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部编语文中考句式变换附解析
![部编语文中考句式变换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8c61a9c850ad02df804115.png)
部编语文中考句式变换附解析一、初中语文试卷句式变换1.改写句子A.我们将要进入中学读书,感到新鲜和兴奋。
改成反问句:________B.爸爸说:“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C.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谷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了骨头,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
D.我们不要乱吃零食的习惯。
改病句:________2.阅读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答题。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105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yáng),切除边角后余82克,隐约可见内在的微光。
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30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yí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
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越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
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
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都会变成生命的滋养。
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垢。
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弃糟粕,留精华。
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其貌不________(yáng)②晶________(yíng)剔透③蜕________(A.duì B.tuì)变④污垢________(A.gōu B.hòu)(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哪一句是病句?()A.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B.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3)不改变原意,把“不除糟粕,何来精华?”改成陈述句,然后说说原句的表达效果。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6a74e733687e21af45a9c3.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参照示例,请从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
要求:表意清楚,用上修辞,句式不限。
示例:乡愁乡愁是一阵悠扬的笛声,在春风的牵引下,飞入每个游子心间。
备选词语:离别思念微笑示例:________。
【答案】示例:离别是一曲忧伤的歌,总在缠绵欢乐的时刻响起。
【解析】【分析】示例1:离别是一曲忧伤的歌,总在缠绵欢乐的时刻响起。
示例2:思念是江水,无论白天黑夜,从未停止流动。
示例3:微笑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在你忧伤的时候给你温暖和光明。
故答案为:示例:离别是一曲忧伤的歌,总在缠绵欢乐的时刻响起。
【答案】示例:离别是一曲忧伤的歌,总在缠绵欢乐的时刻响起。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
仿写句子的时候根据提供的句子按照其结构、修辞写出结构相似、修辞相同、语意连贯、字数一致的句子。
例句是一个比喻句,所以我们可以用备选词语写出比喻句。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有“绿色城市”、“花园城市”美名的合肥市,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
其环城公园便修建在合肥古城墙的基础之上,沿着起伏的岗丘地形,加之原有的绿林带及护城河,精筑而成。
环城公园总长约9公里,分为六个景区,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茂林修竹、夏河朝露的银河景区;湖峦相映、水碧枫赤的西山景区;林木葱茏,芳草常青的环北景区。
这样的环城公园无城墙之隔hé,面水而立,一派迷人旖旎的江南风光。
倘佯其间,吊古论今,让人流连忘返。
(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襟喉________ 湖峦相映________ 隔hé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旖旎”的意思是________(4)将文中画线句改成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jīn;luán;阂(2)倘佯;徜徉(3)柔和美丽(4)倘佯其间,吊古论今,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解析】【分析】(1)本题作答时,要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
初中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eec5b810a6f524ccbf85a0.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下列句子句式变换后,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A. 原句:这本书的内容人人都说好。
改句:这本书的内容谁说不好呢?B. 原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科技的力量,而且需要战略的眼光。
改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战略的眼光,而且需要科技的力量。
C. 原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改句: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D. 原句: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宇宙的智慧生物,正是伟大的宇宙自己用纯粹的物质创造的。
改句:宇宙,它的伟大在于,它用纯粹的物质,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它的智慧生物。
【答案】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式之间的转换,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要看句子的意思有没有改变,重点注意两个句子之间哪些词语变了,这些词语有没有影响句意的表达。
本题中要特别注意肯定反问句表达否定意思,否定反问句表达肯定意思。
B 项意思发生变化,原句重点是战略的眼光,改句重点是科技的力量。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式变换能力。
根据语气的不同,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不同语气的句子可以表达大致相同的意思,但表达效果不同。
根据表达的需要,不同语气的句式可以变换。
注意句式的变换,其实只是句子形式的变化,它的意思不会发生变化。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有“绿色城市”、“花园城市”美名的合肥市,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
其环城公园便修建在合肥古城墙的基础之上,沿着起伏的岗丘地形,加之原有的绿林带及护城河,精筑而成。
环城公园总长约9公里,分为六个景区,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茂林修竹、夏河朝露的银河景区;湖峦相映、水碧枫赤的西山景区;林木葱茏,芳草常青的环北景区。
这样的环城公园无城墙之隔hé,面水而立,一派迷人旖旎的江南风光。
部编语文中考(完整版)句式变换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语文中考(完整版)句式变换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7ac22fda38376baf1faef8.png)
