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
黄金周的存在和意义
黄⾦周的存在和意义 有史以来最长的黄⾦周结束了,按照惯例,各地都会对黄⾦周的⼊账情况进⾏⼀番盘算,甚⾄会拿出往年的数据来进⾏分析和对⽐,从⽽总结得失。
单以经济尺度论,这个黄⾦周带来的假⽇经济和消费,数据想必是喜⼈的,尤其在国际⾦融危机尚未见底的当下,史上最长黄⾦周对各地刺激民众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显然会起到功不可没的作⽤。
然⽽,黄⾦周的存在和意义,绝不只是为了钱。
更⼤程度上,是为了让⼴⼤民众在长时间的⾟苦忙碌之后,得到⼀个能够让⾝⼼放松、休憩的机会。
当前,绝⼤多数民众已经充分意识到,黄⾦周对⾃⼰⾝⼼健康和⽣活质量的`意义巨⼤——平⽇,⼤家都因⼯作忙得团团转,没有充⾜时间顾及其他事⼉,可在长达8天之久的黄⾦周⾥,不论是⾛亲访友,传递亲情友情;还是学习,充电,抑或是休养⽣息,养精蓄锐等等,都可以随⼼所欲。
从这个⾓度说,以民众对黄⾦周在质量上的认可以及从其中获得的各种收益,才是判断黄⾦周的最好尺度。
事实上,过于强调黄⾦周的经济价值,只打经济算盘,这会带来⼀些负⾯效应。
⼤假期间,商家铆⾜了劲,把希望寄托于黄⾦周⼤发⼀笔,黄⾦周⾥拼命促销。
暂时的确是赚了个盆满钵满,但却透⽀了平时的消费量。
黄⾦周⼀过,门可罗雀,⽆⼈光顾,算总账其实没有多少意义。
此外,黄⾦周属于全民集中放长假式的休假安排,这期间客流量爆发式的增长,导致交通等公共服务供给陷⼊危险的临界状态——各⼤客运中⼼⼈头攒动,⼀票难求,众多⾼速公路更是车满为患,出⾏民众对此难说“⾮常满意”。
与此同时,由于⼤家集中出游,不少景区也是超负荷迎客。
这对景区⾃⾝的发展和环境的维护等,也是⼀种压⼒和隐患。
有的旅游景点,为了⼀搏黄⾦周,涨价、宰客,虽然赚了眼前的钱,却伤了信誉、毁了招牌。
如何让这些问题在下⼀个黄⾦周得到很好解决,同样是盘算黄⾦周之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以蔽之,盘算黄⾦周,绝不能只打经济算盘,绝不能仅以⾦钱来衡量其价值和意义,⽽必须通盘考虑。
“十一”旅游黄金周工作总结
“十一”旅游黄金周工作总结“十一”旅游黄金周工作总结1××区旅游黄金周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旅游局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区假日旅游指挥小组各成员单位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旅游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工、热忱服务我区“十一”黄金周旅游氛围欢乐祥和安全有序宾馆饭店、旅行社、景点景区忙而不乱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形象”四统一的目标没有出现旅游安全事故。
现将我区“十一”黄金周旅游工情况总结一、黄金周旅游接待情况10月1日——10月8日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22万人次去年同比减少40.3%实现旅游总入 2070.94万元去年同比减少5.5%。
全区接待过夜游客2.84万人次一日游游客为3.38万人次。
二、黄金周准备工情况(一)进一步落实监管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旅游工的组织领导。
1、高度重视黄金周旅游接待工。
“十一”黄金周前区政府多次在会议上强调旅游安全工的重要性并对黄金周旅游工提出了具体要求。
按照市区两级政府的要求制订并下发了《玉溪市××区旅游安全“三项行动”实施方案》以及“十一”黄金周安全生产检查工的通知把关系到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纳入到旅游工的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及时、主动协调解决旅游安全生产中的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重点旅游企业和部位的监管区假日协调领导小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员具体抓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常抓不懈毫不放松防范和避免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严格落实旅游企业安全监管责任。
进一步明确涉旅安全监管工的任务和职责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及时发现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监督检查教育、引导、督促旅游企业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将安全生产纳入旅游企业监管重点实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对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A级景区、星级饭店根据管权限将逐级上报取消A级和星级标志对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旅行社在全区旅游行业内通报批评。
十一黄金周工作总结报告范文7篇
十一黄金周工作总结报告范文7篇第1篇示例:一、总体情况概述在这次十一黄金周期间,我们公司正值新品上市的时刻,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广新品,我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的促销活动。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增加销售额,提升品牌知名度。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促销活动情况1. 开展了线上线下结合的促销活动。
我们通过线上社交平台发布宣传信息,吸引更多人了解我们的产品;在各大商场、超市等地区进行促销活动,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购买。
2. 推出了多种优惠政策。
我们制定了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如满减、赠品等,激励消费者购买我们的产品。
这些优惠政策吸引了不少顾客。
3. 增加了广告投放。
我们将广告投放到各大媒体平台,如电视、网络、户外广告等,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增加了曝光率。
4. 加强了客户服务。
我们加强了客户服务团队的培训,提高了服务水平,让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和用心,增加了回头客的可能性。
三、工作成绩分析1. 销售额增加。
经过这次十一黄金周的努力,我们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达到了预期目标。
这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胜利。
2. 品牌知名度提升。
通过这次促销活动,我们的品牌知名度得到了提升,更多的人了解了我们的产品,这对于未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客户满意度提高。
通过加强客户服务,我们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培养了一大批忠实客户,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促销活动缺乏新意。
在这次黄金周的促销活动中,我们的策划略显陈旧,缺乏新意。
下次活动,我们需要更多地挖掘消费者需求,创新推出更多具有创意的促销活动。
2. 品牌宣传仍需加强。
尽管我们在这次活动中推出了多种广告投放,但是品牌宣传仍有不足之处。
我们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
3. 团队合作有待提升。
在这次活动中,团队合作效率有所下降。
下次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加强团队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024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情况总结(二篇)
