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合集下载

优秀班主任要有“距离”意识

优秀班主任要有“距离”意识

优秀班主任要有“距离”意识班主任工作艺术班主任要有“距离”意识班主任要有“距离”意识文/吕赟“距离产生美”是审美艺术的规律。

而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面对学生、科任老师和家长,能否保持合适的距离,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成败。

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也必须有距离意识,把握好“距离”尺度。

一、对全体学生要保持“零距离”。

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班主任应与全体学生保持“零距离”,把感情因素融入班级管理之中,常听听学生的呼声,常探探学生的情绪,常想想学生的冷暖。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实现了“零距离”的思想交流,就能在“零距离”中察实情、听真言、办实事;在“零距离”中,暖“民”心,稳“民”心,得“民”心,自然就能让学生在温暖中产生归属感,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班级凝聚力,推动班级管理不断走上新台阶。

二、对科任教师要保持“近距离”。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倾听科任教师的建议,定期召开由全体科任教师参加的讨论会或主题班会;利用茶余饭后、课前课后的时间与科任教师交谈,转达学生对科任教师的赞誉与意见。

同时,班主任还要积极倾听科任教师对班风、学风建设的合理意见及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对策,并尽快落实到工作中。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有了共同的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合力,避免相互埋怨。

三、对广大家长要保持“等距离”。

为什么许多家长不愿主动到学校来和老师交流?我们不妨作一个对比。

班主任都有过家访的经历,每到学生家里,家长总会热情地给我们倒上一杯茶,敬上水果、糕点等,不论我们对孩子是赞扬还是批评,他们的脸上总挂着笑容;而当家长到学校时,又有几个班主任能够做到让座、倒茶,并自始至终面露微笑呢?长此以往,还会有几个家长愿意主动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呢?不是家长不关心自己的孩子,他们是害怕听老师的“训斥”,害怕那种“煎熬”。

新课程提倡教师应该“蹲下来和孩子交流”,班主任也应该“面对面平等地和家长交流”,才能将彼此的心距拉近!。

顶岗实习教学体会:该如何把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度

顶岗实习教学体会:该如何把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度

该如何把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度有句话说:世上有一种美叫做朦胧美,朦胧之所以美无外乎是因为它抓住了人们的好奇心这一点,越是神秘越是好奇。

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过程中保持一份朦胧没是很必要的,因为很多时候朦胧会帮助自己很大的忙。

而朦胧这两字同样也可以用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上。

尤其是对于新教师其作用更突显,因为是新老师你对学生与学生对你的了解是一样多的,但你除了与他们进行沟通互相了解外还可以通过各科任老师进行了解。

所以新教师不必让学生三两下就摸透自己的底子,给他们一种朦胧感,给他们保持一种新鲜感,偶尔给他们一点惊喜,这些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很有利于维持自己的课堂纪律。

时间过得真快,也许是因为和孩子们一起的原因,想想实习时间已经过了1/4,在这1/4的时间里我对讲台又有了一些认识,我对教师这个身份又有了一些了解,回想第一堂课我总是觉得自己好傻,孩子们好可爱。

3月27号下午,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里时听到有学生说:哎,又转来一新生。

我表示我当场想晕,第一节给他们讲解卷子,我清楚的记得自己当时特别紧张,手一直在抖,不敢抬头看台下的学生们。

慢慢的随着接触的次数渐多,对学生的了解随之也多了起来,此时如果处理不当你就会陷入学生们给你布置的一团团迷雾中,因为了解是相互的,所以一定要知道该如何去了解学生,明确知道作为老师这一身份你什么可以直接向学生问,什么没必要向学生了解。

对于新老师可能觉得从朋友的角度出发跟学生相处会比以老师的身份来的容易得多。

当然这不是不可以,教师界一直提倡课上老师,课下朋友。

其实很多事情都要看实际情况来定的,想从朋友的角度出发去接触学生不是不可以,如果他们的理解能力已经达到你的要求时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办法,但如果学生的理解水平没达到你的要求时硬是以这种方式相处也许会得到反面效果。

因为老师这个身份它本身就存在一中潜规则那就是他说的话八九不离十的,所以对于与自己理解能力差不多的学生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出发是一个特别明确的作法,但同样对于一些同学她的理解能力有限或跟不上,对于这样的一批学生在他们眼里老师就是个神,老师就是超人,无所不能的超人。

班主任如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班主任如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班主任如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是阳光下最伟大的职业,被人们誉为辛勤的园丁。

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扮演着决策与管理、组织与协调、教导与服务等多重角色,正因如此,班主任必须具有一套符合社会、学生、家庭等需要的角色行为。

在这个信息千变万化的时代,过去家长式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的学校,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和谐、良好的关系,要和学生做朋友,平等地进行沟通,必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1.熟悉学生,抓住教育契机。