部编语文中考(完整版)句式变换练习题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试卷句式变换1.综合性学习5月8号的早晨,梅子一进教室就开讲了:今天可有意思了,一女的上车,刷卡支付没有成功,司机提醒她重新支付,那女的一下子就激动起来,指着司机一直说,一直说,司机就一直忍着,一直忍着。
我看司机握方向盘的手有点抖。
到站了,咱班梦如同学递给司机一张字条,回头笑了笑,就下车了。
我看司机打开字条,笑了,像开了朵花。
同学们都围过来,问梦如写的啥。
梦如说:“也没写啥,就简单几句,”语文课代表听了,摇头晃脑地说:“梦如一笑百媚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请在横线上为梦如补写恰当的话,使之符合上下语境。
(2)梅子说:“我们要为梦如点赞!我先说,大家接着来说。
”梅子:我为梦如的友善点赞,你看她并没有因为自己到站了就对司机漠不关心。
我为梦如的________点赞,你看她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答题。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105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yáng),切除边角后余82克,隐约可见内在的微光。
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30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yí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
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越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
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
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都会变成生命的滋养。
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垢。
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弃糟粕,留精华。
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其貌不________(yáng)②晶________(yíng)剔透③蜕________(A.duì B.tuì)变④污垢________(A.gōu B.hòu)(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哪一句是病句?()A.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人教版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训练含答案(1)
![人教版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训练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ff86d2567c1cfad6185fa70a.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在语意不变的情况下,把下列句子变成陈述句。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答案】碎石是从山崖上崩落下来的。
【解析】【分析】句式变换。
把感叹句变成陈述句。
感叹句变陈述句,去掉感叹号。
把加强反问的语气词“不”去掉,在变换后的陈述句中必须留有肯定词“是”,才与原反问句意思一致。
故答案为:碎石是从山崖上崩落下来的。
【点评】句式变换就是保持句子内容基本不变,根据表达和理解的需要把某种句式变成另外一种句式。
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三种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五、名著导读(共2题;共27分)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①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坚持,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就是一种专注,是对不求名利的全心投入。
②中国自古就不乏鲁班、李春这样的能工巧匠,他们用无与伦比的技艺,彰显着“工匠精神”的魅力。
③这种历经千年踌就的精神早已成为一种情怀、一份责任。
④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1)给①句中横线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A.;B.,C.—D.?(2)写出②句中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3)③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________”。
(4)请将第④句改为疑问句。
【答案】(1)A(2)这里指他们的技艺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3)铸(4)我们年轻一代,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或我们年轻一代,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解析】【分析】(1)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第①句,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因此横线处应使用分号。
故选A。
(2)考查词语的解释。
无与伦比,意思是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3)“踌”是个错字,“铸就”意思是指把熔化的金属倒入特制的模子里,也指塑造人的性格或脾气,多指有益的性格或脾气。
(4)“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是陈述句,要求改为疑问句,即改成反问句,可用“难道不”的标志性词语来造句。
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训练含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5ae289647d27284a735175.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扩展句子。
请把下面的句子主干扩写成不少于20个字的一句话。
高阳县是纺织之乡。
【答案】不少于20字,句子连贯,句子成分搭配得当即可。
【解析】【分析】扩写句子的方法主要是增加“枝叶”内容,应注意:一是不能违背原意;二是不能改变结构,三是必须搭配恰当;四是力求内容丰富。
符合题意即可。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
他了解保尔的悲剧……“阿基姆,难道你真的以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着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
只有死,才能让我离开战斗行列。
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
”阿基姆沉默不语。
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
他明白,像保尔这样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生龙活虎”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
(3)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文段中“悲剧”指什么?②“呐喊”表达了保尔怎样的心声?【答案】(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2)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3)像保尔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4)①“悲剧”指完全瘫痪,双目失明。
②“呐喊”是指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解析】【分析】(1)根据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文学常识及情节的积累可知这段话的出处及作者。
(2)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成语意思。
(3)陈述句成反问句的基本原则是意思不能变,一般要使用“难道”“怎么”等反问词,另外,否定的陈述句要变成肯定的反问句,句末要用问号(?),据此转换句式即可。
