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血压病人的体位性低血压的指导
高血压护理常规知识
高血压护理常规知识高血压对很多朋友来说想必并不陌生,作为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表现,该疾病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严重的还会伴有血管、心脏、脑和肾脏等脏器损害。
在尽力实现降低血压,防止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同时,还要注意自我调整情绪、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改善缓解症状等方面的目的。
目前,相关研究证实,高血压的护理在高血压病情改善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通常情况下,高血压患者需要从饮食、运动、心情等多个方面加强注意,还有就是需要注意用药、遵医嘱行为。
下面我们在了解展开高血压护理知识之前,说一下什么是高血压。
在国际卫生组织对高血压的规定中,高压的正常值范围:为90~ 140毫米汞柱,低压为60 ~ 90毫米汞柱。
正常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甚至很多高血压患者以为身体健康,实际上血压水平已经超过正常值了。
随着病情持续性发展,逐渐出现失眠、心悸、神情倦怠等现象。
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表现为头痛耳鸣、头晕眼花、心情烦躁、面色苍白。
严重时,表现为面红目赤、肢体麻木、头部胀痛剧烈、疲乏无力、恶心呕吐、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长期系统地用药。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基本上了解到高血压相关知识,让大家做到心中有数,下面来仔细地说明以下高血压基础护理服务内容。
一、饮食护理:在饮食方面,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了。
因为饮食对其血压水平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影响,可以说饮食会直接影响到血压高低。
高血压患者要坚持低盐、低脂肪,低热量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食用植物油,尤其是玉米油,忌食油炸、腌制食品。
服用降压药期间,忌食扁豆、蘑菇、啤酒、葡萄、香蕉等。
少量多餐,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及蛋白质食物,适当控制总热量,食量以不使体重超重为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通便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非常的重要,很多高血压患者深受便秘的困扰。
因为一旦便秘,在用力的过程中就会导致血压直线升高,一不小心就会导致血管阻塞、脑出血等情况发生,风险性非常高。
康复训练中体位性低血压紧急处理预案
康复训练中体位性低血压紧急处理预案
一、康复治疗之前进行血压的测量。
二、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长期卧床的病人和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站立时动作应缓慢,在站立前先做准备动作,及做些轻微的四肢活动,也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升高血压,做好体位转换的过渡动作,即卧位到坐位,坐位到站立位,从而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三、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首先应小心轻轻地抬到卧室和宽敞的场所,尽量减少病人身体及头部的震动、摇晃、颠簸,加重颅内出血及发生脑疝。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病人解开衣领、褲带,必要时将上衣用剪刀剪开,以减少对呼吸的阻力,有假牙者取下假牙,体位以侧卧位为宜,使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易于流出,如出现舌头后坠,呼吸鼾声大,可用手将下颌托起,当病人出现抽搐时,可用一块半寸宽的竹板缠上软布塞入上下齿之间,以防舌头被咬伤;给予静脉注射20%甘露醇或50%葡萄糖脱水,以防发生脑疝;及时请求相关科室会诊,急诊CT查颅内出血情况。
四、严格筛选。
进行电动直立床训练及下肢机器人训练的病人。
五、进行站立训练时,遵循康复治疗的循序渐进原则。
严禁长时间站立。
六、治疗时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并观察患者面部表情。
高血压病的护理
高血压病的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病情评估:评估患者的高血压程度:分级(一级:140-159∕90-99mmHg;二级:160-179/100-109mmHg;三级大于180/1IOmmHg)2.安全评估:评估患者年龄、性别、自理能力、全身血管情况。
3.疾病认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评估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疾病的重视程度及配合程度。
4.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二)护理要点1.对血压持续增高的患者,应每日测量2-3次,并做好记录,要警惕脑出血的发生。
如在血压急剧增高的同时,出现头疼、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处理。
2.严重高血压患者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3.密切观察降压药的疗效,如血压下降过快,应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药物用量。
4.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可按医嘱维持药量,但不得随意停药。
5.应选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饮食。
6.肥胖者应限制热能的摄入,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
(三)宣教及指导要点1.饮食宣教:鼓励病人多食水果、蔬菜、戒烟、控制饮食,减少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
对服用排钾利尿药的患者,应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香蕉、橘子等。