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的生活;勤于观察学生的状态捕抓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勤于用双手给学生做好示范;勤于思考班级建设,才能将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活生生的人,塑造能社会要求的全新的人。

学生是很单纯的,我们要熟悉他们,就要进入他们的世界。

所以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注意了解学生的语言,并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运用这些语言。

2.尊重学生.。

课堂上死气沉沉的气氛肯定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为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学生才能自由地,敏捷地去探索,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要达到这种效果,首先就要尊重学生。

要做他们的老师,更要做他们的朋友,我们是平等的,老师要理解学生,学生也需要老师的尊重和理解,由于师生之间有了初步的信任,也就为今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要关心学生。

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得到关心,好学生如此,后进生更是如此。

所以在课堂上我常用一些鼓励的话说:加油,做的非常好。

使不同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喜悦和自身价值。

对学生的消极情绪,思想顾虑,精神负担和困难要给予耐心指导和帮助。

对于那些体育成绩不好或进步不大的学生,努力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找出他们的优势所在,鼓励他们。

学生对老师这种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点名批评,而是个别帮助他们分析得失的做法很满意,在你的教学中学生也会很配合,也会学着关心别人。

缩小师生心理距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缩小师生心理距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缩小师生心理距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开始。

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全面情况了如指掌,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施教。

了解学生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克服师生心理差距。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朋友.把握好师生交往的距离,对于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而言,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三种“距离”:一、沟通要“零距离”学生都有“向师性”,都希望亲近老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

与学生面对面交谈是师生沟通的有效形式。

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当中,与学生谈心。

交谈时,要注意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开诚布公,以诚相见。

学生学习、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或苦恼,教师教学中有什么烦恼,都可以倾心交谈。

二是要彼此信任,和盘托出。

老师希望学生讲真话,说心里话,学生也希望老师平等相待。

教师应当坦言自己对学生的看法,也要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闻过则改。

三是要允许分歧,求同存异。

教师要善于倾听来自不同学生的各种声音,辨证地看待,批判地接受。

当然,零距离并不是没有距离,并不是在学生面前无所顾忌,也不等于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与学生平起平坐。

否则,如同小胡一样,丧失了最起码的师道尊严,缺失了学生最起码的尊重,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接触要“等距离”“抓两头,带中间”,这是教师们常用的接触学生的方法,即与好学生、“差”学生接触得多,与中等生接触得少,忽视了中等生,这样做不利与对全体学生的教育。

教师与学生交往要注意等距离,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接触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形成以教师为圆心,以与学生平等接触为半径的圆。

只有这样,才能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团结和教育好每一位学生。

三、观照要“远距离”有些教师急功近利,与学生交往没多久,就轻易给学生“定位”,这样做是极不科学的。

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在广泛接触的基础上,历史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待每一位学生,要放大、拉长、入里地观察和衡量每一个学生。

怎样的师生距离才最美

怎样的师生距离才最美

怎样的师生距离才最美随着高考的临近,教师如何陪伴学生,如何在最后关头为学生复习再添一把力,不仅关系到最终的应试发挥,也关乎学生的心理状态。

据媒体报道,江苏一所中学的高三班主任将办公桌搬进教室,没课就会陪学生,帮他们辅导。

还有一所学校的高三教师利用学生自习时间,在走廊上为学生答疑,有的老师待到晚上10点多才走。

无论是班主任在教室办公,还是高三老师在走廊上为学生答疑,师生之间的距离前所未有的“近”。

其目的不仅是为了方便答疑解惑,还可以给学生安全感,从而让他们以更好的姿态迎接高考。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交往,就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那么老师和学生最合适的距离是多少?其实,关键在于学生怎么看。

如果学生觉得老师在高三的最后冲刺阶段,在教室里“坐镇”,更具安全感,心里更有底,那么这种拉近距离的方式就是可取的。

如果学生觉得班主任在教室里很不自在,心情无法放松,那么效果就适得其反。

当下,有些学校在教室中安装了摄像头,即便教师不在教室里,对于学生的举动也是一清二楚。

虽然这种监控距离离学生较“远”,同样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

老师和学生不是不需要“距离”,也不是不需要“边界”,距离是可以缩短的,“边界”也是可以移动的。

白天上课,学生没有多少时间提问,而晚上老师在走廊上像医生坐诊一样为学生解疑答惑,学生自然是求之不得。

师生之间的“距离”近了,师生的感情也更融洽。

师生之间的距离如果太远,会产生隔膜;如果太近,会产生审美疲劳。

不合适的距离,会有诸多后遗症,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稳定。

什么样的师生距离才最美的?就是以学生的需求为起点。

当学生需要老师时,老师能够在目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当学生需要表扬时,教师的点赞也能及时出现。