(4)根据对这部名著情节的积累可知“悲剧”的内涵以及保尔的心声。
故答案为: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⑵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⑶像保尔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⑷ “悲剧”指完全瘫痪,双目失明。
九年级语文(完整版)句式变换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完整版)句式变换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7e5896f46527d3250ce073.png)
九年级语文(完整版)句式变换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语文试卷句式变换1.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一项()原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
A. 被动句:小李被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
B. 反问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怎能不激怒小李?C. 否定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不能激怒小李。
D. 感叹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啦!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有“绿色城市”、“花园城市”美名的合肥市,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
其环城公园便修建在合肥古城墙的基础之上,沿着起伏的岗丘地形,加之原有的绿林带及护城河,精筑而成。
环城公园总长约9公里,分为六个景区,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茂林修竹、夏河朝露的银河景区;湖峦相映、水碧枫赤的西山景区;林木葱茏,芳草常青的环北景区。
这样的环城公园无城墙之隔hé,面水而立,一派迷人旖旎的江南风光。
倘佯其间,吊古论今,让人流连忘返。
(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襟喉________ 湖峦相映________ 隔hé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旖旎”的意思是________(4)将文中画线句改成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3.阅读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答题。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105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yáng),切除边角后余82克,隐约可见内在的微光。
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30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yí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
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越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
初中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fff6356bec0975f565e25b.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根据提供的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和上文构成排比句。
幸福常常在对比中产生。
没有在冰天雪地里跋涉过的人,不会感受到暖室轻裘的温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示例:没有在饥寒交迫中受过煎熬的人;不会明白丰衣足食的可贵;没有在疾病缠身中受过折磨的人;不会体味身体健康的美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注意例句中的“没有……的人,不会……”句式,还要注意前后句子形成对比。
示例:没有在战火硝烟中挣扎过的人,不会体会到河清海晏的珍贵;没有在孤独冷漠中受过折磨的人,不会体会到风雨同舟的可贵。
故答案为:答案示例:没有在饥寒交迫中受过煎熬的人;不会明白丰衣足食的可贵;没有在疾病缠身中受过折磨的人;不会体味身体健康的美好。
【点评】仿写句子一定要注意:(1)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
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
(2)修辞要恰当。
(3)用词不能重复。
除了明显的共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
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
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象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翻来覆去”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合并为一个句子(意思可以有小的改动):________(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中“这些”指什么?②文段中“快乐”与惆怅”是否矛盾?为什么?【答案】(1)傅雷家书;傅雷(2)来回翻身(3)这些我和你妈妈都懂得(4)①你这个年纪是一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
中考 语文 句式变换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中考 语文 句式变换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f3c4b810a6f524ccbf85bf.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对下列句子提取主干,正确的一项()A.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他摸钱)B. 郑屠整整的自切了半个时辰。
(郑屠切时辰)C. 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
(我干事)D. 孔乙己身材高大。
(孔乙己高大)【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即可。
A正确B郑屠切C掌柜说我干不了事D身材高大故答案为:A【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
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
平时多做练习。
二、多选题(共1题;共3分)2.学校开展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你所在的八(1)班安排你邀请校团委方老师下周一班会课在你班教室作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讲座,你将怎么对方老师说?(2)班级准备举行一场有关传统节日PK洋节日的小型辩论会。
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帮助拟写一个辩论题目。
在这个物质日益丰盈的年代,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到年味淡了,其它各种传统节日也都跟以前的隆重盛大无法比拟了。
作为我国传统节日里最有诗意和最富有民间传说的中秋节,与之相关的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传说故事至今流传,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也都曾写下了关于中秋佳节的诗句,并且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现在的情况是,如今传统节日显然缺少了其文化内涵。
随着洋节日纷纷进军中国,每逢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时,全国各地的大小城市都会出现异常火爆的场面和景象。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群体,已经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肯德基里过生日了。