2024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情况总结黄金周是国庆节假期的别称,每年的10月1日至7日,是中国最重要的长假。
在这个假期期间,很多人会选择出行,旅游市场也是非常繁忙。
下面是对“十一”黄金周旅游情况的总结,共1500字。
首先,黄金周期间的旅游热情非常高涨。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钱出去放松和旅游。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黄金周期间,全国各地的旅游景区的客流量创下了新的纪录,许多热门景区的门票都在这个时候被抢购一空。
有些人甚至提前几个月就开始预定旅游门票和酒店住宿。
其次,在黄金周期间,人们的旅游选择也更加多元化。
传统的旅游景点一直都是人们的选择,比如故宫、长城、西湖等。
然而,现在人们的假期时间更加充裕,选择也更加多样化。
一些国内外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如泰国、日本、欧洲等,也成为了人们的选择。
这反映了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新鲜体验和文化交流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
再次,黄金周旅游的交通状况较为拥堵。
由于人们纷纷出行,交通拥堵成为了大问题。
长途车、火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都是拥堵的重点区域。
尤其是一些热门旅游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交通压力更大。
即使是一些旅游目的地内部的交通也是不堪重负的,人们在景区内拥堵也是常有的事情。
因此,在黄金周旅游中,合理安排行程和避开交通高峰时段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黄金周旅游市场的经济效益也非常显著。
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黄金周的到来为旅游市场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据预测,今年黄金周期间旅游产业的总收入将突破一个新的高度。
旅游业不仅给景区带来了可观的门票收入,同时也为当地的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带来了繁荣。
还有一些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但不太发达的地区,也因黄金周旅游而得到了更多发展机会。
最后,黄金周旅游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隐患。
由于人们出游的集中性和规模的庞大,一些旅游目的地在旅游服务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游客在景区内丢失财物、人员密集导致的安全隐患、旅游设施维护等问题都需要引起重视。
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2012年国庆黄金周为例
37旅游管理研究2013年07月下半月刊假日与旅游本不搭界,直到上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加之节假日逐渐增多,大众逐渐参与到旅游活动中。
特别是到了世纪之交,一年有了三个黄金周,大众旅游空前提高,局部地区出现了井喷式、爆发性增长。
由此,假日与旅游的关系便密切了。
假日旅游对拉动消费、扩大内需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负面效应也显而易见:商家短期成本剧增;消费者享受的服务质量明显下降;政府公共管理费用增加;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造成了巨大破坏等。
而2012年的中秋、国庆黄金周,受天气晴好、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超长假期等多种利好因素影响,黄金周旅游火爆。
旅游收入的增长对扩大内需有积极推动作用,但高速公路和旅游景区为此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以2012年国庆黄金周为切入点,重新审视我国的假日旅游制度。
一、2012年国庆黄金周旅游存在的问题(一)交通拥堵2012年国庆黄金周,国家决定高速公路对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免费通行,免费通行的时间为2012年9月30日0:00至10月7日24:00。
不少人害怕高速公路堵车,在9月30日早上提早驾车出行,但许多高速路严重拥堵,有的路段车龙绵延有20多公里。
在9月30日晚上,很多私家车主就将车停在了高速路收费口前,等待“免费大餐”。
到2012年9月30日零时许,许多高速路收费站车辆猛然上增。
高速路免费通行的政策让不少人考虑自驾车出游,于是车多、路堵成为2012国庆黄金周的关键词。
(二)旅游景区人数井喷在2012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25亿人次,比2011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0.9%,纳入全国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的119个旅游景区(点),中秋节国庆节假日期间共接待3425万人次。
据统计,在2012年10月2日,故宫的游客接待量达到了18.2万人次,刷新了故宫日接待游客的最高值;西湖2012年9月30日的游客量为40万人次,而在2012年10月1日竟然达到90万人次;南京中山陵的游客量更是达到日均接待量的10倍等。
十一黄金周的全国旅游市场分析
十一黄金周的全国旅游市场分析中国的十一黄金周是每年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长的公共假期。
在这个时间段内,人们通常会选择离开繁忙的城市,进行旅游休闲,探索不同的地方文化和自然景观。
本文将对十一黄金周的全国旅游市场进行分析,以了解人们的旅游偏好、消费行为,以及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人们的旅游偏好十一黄金周是人们追求旅游休闲的最佳机会之一。
根据过去几年的数据显示,人们的旅游偏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内短途旅游:由于黄金周假期相对较短,大部分人倾向于选择国内短途旅游。
他们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享受到不同地区的美景和文化体验,同时减少长途旅行的时间和成本。
2. 自由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由行,而不是参加旅行团。
自由行可以更好地满足个人需求和兴趣,探索感兴趣的景点,调整旅行路线和时间,享受更自由、轻松的旅行方式。
3. 文化体验:人们越来越注重旅行的文化体验。
他们会选择去历史悠久的城市游览古迹,品尝当地美食,参与民俗活动,感受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
二、消费行为分析在黄金周期间,人们的消费行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下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倾向:1. 酒店与住宿: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住宿体验。
他们更愿意选择高品质的酒店,享受豪华的房间和服务。
同时,一些年轻人也选择民宿或青年旅社,追求更具个性化的住宿方式。
2. 餐饮消费:旅游期间,人们更加愿意尝试当地美食,追求餐饮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特色餐厅和名店也成为一些游客的首选。
3. 购物需求:旅游与购物经常密不可分。
一些地方以购物中心和商业街著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消费。
人们愿意购买当地特色产品、纪念品和名牌商品。
