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HIT太阳能电池的界面钝化研究

合集下载

太阳能电池钝化的原理

太阳能电池钝化的原理

太阳能电池钝化的原理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光的能量为电能转换的设备。由于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机理

是通过光照射来激发电子从价带到导带的过程来完成的,表面的光反射率和光吸收率发挥

了决定性的作用。

当太阳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表面时,一部分光线会被反射回来,这种反射会使得太阳

能电池表面的光吸收率下降,从而导致电池的转换效率下降。一部分反射的光线又会被太

阳能电池吸收,产生额外的热量,影响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太阳能电池的钝化现象是指在太阳光照射下,电池表面形成了一层具有抗反射、保护、隔热等作用的氧化硅膜。这种氧化硅膜可以防止入射太阳光的反射,增加光在太阳能电池

中的吸收率,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氧化硅膜是由电池表面的硅原子与氧气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太阳能电池的钝化效应与

电池表面的硅质、氧气状态、电压等因素密切相关。当太阳能电池处于空气中时,氧气会

与电池表面的硅原子结合,形成一个氧化硅膜。如果氧气的浓度很低,就会导致氧化硅膜

的形成速度较慢,从而影响太阳能电池的钝化效应。

电池表面的硅质也会影响电池的钝化效应。硅的结晶度和纯度越高,太阳能电池的钝

化效应就越好。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电压也会影响钝化效应,当电压较低时,表面氧化物的

形成速度较慢,从而会影响钝化效应。

由于太阳能电池的钝化效应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因此在太阳

能电池的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 化学钝化:在太阳能电池表面形成一层氧化

物膜,从而抑制表面的光反射和提高光吸收率。这种氧化物膜可以通过将太阳能电池浸泡

在稀酸、碱或氧化剂等化学物质中,在适当条件下,表面会出现一层氧化物膜。这种方法

双分子钝化策略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双分子钝化策略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双分子钝化策略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

近年来,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代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其高效能转换和低成本制备的特点,成为了研究热点。然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长期稳定性和光照稳定性方面面临一些挑战,如光照衰减和电极表面的缺陷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改进策略。而其中一种被广泛关注的策略是双分子钝化策略。双分子钝化策略指的是在钙钛矿材料表面引入两种有机分子,一种用于修复缺陷,改善钙钛矿结构的稳定性,另一种则用于提高钙钛矿材料的表面光电性能。

本文将对双分子钝化策略在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将介绍双分子钝化策略的基本原理和优势。其次,我们将详细讨论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同时,我们还会阐述双分子钝化策略在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最后,我们将对这一策略进行总结,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为研究者提供有关双分子钝化策略的最新进展,并为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改进提供参考。我们相信,双分子钝化策略将为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光照稳定性提供一种有力的解决方案,并推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

1.2文章结构

本文的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主要讨论双分子钝化策略和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第三部分是结论,总结了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章结构的设计旨在全面介绍双分子钝化策略和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应用和研究进展。通过论述双分子钝化策略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性能改进的方法和应用前景,旨在为读者提供完整而深入的了解。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总结了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缺陷钝化发展趋势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缺陷钝化发展趋势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缺陷钝化发展趋势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电池表面钝化

电池表面钝化

电池表面钝化

摘要:文章从提升N型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和降低其加工成本入手,分析了如何通过钝化机制来降低电池的复合,通过对Al2O3薄膜制备过程中臭氧浓度、沉积温度、烧结温度以及Al2O3薄膜的厚度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Al2O3薄膜在一个较宽的范围内能够达到较稳定的钝化效果,因此其工业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气候条件的不断恶化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开采,为了保证能源的持续利用,可再生能源受到青睐,尤其是太阳能不断被关注和利用。但是由于其效率偏低且成本偏高,导致其利用率并未达到最大化。为了进一步降低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并提高其转换效率,应用更薄的硅片成为太阳能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硅片厚度的减薄,硅片的表面复合就越来越重要,因此需要开发更优异的表面钝化方法。

表面钝化的方法可以归纳为化学钝化和场效应钝化两类。由于表面复合的速率直接与界面缺陷的密度相关,化学钝化是通过减少界面处的缺陷数量来达到减少表面复合速率的。通常使用氢原子或一层薄的半导体膜来实现化学钝化作用,它们可以同未配位的原子(悬挂键)结合,从而减少界面缺陷密度。场效应钝化是通过内建电场来减少硅片界面处电子或空穴的浓度从而达到表面钝化的作用。由于复合过程需要同时有电子和空穴的存在,当两者在界面处的浓度在约同一个数量级(假定电子和空穴具有相同的捕获截面)时会达到最高的复合速率,其他情况下复合速率与界面处电子的浓度相关。在场效应钝化中,硅片界面处的电子或空穴的浓度被界面处的内建电场屏蔽。这种内建电场可以通过向界面下掺杂或是在界面处形成固定电荷来获得。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钝化的方法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钝化的方法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钝化的方法

1. 简介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具有高转换效率和低制造成本的特点。然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退化,降低其性能。本文将探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钝化的方法,以提高其持久性能。

2. 钝化机制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钝化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 - 钙钛矿层元素的游离和迁移 - 界面电荷传输的损失 - 结晶缺陷和非晶态形成

2.1 钙钛矿层元素的游离和迁移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中含有钙钛矿晶体,其中的阳离子可能会因为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游离和迁移。这种游离和迁移会导致钙钛矿晶体结构的破坏和性能的下降。

