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航天器的热控
载人航天器液体回路主动热控技术
载人航天器液体回路主动热控技术
余后满
【期刊名称】《航天器工程》
【年(卷),期】1994(003)004
【摘要】液体回路主动热控技术是发展载人航天器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
和被动热控技术相比,其传热能力强,控温范围宽,控制精度高。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液回路的组成、热控机理和调温方法,介绍了泵、阀门、热交换器等主要部件的作用、性能特点及国外的发展,应用状况等,并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总页数】7页(P54-60)
【作者】余后满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444.1
【相关文献】
1.辐射器构型对载人航天器主动控温回路热负荷性能的影响分析 [J], 靳健;王宇宁
2.国外载人航天器热控技术发展分析 [J], 卜珺珺;曹军;杨晓林
3.载人航天器主动热控系统热负荷布局优化 [J], 彭灿;徐向华;梁新刚
4.载人航天器主动热控系统流体回路的轻量化设计 [J], 程雪涛;徐向华;梁新刚
5.载人航天器热控系统并联回路的轻量化设计 [J], 程雪涛;徐向华;粱新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热控典型案例分析
热控系统优化
01
随着工业炉的大型化、高效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热控系统的优化显得尤为重 要。
02
热控系统优化的目标是提高控制精度、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提高生产效率等 ,主要涉及传感器优化、控制算法优化、设备更新改造等方面。
通过改进控制系统的设计,提高家用空调的舒适性,例如实现
快速制冷、自动调节温度等功能。
智能化优化
03
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例如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实现家用空
调的远程控制和智能调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05 案例五:航天器热控系统
航天器热控系统工作原理
航天器热控系统是维持航天器内部温 度环境稳定的关键系统,通过合理调 节航天器内部和外部的热交换,保证 航天器内部仪器的正常运行。
空气循环系统设计
空气循环系统包括风扇和导风叶片 等组件,用于将冷空气均匀地送至 室内各个角落。
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包括遥控器和室内机控制 面板等组件,用于接收用户指令并 调节空调的工作状态。
热控系统优化
能效优化
01
通过改进制冷系统和空气循环系统的设计,提高家用空调的能
效比,降低能耗。
舒适性优化
02
03
通过采用新型传感器、优化算法和控制策略,可以提高热控系统的响应速度和 稳定性,进一步满足工业生产对工艺参数的高精度控制需求。同时,加强设备 的维护和保养也是保证热控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措施之一。
04 案例四:家用空调
家用空调工作原理
1 2
制冷循环
家用空调通过制冷循环,利用制冷剂在蒸发器和 冷凝器之间循环,实现室内温度的降低和室外温 度的排出。
空间热控制技术(适用于航天)
最终设计评审 (FDR )
出厂
参加发射场 AIT
发射
在轨测 试
热控性能 在轨评价
设计 改进
8 光机载荷热设计
被动热控制技术
• 热控涂层:专门用于改变航天器设备部件表面热辐射性质(s,)从而达到对物体温度 控制目的的表面材料。目前,航天器上常用的热控涂层主要是电化学涂层、有机漆、无 机漆、二次表面镜、热控带等。
载人航天器
层空间(太空),执行探索、
开发和利用太空等特定任务
空 间
的飞行器。如人造地球卫星、 站
载 人 飞 船
航 天 飞 机
载人航天器、空间探测器。
无人航天器
人
空
造
间
地 球 卫
探 测
星
器
卫登
星月
式 载 人载 人Biblioteka 飞飞船船技
科术 学试
卫验 星卫
星
应月
用 卫
球 探 测
星器
行 星 和 行 星 际 探 测
器
2 有效载荷
• 有效载荷(载荷) Payload Module — PM --直接完成特定任务的仪器、设备或系统,又称专用系统。
光机载荷:航天器必备的有效载荷之一,完成遥感、成像、通讯 等任务的设备,如激光器、光谱仪、红外相机、空间望远镜等
3 空间光机载荷热控制必要性
– 太空环境恶劣--如果不采取任何热控措施,载荷上的部件、设 备的温度有可能达到零下一百多度到零上一百多度。
(航天器整个生命周内所期经历的外在条件)
地
上
返
着
面
升
回
陆
段
段
段
段
环
环
环
环
某航空航天工程中热控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
某航空航天工程中热控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第一章引言航空航天工程中的热控系统在保障载荷安全运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某航空航天工程中热控系统的设计与优化进行研究,以提高系统的效能和可靠性。
第二章热控系统的概述2.1 热控系统的定义及作用2.2 航空航天工程中热控系统的特点2.3 热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第三章热控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3.1 热控系统设计的目标3.2 热控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3.3 热控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流程第四章热控系统的优化策略4.1 指标体系的建立4.2 热控系统的优化目标4.3 热控系统的优化方法第五章某航空航天工程中热控系统设计与优化案例分析5.1 案例背景介绍5.2 系统设计过程及结果5.3 优化策略与效果评估第六章结果与讨论6.1 热控系统设计与优化的总结6.2 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6.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第七章结论本文通过对某航空航天工程中热控系统的设计与优化进行研究,总结了热控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热控系统优化的策略和目标。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验证了优化策略的有效性。