师生之间的距离因人而异,因时间而异,因事情而异。

师生距离让学生觉得刚刚好,多一步觉得远了,少一步觉得近了,这才是最美的师生距离。

这不该只在高三学生身上体现,也不该只是高三老师的“专利”。

浅析班主任如何把握和学生的距离——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浅析班主任如何把握和学生的距离——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冬天一 样 , 如果彼此 相距太远 , 就会 感觉不 到热气 , 同样 , 关
系 太 近 , 会 被 对 方 的刺 弄 痛 。而 且 师 生 关 系 的过 程 是 非 常 就
师生 关系是指教师在其 主导地位 下 , 充分 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
位。 在一种友好 , 民主的氛 围下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 如何把握
S in e & Te h o o y Vi o c c e c n lg s n i
教 学技 术
科 技 视 界
21 年 0 月第 0 期 02 2 6
浅析班主任如何把握和学生的距离
— —
如 何 建 立 良好 的 师 生 关 系
郑 洁
( 州机场 路 中学 杭
【 摘
浙江
杭州
3 02 ) 1 0 1
伤” 在班 主任 工作 中, , 如果 师生距离 太远 , 教师 与学生 缺乏
交流 , 容易导致学生不理解教师 。师生无法达成共识 , 班级缺
乏凝 聚力 , 甚至 出现学生仇视老师 , 产生矛盾等现象 。这无疑 严重地影 响了教学工作 的顺利进行 。 随着 社会和时代 的发展 .教 育更注重学 生的个性解放 ,
导致 自己没有话语权 。甚至有个别学生无视老师的存 在。教
和人格 。班 主任在 教学工作 中一定要尊重 学生 , 不应 有辱学
生人格 的言语 与行为 , 随着 网络 的发展 。 现代 的学生思想 和 行为都有所变化 。班主任也 要不断地学 习与时俱进 , 对当前
学工作一 样会受到严重 的阻碍 。特别是现在 的中学生 . 他们
正处 于半幼稚 , 半成熟阶段 。 自己相对独 立的价值观 , 有 由早
流行 的娱乐 , 畅销的小说等等都应有所 了解 。了解学 生不是

师生之间的距离要注意什么

师生之间的距离要注意什么

师生之间的距离要注意什么师生之间的距离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正确理解和处理师生之间的距离关系,对于教育的有效实施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对于师生之间距离关系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

首先,师生之间的距离要保持适当的亲近感。

亲近感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被尊重和关心。

教师应该学会主动与学生交流,关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教师也要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验,让学生感到师生之间是平等和理解的。

然而,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要保持一定的专业性。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是因为过度亲近可能导致师生之间的角色模糊,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坚守教育的职业道德,避免利用亲近关系对学生产生不正当的影响。

同时,学生也需要明确教师的权威和职权,尊重教师的意见和决策。

另外,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不对学生进行无谓的干涉和过问。

教师不应过分干涉学生的个人生活,也不应对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隐私展开调查。

同时,教师应该保护学生在学校和课堂上的发言权和隐私权,避免对学生进行不必要的曝光和评价。

此外,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和过度保护。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过分依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不要过度依赖教师的权威和决策。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权,并引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自我管理和独立思考。

最后,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要注意尊重和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和鼓励。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发展的空间和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总之,师生之间的距离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通过观察和反思不断探索和调整。

师生之间的距离既要保持适当的亲近感,又要保持一定的专业性。

师生之间的最佳距离不是“零距离”

师生之间的最佳距离不是“零距离”

师生之间的最佳距离不是“零距离”在新课程改革中,改善师生关系是其中的焦点之一。

很多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加强对学生的关怀,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

但在认识到“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的必要性后,一些教育工作者却误认为师生之间最佳的心理距离应该是“零距离”。

其实,师生之间的交往也是属于人际交往的一种,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就好比欣赏一件艺术作品,离得太远必然看不清楚,离得太近则无法观赏到整体美,而且有可能因为其中的瑕疵而感到遗憾。

而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去欣赏,才能被其整体的神韵、精妙的设计布局所吸引。

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形成最融洽的关系,关键在于寻找这样一种最佳的距离,而不是“零距离”。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融洽程度和他们之间的密切程度并不是呈绝对的正比关系——交往越密切关系越融洽,而是呈曲线关系,即保持一定密切程度的人能形成最好的人际关系。

任何人都需要一个独立的自我心理空间,让他们感到更安全和自在。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进去拿把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边。

实验进行了整整80人次。

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

由此可见,任何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把握的空间。

这个自我空间一旦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

中学里的学生大部分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既需要他人的关怀和爱护,同时也是极为敏感的,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非常强烈。

