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海水养殖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探析

合集下载

北部湾海洋渔业资源衰退深层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北部湾海洋渔业资源衰退深层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北部湾海洋渔业资源衰退深层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韦金胜(中国渔政广西区检查大队 北海 536000) 北部湾这块全国的最后“渔业净土”近几年也已不堪重负,渔民的捕捞强度已大大超过了鱼虾贝类的自我补充速度,造成海洋渔业资源不断衰退,而各种渔业管理措施又难以奏效,直接影响到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受其中国沿海全局的影响,也有自身的原因,主要问题表现在漠视环境污染、捕捞强度盲目增长、发展格局不合理,职能部门行政权力弱化,渔民“一夜暴富”的急燥心理,渔政管理不力,科技投入资金过少,跟不上生产需要等。

特别是长期受以“产量论英雄”管理理念的腐蚀。

针对以上问题以及因中越渔业协定的实施,北部湾传统作业渔场将进一步缩小而渔船却不断增加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可持续发展北部湾海洋渔业的对策。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为了制止资源衰退,恢复和保护渔业资源,我国的渔业工作者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国家也曾多次颁发各种保护管理措施、法律法规,但收效甚微。

渔业资源不但没有得以恢复,反而有日趋加重之势,传统海洋优质资源濒临枯竭,新开发出的种类资源又遭破坏,警钟频响,北部湾海洋渔业资源随大局也不能幸免。

那么,渔业资源管理为什么总是管不出成效呢?保护、恢复北部湾的海洋渔业资源,使之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其出路在哪里?笔者不揣肤浅,本着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和发展渔业的前提的原则,就北部湾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深层问题及今后对策,提出自己在多年的渔政实际工作中观察和调查后产生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商榷。

北部湾是位于南海西部的一颗璀灿的明珠,湾狭而长,沿岸是广西、广东、海南和越南,该湾以湾内鱼、虾、贝类种类多而闻名,其中有海豚、美人鱼、东方 (活化石)为国家保护野生动物,而北部湾第一美味野生鱼亡鱼更是令当地人引以为傲,北部湾渔业给周边地区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对经济落后的广西更是如此。

渔业也带动相关产业如旅游业等的发展,而这一切必须是在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受到保护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

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水产养殖在满足人类食品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污染和栖息地破坏等因素,水产养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将探讨几种策略。

一、养殖系统创新为降低污染和提高养殖效率,创新的养殖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一种可行的策略是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

该系统通过对养殖水进行循环利用,最大程度上减少用水量和废水排放。

此外,可探索气体交换技术,以提高水体氧气含量并降低病原体的生长。

二、物种选择与合理饲养为了保持生态平衡和提高养殖效益,选择合适的养殖物种至关重要。

应优先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和天然食物链的物种,降低人工饲料的使用。

此外,为了减少养殖物种的疾病传播风险,需建立健全的检疫制度,并加强饲养管理,避免过度饲养。

三、监测与评估监测和评估是实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包括水体质量、养殖物种生态环境和养殖效益等方面的监测,以及对养殖系统的定期评估。

通过监测与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养殖活动在可持续的轨道上发展。

四、生态复制生态复制是实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策略。

通过仿生技术,建立人工的养殖生态系统,模拟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和生物链关系。

这种方法既能减轻对自然水域的压力,又能保证养殖物种的正常生长和良好的产品质量。

五、政策支持与市场调控政策支持和市场调控是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可持续养殖模式的发展,并加大对养殖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支持力度。

同时,也需要强化对水产品市场的监管,促使养殖户遵守相关标准和准则,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六、加强国际合作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国际间的合作与共享。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应对措施和技术创新,共享养殖经验和技术,以及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全球范围内的水产养殖挑战。

总结起来,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养殖系统创新、物种选择与合理饲养、监测与评估、生态复制、政策支持与市场调控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来实现。

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与可持续性

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与可持续性

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与可持续性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对食物供应的需求持续增加,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生产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为了实现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其可持续性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与可持续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挑战1. 环境污染:水产养殖可能导致水体污染和底泥富营养化,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暴发和缺氧事件,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 遗传资源流失:大规模的养殖活动可能导致野生鱼类遗传资源的流失。

人工选育和频繁的人工繁殖会导致养殖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降低,从而使得鱼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

3. 水资源消耗:水是水产养殖的必备资源,而大规模的养殖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很大。

如果不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可能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二、解决水产养殖可持续性问题的途径1. 推行环境友好型养殖方式: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和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从而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此外,鼓励使用生物除污技术和加强对底泥的处理也是重要的措施。

2. 加强管理和监测:建立水产养殖的监测机制,定期检测水质和饲料残留物,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加强管理,设置科学的养殖密度和合理的养殖周期,避免资源过度利用和对环境的过度压力。