2.2 界面电荷传输的损失

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界面是电荷传输的关键区域。然而,由于界面的缺陷和杂质,电荷传输时会发生能量的损失和电子的复合现象。这些损失会降低电池的转换效率。

2.3 结晶缺陷和非晶态形成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制备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结晶缺陷或形成非晶态结构,这些缺陷和结构不稳定性会导致电池的性能下降。

3. 钝化方法

3.1 光照循环

光照循环是一种常用的钝化方法,通过在特定光照条件下,周期性地曝光和关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可以减缓元素游离和迁移的速度,从而提高电池的长期稳定性。

3.2 界面工程

界面工程是通过控制电池界面的化学和结构特性,减少电荷传输损失的方法。常用的界面工程手段包括改善电池表面材料、优化电池结构和添加界面材料等。

3.3 添加稳定剂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添加稳定剂是一种有效的钝化方法。合适的稳定剂可以稳定钙钛矿晶体结构,减缓元素游离和迁移的速度,提高电池的稳定性。

HIT太阳能电池

HIT太阳能电池

高效HIT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

2013-5-27 13:17|发布者: |查看: 1973|评论: 0|原作者: 乔秀梅,贾锐等|来自: Solarzoom

摘要: 摘要:带有本征薄层的异质结(Heterojunctionwith Intrinsic Thinfilm(HIT))太阳能电池起源于Hamakawa等设计的a-Si/c-Si堆叠太阳能电池,与单晶、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其具有低温工艺,高的稳定性等优点, ...

摘要:带有本征薄层的异质结(Heterojunctionwith Intrinsic Thinfilm(HIT))太阳能电池起源于Hamakawa等设计的a-Si/c-Si堆叠太阳能电池,与单晶、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其具有低温工艺,高的稳定性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介绍了HIT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和能带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根据相关文献从清洗,透明导电氧化层(TCO)的制备,非晶硅层的制备,背表面场的制备等方面深入分析了HIT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发展状况,并以三洋公司为引线,简单介绍了HIT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发展现状。

关键词:HIT;太阳能电池;结构;特点;技术发展;产业发展

1HIT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其特点

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基本结构

HIT电池的本质是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于1951年就已经提出了异质结的概念,并且进行了理论分析,但是由于当时制备异质结的工艺技术十分复杂和困难,所以异质结的样品迟迟没有制备成功。1960年Anderson成功的制备出高质量的异质结样品,还提出了十分详细的理论模型和能带结构图。带本征薄层异质结(HIT)太阳能电池是由MakotoTanaka 和MikioTaguchi等人于1992年在三洋公司第一次制备成功。图1为常见的双面异质结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其特征是三明治结构,中间为衬底p(n)型晶体Si,光照侧是n(p)-i型a-Si膜,背面侧是i-p+(n+)型a-Si膜,在两侧的顶层溅射TCO膜,电极丝印在TCO膜上,构成具有对称型结构的HIT太阳电池。本征a-Si:H起到钝化晶体硅表面的缺陷的作用。最常见的是p型硅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广泛应用于光伏产业,因为p型硅片是常见的光伏材料且以p型单晶硅为衬底的电池接触电阻较低,但是由于硼和间隙氧的存在,使得以p型单晶硅为衬底的太阳电池有较严重的光照衰减问题。且由于c-Si(p)/a-Si(i/p)界面氢化非晶硅价带带阶()要比导带带阶大(),n型硅基比p型硅基更适合双面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图2是异质结的能带图。对n型Si衬底HIT电池,前表面处较大的价带带阶形成少子空穴势阱,因势阱中空穴势垒较高,热发射概率小,从而有效地阻止了光生空穴的传输。在背面处,薄本征a-Si:H层以及n型a-Si:H层与n型c-Si形成有效的背表面场(BSF),其价带处较大的带阶及较厚的本征层形成了空穴反射镜,而导带处较小的带阶差对电子的传输不构成阻碍。即a-Si:H(i/n)提供了完美的多子输运的背接触及少子反射的反射镜。对p型衬底HIT电池,前表面处导带带阶小,电子受到较小的阻碍,比在n型衬底结构中

4-SiN和a-SiH对电池的钝化效果以及HF酸的作用。

4-SiN和a-SiH对电池的钝化效果以及HF酸的作用。

第12届中国光伏大会暨国际光伏展览会论文(晶体硅材料及电池)

SiN 和a-Si:H 对电池的钝化效果以及HF 酸的作用

乔秀梅1,2,贾锐贾锐,,侯登录侯登录,,丁武昌丁武昌,,崔冬萌崔冬萌

(1.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微波器件与集成电路研究室,北京10029

2.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石家庄 050024

Email:qiaomei.hi@)

摘要:本文通过实验发现生长钝化层之前使用HF 酸将硅片表面的氧化层充分漂洗掉

对电池片电学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同时,对比了SiN 膜和a-Si:H 膜对太阳能电池的钝化效果,发现a-Si:H 膜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开路电压,但是和SiN 薄膜相比,短路电流有所下降,通过内量子效率发现,主要是由于非晶硅对短波光的吸收造成,同时降低了电池的效率。可见,非晶硅有利于太阳能电池的钝化,但是为了综合提高电池的性能,仍需进一步优化,利用好非晶硅和氮化硅对电池的钝化效果。