他们不知道长命锁,没见过八仙桌,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的脑海和记忆里越来越少了,有同学坦言:“我更喜欢西方节日中的那份轻松自由和快乐的气氛。
像春节这些节日,尽管有浓浓的亲情,但太正式,对我们来说没有诙谐和乐趣,不好玩。
”(3)本次活动结束后,张浩同学写了一篇报道稿。
下面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和完善。
【精品】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精品】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d4d77c5022aaea988f0f01.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语言表达我喜欢仰望湛蓝广袤的蓝天,因为它使我的心沉静;我喜欢丈量巍峨高大的崇山,因为它使我的心谦逊;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喜欢纵观广阔无垠的大海;因为它使我的心胸宽广【解析】【分析】从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
本题可仿照“我喜欢……,因为它使我的心……”来写,示例:我喜欢观赏无垠的大海,因为它使我的心宽广。
故答案为:示例:我喜欢观赏无垠的大海,因为它使我的心宽广。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语句仿写能力,要注意修辞和句式。
一般说来,做仿写题的方法是,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2.下面是摘自网络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杜甫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诗圣,近日来却有两百余幅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
在这些对语文课本插图的“再创作”中,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________不过,恶搞应该是有底线的。
印度人不会不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不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杜甫很忙”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反省。
(1)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划线的文字:________。
(2)横线上应加上的标点是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修改划线的句子,使之符合文意。
【答案】(1)家喻户晓(2)……(省略号)(3)改为:印度人不会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解析】【分析】⑴意思是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
根据这个解释,很容易想到常用成语“家喻户晓”,应该说难度不大,⑵几个“时而”开头的句子构成排比句,最后的标点符号应该是省略号,表示并列和列举的省略。
⑶语病是否定不当,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文段实际要表达的外国对名人的尊重,不会恶搞,所以两个分句个去掉一个“不”字,变成否定句。
中考语文(完整版)句式变换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完整版)句式变换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89fea2be1e650e53ea996b.png)
中考语文(完整版)句式变换练习题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试卷句式变换1.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 原句:阳光透明的政府要把政府行为纳入制度规范。
改句:政府行为要被阳光透明的政府纳入制度规范。
B. 原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改句:我们不能不坚决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C. 原句:美丽的香港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改句:难道美丽的香港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D. 原句:你真是一个有知识有修养的优雅的人。
改句:你真是一个优雅的人,有知识,有修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圆圆的一抡“落日”不声不响地chèn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
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wǎn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chèn________wǎn________托怅然________如(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旷远”中“旷”的意思是()A.空而宽阔B.心境开阔C.耽误;荒废D.长久(4)把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3.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A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部编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专项训练及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专项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b27f78cc22bcd127ff0c4a.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某班睁开“孝敬老、从我做起”的活,你参加。
(1)以下是某同学演稿的部分片段,按要求改正。
(A)“百善孝先”,望文生,就是在全部的美德中“孝”排在第一位。
木替父从,白居易孝敬老,板行孝道⋯⋯( B)从些史典故中,我悟到秉着孝行的可和可敬的精神。
() C 但是,跟着代的展,我的孝行却在不知不中被全然忘甚至淡化。
( D)一杯茶、一碗,点点滴滴真情;一件衣、一床被,心。
我用行行孝,孝与和相伴,孝与心同行。
①文段中有字,将“ ________改” “ ________。
”②(A)句用不妥,将“ ________修”改“ ________。
”③(C)句画序不妥,改正________。
(2)模仿例句写一句体你“孝”的理解。
例句:孝是稍即逝的依恋,孝是是没法重的幸福。
(3)作中学生的你,将怎样用行孝顺?【答案】( 1)行;践行;望文生;名思;我的孝行却在不知不中淡化甚至被全然忘。
(2)孝是身地的理解,孝是嘘寒暖的关。
孝是知恩的回,孝是春去秋来的持(3)尊敬,倾听他的教,采他的合理意,努力学健康成。
耐心的与交流交流,真听他的心声,理解他的付出,他感觉到晚的关怀。
尽自己所能不添麻,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分析】【剖析】( 1)①“ 行”指朋挚友欲行,置酒菜,其送别,以示祝愿和惜。
“践行”意思是践,用行去做某些事。
此取“践行”之意。
②“望文生”指不认识某一句确实切涵,光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不切实的解。
含,不合境。
此“ 名思”指看到一个事物的名字就会知道它的意思、意等。
③“忘”与“淡化” 序倒,改“淡化甚至被全然忘”。
( 2)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事物,二是句子的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气要一致,有的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方修辞方法相同。
本句的例句由两分句组成,注意它之的意关,依据其主内容即“孝是⋯⋯”仿写即可。
如,孝是异地他的想念;孝是笔墨信的;孝是煮熬的焦;孝是身体安康的宽慰。
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a14feac850ad02de8041a5.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一项()原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
A. 被动句:小李被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