三、旅游市场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旅游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个性化定制旅游: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个性化旅游,期望能有更加独特和定制化的旅行体验。
旅行社和在线平台也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案例分析:‘黄金周
因此:
• “黄金周”对休闲/旅游经济的作用很大 • 从1999年国庆节开始,实行了春节、五一、十
一3个7天长假制。这个全国集中、统一放7天长 假的做法,从2000年起被称为“黄金周”。 • “黄金周”式的旅游发展是粗放型的数量型增长 • 历年“黄金周”期间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 的份额一直低于1/4。 • 黄金周”期间旅游人次与收入的增长幅度大多高 于同年国内旅游总人次与总收入的增长幅度,但 增幅渐趋平稳、差距不断缩小。
有经济学家指出,衡量假日经济是 否真的来了有三个条件
• 一是假日期间社会消费额要有大幅增长; • 二是假日前后社会消费额要维持正常水平 • 三是要有一批标识假日消费的商品和形式
出现。
消费寅吃卯粮不可取
•
分期付款买大件商品的消费方式,提倡的是先享受、后 还钱的“负翁”生活,我觉得难以接受。 首先,中国人一向讲究先存再支,很少有先支再存的。 对大多数工薪阶层而言,过惯了勤俭持家的日子,家庭收 入一直实行量入为出、略有节余的方针,自然很不习惯这 种“寅吃卯粮”的方式。其次,享受无止境。分期付款虽 可先享用“明天的钱”,但并非没有代价。要知道信用卡 随便拉拉,很容易助长盲目消费,使得一些年轻人过早地 背上债务,而且极有可能沦为为银行打工的“卡奴”,甚 至因拖延还款而造成自己的信用危机。再有,所谓的提前 享用只不过是将下个月的工资提前使用罢了,万一到时有 急需,怎么办?何况现在大件消费品升级换代越来越快, 降价在所难免,从而使你的投资不仅不能增值,反而在不 断“缩水”,何苦呢?由此可见,这种“寅吃卯粮”的做 法不可取!
• 黄金周中的降价促销好戏时下在佛山所有百货超市几乎都可看到,难
• 国美、苏宁进来后价格战便杀得红了眼,新进来的永乐也在国庆大手
黄金周“爆棚”现象分析及改善对策研究
年份 图 1 2001~2017 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次及增长率
[收稿日期]2017-12-10 [作者简介]罗 芳(1982-),女,湖北麻城人,晋中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
李中建(1981-),男,河南辉县人,晋中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经济运行。
“爆棚”问题有所助益。 一、“十一”黄金周历史演进分析 我国黄金周制度是在 1999 年“十一”初次实行
的。从 2000 年开始,增加了法定节假日,形成了春 节、“五一”“十一”三个连续的长假,构成三个黄金 周[1]。2008 年始取消了“五一”长假,目前仍有春节 和“十一”两个黄金周。黄金周制度的出现,主要是 为了解决当时内需不振的情况,事实上黄金周制度 的实施适应了旅游消费的特点和趋势,在很大程度 上释放了国内消费需求(见图 1、图 2),活跃了国内
第 35 卷第 4 期 2018 年 8 月
晋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
Vol.35 No.4 Aug. 2018
黄金周“共管理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
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黄金周景区“爆棚”,交通问题、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安全、 旅游信息和设施不足等问题开始凸显。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尽快建立健全旅游信息预 报系统;逐步完善区域旅游规划,实现旅游效益联动;开发差异化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不同需 求;完善自助游配套设施;优化休假制度;加强行业管理,完善监督机制。
2001~2015 年间,除 2003、2007、2010、2013 年 增速放缓外,其余年份黄金周游客整体呈增长态 势。2003 年主要受“非典”事件的影响,2007 年“十 一”黄金周期间,人次和收入增速较去年同期分别 下降了 10.85、5.88 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一日游游 客增速同比下降了 10 个百分点和 2006 年的高基 数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以及 2007 年黄金周期间,东 南部沿海地区的旅游市场受到了台风“利奇马”以 及“罗莎”的影响。2012 年黄金周期间出游人次与 旅游收入都达到了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 2012 年 中秋和国庆叠加的长假,以及高速免费,刺激了人 们的出游热情。 2013 年的 增速下滑主要是由于 2012 年的基数过高。2015 年增速上涨和 2017 年出 游人次又创新高,主要是由于中秋与国庆相叠加形 成的长假期。
浅析我国旅游“黄金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浅析我国旅游“黄金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摘要:旅游“黄金周”是我国现代旅游业发展中独特的经济现象,本文主要分析旅游“黄金周”制度的有利影响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府、旅游产业、旅游者三个角度分析如何解决旅游“黄金周”的问题。
关键词:黄金周;旅游;问题及对策一、旅游“黄金周”的由来与发展1999 年9 月18 日,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根据实际情况和国民需要,增加我国公众法定休假日,将原来的每年7 天调整至10天,即每年元旦法定休假一天,加上二天周末假期共三天为小长假;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法定休假三天,加上调整后的前后各二天的周末假期共七天为“黄金周”。
此次公布的和新增加的二个长假正是一年中的两个气候最为宜人、自然风景最为优美的适宜旅游和休闲的季节时段,因一经推出后便被称为旅游“黄金周”。
2007 年12 月,《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明确规定取消“五一”黄金周,将原来的放假三天缩短为一天,同时增设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假日,适度将其与双休日结合形成小长假。
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十一”、春节两个黄金周假期以及4个小长假。
旅游“黄金周”自诞生后一直有两种声音, 赞成者有之, 反对者也有之。
黄金周长假制度有其可取之处,只是在发展演进过程中暴露了旅游行业自身及其相关联行业的弱点。
二、旅游“黄金周”的有利影响旅游“黄金周”制度推行后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民休闲旅游意识。
旅游“黄金周”闲暇时间相对集中, 为远程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旅游“黄金周”开展以来,对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以及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
同时,旅游“黄金周”有力的拉动了交通、餐饮、住宿、商品零售、金融等服务行业的加速发展。
2011年在世界经济不景气、消费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我国十一黄金周创造了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近7000亿元,比2010年十一黄金周增长17.5%。
,旅游“黄金周”已经成为我国拉动消费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有效途径。