然而,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热控系统的设计与优化问题。
参考文献:[1] X, Y, Z. (Year). Title of the paper. Journal Name, volume(issue), page numbers.[2] A, B, C. (Year). Title of the book. Publisher.[3] D, E, F. (Year). Title of the conference paper. Conference Name, page numbers.。
航空航天工程师的航天器热控制
航空航天工程师的航天器热控制航空航天工程师的航天器热控制在航天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航天器的热控制是指通过有效的热管理系统来维持航天器内外部的温度,确保航天器在复杂的外太空环境中正常运行。
本文将介绍航天器热控制面临的挑战以及一些常用的热控制技术。
一、航天器的热控制挑战航天器在执行任务时会面临极端的温度条件。
太阳辐射、热辐射以及周围空间的真空是主要的热源和热传递方式。
航天器一旦暴露在太阳辐射下,其表面温度可能会迅速升高,而在阴影区域则可能会急剧降低。
这种剧烈的温度变化会对航天器的结构和设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有效的热控制系统来平衡这些热量。
二、航天器的 passiv 热控制技术1. 绝缘材料:航天器上常常使用绝缘材料来减少热传导,包括热屏蔽材料和绝缘涂层。
这些材料可以降低内部和外部温度的传导,减少热量的流失和吸收。
2. 表面处理:航天器的外表面经常需要特殊的处理,以提高反射能力和红外辐射能力。
例如,涂覆特殊的金属或涂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太阳辐射的吸收,从而降低航天器表面的温度。
3. 热防护材料:航天器的热防护结构,如热隔热瓦和热屏蔽板,可以在进入大气层时减少导热和吸收热量,保护航天器的结构不受损。
三、航天器的 active 热控制技术1. 热控制系统:这是航天器热控制中最关键的部分。
热控制系统可以通过电加热、液体或气体循环等方式调节航天器内部的温度。
通过控制冷却剂的流动和冷却能力,航天器的温度可以得到有效的调节。
2. 微通道散热器:这种散热器由一系列微小通道组成,通过传导和对流来移除热量。
微通道散热器可以有效地将热量从航天器的热源传导并散发出去,保持航天器温度的平衡。
3. 热电材料:利用热电材料的特性,可以将热量转化为电能,或者通过输入的电能来产生制冷效应。
这种技术可用于航天器中的温度调节。
四、航天器热控制的未来发展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航天任务的复杂性增加,航天器的热控制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典型航天器的热控
热控方案概要
“阿波罗”登月飞船热控系统在水星和“双子星”飞船热控 系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研制,其使用的多层隔热材料、高温 隔热屏、电加热控温系统及通风系统等技术已较为成熟 相对于“水星”、“双子星”飞船和神舟飞船的热控系统设 计,“阿波罗”独特的热控手段:
停滞式辐射器为热排散系统的流体回路系统减少了系统在低温工况 所需的补偿功率,扩展了单相流体回路的适应性; 指令舱涂层设计方案减少了指令舱同外部空间的热交换,降低了指 令舱和服务舱热控系统设计的难度; 消耗性相变热排散系统为流体回路系统提供了辅助散热的手段,可 在辐射器散热能力不足时对流体回路进行辅助散热。
飞船结构组成
轨道舱
作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舱,以及用于出舱时的气闸舱。 配有泄复压控制、舱外航天服支持等功能。内部有航天 员生活设施。轨道舱顶部装配有一颗伴飞小卫星和5个复 压气瓶。无留轨功能。 形状似碗,用于航天员返回地球的舱段,与轨道舱相连。 装有用以降落降落伞和反推力火箭,实行软着陆。 装有推进系统,以及一部分的电源、环境控制和通讯系 统,装有一对太阳能电池板。
轨道舱热控
主动热控措施:
对推进剂贮箱、镉镍电池、相机窗口、红外地平仪、分 流调节器等采用主动电加热控和被动热控相结合 隔热罩上布置两路空气加热器 设置轨道舱热控风机 散热面外设置电动百叶窗(叶片外表面贴F46单面镀铝膜),以提 高自主飞行期间的舱温和降低留轨期间仪器的工作温度 布置了7个湿度传感器、一个便携式风速传感器
1) 对加热回路状态的批处理集中设置,以适应卫星在正常飞行、变轨 阶段、以及月食阶段星上能源供给的限制,实现可控地利用星上的能 源 2)实现了多个热敏电阻的联合控温,提供了被控对象的温度均匀性和 控温系统的可靠性; 3)在蓄电池组温度控制上实现了跟踪控温功能,为保证蓄电池组间的 温差要求提供了保证; 4)能够对加热回路的状态设置,如:加热回路开关状态、控温热敏电阻 使用、控温阈值、热敏电阻数据有效范围等参数通过遥控进行修改, 在轨管理能力及故障应急能力显著增强
温度与航天器设计:热控系统、材料选择与空间环境适应
航天器热控系统的维修技术
01
维修方法
• 利用维修技术,对航天器热控系统的故 障进行修复和处理,保证航天器的正常运 行 • 常用的维修方法包括更换部件、维修故 障部件等
02
维修策略
• 根据航天器热控系统的故障特点和运行 状态,制定合理的维修策略,提高维修效 率 • 可以采用预防性维修、定期维修等策略, 保证航天器热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热导率
• 热导率是衡量材料导热性能的重要参 数,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热导率 • 选择热导率较低的材料作为热绝缘材 料,减少热量传递 • 选择热导率较高的材料作为热沉,提 高散热效果
03
航天器空间环境适应性设计
航天器在轨运行的热环境分析
01
太阳辐射
• 航天器在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 太阳辐射的影响,尤其是太阳直射时, 航天器表面会吸收大量热量 • 需要通过热控系统进行散热和保 温,保证航天器内部温度在正常工作 范围内