2.用药宣教:服用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如血压控制平稳,应遵医嘱维持药量,不得随意停药。
定期复查。
3.保障合理的休息、睡眠、避免劳累。
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尤其是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氧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跑步、打太极拳等,但需要劳逸结合。
4.教会患者在家里测量血压,或在社区进行血压监测o(四)注意事项1.某些降压药如哌噗嗪、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嘱患者服药后卧床2-3小时,必要时协助病人起床。
无异常后方可下床活动。
同时变换体位时动作应缓慢,以免发生意外。
2.有些降压药可引起水钠潴留,如:脏乙咤、长压咤。
需每日测体重,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水肿情况,注意保持出入量的平衡。
体位性低血压-精选文档
四、病因学
血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排血、周围血管阻力和 循环血量3个因素,三者之间相互适应,互相协调, 才能保证血压的相对稳定,这种协调主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完成,无论何种原因造成上述三种因素 之一或 多个功能发生障碍或其协同作用受损,必然 导致血压的异常变化。心脏排血减少、周围血管阻 力下降和(或)循环血量不足引起血压降低,反之 引起血压升高。
正常体位变换时血压的调节
体位变 换 回心血量下降 心输出量下降
适应体位的改变
维持正常血 压
刺激大血管容量感受器、 压力感受器
心脏输出量增加
心血管中枢整 合传入信息
动脉和静脉血管收缩、 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加
人体有平卧位改为直立时约有500-700ml血压蓄积在 下肢、内脏和肺循环,使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降 底,在最初15分钟循环血量丧失15%-20%,引起血压 下降,人体可通过上述调节机制短时间内使血压恢复。 当上述任何一种自身调节机制失常,或药物影响,即 可出现血压下降,各脏器灌注减少。 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对供血不足尤为敏感,可导致乏力、 眩晕、认知障碍等症状,甚至晕厥 。 可导致冠脉灌注不足。
五、发病机制
1、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失血、失液所致的血容量绝对 不足和血管扩张剂所致的血容量相对不足。 2、年龄相关性大动脉弹性减弱及心血管反应性的降低 3、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常因阻断压力感受器反射弧的 某一部分,使周围血管张力不能随体位改变而变化。 4、舒血管因子的释放增多 如组胺、5-羟色胺、缓激 肽、前列腺素等血浓度升高引起周围血管舒张等。
老年人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如下:
1、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是体位性 低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2、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 功能减退、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均 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这主要是由于主动脉弓、颈动 脉窦的老化、硬化性的改变,导致主动脉弓压力感受 器对血压波动不敏感,效应器对缩血管物质的反映受 限,使小动脉反射性收缩发生障碍所致。 3、心血管系统 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严重狭窄、充血 性心衰、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梗阻性心肌病、 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体位性低血压的处理
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治疗(一) (2006-09-18 19:55:36)分类:脊髓损伤康复专栏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tion)是高位脊髓损伤患者(T4以上)康复训练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受伤早期常伴有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它是妨碍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体位性低血压是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体位性低血压治疗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一系列的康复训练。
一、体位性低血压的定义血压的变化是诊断体位性低血压的重要指标,当病人由卧位向坐位或站位转移的过程中,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心慌不适,甚至意识丧失或昏厥,同时病人血压下降1.33----2.67kpa,即可确定为体位性低血压。
二、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目前,体位性低血压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以下因素可能与病因有关。
(1)神经源性因素:脊髓损伤患者早期交感神经的传导通路中断,从而导致血管交感神经支配障碍,当患者由卧位转变为直立位时,神经调节失效,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影响脑部供血,出现上述症状。
(2)血管源性因素:血管系统内的血液因受地球重力场的影响,产生一定的静水压,当人体从平卧位转为直立位时,此时血液在下肢产生充盈膨胀,人体此时会发动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使骨骼肌、皮肤、肾、腹腔内脏和阻力血管收缩以及心率加快,故动脉血压可很快恢复,但脊髓损伤患者发生体位改变时,失去了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致使下肢静脉充盈,静脉回流下降,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甚至昏厥。
