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整理复习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一、古代史1.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早阶段,从人类出现到进入农业社会大约跨越了200多万年。

原始社会的特点是人类以狩猎、采集为生产方式,居住在洞穴、树上或简单的棚屋里,生活比较艰苦。

在原始社会,人类逐渐掌握了使用火、制作简单工具等技术。

2.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二个阶段。

奴隶社会的特点是出现了生产力高度发展,阶级分化明显的现象。

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是奴隶制度和城邦制度的出现。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是主要劳动力,贵族是统治者。

3.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奴隶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

封建社会的特点是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土地是主要生产资料。

在封建社会,农民是主要劳动力,封建地主是统治阶级。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高峰是唐宋时期。

4.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私人占有和市场经济成为主要特征。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是统治阶级。

5. 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实行。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者是统治者,追求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

6. 近代史近代史是指从16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历史时期。

近代史的主要特点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殖民地剥削的加深。

在近代史中,世界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如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

二、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夏商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点。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商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周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

2.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个时期。

春秋战国是中国封建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也是诸侯割据的时期。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一、古代史
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矛盾激化和秦国一统天下
3. 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战争
4.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5. 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纷争
6. 隋唐时期的政治设立和科技发展
7. 宋朝的政治改革和经济繁荣
8. 元朝与明、清王朝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9. 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文化成就和科技发展
二、近现代史
1. 甲午战争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3. 五四运动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 抗日战争和国共两党的合作
6.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
7.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8. 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9. 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以上就是初中历史的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取得好成绩。

中考历史复习材料

中考历史复习材料

中考历史复习材料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章:远古时代1.1 原始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原始人群的阶段特征- 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1.2 夏、商、西周的更迭-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1.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铁器牛耕的使用与私田的开垦- 诸侯国的兼并战争第二章:秦汉时期2.1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 秦朝的统一六国-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的暴政与农民起义2.2 汉朝的兴起与发展- 汉朝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汉朝的对外交流与张骞出使西域- 汉朝的科技文化成就2.3 两汉的对外关系- 汉朝与匈奴的战争- 汉朝与西域的关系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3.1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的局面3.2 两晋南北朝的更迭- 晋朝的建立与灭亡- 南北朝的更迭与民族融合3.3 南北朝的文化成就- 的传播与的兴起- 南北朝的书法与绘画艺术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第四章:鸦片战争与近现代史的开端4.1 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原因- 《南京条约》的签订与影响4.2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的建立与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的政权建设与北伐西征-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第五章: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5.1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洋务运动的背景与目的- 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成就5.2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的背景与过程- 辛亥革命的过程与成果第六章:北洋政府与国民党政府6.1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混乱- 北洋政府的成立与统治- 北洋政府的内外政策6.2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与抗日战争- 国民党政府的成立与统治-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过程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巩固7.1 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放战争的背景与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意义7.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与内外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改革与农业集体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反”“五反”运动第八章: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8.1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影响- 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与原因- 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与影响8.2 改革开放的进程与成果-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政策- 改革开放的成就与影响第四部分:世界史第九章:世界古代史9.1 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 古埃及的文明与金字塔- 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的与种姓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哲学思想- 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与帝国扩张9.2 教与的起源与发展- 教的起源与传播- 的起源与传播第十章:世界近现代史10.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的背景与主要代表人物-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影响10.2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与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与过程10.3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与过程-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衰落第十一章:世界现代史11.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与过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与影响1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与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11.3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冷战的背景与过程- 两极格局的瓦解与多极化趋势。

