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纸条。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创设情景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
2、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测量统一长度(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2、(屏显数学课本)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
同学们,别镇、三角形、和小方块,你们任选一种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提示学生测量方法)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1 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长度单位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短。
2. 使学生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并学会它们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意义2. 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3.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4. 长度单位的测量方法及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长短的。
可以举例说明,如测量课本的长、宽等。
2. 新课导入:介绍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
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等。
3. 演示与讲解: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
如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用卷尺测量黑板的宽等。
同时讲解测量方法,如起始点的选择、读数方法等。
4. 练习与应用: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如测量铅笔的长度、书本的宽度等,并进行单位换算。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长度单位,如何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同时,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如让学生回家后测量家具的尺寸,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长度单位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看他们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案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难点】重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去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学生举手回答。
(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师:同学们观察得不错。
那你们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学生举手回答。
(把两臂曲直测量、用挂去测量、用脚去测量……)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
)师:什么东西最长?(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两臂伸直的长度、一挂的长度、一只脚的长度,这三者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对吗?(生:对。
)师: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也知道,你们一定想知道为什么吧,这就涉及到统一长度单位方面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下面的内容吧!(板书课题。
) 【探究新知】1.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①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②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③测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测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书的宽,而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测量的结果不同。
(4)让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长度单位习题课(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长度单位习题课(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厘米和米。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2. 常见物体的长度测量3. 长度单位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常见物体的长度测量。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应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老师出示一些常见物体,如铅笔、书本、桌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b.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长度,那么如何准确地表示和测量长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单位。
2. 新课讲解a. 长度单位的概念i. 长度单位是用来表示物体长度的标准,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米等。
ii. 1米等于100厘米,1厘米等于0.01米。
b. 常见物体的长度测量i. 老师出示一些常见物体,如铅笔、书本、桌子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测量它们的长度。
ii.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老师点评并总结。
c. 长度单位的应用i. 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房间的长度、宽度等,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长度单位解决。
ii. 学生回答后,老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练习a.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b.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小结a.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度单位的概念、换算及测量方法。
b. 学生回答后,老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后作业a. 老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b. 学生完成作业后,老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2. 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3.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精选13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精选13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常规学具。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出问题。
1、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学生用手比划。
)2、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
3、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参与活动,探索交流。
(一)教学例8。
1、教师谈话:欢迎大家来到动物王国,这里有几种动物,你觉得哪种动物最高?2、你们在现实生活中见过长颈鹿吗?在哪里见过?3、联系实际想一想,你和长颈鹿比,谁高?长颈鹿到底有多高呢?4、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我给大家提个问题:长颈鹿的高度是5厘米还是5米?同桌互相说说想法。
5、指名回答,说想法。
引导:方法一:排除法。
1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5厘米就只有这么长,长颈鹿不可能这么矮,所以是5米。
方法二:推算法。
把长颈鹿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长颈鹿的这个高度,所以长颈鹿应该是5米高。
4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方法三:类比法。
人教版 小学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1 长度单位 4篇 教案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认识线段和解决问题。
通过一年级“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认识线段。
这是学生初次接触长度单位,为了让学生体会长度单位的作用,以简要介绍长度单位产生的过程的方式,并通过实际操作引发学生对于统一长度单位必要性的思考。
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并为线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比较低,所以借助一些实物的边,如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让学生体会线段。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和整米)。
4.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课时安排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同一物体时,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也不相同这一过程,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测量物体长度的呢?观察例1情境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量石头的宽度,用拃量布的长度,用脚长量竹竿的长度。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1拃、1 臂长、1脚长等都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测量吧!(板书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古人测量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测量是用“单位”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本单元共有4个课时,分别是厘米、毫米、米和千米。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了解厘米、毫米、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长度单位换算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2.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长度单位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向学生介绍厘米、毫米、米和千米这四种长度单位,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同时,教师讲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用尺子测量教具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然后,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给予评价。
4. 巩固(10分钟)教师发放长度单位卡片,让学生进行分组游戏,通过卡片找出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游戏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长度的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长度的单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度的单位》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学会进行简单的长度换算,为后续学习面积、体积等概念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长度单位的概念。
但他们对于长度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还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学会进行简单的长度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学会进行简单的长度换算。
2.难点:长度单位换算的应用和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卡片、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
2.学具:学生测量工具、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如公园里的花坛,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测量花坛的长度。
引导学生意识到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长度单位卡片,引导学生认识米、厘米、毫米。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使用测量工具记录数据,并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1.5长度单位练习一(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5 长度单位练习一(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个教案,主题是“长度单位练习一”。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教材第37页的内容,学习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并且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米和厘米的概念,能够正确地使用它们来测量物体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米和厘米的含义,能够把它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难点是让学生们在测量时能够准确地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尺子、练习本和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如铅笔、书本等,供学生们实践使用。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上会写上“米”和“厘米”两个字,并且配以相应的图示,帮助学生们记忆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米和厘米来测量你身边的物品,并记录下来。