03
• 航天器热控技术将在航天器 制造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提高 航天器的制造质量和性能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航天器热控系统的仿真与优化
航天器热控系统仿真技术概述
仿真技术
•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航天器热控系统进 行模拟和仿真,为航天器设计提供依据 • 通过仿真技术,可以预测航天器在轨运 行过程中的热环境,为热控系统设计和优 化提供依据
仿真软件
• 目前常用的航天器热控系统仿真软件包 括ANSYS、MATLAB等 • 利用这些仿真软件,可以对航天器热控 系统进行详细的模拟和仿真,为航天器设 计提供依据
航天器热控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01
可靠性分析
• 利用可靠性分析技术,对航天器 热控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为航天 器设计提供依据 • 可靠性分析可以包括故障率分析、 寿命分析等
航天器高精度控温系统设计的稳定性条件
第 40 卷第 2 期航 天 器 环 境 工 程Vol. 40, No. 2 2023 年 4 月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115 E-mail: ***************Tel: (010)68116407, 68116408, 68116544航天器高精度控温系统设计的稳定性条件耿利寅,孟恒辉,张传强,彭方汉,童叶龙,韩东阳(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空间热控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4)摘要:航天器热控设计中普遍采用时间离散型控温系统,其自身稳定性将影响控温效果,尤其是高精度控温系统的稳定性更直接影响控温精度指标的达成。
文章以某典型航天器高精度主动控温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融合其热物理模型和控制算法的统一控温系统模型,并结合航天器热控领域的工程实际,通过合理简化实现了模型的线性化;然后基于上述线性化模型,对离散控温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应用数学分析及经典控制理论方法对航天器热控设计中实际采用的基于比例和PI算法的控温系统进行理论求解,获得了保持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最后采用仿真分析的方法验证了上述约束条件的正确性。
关键词:航天器热控;高精度控温;温度稳定性;统一模型;PI控温中图分类号:N945.12; V42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379(2023)02-0115-07 DOI: 10.12126/see.2022101Stability conditions for designing high-precision temperaturecontrol system for spacecraftGENG Liyin, MENG Henghui, ZHANG Chuanqiang, PENG Fanghan, TONG Yelong, HAN Dongyang(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Space Thermal Control Technology,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System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94, China)Abstract: The internal stability of widely used time-discret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in spacecraft thermal control design will affect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effect. In particular, the stability of high-precisio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s directly affect the achievement of temperature control accuracy. With a typical high-precision activ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of a spacecraf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 unified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model that integrated the thermophysical model and control algorithm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And combining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spacecraft thermal control field, the model was linearized by reasonable simplification. Then based on the above linearized model, the stability of discret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as studied. The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classical control theory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theoretically solve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ccording to proportional and PI algorithms.