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记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
谍报战线的无名英雄王超北和李茂堂
谍报战线的无名英雄王超北和李茂堂
谍报战线的无名英雄王超北和李茂堂
王超北和李茂堂是典型的地下战线无名英雄。因为地下斗争的复杂性,李茂堂曾经被迫加入中统,又失去和组织联系一段时间,而王超北又大力重用李茂堂,这就为二人的建国后的遭遇埋下悲剧的种子。
大革命时期入党的李茂堂,被捕后参加了中统,经过争取,表示愿意为我党服务。李茂堂后任中统陕西省室主任,从而使我党能够及时掌握中统的动向,为党的情报工作立下大功。1943年,经毛泽东亲自批准,李茂堂重新入党。他在中共西北情报处是副处长,是处长王超北的得力干将。
做谍报人员,无间道,很容易成为双面间谍,因为身不由己。这是间谍最大的苦恼。但他们的信仰是很坚定的,尤其是李茂堂,很不容易,尽管是毛主席亲自批准他重新入党,但解放后还是被整死了;王超北地位较高,保下一命,满口牙齿被打掉,被关押17年,而且是文革前就被整了,和潘汉年的遭遇差不多。现在拍摄他们为原型的电视剧,就等于公开为他们平反。只不过这一天来得实在太晚了。
王超北(1903—1985)陕西澄城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上海大学肄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政治处处长,八路军驻南京、武汉、重庆、西安办事处科长,中共中央西安情报处处长。建国后,历任西安市公安局局长、西安警备区司令部副司令员、中国国际旅行社副经理、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副总经理,地矿部顾问。
而李茂堂的资料,几乎找不到。只知道他在甘肃省公安厅的任上被迫害致死。王超北在情报战线的地位,据说可以和潘汉年媲美,有南潘北王之称,整个西北地区的白区情报工作都是他领导的。
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抒情作文
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抒情作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群超级厉害的人,他们就像神秘的大侠,默默地守护着我们,却很少被我们知晓。他们就是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
你想想,当我们在阳光下欢笑,在温暖的家里享受安宁的时候,有那么一些人,正身处黑暗之中,与危险和困难作斗争。他们没有响亮的名号,没有鲜花和掌声,甚至他们的工作都不能跟别人随便说。
这些无名英雄,可能是在某个不起眼的小屋里,对着一堆复杂的情报绞尽脑汁,试图从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字中找出关键的线索,就像在大海里捞针一样,但他们从不放弃。也许是在人群中,扮演着毫不起眼的角色,却时刻保持着警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威胁到我们安全的蛛丝马迹。
他们的生活可不像我们这么轻松自在。不能随心所欲地和朋友聚会,不能大大方方地跟家人分享自己的工作。有时候,为了完成任务,他们要离开自己最爱的人,去到危险的地方,一去可能就是好久好久。
我就在想啊,如果有一天,我能有机会见到这些无名英雄,我一定要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对他们说一声:“谢谢你们,你们太棒啦!”因为正是有了他们的默默付出,我们才能过着平静安稳的日子。
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不知道他们的长相,但我们要知道,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他们在为我们负重前行。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铭记!