浅析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毕业论文
航专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浅析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摘要:黄金周假日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扩大我国需、促进假日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仔细考虑,不难发现,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诸多的问题。
本文着重分析了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环境资源破坏,服务质量下降等,并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为黄金周假日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黄金周假日旅游;带薪休假;宏观调控;绿色旅游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与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2024年十一黄金周情况总结汇报工作总结
2024年十一黄金周情况总结汇报工作总结2024年的黄金周是指中国的国庆节假期,即10月1日至10月7日,共7天。
本次汇报旨在总结2024年十一黄金周的情况,并对假期期间的旅游、消费、景区资源、交通情况等进行分析和评估。
一、旅游情况根据数据统计,202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旅游人数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较上一年同期增长10%左右。
其中,国内自由行市场表现尤为活跃,成为黄金周期间的主流旅行方式。
在旅游目的地方面,传统热门景点如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依然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同时,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外出游玩,境外旅游市场持续增长。
二、消费情况202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消费市场表现强劲,整体消费金额较上一年同期增长15%左右。
旅游消费成为消费市场的主要驱动力,尤其是酒店、交通、餐饮等旅游相关消费领域呈现出较快增长的趋势。
同时,黄金周期间的购物季节性促销活动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购物,各类商场、超市、电商平台销售额均有所提升。
三、景区资源利用情况在202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各地景区迎来了大量游客,景区资源利用情况较为充分。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热门景区的游客数量大多呈现爆满的状态,个别景区甚至出现了客流量超负荷的情况。
然而,也有部分景区游客接待量较低,主要原因是一些新兴景点尚未形成明显的知名度或者交通不便等问题。
四、交通情况202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保持平稳有序的态势。
尽管大量游客出行导致交通压力加大,但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增加班次、加强运力调配、优化服务等,确保了道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正常运行。
此外,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升级也为黄金周期间的交通运输提供了更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五、问题及改进建议尽管2024年十一黄金周整体运行较为顺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首先,一些热门景区客流量超负荷的问题还需要加强管理和调控,建议加大对游客的限流措施,避免景区过度拥挤。
黄金周旅游工作总结(最新)
黄金周旅游工作总结"十一"黄金周,在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下,**旅游紧张有序、运行良好、服务提升、亮点频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主要特点(一)旅游带动作用凸显,旅游收入实现新突破。
今年"十一",我市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黄金周七**市共接待游客40.6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56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9.18%(全国纳入监测的125个直报旅游城市和景区,接待游客人数和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8%和10.33%)。
其中,红旗渠核心景区共接待游客3.56万人次,门票收入312.7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9%和16.9%;太行大峡谷核心景区共接待游客3.01万人次,门票收入314.9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3.76%和45.17%(假日期间执行发改委规定,门票价格下调20%)。
假日期间,旅游带动作用凸显,全市星级饭店、社会宾馆、农家乐、零售商业、休闲娱乐等场所消费需求旺盛,呈现出繁荣的节日景象。
乡村旅游更成为热点,石板岩乡民俗村、农家乐门庭若市,游人如织。
赏峡谷山水、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成为游客节日休闲的首选。
据统计,假日期间全市星级饭店和主要社会宾馆日平均入住率达到85%以上,农家乐日平均入住率达到90%以上。
(二)假日旅游运转协调,旅游服务实现新突破。
"十一"前,我市领导及旅游产业指挥部,未雨绸缪,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围绕来林游客需求,印发了《**市2014年"十一"假日旅游工作方案》,对黄金周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合理安排;旅游产业指挥部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组织协调各部门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制定假日旅游应急预案,印制"十一"假日旅游值班手册,方便及时处理应急事件。
节日期间,相关部门多策并举、密切配合,竭力为游客提供一个便捷、优质、满意的旅游环境。
公安、交通、公路等部门相互协作,暂停道路施工,清理路面渣土,增设安全设施和引导标志,在重点路段、关键路口、主要景区适时增派警力,确保了道路畅通和景区秩序;卫生、工商、物价、税务等部门密切配合,对景区餐饮、副食、宾馆、饭店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和不定期检查,确保游客食宿干净卫生、舒适安全;风管委、广电、旅游、交警等部门相互配合,开播了"**旅游交通栏目",实时发布路况快报。
浅析旅游“黄金周”的供需失衡及对策研究
浅析旅游“黄金周”的供需失衡及对策研究一、旅游“黄金周”的由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公众开始考虑并要求如何协调忙碌的工作与休闲的生活。
休假制度日益成为全国上下公众关心的话题,更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
1999年国务院通过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并宣布,从1999年国庆节起,每年的春节、“五一”节和国庆节都放假三天。