B. 反问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怎能不激怒小李?C. 否定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不能激怒小李。
D. 感叹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啦!【答案】 C【解析】【分析】C项,语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原句是“激怒了小李”,而改后变成了“不能激怒小李”修改错误。
完全改变了原意。
故答案为: C【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2.学校开展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你所在的八(1)班安排你邀请校团委方老师下周一班会课在你班教室作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讲座,你将怎么对方老师说?(2)班级准备举行一场有关传统节日PK洋节日的小型辩论会。
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帮助拟写一个辩论题目。
在这个物质日益丰盈的年代,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到年味淡了,其它各种传统节日也都跟以前的隆重盛大无法比拟了。
作为我国传统节日里最有诗意和最富有民间传说的中秋节,与之相关的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传说故事至今流传,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也都曾写下了关于中秋佳节的诗句,并且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现在的情况是,如今传统节日显然缺少了其文化内涵。
随着洋节日纷纷进军中国,每逢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时,全国各地的大小城市都会出现异常火爆的场面和景象。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群体,已经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肯德基里过生日了。
他们不知道长命锁,没见过八仙桌,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的脑海和记忆里越来越少了,有同学坦言:“我更喜欢西方节日中的那份轻松自由和快乐的气氛。
像春节这些节日,尽管有浓浓的亲情,但太正式,对我们来说没有诙谐和乐趣,不好玩。
初中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f82d669ec3d5bbfc0a749b.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根据提供的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和上文构成排比句。
幸福常常在对比中产生。
没有在冰天雪地里跋涉过的人,不会感受到暖室轻裘的温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示例:没有在饥寒交迫中受过煎熬的人;不会明白丰衣足食的可贵;没有在疾病缠身中受过折磨的人;不会体味身体健康的美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注意例句中的“没有……的人,不会……”句式,还要注意前后句子形成对比。
示例:没有在战火硝烟中挣扎过的人,不会体会到河清海晏的珍贵;没有在孤独冷漠中受过折磨的人,不会体会到风雨同舟的可贵。
故答案为:答案示例:没有在饥寒交迫中受过煎熬的人;不会明白丰衣足食的可贵;没有在疾病缠身中受过折磨的人;不会体味身体健康的美好。
【点评】仿写句子一定要注意:(1)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
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
(2)修辞要恰当。
(3)用词不能重复。
除了明显的共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①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坚持,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就是一种专注,是对不求名利的全心投入。
②中国自古就不乏鲁班、李春这样的能工巧匠,他们用无与伦比的技艺,彰显着“工匠精神”的魅力。
③这种历经千年踌就的精神早已成为一种情怀、一份责任。
④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1)给①句中横线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A.;B.,C.—D.?(2)写出②句中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3)③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________”。
(4)请将第④句改为疑问句。
【答案】(1)A(2)这里指他们的技艺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3)铸(4)我们年轻一代,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或我们年轻一代,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解析】【分析】(1)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44069355270722192ef7c3.png)
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格处,正确的顺序是()。
时间飞了,;皱纹深了,;泪水干了,;太阳落了,。
①每一个泪痕生动起来② 梦的脚印留了下来③ 月亮的笑容浮现出来④ 躺在里面的故事丰盈起来A. ②④①③B. ①②③④C. ④③②①D. ③④①②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老年人先走,青年人也会变老。
②这里面并没有高低之分,而只有前后之别。
③老年人跑第一棒,中年人跑第二棒,青年人跑第三棒。
④如此循环往复,流转不息。
⑤各有各的长度,各有各的任务,互相协调,共同努力,以期获得最后胜利。
⑥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如运动场上的接力赛。
A. ⑤④②⑥③①B. ⑥③⑤②①④C. ②③①⑥④⑤D. ⑥①⑤④②③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博览众书是读书的一大要诀。
,;,;,;,;读歌赋,可以让我们高尚思想……①读小说②读诗词③读历史④读传记⑤可以让我们知悉社会的变迁、民族的盛衰、政治的演变,更新自己的观念⑥可以让我们了解名人身处逆境奋发图强,振作自己的志气⑦可以让我们体验事物的因果、世道的崎岖、沧桑的演变,增加自己的阅历⑧可以让我们怡情养性A. ⑥ ⑧ ⑦ ⑤B. ⑤ ⑦ ⑧ ⑥C. ⑧ ⑥ ⑦ ⑤D. ⑦ ⑤ ⑥ ⑧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正确的一项是()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③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④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④—③—②—①—⑤B. ④—②—①—③—⑤C. ④—①—⑤—②—③D. ④—①—③—②—⑤5.请将序号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的横线上,使之与上下文衔接恰当。
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
让那清凉的雨丝,;让那安闲的雨丝,;让那多情的雨丝,;让那无声的雨丝,。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句式变换练习题含答案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句式变换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dd4a2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6.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语意连贯的短句:真正的中国是闪着丝绸之光、敦煌之光,修筑起长城,开凿出运河,创造了儒教、道教,融合了佛教、回教,同化了一支支异族入侵者的中国。
【答案】真正的中国是这样的:她闪着丝绸之光、敦煌之光,修筑起长城,开凿出运河,创造了儒教、道教,融合了佛教、回教,同化了一支支异族入侵者。
【解析】【分析】把长句化为几个意思,用短句形式表现出来。
【点评】考查学生长短句的变换能力。