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keep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was obtained. Finall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above constraints wa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analysis.Keywords: spacecraft thermal control; high-precision temperature control; temperature stability; unified model; PI temperature control收稿日期:2022-10-07;修回日期:2023-03-29引用格式:耿利寅, 孟恒辉, 张传强, 等. 航天器高精度控温系统设计的稳定性条件[J].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23, 40(2): 115-121 GENG L Y, MENG H H, ZHANG C Q, et al. Stability conditions for designing high-precisio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spacecraft[J]. 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2023, 40(2): 115-1210 引言随着航天技术发展,高分辨率光学和微波探测器、高精度原子钟、高精度重力测量装置等星载设备对温度均匀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严苛[1]。
卫星热控制技术
镀金:铝合金光亮镀层
镀黑镍:铝镀黑镍涂层
有机白漆,有机灰漆,有机黑漆,有机金属漆
热控涂层
涂料型
无机漆 无机白漆,无机黑漆 真空蒸发沉积金属 有机白漆,有机灰漆,有机黑漆,有机金属漆
真空沉积型
第二表面镜 其他
玻璃型,塑料薄膜型,复合薄膜型等
14
热控材料和热控装置
金属基材型热控涂层
磨砂不锈钢
抛光钨铜片
泡沫隔热材料是一种多孔轻质聚胺脂固体材料,主要通过固体和气体导热 以及辐射的方式传热。
镀 铝 聚 酯 薄 膜
泡 沫 硅 橡 胶
21
热控材料和热控装置
导热填料
为了改变两接触表面之间的接触热导率,可在接触表面之间填充导热材料。
一般的导热材料有金属箔、导热脂、导热硅胶。
金属箔
导热脂
导热硅胶
22
热控材料和热控装置
34
热控实例
推进舱热控
被动热控措施 • 柱段仪器圆盘对应处设置散热面 2平方米 • 外表面包覆 MLI ,在尾流罩部位 安装高温隔热屏返回舱和推进舱 之间的防热罩上包覆MLI • 内表面喷涂高发射率的热控涂层 • 舱内电子仪器设备表面进行黑色 阳极氧化处理或喷涂高发射率无 毒热控涂层
神州五号推进舱
22烷 C22H46
44
249
763
23
热控材料和热控装置
热管
热管是一种利用工质的相变和循环流动而工作的传热器件,由管壳、工质
和具有毛细结构的管芯组成。
24
热控材料和热控装置
热控涂层 隔热材料
被动热控
导热填料 相变材料
热管 辐射式主动热控
热控材料
热控
主动热控
航天器热控分系统
7. 1. 3 常用的热控技术
大功率热量排散技术 精密控温技术 CPL和LHP技术 纳米流体传热工质 高热导率材料与高热流
密度设备的热控 MEMS百叶窗热控技术
-8-
7.2 航天器热控分系统的设计
热设计任务
航天器热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航天器飞行任务的要求及其工作期间所要 经受的内、外热负荷的状况,采取各种热控制措施来组织航天器内、外 的热交换过程,保证航天器在整个运行期间所有的一起设备、生物和结 构件的温度水平都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1-
7. 1 航天器的热控技术
航天器热控以传热学和工程力学为基础,综合多学科技术实现 • 被动式是指没有活动部件的或者可调解能力的热控方式 • 半被动式是指采用由热敏器件驱动的简单的控制装置来打开或关闭导 热通道,使热量散出,如百叶窗 • 主动式是指电加热器、机械循环泵和冷冻机等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温度 控制
热管是利用管内工质的相变和循环流动而工作的器件,可传递很大的热 流
相变热控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将吸收或
释放出相变潜热,使被控对象基本保
持不变
相变蜡
-6-
7. 1. 2 主动热控技术
主动热控是在变化的内、外热环境下,利用某种自动控制系统,根据被 控对象的温度反馈,调节相关传热参数,以实现仪器设备的温度控制 • 辐射式、传导式、对流式、电加热 • 辐射式通过机构来实现仪器表面发射率的变化,如百叶窗和旋转盘 • 传导式通过控制热传导途径上的热阻来实现控温 • 对流式利用流体对流换热的方式对卫星内部整体或局部实施热控; 缺点为真空密封处理和系统复杂,优点为换热能力强 • 电加热通过安装加热丝(片)在被加热部件上,通过遥控或自动控 制加热;它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控制精度较高
典型航天器的热控分解
返回舱
推进舱
载人飞船对比一般卫星的特点
热控特点:
飞船和载荷发热功率大,内部热负荷变化大, 控温精度要求高 密封舱内采用了风冷系统和流体回路系统 对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更高 热设计和热试验要适应不同飞行阶段和不同批 次工作模式(自主飞行期间保温和留轨利用期间散热) 航天员呼吸和皮肤排湿,要进行湿度测量和控 制
+Y板、-Y板间热耦合
采取轴向槽道热管两 相对舱板间的热耦合 技术,为首次在此类卫 星上使用, +Y板、-Y板 间热耦合保证蓄电池 组间的温差要求,同时 也降低了光照侧蓄电 池组的温度,减少蓄电 池组散热面面积,为蓄 电池度过月食提供了 基本保证
主动热控
充分利用星上的数据管理设备、遥测遥控设备,加上热控系 统研制的执行部件———加热控制器,形成智能主动控温系 统的物理结构 特点:
飞船结构组成
轨道舱