虽然法定的三个公众假期是三天,但在实施中一直是通过上移下借两个周末的形式,来形成每年长达三个七天的全国性长假,给旅游业带来黄金般的消费,所以七天长假被称之为旅游“黄金周”。
二、旅游“黄金周”对旅游业的贡献“黄金周”的实施,席卷全国的假日旅游热潮令各界人士始料不及。
据有关统计,1999年国庆第一个旅游“黄金周”到来时,全国出游人数7天内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41亿元;2001年“五一”旅游“黄金周”,全国接待旅游者达到创纪录的737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8亿元。
2004年春节的7天时间内创造了289.6亿元的旅游收入。
刚刚过去的2005年“十一”旅游“黄金周”是第15个黄金周,我国出游人数又创新高,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5%,实现旅游收入463亿元,同比增长16.6%。
旅游“黄金周”的成功原因在于有效地调整了我国公众的闲暇时间,使得我国公众的旅游热情转化为有效需求。
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
旅游“黄金周”的出台从政策层面上满足了旅游需求,使潜在的旅游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有效需求,成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亮点。
三、旅游“黄金周”供需失衡问题随着旅游“黄金周”的连续实施,其弊病也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由于全国集中休假,造成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的严重失衡。
(一)从旅游供给方面看1、表现在全国集中休假造成旅游景点人满为患,超负荷接待,交通拥堵,航班、车次、汽车运输高度紧张。
旅游设施超负荷运行,服务质量下滑。
使得交通运输压力加大,超负荷接待造成景区破坏、文物和环境保护受损,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整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金周旅游的负面效应及其对策研究
个假期中, 全国出游人数总量达 !!" # 亿人次, 旅游 收入 $ %&& 亿元, 说明 “ 黄金周” 旅游确实已经成为 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 “ 热点” , 假日旅游的 “ 龙头” 。 二、 “黄金周” 旅游的负面效应分析 透过 “黄 金周” 市场 # 年来 持续火 爆的表 象, “黄金周” 旅游刺激了消费需求, 活跃 了城乡市场, 扩大了就业机会, 繁荣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推动了 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 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行扩大内 需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等宏观政策的落实。但与此 同时, # 年的时间也让我们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到 了 “ 黄金周” 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 其具体表现为: (一) “黄金周” 对旅游者产生的负面效应。现 代旅游业由旅游主体 ( 旅游者) 、 旅游客体 ( 旅游资 源) 和旅游 媒体 ( 交通、 宾馆、 旅行 社等) 组 成。但 是, 从 ’((( 年 “ 五一” 黄金周的 “井喷” 现象开始, 人 满为患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不断涌现。首先, 景区超 载使得自然生态环境、 旅游资源、 视觉空间环境、 观 景审美情绪受到人为破坏, 降低了每一个游客的旅 游享受, 使游客不能达到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目 的; 其次, 由于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无法适应异军突 起的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在构成旅游生产力体系的 “ 行、 住、 食、 游、 购、 娱” 六要 素中, 行和住两大基本 要素得不到保障, 不但大大降低了旅游质量, 而且存 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第三, 假日激增的客流使旅游 服务质量全面下降, 同时发生许多严重的乱收费现 象, 低质高价使旅游者正常的消费权益得不到保障, 严重挫伤了旅游者的消费信心, 影响了旅游消费的 后续行为。 ( 二) “ 黄金周” 对旅游地产生的负面效应。景 区严重超载现象 (并且越 是世界遗产、 国宝级景点 超载越严重) 必然加速资源 的损耗、 设施和环境的 破坏, 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另外, 过度拥挤的人群、 环境的污染、 疾病的流行和基础设 施供给的短时间集中性的冲击给旅游目的地居民的 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对当地生态造成了消极的影 响。 ( 三) “ 黄金周” 对旅游业产生的负面效应。在 “ 黄金周” 的推动和催生下, 旅游景区建设可谓遍地 开花, 在旅游规划过程中, 地方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 极大 “ 热情” , 往往干扰了旅游规划的科学性。由于 坚持市场 “一元化” 的倾向, 忽视旅游地资源评价, 致使旅游地缺乏正确定位和鲜明形象以及地 文化 内涵; 忽视旅游市场结构分析和缺乏经济可行性论 证, 致使旅游规划项目贪多、 贪大、 贪高, 旅游项目雷 )
从“黄金周”拥堵现象解析我国现行休假制度的完善
1 9 9 8 年, 我 国市场 需求 不足 , 加上 受东南亚 金融 危机 的影响 , 经 是 把 加班 加点 变 成 潜规 则 , 以饭 碗 不保 等 手段 “ 威 胁 ”员 工 , 变 相 济十 分低 迷 。国务 院将 双休 日和 国家 法定 节假 日结合 形成 长假 , 从 剥 夺劳动 者权利 。 而 利 用假 日刺 激消 费 , 拉动 内 需 Ⅲ。1 9 9 9 年, 国务 院 颁 布新 休 假办 《 劳 动 法 》虽 然规 定 了带 薪休 假 的 方法 , 但 还缺 少相 应 的监 督 法, 将 “ 五 一 ”“ 十 一 ”“ 春节 ”假 期延 至 7天 , 从此 “ 黄金 周 ”进 机 制来 维护 劳动 者权 益 。我们认 为带 薪休 假不 仅应 写入 劳动 法, 并
从“ 黄金周” 拥堵现象解 析我国 现行休 假制度的完善
政 治 与 法 律
从 “ 黄金周 ”拥堵现象解析我 国现行休假制度 的完善
王艺 清
( 德 州学 院政 法 0 2 3 )
要 】 本文 阐述 了 “ 黄 金周”的 由来及 现状 , 分析 了形成假 期拥堵的原 因, 提 出了保障 劳动者休 息权 , 改善假 日拥堵现 象的对策。
民感 受 , 我们 认 为法 定 节假 日放 假 的具 体 时间不 一 定安 排 到当 日 , 可 以通过 提前 或顺延 的方 式与 周末 一起连 休 , 摆脱挪 假 的压力 。本
月 1 1 日新出 台的 “ 2 0 1 4 年 放假 时 间安排 ”在挪假 这方 面的调 整就 我 国多数 人 的假期 只有 双休 日 、 小 长假 、“ 黄金 周 ” 。休假 方 式 是一种 进步 的体现 。 ( 2 )划 片休 假 。在总休 假天 数一 定的 情况 下 , 根 据地 方 自然 气 比较单一, 每当遇到休假, 各地政府整齐划一的制定假期 ,1 3亿人
2024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情况总结范本(2篇)
2024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情况总结范本2023年十一黄金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假期,也是全国性的长假。
根据数据统计,这一年的十一黄金周旅游情况相当火爆,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旅游人数创下新高。
由于长假时间较长,许多人选择出行,使得旅游人数达到了历史新高。