(3)心源性因素:心脏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舒张时则可从静脉抽吸血液。
脊髓损伤患者长期卧床,因此地球引力产生的静水压长期处于同一水平即心脏收缩对血液产生的压力不需要对抗静水压,心脏处于较低作功状态,随着时间的延长,心收缩力不断下降,当患者重新想站立时,心脏搏出的血液所产生的压力不能充分供应脑部,产生低血压症状。
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治疗(二) (2006-09-18 19:59:23)分类:脊髓损伤康复专栏三、脊髓损伤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善脑血流调节来实现的,据国外文献报道。
高血压护理常规
高血压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一)给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
(二)嘱病人卧床休息,抬高床头,避免劳累、情绪激动。
(三)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从卧位至站立前先坐一会。
(四)病人头晕、视物模糊时立即就地休息,上厕所外出时有人陪同。
(五)并发症护理 1.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告知病人避免长时间站立,尤其在服药后最初几小时内,改变体位宜慢,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
2.高血压急症: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和不必要的活动,协助生活护理。
二、用药护理1.遵医嘱给予速效降压药、镇静药及脱水剂。
调整给药速度,严密监测血压。
告诉病人及家属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与副作用,并提供书面资料。
2.根据个人的工作睡眠习惯,协助病人制定服药时间,必要时提供一个服药时间表,以便病人每天有规律的定时服药。
3.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超重者应控制食量。
4.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和进行蒸汽浴,避免长时间站立。
三、健康教育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引起高血压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及对身体的危害,以引起高度重视,坚持长期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水平,以减少对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
2、用药指导:告诉病人药物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副作用。
指导病人及家属坚持服药治疗。
教育病人服药剂量必须按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
提醒病人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学会自我观察和护理。
四、生活指导1、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戒烟限酒,少食多餐,避免过饱,防止便秘,控制体重,保持心情愉快。
2、自我检测:教会病人及家属血压测量的方法,并做好记录,定期门诊随访复查,病情变化时立即就医。
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措施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整,保 持情绪稳定
鼓励患者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 受,增进彼此理解和支持
家属教育与沟通技巧
向家属讲解疾病相关 知识,提高其对患者 的理解和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关 心和陪伴,共同应对 疾病
指导家属掌握与患者 沟通的技巧,避免给 患者带来负面情绪
寻求专业心理援助途径
根据患者需求,推荐合适的心理 援助途径,如心理咨询热线等
患者依从性有待提高
部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如未按时服药、 未坚持锻炼等,影响了护理效果。
健康教育不足
部分患者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不足,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 ,需要加强健康教育。
提出改进建议并优化方案
1 2
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 护理方案,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药物治疗 等方面。
03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蛋 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 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
04
提醒患者注意补充水分,尤其在 炎热天气或运动时,以防脱水导 致血压下降。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总结本次护理措施实施效果
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 施,患者的头晕、乏力等 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生活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体位性低血压的典型症状包括头晕、眼花、乏力、恶心、心 悸等,严重时可能出现晕厥。这些症状通常在体位改变后迅 速出现,平卧休息后可缓解。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体位性低血压可分为急性体位性 低血压和慢性体位性低血压。急性体位性低血压症状较明显 ,血压下降幅度较大;慢性体位性低血压症状较轻,血压下 降幅度较小。
指导患者记录血压日记,包括 测量时间、血压值、症状等信 息。
高血压的护理常规
一.食物不过咸:限盐 二.食物不过甜:限糖 三.食物不过腻:限制 脂肪过高的食品 四.食物不过辛:限制 饮酒 五.食物不过苦:过食 可致食欲不振
1.酒 2.浓茶 3.狗肉 4.多盐 5.辛辣和精细食物 6.动物蛋白质 7.高热能食物
高血压饮食黄金六原则