所以,让我们一起在心里为这些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点赞,希望他们都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隐蔽战线的红色特工
◇谷峰
教导团,这是一所阎锡山培养军事干部的
学校。他当时只知道一心抗日救国,并不
关心什么政治。
1936年12月至1937年2月,赵铭在家乡
参加我党和阎锡山建立的特殊形式的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山西牺牲救国同盟
会(简称“牺盟会”)介休分会。1938
年,他加入决死二纵队民运科、宣传科搞
扩军工作。不久便组建一个连,编为游击
三团机炮连。就在这一年,组织上将赵铭
送到八路军一一五师敌工部训练班,学习
日语,搞前线喊话,瓦解敌军等工作。
1939年,阎锡山发动反共的“十二月在中国革命漫长的征途上,涌现出无
事变”,在晋南疯狂摧残牺盟会和抗日新数的令人崇敬的革命先烈,他们当中,既
军决死队。赵铭当时年仅20岁,组织上派有冲锋陷阵、久经沙场的钢铁战士,又有
他到地方上做参军动员和解决部队供给的在隐蔽战线上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原山
工作。那时,我们的部队冬天穿不上棉西省政法干校(现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
衣,就常常把被子裹在身上,当棉大衣院)副校长、已故的赵铭老人,就曾是这
穿,十分艰苦。自阎锡山“十二月事变”样一位隐蔽战线上的红色特工。
后,我决死纵队在八路军一二〇师的支援
下,坚决反击,粉碎了阎军企图消灭新军在八路军总部接受情报工作训练
的阴谋。后在汾阳、孝义、灵石一带坚持赵铭是山西介休人,1919年出生。抗日游击斗争。1940年春,阎锡山与我党1935年,赵铭高小毕业后,考入山西国民达成协议,汾离公路以南属他们的活动地
区,以北是我们的活动地区。同年4月,赵配合五—反“扫荡”,破坏敌人交通,曾铭光荣入党,他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在太谷的黄卦、大白、小白、阳邑一带搞终生。赵铭随新军撤到晋东南,不久,又过几次爆破。
隐蔽战线上无名英雄:龙潭三杰谱光辉篇章
隐蔽战线上无名英雄:龙潭三杰谱光辉
篇章
2009年10月21日10:42 瞭望
于无声处建奇功
——共和国不会忘记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
党的隐蔽战线工作是党和国家革命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是党的钢铁脊梁,是共和国的忠诚卫士
文/罗援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光阴荏苒,日月不掩。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人们更加怀念为新中国的建立而流血牺牲的无数仁人志士,特别是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要消灭敌人,就要有两种战争,一种是公开的战争,一种是隐蔽的战争。”历史充分证明,党的隐蔽战线工作是党和国家革命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是党的钢铁脊梁,是共和国的忠诚卫士。
光辉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情报工作的创始人周恩来同志说过:“有了党,就有党的情报保卫工作。”中国共产党的隐蔽战线工作伴随着党的诞生而诞生,伴随着党的成长而成长,伴随着党的胜利而胜利。
从1927年5月中央军委特务工作处在武汉创建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党的隐蔽战线工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走过了22年的光辉战斗历程,这是一段前仆后继的斗争史,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死搏杀。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进行到第八天,法租界巡捕房密探闯进这幢房子内来侦察,幸亏楼下有人放哨,未让其入内。会议代表们闻讯后,迅速转移。这样代表大会才得以在嘉兴南湖一只游船上继续召开。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起,就围绕情报保卫工作展开了斗争。只不过,当时的情报工作仅局限于预警性、保卫性情报。
罗青长:“潜伏”在隐蔽战线上的传奇
罗青长:“潜伏”在隐蔽战线上的传奇
作者:吴我
来源:《晚晴》2014年第05期
“不该知的即不求知,不该说的即不说,不该交往的即不交往”,时任中央社会部副部长的陈刚的这三句话,使第一次接受严格情报保密训练的罗长青铭记一生。
他,曾经三过雪山草地的传奇经历,打入国民党胡宗南内部从事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了侦破蒋帮特务阴谋刺杀刘少奇主席的“湘江案”、破获国民党特务企图谋害周恩来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他是当年中央清查潘汉年历史问题的执行者,他是周总理临终前召见的最后一人。
罗青长的亲身经历鉴证了我国情报部门的发展壮大,是隐蔽战线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亲历长征
雪山草地上的戎马生涯