他们在渴望别人欣赏和支持的同时,又希望能有自己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常常抱怨,教书育人的工作太难做了:管得严了,学生会有抵触情绪;管得松了,又起不到教育效果。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常常演变成“小偷和警察”的关系:学生会下意识地躲避老师的关注;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常常引起他们的反感,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襁褓中的婴儿;对学生过问太少,又让他们感到老师“冷漠无情”、“不关心他们”,最终导致师生关系渐渐疏远。

班主任如何把握好师生交往的尺度

班主任如何把握好师生交往的尺度

班主任如何把握好师生交往的尺度初为人师时,我很想与学生建立一种可以平等交流,互相帮助的朋友关系。

我不仅这样想,也在身体力行付诸实践。

我与男学生一起打篮球,与女学生一起跳皮筋,带他们去野外搞野炊,还与他们去小河沟抓螃蟹、摸螺蛳、捉小鱼儿。

我们无话不谈,无所不玩,欢乐无所不在。

我还曾经去学生家里玩,与学生同吃同住,和学生一起去山上拾菌子。

我到现在都还清楚地记得,我扒开枯叶看见一窝一窝鸡枞菌时,幸福突然而至身体飘浮云端的奇特感受。

当时,很多同事都羡慕我有颗天真烂漫而年轻的心,可以与学生打成一片,师生关系超甜蜜。

很多外班的学生也很羡慕我的学生,认为我的学生运气好,遇到了好说话,又有趣的老师。

事实上,我还是太年轻了!虽然我与学生建立了非常亲近的师生关系,但也正是这种“亲近”坏了大事,因为我发现我与学生越亲近,他们对我反而“亲则生狎,近则不逊”了。

他们开始不把我当回事,我发出的指令他们阳奉阴违,我安排的工作他们偷工减料,我要求的作业他们大打折扣,甚至我讲课时还想凌驾我的课堂。

曾子曰:“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欢,其庄足以成礼。

”曾子的意思是,“过分亲昵就相互轻视,过分庄重就没有亲切感,因此君子的亲昵到足以快乐交往的程度就行,君子的庄重到足以成礼的程度即可。

”原来不是学生不好,是我自己没有把握好师生交往的尺度,我在对待学生时,没有做到宽严相济,而是以“求和”的心态迎合学生的需求,最终被学生架空。

自那以后,不论是我带起始班级,还是中途接班,我都恪守“原则之内寸步不让,事情过后立马翻篇”的原则。

对待学生,我既有雷霆手段,也有菩萨心肠。

不论何时,我的言行都在向学生诠释“敬而不畏,亲而不狎,远而不疏”的生命表达。

这一改变带来了什么呢?班风和学风变得积极向上,学生更加愿意遵守纪律,对我也更加尊重,班级整体学业成绩优良,学校安排的各项大型活动也都搞得有板有眼。

我现在带班,尤其是中途接班,压根就不想与学生建立一种朋友的关系。

优秀班主任与学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优秀班主任与学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优秀班主任与学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班主任工作心得
班主任与学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班主任与学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班主任工作复杂、艰辛、繁忙,需要耐心、细致、认真、负责地付出心血和劳动。

然而,精心的劳作、辛劳的汗水换来的结果却常常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

应如何保持与学生间的距离呢?
1.与学生走得太近的教师,往往深受其害。

无数经验证明,与学生交往“掏心置腹”,和学生“打成一片”,时间一长,教师身上的神秘感消失殆尽,学生就会慢慢忘记教师的身份,把教师当作“朋友”。

(一旦平衡感建立起来,学生就会质疑你的任何管教行为,甚至因此反目成仇!当教师失去管理学生的权威和合理性基础,除了失败,还有什么可能的结局呢?许多教师遭遇学生“冰雹”之后,总是大骂学生忘恩负义。

殊不知,究根溯源,都是教师自己酿的苦果。

2.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也包含作为班主任要在管理上体现出能力来。

班主任管理学生的过程其实也是师生不断交锋、不断博弈的过程,几个回合下来,一旦学生发现教师计止此尔,那教师就大大不妙了。

因此,教师必须灵活变换管理策略,使学生面对教师时无法准确预见可能的后果,而这也有赖于适当地拉开与学生的距离这一条件。

3.教师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这里的关键就是要保持作为教师的权威。

由于时代的原因,现在的学生早已忘了师道尊严,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急剧下滑。

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主要依赖于着力培养教师的权威。

但教师的自强自立同样是重要的。

如何消除师生之间距离

如何消除师生之间距离

如何消除师生之间距离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实施,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但是仍有一些因素导致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大。

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良好的互动来实现。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

1、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关系是成功教育的关键所在。

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潜力。

这需要老师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老师要尽可能多地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

2、加强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帮助消除这一距离的另一个关键。

老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包括课堂上的讨论、课后辅导、活动和社交场合。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老师,增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同时老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和需求。

3、建立倾听和支持机制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同于老师,但老师应该对学生的问题感同身受。