作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舱,以及用于出舱时的气闸舱。 配有泄复压控制、舱外航天服支持等功能。内部有航天 员生活设施。轨道舱顶部装配有一颗伴飞小卫星和5个复 压气瓶。无留轨功能。 形状似碗,用于航天员返回地球的舱段,与轨道舱相连。 装有用以降落降落伞和反推力火箭,实行软着陆。 装有推进系统,以及一部分的电源、环境控制和通讯系 统,装有一对太阳能电池板。
热控总体方案
热控
被动热控 (基础)
主动热控 (重点)
MLI
涂层
热管
流体回路
气体通风 风冷回路
电动 百叶窗
电加热 控温仪
轨道舱热控
在自主飞行期间(轨道舱是密封舱,工作仪器发热量不大)需 减少漏热;留轨期间(轨道舱是非密封舱,仪器发热量大), 要加强散热 被动热控措施:
航天器的热防护系统设计与研究
航天器的热防护系统设计与研究当我们仰望星空,想象着人类在宇宙中的探索之旅时,航天器无疑是实现这一梦想的关键载体。
然而,要让航天器在极端的太空环境中安全、稳定地运行,热防护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太空环境对于航天器来说是极其恶劣的。
在太空中,航天器不仅要面对高温的太阳辐射,还要承受低温的宇宙背景温度。
当航天器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时,与大气的剧烈摩擦会产生数千度的高温,这种高温足以将大多数材料瞬间气化。
因此,一个高效、可靠的热防护系统是航天器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
热防护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材料的选择。
常用的热防护材料包括陶瓷、碳复合材料和金属热防护材料等。
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隔热性能,但其脆性较大,容易在受到冲击时破裂。
碳复合材料则具有高强度和轻质的特点,但在高温下容易氧化。
金属热防护材料如钛合金等具有较好的韧性和耐腐蚀性,但隔热性能相对较差。
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往往需要根据航天器的具体任务和工作环境,综合考虑各种材料的优缺点,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或者将多种材料组合使用。
除了材料选择,热防护系统的结构设计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热防护结构有烧蚀式、隔热式和辐射式等。
烧蚀式热防护系统通过材料的烧蚀来带走热量,从而保护航天器内部。
这种结构在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中应用较为广泛,如返回式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返回舱。
隔热式热防护系统则依靠多层隔热材料的隔热作用来阻止热量的传递,常用于长期在轨运行的航天器。
辐射式热防护系统通过表面的辐射散热来降低温度,适用于高温、高辐射环境下的航天器。
在热防护系统的设计中,热传递分析是一个关键环节。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进行数值模拟,可以预测航天器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温度分布和热流情况,从而为设计提供依据。
同时,还需要考虑热防护系统与航天器其他系统的兼容性和协调性。
例如,热防护系统的重量和体积会影响航天器的整体性能,因此需要在保证防护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轻重量、减小体积。
另外,热防护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也是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载人航天器主动热控系统热负荷布局优化
载人航天器主动热控系统热负荷布局优化彭灿;徐向华;梁新刚【摘要】针对典型的含有低温内回路、中温内回路和外回路的载人航天器主动热控单相流体回路系统,研究了给定温度的热负荷布置在低温或中温内回路对系统总质量的影响,给出了根据热负荷温度和功率进行布置的原则.根据系统质量的数学模型和能量平衡关系,采用Lagrange乘子法对热控系统进行了轻量化建模和求解.结果表明,存在一个热负荷的临界温度使两种布置方案系统的总质量相等:热负荷温度低于该临界温度时,布置在低温内回路可使系统总质量更小,反之应当布置在中温内回路.热负荷布置在低温内回路还是中温内回路需要根据其温度和功率来选择.最后,对热负荷布置原则从换热温差分配的角度进行了定性上的分析.【期刊名称】《宇航学报》【年(卷),期】2015(036)008【总页数】7页(P974-980)【关键词】航天器;主动热控系统;轻量化【作者】彭灿;徐向华;梁新刚【作者单位】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444.3;TK1210 引言热控系统是载人航天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给航天员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保证各种设备正常工作,热控系统需要将航天员和设备产生的废热排散到太空环境中去。
热控系统可以分为被动热控系统和主动热控系统[1]。
主动热控系统因具有控制能力强,能够适应极端温度条件等特点[1]而应用广泛。
目前人类发展的载人航天器普遍采用以单相流体回路为主的主动热控系统,如“国际空间站”、“神舟”飞船等。
通常载人航天器主动热控制系统包括内部热控制系统和外部热控制系统[2],内部热控系统还可以分为低温内回路和中温内回路,分别提供温度不等的冷源。
航天器密封舱内的热负荷分别布置在低温内回路和中温内回路上,由于回路温度水平不同,热负荷在内回路上的布局会影响相应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进而影响整个热控系统的质量。
航天器热控技术
Q1 Q2 Q3 Q4 Q5 Q6 Q7
Q1 太阳直接加热量; Q2 地球及其大气对太阳的反照加热量; Q3 地球的红外加热量; Q4 空间背景加热量; Q5 在卫星内部还有仪器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内热量; Q6 卫星向空间辐射的热量; Q7 内能变化量;
返回段:卫星脱离运行轨道再进入大气层返回地