历史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

历史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

历史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一、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 夏朝建立和衰亡的原因-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封建社会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代的国家分裂和战争- 战国时代的纵横家和百家争鸣- 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3.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 兵马俑和长城的建设- 汉朝的封建制度和丝绸之路的开通4.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期的分裂局面和民族大迁徙-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和文化发展- 《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5. 唐宋时期- 唐朝的大唐盛世和玄武门之变- 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和科技文化繁荣- 北宋的靖康之变和南宋的亡国之痛6. 元明清时期- 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明朝的中兴和瓦解- 清朝的入关和康乾盛世二、中国近代史1. 清末民国时期- 清朝的衰落和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和黄兴的思想与行动2.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五四运动领导人陈独秀和胡适的思想与实践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思想与行动-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作用与贡献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发展- 解放战争的开展和结束- 抗日和解放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事件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政治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6. 当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外交政策- 中美关系和中俄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作用三、世界史1. 古代世界的文明起源- 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2. 中世纪的世界格局- 罗马帝国的分裂和封建体制的形成- 拜占庭帝国和伊斯兰世界- 卡洛林帝国和十字军东征3. 欧洲的大航海时代- 葡萄牙的航海活动和发现之旅-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和新大陆的开发- 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和英国的殖民帝国4. 世界两次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战争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与国际组织5. 冷战时期和后冷战时期- 苏联和美国的对立和冷战的发展-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 当代世界的全球化和多极化六、地理知识1. 世界地理概况- 世界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世界地势和气候分布- 世界地貌和生态系统2.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中国地势和气候分布- 中国地貌和生态系统3. 世界人口与城市发展- 世界人口和人口分布- 世界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趋势- 世界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4. 中国人口与城市发展- 中国人口和人口分布- 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5. 世界资源与环境问题- 世界主要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世界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世界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6. 中国资源与环境问题- 中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中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中国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以上提纲总结了历史会考的主要知识点,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根据提纲进行分模块的学习和复习,以便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和提高考试成绩。

2024年初三历史复习资料总结范本

2024年初三历史复习资料总结范本

2024年初三历史复习资料总结范本一、古代文明1. 早期古代文明: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文明、黄河文明2. 古代希腊文明:希腊城邦、雅典民主制度、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希腊文化3. 古代罗马文明:罗马帝国、罗马法、罗马建筑、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4. 古代印度文明: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数学和医学的发展5. 古代中国文明:先秦时期、秦汉帝国、汉朝经济、科技的繁荣、丝绸之路的开设二、中世纪欧洲1. 罗马帝国的衰亡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封建制度的形成2. 欧洲封建社会:封建领主、领地经济、农奴制度、重农抑商政策、宗教的影响3. 教会的权力:教皇、主教、修道院、十字军东征、宗教裁判所4. 商业和城市的兴起:城市经济、行会制度、市政自治5.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发达的艺术和文学、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三、近代史1. 大航海时代: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和发现2. 印第安人的遭遇:殖民扩张、奴隶贸易、文化的碰撞3.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宗教战争、新教的兴起4. 经院哲学的衰落:启蒙运动、科学的发展、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和影响5. 英国的民主进程:君主立宪制、普选权的扩大、议会的兴起四、现代史1. 法国大革命:三权分立、人权宣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 工业革命:蒸汽机、纺织机、钢铁工业的兴起、工业化的影响3.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东印度公司、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开启了一系列侵略战争4. 第一次世界大战:军备竞赛、战争爆发的原因、条约的签署与影响5.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崛起、轴心国与同盟国的战争、原子弹的爆炸和日本投降五、现代国际关系1.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冷战影响的区域冲突2. 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崛起:贸易自由化、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加剧3. 联合国:成立的背景、组织结构、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用4.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5. 当代重大事件:恐怖主义的威胁、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新冠疫情对全球的影响以上是2024年初三历史复习资料总结的范本,内容涵盖了古代文明、中世纪欧洲、近代史、现代史和现代国际关系等重要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知识汇总

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知识汇总

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知识汇总一、中国古代文明1.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指南针的发明:唐朝时期的司南望为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

•造纸术的发明: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把木材黏合在一起制成纸张。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

1.2 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朝代•夏、商、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其中周朝历时最长,分为西周和东周。

•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06年,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制度。

•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一定文化和政治统一的朝代。

1.3 中国古代文明的科技成就•造纸术: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

•指南针:唐朝时期的司南望发明。

•火药:中国古代的战争工具之一,可追溯到东汉时期。

•分度器:由李冰发明,是仪器制造的先河。

二、世界古代文明2.1 古埃及文明•像形文字:古埃及的一种记载文字,是一种图像文字,它采用象征性的插图来代替人物和事物。

•金字塔:古埃及的一种建筑物,有复杂的结构,通常作为法老的陵墓使用。

2.2 古希腊文明•基督教:起源于古希腊的一种宗教,基督之名来自于希腊语中的“基督os”(意为“救世主”)。

•希腊神话: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非常重视人的情感体验,强调独立的思考能力。

2.3 古罗马文明•罗马帝国:古罗马文明的象征,是世界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统治着整个欧洲和地中海地区。