2.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A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1)文中“你们〃指的是,“我们〃指的是。
(2)“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的含义是什么?(3)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问句?在文中有何作用?(4)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将此句改为陈述句,并说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1)国民党反动派及帮凶;演讲者和广大人民(2)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人站起来斗争,表达对反动派杀害爱国人士的蔑视。
(3) A设问句,B反问句。
爱憎分明,充满激情,富于号召力和感染力。
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卑劣无耻的行径,表达的语气更坚决、态度更鲜明、批判更有力量。
(4)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cdeff91ed9ad51f11df29e.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语言综合运用。
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展下面的句子。
春天来了,大地绿了。
【答案】春天携着温暖的气息悄然而至,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舒服极了,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踏上去,走一走,软绵绵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扩写句子的能力。
扩写,顾名思义,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先划分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然后在三者前面加上修饰语。
可以从时间、地点、数量、形态、性质、速度等方面进行补充。
此题可以围绕“来”和“绿”进行扩展。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
他了解保尔的悲剧……“阿基姆,难道你真的以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着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
只有死,才能让我离开战斗行列。
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
”阿基姆沉默不语。
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
他明白,像保尔这样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生龙活虎”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
(3)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文段中“悲剧”指什么?②“呐喊”表达了保尔怎样的心声?【答案】(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2)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3)像保尔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4)①“悲剧”指完全瘫痪,双目失明。
②“呐喊”是指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解析】【分析】(1)根据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文学常识及情节的积累可知这段话的出处及作者。
(2)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成语意思。
(3)陈述句成反问句的基本原则是意思不能变,一般要使用“难道”“怎么”等反问词,另外,否定的陈述句要变成肯定的反问句,句末要用问号(?),据此转换句式即可。
初中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263b42524de518974b7d99.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下列对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项是()A. 郭老当年在游艇中伏案疾书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
——郭老浮现在眼前。
B. 满头白发的李老师总是兴致盎然地教我们写作文。
——李老师教作文。
C. 我不相信那些骗人的鬼话。
——我相信鬼话。
D. 鲁迅从青年时代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
——鲁迅立下志向。
【答案】 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提取句子主干的能力。
分析句子,应先找出句子的主干,然后再找出各自的附加成分。
所谓“主干”,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指单句的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
A项的主干应为“形象浮现在眼前”;B项的主干应为“李老师教我们写作文”;C项的主干应为“我不相信鬼话”。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提取句子主干能力。
解答此题,学生要掌握汉语句子成分的知识,弄清句子的主干是指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一般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几个部分,提主干就是提句子的主谓宾成分,不涉及定状补,要注意,主谓短语做宾语时,提主干时要全部保留。
2.下面是摘自网络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杜甫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诗圣,近日来却有两百余幅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
在这些对语文课本插图的“再创作”中,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________不过,恶搞应该是有底线的。
印度人不会不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不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杜甫很忙”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反省。
(1)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划线的文字:________。
(2)横线上应加上的标点是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修改划线的句子,使之符合文意。
【答案】(1)家喻户晓(2)……(省略号)(3)改为:印度人不会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解析】【分析】⑴意思是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
根据这个解释,很容易想到常用成语“家喻户晓”,应该说难度不大,⑵几个“时而”开头的句子构成排比句,最后的标点符号应该是省略号,表示并列和列举的省略。
新初中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新初中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7032bdbcd126fff6050b9a.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把下面的三个短句变换成一个长句。
(可以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①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是一个科学事实。
②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这一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
③海洋地质学家还认为,地中海可能一度是沙漠。
【答案】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这一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还可能一度是沙漠。