故乡带给人的记忆是不可磨灭的。在接受采访时,他曾讲到“苍溪是红色革命的基地,当年有3万多优秀青年参军!”罗青长于1932年参加共青团的,入团后一直在苍溪中学从事地下工作。1934年8月,罗青长响应党的号召,和23名同乡一起加入红军。直至全国解放,能够幸存下来的只有包括罗青长在内的3人。1935年3月,渡江作战的第一枪在苍溪打响,年仅16岁的罗青长辞别家乡,跟随红军走上长征的路途
当时因为年纪小,长途的艰难跋涉常常使他的身体吃不消,有时候走着走着就睡着了。一次在草地休息后,他懵懵懂懂的地跟着队伍出发了,走到半路才发现枪不在身边了,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正要回身去找,忽然看见大队指导员傅崇碧帮他扛着枪走了过来,用严肃而又和蔼地口气对他说:“罗青长,死人也要守着四块板板么!你这个当兵的怎么敢把家伙丢了!”这件事情令他终身难忘,今天回忆起来,脸上仍然会流露出羞涩的神情。
[转载]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蔡威
[转载]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蔡威
谍战片的升温,让人们越为越多地了解到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的事迹。可是还有一位无名英雄——红四方面军电台的台长蔡威烈士,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最近到福建宁德,朋友带我们去参观蔡威纪念馆。纪念馆坐落在宁德老城蔡家的祖居中。因为是周日,纪念馆没有开放。朋友请来了蔡威研究会会长陈国秋先生,他热情地为我们作了讲解。走进纪念馆,迎面一座高大的雕像——身着西装、英俊潇洒的蔡威,这位红军无线电技侦工作的创始人之一,好像在思索着什么。
蔡家是宁德城里的望族,蔡威的父亲曾任宁德商会会长,是一位开明绅士。蔡威1925年在上海读书时接触到进步思想,于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福建和上海从事地下工作。1927年4月,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他和一起工作的地下党员郑长璋等人被捕。郑长嶂被枪杀,蔡威在危急时刻巧妙地转移了党的文件,没有暴露身份,加上家人花了大笔银元疏通,在狱中关了三个多月后,被保释出狱。
1931年,蔡威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参加了周恩来直接领导的上海党中央特科无线电训练班学习,从此开始了他的无线
电工作的生涯。他学习刻苦,很快就掌握了报务、机务等技术,每分钟能收一百三四十个英文字母。在训练班,他结识了宋侃夫和王子纲,后来他们一起到鄂豫皖苏区创建无线电台,并结下了深厚的战友之情。
当时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苏区,远离党中央,通讯联络靠步兵或骑兵一站一站地传递,速度极慢,且极不安全,有时还会贻误战机,甚至还有过密信被敌人截获的遭遇。因此,建立无线电通讯工作,成了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的当务之急。
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事迹
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事迹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勇无畏的战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默默地奋战在隐蔽战线上。他们没有华丽的战袍,没有显赫的地位,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英雄的世界,感受他们的英勇事迹。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抗日游击队在敌后开展了大量的游击战。他们利用地形、天气等条件,巧妙地打击敌人,为正面战场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在这些游击队员中,有一位名叫杨靖宇的英雄。他曾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但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指挥员。在他的带领下,游击队多次打败了敌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在一次战斗中,杨靖宇英勇牺牲,年仅35岁。他的英勇事迹永载史册,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除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还有许多隐蔽战线上的英勇事迹。在冷战时期,我国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有许多无名英雄默默地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一位名叫钱学森的科学家堪称是我国隐蔽战线上的杰出代表。他在美国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著名的火箭专家。然而,他始终牢记自己的祖国,决心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在美国的重重阻挠下,钱学森历经艰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他的带领下,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安全和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