3. 促进可持续养殖品种的繁育:通过加强对水生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行可持续育种和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

同时,注重保护和提高野生鱼类遗传多样性,促进其与养殖品种的交流,以增加养殖种群的健康与适应力。

4. 倡导节约用水意识:推广水产养殖的节水技术和农业灌溉的节水措施,如滴灌、雨水收集等。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并采取措施防止水体污染。

三、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优势1. 提供食物安全:水产养殖能够增加水产品供应,满足人们对鱼类等水产品的需求,从而提供更多的高质量、营养丰富的食品。

广西渔业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广西渔业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广西渔业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甘 晖 吕 敏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 530021)(广西水产研究所 530021) 摘 要 渔业资源是一种生物资质,是影响渔业经济盛衰的根本。

本文总结分析了广西目前渔业资源的状况,主要表现为渔业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品种日趋减少、捕捞量明显下降,珍稀水产野生动物资源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海岸生态系统不断遭破坏。

针对日趋枯竭的渔业资源现状,分析了导致渔业资源急剧衰退主要的原因有渔业水质污染、水工建筑对渔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及渔政控制不力、捕捞强度过大等。

为保护广西渔业资源提出了要大力宣传渔业法律法规、加大渔政执法力度,强化渔业资源的综合管理,加快“救鱼”工程的研究及鱼类自然保护区建设,严控捕捞量的增长,加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切实防治水质污染,加强人工增殖放流,有效增殖渔业资源等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渔业资源 衰退 原因 保护对策 渔业资源是一种生物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自然资源。

其盛衰除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外,主要受着人类活动的影响。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位于珠江水系的中上游,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外加一片海”之称,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渔业资源,为广西渔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目前广西大农业产业格局中,渔业是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然而,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化发展,水质污染,酷渔滥捕,无序开发利用渔业资源,使许多水生生物濒临灭绝,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衰退,迫切需要我们掌握广西渔业自然资源的现状及相关信息,尽快提出对渔业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措施,以免破坏渔业生态系统平衡,进而影响广西渔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1 广西渔业资源概况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带,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岩溶地形地貌很适宜各种水生生物的繁殖生长和栖息,因此,鱼类品种繁多,资源丰富。

在水域方面:北部湾海域面积1218万平方千米,湾口以南的南中国海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两处海域可捕捞的渔场面积21218万平方千米,浅海滩涂可开发海水养殖的面积70万平方千米。

广西海水养殖业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

广西海水养殖业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

广西海水养殖业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发布时间:2011-11-5信息来源:广西水产信息网开春以来,全区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区水产畜牧工作会议精神,以发展为主线,以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产业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大力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

海水养殖生产总体上继续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

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海水养殖业开发现状1、海水养殖业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市场经济调节和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今年我区海水养殖开发再掀热潮,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1-6月份,海水养殖放养面积达93万亩,同比增长%。

开发荒滩、荒田(咸酸田)养虾依然是今年海水养殖热突出的主角。

各地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把比较效益低的低产咸酸田、荒滩调整发展对虾养殖,各行各业纷纷投入开发,呈现集体、个体、股份一齐上的发展态势。

对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开发有增无减,掀起前所未有的群众开发热潮。

去冬今春,全区新开发养虾池塘万亩(养殖水面积)。

全年对虾养殖面积将达到28万亩。

到6月止,放养对虾池塘万亩,同比增长%。

其他品种的养殖也呈平稳发展趋势。

文蛤养殖万亩、大蚝养殖万亩,分别与去年同期持平,网箱养鱼3580箱,主要养殖品种有鲷科鱼类、鲈鱼、美国红鱼及新引进的军曹鱼和星洲鱼等。

预计全年海水养殖面积超过98万亩,比去年增加6万多亩。

2、种苗生产发展迅猛开春以来,沿海各市把抓好水产苗种生产放在首位,主要是对虾、珍珠贝苗、文蛤、中华乌塘鳢的生产,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半年全区从事海水鱼虾贝种苗生产的场点417个,投入育苗水体82650m3,同比增加9000m3。

其中对虾育苗场点48个,育苗水体41170m3,增加6000m3;对虾育苗总量亿尾,比去年同期亿尾增长%。

位于钦州湾西海域最北部的茅尾海,是广西沿海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海域,也是我国南海唯一的近江牡蛎天然菜苗场。

上半年投放近江牡蛎采苗蚝柱亿支,同比增加7800万支。

广西北部湾海洋资源利用现状与开发策略研究

广西北部湾海洋资源利用现状与开发策略研究

广西北部湾海洋资源利用现状与开发策略研究[摘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拥有7,500平方公里的浅海和滩涂,有丰富的的海水化学资源和海洋能源,是中国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分布于沿海滩涂的红树林面积占全国的40%左右。