【解析】【分析】将短句变长,主要将若干个短句的主语、谓语、宾语紧缩为长句的主语、谓语、宾语,将其余内容有序地变成附加成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作者对描画的物件,必须要有深入的研究,有严格的选择、充沛的感情、高度的加工。
绝不能把描写物件变成说明性的图解或地理志,使观者看了suǒ然无味、无动于zhōng,这样当然谈不上什么意境。
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
意境的创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在画水墨山水时,感觉到自己就像进入战场,在枪林弹雨中。
因为画在宣纸上不能涂改,所以一点疏乎差错都不行。
每一笔都要解决形象问题,感情问题,远近虚实、笔墨浓淡等问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suǒzhōng充沛________然无味无动于________(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引人入胜”中“胜”的意思是()A.胜利B.比另一个优越C.优美的景物或境界D.能够承担或承受(4)把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答案】(1)pèi;索;衷(2)疏乎;疏忽(3)C(4)这样还谈得上什么意境呢?【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音和字形的积累答题,注意“索”不要写成“锁”;“衷”不要写成“中”。
(2)根据平时对字形的积累可知,“乎”应为“忽”。
(3)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
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
据此可知这里的“胜”意思应为优美的景物或境界。
(4)这是一个否定句,改成反问句时要加上反问词,要把这个句子变为肯定句,句末用问号。
中考语文语文句式变换附答案附答案
![中考语文语文句式变换附答案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4d3dffa300a6c30d229f0d.png)
中考语文语文句式变换附答案附答案一、初中语文试卷句式变换1.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反问连用的句子。
生活中时常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欢乐、忧愁、深思,这就是诗啊!2.学校开展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你所在的八(1)班安排你邀请校团委方老师下周一班会课在你班教室作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讲座,你将怎么对方老师说?(2)班级准备举行一场有关传统节日PK洋节日的小型辩论会。
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帮助拟写一个辩论题目。
在这个物质日益丰盈的年代,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到年味淡了,其它各种传统节日也都跟以前的隆重盛大无法比拟了。
作为我国传统节日里最有诗意和最富有民间传说的中秋节,与之相关的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传说故事至今流传,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也都曾写下了关于中秋佳节的诗句,并且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现在的情况是,如今传统节日显然缺少了其文化内涵。
随着洋节日纷纷进军中国,每逢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时,全国各地的大小城市都会出现异常火爆的场面和景象。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群体,已经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肯德基里过生日了。
他们不知道长命锁,没见过八仙桌,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的脑海和记忆里越来越少了,有同学坦言:“我更喜欢西方节日中的那份轻松自由和快乐的气氛。
像春节这些节日,尽管有浓浓的亲情,但太正式,对我们来说没有诙谐和乐趣,不好玩。
”(3)本次活动结束后,张浩同学写了一篇报道稿。
下面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和完善。
传统文化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形成,这样就必然具有局限性,也必然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
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
(A)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坚决地抛弃。
(B)而像________的追求仁义,________的崇尚自然,________的主张兼爱非攻,________的主张依法治国等不同派别的思想在当今社会还有其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请参照画线部分,再补写两个句子。
要求:能从不同角度揭示“梦想”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
梦想的天空有灿烂的云霞,引领着无数的追梦人为之奔跑,如夸父逐日般执着。
追逐中会有迷惘,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追逐中会有疲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逐中会有意气风发,这时给梦一艘航船,________,驶向彼岸。
【答案】这时给梦一把梯子;在薄雾中攀登高处;辨明方向;这时给梦一杯香茗;在思索中调整心态;昂扬斗志;在角逐中乘风破浪【解析】【分析】仔细观察题干,明确所写内容和梦想有关,还要采用暗喻的修辞手法,选择合适的喻体,并写出这一喻体对我们实现梦想的帮助。
故答案为:这时给梦一把梯子;在薄雾中攀登高处;辨明方向;这时给梦一杯香茗;在思索中调整心态;昂扬斗志;在角逐中乘风破浪【点评】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
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
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
2.下面是摘自网络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杜甫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诗圣,近日来却有两百余幅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
在这些对语文课本插图的“再创作”中,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________不过,恶搞应该是有底线的。
印度人不会不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不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杜甫很忙”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反省。
(1)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划线的文字:________。
(2)横线上应加上的标点是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修改划线的句子,使之符合文意。
【答案】(1)家喻户晓(2)……(省略号)(3)改为:印度人不会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解析】【分析】⑴意思是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
根据这个解释,很容易想到常用成语“家喻户晓”,应该说难度不大,⑵几个“时而”开头的句子构成排比句,最后的标点符号应该是省略号,表示并列和列举的省略。
⑶语病是否定不当,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文段实际要表达的外国对名人的尊重,不会恶搞,所以两个分句个去掉一个“不”字,变成否定句。
故答案为:⑴家喻户晓⑵ ……(省略号)⑶改为:印度人不会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答题时应注意,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
一般来说,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等。