建立倾听和支持机制可以帮助老师在必要时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建议,特别是在学习方面。

这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技能,提高学业成绩,并在面对挑战时变得更加自信。

4、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

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是消除师生距离的一种途径。

老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课程材料和教学方法。

5、参与学生的生活和活动参与学生的生活和活动不仅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还可以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友谊。

老师可以参加学生的体育比赛、音乐会、戏剧演出等活动,并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和建议。

通过参与学生的生活和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受欢迎和重要的。

6、营造温暖的教学环境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更加愿意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互动,并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老师可以努力创造一种舒适的环境,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并首要考虑学生的安全和保障。

师生之间的距离法则

师生之间的距离法则

龙源期刊网
师生之间的距离法则
作者:辛晓明
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年第02期
亲:负20厘米。

师生之间的距离里,必定以教师纯粹的大爱为前期,以深沉的爱的睿智为内涵。

所以,溺爱不是爱,偏爱不是爱,单一的“对他好”也不是爱。

师生之间的距离,是负20厘米,是让学生的生命厚度完全沉入自己的职业与良心世界的深度,是爱孩子的当下更爱
孩子未来,超越一般父母的、更贴近孩子生命发展需求的、更隐秘的付出,是让孩子觉得与老师的距离比父母更近的那种情感认同。

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人说,人们沉思赏荷的远度,该是师生之间的最佳距离。

要做到这点,教师渊博的学识,君子的风度,以及正直、正义、担当等人格魅力,就是关键之所在了。

一个不足以言传身教的老师,亲昵过头就会无礼,无礼背后潜藏着学生对老师的瞧不起。

反之,因为有了前面那些条件,即使老师对学生有些亲昵失当,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依然适合发挥最佳教育效力。

畏:雷池的宽度。

虽然现代教育倡导个性发展,尊重个性需求,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边界的。

在一个班级里,让学生懂得敬畏商定的班级规则,让学生懂得敬畏责任的不可推卸,让学生懂得敬畏感恩的不可抛弃……在原则问题上,教师公明严正,没有屈伸度。

此时,师者的威严,不是来自声色俱厉,而是出于对事不对人的教育取向,出于对学生良好素养形成的责任。

在学生成长的世界里,亲密是前提,敬重是关键,敬畏是必要的调节与补充。

我们可以想象,当三者有机融合恰当地出现在教育世界的时候,才会真正成为摇动树的树,推动云的云,唤醒灵魂的灵魂。


□ 栏目编辑江泓。

学生聚焦 小学教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聚焦 小学教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聚焦小学教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学生聚焦和教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还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班级的整体氛围和团结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1.倾听学生的声音倾听是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距离的基础。

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声音,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可以通过定期举行班会、开展课堂讨论等方式实现。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意见箱,鼓励学生匿名提供对学校和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倾听学生的声音,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2.与学生建立互信关系建立互信关系是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距离的关键。

教师应当做到言行一致,诚实正直,不偏袒或歧视任何学生。

同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责任,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策,同时在关键时刻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积极的互动和信任,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关系,让学生更加愿意与教师交流和分享。

3.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是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距离的必要条件。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并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外开展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或者提供适合不同水平的作业选择。

通过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教学更加有趣和有效。

4.积极参与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学生的生活和成长不仅局限于课堂,在课外的时间里,教师也应当积极参与其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可以参加学生的班级活动、社团活动以及家长会等,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接触。

此外,教师还可以主动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信息,以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建立起更亲密和关心的师生关系。

通过积极参与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教师可以对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有效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浅谈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如何把握好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浅谈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如何把握好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浅谈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如何把握好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摘要: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应牢固树立起“距离观念”,把握好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亲疏程度,距离近则关系密,距离远则关系疏,辅导员想做到“等距离交往”就必须避免出现“老乡观念”和“小团体”等狭隘思想,牢固树立“平等、民主、和谐”的集体观念,这样学生才能接近你,把你当成朋友和知己摘要:民办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一种重要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处理好了会调动和激励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因此,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应牢固树立起“距离观念”,把提好与学生之间的距高。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把握;距离辅导员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可以说是“兵头将尾”,既是学生的管理者、教育者、组织者,又是学生的知心人和贴心人。

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一种重要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处理好了会调动和激励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矛盾,导致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不利于班级的管理。

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应牢固树立起“距离观念”,把握好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一、辅导员要与学生等距离交往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亲疏程度,距离近则关系密,距离远则关系疏。

辅导员既是管理者又是学生的知心人,作为班级的领头羊,理应树立起“等距离”的人际关系。

一是要平等对待。

辅导员要平等对待自己的学生,既有利工作开展,拓宽视听,有利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友谊,更有利于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辅导员想做到“等距离交往”就必须避免出现“老乡观念”和“小团体”等狭隘思想,牢固树立“平等、民主、和谐”的集体观念,这样学生才能接近你,把你当成朋友和知己。

