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背场钝化技术

合集下载

一种硅太阳能电池的钝化方法与流程,激光切割

一种硅太阳能电池的钝化方法与流程,激光切割

一种硅太阳能电池的钝化方法与流程在太阳能电池产业中,硅太阳能电池一直以其高效能转化和稳定性而备受关注。

而对于硅太阳能电池的钝化方法和流程,激光切割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对硅太阳能电池的钝化方法进行全面评估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硅太阳能电池的钝化,以及钝化的作用和意义。

简单来说,钝化是指通过对硅太阳能电池表面进行处理,以减少表面缺陷和电荷复合,从而提高电池的转化效率和稳定性。

而激光切割作为一种局部钝化方法,可以对硅太阳能电池表面进行精准处理,大大提高了钝化的效果和精度。

接下来,让我们来探讨激光切割在硅太阳能电池钝化中的具体流程和方法。

激光切割的过程中,高能激光可以对硅电池表面进行局部加热和熔化,形成微观结构,从而有效地减少表面反射和光伏损失。

激光切割还可以减少电池表面的缺陷和损伤,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寿命。

激光切割可以说是一种高效、精密的硅太阳能电池钝化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多次提及了硅太阳能电池的钝化方法和激光切割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

我们需要对这一主题进行总结和回顾,以便读者能够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硅太阳能电池钝化方法和激光切割的意义和应用。

从个人观点来看,我认为激光切割作为一种新兴的硅太阳能电池钝化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激光切割将会成为硅太阳能电池钝化的主流技术之一,为太阳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我们采用了知识的文章格式,使用了序号标注和重复提及了指定的主题文字,力求让读者对硅太阳能电池钝化方法和激光切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文章总字数超过3000字,避免了字数统计的出现,希望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一种电池,其具有高效能转化和稳定性的特点。

然而,硅太阳能电池的表面缺陷和电荷复合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其转化效率和稳定性。

(完整word版)背钝化简介

(完整word版)背钝化简介

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表面钝化一直是设计和优化的重中之重.从早期的仅有背电场钝化,到正面氮化硅钝化,再到背面引入诸如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等介质层的钝化局部开孔接触的PERC/PERL设计。

虽然这一结构暂时缓解了背面钝化的问题,但并未根除,开孔处的高复合速率依然存在,而且使工艺进一步复杂.表面钝化的演进钝化的“史前时代"SiNx:H 第一次进化90年代,科研机构和制造商开始探索使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制备含氢的氮化硅(SiNx:H)薄膜用作电池正面的减反射膜。

其中原因之一在于相对合适的折射率,但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氮化硅优良的的钝化效果。

氮化硅除了可以饱和表面悬挂键,降低界面态外,还通过自身的正电荷,减少正面n型硅中的少子浓度,从而降低表面复合速率。

SiNx中携带的氢可以在烧结的过程中扩散到硅片中,对发射极和硅片的内部晶体缺陷进行钝化,这对品质较低的多晶硅片尤其有效,大幅提高了当时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伴随着钝化材料上的创新,银浆材料与烧结工艺上的变革也同时到来,那就是可以烧穿的浆料和共烧(Co—firing)烧结工艺.有了烧穿特性后,可以先进行减反射膜的沉积,后网印浆料,然后烧结.由于顺序的颠倒,不用再担心金属栅线上覆盖的减反射层影响焊接,也省去了沉积TiO2需要的部分遮挡。

同时人们发明了将正反面浆料一次烧结的共烧工艺,在一次烧结中,正面的银浆穿过SiNx与硅形成接触,而背面的铝浆也同步形成背面电极和背电场(back surface field).这一系列改进大大简化了丝网印刷电池的工艺,并逐渐成为了晶硅电池生产的主流。

AlOx 第二次进化随着电池正面的钝化效果和接触性能由于SiNx的使用和银浆改进在不断提高,进一步优化正面已经进入瓶颈阶段,人们把视线投向了另一个复合严重的区域,那就是电池的背表面.虽然在传统丝网印刷的晶硅电池中,铝背场可以减少少子浓度,减少复合,但仍然无法与使用介质层带来的钝化效果相比较。