面的飞行过程。此时,卫星以极高的速度再入大 气层,巨大的动能在大气层阻尼作用下转变成为 大气的热能,气体温度猛烈上升到摄氏数千度以 上,给卫星以强烈的气动加热。 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条件,要保证卫星能正常工 作就必须进行合理热设计,并研制有效和可靠的 热控制系统,否则必将影响正常飞行计划,甚至 导致飞行失败。
主动式:当卫星内、外热流状况发生变化时,通过 某种机构的动作或电子控制线路来实现热控制。 优点:具有较大的适应能力和热控制能力;缺点: 系统复杂,可靠性问题和重量问题使它在应用中受 到一定得限制。
迄今,世界各国已向空间发射了5000余颗各种不 同类型的航天器,在几十年的实践中
人们逐渐深刻认识到卫星的热控制已发展成为一 门独立的学科,这就是空间热物理学。它和许多 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涵盖了热力学、传热学、 传热传质学、流体力学、计算传热学、空间几何 学、电子学、化学、物理、计算机等多种学科的 知识。 5.航天器为什么要进行热控制? 举例说明: 一个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薄壳球形卫星,如果 这球体表面不加任何热控涂层,就是加工后的铝
上升段:卫星在运载火箭的运送下,离开地面
后进入轨道飞行的阶段(此阶段由于卫星速度从 零逐渐增大,穿过稠密的大气层后达到7.9公里/ 秒的第一宇宙速度,因此卫星表面受到强烈长期运行的阶段, 这也是执行任务的主要阶段,此时,卫星要长期 经受太阳、行星和空间低温热沉的交替加热和冷 却,引起高低温的剧烈变化,变化幅度可达 0 200 C; 到
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航天器的热控系统设计中的任务
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航天器的热控系统设计中的任务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航天器的热控系统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热控系统是保持航天器在极端环境下运行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航天器热控系统设计中的任务,并探讨他们所面临的挑战。
1. 热控系统的重要性航天器在执行任务期间承受着来自太空的极端温度和真空环境,同时还面临着由飞行速度和大气摩擦产生的剧烈热量。
这些因素都会对航天器的稳定性和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热控系统的设计旨在控制航天器的温度,确保设备在所需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同时保护航天器的结构免受过热或过冷的损坏。
2. 设计任务一:热量分析与预测航空航天工程师首先需要进行热量分析与预测。
这涉及到计算并预测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航天器所承受的热量负荷。
工程师需要考虑到宇宙辐射、大气摩擦、太阳辐射等各种因素,并利用热传导和辐射热传输等原理进行热传递分析,以确定热控需求。
3. 设计任务二:热控技术选择一旦热量分析和预测完成,航空航天工程师将根据需求选择适当的热控技术。
目前常用的热控技术包括被动热控和主动热控。
被动热控通过使用热阻材料和散热器等来控制热量的流动,主动热控则依赖于温度调控装置和排热系统来主动调节航天器的温度。
4. 设计任务三:热控系统集成在选择适当的热控技术后,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将各个热控组件进行集成。
这意味着将热控设备与航天器的结构进行紧密连接,并确保热量可以有效地传输和散发。
同时,还需要进行热控系统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测试,以确保在极端环境下系统的稳定和工作性能。
5. 设计任务四:热控系统的监测与维护一旦热控系统成功集成到航天器中,航空航天工程师还需要进行系统的监测与维护。
这意味着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来跟踪航天器的温度,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节和控制系统的状态。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热控系统进行检查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总结: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航天器的热控系统设计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通过热量分析与预测,技术选择,系统集成以及监测与维护等一系列任务,他们确保航天器在极端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稳定性。
典型航天器的热控
17
轨道舱热控
主动热控措施:
对推进剂贮箱、镉镍电池、相机窗口、红外地平仪、分 流调节器等采用主动电加热控和被动热控相结合
隔热罩上布置两路空气加热器 设置轨道舱热控风机 散热面外设置电动百叶窗(叶片外表面贴F46单面镀铝膜),以提
次工作模式(自主飞行期间保温和留轨利用期间散热) 航天员呼吸和皮肤排湿,要进行湿度测量和控
制
a
15
热控总体方案
热控
被动热控 (基础)
主动热控 (重点)
MLI
涂层
热管
流体回路
气体通风 风冷回路
电动 百叶窗
电加热 控温仪
a
16
轨道舱热控
( ) 在自主飞行期间 轨道舱是密封舱,工作仪器发热量不大 需 ; ( ), 减少漏热 留轨期间 轨道舱是非密封舱,仪器发热量大
4)能够对加热回路的状态设置,如:加热回路开关状态、控温热敏电阻 使用、控温阈值、热敏电阻数据有效范围等参数通过遥控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修改, 在轨管理能力及故障应急能力显著增强
a
11
神舟载人飞船
载人飞船对比一般卫星的特点
神舟五号飞船简介
热控方案
轨道舱 返回舱 推进舱 流体回路系统
总结
a
12
神舟五号飞船简介
a
4
运行期间轨道环境及外热流特点
卫星在一年的寿命期间内,β角(太阳矢量与轨道面的夹角)在0°~360°范 围内变化,为保证太阳翼发电,卫星采用了正飞和侧飞两种飞行姿态。 当β角在0°~45°、135°~225°及315°~360°范围内时卫星采用正飞 姿态运行;当β角在其他范围内时,卫星采用侧飞姿态。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 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