关键字:HF 漂洗 SiN a-Si:H 钝化 太阳能电池 1 1 引言引言引言

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光电转化器因其对环境的友好型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一种新能源器件。而高效率、低成本是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的瓶颈。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也间接地降低了电池的生产成本。为了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改进电池的各性能,减少界面缺陷密度,进一步减少表面和界面载流子的复合,提高载流子的有效利用,通常是在电池表面制作SiN ,SiO2薄膜,加强钝化效果。在HIT 太阳能电池中通常用a-Si:H 来钝化表面,同时,其可以形成发射极和背表面场1,所以a-Si:H 在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起到很好的双重作用。同时,在太阳能电池的制作过程中晶硅衬底的清洗也是很重要的一种工艺,硅基的洁净程度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本实验中研究了清洗工艺中HF 的漂洗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对比了SiN 膜和a-Si:H 膜对电池的钝化效果。

太阳能电池背表面钝化的研究

太阳能电池背表面钝化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8-11-04

作者简介:周国华(1981-),男,江苏泰州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主要从事高效太阳能电池方面的研究。

太阳能电池背表面钝化的研究

周国华1

,施正荣

2,3

,朱 拓2,吴 俊3,梅晓东3,姚海燕

3

(1.江南大学信控学院,江苏无锡214122;2.江南大学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3.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00)

摘 要:利用PC1D 模拟不同少子寿命的电池效率与背表面复合速率的关系,采用氮化硅和及其与二氧化硅薄膜的叠加层作为背面钝化膜,通过丝网印刷的方法形成条形局域背接触和局域背面点接触,条形接触的面积为背表面的25%,背面点接触孔径为250

μm,间距2mm 。经过RTP 处理之后,两种不同的接触方式存在相同的问题,串联电阻大,并联电阻小,而利用腐蚀浆料的方法形成背面点接触,在电性能参数有少许改善。结果表明,在正常的烧结状态下,常规铝浆很难完全穿透氮化硅薄膜及其叠加层背面钝化层。而利用腐蚀浆料的方法形成背面点接触,在电性能参数有少许改善。关键词:背面钝化;背面局域接触

中图分类号:T M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50(2009)01-0017-04

Study on the rear surface pa ssi va ti on of sol ar cells

ZHOU Guo 2hua 1

,SH I Zheng 2rong

2,3

,ZHU Tuo 2

,et al

(1.School of Communicati on &Contr ol Engineering,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W uxi 214122,China;2.School of Science,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W uxi 214122,China;3.Suntech,W uxi 214000,China )Abstract: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the battery efficiency with different m inority carrier life and the conversi on efficien 2cy on the backside surface different bulk life ti m e silicon was si m ulated by using PC1D.The SI N and SI N /SI O stacks were used as the dielectric rear passivati on layers .The screen p rinting technol ogy was used t o f or m the grid back con 2tact with the area of the rear surface 25%and point contact with dia meter of 250u m and s pace 2mm.There is the sa me p r oble m in the t w o different f or m s .The series resistance is t oo big,and the shunt resistance is t oo s mall .By using acid method,the electric perfor mance para meters become a little better .The results above indicate that it is difficult t o go thr ough the dielectric rear passivati on layers by using the common A l paste,while using acid method,the electric per 2f or mance para meters become a little better .

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绿色、清洁的能源,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阳能板是最常用的太阳能收集器,而太阳能电池是太阳能板的核心组成部分。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太阳能电池板能量的捕捉能力,在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中,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技术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注意。

一、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技术的概念及原理

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器件。在太阳能电池的制作过程中,表面钝化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电池表面的防腐蚀作用。而背面钝化技术,即对太阳能电池背面进行处理以改善电池背面电荷载流子的效率,提高太阳能电池整体效率的方法,成为了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通过背面钝化技术的处理,可以让光子更好的被太阳能电池反射和吸收,从而增强电池的光电转换效果。

二、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技术的研究发展历程

近年来,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而这些应用可以归类为以下三种:

1. 过氧化氢背面钝化:利用过氧化氢为底层对太阳能电池进行

处理,是一种非常优秀的钝化技术。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层

以氧、硅和水为主要成分的硅氧薄膜,极大地提高了背面辐射热

抗性,同时也能大幅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

2. 氧化铝背面钝化:采取电化学方法使用氧化铝液体,可以很

好地控制太阳能电池的背面氧化铝质量和膜层厚度等参数。同时,氧化铝背面钝化还有较好的生长性能,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

钝化太阳能电池的背面,具有低温过程、易实现、成本低等特点。

3. 均匀背面钝化:利用一种背面抛光、氧化铝涂覆等方法在表

hit电池结构特点

hit电池结构特点

hit电池外文名称是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layer,中文名称是晶体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俗称异质结电池),晶体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该技术工艺是在晶体硅上沉积非晶硅薄膜,它综合了晶体硅电池与薄膜电池的核心竞争力,是高转换效率硅基太阳能电池的热门朝向中的一种。相比于传统式晶硅技术工艺,考虑到非晶硅薄膜的构建,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晶硅衬底前后表面进行了优良的钝化处理,以至于其表面钝化处理日趋健全完善。hit电池有哪些优点?