1、三餐 2、低盐 3、高钾 4、果蔬 5、补铁 6、饮水
不宜吃的食物 u:肉类: 肥肉、动物内脏、腊肉、腊肠
u海产: 鱿鱼、鱆鱼、墨鱼、虾蟹 u奶类: 全脂鲜奶、全脂奶粉、炼奶 u蛋类:蛋黄、皮蛋、咸蛋、鹌鹑蛋 u饮品:汽水、罐头果汁、酒、咖啡 u食油:动物油、沙律酱 u其他: 蛋糕、西饼、糖果、肉类浓汤
饮食上的五味不 高血压患者的饮
过原则:
食禁忌有:
u应连续测量两次血压取平均值,
4.有关检查:了解病人的血糖、血脂、
血清电解质、肌肝、尿素氮以及心电图 、超声心电图、X线的检查结果,这些资 料有助于判断靶细胞器官受损情况及发 现引起该病人血压增高的因素,
二 主要护理诊断
Ø1.疼痛:头痛;与血压增高有关, Ø2.活动无耐力:与长期血压高致心功
能减退有关,
六 饮食护理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进食 肥腻、刺激性、高胆固醇及腌制的食物,
高血压人士的饮食总原则:
u以清淡为主,避免进食肥腻、刺激性、高胆 固醇及腌制的食物, u煮食方法应以蒸、滚、汆、炆为主,避免煎 炸 u少肉多菜,肉类以瘦肉为主,去膏去皮, u少盐、少糖、少油,
特别推荐的食物:
动情况,详细记录出入液量,对高血压危象患者监测 其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等,
4.冬季应注意保暖,室内保持一定的室温,洗澡
时避免受凉,
五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病人存在的各种思想顾虑,有 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精神因 素与疾病形成的关系,教会病人掌握一定的心理应 急方式,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心理调节,提高心理承 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尽 量避免高血压诱 发因素,以维持血压的稳定,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血压控制不理想,有并发症或其他疾病的病人,疾 病的发展会使病人想到生命的终结,为此感到悲观 、恐惧和紧,因此,护理人员更应加倍关怀照顾,以 热情耐心的态度关心了解病人的思想状况、生活情 况,理解病人内心的痛苦,提供必要的情感援助,给 予病人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病人提高自控能力, 保持平和愉快的心境,消除悲观情绪,增强战胜疾病 的信心,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
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文章目录*一、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二、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和症状*三、体位性低血压怎么治疗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1、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无论是哪一种低血压病人,都可以适当多吃些咸一点的食品,因为盐能使血压上升。
每天多喝水,多运动能增加血容量,还可吃些桂圆肉,大枣,红小豆等,不但能增加营养,还有利于纠正低血压。
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平时养成运动的习惯,均衡的饮食,培养开朗的个性,保证足够的睡眠,规律正常的生活。
早上起床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防止血压突然下降,起立时不能突然,要转身缓缓而起,肢体屈伸动作不要过猛过快,例如提起,举起重物或排便后起立动作都要慢些。
洗澡水温度不宜过热,过冷,因为热可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冷会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压。
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足。
对有下肢血管曲张的老人尤宜穿用有弹性的袜子,紧身裤或绷带,以加强静脉回流。
体格瘦小者应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
不要在闷热或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减少发病。
低血压患者轻者如无任何症状,无需药物治疗。
重者伴有明显症状,必须给予积极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严重危害发生。
2、体位性低血压的易发人群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和儿童的常见病,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者约占15%,其中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30%~50%。
老年人由于心血管系统逐渐硬化,大血管弹性纤维也会减少,交感神经增强,可使老年人收缩期血压升高。
长期偏高的血压,不仅损害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处)的敏感度,还会影响血管和心室的顺应性。
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或服降压药以后,在血压突然下降的同时,缺血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
此外,老年人耐受血容量不足的能力较差,可能与其心室舒张期充盈障碍有关。
因此,任何急性病导致的失水过多,或口服液体不足,或服用降压药及利尿药以后,以及平时活动少和长期卧床的病人,站立后都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护理个案
定期进行技能考核,确保护理人 员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如患
者体位调整、血压监测等。
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学术交流会议 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护理理念 和技术,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
沟通协作能力培养举措
加强护理团队内部的沟通与协 作,定期召开团队会议,分享 工作经验和心得。
培养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 和服务意识,鼓励彼此之间的 互助和支持。
护理团队人员配置及职责明确
01