除了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外,我国还有许多隐蔽战线上的英勇事迹。在网络安全领域,我国的网络安全专家们日夜不停地与黑客进行斗争,保卫着国家的网络安全。他们在网络世界里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较量,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隐蔽战线斗争精神 烈士事迹
隐蔽战线斗争精神烈士事迹
隐蔽战线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精神品质和宝贵财富,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隐蔽战线斗争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烈士事迹中的应用。
一、隐蔽战线的含义及特点
隐蔽战线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来隐藏自己的意图和身份,以达成某种目的的行动。
其特点是高度保密性、高度风险性和高度复杂性。在隐蔽战线中,情报工作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一。
二、隐蔽战线斗争精神的内涵
隐蔽战线斗争精神是一种特殊的战斗精神和精神品质,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
涵:
1.忠诚与信仰:隐蔽战线斗争精神的核心是忠诚于信仰。战士们必须对党忠
诚,坚定信仰,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警觉性,坚决执行党的指示和命令。
2.智慧与勇气:隐蔽战线斗争需要具备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气。战士们需
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深入敌后、深入基层,获取情报、传递信息等任务,同时还要面对各种危险和困难,勇于担当责任。
3.团结与协作:隐蔽战线斗争需要全体战士紧密团结、密切协作。战士们要
相互信任、互相支持、共同奋斗,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4.纪律与自律:隐蔽战线斗争必须严格遵守纪律和规定。战士们要自觉遵守
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保守秘密,不泄露机密,做到廉洁奉公、清正廉明的良好形象。
三、烈士事迹中的隐蔽战线斗争精神
在烈士事迹中,隐蔽战线斗争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例子:
近年来唯一公开的国安隐蔽战线烈士:潜伏境外十年,真正的孤勇者
近年来唯一公开的国安隐蔽战线烈士:潜伏境外十年,真正的
孤勇者
在当今世界,对外情报工作和对内反间谍工作是世界上各国的国家安全部门工作中最主要的两大主线。
对于我国也毫不例外,如果反间谍工作是一面防御中国境内的敌特分子进行破坏、暗杀、窃取机密等特务活动的坚固盾牌,那么对外情报工作就是一把通过我方潜伏人员主动获取各种重要信息的出鞘利剑。在与敌人你死我活的战斗中,防御的盾牌和进攻的剑要相互配合好,才能彻底消灭敌人。
我党在1921年成立时候,对革命斗争的严酷性估计不足,当时并没有建立专门的情报收集和政治保卫机构,直到1927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让我们损失惨重,我党才瞬间惊醒,中央特科由此
诞生。
从最早学习苏联契卡(克格勃前身)组建的上的中央特科到改革开放后重新组建的国家安全部,在与国外敌对势力较量中,我国境外潜伏人员也有牺牲,他们的英雄事迹由于保密需要,不能被公开报道和宣传。
中国在境外究竟有多少潜伏人员,在各大国的情报网的规模如何,国外有哪些已经被争取的党政军高级领导等,这个是国家的最高核心机密。
潜伏人员主要工作就是进入敌国境内甚至直接打入敌人的内部,收集重要的军事政治等情报。为了防止万一暴露后被敌人一网打尽连根拔起,就算在同一个地区的潜伏人员往往都互相不熟悉,并且和我方当地的情报组织都是单线联系。很多时候,潜伏人员遇到各种危险和突发情况,身边没有人可以商量,只能自己克服,每一刻都处于极度危险中,一旦被盯上很难逃脱,在两国战争状态时期,潜伏人员很多时候不得不选择牺牲自己来保全我方当地组织不被破坏。
隐蔽战线上的英雄
隐蔽战线上的英雄
作者:曲洪霖李松泰
来源:《中华儿女》 2014年第24期
曲洪霖李松泰
当万家灯火通明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家乡,驻守在寒风凛冽的边关,这是大
家熟悉的边防军人。还有一些人,为了一个军人的承诺,每天游走在生死边缘,却无人知晓!
梁玉伟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1米8细瘦高挑的个子,脸上的皱纹与他的实际岁数不太相符。曾几何时,沈阳街头巷尾
传说中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伟哥”,就是他。
现任辽宁边防总队丹东港边防检查站政委,原辽宁边防总队侦查队队长的梁玉伟,他的特
长是化装侦查,俗称“卧底”。
初见梁政委,记者就被他的一个“超能力”惊住了。多次“卧底”的经历让梁玉伟练就了
过人的记忆力。他手机的电话薄里一个电话号码都没有。所有联系人的号码,他都过目不忘。“不存电话号码在破案过程中相对安全,这不是‘超能力’,而是多年办案的结晶。”梁玉伟说。
初出茅庐,立显大将之风
1 9 7 0 年出生的梁玉伟从小就有从军梦。19 94年4月,带着梦想,梁玉伟如愿考入辽