二是要以身作则。

辅导员要严于律己,必须防止以个人的好恶、感觉、情结划线分派,不断强化“自检、自律、自省”意识,真正管住自己的喜好,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自己的形象,特别是在大学生推优、评先、评奖学金、入党等方面,坚决做到不分亲疏远近、不厚此薄彼、不搞一言堂,要坚持原则,做到“一碗水端平”。

教师实习工作总结:与学生相处的距离如何把握

教师实习工作总结:与学生相处的距离如何把握

教师实习工作总结:与学生相处的距离如何把握在xx一中顶岗实习一个多月了,与学生们也是越来越熟悉,但随着我们相互熟悉的这个过程,我发现了在各个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学生们对我的一些生活方面的一些问题越来越感兴趣,总是有意无意向我问及,我很希望和他们平等相处,但有时候又感觉跟他们的距离有点太近了,虽然我的生活方面的问题想告诉他们尤其是我在大学的一些生活,但又怕给他们一种错觉,就是不把我当成老师,而仅仅是当成朋友,把我作为教师的角色定位给忽略了。

但同时我又想让课堂气氛活跃一些,这就又需要我跟学生走得近一些。

所以跟学生相处如何把握这个最适当的距离,我感觉确实是个难题。

我感觉不光是对我,我跟好多老师也请教过这个问题,他们也感觉到这个问题确实是有些棘手。

如何与学生相处,是整天板着面孔还是笑嘻嘻的,是让学生敬而远之还是打成一片?有些老师受到师道尊严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是老师,就应该高学生一等,所以总是在学生面前保持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我自己认为这个观念和做法是不可取的,我认为,这样的话,久而久之,就会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感和生疏感,进而对老师的授课产生抵触情绪,这样肯定会影响到正常教学:同时也有些老师,比如说像我们这种特别年轻的老师,思想比较前卫,认为与学生相处就应该和朋友一样,所以无所顾忌,甚至和学生嬉笑怒骂,打成一片。

虽然现在我还没有到达这种地步,但是我的班上确实有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这也正是我所担心的,我担心,这样久了就会使老师失去威信,在课堂上尤其是纪律问题就会变得散漫,很难管理,肯定会对教学产生影响。

所以我真真切切的觉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

在我看来,较适合学生最适当的距离应该有以下表现:教师应该是带着善意来和学生相处,拉近距离,想要和学生处好关系,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定要掌握好度。

在学生的生活方面,我们可以多加关心,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上的一些困难,让学生有事儿敢并且愿意跟老师说;在学习上,我们也应该真心并且耐心地为他们答疑解惑,让他们信服你。

如何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如何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如何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但我在课堂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必须缩短和学生的距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促动教学工作的展开。

一、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

俗话说,十个指头还不一样齐。

一个班级,五六十个人,必定良莠不齐。

作为教师,我们自然就欣赏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而无视了成绩一般的同学,讨厌成绩差、纪律差的同学。

假如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必定使一个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很远,上课时气氛不活跃,甚至出现破坏纪律的现象。

所以,教师要把学生看作平等的朋友和教育活动的合作者,尊重他们的人格,倾听他们的意见。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常找其谈心,理解他们的需求,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

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尊重老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

二、教师要感染力。

因为多年从教或受到学生的误解等,多数教师在从教几年之后,就会使工作热情减退,更多地把教育工作当作自己谋生的手段,而无视了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身心正在发展的祖国未来者,同其他行业一样,仅仅机械地工作。

这样,必定使学生也毫无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在工作中,应始终持一种青春的活力,让学生感受到其身上沸腾的热血,使其身受感染,始终处于激昂的状态。

教师要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带着激情上课,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可亲可敬的,这样就拉进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是富有吸引力的,进而认认真真地学好。

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实施点拨。

思想政治课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获取新知的体验。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了新知,学习兴趣必然大增,但学生可能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的考验。

这就需要教师走近学生,适时给与点拨,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使学生有成就感。

总之,拉近距离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

即使教师在教学方面有所欠缺,学生仍能热情地学习,主动思考,由此就能获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的距离如何把握?

师生关系的距离如何把握?