1、应用范围广泛:大量利用在太阳能板、城市公共交通、通讯设备、电力安装工程、国防科技或是在远洋航行、国内航空不同经济领域,HIT电池都具有了不能缺失的重要作用。

2、效率提升潜力高:HIT电池采用的N型硅片具有较高的少子寿命,非晶硅钝化处理的对应结构同样也可以取得较低的表面复合型速率,以至于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远高于传统式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其效率潜力比当前利用P 型硅片的PERC电池大至更是高达2%

3、成本费用低、生产工艺简单不复杂:HIT电池融合了薄膜太阳能电池超低温的生产制造优点,规避了传统式的高温工艺。HIT工艺流程相比简单化,所有生产工艺流程只需四个部分就可以实现

4、高稳定性,高效率:HIT电池的光照稳定性好,异质结中的非晶硅薄膜并没有发现Staebler-Wronski效应,也就代表着电池转换效率不会因光照而出现衰退的迹象。

5、正反两面电池:HIT电池是非常好的正反两面电池,正面和背面基本上无色调差距,且双面率(指电池背面效率与正面效率之比)可达到九十%以上,极高可以达到九十八%,背面发电的核心竞争力明显。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进展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进展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进展

一、前言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愈演愈烈,太

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太阳能电池

具有清洁、环保、可再生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旨在介绍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进展。

二、分类介绍

太阳能电池根据其构成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硒化物太阳能电池、化合物多结太阳能电池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几类。

1.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具有高转换效率、稳定性好等优点,是太阳

能电池技术的主流。该类型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是单晶硅片,采用

切割方法制作。但其制造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2.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相对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低,但转换

效率较低。在发展初期,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主要被应用于小型电

力的供给。

3.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利用非晶硅制成太阳能电池的一种新型技术。与单晶、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不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低,制造过程简便,但转换效率有待提高。

4. 硒化物太阳能电池

硒化物太阳能电池由于具有高的转换效率、较低的制造成本和易于制造大面积器件等优点而备受瞩目。但硒化物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过程中,硒的毒性成为难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在硒的毒性处理上有了重要突破,使其应用前景更广阔。

5. 化合物多结太阳能电池

化合物多结太阳能电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该类型电池的制造成本高,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

6.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是一种利用染料对太阳光的吸收,将能量转化为电能的新型太阳能电池。与其他太阳能电池相比,DSSC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较低的成本,但其稳定性问题需要解决。

碳化硅薄膜的钝化作用对太阳能电池片性能的影响分析和研究

碳化硅薄膜的钝化作用对太阳能电池片性能的影响分析和研究

碳化硅薄膜的钝化作用对太阳能电池片性

能的影响分析和研究

概述

本文旨在分析和研究碳化硅薄膜在太阳能电池片中的钝化作用对性能的影响。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可再生能源装置,其转换太阳能为电能。碳化硅薄膜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材料,其在太阳能电池片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将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实验数据的比较,探讨碳化硅薄膜的钝化作用在太阳能电池片性能方面的影响。

影响因素

碳化硅薄膜的钝化作用对太阳能电池片性能的影响受多个因素的影响。首先,钝化膜的厚度对性能有显著影响。较薄的钝化膜可以提高电池片的光吸收和电子传输效率。然而,过薄的膜可能导致损耗和脱层等问题。其次,钝化膜的结构和结晶性也会影响性能。优化的结构和高质量的结晶确保了较低的电阻和较好的电子输运特

性。此外,钝化膜的表面平整度和界面接触质量也对性能有重要影响。平整的表面和良好的界面接触可以减少损耗和阻抗。

性能影响与分析

钝化作用可以改善太阳能电池片的性能。首先,钝化膜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表面反射率。减小反射率可以增加光的吸收量,提高光能转化效率。其次,钝化膜还可以降低表面缺陷密度和电子复合速率,从而减少电子损耗。此外,钝化膜的抗氧化特性可以延长太阳能电池片的寿命。

研究方法

为了研究碳化硅薄膜的钝化作用对太阳能电池片性能的影响,可以采用以下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制备具有不同厚度和结构的碳化硅薄膜,可以研究厚度和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其次,使用光谱分析和电学测量等实验方法,可以评估钝化膜对光吸收和电子传输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际太阳能电池片的制作和测试,可以验证钝化膜的效果和性能提升。