开发海洋资源形成了多产业组成的海洋经济体系,但是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与海洋资源相关的海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争端尖锐复杂。

在当今海洋资源日趋紧缺的大环境下,如何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现有海洋资源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

深入开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资源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并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议和措施,有利于广西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海洋资源;利用现状;开发;策略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一极”,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局意义和长远的重大战略意义。

在当今海洋资源日趋紧缺的大环境下,如何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现有海洋资源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各种相关研究近年来成为科研、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这些成果大多以整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布局、城镇化进程、港口、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为主,而对海洋资源现状及利用研究显得比较薄弱。

因此,开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资源现状及利用对策研究,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议和措施,无论从现实发展的需要还是从学术本身。

都很有必要的。

一、广西北部湾海洋资源与利用现状广西北部湾沿海由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等3个地级市组成,构成新月形中枢地带。

“广西南临北部湾。

海域面积12.93万平方公里。

”平均水深38米,最大水深100米。

”拥有着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海洋自然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方面:广西北部湾“海洋矿产中探明有钛铁矿、金红石、锆英石、独居石、石英砂等28种矿产,石英砂矿远景储量10亿吨以上。

海水高位养殖造成的环境问题分析——以北部湾海水养殖为例

海水高位养殖造成的环境问题分析——以北部湾海水养殖为例
废水排放总量达4 亿m3 , O / 造成C D 年 O 人海量约 1 0 年 。加 5 0t 0 /
治病剂等药 物对近岸水域生态 的影 响 , 科研 、 卫生防疫或环保
部 门应积极开发或推荐若干针对性强 、 留期短的安全药物供 存
选 择使 用 。
33 全 面 规 范 合 理 布 局 .
速了临近地 区海水的富营养化 , 导致水质下降和沿海 自然生态
系统的损 害。 目前 , 世界上的海水养殖系统 , 大多 已进人半集约化 或集
当前海水养殖业 中污染养殖水域的主要是对虾养殖业、 港
湾地区的鱼类养殖业和局部地区的贝类筏式养殖 。 为了降低养
殖废水产生 的污染 , 全面规范 、 合理布局是一个首要 问题 。 如养
di 03 6 /i n10 — 5 42 1 . . 9 o1 . 9js .0 6 8 5 . 2 62 : 9 .s 0 0 9
0 引 言
期, 污染咸化范 围与面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而增大 。影响较 大 的有北海市南部大墩海 、 沙湾 、 龙潭 、 大冠 沙等地 , 海地带 沿
海水养殖是利用浅海 、 滩涂 、 港湾 、 围塘等海域进行饲养和 繁殖海产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方式 , 是人类定向利用海洋生物资
部 分 虽 铺 设 了塑 料 布 . 因使 用 时 间 长 而破 损 其渗漏严重 : 虾 塘排 水 无 防渗 。 化 的 地 下 成 水 主 要 为 潜 水 , 部 为 I承 压 局 水

2 1 m 。 年增长 了6 .kn, 9 .k 27 8 1 r2 8 平均每年增长8 m 。 . k 2总体 上养 8
为1 .%。 47 赤潮发生由2 世纪7 年代 的每年 1 2 0 0 ~ 次增加 到9 年 0 代的每年2 多次 , O 海水养殖是造成污染 的重要因素。

广西茅尾海海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广西茅尾海海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广西茅尾海海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茅尾海是广西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本文利用spearman 秩相关系数法分析茅尾海近十年海水环境质量变化及主要超标因子变化趋势,找出影响茅尾海环境质量变化的规律,为茅尾海环境问题的治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茅尾海变化趋势超标因子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茅尾海位于钦州湾北部内湾水域,面积134km2,由其出口狭窄的龙门水道形成半封闭的河口湾。

茅尾海是钦江、茅岭江两大河流的入海口,具有典型的海洋滩涂湿地。

茅尾海是近江牡蛎的全球种质资源保留地和我国最重要的养殖区与采苗区,并分布有钦州湾最大片的红树林群落——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随着茅尾海周边地区城镇化建设、养殖业和港口码头的迅速发展,茅尾海已受到来自生活、养殖、工业等的污染,茅尾海富营养化程度加重{}。

本文通过分析近十年茅尾海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提出相应环境保护对策和建议,为茅尾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方法1.1 水质监测布点在茅尾海布设的5个固定监测点位(见图1)。

图1 茅尾海水质监测站位示意图1.2 监测时间006年~2017年每年对茅尾海进行3期海水水质监测,分别为枯水期(3~4月)、丰水期(7~8月)和平水期(10~11月)。

1.3 评价因子评价因子有pH、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 、石油类、汞、铜、铅、镉、镍、总铬、砷。