根据相关机构数据,全国范围内的旅游人数超过了2亿人次,相较于往年同期增长了约10%。
这主要得益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更多人有了出行的经济条件和时间自由。
其次,国内旅游热点地区受到热捧。
在2023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国内旅游热点地区受到了广大游客的热捧。
特别是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底蕴、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如北京、上海、西安、杭州、苏州、成都、丽江等,成为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此外,一些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如西藏、云南、海南、西北地区的丽江、贵州等也受到了游客们的青睐。
第三,旅游业收益丰厚。
由于在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人数的激增,旅游业收益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根据官方数据,仅仅在十一黄金周的十天内,全国旅游收入超过了1000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也为相关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
第四,旅游交通压力凸显。
由于旅游人数的剧增,旅游交通压力也凸显出来。
特别是在热门旅游地区,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交通拥堵问题尤为突出。
许多游客选择自驾旅游,造成高速公路拥堵严重。
此外,旅游景区的人流量也非常大,排队等候现象普遍存在。
旅游交通压力的凸显,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问题。
第五,旅游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与往年相比,2023年的十一黄金周旅游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各地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都加大了对旅游服务的投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例如,一些景区提供了导游讲解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多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故事。
同时,一些酒店推出了更多套餐和特色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也是吸引更多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我国假日旅游经济效益的再思考
对我国假日旅游经济效益的再思考近年来,对以“黄金周”为代表的假日旅游经济效益的评价众说纷纭。
运用经济学理论提出: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人民消费水平低,消费习惯较落后;消费存在很大的可替代性,“黄金周”只是创造了一种“即期繁荣”,并没有实质性的扩大需求,假日旅游的经济效益并不象通常认为的那样显著。
标签:假日旅游;经济效益;消费水平;“黄金周”1 引言“假日经济”是我国在1999年调整休假制度形成每年3个长假后才兴起的一种新兴经济模式,假日旅游在目前的假日经济中占据着消费的主导地位。
我国推行“黄金周”制度至今,其是非功过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2009年3月,全社会又掀起对恢复“五一”黄金周的热烈讨论。
究竟如何评价假日旅游的经济效益呢?之前有学者从成本收益层面分析,认为假日旅游需要付出大量的隐性的负外部成本,包括:行政管理成本、出行积极性及情绪成本、接待地居民生活受影响的成本以及旅游资源集中破坏的成本等,认为假日旅游并不如表面显示那样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而本文则从假日旅游的消费水平层面来人手,力图为该场争论增加理论上的解释。
2假日旅游的消费水平分析在经济学上,投资、消费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而其中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在60%左右。
因此,要评价假日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消费水平是一个重要内容。
假日旅游红火是否带来了国家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呢?2.1 旅游者的平均消費水平分析我国目前属于中低收入国家,大多数家庭都在量入为出,多几天的假期确实增加了消费的机会,但消费品多为中低档次,说明目前中国市场的主要控制因素仍然是商品价格和人民的收入。
虽然“黄金周”国内旅游的总收入从总量数字来讲是可观的,但这样一个可观的数字放到中国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人均消费额十分有限。
即使是在火爆的“黄金周”,我国的人均消费额也只有区区几百元,更别谈其他冷淡的时候。
我国国民收入虽然一直都在增加,但是增加的收入还要用于高昂的教育费用、住房贷款、医疗保险、养老等,并且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人们要为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储备资金。
2024年十一旅游黄金周情况总结
2024年十一旅游黄金周情况总结
1. 受全球经济恢复的影响,2024年十一旅游黄金周的旅游热情高涨,人流量较前几年有所增加。
2. 国内旅游热门目的地仍然是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为主,一线城市的旅游景点和购物中心依然是游客的首选。
3. 在国内旅游方面,自由行市场增长迅速,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自由安排行程,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
4. 海外旅游方面,虽然疫情影响逐渐减小,但一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出境游仍然受到限制。
然而,一些临近国家和地区如日韩、东南亚等仍受到国内游客的青睐。
5. 科技的发展使得在线预订平台更加普及,许多游客通过手机APP或网站提前预订机票、酒店和景点门票,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6. 环保旅游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环保型旅游方式,如自行车旅行、徒步旅行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7. 旅游市场的竞争加剧,各地开展各种推广活动,如打折门票、赠送旅游纪念品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
8. 旅游安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各地旅游景区加强安全管理,增加安保力量,确保游客的安全。
9. 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工具的提升,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综上所述,2024年十一旅游黄金周情况总体较为繁忙,旅游热情高涨,国内自由行和海外游成为主流,科技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升为旅游带来便利和可持续性,市场竞争加剧需要各地方加大推广力度和安全管理措施。
国庆黄金周的经济影响与潜力