超高速飞行的热防护与控制技术研究
超高速飞行的热防护与控制技术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空中交通的需求越来越高,从早期的热气球到现在的飞行器,科学技术使得空中交通越来越便捷,而空间探索也使得人类向更广阔的领域前进。
然而,超高速飞行对空间探索和交通技术的需求同样日益显现。
由于超高速飞行所需应对的温度和压力巨大,科学家们在热防护与控制领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本文将就超高速飞行的热防护与控制技术展开对话论述。
一、超高速飞行的概念及应用超高速飞行,讲的是航空器飞行时速超过5马赫的速度。
过去,超高速飞行主要用于军事领域,如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等。
而在现在,随着地球人口与经济的迅速增长,人们对空天交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超高速飞行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扩展到了相关技术领域。
超高速飞行所面对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温问题,由于空气摩擦和空气压缩带来的气体流速增加,从而使得温度升高;二是飞行阻力问题,超高速飞行所受到的空气阻力比低速飞行时更大,需要更大的推进力;三是控制问题,超高速飞行温度和压力大,随着速度的提高,飞行器所承受的载荷和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使得飞行器的控制需求更高,需要更加精准和灵活。
二、超高速热防护技术超高速飞行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应对高温环境,并使飞行器在高温环境下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多种热防护技术进行应对,主要有以下三种。
1.涂层技术涂层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热防护技术。
它的原理是在飞行器表面涂上一层具有高温抗性的特殊材料。
这种材料在高温环境下能够吸收或反射大部分的热能,从而使得在飞行器表面的温度降低。
国外一些热防护涂层已经经过实践证明,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良好的防护效果。
2.气垫技术气垫技术又称为隔热层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热防护技术。
它采用多层气体层的形式,将飞行器与大气隔开,减少了热能传递的速度和量度。
近年来,气垫技术已经成为了热防护技术中的重要一环,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材料技术材料技术是指利用特殊的材料来进行热防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控方案概要
“阿波罗”登月飞船热控系统在水星和“双子星”飞船热控 系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研制,其使用的多层隔热材料、高温 隔热屏、电加热控温系统及通风系统等技术已较为成熟 相对于“水星”、“双子星”飞船和神舟飞船的热控系统设 计,“阿波罗”独特的热控手段:
停滞式辐射器为热排散系统的流体回路系统减少了系统在低温工况 所需的补偿功率,扩展了单相流体回路的适应性; 指令舱涂层设计方案减少了指令舱同外部空间的热交换,降低了指 令舱和服务舱热控系统设计的难度; 消耗性相变热排散系统为流体回路系统提供了辅助散热的手段,可 在辐射器散热能力不足时对流体回路进行辅助散热。
指令舱和服务舱的热控措施
流体回路系统
单相流体回路为核心的热控方案,工质为乙二醇水溶液, 流量为90.8kg/hr,使用停滞式辐射器
其工作原理是:系统在低温工况时允许辐射器部分流体 管路冻住,在高温工况时通过未冻住的流体管路把热量 通过辐射器面板传导给冻住的流体管路实现快速解冻。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管壁厚度,流体管路的承压能力大大增强,能承受解冻时乙二 醇水溶液工质膨胀带来的巨大的局部压力的影响)
轨道舱热控
主动热控措施:
对推进剂贮箱、镉镍电池、相机窗口、红外地平仪、分 流调节器等采用主动电加热控和被动热控相结合 隔热罩上布置两路空气加热器 设置轨道舱热控风机 散热面外设置电动百叶窗(叶片外表面贴F46单面镀铝膜),以提 高自主飞行期间的舱温和降低留轨期间仪器的工作温度 布置了7个湿度传感器、一个便携式风速传感器
+Y板、-Y板间热耦合
采取轴向槽道热管两 相对舱板间的热耦合 技术,为首次在此类卫 星上使用, +Y板、-Y板 间热耦合保证蓄电池 组间的温差要求,同时 也降低了光照侧蓄电 池组的温度,减少蓄电 池组散热面面积,为蓄 电池度过月食提供了 基本保证
主动热控
充分利用星上的数据管理设备、遥测遥控设备,加上热控系 统研制的执行部件———加热控制器,形成智能主动控温系 统的物理结构 特点:
主动热控措施
流体回路系统
ZKS
经验总结
以流体回路、气体通风换热回路、大面积电动百 叶窗为代表的内外冷却回路在热负荷变化剧烈的情况下,均可 有效地进行自动调节。 通过风机(包括风扇)驱动空气流经仪器设别,或者 按照预定的流动方向在舱段内循环,产生气体强迫对 流换热,实现降低仪器设备温度或拉平密封舱空气温 湿度,达到控温目的。 电动百叶窗在入轨后全关,轨返分离前顺利打开,从 而兼顾了轨道舱在自主飞行和留轨利用2种状态下舱内 温度水平的要求。
1) 对加热回路状态的批处理集中设置,以适应卫星在正常飞行、变轨 阶段、以及月食阶段星上能源供给的限制,实现可控地利用星上的能 源 2)实现了多个热敏电阻的联合控温,提供了被控对象的温度均匀性和 控温系统的可靠性; 3)在蓄电池组温度控制上实现了跟踪控温功能,为保证蓄电池组间的 温差要求提供了保证; 4)能够对加热回路的状态设置,如:加热回路开关状态、控温热敏电阻 使用、控温阈值、热敏电阻数据有效范围等参数通过遥控进行修改, 在轨管理能力及故障应急能力显著增强
神舟载人飞船
载人飞船对比一般卫星的特点 神舟五号飞船简介 热控方案
轨道舱 返回舱 推进舱 流体回路系统
总结
