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范文(通用6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范文(通用6篇)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1
1.甲类传染病为强制管理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
2.《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国务院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情况增减甲类和乙丙类传染病病种,以适应情况的变化。
3.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及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4.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如实公布全国疫情并随时通报重大疫情,并可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疫情。
5.传染病的控制包括:
(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宣布疫区。(4)对尸体的处理。(5)药品生物制品等的供应。
6.解答)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控制措施:(1)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拒绝隔离治疗或隔离期末满擅自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淋病、梅毒病人应当在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接受治疗。尚未治愈前,不得进入公共浴池、游泳池。(2)对除艾滋病人、肺炭疽病人以外的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3)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的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防疫机构在诊疗中发现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人,应当在两日内作出明确诊断。(4)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亲密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病人的污染场所,卫生防疫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应立即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5)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接受检疫、医学检查和防治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应当接受医学检查和防治措施。
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管理制度标题: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管理制度
引言概述:
传染病疫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和爆发性的疾病,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传染病疫情,各国建立了疫情报告和管理制度。本文将从疫情报告和管理制度的角度探讨传染病疫情的管理方法。
一、疫情报告制度
1.1 疫情报告的内容
- 疫情报告应包括疫情的发生情况、传播途径、病例数量、病情严重程度等信息。
- 报告还应包括疫情的监测数据、预测趋势和应对措施等内容。
- 疫情报告应及时准确,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以便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及时了解疫情情况。
1.2 疫情报告的渠道
- 疫情报告的渠道包括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实验室等专业机构。
- 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疫情报告机制,确保信息的传递和汇总。
- 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疫情报告的官方网站、热线电话等渠道获取最新的疫情信息。
1.3 疫情报告的监督
- 疫情报告应受到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的监督,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 监督机构应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对疫情报告的内容和渠道进行监控。
- 对于虚假疫情报告或者隐瞒疫情信息的行为,应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进行惩处。
二、疫情管理制度
2.1 疫情防控措施
- 疫情管理制度应包括疫情的监测、预警、处置和防控等环节。
- 应建立疫情防控的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确保在疫情爆发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 各级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协作和信息共享。
2.2 疫情处置措施
- 疫情管理制度应明确疫情的等级和分类,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 应建立疫情处置的指挥部和工作组,统一指挥、协调和管理疫情防控工作。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6篇)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____号令》的规定,特制定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法定传染病分类(甲、乙、丙)和疫情报告时限与疫情报告程序。
二、各级医务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三、建立疫情管理组织,指定专职疫情报告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疫情报告工作,疫情发生时,责任报告人应立即通知预防保健科→区cdc→市cdc→省cdc→国家cdc,逐级报告。
四、责任报告人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性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于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于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五、责任疫情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入单位保留三年。疫情报告应做到及时、准确,报告卡片
要填写清楚、完整无误,对疑似病例也应报告,并及时订正卡片。对查出的漏报病例,也应及时补报。
六、疫情报告员每日对全员传染病卡片进行收集、查对,网络直报后并作登记,并及时传送本(区)市cdc或国家cdc。
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管理制度范文(2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管理制度范文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规定,为使学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统
一、有序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设立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由分管安全卫生工作的领导兼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对全体师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
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分管安全卫生的领导应马上向校长报告,学校在第一时间内向区教育局和卫生防疫部门(或疾控中心)报告。
1、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____天内有3例或连续____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
2、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
3、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病因追查、登记制度
晨检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及班级卫生委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
及教师有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传染病早期症状,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报告校长室,确保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三、学校发生传染病除及时报告疫情外,应在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管理制度范文(2)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1.制度背景