•罗马法典:古罗马的法典,被认为是现代法律文化的前身。

三、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3.1 儒家思想•孔子:儒家思想的创立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仁者爱人: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强调人的情感与道德,以“仁者爱人”为中心。

3.2 道家思想•老子: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著作《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一。

•大道至简: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强调自然和生命力的优美和简约。

3.3 佛教思想•佛家思想:佛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印度。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共包括7个学习主题:1、中华文明的起源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3、统一国家的建立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主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说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早期人类生活和生活状况。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他生活在()流域。

距今约()年,他们会制造()和使用()。

2、远古居民的三个代表图: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发现地点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云南省元谋县北京人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3、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代表文化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用火观念社会组织北京人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粗糙的石器使用天然火原始人群山顶洞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懂得爱美死后埋葬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二、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一、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原始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生产活动生产工具住房用具穿着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种植水稻,饲养猪狗牛羊骨制耒耜,已使用磨制石器干栏式房屋制造陶器、玉器、原始乐器学会织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半地穴式房屋制造彩陶1、使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使用()的时代叫做新石器时代。

2、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于父系氏族社会晚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那时他们制造的陶器有黑、白陶。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三、讲述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优质3篇)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优质3篇)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优质3篇)1.中考历史复习资料第1篇民族融合的形式1、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和联系。

和亲、册封促进民族融合。

641年,文成公主入吐蕃。

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从此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回纥的首领骨力裴罗接受唐朝“怀仁可汗”封号。

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2、少数民族统治者接受汉族文化,主动改革。

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大大加速了民族融合。

3、民族间的战争。

4、民族迁移或人民迁移。

5、民族间杂居通婚。

6、各族人民友好交往,经济文化交流。

7、兼并战争。

春秋时在诸侯争霸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逐渐减少,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

2.中考历史复习资料第2篇民族关系的发展线索与特征(1)先秦时期:①炎黄融合,形成夏商周时期的华夏族。

②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和兼并战争,特别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华夏族和周边各族的融合。

(2)秦汉时期:①秦始皇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移民戍边。

促进边疆开发。

②西汉加强同匈奴关系,在西域、西南、百越地区设置机构,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3)魏晋南北朝时期:①少数民族不断涌进中原,冲垮胡汉界限。

②少数民族开始封建化,促进自身进步。

(4)隋唐时期:①少数民族在边疆地区建立许多政权,促进边疆地区开发。

②由于交通发达,汉族和少数民族加强联系。

③中央政府执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战争、和亲、册封、设机构等方式加强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①民族政权对峙,民族战争不断,民族偏见强烈,民族隔阂严重。

②民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各少数民族先后完成封建化。

③元朝统一后,逐渐形成族融合高潮,并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6)明清时期: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民族构成相对固定下来。

②中央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

③版图最终奠定。

④各民族之间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3.中考历史复习资料第3篇【时代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
一、古代史
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 秦朝的统一战争、中央集权和法律制度
3.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4. 隋唐时期的政治改革和文化繁荣
5.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科技进步
6. 元朝的政治统治和文化交流
二、近代史
1. 清朝的政治体制和封建经济
2. 近代中国社会的种种变革和现代国家的成立
3. 近代和思想解放运动
4. 近代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5. 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国际影响
三、现代史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建设
2. 当代中国社会的制度保障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 中国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
5. 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
四、世界史
1. 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2. 各大洲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
3. 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4. 当代国际关系与全球化发展
5. 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以上内容涵盖了高中历史会考的主要复范围。

考生可根据这些主题进行针对性的复,重点掌握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建议考生利用历史教材、参考书籍和在线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和综合复,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祝您考试顺利!。

高中历史总复习资料 (全)

高中历史总复习资料 (全)

高中历史知识库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课从汉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题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6课雅典民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7课罗马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整理)资料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整理)资料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整理)资料一、古代文明的兴起1.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是距今约200万年到约8000年前的一个漫长时期。

- 人类在这个时期主要以打猎、采集为生,使用石器。

2.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之后的一个时期,自约8000年前开始。

- 人类开始将石器改进,并发展出农耕、畜牧等生产方式。

- 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明有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

3. 文明的发展与交流- 文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进步,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推动了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 东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文明。

二、古代中国的初步形成1. 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时期是古代中国的初步形成时期。