⑵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该使用什么标点符号。
⑶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答题时应注意,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
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qián诚塞得满满的。
沿着岁月的河道溯源,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
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一直穿越时空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震撼!这是一个不惧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
他奔走在游说的道路上,执着而坚定,焦zhuó而真诚。
他契而不舍地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地做百姓代言人。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qián________zhuò________诚溯源焦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济世”中“济”的意思是()A.渡,过河B.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C.补益(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答案】(1)虔;sù;灼(2)契而不舍;锲而不舍(3)B(4)难道他不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吗?【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虔”不要写成“谦”等字,“溯”不要注成“shù”,“灼”不要写成“酌”。
(2)“契而不舍”应改为“锲而不舍”。
(3)“济世”,在金钱、物质等方面救济世人。
故“济”在这里的意思是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
故选B。
(4)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此题要把表示反问的词语和否定词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即可。
故答案为:⑴虔;sù;灼⑵契而不舍;锲而不舍⑶ B⑷难道他不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吗?【点评】⑴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积累。
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
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⑷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
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本题要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聪,亲爱的孩子。
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
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没有谁可诉苦。
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我预料在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4)题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不协调,应改为:________(2)“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一句与前面对应的句子是()A.我们并没有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B.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C.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D.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3)如果把划线的句子换成:“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好不好,为什么?(4)填入横线的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一项是()A.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B.就是不再去想失败的惨痛,而振作起来走向前去。
C.就是吃一堑,长一智。
D.就是以平常心态对待人生浮沉,泰然处之,向前看。
(5)作者用“克利斯朵夫”的事例的主要意图是()A.鼓励儿子更勤奋地从事艺术事业。
B.鼓励儿子像克利斯朵夫那样栽了筋斗爬起来。
C.教育儿子向克利斯朵夫学习,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D.鼓励儿子创造更多的克利斯朵夫式的人物形象。
【答案】(1)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2)C(3)不好。
因为原句用比喻说理更生动、形象、透彻。
(4)A(5)B【解析】【分析】(1)结合上下文陈述语气不恰当,应该为反问句,即: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2)考查照应句。
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3)考查句子的辨析。
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解答时,我们认真读给出的句子,确定各分句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填入的句子。
(5)考查“克利斯朵夫”的事例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点评】(1)此题考查对句子语气的把握能力。
(2)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辨析能力。
(4)该题考查对句子衔接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5)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七、综合题(共16题;共186分)5.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
他了解保尔的悲剧……“阿基姆,难道你真的以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着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
只有死,才能让我离开战斗行列。
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
”阿基姆沉默不语。
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
他明白,像保尔这样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生龙活虎”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
(3)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文段中“悲剧”指什么?②“呐喊”表达了保尔怎样的心声?【答案】(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2)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3)像保尔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4)①“悲剧”指完全瘫痪,双目失明。
②“呐喊”是指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解析】【分析】(1)根据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文学常识及情节的积累可知这段话的出处及作者。
(2)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成语意思。
(3)陈述句成反问句的基本原则是意思不能变,一般要使用“难道”“怎么”等反问词,另外,否定的陈述句要变成肯定的反问句,句末要用问号(?),据此转换句式即可。
(4)根据对这部名著情节的积累可知“悲剧”的内涵以及保尔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