HIT电池知识大全

HIT电池知识大全

HIT电池知识大全

HIT效率提升潜力高+降本空间大,是未来最有前景的太阳能电池技术。1HIT(异质结电池):PERC之后最有前景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当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基本上是以表面的钝化为主线发展的。相对于传统晶硅技术,由于非晶硅薄膜的引入,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晶硅衬底前后表面实现了良好的钝化,因而其表面钝化更趋完善。且非晶硅薄膜隔绝了金属电极与硅材料的直接接触,其载流子复合损失进一步降低,可以提升转换效率。HIT技术较为先进,将成为高效光伏电池技术的领跑者,带领光伏电池在效率提升的路上更进一步。图1:HIT太阳能电池基本结构图2:HIT太阳能电池产品特性图3:HIT太阳能电池生产流程1.1. HIT历史:效率提升显著,未来前景可期HIT电池最早由日本的三洋公司研发,1991年三洋首次在硅异质结结构的太阳能电池中应用本征非晶硅薄膜,降低了界面缺陷态密度,使载流子复合降低,实现了异质结界面钝化作用,得到本征薄膜异质结电池,其转换效率高达18.1%。此后HIT电池的转换效率不断提高,在2003年,三洋通过优化异质结、减少光学损失、增大有效电池面积等方法,使得HIT太阳能电池的实验室效率达到了21.3%。2013年,松下(已收购三洋)研制了厚度仅有98μm的HIT电池,效率达24.7%。2014年,松下采用IBC技术,将HIT电池的转换效率提升到25.6%。2016年,日本Kaneka公司将IBC-HIT 太阳电池的效率提升到26.63%。量产效率方面,根据钧石能源的CTO,2019年钧石能源的HIT产线平均效率23%,在建的新产线效率将超过25%。图4:HIT电池发展历程(截止到2009年)图5:HIT电池发展历程(2009年到2018年)2015年后,松下对于HIT电池的专利已经过期,技术壁垒消除,是我国大力发展并推广HIT技术的良好时机。但HIT电池的技术门槛高,且长期掌握在以松下和Kaneka为代表的日本企业手中,我国关于HIT技术的研究明显落后与日本。但是国内企业在专利过期后,均投入研发力量投入HIT研发。2017年,晋能公司开始试生产HIT电池,2018年实际产能已经达到50MW,2019年3月,晋能HIT电池量产平均效率突破23.79%。2019年5月,钧石能源收购了松下马来西亚异质结电池工厂,钧石能源控股占比达90%,完善了钧石能源在HIT电池领域的布局。2019年7月,钧石能源与山煤国际能源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双方将共建高达10GW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HIT)生产基地。此次合作开启了中国内地异质结电池的最大规模的投产,市场关注度极高。图6:太阳能电池效率不断提升1.2. 效率提升潜力高+降本空间大,HIT 技术将成下一个风口相比于传统的太阳能电池,利用非晶硅薄膜与单晶硅衬底异质结结构的HIT电池结合了单晶硅与非晶硅电池的优点,主要表现在:1)效率提升潜力高。HIT电池采用的N型硅片具有较高的少子寿命,非晶硅钝化的对称结构也可以获得较低的表面复合速率,因而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远高于传统单晶硅太阳电池,其效率潜力比当前使用P型硅片的PERC电池要高1.5%-2%。当前P型单晶PERC电池的转换记录是由晶科能源创造的23.95%,而HIT电池的转换记录则是日本Kaneka公司创造的26.63%图7:HIT、PERC、TOPCon电池平均效率对比图8:HIT、PERC、TOPCon平均功率对比此外,如果将HIT与其他技术线路叠加起来,电池效率的提升空间会进一步加大。例如,HBC是利用叠加技术,将HIT电池的高开路电压和IBC电池的高短路电流的优势结合,电池效率可以达到25%以上;而HIT与钙钛矿技术结合的叠层电池甚至可以达到28%以上。图9:HIT与IBC技术结合的HBC电池效率可以达25%以上图10:HIT与钙钛矿技术结合的叠层电池效率可以达28%以上2)HIT电池拥有更大的降成本空间。HIT电池结合了薄膜太阳能电池低温的制造优点,避免了传统的高温工艺,不仅大大的节约燃料能源,而且低温加工环境有利于实现HIT电池薄片化,减少硅的使用量,降低硅原料成本。另外,HIT工艺流程相对简

HIT电池工艺技术

HIT电池工艺技术

1HIT电池概述

HIT太阳能电池是采用HIT结构的硅太阳能电池,所谓HIT(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layer)结构就是在P型氢化非晶硅和n型氢化非晶硅与n型硅衬底之间增加一层非掺杂(本征)氢化非晶硅薄膜,采取该工艺措施后,改变了PN结的性能。因而使转换效率达到20.7%,开路电压达到719 mV,并且全部工艺可以在200℃以下实现。HIT太阳能电池按单位面积计算的发电量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准。HIT具有制备工艺温度低、转换效率高、高温特性好等特点,是一种低价高效电池。HIT的转化效率越高,意味着它更加具有可与传统的硅晶太阳能电池相匹敌的优

2HIT电池的优点

低温制备:成本优势

发射极很薄:低吸收

宽带隙发射极:低吸收,高Voc

高Voc:高转换效率

低温度系数(转换效率对温度不敏感):在温度高地区使用

高耐辐射性能:可应用在宇宙空间中

3HIT电池的工艺流程

1.硅片清洗制绒

2.正面用PECVD制备本征非晶硅薄膜和P型非晶硅薄膜

3.背面用PECVD制备本征非晶硅薄膜和N 型非晶硅薄膜

4.在两面用溅射法沉积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

5.丝网印刷制备电极

4HIT电池面临的挑战

1 非晶硅太阳电池的研究,现在主要着重于改善非晶硅膜本身性质,以减少缺陷密度。严格控制a-Si/cSi界面质量,不断降低缺陷态密度。

2 优化光陷,降低反射率。

3 提高透明导电膜的电导率,透射率。

4 降低金属栅线的接触电阻。

HIT电池技术调研

HIT电池简介

HIT是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layer的缩写,意为本征薄膜异质结. HIT太阳能电池是以光照射侧的p/i型a-Si膜(膜厚5~10nm)和背面侧的i/n型a-Si膜(膜厚5~10nm)夹住单结晶Si片的来构成的.