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背场钝化技术

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背场钝化技术

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作者:S.W. Glunz,Fraunhofer Institute of Solar Energy System如今的晶体硅光伏组件的成本分布主要是材料成本,特别是硅片成本。

因此,采用更薄的硅片以及增加电池的转换效率引起了光伏业界的广泛兴趣。

表面钝化电介质钝化与背表面场所有转换效率大于20%的电池结构都具有电介质层的钝化表面。

然而,目前业界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表面结构多采用的是丝网印刷和热场Al背表面场(Al-BSF)。

它有两个主要的限制:由烧结工艺带来的硅片弯曲;更低的电学和光学特性。

特别是,Sback、背表面再复合速率是关键的参数,但是在文献中却有着大量的数值。

这使得衡量Al-BSF的潜力与电介质钝化变得很困难。

我们对不同的背表面结构并结合高效前表面结构进行了实验。

这将有可能准确的确定表面的再复合速率、Sback以及内部反射率Rback。

图1表示了不同背表面结构的内部量子效率,从低质量的欧姆Al接触开始一直到PERL/LBSF背表面。

有效的Sback和Rback已经从IQE和反射率测量中去除。

采用这些参数就有可能确定不同背表面结构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图2)。

电介质钝化甚至比高质量的发射极和更薄的硅片带来的好处更多。

电介质层的钝化机理良好的表面钝化有两种不同的机理:交界面状态Dit的降低;场效应钝化,即钝化层中一种载子类型与固定电荷Qf结合时的显著降低。

尽管这些机理或两种机理的结合会导致较低的表面再复合速率,Seff(Δn)曲线显示了不同的特性(图3)。

热生长的SiO2层更容易获得交界面状态的降低,而对于PECVD沉积的薄膜,如SiNx,场效应钝化和中等程度的Dit降低则更为常见。

SiO2的Dit=1010cm2eV-1,Qf=1010cm2。

而SiNx的Dit=1011cm2eV-1,Qf=1011cm2。

沉积温度形成电介质钝化层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沉积温度。

目前为止,最好的电池钝化是热生长的氧化层。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表面钝化技术研究进展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表面钝化技术研究进展

电子技术• Electronic Technology78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关键词】太阳能电池 表面钝化 转化效率 钝化膜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事业中各项活动也在不断的增加,与此同时,能源的消耗量逐渐的加大,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对于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效的开发新型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成为现在的重要工作。

在诸多新型能源中,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新型能源,并且,相较于其他能源来说,在转变时也更为方便,因此,合理有效的开发太阳能成为新时代能源开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合理高效的转化太阳能是现在太阳能运用中的关键所在,现在我们对于太阳能的运用相对还是较少的,还需要不断的发展技术,从而更加高效的转化太阳能以及不断的降低运用太阳能的成本。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太阳能运用中相对较多的一项技术,对于该项研究来说,再进行太阳能转化效率的提升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这就需要进行太阳能转化成本的有效降低。

降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就需要有效的控制太阳能电池中硅片的厚度,不断降低硅片厚度才能够不断的降低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

但与此同时,过度降低太阳能电池中硅片的厚度又会导致太阳能转化效率的降低,因此,如何能够在有效降低太阳能电池硅片厚度的基础上而又不降低电池的转化效率,这成为现在太阳能电池应用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1 硅片表面特性对于硅片来说,表面复合就是指硅片的表面存在的复合过程,在整个复合的过程中,硅片中存在的部分粒子会受到硅片表面复合状态的影响,而受到相应的变化。

硅片的表面主要会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硅片的表面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表面钝化技术研究进展文/刘少华表面钝化膜技术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中重要的技术,表面钝化膜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应用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太阳能的转化效率,从而为现代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能源支持。

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绿色、清洁的能源,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太阳能板是最常用的太阳能收集器,而太阳能电池是太阳能板的核心组成部分。

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太阳能电池板能量的捕捉能力,在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中,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技术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注意。

一、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技术的概念及原理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器件。

在太阳能电池的制作过程中,表面钝化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电池表面的防腐蚀作用。

而背面钝化技术,即对太阳能电池背面进行处理以改善电池背面电荷载流子的效率,提高太阳能电池整体效率的方法,成为了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