护理团队应包括主管护师、护师和护士等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确保 团队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02
明确各层级护理人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细致的护理 服务。
03
护理人员应定期轮换,以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
对护理人员进行体位性低血压相 关知识的培训,包括病症识别、 紧急处理措施等,提高护理人员
体位性低血压护理个案
演讲人: 日期:
• 体位性低血压相关知识普及 • 护理措施实施与效果评价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康复期管理和随访安排 • 护理团队建设与培训提升
01
患者基本信息与病情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
张三
性别
男
年龄
65岁
职业
退休
170cm
身高
体重
70kg
病史及诊断结果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近期出现站立时头晕、眼前发黑症状,经医生诊 断为体位性低血压。
病史
诊断结果
体位性低血压,医生建议调整降压药物使用,加强体位变换时的注意事项。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轻度
患者仅在长时间站立或迅速站立时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症状,休息后可迅速缓 解。
体位性低血压应急预案
一、概述体位性低血压是指患者在站立或坐立姿势下,血压急剧下降,出现头晕、眼花、心慌、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晕厥。
为有效预防和处理体位性低血压,制定以下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体位性低血压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小组成员包括:医疗负责人、护士、护理人员、心理咨询师、后勤保障人员等。
三、预防措施1. 对易患人群(如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等)进行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
2.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作息等。
3. 定期监测血压,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4. 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尤其是空腹、饮酒后。
5. 饮食方面,适当增加盐分摄入,多饮水。
四、应急处理流程1. 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时,立即将患者置于平躺位,头部略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
2.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
3. 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减轻紧张情绪。
4. 根据患者症状,给予以下处理:(1)轻症患者:给予适量温水,缓慢饮用,休息片刻后可恢复正常。
(2)症状较重者: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进行补液治疗。
(3)血压持续下降者:给予升压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5.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立即通知医生。
6. 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以下措施:(1)调整饮食,增加营养摄入。
(2)适当进行运动,增强体质。
(3)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五、后期处理1.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
2. 定期随访患者,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加强对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应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能力。
4. 对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优化应急预案。
六、总结体位性低血压应急预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对患者病情的快速反应能力,降低体位性低血压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威胁。
各级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加强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老年病人体位性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I 沈 阳军 区 总 医院 综 合 一科
2 5 5 部 队 6 6 1
I0 1 06 1
6 中, 2例 每人用 药 4— 8种 , 为扩 冠 、 多 降压 、 利 尿 等药 物 , 硝酸 酯类 、 管转 换 酶 抑 制 药 、 如 血 8
再缠 以纱布 绷带 。对 在 躯干 等 不 易 固定 的部 位 , 可将针 尾缝合 固定于皮 肤上 。静 脉 留置针进 入血
管 的长 度应适 度延长 , 防止脱 出。对躁 动 、 以 不能
测肾脏 、 心脏、 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对吸人性
损 伤 者 , 严 密观 察有 无 乏氧 、 应 呼吸道 梗 阻 , 测 监
2 3严 密观 察病 情 变化 . 护 士应 严 格 执行 医嘱 , 密 切 观察 病情 变 化 , 有 关监 测 指标 及 时 、 确 、 将 准
客 观地报 告 医生 以调 整治疗 。
生命 体征 的变化 以尿量 和神志较 为敏感 。休 克 时脑 组 织缺 氧 , 表现 为 烦躁 不安 、 合作 ; 量 不 尿 可 较准确 地反 映脏器 血液灌 流情况 。对化学 烧伤 者严 密 观察 尿 量 、 色 、 率 、 尿 心 血压 、 志等 , 神 以监
.
老年
护理
体位 性低血 压 是 由于 体位 突然 改变 , 力感 压 受 器调节 障碍 而引 起 的血 压 降低 , 老 年人 晕 厥 是
的重要原 因之一 。2 0 0 4年 l 2月 至 2 0 0 6年 l 0月
1 对 象及方 法
1 1对 象 .