- 夏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后被商朝所取代。

-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 春秋时期是分裂割据的时期,各诸侯国相争不断。

- 战国时期是七国争霸的时期,最后秦国崛起统一了中国。

3.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人口的增长使得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 手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古代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

- 君主通过封赏土地给予贵族,并以贵族为支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封建制度的兴起使得封建王朝相继建立,如夏朝、商朝、周朝等。

2. 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制度下的一种政治权力组织形式。

- 君主集中权力,通过封地赋予贵族以巩固统治。

- 中央集权制度的兴起使得封建王朝统一了辽阔的疆域,如秦朝、汉朝等。

3.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一。

-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推崇仁爱、忠诚等品德。

- 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资料(整理)的一部分内容,希望能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单元一:古代人类与史前文明1. 人类的起源与演化•人类起源的学说:–汉弗莱斯学说–多地起源学说•人类的演化:–早期人类(直立人)–中期人类(尼安德特人)–晚期人类(现代人)2. 史前文明与原始社会•史前文明:–旧石器时代文明–新石器时代文明•原始社会:–狩猎采集时期–农业时期–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单元二:古代东亚文明1. 中国古代文明•公元前21世纪: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列国纷争•秦汉时代:秦始皇、汉武帝•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大唐盛世•宋辽西夏时期•元明清时期2. 日本古代文明•弥生文化时期•古墳时期、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唐风影响、武士文化•江户时代:幕府体制、封建制度3. 韩国古代文明•新石器时代文化•三国时期:高句丽、百济、新罗•统一新罗时期•高丽时期:佛教艺术、书法普及•李朝时期单元三:古代印度文明•印度古代历史概述•印度教与佛教的起源与发展•印度古代王朝:摩揭陀、毗罗门、恒河、笈多等单元四:希腊罗马文明1. 希腊文明•希腊城邦制度•古希腊的独立战争•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古希腊的城邦文化2. 罗马文明•罗马帝国的兴衰史•民主共和制与帝国制度的转变•罗马法与现代法律的发展单元五:伊斯兰文明1. 伊斯兰教的起源和发展•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诞生•伊斯兰教的五大支柱和禁止事项•伊斯兰教的经典文学2. 伊斯兰帝国的兴起和发展•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和传播•伊斯兰文明的科学、哲学和医学成就单元六:非洲古代文明1. 埃及文明•尼罗河与埃及文明的兴起•法老王制度与金字塔建筑•埃及的宗教和神话2. 非洲其他古代文明•肯尼亚的苏瓦帝国•摩洛哥的马尔豪玛帝国•尼日利亚的荷尔玛王国•津巴布韦的大齿文化单元七:古代美洲文明1. 美洲的古代文明•墨西哥的玛雅文明•秘鲁的印加文明•美洲原住民的生活和文化2. 美洲原住民的文化遗产•印第安人的美洲族群•美洲原住民的艺术和建筑•美洲原住民的宗教和神话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的概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1. 第一章: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的发展1.1 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文明的定义: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高度文化内涵和复杂社会组织形态的现象。

-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亚洲的两河流域和埃及尼罗河流域。

1.2 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位于亚洲西南部。

-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 农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灌溉农业。

- 出现了文字,用来记录和交流信息。

- 建立了国家和法律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组织。

1.3 尼罗河流域文明- 尼罗河流域:位于北非的埃及地区,尼罗河沿岸是埃及的主要农业区。

- 古代尼罗河流域文明的特点:- 依靠尼罗河的周期性洪水,发展灌溉农业。

- 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埃及法老成为国家的统治者。

- 发展了壮丽的建筑和艺术,如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2. 第二章:古代希腊与罗马文明2.1 古希腊城邦文明- 城邦的定义:古希腊的政治和社会组织形式,每个城邦独立自主,有自己的政府和法律。

-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雅典是最著名的民主城邦,市民具有直接参与政治的权利。

2.2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 罗马共和国的特点:- 共和制度:由贵族和平民组成的参议会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 军事扩张:通过征服其他地区扩大势力。