通过背面钝化技术的处理,可以让光子更好的被太阳能电池反射和吸收,从而增强电池的光电转换效果。

二、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技术的研究发展历程近年来,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而这些应用可以归类为以下三种:1. 过氧化氢背面钝化:利用过氧化氢为底层对太阳能电池进行处理,是一种非常优秀的钝化技术。

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层以氧、硅和水为主要成分的硅氧薄膜,极大地提高了背面辐射热抗性,同时也能大幅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

2. 氧化铝背面钝化:采取电化学方法使用氧化铝液体,可以很好地控制太阳能电池的背面氧化铝质量和膜层厚度等参数。

同时,氧化铝背面钝化还有较好的生长性能,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钝化太阳能电池的背面,具有低温过程、易实现、成本低等特点。

3. 均匀背面钝化:利用一种背面抛光、氧化铝涂覆等方法在表面形成均匀的氧化铝层,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催化性质,最终得到更好的电池转化效率。

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在整个表面进行处理,因此制造成本相对比较高,属于一种较为新的钝化技术。

三、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技术的未来发展尽管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被解决。

基于背钝化高效晶硅电池的研究

基于背钝化高效晶硅电池的研究

基于背钝化高效晶硅电池的研究摘要:随着当今行业趋向于更薄的晶圆和更高的电池效率,前后表面的钝化现在对于商用硅电池也变得至关重要。

硅太阳电池表面钝化是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晶体硅太阳电池的背面钝化是下一代高效低成本太阳电池研发的热点。

本文主要论述背面钝化的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关键理论和工艺,从硅电池的发展概括,以及背钝化的意义和方法进行分析,旨在讲述不同背钝化方法的特点给与相关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关键词:背钝化;高效;晶硅电池;研究Abstract:As today's industry trends toward thinner wafers and higher cell efficiencies,passivation of the front and back surfaces is now critical for commercial silicon cells.Surface passivation of silicon solar cells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to improve their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The back passivation of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is a hot spo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xt-generation high-efficiency low-cost solar cells.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key theories and processes of back-passivated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from the development of silicon cells,andthe significance and methods of back passivation,aiming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back passivation methods for related companies.Valuable help.Keywords:back passivation,high efficiency,crystalline silicon battery,research引言目前一般太阳电池都要求有较高的质量比功率,这要求在保持效率的前提下,尽量减薄太阳电池的厚度,而当硅片减薄时,表面有效寿命远远小于体寿命,此时的有效寿命基本上等于表面有效寿命,因此,表面复合对有效少子寿命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表面钝化 陷光技术 增加背场,高效电池绕不开的技术原理

表面钝化 陷光技术 增加背场,高效电池绕不开的技术原理

表面钝化陷光技术增加背场,高效电池绕不开的技术原理<序1> 转化率与可靠性是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技术障碍,而成本控制与规模化又在经济上形成制约,很高兴看到年轻的赛拉弗如同一个斗士不停的向其宣战,更荣幸的是我们作为合作伙伴见证并参与了这一切。

——TüVSüD许海亮<序2> 光伏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只有短短十余年时间,但是,行业已经历了大发展和大萧条,无数人在这里膨胀,也在这里毁灭。

经历这些后,我们认为任何先进的生产设备都会被淘汰,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所有的人,都忙着做所有的事,又有哪一个人能把所有事儿都做到最好?而我们专注于光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从对客户的深度了解开始,提供市场需求的产品;致力于做精做好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每一步。

在赛拉弗高效组件“日食”系列产品发布之前,光伏组件效率的提升主要集中在电池片技术上,如IBC,PERC,HIT等,几乎没有组件制造技术上的创新来提升组件效率。

在日食的研发阶段,遇到设备方面和工艺方面的困难。

我们联合了设备生产商,研发创新设备,改变传统封装工艺,使组件效率提高15%。

这是组件生产技术上的一个革命性的改变。

组件效率是光伏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我们秉着专业的精神撰写了对高效技术的一些认知;之所以称为红宝书,是希望赛拉弗那一抹红能为光伏行业带来一点贡献。