答案:学生们将会根据他们自己的实践结果,给出不同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米和厘米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把它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但是在测量时,有些学生们还是没有能够准确地选择合适的单位,这是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加强的。
我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们自己设计测量题目来进一步巩固他们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长度单位练习一”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学生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米和厘米的概念米和厘米的概念是学生们需要重点理解和掌握的。
在教学中,我通过讲解和展示实物的方式来引入这两个长度单位,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建立起直观的认识。
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而厘米是米的百分之一。
通过展示一把尺子,我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1米等于100厘米。
这个概念是整个教案的基础,学生们必须清晰理解才能进行后续的实践活动。
二、实践操作的准确性学生们在实践操作中选择合适的单位并进行准确的测量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在实践环节,我准备了尺子和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如铅笔、书本等,供学生们进行测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本单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长度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模型、实物道具、长度单位卡片。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尺子、长度单位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动物赛跑”的故事,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度单位模型,如厘米、分米、米,并向学生介绍这些长度单位的大小及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尺子和长度单位模型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测量结果,让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运用。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教室的长度是多少米?”,“你的桌子是多少厘米宽?”等,让学生运用所学长度单位进行计算和解答。
6.小结(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
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长短的工具。
2. 使学生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
3.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2.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 运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长度单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度单位。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测量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常用的长度单位- 讲解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长短的工具,介绍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个长度单位的大小。
3. 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讲解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的换算关系,并举例说明。
4. 练习长度单位的换算- 让学生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运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长度单位测量教室内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总结与布置作业-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的开始,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长度单位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二年级长度单位教案(精选11篇)
人教版二年级长度单位教案(精选11篇)人教版二年级长度单位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长度单位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案篇1[设计理念]: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方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
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本节课,注重学生在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这一表象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的感知、思考、测量、判断、验证的活动过程。
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数学书第3页例2和练习1的1-3题。
教学目标: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教具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物体长短难以说清楚,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测量的不便。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
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一下:物体有长有短。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人教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通用2篇)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人教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通用2篇)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人教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篇1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
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
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5)活动延伸。
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时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时教案第一课时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课本P2,例1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
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三、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四、随堂练习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几个铅笔长?量一量你的笔盒有几个橡皮长?五、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课本P3,例2、例3,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 长度单位(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1 长度单位学情分析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经有“长与短”的初步概念,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度。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但对长度单位“厘米”的理解不清晰,表象也没有建立。
学生并不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不知道尺子的作用,更不懂如何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短。
教学工具1、教师准备:PPT课件尺子2、学生准备:纸条图钉田字格纸学生直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2、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尺子的作用,学会使用学生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1、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播放《小马过河〉〉的故事。
师:为什么牛伯伯说河水很浅,小松鼠却说河水深得很呢?指名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是的,牛伯伯很高,水才到它的小腿,小松鼠矮,河水能把它淹没,它就认为河水很深,它们都是用各自的身体在测量判断河水的深度,就给小马造成了困扰,为了避免这样的困扰,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聪明的人类就发明了测量长度的工具。
【设计意图】生动的故事情节,不仅形象直观,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建立表象师:在生活中因为测量的需要,人们发明创造了各种尺子,请看屏幕,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硬,有的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学具袋里的尺子:直尺。
1、学生探究一:详细了解直尺师:仔细观察你们的学生尺,你观察到了什么?(结合多媒体展示课件)(1)关于数字,师生讨论得出1、数字从小到大,有序排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共4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比如知道一些物体的长度,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长度单位概念。
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尝试。
但是,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模型、测量工具、实物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长度单位练习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熊过生日”的故事,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
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参照物,体验长度单位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测量工具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测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长度单位(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长度单位(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长短的工具。
2. 使学生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3.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常用的长度单位2.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3. 长度单位的测量方法及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的概念、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测量方法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长短,从而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知道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长短的工具。
(2)介绍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并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讲解长度单位的测量方法,如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4)通过实例讲解长度单位的应用,如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教室内的物体长度,并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如将米转换为分米、厘米等。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长度单位知识的理解。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长度单位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测量家中物品长度的记录以及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长度单位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长度单位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与感悟:
3、展
4、交:30分钟后同学互相检查,讨论交流!
5、练
试卷略
学生提出有困难的题目,让学生相互解决。教师指导。
加强练习,巩固新知。
三、达标练习
1、导
2、学
3、展
4、交
5、练
四、拓展提升
1、导
2、学:学生思考思考题。
3、展:独立完成后交流方法。
4、交
5、练
解决问题
1、你知道蚯蚓的身体有多长吗?
它钻出度单位练习课教案
2014年上册
科目
年级
备课人
张建农
审核人
李高龙
课题:长度单位练习课
备课节次:第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厘米、米的认识和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练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长度单位的合理运用。
课堂模式:练习课
教具准备:
教师教案
学生实践活动
设计
意图
一、预习自学
1、导:回忆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学
3、展
4、交
5、练:发练习试卷。
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我们用什么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长度我们用什么做单位?
巩固概念,注意让学生认识统一尺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新授展示
1、导
2、学:学生独立完成印发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