宁省边防总队教导大队,成为预备警官。1995年,梁玉伟从800多名警官中脱颖而出,以总成
绩第7名的成绩,被分配到大连市长海县王家岛镇边防派出所,成为一名边防民警。
2 0 0 2年,梁玉伟作为当时大连市最年轻的边防派出所所长,被辽宁省公安边防总队刑
事案件侦查队调用,专门受理缉毒缉私专项案件。
2003年4月23日,梁玉伟到省总队报到的第一天,一个棘手的案件就摆在了他面前——
有一批准备偷渡的人员,已经从沈阳赶到丹东,专案组判断这批人员想从丹东市乘船偷渡出境。
人物专访:记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
业的殿堂——总参三部。
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总参三部有着严格的近乎苛刻的纪律,关于部队里的一切都不能为外人所知。如今,随着战争年代的远去,人们才逐渐得以走进那座神秘的部队,了解关于它的故事。说到这里,我不得不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总参情报系统,这个系统早在红军时期就已组建,并为中国的解放战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建国后战功卓著的李克农大将即是第一届三部部长。总参军情系统工作方针非常明确,主要负责侦察各国有关军事情报,从分工上看,二部负责管理内外勤特派人员及驻外各国武官,三部主要负责技术侦察,包括监听、密码破译、无线电侦察等。据报道,热播电视剧《暗算》中“701”研究所的原型即是三部。
凌素心是三部位于新疆分部的一名战士,她的职责是破译密码。这个听上去很“拉风”的工作实际上却是超乎寻常的单调,像凌素心这样的研究员,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早上一睁眼就要工作,吃完晚饭还要接着工作,一直到晚上十点钟回宿舍睡觉。每天都是宿舍、办公室两点一线的生活,连部队大院都很少走出。
破译密码到底有多难呢?文学作品里这样形容:“那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比用沙子搓一根绳子还难,比用空气铸一把利剑还难,比用火点燃水还难,它需要你悟出世界上最高级的谜和最低级的谜,除了必要的知识经验技术之外,还需要远在星辰之外的好运气。”当我向凌素心求证这段话的真实性时,她笑笑说:“他说的不算夸张。”
据凌素心回忆,当时一旦有任务下来了,白天晚上想的都是密码
的事,吃饭的时候想,睡觉的时候想,就连做梦的时候还在想,有时候梦里来灵感了就赶紧起床记下来,生怕起床就忘了,“还真有因为梦里的灵感成功破译的人呢。”凌素心笑着说道。
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李白
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李白
作者:刘志新
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2021年第06期
李白,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是我党隐蔽战线和情报工作的无名英雄。
1910年,李白出生于湖南浏阳河畔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李白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8月,李白正式加入红军,成为红四军通信连的一名战士。
1934年6月,李白被组织上安排学习无线电技术,结业后分配到红五军团任电台台长兼政治委员。在历次反“围剿”中,他负责的电台始终保持通信畅通,为战斗的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长征途中艰苦的行军路上,李白总是带头背负电台,团结电台全体同志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艰巨的通信联络任务。
全国抗战爆发后,1937年10月,李白受党组织派遣,化名李霞,赴上海负责上海党的地下组织与党中央的秘密电台联络工作。在日寇与汪伪军警特务聚集、斗争环境极其险恶的上海,李白克服各种困难,用无线电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间的“空中桥梁”。为了不引起注意,李白总是选择夜里发报,每当盛夏酷暑,發报机在密不通风的房间运转,比室外高出十几摄氏度的高温使李白汗流浃背,但他为了抓紧时间,连汗水流入眼睛都顾不上擦;寒冬腊月,他的手指被冻得又红又肿,但他还是不停地按动着电键。到1939年,工作环境更加险恶,党组织便安排女工出身的共产党员裘慧英与李白假扮夫妻开展工作。两人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产生爱情,后经组织批准结婚。
1942年9月,日军在对秘密电台的侦测中,逮捕了李白夫妇。日寇在对李白使用老虎凳、夹手指、电刑之后,仍然没有从他的嘴里得到想要的信息,李白坚称这部电台是私人电台。1943年5月,经党组织营救,李白出狱。他化名李静安,往返于浙江的淳安、场口和江西的铅山之间,为党秘密传送日伪和美蒋方面大量的战略情报。一天,李白带着电台乘船到达淳安,被国民党查获,第二次陷入魔掌。后经组织营救,他又一次脱离虎口。
隐蔽战线暗中谋局观后感
隐蔽战线暗中谋局观后感
一、无名英雄
这是因为说起革命英雄,有很多大家都耳熟能详,比如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等等,但是这些隐蔽战线的英烈,他们不允许在镜头下有闪光的图像,不允许在电台里有铿锵的誓言,不允许在报刊上有描绘的文稿,也不允许在光环下有鲜花的荣耀,他们只允许默默无闻,鲜为人知,丹心素裹。还有很多人他们的名字甚至都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绩永世长存!
