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教案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ae1422650e52ea5418982e.png)
10岳阳楼记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重点)4.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难点)5.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难点)第1课时情景导入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比如,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
《岳阳楼记》更是成为了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自主预习【作者作品】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
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庆历元年(1041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两贼闻之惊破胆”的话。
庆历三年(1043年),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任知州。
他在六十三年的人生旅程中,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
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有《范文正文集》传世。
【写作背景】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部编版2019版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教案
![部编版2019版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f469b4c850ad02df804156.png)
1.沁园春雪【教课目】知与能力1.理解、累“妖、、装素裹、一代天”等。
2.感知中的形象,理解人的思路和全的要旨。
程与方法1.系作的作背景,情境,理解作的思想内容,推测雪景描绘的特点。
2.品尝凝切的歌言,悟深意,培育欣的能力。
3.学比的方法,认识景中藏情,借景抒怀,写景抒怀相合的写法。
感情度与价会中美祖国河山和无革命英豪的思想感情,激学生的感情共。
【要点点】教课要点吟、品尝歌。
感悟、体察作的意和情境。
教课点丰富想象,略作的情画意。
人代帝王的。
【安排】2【教课程】第一一、新入北方冬季的雪,地落,它覆盖着旷野、山村、乡村、道路。
漫天皆白,玉舞,引得从古到今无数文人墨客大。
而在不一样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一样的形象。
如在出使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来,千万梨花开”的奇,在陷身安况和人信息不行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黄昏,急雪舞回”的愁,在写景如画的王看来是“隔牖惊竹,开雪山”的静⋯⋯那么,在一代人毛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的?我一同走《沁园春·雪》!二、自主1.背景料《沁园春雪》写于 1936年2月,当遵会确定了毛在全党全的地位。
毛率征部利抵达北后,全党睁开了抗争日本帝国主的大斗争。
在北清,毛同志曾于一大雪以后登攀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上察地形,光,面茫大地,胸中激情激,后写下首。
1945年 8月,抗利后,毛同志赴重与公民党判。
其,柳子先生他写,毛同志就把首《沁园春雪》抄他,随后《新民晚》公然表,快速在人民中间广,极大地激励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利的信心。
2.知接,又称短句。
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方“沁园春”“虞佳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
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3.检查预习(1)校正字音莽莽 (mǎng) 妖娆 (r áo) 折腰 ( zhé) 成吉思汗 (h án) 稍逊风骚 (x ùn) 格外 (f èn)数风流人物(shǔ)今朝(zhāo)分别 (f ēn)数量(shù)朝代(cháo)(2)词语释义莽莽:形容旷野辽阔,一望无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b846f80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7.png)
《沁园春雪》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技巧,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赏析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技巧,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深刻内涵和思想感情,正确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雪景的视频或展示一些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
2.授课过程:(1)背景介绍: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2)课文解析: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熟悉诗歌内容。
然后重点讲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技巧。
(3)深入分析:通过小组讨论、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
(4)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作文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3.互动环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
5.布置作业:布置适当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诵读、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听写、翻译、赏析等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019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人教版9年级上册教案(71页)
![2019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人教版9年级上册教案(71页)](https://img.taocdn.com/s3/m/290984c6ba0d4a7303763a1d.png)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1课沁园春·雪教学目标及重点: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4、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5、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1.正音:分娆逊数汗2.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三、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四、重点学习与训练1.学习上阕。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2019-2020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2019-2020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f68b1f658fb770bf78a55fd.png)
1.沁园春·雪教学过程教学反思2.我爱这土地教学过程教学反思3.乡愁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教学过程环节三合作探究一、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诗歌的标题有什么特点?主标题“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以比喻的手法,将“你”比作“人间的四月天”,点出作者要赞颂的对象;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表明作者对赞颂对象极尽爱的赞美。
二、再读诗歌,体会意境。
1.作者用了哪些具体的意象来表现人间四月天的丰美?四面风、云烟、星子、细雨点、花、百花的冠冕、夜夜的月圆、新鲜初放芽的绿、期待中白莲、一树一树的花开、燕2.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轻灵、光艳、娉婷、鲜妍、天真、庄严、新鲜、柔嫩喜悦……让人感受到春天带给人们的新鲜、明丽、喜悦之情。
3.作者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期待中的白莲”这些清新淡雅的词语描绘出一幅幅明艳的画面,给人以春天的清新美好之感。
三、品读诗歌,赏析语言。
1.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表现了笑声的清脆悦耳,给人以美好的感受;“交舞”充分表现了春光的光艳多彩,色彩明丽。
2.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以早天“云烟”“黄昏”的风、夜晚的“星子”“细雨”“花”等春天的美好事物营造出春天清风拂面、恬淡清新、绚丽多彩的美好景象,抒发了作者对人间四月天的美好赞颂。
3.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虚实结合,将四月天的美景与“梦”“期待”结合起来,赞美四月天的纯净淡雅,营造了朦胧梦幻的意境。
四、分析结构,归纳写法。
2019-2020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反思2019-2020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5.我看教学过程作探究意象:春风、青草、水、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作者写风,写鸟,写云,写大地,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勃勃生机。
【部编版】2019秋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11醉翁
![【部编版】2019秋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11醉翁](https://img.taocdn.com/s3/m/e51d65b46294dd88d1d26b2b.png)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识记作家作品。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学习
重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研读景物描写的语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2.背景介绍:庆历五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任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射者中(古义:投壶;今义:射箭)
三、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多媒体播放优美的山水画,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边赏画面边听读,感受骈句的节奏美、韵律美。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阴/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杂然而前陈者(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作动词,取号)