在此感谢技术研发部和市场部的努力,为我们带来如此详尽的光伏电池和组件高效技术知识。

——席军涛第一章高效组件的定义与分类1.1 晶硅组件发展进程在全球变暖、人类生态环境恶化、传统能源短缺的形势下,太阳能产业成为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和支持的能源之一。

受技术进步和法规政策驱动,光伏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自2007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爆发式增长,到2016年,电池片有效产能达到70 - 7 5GW,晶硅组件85-90GW[1]。

一种关于晶硅电池背面钝化和表面局域接触的新技术

一种关于晶硅电池背面钝化和表面局域接触的新技术
一种关于晶硅电池背面钝化 和表面局域接触的新技术
部门:研发部 姓名:张杰
2011-7-21
浙江贝盛光伏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摘要
主要参考文献:一种关于晶硅电池背面钝化和表面局域接触的新技术。 文献作者:李大勇等,LG电子太阳能研究小组。 引言: 在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中,使用薄的 wafer(<150µ m) 可降低硅原料 的消耗。当硅片厚度减薄时在烧结过程中容易造成翘曲问题。而且硅片 厚度降低意味着光程缩短,相应的造成有更多的光未能被硅片吸收转化 为光生电子 - 空穴对,而是从硅片中逸出。直接结果是短路电流密度随 着电池的减薄而降低。 对此,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例如钝化发射极和背表面局域接触电 池(PERC),其优点是背面采用介质膜钝化,大大降低了表面复合速率; 介质钝化层位于金属层和硅基之间,避免了两者直接接触,可有效降低 电池翘曲;介质钝化层的背发射作用,增加了长波长光子吸收。制备高 效PERC电池的关键技术是提高表面的钝化程度的同时ff Only
PERC电池技术概述
四、激光烧结电极(LFC)
该方法首先是在钝化膜上沉积金属铝层,然后利用激光的高温将金属熔融,熔 融的金属穿透钝化膜而与基体硅形成合金,从而形成背面局域电极。 图3给出了不同激光参数下获得的LFC金相,从图中可以看出,左图由于激光功 率较小,导致有部分铝没有穿透钝化层,而加大功率后,右图中电极区铝全部穿透 钝化层。
Confidential Staff Only
结果与讨论
一、钝化层的研究 选用厚度为 250µ m 的p型 FZ-Si wafer, 钝化工艺为PECVD技术(Rath&Rau) 。
700°C 热处理后两者寿命均大于 150µ s左右。 通过测得的寿命计算出 SiOx/SiNx 层的SRV为~70cm/s。与SiO2 钝化层 测得的SRV基本相同。 SiOx/SixN/SiOxNy 的寿命为 200µ s, 对应的SRV为60cm/s。 此 外 增 加 SiOx/SixN/SiOxNy 层 可 以 在 印 刷 Al 电 极 做 热 处 理 时 保 护 SiOx/SiNx 层。

背钝化高效晶硅电池的研究

背钝化高效晶硅电池的研究

背钝化高效晶硅电池的研究摘要:背场钝化技术作为高效电池技术中的一种,在降低背表面复合速率,提高太阳电池长波响应,修复背表面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本文采用SiNx/SiO2双层钝化层制备背场钝化电池片(BSP),并对其电学性能进行探讨,SiNx/SiO2双层钝化层电池与常规工艺电池相比在Isc、V oc和Eff都会有一定提高。

通过电池片IQE分析发现,该电池在长波区域的IQE 响应比正常电池片有明显提升。

关键词:背场钝化SiNx/SiO2双层钝化层IQE 响应随着光伏市场的回暖,晶硅电池的性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背钝化技术作为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背表面复合速率,提高太阳能晶硅电池在长波的响应,修复背表面态等诸多优势的新技术,逐步成为量产化电池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一个主要方向。

本文采用背钝化技术,在原传统的全铝背场结构基础上,在铝背场和硅材料之间增加一层SiNx/SiO2双层钝化层,从而形成背场钝化层。

背钝化电池能够形成背面点接触和良好的背面反射。

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1]:1.钝化层与Al 层相比,有较高的反射率,因此可以有效增加长波光的背反射效果,从而增加光生载流子的数量,提高开路电流。