师生关系的距离如何把握?师生关系是教育中一个重要而无法绕过的问题。

这种关系同样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在现实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如何把握?美国教育界曾经讨论过一个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该不该有距离?讨论的情况用在《教学伦理》的书里。

事情是这样的,纽约州北部有一个小工业城镇,市民为当地中学拥有一支全国最好的橄榄球队而自豪,球队的教练年轻帅气,与许多学生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学生常常就一些问题征求他的意见,从成绩到追求女朋友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后来,一个称为“内部小圈子”的橄榄球队员与教练的关系非常亲密,经常在周末和晚上去他家看比赛或开展社交活动,受邀参加聚会的学生在学校有了一种特殊的地位。

关于教练与这些学生间的关系是否合适,引起了一些议论。

一些教师认为,作为教师的教练,这样的邀请、聚会不合专业规范;另一些教师认为,这样的邀请与聚会没有什么害处,一些队员可以借此得到一些有益的接触,并认为教师与学生在校外的所作所为不关任何人的事情。

书里还列出了几个讨论题,其中包括哪些行为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哪些行为是职业领域的公开行为?教师与学生该不该有距离?如果有,应当是什么样的距离?书里没有给出答案。

这大概就是美国学者提出的“价值澄清”理论——只澄清,至于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让学习者自己去决定,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

类似的事也曾发生在我身上。

大概是当教师的第二年,我与学生一起踢足球,兴高采烈,有说不完的话。

走回教室的路上,我与学生搭肩而行。

事后一位老教师认真地提醒我:教师与学生不要勾肩搭背,教师要像教师的样子,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一提醒至今还留存在我的心里,时时想起并常常提醒自己。

估计年轻的老师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和问题。

与学生该不该有距离,的确是个值得讨论、需要厘清的问题。

讨论可以有多种视角,不同的视角可以形成视域重叠和融合,在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得更准确更全面。

我有以下几个基本认识:其一,从教育理念上看,教师与学生应当心心相印,在心灵上“零距离”。

班主任与学生间“距离”要适当

班主任与学生间“距离”要适当

班主任与学生间“距离”要适当有一群豪猪挤在一起过冬。

它们总有一个困惑,就是它们之间以什么样的距离最为合适。

离得稍微远点感觉到冷,互相借不着热气,大家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彼此的刺会扎到对方,于是又开始远离,但是稍微一远大家会觉得寒冷,又想借助别人的温暖,于是再往一起凑,凑着凑着又受伤了然后再次离远。

多少次磨合以后,豪猪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

由此我想到班主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两极现象”:不少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时有意板着脸,总觉得在学生面前和颜悦色有失尊严,与学生保持“远距离”接触,学生也敬而远之;也有不少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班主任,往往会以一个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可又显得活泼有余,严肃不足。

那么一个班集体怎样才能像豪猪们那样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呢?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保持怎样的“距离”才是“恰到好处”的呢?首先,班主任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从“威”与“信”两者的关系而言,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来自于教师的威严,老师的“威”应该是学生对老师“信”的保证。

但这里的“威”决不是“简单粗暴”,不是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武力镇压”和“杀鸡儆猴”。

“威”应该来自于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共同建立起来的班级规范以及班主任老师自身的学识修养和人格魅力。

其实学生到校后,自然会产生一种“向师性”,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和肯定,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生自然产生的“向师性”,不断完善班级的管理制度,养成良好的班风,以制度规范学生,以班风感化学生。

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从而使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得以“适度”,使学生因为你的威严而信任你,从而愉悦地接受教育。

其次,班主任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学生感受宽容。

例如在对犯了错误的学生的处理上,班主任必须懂得,面对学生的错误,任何简单粗暴的责骂、鄙视和讽刺只会让学生在错误的悬崖上更进一步;相反,如果学生体味到你的批评中蕴含着对他由衷的爱和殷切的希望时,那他就会很乐意地接受你的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爱学生有尺有度
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同学是彼此的“兄弟姐妹”。

对于“家”来说,管理是
一门很大的学问。

家庭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班主任是这个“家”的家长,所以责任重大。

2003年初接初一的我怀揣着满腔热情来对待我的每一个“新孩子”。

我对他们倾注了几乎所有的爱,可班里还是有很多问题,这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管理方法,重新思
考应该如何正确爱学生,如何才能成为孩子们的严师,挚友?几轮班主任下来,有几
点不太成熟的看法。

一、关爱学生,班主任必须讲科学
作为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关爱学生,如何才是真正的关爱呢?我觉得真正做到了
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足矣。

我接到这个班级时,第
一件事就是记住班里每一个学生的名字,然后尽力记住他们父母的名字,他们的家
庭住址,再把他们父母的联系方式输到自己手机上。

没有了解就不知道如何爱,班
里学生很多,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所以你爱的方法不能只有一种。

有次语文老师狠狠批评了一个学生,把他拉到办公室交给我。

语文老师很生气
的说这孩子学习不好,上课又爱捣乱,这次更离谱,做作业连铅笔和本都没有,那
还在学校干啥,直接回家算了!话说完,这个学生眼神里充满了仇恨,这么小的孩
子有这么“邪恶”的眼神。