(3)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
部编人教版2019年秋新版九年级(上)语文教案合集(94页,word版,附板书)
![部编人教版2019年秋新版九年级(上)语文教案合集(94页,word版,附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3b2eef4c25c52cc58bd6be7c.png)
第一单元教案1.沁园春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理解关键词语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难点: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再播放音频《沁园春•雪》,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
板书课题:沁园春•雪二、题解与背景:毛泽东(1893 —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就是他的代表作。
背景介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40eaa39ef8c75fbfc67db262.png)
感情
2.
.懂得并学会
懂得课文内
教学反思
、学
辣的批驳语言。
目标导学四: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诵读1~5段,讨论探究:
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首先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3.第4段有一部分加点的文字,国民党书报检查机关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什么
明确:“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
鲁迅是个现实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并且,让他们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
所以,他们唯恐去之而不及。
目标导学五: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
“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扬扬自得
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唯恐别人不知,这也暗接
望着国联”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着”,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
2019-2020学年【部编人教版】新版九年级(上)语文教案合集(94页,Word版,附板书)
![2019-2020学年【部编人教版】新版九年级(上)语文教案合集(94页,Word版,附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82eb579905087632311212b6.png)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第一单元教案沁园春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理解关键词语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难点: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再播放音频《沁园春•雪》,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
板书课题:沁园春•雪二、题解与背景:毛泽东(1893 —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就是他的代表作。
背景介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2019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71页)
![2019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71页)](https://img.taocdn.com/s3/m/fa73d96aa8114431b90dd8f5.png)
2019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1课沁园春·雪教学目标及重点: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4、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5、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1.正音:分娆逊数汗2.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三、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四、重点学习与训练1.学习上阕。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人教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全册优秀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全册优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f7580ea2161479171128e0.png)
1 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
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所具有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4.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感。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鲁迅认为北国的雪“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那一代领袖心中北国的雪又是何种景象呢?这一节课,就先让我们一同去领略北国雪的风姿,同时也体会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示范读课文,学生找出诗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分.外妖娆.(fèn)(ráo) 成吉思汗.(hán)数.风流人物(shǔ) 还.看今朝(hái)稍逊.风骚(xùn)(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大地。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数,点数,数得着,称得上。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2.了解有关文体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
最初称为“曲子词”,是配乐而填写的歌诗。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沁园春”,词牌名。
相传沁园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
这个词牌名因此而得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19ed2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18.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二、师生问答1、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
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2、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3、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4、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
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第二课时一、师生问答: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
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
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d2c2a7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c.png)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一、班级学生现状分析大部分九年级学生缺乏自觉性,随着年龄和知识难度的增加,教学目标也做出了调整,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思维和认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材教本分析本学期将使用九年级上下两册教材,上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包括诗歌、人与自然、民俗文化和古文阅读等内容;下册包括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社会生活的小说、生命主题的散文、戏剧和文言文等六个单元。
初三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他们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三、教学目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研究、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惯。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四、教学要求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树立为祖国刻苦研究的思想。
同时,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陶冶爱美的情趣,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学生应该能够利用汉语音识字、研究普通话。
3、学生应该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正确书写生字。
4、学生应该能够联系上下文或查字理解词句的意思,并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已学过的词语。
同时,应该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惯。
5、在训练课文朗读时,要注重正确、流畅、情感丰富的表达方式,并尝试不同的语气。
同时,要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尤其是文言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c6542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9.png)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知识与技能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分析人物性格,归纳人物形象。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请学生概括这篇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故事情节。
2、赏析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句子,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自学白石头溜索汉子们沉著、果断的品格。