国庆黄金周的经济影响与潜力国庆黄金周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和长假,不仅让人们放松身心,更是对整个国家经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充满喜庆氛围的假期里,消费、旅游、文化娱乐等方面都呈现出独特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
旅游业带动经济增长国庆黄金周是中国人出游的黄金时段,各地景区、酒店、交通等相关产业都将迎来巨大的消费热潮。
旅游业的兴盛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不论是传统名胜古迹还是现代主题公园,都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为当地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消费市场红火促进经济活跃国庆期间,人们的消费热情高涨,各类商家纷纷推出促销活动,给消费市场带来了强劲的消费动力。
家庭聚餐、亲友聚会、旅游购物等消费行为频繁发生,不仅带动了餐饮、零售等行业的销售额增长,也为整个经济市场注入了活力。
文化娱乐产业迎来发展契机国庆期间,各地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戏剧、音乐会、展览等各种文化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参与。
这不仅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文化娱乐产业的繁荣,为经济的多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济影响持续增长的潜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庆黄金周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节点,将继续发挥着巨大的拉动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庆黄金周的经济影响和潜力也将不断提升,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国庆黄金周的经济影响和潜力不容小觑,它不仅带动了消费、旅游、文化娱乐等多个行业的发展,更为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国庆黄金周,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一种结果,更是对中国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生动展示,这种经济活力将持续激励各行业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发展,为国家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金周”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摘要:自1999年国家对休假时间进行变更实行“黄金周”长假制度之后,假日经济在我国逐渐发展。
但是,我国目前的假日经济发展存在一些问题,而“黄金周”制度的效果也有所争议。
本文对1999~2007年“黄金周”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近年我国假日经济的发展状况,并对假日经济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黄金周”;消费品零售总额;实证自1999年10月,我国开始实行长假制度。
即每年春节、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连续休假7天。
而这3个假期也被称为“黄金周”。
在此期间,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也出现了“即期繁荣”,假日经济在我国逐渐壮大。
但是假日经济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如交通拥挤、环境破坏等。
由于种种原因,国家在2008年出台相关规定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春节及十一长假不变。
五一“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2009年2月,广东省计划“曲线”恢复五一“黄金周”,虽然之后计划被搁置,但是关于五一“黄金周”是否应该恢复成为街头巷尾热议话题。
五一“黄金周”的恢复与否,其争论的焦点在于“黄金周”制度的推行对于刺激内需、拉动经济是否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来得出结论,并且为我国假日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黄金周”经济的时间效应分析(一)“黄金周”的月度消费效应1、“黄金周”月度效应的总体研究表1反映了从1998~2007年每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1998~2007年,全年各月消费额数据均稳步攀升。
但在2000年之后,5月和10月的数据增长明显要快于其他月份。
为了便于研究,笔者引入变量u,其中u=五月消费额+月消费额/全年消费总额,通过考察这两个月的消费额占全年的比重,并同平均值2/12=0.1667进行对比来证明黄金周对于当月消费是否具有推动作用。
从表1中的变量u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看出,黄金周“制度”实行之前甚至是实行之初的1998-2000年。
这两个月的消费总额与全年消费总额的比均没有达到0.1667,而自2001年之后,u值逐年增加,至2007年已经超过了17%。
这说明“黄金周”制度在推行并被大家广泛接受之后,对于当月的经济效应拉动存在着一定积极作用。
2、“黄金周”月度效应的比较研究为了更清晰地得出“黄金周”的月度效应结论,下面将5月和10月的消费额同其他月份进行对比说明。
从图1中我们能够观察到每个月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化趋势。
在1998~2000年,5月和10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变化都比较平缓,全年走势呈“u”型平滑曲线,这验证了在没有实行“黄金周”制度之前,5月和10月并没有出现大的消费高峰。
而在2001年之后,全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曲线已经开始出现波动,之后各年份(除了2003年5月受到“非典”影响之外)的1月、12月依旧是全年消费的最高峰,而5月和10月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度增加也形成了明显的高点。
表2反映的是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变化,从中我们可以对每个月消费额的变化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以5月为例,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在没有实行黄金周的1998年和1999年其环比增长分别为0.6%和0.3%,涨幅极其微小。
而在实行“黄金周”制度的第一年,即2000年,其环比增长就达到了2.5%,之后随着制度的不断实行,“黄金周”的影响也日益明显,除了2003年受到非典影响之外,其环比增长基本稳定在4%以上,在最高的2007年达到了7.3%。
10月的数据也显示了同样的趋势。
这说明居民的消费习惯开始出现了调整,逐渐在五一和十一“黄金周”期间进行集中消费。
由此,可以认为“黄金周”制度促进了期间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加,在当期起到了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在2000年以后与“黄金周”相邻的4、6、11等月份其环比增长率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而通过表1比较,我们也可以看出,与5月、10月相邻月份的消费增长明显偏缓,没有达到年均增长水平。
这与黄金周月份消费的大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至少说明“黄金周”对于全年的消费刺激作用没有对当月这么明显。