二、无私奉献
这些隐蔽战线英烈他们为的不是自己,他们是为的是党的事业,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后世子孙,这就是他们心中的理想信念。正是这个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得他们在白色恐怖的时期迸发出那么大的力量和勇气,打入敌人内部,始终坚守隐蔽战线,直到用热血映红了黎明的天空,我们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虽然他们早已离去,但他们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永不磨灭!
「红色故事」侦听战线上的“无名英雄”
「红色故事」侦听战线上的“无名英雄”
戴镜元是我军第一代无线电侦听人员。1939年毛泽东主席曾为他题词“步步前进,就是步步胜利!”中央军委将击毙的日寇中将、“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大衣奖励给他;朱德同志曾将斯大林送的望远镜转送给他……这些殊胜的嘉勉,是国家领导人对戴镜元在情报战线上作出的成绩和贡献的
肯定与表彰。周恩来亲自选定的保卫保密干部戴镜元出生于永定县(今永定区)一个贫农家庭。1927年,戴镜元所在村子成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戴镜元秘密入团,次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2年底,正在连城打游击的戴镜元突然接到通知,要他速到国家政治保卫局干部训练班学习。在训练班上,戴镜元学习了部队和地方政治保卫工作、地下党工作的有关常识,以及无线电通信技术等专业课,之后担任了机要工作的重要岗位,而且一做就是近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周恩来由上海调中央苏区工作,经过永定县时,戴镜元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当时戴镜元正主持召开共青团永定县代表大会,在当时的中共永定县委书记引见下,戴镜元向周恩来进行了工作汇报。结果这个十几岁的团县委书记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在周恩来的关心与询问之下,戴镜元又先后在几个县担任过团县委书记,直到被周恩来点名调到国家政治保卫局。
1933年春,戴镜元由国家政治保卫局,调到军委某局工作,局长为钱壮飞。戴镜元任研究员、参谋、党支部书记并负责全局保卫保密工作。在中央工作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但也有很多约束。首先,写信时不能说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否则作泄密处理。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和亲朋好友联系,也不准到其他单位串门、拜访,同时办公室里的文件,片纸只字一律不准带出办公室,违者严惩。在严格的要求下,十几岁的戴镜元与家里、与原工作单位的战友都失去了联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全国解放。长征路上走路的灯笼作为中央中枢机关的一员,十几岁的戴镜元随同中央机关参加了长征。伴随着外界情况的变化,中央很多机构的工作要求、工作作风、工作方式等都随之发生了明显变化。然而对戴镜元来说,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却是更深层次的考验。如何及时地获取敌人的动向,如何有效地做好保密工作,都成了他们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在长征途中,保密工作要求更为严格。所有的机要文件都要由专门的挑夫来挑运,并由警卫队抽出专门的战士负责保卫。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得国民党的“围剿”军队始终也不能摸清红军的确切军事动向。1935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苟坝召开攻打鼓新场的作战会议,并扩大了几个军团长参加讨论。作战计划得到了许多人的积极响应。然而毛泽东坚决不同意。通过分析电台破译的敌军情报,毛泽东已经敏锐地感到蒋介石正在暗中向鼓新场一带调兵遣将。
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记国字001号离休干部毛钟鸣
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记国字001号离休干部毛钟鸣毛平先
【期刊名称】《党史文苑(纪实版)》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 毛钟鸣,原名炳耀,字日晖,1901年3月21日出生在长汀县一个贫民家庭,家有兄弟姐妹11人,他排行第三.1986年2月1日于上海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85岁.时任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书记、毛钟鸣同志治丧委员会主任的石祝三介绍其生平时说:"毛钟鸣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总页数】5页(P36-39,51)
【作者】毛平先