本组 6 2例 中, 6 男 0例 , 2例 , 龄 女 年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
1、指导其应保持平静的心境,消除悲观情绪,增加治疗信心。
2、合理饮食,以低盐、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的饮食为原则;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含丰富纤维食物,每日食盐含量限制在6克以下,戒烟酒。
3、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合适的有氧
运动方式、强度、时间和频度。
如快走、跑步、游泳。
运动时间10-30分钟,个体允许可达60分钟。
4、要使病人认识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注意安全措施,防止体位性
低血压而导致跌倒。
出院指导:
1、正确认识高血压病,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配合治疗。
会
血压的自我监测。
2、重视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正确饮食,
控制体重,戒烟限酒。
适当运动。
3、保持生活规律,作息定时,早睡早起,充足睡眠,保持排便通畅,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4、按时服药,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
5、定期到医院复查,症状加重立即就诊。
体位性低血压的处理
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治疗(一)(2006-09-18 19:55:36)分类:脊髓损伤康复专栏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tion)是高位脊髓损伤患者(T4以上)康复训练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受伤早期常伴有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它是妨碍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体位性低血压是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体位性低血压治疗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一系列的康复训练。
一、体位性低血压的定义血压的变化是诊断体位性低血压的重要指标,当病人由卧位向坐位或站位转移的过程中,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心慌不适,甚至意识丧失或昏厥,同时病人血压下降,即可确定为体位性低血压。
二、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目前,体位性低血压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以下因素可能与病因有关。
(1)神经源性因素:脊髓损伤患者早期交感神经的传导通路中断,从而导致血管交感神经支配障碍,当患者由卧位转变为直立位时,神经调节失效,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影响脑部供血,出现上述症状。
(2)血管源性因素:血管系统内的血液因受地球重力场的影响,产生一定的静水压,当人体从平卧位转为直立位时,此时血液在下肢产生充盈膨胀,人体此时会发动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使骨骼肌、皮肤、肾、腹腔内脏和阻力血管收缩以及心率加快,故动脉血压可很快恢复,但脊髓损伤患者发生体位改变时,失去了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致使下肢静脉充盈,静脉回流下降,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甚至昏厥。
(3)心源性因素:心脏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舒张时则可从静脉抽吸血液。
脊髓损伤患者长期卧床,因此地球引力产生的静水压长期处于同一水平即心脏收缩对血液产生的压力不需要对抗静水压,心脏处于较低作功状态,随着时间的延长,心收缩力不断下降,当患者重新想站立时,心脏搏出的血液所产生的压力不能充分供应脑部,产生低血压症状。
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治疗(二)(2006-09-18 19:59:23)分类:脊髓损伤康复专栏三、脊髓损伤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善脑血流调节来实现的,据国外文献报道。
体位性低血压的处理
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治疗(一)(2006-09-18 19:55:36)分类:脊髓损伤康复专栏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tion)是高位脊髓损伤患者(T4以上)康复训练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受伤早期常伴有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它是妨碍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体位性低血压是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体位性低血压治疗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一系列的康复训练。
一、体位性低血压的定义血压的变化是诊断体位性低血压的重要指标,当病人由卧位向坐位或站位转移的过程中,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心慌不适,甚至意识丧失或昏厥,同时病人血压下降1.33----2.67kpa,即可确定为体位性低血压。
二、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目前,体位性低血压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以下因素可能与病因有关。
(1)神经源性因素:脊髓损伤患者早期交感神经的传导通路中断,从而导致血管交感神经支配障碍,当患者由卧位转变为直立位时,神经调节失效,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影响脑部供血,出现上述症状。
(2)血管源性因素:血管系统内的血液因受地球重力场的影响,产生一定的静水压,当人体从平卧位转为直立位时,此时血液在下肢产生充盈膨胀,人体此时会发动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使骨骼肌、皮肤、肾、腹腔内脏和阻力血管收缩以及心率加快,故动脉血压可很快恢复,但脊髓损伤患者发生体位改变时,失去了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致使下肢静脉充盈,静脉回流下降,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甚至昏厥。
(3)心源性因素:心脏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舒张时则可从静脉抽吸血液。
脊髓损伤患者长期卧床,因此地球引力产生的静水压长期处于同一水平即心脏收缩对血液产生的压力不需要对抗静水压,心脏处于较低作功状态,随着时间的延长,心收缩力不断下降,当患者重新想站立时,心脏搏出的血液所产生的压力不能充分供应脑部,产生低血压症状。
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治疗(二)(2006-09-18 19:59:23)分类:脊髓损伤康复专栏三、脊髓损伤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善脑血流调节来实现的,据国外文献报道。
高龄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的护理
1 9 9 9 , 4 7 ( 3 ) : 1 3 3 2 1 3 3 6 . [ 2 ] We i s s A , G r o s s m a nE , B e l o o s e s k y Y , e t a l . O r t h o s t a t i c h y p o t e n s i o ni na c u t e g e r i a t r i c w a r d : i s i t a c o n s i s t e n t f i n d i n g [ J ] . A r c hI n t e r nM e d , 2 0 0 2 , 1 6 2 ( 7 ) : 2 3 6 9 2 3 7 4 . [ 3 ] 朋风光, 魏霞, 袁军, 等. 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脏病患者 体位性 低 血 压 的 影 响 [ J ] . 中 国 基 层 医 药, 2 0 0 8 , 1 5 ( 3 ) : 4 1 4 . [ 4 ] 沈月秀. 内科老年住院病人体位性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 理干预[ J ]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 0 0 4 , 2 0( 4 ) : 4 7 4 8 .