- 罗马帝国的特点:- 制度:最初是由凯撒大帝建立,后来确立了一系列皇帝统治。

- 罗马法的创立:成为后世法律制度的重要基础。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助你回顾相关知识点。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全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全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全
1. 时代背景
- 人类的起源:《神农本草经》、石器时代
- 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尚书》、《论语》、郑国渠、战国七雄
-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长城、兵马俑
2. 历史事件
- 西汉王朝的兴衰:汉武帝、朝鲜出使、丝绸之路、纸的出现- 东汉末年的动乱:黄巾起义、三国鼎立、赤壁之战
3. 唐宋元明清时期
- 盛唐时期的繁荣:唐太宗、玄奘西行、大唐盛世
- 宋朝的政治改革:王安石变法、科举制度、宋词南唐
- 元朝的统治与文化:成吉思汗、元朝的科技、元曲
- 明朝的海外探险:郑和下西洋、明朝的科举、明朝的城墙
- 清朝的满族统治:清朝的关税、多尔衮、清朝的后期问题
4. 近代历史
-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英战争、中国近代化-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成立: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史
- 抗日战争与二战胜利:桂林、原子弹、对日战争
5. 建国以来的历史
- 中共的革命战争:土地革命、中国抗日战争、战胜国共合作-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经济改革
- 当代中国的发展:的执政地位、中国与世界的合作、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以上是初中历史的一些复习资料,供您参考和学习。

初一历史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初一历史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初一历史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1.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人类从猿人逐渐进化为原始社会。

- 奴隶社会:奴隶制度的出现,城市的建立,社会阶级的形成。

- 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确立,国家行政机构的形成。

- 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

2. 古代文明史-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著名的金字塔和法老王。

- 古希腊文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希腊神话和奥运会。

- 古罗马文明:罗马帝国的建立,古罗马法和庞大的军队。

- 古印度文明:和的发展,吠陀文化。

- 古中国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中央集权和科举制度。

3. 中国古代史-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传说中的启蒙时代。

- 商朝:先进的青铜文化,甲骨文的出现。

- 周朝:分西周和东周,分封制的建立。

- 秦朝:统一中国,修建万里长城,实行秦制。

- 汉朝:统一汉字,丝绸之路的开辟,科举制度的形成。

- 魏晋南北朝:三国时期的战争,五。

- 隋朝:统一中国,大运河的修建。

- 唐朝:开元盛世,唐吉坷德的出现。

- 宋朝:北宋和南宋,科技的发展和宋词的繁荣。

- 元朝:蒙古人统治中国,元大都的建立,研究《四书五经》。

- 明朝:长城的修建,郑和下西洋,明成祖的礼仪之邦。

- 清朝:满族人统治中国,嘉庆的文化,鸦片战争的起因。

4. 世界古代文明- 尼罗河文明: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 库斯坦录像: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国家。

- 干支历:中国古代纪年法。

-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 古代印度:吠陀文化和。

-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

- 古代罗马:罗马帝国和罗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复习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复习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复习资料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国际条件:1、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奠定了建立新中国的前提条件。

2、经过人民大革命,形成了全国人民的空前大团结。

3、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极端落后。

4、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中苏两党关系加强(与苏联控制与反控制的拉锯战)5、世界冷战局面开始出现,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人民共和国方案中经济形态:由五种成分构成:1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2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3私人资本主义4个体经济5国家和个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经济方针: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共同纲领》内容:1、关于新中国的性质和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2、关于新中国的政权制度、军事制度及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政策的总原则 4、关于人民的权利与义务意义: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大宪章,他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是政府的施政方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体现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署长1948年秋到49年初对官僚资本的接管政策和办法,既不打乱企业原有的组织机构,而是先按照原来的组织机构和生产系统“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由军管会对他们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完整的接收下来。

派往这些企业的军队代表的职责是监督生产,而不是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

所有这些规定的唯一出发点,就是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没收官僚资本的两重性质: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即中国买办资产阶级及摧毁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的意义看,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从消灭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来看,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第二章共和国民主改革的全面展开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p30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明确提出当前的中心任务就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争取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历史复习资料

历史复习资料

历史复习资料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生活在约170万年前。

2、北京人大约生活在70万年-20万年前。

3、约18000年前,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居住着山顶洞人。

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1、河姆渡遗址属于长江流域。

2、半坡遗址属于黄河流域。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1、炎帝和黄帝曾在阪泉激战,黄帝和蚩尤曾在涿鹿激战。

2、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四课夏朝和商朝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夏的最后一位王是夏桀。

2、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建立商朝。

第五课西周的兴亡1、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和功臣以及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

这一制度历史上称为分封制。

第六课春秋争霸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成为“春秋五霸”。

2、“城濮之战”、“邲之战”是晋楚之间进行的几次著名战役。

第七课战国争雄1、春秋之后,我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3、“围魏救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重要战役。