2.由于Al- Si 合金为高复合层,采用局部Al- Si 合金接触层的太阳电池可以有效降低光生载流子在背表面的复合速率。

微观上,则表现为有效提升长波区域的IQE 响应,Isc和V oc都会有一定提高,并最终提高转换效率。

一、实验取用两组CZ 的单晶硅实验片(公司自产),A组常规工艺,B组使用热氧化在硅片背面生长SiNx/SiO2,然后清洗再进行常规的后段印刷工艺,最后进行光照测试,比较电性参数的差别。

B组具体工艺流程如下:抛光(Saw Damege Etching)→背面绝缘保护膜(PECVD SiOx/SiNx)→单面制绒(Texture)→扩散(Diffusion)→背面激光刻槽(Laser)→去磷硅玻璃(PSG removal)→正面镀膜(PECVD SiNx )→丝网印刷、烧结(Screen Printing、FFF)→测试(IV-measurement)二、结果分析1.实验数据对比表1 电池电学性能对比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从中可看出,SiNx/SiO2钝化背场后电池的电性能比正常Al背场电池的电性能要提高很多,SiNx/SiO2钝化背场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作者:S.W. Glunz,Fraunhofer Institute of Solar Energy System如今的晶体硅光伏组件的成本分布主要是材料成本,特别是硅片成本。

因此,采用更薄的硅片以及增加电池的转换效率引起了光伏业界的广泛兴趣。

表面钝化电介质钝化与背表面场所有转换效率大于20%的电池结构都具有电介质层的钝化表面。

然而,目前业界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表面结构多采用的是丝网印刷和热场Al背表面场(Al-BSF)。

它有两个主要的限制:由烧结工艺带来的硅片弯曲;更低的电学和光学特性。

特别是,Sback、背表面再复合速率是关键的参数,但是在文献中却有着大量的数值。

这使得衡量Al-BSF的潜力与电介质钝化变得很困难。

我们对不同的背表面结构并结合高效前表面结构进行了实验。

这将有可能准确的确定表面的再复合速率、Sback以及内部反射率Rback。

图1表示了不同背表面结构的内部量子效率,从低质量的欧姆Al接触开始一直到PERL/LBSF背表面。

有效的Sback和Rback已经从IQE和反射率测量中去除。

采用这些参数就有可能确定不同背表面结构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图2)。

电介质钝化甚至比高质量的发射极和更薄的硅片带来的好处更多。

电介质层的钝化机理良好的表面钝化有两种不同的机理:交界面状态Dit的降低;场效应钝化,即钝化层中一种载子类型与固定电荷Qf结合时的显著降低。

尽管这些机理或两种机理的结合会导致较低的表面再复合速率,Seff(Δn)曲线显示了不同的特性(图3)。

热生长的SiO2层更容易获得交界面状态的降低,而对于PECVD沉积的薄膜,如SiNx,场效应钝化和中等程度的Dit降低则更为常见。

SiO2的Dit=1010cm2eV-1,Qf=1010cm2。

而SiNx的Dit=1011cm2eV-1,Qf=1011cm2。

沉积温度形成电介质钝化层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沉积温度。

目前为止,最好的电池钝化是热生长的氧化层。

热氧化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为MOS技术进行了大量的优化。

因此,已经可以获得极低的界面状态密度和表面再复合速率。

最终,典型的热氧化物温度是1050℃左右。

对于高质量的FZ-Si来说,温度范围没有问题,甚至增加了Czochralski法生长的氧化物的少子寿命,但对于铸锭多晶硅却是有害的。

对于这样的材料,少子寿命将会以因子为10的速度减少。

因此,需要找到能够在更低的温度沉积钝化层的方法。

热氧化物可以在潮湿的氛围内在850℃左右生长。

潮湿的环境显著的增加了氧化速度,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获得典型的厚度为105nm的氧化层。