【作者单位】福建漳州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徐淡庐: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
2.方方正正中国字,认认记记趣味浓——浅谈在低年级“大量识字”研究背景下学生的识字途径与方法
3.于无声处建奇功——共和国不会忘记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
4.隐蔽战线的情报工作——献给西安和平解放前夕,共和国的无名英雄们
5.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李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昌,“郑耀先”式的无名英雄
陈昌,“郑耀先”式的无名英雄
作者:钱均鹏
来源:《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8年第2期
在近期热播的谍战剧《风筝》中,多次出现郑耀先和陆汉卿等革命同志在生命备受摧残、
面对死亡以及含冤受屈的最艰难时刻,背诵《为人民服务》的场景:“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
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
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当真正的共产党人流着血、含着泪用生命践行这感天动地的誓言时,也就获得了笑对生死、忍辱负重也要前行的定力和勇气。
实际上,在我党的情报战线上,出现过一大批像郑耀先这样的英雄。但因为保密工作的特
殊性质,他们大多默默无闻。
陈昌,就是这样一位无名英雄。1907 年腊月初八,陈昌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立山场的一个没落世家。1927 年8 月1 日,20 岁的陈昌化名为“贾希一”,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担任贺龙手枪队队长。1927 年12 月3 日,陈昌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取党内代号时,为回归本家陈姓和纪念南昌起义,他起名“陈昌”。从此,“陈昌”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内绝密代号
之一。
1931 年,当顾顺章叛党投敌,使设在上海的党中央和中央特科遭到毁灭性破坏时,陈昌临危受命参与了中央特科的重建。他们在党旗下郑重宣誓:“我自愿参加中央特科,不计较个人
得失和荣誉地位,随时准备被捕牺牲。如果被捕,在敌人威胁利诱下,做到不背叛组织,把个
人的生命和一切献给党。坚决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到底,誓做一名无名英雄!”
此后,在王世英、李克农、董必武等中央首长的单线领导下,陈昌先后辗转于上海、武汉、河南、福建、安徽、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四川、重庆等地,以国民党军官、政训员、参谋、副官、政治部主任、蒋介石侍从室试用副官、情报官、稽查大队队长、“青帮”成员、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记老革命家凌素心
记者:伊珊
“风是看不见的,破译密码就是看见了风。”这是电视剧《暗算》中的一句台词,用“看风者”这个匪夷所思的比喻来形容密码破译工作,让我们不禁感受到了这个特殊行业那份无法想象的艰难。
那是一段充满禁忌而又无法回避的历史,那是一群看似平凡但却智慧超群的英雄。在金融街地区,就居住着这样一位传说中的“看风者”,远驻边疆的18年岁月磨练了她非同寻常的意志,总参三部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是她一生的骄傲。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宏汇园社区的老革命凌素心的家,聆听她的革命故事。
【因“女兵情结”走入军营】
走进凌素心的家,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几乎覆盖了整面墙的书柜,里面尽是些国外的哲学、文艺著作,随手拿起一本《尼采兄弟》,不禁夸奖起老人家的欣赏品味超群,凌素心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有的题材也是不感兴趣的,但没办法啊,那是工作。”我带着几分疑惑合上书,看到封面上赫然写着:“编译者:凌素心”,不禁对眼前这位这位老人刮目相看,这样的文学素养,在那个年代绝对算是凤毛麟角。
凌素心是个地道的江南女子,虽然离开家乡多年,却依然操着一口吴侬软语。凌素心1944年出生于江苏,父亲是当地医院的大夫,
母亲是缫丝厂的一名女工,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称得上是衣食无忧的小康之家。父母非常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因此凌素心姐妹七个,从小都很爱读书,个个都是学校荣誉墙上的常客。