第八课商鞅变法1、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1)、改革土地制度。

(2)、重农抑商。

(3)、奖励军功。

(4)、迁都咸阳。

(5)、严明法令。

3、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

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第九课秦朝的统一1、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

2、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郡→县。

3、度量衡分别指长度、容量、重量。

4、秦朝所使用的货币叫“半两”钱,通用字体为小篆。

第十课秦末农民起义1、大泽乡起义的领导人是陈胜(陈涉)和吴广。

2、秦末出现了“揭竿而起”、“破釜沉舟”这两个成语。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资料 (整理)
第一章:远古社会
1. 人类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

2. 石器时代: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3. 人类进化:人类从直立人进化为智人,并开始使用工具。

第二章:奴隶社会
1. 奴隶制度的起源:奴隶制度在古代社会逐渐形成。

2. 古埃及文明:埃及是古代文明之一,拥有独特的宗教和建筑风格。

3. 古希腊文明:希腊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制度。

第三章:封建社会
1. 封建社会的形成:封建社会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

2.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包括科技发明、书法艺术等。

3. 欧洲封建社会:欧洲的封建社会体系包括君主、贵族、农民等。

第四章:古代帝国
1. 古印度:古印度发展了吠陀教、等宗教,并建立了较大的帝国。

2. 古代中国: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帝国,如秦、汉、唐等。

3. 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的一个重要帝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制度。

期中历史复习计划

期中历史复习计划

期中历史复习计划1. 复习资料整理:首先,整理所有历史复习资料,包括课本笔记、讲义、教材练习题等,分类整理成主题或时间段。

2.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学校的要求和个人时间安排,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

将复习内容分配到每个时间段,确保每个主题都可以得到足够的复习时间。

3. 重点复习: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和老师的重点提示,确定哪些内容是必须重点复习的。

将这些内容排在复习计划的前面,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复习。

4. 记忆方法:对于复杂的历史知识点,可以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如制作思维导图、做卡片记忆、编写关键词等。

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

5. 互动学习:与同学、老师或家人进行互动学习,相互提问和讨论历史知识。

互动学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解决疑惑,提高记忆效果。

6. 做题练习:通过做历年的历史考试题和模拟题,检验自己的复习成果。

同时,还可以找一些相关的习题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7. 总结归纳:在复习过程中,及时总结归纳各个时间段或主题的重点知识点。

将这些知识点整理成概述或思维导图,方便日后回顾和巩固。

8. 问题反思:在复习过程中,遇到不懂或模糊的知识点,及时记录下来。

复习结束后,再查阅资料、请教老师,解决这些问题,以便在考试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9. 休息调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如果感到疲劳或压力过大,可以适度放松自己,进行运动或其他喜欢的活动,调整心情和状态。

10. 复习回顾:在考试前的最后一周,回顾整理好的复习资料,再次复习重点知识点。

重点查漏补缺,做一些综合复习的题目,巩固已学知识,并提高对历史的整体把握能力。

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

判断题1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这是殷周时期的史官名称。

正确2孔子修的《春秋》是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私人撰述的历史著作,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正确3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

正确4商鞅认为历史发展由简单到复杂说,韩非认为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说,这些均表明历史进化论的史观。

正确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主要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

正确6从纵的方面记述了从黄帝到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从横的方面记载从中原、西至西亚,北到大漠,南到越南,东到大海这一广阔地域,各民族及地方政权活动。

这是《史记》的主要内容范围。

正确7《汉书》的作者严格来说指的是班固、班昭、马续。

正确8《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而组成,共100篇,80万余言。

正确9班固所创立的断代史,完全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突出了帝王的地位和作用。

以后各朝代的正史,基本上沿袭了《汉书》的编纂方法。

正确10《汉书》的十志是在《史记》“八书”基础上扩充发展而来,记事内容比“八书”更丰富而完备。

对后世书志体、典制史书的编撰有直接影响。

正确11在史书中专为少数民族立传和记载邻国历史,始于司马迁的《史记》,而班固出色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并有所发展。

正确12董仲叙的《天人三策》;贾谊的《治安策》;晃错的《教太疏》、《言兵事疏》;公孙宏的《贤良策》;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通过《汉书》保存下来的。