传染病是一种能够人传人的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2.制度目的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制度内容
3.1 传染病报告流程
(1)医疗机构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后,立即报告给所在地的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核实病例情况,并及时
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
(3)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再次核实病例情况,并及时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
3.2 传染病报告内容
(1)病例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基
本个人信息。
(2)病例病情描述:包括症状、病程等详细情况。
(3)病例流行病学史:包括患者是否有接触史、旅行史等相
关情况。
(4)医疗机构处理情况:包括首次处理方式、是否隔离治疗等情况。
3.3 传染病报告管理责任
(1)医疗机构:负责及时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并立即报告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核实病例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接收下级报告并再次核实病例情况,及时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
4.制度执行和监督
4.1 制度执行
(1)各级卫生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2)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的认识和遵守度。
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模版
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模版
疫情报告制度模板
一、背景介绍
针对当前传染病疫情的快速蔓延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现状,为了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有效管理和应对传染病的扩散,本报告制度旨在规范传染病相关数据的汇报、分析与发布,提供疫情相关信息给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为科学有效防控疫情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
二、报告内容及要求
1. 确定报告内容范围:报告内容应涵盖传染病的种类、分布范围、疫情发展趋势、防控措施、应急响应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以完整反映疫情的整体情况。
2. 包含基本信息:每份报告包含传染病名称、病例数、死亡数、康复数、疫情发展趋势(涨跌幅、增长速度)、区域分布等基本信息。
3. 汇总数据来源:报告的数据应来源于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的实时疫情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 报告格式统一:报告需按照统一的模板和格式进行编写,确保报告的规范化和可比性。
5. 报告更新频率:报告应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定期更新,频率至少为每日一次,特殊情况下可以进行实时更新。
6. 报告适应性调整:根据疫情的变化和紧急情况,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三、报告发布渠道和方式
1. 报告发布渠道:疫情报告应通过各级政府卫生部门、疾控中心等官方渠道进行发布,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避免谣言的传播。
2. 报告发布方式:
- 报告可通过电子邮件、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发布,方便公众获取和阅读。
- 各级政府部门应及时将报告内容传达给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并倡导社会媒体进行转发和宣传,提高疫情信息的传播范围和速度。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下面是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
1. 目的和范围:
该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报告管理工作,确保及时准确地收集和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为疫情防控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适用范围包括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
2. 负责部门:
卫生局或卫生部门负责疫情报告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设立专门的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岗位。
3. 报告责任人:
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等应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报告工作,确保及时准确地上报相关信息。
4. 报告要求:
a. 疫情信息应按照国家卫生部门的规定进行报告,包括报告对象、报告内容、报告时间等。
b. 报告内容包括疫情发生地点、发病人数、死亡人数、疫情类型、传播途径等详细信息。
c. 报告要求及时准确,尽量避免误报、漏报等情况。
5. 报告方式:
a. 传染病疫情信息可以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网上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报告。
b. 报告渠道应畅通便捷,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接收。
6. 报告统计和分析:
a. 报告单位应定期对疫情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制作相关报告和分析文件,提供给上级卫生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
b. 统计和分析的内容包括疫情趋势、疫情流行特点、传播途径等。
7. 保密要求:
传染病疫情信息属于敏感信息,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保密规定,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信息泄露。
8. 信息共享:
报告单位应及时将疫情信息共享给其他相关单位,包括公安部门、教育部门等,以便他们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9. 管理评估:
定期进行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提高报告工作的质量和效能。
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管理制度范本(二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管理制度范本
疫情管理制度范文
一、疫情报告制度
1.各单位应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明确疫情报告流程和责任。
2.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例,应立即向所在单位负责人报告,并按照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3.疫情报告应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病情情况、病例接触史等,并尽快上报给相关部门。
4.对于涉及疫情信息的报告,应保护个人隐私,确保信息的安全和保密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社会影响。
二、疫情防控管理制度
1.各单位应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管理制度,明确防控措施和责任。
2.单位应设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3.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提高员工和群众的防控意识,加强个人和环境卫生管理。
4.实施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5.建立疫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各职责分工。
三、疫情隔离管理制度
1.发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例后,应立即进行隔离,确保病情不扩散。
2.隔离病例应按照规定的隔离标准、程序和条件进行,确保患者生活需求和医疗服务。
3.隔离病例的相关人员应接受健康监测和检测,并按照规定报告病情变化。
4.对于疫情隔离区域的管理,应加强人员出入管理、环境清洁消毒以及物资供应等。
四、疫情处置和救治管理制度
1.疫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疫情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疫情来源、传播途径和病原体特征。
2.对于疫情的传播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计划。
3.加强疫情救治工作,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同时做好对患者家属的关心和帮助。
4.疫情结束后,应进行疫情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和完善疫情管理制度,提高应对能力。