重点把握住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难点认知对照、衬托表现手法的运用及促进作用。
1、标注法:指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中,用符号标注出重点词、句,以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习惯。
2、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育学生批评答疑的能力。
教师:1、准备工作与课文有关的ppt课件。
2、对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进行预设。
学生:2、查找有关溜索、怒的资料,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1课时云南怒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
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
怒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从前主要靠“溜索”桥。
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方式。
阿城,原名钟阿城,年出生于北京市,祖籍重庆市津区,作家、编剧。
年,出版发行个人首部短篇小说《棋王》。
年,出任剧情电影《大明星》的编剧,从而打开了他的编剧生涯。
20xx年,出任古装动作电影《刺客聂隐娘》的编剧,该片入选第52届金马奖——翻拍剧本奖。
20xx年,出版发行作品集《阿城文集》。
文题解读文章以“溜索”为题目,不仅就是行文线索,将故事情节横跨出来,长短不一成篇,而且交代了从前两岸居民过的渡河工具和渡河方法。
1、听课文朗读音频,初步感知课文。
2、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马帮到达怒边,山陡峭谷浅,悬崖万丈,等候溜索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699ce5f61fb7360b4c65ba.png)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1、沁园春雪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课文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本文体裁词。
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
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四、研究下列问题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
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
背诵这首词。
[补充资料]〔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教案1.沁园春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理解关键词语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难点: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再播放音频《沁园春•雪》,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
板书课题:沁园春•雪二、题解与背景:毛泽东(1893 —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就是他的代表作。
背景介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读这首词两遍,要读得正确,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情感。
2.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词?3.“望长城内外”我有两种读法,你认为怎样合适?(“望”字重读、语气要激昂豪迈,梳理“望”字领起的内容。
)4.学生齐读“望”字领起的这几句。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又该如何读呢?6.师点拨:既然语调高亢就显得有生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该怎样读?是慷慨激昂地读,还是深情地读,同学们品味,哪一种更合适?四、再读这首词,思考、探究1.请同学们采用这样的方式自学:赏析一词:我认为“”一词好,好在……描绘一句:“”一句,使我仿佛看(想)到了……2.生发言,师合理指导引领。
(1)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
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2)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其意境。
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3)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明确:“望”字。
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明确:“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和“驰”,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运用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动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视觉因素。
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精神因素。
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时代因素。
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6)讨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3、让我们带着赞美,带着陶醉,齐读上阕。
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啊!老师经常发现有人把这个“娇”字写成“骄”,想想也有道理,这么美的河山,怎不令人骄傲与自豪呢?同学们看,毛泽东用这个“娇”字,用意何在?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明确:既突出祖国风光的柔美。
又照应“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句。
有阳刚之雄健,又有阴柔之妩媚,这既是我们可爱的祖国,又是毛泽东诗词的美学追求。
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
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5、真是战功赫赫,功勋卓著。
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明确:“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第一,惜中含褒。
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
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其中“略输”“稍逊”“只识”几个词,有肯定、惋惜、委婉的批评,还有作者一点微微的自得。
“惜”字可看出包含了惋惜兼有批判,“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一一做了贬谪。
6、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
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一个时代有极大影响的英雄人物。
我个人认为,主要指毛泽东自己,因为“诗言志”吗?当时他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已经确立,长征也取得了胜利,对于中国的局势成竹在胸。
说是人民大众也有道理,因为他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代表。
事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今,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7.请仔细品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内涵吗?好,我们就是毛泽东,让我们微微摇头,微微上扬嘴角,读这几句,读出这几种微妙的感情。
同学们,毛泽东望的岂止是北国风光啊!他望的是祖国的万里河山,他望的是中华几千年的历史舞台,他望的是中国美好的未来。
8、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明确:评古为论今作铺垫。
,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9、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五、巩固与迁移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
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六、布置作业: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
七、板书设计沁园春雪毛泽东景:江山多娇(望)评:古代帝王(惜)颂:人民大众(主旨)八、教学反思:这首词大气磅礴,激昂豪迈,最适合诵读,所以我让学生学习这首词反复诵读,有层次诵读,达到读准、读懂、读美,老师适时诵读指导,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体现语文课独特的韵味。
让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巧、品味意境的宏大,在细细品味中诵读、比较,学习读诗品诗的方法,提高分析、鉴赏感悟诗词的能力,这一板块的学习,给学生的时间多点,这样便于学生绽放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2.我爱这土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新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和比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新诗的意境及思想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难点: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诗歌在我国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它记载着中国悠久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诗经到“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寻找光明。
”诗歌能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品味过去的荡气回肠与今朝的风花雪月。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现代诗的世界。
(二)简介诗人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学过绘画,现代著名诗人,被称为“是继郭沫若后中国新诗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他的诗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具有浓重的历史感和使命感。
艾青的诗排斥华丽的矫饰,抛弃空洞的说教语言,始终采用鲜活的有流动感和弹力的语言与语调,表现出一种散文美。
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出版过《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