正确13《汉书》把人性分为“上智”、“中人”、“下愚”,这种评价人物的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正确14关于纪传体体裁得到巩固的史实,可以这样说,前有《史记》,中有《汉书》,后有《东观汉记》。

正确15荀悦将《汉书》改为编年体,命名曰《汉纪》,首创断代的编年史。

错误。

命名《汉纪》的是汉献帝(PPT专题二P31)16《华阳国志》是东晋时期的地方史著作。

正确17关于魏晋南北朝史学多途发展的原因,可以这样说,皇朝政权对史学的重视,史官制度的新发展,储备史料,建立起传授历史知识的学馆,私家撰史盛行等,均是重要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文艺复兴:14世纪前后首先在意大利开始;
(1)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重视人的价值;
(2)性质:不是古典文化复兴,而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3)人物:意大利――诗人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英国――莎士比亚《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4)影响: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商品贸易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欧洲人的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的渲染。

(2)客观条件:天文、地理知识进步,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等。

(3)经过: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进入印度洋,发现好望角;②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③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④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4)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2、革命爆发的原因:①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当权,要发展资本主义,这是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而当时的英国国王却鼓吹“君权神授”,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社会各种矛盾迅速激化。

3、过程:(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2)、1640年国王召集议会开会,议会要求限制王权,革命爆发;(3)、查理一世挑起内战;(4)、1649年处死国王,英国宣布为共和国;(5)、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6)、1660年封建王朝复辟;(7)、1688年政变,资产阶级、新贵族统治确立。

4、结果: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力法案》。

因此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了。

5、影响:(1)、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2)、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3)、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第12课美国独立战争
1、时间:1775 年——1783年
2、原因:①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②英国的殖民压迫。

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代表人物是华盛顿)
4、经过:
①、爆发: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 年4 月);
②、建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1775年);
③、独立:《独立宣言》发表;(1776 年7 月4 日)
④、转折:萨拉托加战役;(1777 年)
⑤、胜利:约克镇英军投降;
⑥、承认: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 年)
⑦、成立政府:制定宪法,成立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787 年)
5、意义:(P76)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1、革命爆发的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专制的矛盾;社会等级森严,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的对立。

2、过程:(1)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2)开始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革命纲领:1789年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力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度,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5)雅各宾派专政,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1794年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3、历史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建立拿破仑帝国――历史上称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

在位期间,拿破仑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乘胜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所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有捍卫大革命的成果打击欧洲封建统治传播资本主义的积极成份;又有侵略争霸的消极成份。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1、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发展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最早出现的工业部门是棉纺织业。

3、重大发明:(1)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

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

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4、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

此后,法国、美国等国也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世界其他国家或早或晚都进行了工业革命。

影响:(1)创造了巨大生产力。

(2)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通过各种剥削手段,日益富有;无产阶级日益相对贫困,这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逐渐明显和尖锐。

(3)改变世界的面貌:欧美成为强大工业国,而亚非拉则长期贫困、落后。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1、恶的“三角贸易”:(1)背景:美洲印第安人人口锐减,种植园主急需黑人劳动力。

(2)线路:从欧洲出发到非洲,俘获黑人运往美洲出卖,然后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

(3)时间:延续了三百多年。

(4)影响: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给黑奴带来了悲惨的命运;血腥的资本积累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2、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

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3、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4、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活动开始于17世纪。

英国东印度公司负责英国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殖民侵略。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玻利瓦尔——“南美的解放者”,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

2、章西女王——印度民族英雄,领导起义军抗击英军对章西的侵犯。

二、(四)、大化改新: 5世纪统一了日本
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背景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大化改新开始
该新内容:
政治(1)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2)废除贵族世袭制(3)以才选官
经济(1)土地归国有(2)部民转为国家公民(3)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地位: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七世纪阿拉伯半岛麦加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622年定位伊斯兰教历元年
630年攻打宾临麦加城下达成协议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五)法兰克王国建立8世纪前期查里·马特
内容:实行有条件的徒弟分封
影响: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社会特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意思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已附庸的附庸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经济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思想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政治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0世纪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
拜占廷的灭亡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
灭亡原因穷兵膜五,四处征伐,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
国土不断被外族蚕食侵略
13世纪上半期西方军队东征
13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公家在西亚兴起
15世纪中期拜占廷帝国灭亡
启示:固固自封导致衰亡,对外开放导致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