神舟五号飞船简介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 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 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 (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 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这种设计方案使得辐射器有效辐射面积显著减小,极大 地减少了系统向外太空排散的热量。
指令舱涂层
“阿波罗”登月飞行器在转 移轨道飞行或遭遇月影期间, 外热流极低;而在环月轨道 飞行时,月球红外热流极大 通过在指令舱表面包覆聚酯 膜,同时让飞船翻滚达到飞 船各个表面均匀受照的热控 设计方案,减少飞船同环境 热流的交换并使涂层表面温 度满足要求
热控总体方案
热控
被动热控 (基础)
主动热控 (重点)
MLI
涂层
热管
流体回路
气体通风 风冷回路
电动 百叶窗
电加热 控温仪
轨道舱热控
在自主飞行期间(轨道舱是密封舱,工作仪器发热量不大)需 减少漏热;留轨期间(轨道舱是非密封舱,仪器发热量大), 要加强散热 被动热控措施:
开散热面(内外表面ZKS白漆) 舱外表面纵向热管 除散热面外,其他舱外表面MLI,内表面粘贴泡沫塑 料 6块仪器安装板(非仪器安装处)双面涂高发射率黑漆 ERB-2B 舱内电子仪器设备表面进行黑色阳极氧化处理或者喷 涂高发射率无毒热控层 设置航天员活动区和仪器区之间的隔热罩
典型航天器的热控方案综述
三个典型航天器
嫦娥一号卫星 神舟载人飞船 “阿波罗”登月飞行器
嫦娥一号
运行期间轨道环境及外热流特点 热控方案
被动热控措施
OSR散热面及多层布局 热管的应用
相变材料热管的结构 热管的应用实例
主动热控特点
运行轨道
嫦娥一号卫星的主体结构继承了东方红三号卫星的 结构,即中心承力筒加蜂窝板的板式结构,太阳翼采用 单自由度对称双翼布局。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 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 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200km,远地 点51 000km、倾角31°、周期为16h的超地球同步轨 道,之后卫星经历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最后进 入轨道高度为200km的圆形极月使命轨道。途中卫 星经过1次远地点加速、3次近地点加速、1次中途修 正、3次近月点制动共计8次轨控。
另外,由于太阳、地球及月球的相对运动,在2008年2月21日及2008年8月21日, 将出现月食现象。由于在月食期间,卫星没有了外热流,同时星上设备依靠蓄电 池组供电,电源使用受到限制
OSR散热面及多层布局
+z面 月球红外辐射
MLI覆盖
外热流变化大, 无外热流 稳定散热面
-z面 仅受太阳辐照
OSR
主动热控措施:
推进舱热控
被动热控措施
柱段仪器圆盘对应处设置散热面2平方米 外表面包覆MLI(除散热面外) 在尾流罩部位安装高温隔热屏(防止变轨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高热 流对舱内的影响) 返回舱和推进舱之间的防热罩上也包覆MLI 内表面喷涂高发射率的热控涂层 舱内电子仪器设备表面进行黑色阳极氧化处理或喷涂高发射率无毒 热控涂层 推进剂贮箱、应急电源、红外地球敏感期、分流调节器等采用主动 电加热控温和被动热控相结合 4个镉镍电池采取冷板降温,在距后Y框约295mm铆接了3圈液体加热 管路 热控外回路的全部设备和部件
相变材料热管
在中间圆形腔体内充 装液氨,作为常规热管 使用
两边两个腔体内充装 相变材料,腔体中的肋 片起到增强热管与相 变材料热耦合的作用。
+X面舱板等温化
应用: 需要采用增大热容设计方法,使被控对象温度波动 过大的现象得到纠正。 例如:+X板散热面在外热流的作用下,温度有很 大的波动(孤立散热面的温度波动20℃至-20℃),造 成被控区域温度波动幅度较大,高温时温度过高, 低温时需要电功率补偿。为了规避月球红外热流 的影响,安装在对月板处的载荷设备的散热面设在 +X板上,利用热管将X板的散热面和散热设备热耦 合进行设备的温度控制。
返回舱
推进舱
载人飞船对比一般卫星的特点
热控特点:
飞船和载荷发热功率大,内部热负荷变化大, 控温精度要求高 密封舱内采用了风冷系统和流体回路系统 对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更高 热设计和热试验要适应不同飞行阶段和不同批 次工作模式(自主飞行期间保温和留轨利用期间散热) 航天员呼吸和皮肤排湿,要进行湿度测量和控 制
飞船结构组成
轨道舱
作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舱,以及用于出舱时的气闸舱。 配有泄复压控制、舱外航天服支持等功能。内部有航天 员生活设施。轨道舱顶部装配有一颗伴飞小卫星和5个复 压气瓶。无留轨功能。 形状似碗,用于航天员返回地球的舱段,与轨道舱相连。 装有用以降落降落伞和反推力火箭,实行软着陆。 装有推进系统,以及一部分的电源、环境控制和通讯系 统,装有一对太阳能电池板。
“阿波罗”登月飞行器
阿波罗计划简介 研究此飞行器的意义 飞行器的组成 热控方案
热控方案概述 具体热控措施
指令舱和服务舱的热控
单相流体回路 指令舱涂层 蒸发器
登月舱热控
阿波罗计划简介
阿波罗计划(Apollo Project),又称阿波罗工程, 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 行任务。(始于1961年5月,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 11年,耗资255亿美元。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 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 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美国宇航员尼 尔· 阿姆斯特朗、埃德温· 奥尔德林、迈克尔· 科林斯 驾驶着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跨过38万公里的征程, 承载着全人类的梦想踏上了月球表面。
研究此飞行器的意义
“阿波罗”登月飞行器是目前唯一完成脱离 地球轨道飞行的载人深空探测飞行器。其 热控系统设计方案和实施措施可为我国将 来研制载人深空探测航天器热控系统所借 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