传染病疫情报告监督管理制度范本
传染病疫情报告监督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
为了加强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制定本制度。
二、监督管理目标
1. 确保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准确性。
2. 加强对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的监督管理。
3. 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评估和追踪机制。
4. 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效能和效果。
三、监督管理内容
1. 报告制度
(一)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明确报告的对象、内容、要求和时限。
(二)建立报告数据的规范格式,确保信息的准确、统一和便于分析。
(三)明确上报传染病疫情的渠道和方式,确保快速、及时的报告传达。
2. 报告审核
(一)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审核机制,确保报告的真实可靠。
(二)建立审查报告的专业人员组,负责对传染病疫情报告进行审核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对审核结果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审核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报告评估
(一)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评估机制,定期对报告工作进行评估。
(二)评估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等指标,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评估结果应用于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的效果。
4. 报告追踪
(一)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追踪机制,对报告的后续工作进行跟踪。
(二)追踪报告的信息传递、监督检查等环节,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履行职责。
(三)及时更新报告的进展情况,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紧密配合和协调。
5. 信息管理
(一)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管理制度,保护疫情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二)制定信息管理规范,明确信息的存储、传输和使用方式。
(三)加强信息管理的技术支持和应用,提高信息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制定
1.接诊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专管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
报告人及时、如实报告疫情。
2.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
性肺炎、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病人、甲型H1N1流感等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上述所列传染病病人时,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预防保健科和医务处/科报告,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医院感染管理专管人员接到报告,立即向院领导报告,同时向辖区疾病控制中心电话报告并通过网络向卫生部直报。医务科立刻组织相关医护人员隔离救治病人,并组织专家会诊,明确诊断。
3.在岗医务人员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
及丙类传染病病人时,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专管人员按规定时限通过网络直报。
4.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应以最快方式报告医
院感染管理,同时附文字分析资料;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辖区疾病控制中心及卫生行政机构报告。
5.医务人员不得将就诊的传染病人的信息公开。
6.任何人对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
谎报、缓报。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标题: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引言概述: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是指对各种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报告和控制的一套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对于及时发现、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传播至关重要。下面将从监测、报告、控制、预防和应急响应等方面详细介绍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监测:
1.1 确立监测指标:传染病疫情监测指标应包括病例数、死亡数、传染源、传播途径等内容。
1.2 建立监测网络:建立传染病监测网络,包括医疗机构、实验室、卫生防疫部门等,实现信息共享和快速响应。
1.3 定期报告:各级卫生部门应定期发布传染病监测报告,及时向社会公众通报疫情动态。
二、报告:
2.1 报告流程: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规定各级医疗机构和卫生防疫部门的报告责任和流程。
2.2 报告标准:明确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标准,包括报告内容、报告时间、报告方式等。
2.3 报告技术支持:提供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技术支持,确保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控制:
3.1 隔离治疗:对传染病疫情暴发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阻断传播途径。
3.2 疫苗接种:推广传染病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传染病传播。
3.3 卫生宣教:加强卫生宣教,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四、预防:
4.1 疫苗研发:加大传染病疫苗研发投入,提高疫苗研发水平,预防传染病暴发。
4.2 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机构防控传染病的能力。
4.3 早期预警:建立传染病早期预警机制,及时发现传染病暴发的风险。
五、应急响应:
5.1 突发事件处理:建立传染病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应对传染病暴发的突
传染病报告制度(精选20篇)
传染病报告制度(精选20篇)
传染病报告制度篇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学生、职工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定如下制度,全校所有师生员工严格执行。
一、认真学习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传染病在我国少年中发病率很高,必须加强预防。
二、师生必须记住传染病分甲乙丙三大例共35种。甲例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例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伤寒、艾滋病、乙脑等;
丙例传染病:肺结核、麻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1、组织领导
2、工作任务
把住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做到五早:早期预防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严格疫情报告:
1、发现甲例传染病乙例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以及疑似病人、6小时内报上级防疫部门。
2、发现乙例传染病和疑似病人12小时内上报卫生防疫部门。
3、发现丙例传染病应及时上报卫生防疫部门,以上三条班内发现有传染病迹象、尽快报告卫生管理员并去医院诊断。
4、凡患传染病的'学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教职工亦同。
传染病报告制度篇2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服、谎报和漏报。
一、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填写传染病
报告卡要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不得有缺项,漏项。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则。发现甲类传染病疫情应在2小时内报告,乙类传染病及丙类传染病疫情24小时内报告。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通用5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通用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1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9、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