[ 中图分类号] R 5 4 4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6 7 2 6 7 9 0 ( 2 0 0 9 ) 0 2 0 2 0 4 0 2
体位性低血压( O H ) 的定义为: 在改变体位为直 立位的 3m i n内, 收缩压( S B P )下降 >2 0m mH g或 舒张压( D B P )下降 >1 0m mH g , 同时伴有低灌注的 症状
了很大的发展, 这可能归因于生物反馈技术在这一 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 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巳将生 物反馈训练作为一种常规方法, 广泛应用于胃肠道 功能障碍, 如大便失禁、 肠易激综合征, 尤其是出口
注意体位性低血压
注意体位性低血压
王慧
【期刊名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年(卷),期】2015(0)4
【摘要】如果你会因为晨起时出现头晕眼花而有摔倒的风险,那么就需要告知医生。
这是个有着不常见名字的却常见的症状:体位性低血压。
这意味着当人们从躺位或坐位更改为站立位时,血压会下降并且立即感觉到有些头晕眼花。
那是因为当站立
的时候血液会短暂积聚在下肢中,而且机体需要一段时间挤压腿部从而补充血液加
速回流至心脏的大血管。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王慧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球后注射氯丙嗪应注意体位性低血压 [J], 宋忆淑;刘勇
2.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和体位性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研究 [J],
卫建辉;翟哲民;王玉梅;李敏;杜柳杨;乔纤;烟海丽
3.警惕体位性低血压 [J], 屈艳玲
4.注意细节,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J], 林梓卿
5.呼吸抗阻训练对改善脊柱手术患者术后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研究 [J], 刘娟;赵秋艳;徐青月;艾杜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血压病人的体位性低血压的指导: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1.少食多餐,不宜吃得过饱。
餐后不要马上活动,可适当休息几分钟后再站起行走或干其他事。
同时要多饮水,每日至少喝2~3升。
2.热水浴时要事先准备好浴垫或小椅子,洗浴时坐在浴垫或椅子上,洗完后要适当躺一会儿再起立活动。
3.呈站立状态时要每隔几分钟活动一下身体。
另外,弯腰后不可突然站起,应扶墙或借助其他物体慢慢起立。
4.睡眠时床头应抬高25~30厘米,起床时尽量减慢变换体位的速度,或分段改变体位,即卧位-坐位-立位,以防因脑供血不足而晕倒。
5.持之以恒的运动有助于减少低血压发生,但应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也不要做体位变动过于剧烈的运动,以步行、慢跑、游泳等项目为宜。
运动后应无气喘,心率不超过110次/分钟。
6.服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凡可引起头昏、头晕及低血压的药物应慎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头晕、头痛、视力改变等症状。
一旦有这些症状发生,应立即测量血压并坐下或躺下,防止病情加重。
7.合理调整饮食。
对于老年人,为了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晚间宜进干食,利尿剂尽量在白天应用,以免夜间起床小便发生意外。
国外医生观察到咖啡因对慢性直立性低血压疗效甚好,早餐前30分钟口服咖啡因0.25克,能减轻饭后血压下降。
也可在早饭前喝杯浓咖啡,借此提供咖啡因,也可收到相似效果。
8.积极诊治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