我知道他是个留守孩子,爷爷奶奶目不识丁,没法辅导孩子,教师也不喜欢他,久而久之,有厌学心理。

他内心孤独,不善表达。

刚开始,
问什么他都沉默不语。

后来我试着把他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你现在是不是觉得很
委屈?是不是很讨厌你的语文老师?是不是想哭一场?是不是觉得被叫到办公室里
很丢人?是不是觉得老师没给你解释的机会?是不是觉得老师都不喜欢你,没有人
关心你?”听完这番话,孩子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

有时候哭是最好的发泄。

等他
渐渐平复以后,我递给他纸巾,此刻他的眼神很温柔,充满了信任,感激。

然后我
再询问不拿本子和铅笔的原因,他告诉了我。

原来早晨爷爷忙着要去给奶奶检查身
体,忘记了。

孩子因为担心奶奶,也没给爷爷说。

了解清楚后,我安慰了他几句,
又去文具店给他买了本子和铅笔,领着他回到班里。

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让这孩子
很感动。

事后我又和语文老师讨论了一下对孩子说话的方法,态度等。

对孩子的影
响至关重要,如果你让孩子有了心理创伤,那孩子的心里永远都会有个阴
影,所以关爱学生,批评学生是一门艺术。

二、师生交往,班主任必须掌握“度”
良好的班级必须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所有的和谐都有一个“度”,掌握不好这个
度,班集体就可能还是以前的“冰块班级”或者是“散沙班级”。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既要亲密又要有距离,既是师生,又是朋友。

你不能在学生面前摆架子,也不能过于
随便,忘记自己是一个教育者的身份,忽视师生交往的作用。

(一)和而不随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既要亲密又要有距离,既是师生,又是朋友。

你不能在学生
面前摆架子,也不能过于随便,忘记自己是一个教育者的身份,忽视师生交往的作用。

这就要求你和学生有一个朋友式的约定,课下的身份是朋友,课堂上的身份是
教师。

比如我课间会跟学生一起跳绳,踢毽子,跳远等。

主动和他们比赛,向朋友
一样诉说有趣的事,但说的话要注意分寸。

这样我们的距离就拉小很多。

但课堂
上,我认真讲课,学生也要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

如果犯了错,必须批评教
育。

当然有个别调皮学生课下既不和我交流,课堂上也爱捣乱,这是我这学期的目标。

(二)严而不冷
班主任严格要求学生也是爱的一种体现,也能促进孩子的发展,当然这种严格
要建立在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如果一味的冷酷,粗暴,不讲情理,专横霸道甚至
体罚学生,那这样的严格就会造成学生的不健康心理。

班集体必须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而且必须严格遵守。

但如果孩子违犯了班纪,教师也不能一味骂学生。

有次,
别班有位一年级学生因为上课和同桌说话被老师批评。

本来孩子小,上课有爱动爱
说话的特点,可老师不问原因,便先打了孩子,老师冰冷的脸,吓得孩子手直哆
嗦。

如果这样和学生相处,班里可能纪律很好,但他的感受呢?他心理的创伤呢?
所以教师如果每天进教室都是一张冰冷的脸,那孩子连学习的欲望都没有了,更别
提学生的发展了。

(三)宽而不纵
宽容是一种美德,但班主任要做到宽严有度,不能放纵孩子。

人无完人,任何
学生都会犯错,所以班主任不能因为他们有好的成绩了,就忽视他们甚至纵容他们
隐蔽正在滋长的缺点和弱点。

班里有位学生各方面都很优秀,但一次运动会他的反应却让我很意外。

学校要举办400米接力跑,通过学生推荐,我选了几名运动员。

当念到他的名字时,他突然举
手说:“老师,我不想参加。

”课下他告诉我参加比赛会耽误学习,而且赢了对学习
也没啥用。

这种想法我很惊讶。

这个优秀的孩子没有集体荣誉感,不为别人考虑,
只看到自己。

这是一个自愿的活动,我没理由批评他,但还是想改变他这种想法。

我问了他几个问题:“你跑的是不是比别人快?”“你是不是班里几个学生的榜样?”“班里每一个学生都很积极,有当啦啦队的,有积极服务的,还有就是积极参与
的,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想尽力参加赢得比赛,而你没参加,心里高兴
吗?”我让他回去好好想想,第二天告诉我答案。

第二天他决定参加比赛,但却害
怕输了,我又告诉他参与就是进步了!最终他克服了心理障碍,勇敢的参加了比
赛。

如果当时没有鼓励他参与,那长大后他会是怎样呢?所以孩子的优点我们要鼓励,但孩子的缺点也要及时帮助他们改正。

总之,班主任工作就如同菜的调味剂,量太少菜则无味,量太多菜则苦而难
食。

只有掌握方法,放得适量,才能有美味佳肴。

我们每天接触的是一个个活生生
的人,一个个不同的思想,班主任必须采用不同方法去教育,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分寸。

科学,正确的爱学生,真正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要继续学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