钙钛矿 界面钝化及盖板封装工艺

钙钛矿 界面钝化及盖板封装工艺

钙钛矿界面钝化及盖板封装工艺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钝化及盖板封装工艺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高转换效率和低成本优势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钙钛矿材料的稳定性不佳,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界面钝化和盖板封装是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关键技术。

### 界面钝化

界面钝化旨在钝化钙钛矿活性层与其他层之间的界面,抑制缺陷态的形成和界面重组。常用的钝化材料包括:

有机胺:如乙胺基甲酸铅(PEA)和丁胺(BA),它们可以通过与钙钛矿晶体表面的空穴位点或铅离子配位,钝化晶界缺陷。

无机卤化物:如碘化钾(KI),它可以在钙钛矿表面形成稳定的碘化铅(PbI2)层,抑制钙钛矿中的离子迁移。

二维材料:如二硫化钼(MoS2)和氮化硼(BN),它们可以通过层状结构形成致密保护层,抑制水汽和氧气的渗透。

### 盖板封装

盖板封装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最后一步,其目的是将电池与

外部环境隔离,防止水汽、氧气和紫外线等有害因素的侵入。盖板

封装工艺通常包括:

电子束蒸发(E-beam):使用电子束蒸发金属层,如钛(Ti)、金(Au)和铝(Al),形成致密的金属钝化层。该方法具有良好的

真空条件,可以获得高密度的钝化层,但成本较高。

原子层沉积(ALD):利用化学前驱体依次沉积不同的材料层,

形成致密的薄膜钝化层。ALD工艺具有较好的层厚控制和均匀性,

但沉积速率较慢。

旋涂:将高分子材料或复合材料溶液旋涂在钙钛矿表面上,形

成有机保护层。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但保护层的致密度和

稳定性不如E-beam和ALD。

叠层封装:将钙钛矿电池与其他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如硅电池)叠层,利用叠层电池的盖板保护钙钛矿电池。这种方法可以提高钙

hit太阳能电池工艺流程

hit太阳能电池工艺流程

hit太阳能电池工艺流程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HIT工艺流程

单晶硅异质结(HIT)太阳能电池是一种高效太阳能电池,其结构独特,结合了晶体硅和薄膜技术。以下为HIT工艺流程的详细说明:

1. 硅片制备

HIT电池使用单晶硅片作为衬底。这些硅片经过切割、抛光、清洗等步骤制成。

2. 背面钝化

硅片背面施加一层钝化层,以减少载流子的复合。钝化层通常由氮化硅或氧化硅薄膜组成。

3. 前表面纹理处理

硅片前表面进行纹理处理,以增加表面积并增强光吸收。这可

以通过化学蚀刻或激光烧蚀等方法实现。

4. 薄膜沉积

在前表面纹理上沉积一层非晶硅薄膜。该薄膜通常通过等离子

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工艺制备。

5.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层沉积

在非晶硅薄膜上沉积一层TCO层,作为电极。TCO材料通常为

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锌(ZnO)。

6. 背接触制备

在硅片背面沉积一层金属电极,通常为铝或银。该电极与TCO

层形成欧姆接触。

7. 激光开槽

使用激光在非晶硅薄膜中切割出狭窄的开槽,以分离电池单元。

8. 丝网印刷

在开槽区域上丝网印刷金属浆料,形成电池单元的正面电极。

9. 退火

电池组件经过退火处理,以活化异质结并提高电池性能。

10. 封装

电池封装在EVA薄膜和玻璃基板之间,以保护电池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HIT工艺的优点

HIT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高转换效率(超过25%)