这种方法已被应用于多晶硅,并实际测得转换效率20.3%。

这些电池的平均效率高于18%,表明低质量的区域经过该种处理并没有情况恶化。

另一种有意思的方法是在850℃在干燥氛围内沉积一层薄的氧化层。

该较薄的氧化层上必须再沉积一层薄膜。

沉积PECVD SiNx是第二种最佳方案。

最佳的沉积温度范围是350°到400℃。

实现了低于10cm/s的最佳表面再复合速度。

SiNx的另一优势是它和氢结合在一起可以起到多晶硅钝化层的作用。

取代PECVD的最快的方案是溅射,采用该方案可以会的低于30cm/s的最佳表面再复合速度。

如果非晶硅被用作背面钝化层,那么最低的沉积温度范围是200℃到250℃。

这种钝化结构已经成功的应用在HIT上,并获得了21%的转换效率。

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非晶硅也可以用于具有扩散发射极的标准电池结构上,转换效率可以超过20%。

预处理另一个技术问题是制造节点值层之前的表面处理。

洁净的表面对于氧化工艺非常重要,否则污染物会扩散进入电池。

对于沉积的钝化层来说,由于工艺温度较低,这个问题不是非常严重。

然而,在先前的刻蚀步骤后会留下一层浅的晶体损伤层,它将显著降低钝化层的质量。

这个问题对于氧化表面来说不是非常明显,因为在氧化过程中,上层的硅已被去除。

另一个课题是表面几何形状。

与微电子相比,太阳能电池的表面更加粗糙,这是由于刻蚀或是湿法腐蚀制绒工艺带来的各向异性的损伤。

评价粗糙的表面是否会导致较低的光学和电学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我们准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表面形貌的电池,材料均为FZ-Si(图4)。

电池结构是:正面为任意金字塔结构,热氧化物厚度为105nm,120Ω/sq的磷发射极;背面是105nm厚的热氧化物,2μm铝和LFC接触。

背表面被损伤刻蚀和光滑刻蚀的电池几乎表现出了相同的性能(表2)。

但是背表面制绒的电池的效率较低,这是由于制绒表面特性较差而引起的电流的损失。

图5是较差的长波长响应。

内部反射紧接着钝化质量,下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室分析背表面钝化层的光学效应。

传统的Si/SiO2/Al具有较高的内部反射率,这是由于SiO2较低的反射系数(n=1.46)。

正面的金字塔制绒导致了不透明的光学路径和背面的全反射。

因此对于太阳能电池背面的内部光学反射,可得到95%到89%的数值。

但由于大多数沉积层都具有较好的钝化特性,如富Si的SiNx就具有较高的反射系数,Rback并不会很高。

图6是具有制绒正表面和不同钝化层背表面的太阳能电池的反射率测量结果。

如果是具有较高的折射系数(SiNx=2.9, SiCx>3)富Si介质层,Rback仍然比工业标准要好,但是低于厚热SiO2层。

由于这些层通常都具有较低的表面再复合速度,所以最好将它们直接沉积在硅表面。

为了改善光学特性,需要再沉积一层具有更低反射系数的介质层。

事实上,如果在富Si的SiNx上沉积一层PECVD SiO2 (n=1.46),将会观察到极大的改善。

同样的情况也在富Si的SiCx层(n≈2)上沉积富C的SiC上观察到(图6)。

15nm厚的薄热氧化层的光学性能也可以通过沉积一层低温PECVD SiO2得以改善。

因此,“钝化”和“反射”两大任务可以通过不同的层得以实现。

太阳能电池应用尽管看似可以通过寿命和光学测量设计完美的层堆叠结构,但最终的决定仍然需要将这些方案应用于电池上。

好的表面钝化质量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尽管SiNx层在寿命测试硅片上表现出了最好的表面钝化质量,甚至优于热氧化物,但没有一种能够获得经典热氧化物带来的转换效率。

特别是短路电流明显更低。

这可能是由于背面接触点的SiNx层中的固定电荷引发的反型层的短路造成的。

由于反型层是SiNx表面钝化机理中关键的一部分,当应用于真实电池片上时,寿命测试硅片上SiNx层的质量会明显消失。

目前报导的采用SiN背表面钝化的最佳效率是21.5%和20.6%。

在第一个案例中,采用了很敏感的等离子刻蚀来打开SiNx层的接触孔,这样反型层就不会分路。

在第二个案例中,硼BSF减少了反型层的分路。

然而,如果采用激光烧结或机械化切割,那么转换效率将不会超过20%。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两种办法解决:(i) 采用SiNx层,它的钝化质量将更取决于界面状态的减少而不是场效应钝化;(ii) 在SiNx层下沉积薄的热氧化层(10-15nm),这层氧化物可以用RTO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850℃)快速生长。

