用药物杀死肿瘤细胞。
3. 放疗:使用放射线治疗肿瘤。
4.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
5. 免疫治疗:激发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五、肿瘤的预防
1.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2.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 预防接种:如接种乙肝疫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内科一些基本概念
细胞周期:处于增殖的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包括合成前期(G1)、DNA合成期(S)、合成后期(G2)、有丝分裂期(M)。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可作用于细胞周期中的各个阶段,对整个细胞周期中的细胞均有杀灭作用。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只针对某一时期的细胞有杀伤作用。
根治性化疗:对可治愈的敏感性肿瘤,如急淋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睾丸癌,使用由作用机制不同、毒性发应各异、而且单用有效的药物所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多个疗程,间歇期尽量缩短以求完全杀灭。
辅助化疗:根治性手术后施行的化疗,实质上是根治性治疗的一部分。
新辅助化疗:是指手术或放射治疗前使用的化疗。单用手术或放疗难以根除的肿瘤,化疗后有利于随后的手术或放疗的施行。
姑息性化疗:以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化疗。
研究性化疗:指探索性的新药或新化疗方案的临床试验。
剂量强度:每周药物按体表面积每平方米的剂量(mg/m2.wk),而不计较给药途径。相对剂量强度是和标准剂量之比。
化疗周期:指一次化疗药物治疗开始的日期到下一次的化疗开始前的一段时间。周期长短应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与细胞增殖动力学特点来确定。
多药耐药性:指癌细胞接触一种抗癌药物后,产生对多种结构上迥然不同、作用原理各异的其他抗癌药物的抗药性。
肿瘤内科治疗适应证
1. 对化疗敏感的全身性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2. 已无手术和放疗指征的播散性的晚期肿瘤或术后、放疗后复发转移的病人
3. 对化疗疗效较差的肿瘤,可采用特殊给药途径或特殊给药方法,以便获得较好的疗效,如原发性肝癌采用介入治疗
4. 癌性胸、腹腔和心包积液,采用腔内给药。
5. 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压迫、呼吸道压迫、颅内高压的的病人,通过化疗减轻症状。
6. 有化疗、生物治疗指征的综合治疗病人,手术前后需辅助化疗的病人。
禁忌证
1. 白细胞总数低于4.0×109/L或血小板数低于80×1012/L者。
2. 肝、肾功能异常者。
3. 心脏病心功能障碍者,不能选用蒽环类药物。
4. 一般状况衰竭者,有严重感染者。
5. 食管、胃肠道有穿孔倾向的病人。
6. 过敏体质应慎用。
注意事项
1. 治疗中应密切观察血象、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变化
2. 年龄65岁以上或一般状况较差者应酌情减量
3. 有骨髓转移者密切注意观察
4. 既往化疗、放疗后骨髓抑制严重者用药应注意
5. 全骨盆放疗后病人应注意血象,并根据情况用药
6. 严重贫血的病人应先纠正贫血
停药指征
1. 白细胞总数低于4.0×109/L或血小板数低于80×1012/L时,应停药观察。
2. 肝肾功能或心肌损伤严重者。
3. 感染发热,体温在38℃以上。
4. 出现并发症,如胃肠道出血或穿孔,肺大咯血
5. 用药二周期,肿瘤病变恶化,可停用此方案,改换其他方案。
原位癌癌细胞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穿破基底膜
早期癌 原位癌伴有早期浸润(浸润灶深度<1cm,不伴有淋巴结转移)
微小癌 体积很小的癌(胃微小癌φ<1cm;肝单个癌结节或相邻两个癌结节之和φ<3cm )
一点癌活检病理诊断为癌,而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节段性连续切片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能再发现癌组织
浸润癌癌细胞不仅局限于上皮层内,已突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
隐匿癌原发癌很小,临床上未发现,而首先发现转
移性癌(甲状腺隐匿性乳头状癌φ<1cm )
癌前病变具有明显癌变危险的病变,如粘膜白斑、慢性萎缩性胃炎、结直肠癌的腺瘤性息肉
非典型增生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细胞大小不一,但核分裂增多但呈正常核分裂像。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轻中度在病因去处后可恢复正常,而重度常转变为癌。
肿瘤内科疗效评价标准
可测量的病变
完全缓解(CR):所有可见病变完全消失并至少维持4周以上。
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的最大径及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维持4周以上。
好转(MR): 肿瘤病灶两径乘积缩小25%以上,但<50%,无新病灶出现,维持4周以上。
病变进展(PD):肿瘤病灶两径乘积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
总缓解率:CR+PR
不可测量的病变
CR 所有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至少4周
PR 估计肿瘤大小减少50%或大于50%,至少4周。
NC 病情无明显变化至少4周,估计肿瘤大小减少不足50%,增大不到25%。
PD 有新病变出现,或原有病变估计增大25%或超过25%。
临床获益率:CR+PR+NC
骨转移的评价标准
CR X线或核素扫描等检查,原有病变完全消失,持续4周以上。
PR 溶骨性病灶部分缩小、钙化或成骨病变之密度减低,持续4周以上。
NC 病变无明显变化,由于骨病变的变化比较缓慢,所以判定NC至少在开始治疗的第8周后。
PD 原有病灶扩大及或出现新病灶。
缓解期、生存期
缓解时间:CR自开始判定CR起至肿瘤开始出现复发的时间。
PR自开始判定PR起至肿瘤两径乘积增大到治疗前1/2以上的时间。
中位缓解期:将各个缓解期由小到大排列,取其位置居中的数值为中位缓解期。
生存时间:从开始化疗至死亡的时间或末次随访的时间。
无病生存时间:CR患者从开始化疗至开始复发或死亡的时间(未取得CR者无此项指标)。
抗癌药物的分类
1 . 细胞增殖动力学分类
1)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如阿霉素、环磷酰胺
2)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如紫杉醇、健择
2 . 药理学分类
1)烷化剂氮芥、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
2)抗代谢药氟尿嘧啶、卡莫氟、吉西他滨
3)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丝裂霉素、柔红霉素
4)抗肿瘤植物药开普拓、足叶乙甙、泰索帝
5)内分泌治疗药物三苯氧胺、依西美坦、奈法林
6)金属络合物顺铂、卡铂、草酸铂、萘达铂
抗癌药物毒性分级
0度Ⅰ度Ⅱ度Ⅲ度Ⅳ度
血红蛋白(g/L) ≥110 95-109 80-94 65-79 <65
白细胞(×109/L) ≥4.0 3-3.9 2.0-2.9 1.0-1.9 <1.0
粒细胞(×109/L) ≥2.0 1.5-1.9 1.0-1.4 0.5-0.9 <0.5
血小板(×1012/L) ≥100 75-99 50-74 25-49 <25
出血无瘀点轻度明显严重
出血失血失血
恶心、呕吐无恶心暂时性呕吐需治疗难治性呕吐
脱发无轻微中重度完全脱发完全脱发
脱发脱发、斑秃可再生不可再生
皮肤无红斑干性脱皮湿性皮炎剥脱性皮
水疱搔痒溃疡炎,坏死
过敏无水肿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痉挛过敏反应
无需治疗需治疗
发热无低于38℃38-40℃高于40℃发热伴低血压
肿瘤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定义鉴别、消除危险因素和病因,提高防癌能力,防患于未然
方法鉴定环境中致癌剂,疫苗接种,化学预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饮食营养存在问题许多病因还不清楚,鉴定方法不够先进
二级预防
定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患于开端。
方法筛检普查,监测高危人群,提高早期诊断能力,根治癌前病患。
存在问题投资较大,亚临床期较短,筛检方法不够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