低温度系数

弱光性能优异

可与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兼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T 太阳能电池的界面钝化研究
ʬ࿎ ౏֎๽ 谢 ‫خ‬ї 杨 ະ ʬ敬ߜ ࣪启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北京 100083) 摘要:硅异质结电池(HIT)具有制备温度低、稳定性好等优点,在光伏领域具有很好的前 景。非晶硅/单晶硅之间的界面态对电池性能影响较大,因而非晶硅/单晶硅界面钝化问题一 直是 HIT 电池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从模拟与实验两方面研究了界面态密度对 HIT 电池的 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界面态对电池开压影响较大,而对电池电流密度影响较小(如图 1 所示), 实验采用少子寿命和表面光电压谱(SPS——surface photovoltage spectroscopy,如图 2 所示) 表征非晶硅对晶硅表面的钝化效果。 关键词:HIT 太阳能电池 界面态 钝化
ρ1 ∗ S = ρ2 ∗ S ∗ d
(2)
则 ρ1 = ρ2 ∗ d
(1)
其中 S 为选取的界面的面积,d 为界面 层厚度,这里 d 取 3×10-7cm。 通过关系式(1),我们有表 1 所示的面缺陷
态密度和体缺陷态密度的对应关系。相关的
模拟参数如表 2 所示。
表 1 面缺陷态密度和体缺陷态密度的对应关系
Ev+0.5
1.0×10-14 1.0×10-14
Ev+0.5
1.0×10-14 1.0×10-14
(a)
(d)
图 5 开路电压 Voc(a)短路电流 Jsc(b)填充因子 FF(c)
转换效率 Eff(d)随界面态密度的变化
图 5 分别是开路电压 Voc、短路电流 Jsc、
填充因子 FF 和转换效率 Eff 随界面态密度
下降。
2 实验方法
实验利用 PECVD 设备进行样品制备, 衬底选择为 p 型单晶硅、n 型单晶硅和玻璃 衬 底 。 P 型 单 晶 硅 参 数 :( 110 ),
180µm-220µm, 0.5-3Ω·cm;n 型单晶硅参 数:(100),405-435µm,2.0-2.7Ω·cm。
照时光子会入射到半导体表面,如果光子能 量大于表面带隙中缺陷态到导带的能级差,
的变化。从图 5(a-d)可以看出,随着界面
态密度的增加,短路电流 Jsc 受影响很小,
只是略微有点儿下降,而当界面态密度从 1010cm-2 变化到 1012cm-2 时,开路电压 Voc、
填充因子 FF 和转换效率 Eff 变化也是很小, 但是当界面态密度超过 1012cm-2 时,Voc、
(b)
面缺陷态密度(cm-2) 对应的体缺陷态密度 (cm-3)
1×1010
3.3×1016
1×1011
3.3×1017
1×1012
3.3×1018
5×1012
1.65×1019
1×1013
3.3×1019
图 3 模拟的 HIT 电池的结构图
(a)
(b)
图 4 (a)模拟的 HIT 电池中非晶硅层的缺陷态密度
4.05
4.05
4.05
电学带隙(eV)
1.6
1.6
1.12
1.12
1.12
光学带隙(eV) 有效导带态密度(cm-3) 有效价带态密度(cm-3) 电子迁移率 (cm2 V-1 s-1) 空穴迁移率(cm2 V-1 s-1) 受主掺杂浓度 (cm-3) 施主掺杂浓度 (cm-3)
电子热速度 (cm s-1) 空穴热速度(cm s-1) 层密度(g cm-3)
300µm 和 5µm。界面态采用了 3nm 厚的界
[3]
面态层来进行模拟 ,并且界面态分布采用
高斯分布模拟(如图 4(b)所示)。在将界面的
面缺陷态密度转化为体缺陷态密度时,我们
利用了关系式
ρ1 = ρ2 ∗ d
(1)
其中 ρ1 为面缺陷态密度(cm-2),ρ2 为 体缺陷态密度(cm-3)。
该关系式如下推到出:
图 1 归一化后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转换效率与界面态密度的关系
图 2 样品 20120424 和 20120425 的表面光电压谱图
∗项目来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NO.2011AA050504) 作者简介:李浩(1986—),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柔性衬底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界面研究。E-mail:lihao2010@semi.ac.cn 通讯作者:曾湘波 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硅基低维光伏材料及器件研究 E-mail:xbzeng@semi.ac.cn
1 模拟计算
我们模拟的 HIT 电池的结构为 TCO/a-Si:H(n)/a-Si:H(i)/interface states/c-Si(p)/Al-BSF(p+),如图 3 所示。其 中 a-Si:H(n)和 a-Si:H(i)厚度分别为 10nm 和
3nm,并且其中的缺陷态密度分布如图 4(a) 所示[2]。c-Si(p)和 c-Si(p+)的厚度分别为
1.12 2.8×1019 1.04×1019 1350 500 1×1016 0
1×107 1×107 2.328 2.2×10-31
1.12 2.8×1019 1.04×1019 1350 500 1×1016 0
1×107 1×107 2.328 2.2×10-31
1.12 2.8×1019 1.04×1019 202.4 77.15 1×1019 0
0 引言
在非晶硅/单晶硅异质结电池中间加入 一 层 很 薄 的 i-a-Si:H 层 , 就 形 成 了 HIT (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Layer) 电池结构。HIT 电池综合了晶体硅电池和非
晶硅电池的优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设计。
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中需要通过高温
化层。 实验中以 SiH4 和 H2 为源气体,流量比
H2:SiH4=4:1,压强为 133Pa,反应腔室温度 170℃,射频频率为 13.56MHz,射频功率为 6W。我们在衬底上生长了不同厚度的非晶
硅薄膜,薄膜的厚度是根据我们设备的沉积
[4]
速率和沉积时间计算得出的 。
图 8 表面光电压形成能带图
非晶硅层,对单晶硅的界面态起到了很好的
钝化效果,使得电池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
高。 这里我们采用德国 Helmholtz-Zentrum