甚至我们可以大胆猜测“黄金周”对于全年的内需拉动十分有限。
(二)“黄金周”的年度消费效应为了验证“黄金周”对于全年的消费刺激作用是否明显,本文选取了1992~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季度数据进行计量分析。
考虑到一个季度的消费量的可能影响因素有当期GDP总量以外,还可能受到前一期消费量的滞后效应影响。
为了分析“黄金周”带来的影响,以及与GDP的交互关系,在模型中还需要引入虚拟变量与交互作用项。
为此,建立如下回归模型:CT1=α+β1GDP+β22Dt+β33CTt-1+β4DtGDP+ε其中,CTI代表当期消费量,GDP代表当期GDP总量,CTt-1,代表滞后一期的消费量,Dt代表虚拟变量,当t时期内包含黄金周时,Dt=1,否则,Dt=0,Dt=GDP为交互作用项。
运用软件进行回归后回归方程为:CTt=-26.74323+0.121051GDP+230.5255Dt+0,688781CTt-1+0.001409DtGDP (118.7180)(0.012457)(170.0783)(0.030278)(0.004163)t=0.225267 9.717116 1.355408 22.748570.338409r2=0,995421DW=2,025788 从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拟合程度较高,且通过F检验。
另对模型进行t检验:针对原假设β2=0,在显著性水平α=0.05情况下,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n-k=61时,得临界值t0.025(61)=2.0003。
对于β2,t统计量为1.3554。
t<t0.025(61),所以接受原假设,表明虚拟变量D对于CT并没有显著影响,即“五一”以及“十一”黄金周对于全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没有显著影响。
对于β1和β3,同理易验证其t值均大于临界值,故GDP总量和滞后一起的消费量均对当期消费量有显著影响。
而β4的t值小于临界值,故交互作用项对于当期消费量的影响不显著,同时,也说明了黄金周与GDP显著的相互关系。
由此,我们验证了前文的猜想,可以得到结论,“黄金周”长假期间的集中花费可以使当期消费量骤增,但是“黄金周”期间消费需求的猛涨会导致节后需求的大幅度下降。
从一个年度来看,“黄金周”没有从根本上拉动和扩大消费总量,只是使消费量在“黄金周”产生了一定的集中效应而已。
(三)对于实证结论的解释对于“黄金周”期间全国消费量猛增但是对全年消费缺乏显著刺激效应的情况,本文认为这是由于在收入以及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之下。
消费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于不同的消费品存在着替代效应。
所以“黄金周”的存在势必只会使一年内各地的部分消费额进行时间与空间的转移与集中。
或许在制度实行之外对人们观念的改变与消费能力的释放等方面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但是,无法对国民经济从根本上起到促进作用。
二、“黄金周”经济的城乡差异效应分析在“黄金周”期间,人们大都前往旅游城市或大城市。
必然拉动其消费,但这并不能证明“黄金周”制度能够拉动中国各地经济的增长。
尤其在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分布不均、城乡经济差距较大的大环境之下,“黄金周”的经济效应对于城镇和农村是否“一视同仁”?图2和图3分别显示了1998~2007年城镇和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化情况。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城镇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的大背景下,“黄金周”制度对于城镇的消费与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1998~2000年,其曲线变化较为平缓,2001年起开始出现变化尤其以2002年之后表现得尤为明显,城镇地区消费量在五一和十一“黄金周”都形成了一个高峰。
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也随之改变,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运动、商场消费等为城镇居民提供了更加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城镇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但是反观农村方面,从图3中我们可以发现“黄金周”制度的推行对于农村地区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影响十分有限,直至2005年,曲线依旧维持平缓的“U”字型走势,没有出现大幅度波动,2006年和2007年虽然5月和10月数据涨幅略高,但是考虑到其基数与城镇数据相比较小,所以消费量的增长并不突出。
这表明“黄金周”制度对于庞大的农村消费市场作用很小,农村地区消费量的大小仍然主要取决于传统的消费习惯,即在春节等传统节日进行大量消费。
综上,“黄金周”制度即期消费效应主要体现在城镇,而对于农村这一最大、最基础的市场却无法起到一个明显的积极作用。
“黄金周”对于广大农民吸引力的缺乏也说明了“黄金周”制度实行的8年来,其促进消费的目的并未很好地同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相适应。
三、政策建议目前,休假制度在我国仍然处于调整时期。
并未完全成型。
如果把休假制度的改良作为一种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一种手段。
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以下改良建议。
(一)五一“黄金周”没有必要恢复“黄金周”制度在实施之初。
对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释放国民消费能力和带动就业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经济与社会问题,例如,增大了“黄金周”期间交通、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支出,对于景点环境的破坏以及加剧了资源利用的区域性、时间性不均衡等。
并且从前文的实证分析来看。
“黄金周”的运作模式仅仅是对于全年的消费量在每年的“黄金周”有一个短期的集中效应,从全年来看,“黄金周”无法对长期经济发展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所以,如果试图通过五一“黄金周”的恢复来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恐怕难以如愿。
此外。
五一“黄金周”对于即期经济的刺激效应也仅仅局限于城镇,对于广大农村市场作用甚微。
因此,从当前看来,没有必要恢复五一“黄金周”制度。
(二)深化对休假制度的调整已经实施端午、中秋等小“黄金周”,用以取代五一“黄金周”。
这样既可以加深国民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也可以让全年的假期更加均衡,达到分散休假的目的,从而缩小旅游与消费的淡、旺季的时间差,减轻集中消费的压力,使资源利用更趋于均衡。
3天的“长周末”制度的有效性已经在欧美等国家得到了证明。
以美国为例,超过3天以上的全国性统一假期只有圣诞节,此外,还有退伍军人日、美国独立日等10个一天假期形成3天的“长周末”,其分布贯穿全年,此外,每个人还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带薪假期,这样,就不会使消费过于集中而产生诸多问题。
我国当前的休假制度改革正在并应当朝这个方向努力。
(三)创新假期经济消费产品假日经济对于消费方面的贡献。
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明显大于其他城市,城镇明显大于农村。
这种区域之间强烈的不平衡是不尽合理的。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要从我国假日经济所能提供的消费产品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