另外,这层薄氧化物也再正面的较轻扩散的发射极部分起到了正面钝化的作用。

当采用了这样的堆叠时,转换效率可以达到20.5%。

另一种优良的钝化层是非晶硅。

对于HIT电池结构,由于发射极是由非晶硅层组成的,因此很自然的选择非晶硅作为背表面钝化层。

这种钝化层也应用在标准电池上,得到的转换效率达到21.7% (Voc=677mV)。

近来有研究表明,PECVD沉积的SiCx层也展现了良好的钝化特性(S<30cm/s)。

我们是将SiCx层作为低成本衬底上的硅薄膜的再结晶的扩散阻挡层,这是由于他的良好的热稳定性。

PECVD设备可以在沉积前提供原位等离子清洗步骤,这就使优化工艺步骤成为可能。

为了优化SiCx的表面钝化质量,采用了1Ωcm p型高寿命FZ硅片。

随后沉积SiCx,并未采用任何湿法化学工艺。

实现了Δn在1×1014cm3和1×1015cm3之间,表面再复合速率低于5cm/s。

成功研究了高钝化的SiCx层后,在具有高效正表面结构和背面钝化的电池上采用了不同组成的堆叠。

同样,在PECVD反应腔中进行了沉积和表面处理。

采用E-gun蒸发的方法沉积了2μm厚的Al层,并进行了接触部分的激光烧结。

尽管在E-gun蒸发后和LFC形成后没有进行退火,还是得到了大于20%的转换效率(表3)。

热稳定性如果背面钝化介质层必须与标准的正面丝网印刷金属化相结合,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在工艺流程中沉积这一层的位置(图7)。

在烧结步骤后在背表面沉积一层介质层(图8选择1)要求表面条件足够好,包括背面发射极的刻蚀和重度的清洗,因为在这一步硅片已经经过了几步比较“脏”的工艺步骤。

因此,尽管介质层在后面不会再经过任何高温步骤,但是获得较好的表面钝化仍然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另一种方法是,在正面SiN沉积的同时在发射极扩散后沉积背面介质层(图8 选择2)。

在背面介质层沉积之前,背面发射极层仍然需要被刻蚀去除,并且介质层必须能够承受高温步骤,也就是随后的烧结步骤。

另一种方法是再发射极扩散之前沉积背表面介质层(选择3)。

在此时,硅片已经绝对干净,背面介质层将遮盖住背面的发射极扩散,去除掉背面刻蚀步骤。

如果制绒条件很好的得到控制,背面介质层也能够遮盖住背表面制绒部分。

这样的工艺步骤看来就完美了,但是钝化层必须能够承受后面两个高温步骤而不失去钝化的能力。

因此,除了较好的电学和光学性能,良好的热稳定性对于钝化层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钝化层选择方案是在800℃到1050℃之间热生长的SiO2。

这层薄膜在我们的第一个试验中得以应用,将LFC技术转移到工业生产的工艺步骤。

然而,由于工艺步骤的较高温度,在工业环境中应用此工艺将比较苦难,尽管在对比温度下氧化并不会降低材料的质量。

接近当前工业实际的工艺是采用PECVD沉积SiN。

然而,这并不能达到与热氧化物相同的钝化效果,因为SiNx层引发的反型层会带来有害的分路。

热稳定性也是一大问题,尽管最近的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钝化在烧结步骤之后能够保持。

研究表明在105μm、具有i-PERC结构的薄Cz-Si上可以得到17.3%的转换效率,这是基于烧结稳定的介质层。

Al-BSF电池只有15.1%的转换效率。

这样的改善证明了背表面钝化介质层的极佳的性能,以及将其应用于工业太阳能电池制造的可行性。

如上所述,PECVD非晶硅沉积的电池钝化层可以达到较好的转换水平,但是这一层薄只能稳定在400℃。

SiCx在热处理过程中非常稳定。

研究表面,在730℃烧结步骤之后,钝化能力也没有减弱。

为了证明SiCx 的热稳定性,我们在寿命测试样品上进行了很多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