Berlin (HZB)公司的 AFORT-HET2.4.1 模拟 软件对非晶硅/单晶硅异质结电池的特性进
行模拟计算。该软件是利用泊松方程和连续
性方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不同界面态密 度对 HIT 电池性能的影响。
于界面态密度较低,这种定扎效应就显得较 弱。并且在红色虚线框部分,5×1012cm-2 界 面态密度的准费米能级之差比 1×1013cm-2 界
面态密度的准费米能级之差大,说明随着界
面态密度增加,界面态的定扎效应越显著, 同时也说明当界面态密度超过 1012cm-2 时, Voc 都随着界面态密度的增加出现了明显的
的转换效率较低,并且非晶硅太阳电池还有 一个缺点就是 S-W 效应(光致衰退效应),
使得非晶硅太阳电池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是 受到了限制。而非晶硅/单晶硅异质结太阳
电池综合了非晶硅和单晶硅电池的优点。既
发挥了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高的优点,又发
挥了非晶硅电池能耗小,成本低的优点。而 在非晶硅/单晶硅之间插入一层很薄的本征
分布图 (b)模拟的 HIT 电池的界面态的高斯分布图
表 2 HIT 电池的模拟参数表
参数
a-Si:H(Fra Baidu bibliotek)
a-Si:H(i)
Interface
c-Si(p)
AlBSF
states
膜厚 (nm)
10
3
3
3×105
5×103
介电常数
11.5
11.5
11.9
11.9
11.9
电子亲和能(eV)
3.9
3.9
(>900℃)扩散来获得
pn
[1]
结 ,需要的能
耗较高;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可以通过 PECVD (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或 HWCVD ( hot-wi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 等技术来实现电池的制
备,使用的能耗低,可以降低成本,但电池
在制备样品之前,先对单晶硅片进行清 洗。清洗 p 型单晶硅片的流程为:用约 15% 的 KOH 溶液浸泡 30s 左右,目的是去除硅 片表面的损伤层,之后用 5%的 HF 酸漂洗, 用去离子水超声;而实验用的 n 型单晶硅片 仅用 5%的 HF 酸进行漂洗,去除表面的氧
同时小于半导体带隙宽度,会使表面缺陷态 向导带激发电子,从而使表面能带弯曲减 弱,而减小这部分能带弯曲就对应着表面光 电压 Vs(如图 8 所示)。
的电流密度(b)
(a)
(b)
图 7 不同界面态密度下准费米能级 Efn 和 Efp 的位置 图(a)和界面处的费米能级之差随界面态密度变化 关系(b)
图 7(a)是不同界面态密度下准费米能 级 Efn 和 Efp 的位置图。从图 7(a)中黑色
框标出的位置可以看出,随着界面态密度的 增加,准费米能级之差逐渐减小(如图 7(b) 所示)。从图 7(a)分析,在界面层和 p-c-Si 部分(即大于 1.1×10-6cm 部分,红色虚线框 部分),可以看出 5×1012、1×1013cm-2 出现了 一段 Efn 和 Efp 相对平行的部分,这可能是因 为界面态的钉扎效应使得 Efn 和 Efp 相对不 变,而 1×1011cm-2 界面态密度的 HIT 电池由
提高到 1.73µs。这是利用 HF 酸中的 H 来补 偿钝化硅表面的悬挂键;而在经过 HF 酸处 理的硅片上生长非晶硅薄膜后,钝化效果得 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很明显,样品 20120424p 的少子寿命比 20120508pHF1 的少子寿命 长,这是由于在样品的制备过程中,非晶硅 薄膜中的 H 进一步补偿硅片表面的悬挂键,
实验采用测量样品的少子寿命和表面
光电压谱 SPS 来表征单晶硅片表面的钝化
[5,6,7]
效果 。少子寿命测量采用型号为
WML-1
的少子寿命测量仪;表面光电压谱仪为实验
室自己搭建的设备。
[8]
有文献 提到,在通常情况下,半导体
表面会发生能带弯曲(n 型半导体向上弯,p 型半导体向下弯)。以 n 型半导体为例,光
随着界面态密度的增加,导带的带阶变化却
(c)
较小,因此在 p-c-Si 区域形成电子空穴对后,
电子进入 n 型区的数量受影响较小,短路电 流受影响较小。图 6(b)表明界面附近的电 子电流和空穴电流几乎不受界面态密度的 影响,这也说明了短路电流密度确实受界面 态密度影响较小。
(a)
(b) 图 6 模拟的 HIT 电池界面处的能带图(a)和界面附近
电子俄歇复合系数 (cm6 s-1)
空穴俄歇复合系数(cm6 s-1) 直接带间复合系数(cm3 s-1)
1.7 1×1020 1×1020 5 1 0 1×1020
1×107 1×107 2.328 0
0
0
1.7 1×1020 1×1020 5 1 0 0
1×107 1×107 2.328 0
0
0
FF、Eff 都随着界面态密度的增加出现了明
显的下降。图 1 是归一化后的开路电压、短
路电流、填充因子、转换效率与界面态密度
的关系,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结果。 图 6 是模拟的界面态密度分别为 1×1011
cm-2、5×1012 cm-2、1×1013cm-2 的 HIT 电池 中 n-a-Si:H/i-a-Si:H/interface/p-c-Si 部分的界 面处的能带图(a)和界面附近的电流密度 图(b)。从图 6(a)蓝色圆圈中可以看出,
1×107 1×107 2.328 2.2×10-31
9.9×10-32
9.9×10-32
9.9×10-32
1.1×10-14
1.1×10-14
1.1×10-14
氧缺陷位置(eV)
电子俘获界面 (cm2) 空穴俘获界面(cm2)
Gaussian distribution 1.0×10-14 1.0×10-14
3 结果与讨论
通过少子寿命测试,我们研究了 HF 钝
化和非晶硅薄膜钝化单晶硅片表面的情况。 表 3 是所测样品的钝化处理情况。表 4 是测 得的 p 型样品的少子寿命。
样品号 钝化处理
20120508p0
表 3 所测样品的钝化处理情况
20120508pHF1
20120424p
20120425p
无 HF 酸处理
经过 HF 酸处理
经 HF 处理后,又 经 HF 处理后,又 生长 5nm 非晶硅钝 生长 10nm 非晶硅
化薄膜
钝化薄膜
样品号
20120508p0
表 4 测得的 p 型样品的少子寿命
20120508pHF1
20120424p
20120425p
少子寿命(µs) 1.58
1.73
2.01
1.86
从表 4 可以看出,p 型单晶硅经过 HF 酸钝化后,少子寿命有所提高,从 1.58µ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