1961年是凌素心的大考之年,成绩优异的她是众多好学校争抢的对象,她的眼前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位于上海的华东纺织工学院,也就是现在鼎鼎有名的东华大学,那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中央部属高校,毕业后会直接分配到各大工厂,在当时算是一份前途光明的工作。另一个选择则是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凌素心对这所大学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去了那里就是进入了部队,成为了一名军人。“那个年代小孩子们对军人很崇拜,特别是英姿飒爽的女兵,觉得特别漂亮。”就这样,凭着一份深厚的“女兵情结”,凌素心满怀期待的走入了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此时的她还不知道,这所学校招收的是一批特殊的学员,他们毕业后将从事军队情报工作,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特工”。
【做梦都在破译密码】
著名特情作家麦家这样形容在总参三部的短暂经历:“那是一座秘密的军营,我在那里有幸结识了一群特殊的军人,他们是人中精灵,他们的智慧可以炼成金……我普通的智商和优柔寡断的性情根本不配做他们的战友。”
凌素心就是那座“神秘军营”中的一位“人中精灵”,大学毕业后,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过人的智慧,她顺理成章的被选入了中国情报行
业的殿堂——总参三部。
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总参三部有着严格的近乎苛刻的纪律,关于部队里的一切都不能为外人所知。如今,随着战争年代的远去,人们才逐渐得以走进那座神秘的部队,了解关于它的故事。说到这里,我不得不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总参情报系统,这个系统早在红军时期就已组建,并为中国的解放战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建国后战功卓著的李克农大将即是第一届三部部长。总参军情系统工作方针非常明确,主要负责侦察各国有关军事情报,从分工上看,二部负责管理内外勤特派人员及驻外各国武官,三部主要负责技术侦察,包括监听、密码破译、无线电侦察等。据报道,热播电视剧《暗算》中“701”研究所的原型即是三部。
凌素心是三部位于新疆分部的一名战士,她的职责是破译密码。这个听上去很“拉风”的工作实际上却是超乎寻常的单调,像凌素心这样的研究员,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早上一睁眼就要工作,吃完晚饭还要接着工作,一直到晚上十点钟回宿舍睡觉。每天都是宿舍、办公室两点一线的生活,连部队大院都很少走出。
破译密码到底有多难呢?文学作品里这样形容:“那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比用沙子搓一根绳子还难,比用空气铸一把利剑还难,比用火点燃水还难,它需要你悟出世界上最高级的谜和最低级的谜,除了必要的知识经验技术之外,还需要远在星辰之外的好运气。”当我向凌素心求证这段话的真实性时,她笑笑说:“他说的不算夸张。”
据凌素心回忆,当时一旦有任务下来了,白天晚上想的都是密码
里是有名的活跃分子,打篮球,唱歌、跳舞,几乎样样精通。他与先生的相识,便是源于共同的文艺爱好。
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的年轻人,如果没有进入部队,会不会拥有另外一种精彩的人生呢?“如果当初进了纺织工学院,我现在说不定是一个服饰专家呢!”她笑了笑继续说,“当然,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军人的选择,总参三部是让我一生骄傲的名字。”
记者手记:
得知要对一位曾经在隐蔽战线上工作过的老革命时,我有种抑制不住的的兴奋感。密码、特工、总参三部……这些只在文学作品里听说过的词语就这样真实的来到了我的生活中,我的心里有无数疑问,想要在与凌素心老师的访谈中找到答案。
然而对凌老师的这次采访却没有期待中的精彩,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我们的对话一直不温不火的停留在她的成长经历和退休生活中,话题刚一转向密码工作时,就被她巧妙地回避开,我所期待的那些关于“特殊任务”的爆料连个皮毛都问不出来,对于她负伤的经历,更是讳莫如深。
我感到疑惑,如果说在战争年代,那样的沉默是迫于无奈,到了如今,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像其他老革命一样,滔滔不绝的分享出那些那些精彩的故事,让他们的事迹也能像黄继光、董存瑞们一样,成为人人钦佩的楷模呢?
几天后,无意中看到了一篇对李克农将军女儿李宁的专访,她回忆道:“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父亲一定要亲自把所有的房间检查一遍才睡觉。他桌上的东西,斜着眼看都不行。”李宁还说,直到父亲去世之后,他们才渐渐通过别的渠道知道父亲所做过的那些卓越的成绩。
突然间,我似乎渐渐读懂了凌老师的沉默,经历了那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和特殊的部队,沉默、低调,已经成了她和她那些战友们的习惯。
在踏进三部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知道,那些耀眼的荣光,英雄的美名,都与他们无缘。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所经历的痛苦以及收获的喜悦,都只属于自己。这就要求情报工作者必须不计名利,甘当无名英雄。
想到这里,我忽然觉得我的采访是成功的,因为我访到了一位隐蔽战线工作者的精神:淡泊名利,坚韧无畏,只为心中那个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