10、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2、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内,送定点站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2
1、幼儿园成立创安领导小组,未保领导小组及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及护校队。安全工作层层负责、落实到人。
2、及时传达、宣传和学习上级领导有关安全文件,提高老师的安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一、引言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可能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对于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二、目的
本文旨在规范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流程,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控制,保护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
三、范围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相关部门、机构和个人。
四、定义
1. 传染病疫情报告:指有关传染病的疫情、病例和相关信息的汇报。
2. 报告单位:指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相关部门、机构或个人。
3. 疫情报告系统:指用于收集、处理和分析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信息系统。
五、报告流程
1. 疫情监测:各级卫生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体系,定期收集、统计和分析传染病疫情数据。
2. 报告要求: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的单位或个人应立即向所在地的卫生部门报告,并提供详细的疫情信息。
3. 报告方式:报告可以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或在线疫情报告系统等方式
进行。报告单位应选择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报告。
4. 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应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病
情描述、疫情暴露史、传染途径、就医情况等详细信息。
5. 报告时限:报告单位应在发现疫情或疑似病例后的最短时间内进行报告,一
般不超过2小时。
6. 报告确认:卫生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确认,并提供报告单位的反馈。
确认时间一般不超过4小时。
六、信息管理
1. 疫情报告系统:各级卫生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疫情报告系统,用于收集、处理
检验科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检验科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一)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均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发现甲、乙、丙类传染病病例,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报告。
(二)发现传染病病例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三)检验标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或超过国家标准或超过正常值范围等,能够确定为传染病者,检测结果必须有专人保管。或者由检验科指派专人每日分两次将检测结果分送开具化验单的医生,或者由检验科指定专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四)对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要用传染病登记本专门登记。
(五)传染病报告卡按要求逐项填写,不得有漏项、缺项和逻辑错误。卡片填好后报送预防保健科或由疫情管理人员收集。
(六)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电话通知开具化验单的医生或预防保健科。
(七)任何个人对传染病病例阳性检验结果及其病人相关资料有保密的义务。
(八)检查发现漏报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8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沈阳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本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的责任报告单位。
三、各医疗机构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院及科室分别设专(兼)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疫情报告、登记和管理工作,并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院及科室分别设《传染病疫情总登记簿》和《科室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并定期核对,每月至少自查一次。
五、门诊、病房诊治医生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由科室疫情报告员登记后,送交预防科,由院疫情管理员填写总登记后及时报出。
六、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____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____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____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细则》、《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等规范文件要求制定本制度。
1、由医院领导、医务科、感控科、质管科、感染科主任、防保科及相关临床科室主任组成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关传染病有关制度。
2、为提高传染病监测质量,医院防保科及各临床科室设有疫情报告员,及时、准确掌握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临床首诊医生发现法定传染病、疑似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规定的时限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将传染病报告卡交防保科,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做好核实、登记并进行网络直报。
4、医院相关科室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熟练掌握传染病的诊断、报告、隔离消毒及疫情的处理程序,增强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意识。
5、疫情管理人员按照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查看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录入传染病报告卡;在报告前对有疑问的卡片或
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6、疫情管理人员每月全面检查门诊日志、检验结果登记、出入院登记等,对项目不清、不完整、填写不及时、不规范、以及有传染病漏报的科室,除及时补报传染病疫情外,应依照传染病防治法追究责任,并可由医院按照情节严重与否进行适当处罚,与科室经济效益挂钩。
7、疫情人员凡未经医院领导批准,不得将疫情资料复制或借出;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的账号和密码;发现账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并向疾控中心报告,否则,由此导致的系统安全问题由个人承担。
8、疫情管理内容: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以及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于2小时内上报防保科;对乙类、丙类和其他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9、各级领导及科室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事件,不得隐报、谎报、缓报,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10、疫情工作人员必须24小时保持疫情电话畅通。
传染病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
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甲类传染病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2小时内上报;乙类、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