1.4 评价方法从水质类别、营养盐污染物水平两个方面进行年际变化比较分析,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技术,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茅尾海水质变化趋势[1参考文献]。

r=1-(6×∑I=id2)/(N3-N) di=Xi-Yi式中:r——秩相关系数;Xi——周期i到周期N按浓度值从小到大排列的序号;Yi——时间排列序号。

2 结果与分析2.1 水质类别变化从2006年茅尾海海水监测数据开始用spearman 秩相关系数法进行分析,2006~2017 年茅尾海四类、劣四类水质比例变化趋势不具显著性,但从2008年开始,茅尾海四类、劣四类水质呈波动上升趋势(图1)。

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智能运维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智能运维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0 引言中国不仅是全世界海产品年产量第一大国,也是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主要渔业国,可见海洋渔业尤其是海产养殖对我国粮食安全与营养战略保障的重要性。

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需求的提升,“海洋牧场”这一新型的渔业模式迅速走进人们的视野、为各国政府所重视并提倡。

我国的传统海洋牧场建设起始于1979年的广西北部湾海域,但早期的海洋牧场局限于通过简单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来增加渔获量、满足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渔业资源衰退问题的日渐凸显、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空前重视,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概念应运而生。

现代化海洋牧场是集渔业资源养护、海洋生态环境优化和产业融合发展为一体的可持续海洋渔业生产方式,能够有效解决海产资源开发过度、近海环境污染严重等现实问题。

随着国内约178个海洋牧场示范区的火热建设,到2025年我国海洋牧场涉及海域面积将突破2 500 km2。

多参数监测系统、智能投喂设备等智能化的运营及维护系统则是保障这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效工作、合理运行、科学养殖的关键手段。

1 海洋牧场智能运维简介1.1 定义1.1.1 海洋牧场海洋牧场是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多种措施,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渔业资源的繁育和养护,建设或恢复海洋生物的繁殖、生长、觅食和庇护栖息地的一种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可持续发展的渔业模式。

通俗地说,是将在陆地上养殖牛羊的传统牧场转移到海洋里,科学地、有计划地养殖鱼、虾、贝等生物,主要分为增殖型、养护型、休闲型、种质保护型、综合型5类。

在实际操作中,人们首先需要根据养殖物种、地理条件、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等要素综合规划布局、选定海域;其次,通过布置人工鱼礁、种植藻类、改造滩涂等手段,充分利用并修复、改善已有的自然海洋环境;再将经过人工驯化或中间育成的生物种苗放流入海,增加种群数量、优化水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最后,借助补充投喂、行为驯化、环境监测等方式科学养殖种苗,并适当采捕。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沿海工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沿海工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根据实证结果,解释各项因素对沿海工业发 展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
04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沿海工 业发展对策建议
政策建议
制定优惠的产业政策
通过给予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等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 创业者,促进沿海工业的发展。
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给予企业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政策稳定性
政策的稳定性对于企业投资和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沿海工 业发展需要政策稳定,以减少企业投资风险。
资源因素
自然资源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港口资源、海洋 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能够促进沿海工业的发展。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沿海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 人力资源丰富,包括技术工人、科研人员等,能够满足沿海 工业发展的需求。
推动资源整合与共享
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交通发展建议
完善交通网络
加快建设公路、铁路、港口等 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交通网络 覆盖面和通达性,为沿海工业
发展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推动物流业发展
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 心,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 流等新型物流模式,提高物流效 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交通因素
港口交通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港口交通发达,能够满足沿海工业发展的运输需求,提高物 流效率。
公路和铁路交通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公路和铁路交通发达,能够为沿海工业发展提供便利的交通 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技术因素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沿海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北部湾广西经济区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海水养殖扇贝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海水养殖扇贝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海水养殖扇贝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海水养殖扇贝是一种重要的养殖产业,其在经济和食品安全方面提供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如何评价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海水养殖扇贝的环境影响评价,并提供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海水养殖扇贝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水质污染、底质沉积物变化和生态系统扰动。

养殖扇贝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饲料残渣,这些物质会进入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

污染的水质可能会导致水生生物的寿命缩短、生长发育障碍,并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底质沉积物的改变也可能对沿海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破坏底栖生物的生活环境。

因此,准确评估养殖扇贝对水体的污染程度以及对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至关重要。

为了进行海水养殖扇贝的环境影响评价,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并采取科学的评估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监测养殖区域的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硝酸盐等,来评估养殖扇贝对水质的污染情况。

其次,对养殖区域的底质沉积物进行采样和分析,以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并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此外,还应考虑评估养殖活动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鱼类和底栖生物的丰富度和群落结构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养殖扇贝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为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推动海水养殖扇贝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对养殖扇贝的监管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包括严格的水质标准、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适当的养殖技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扰动。

同时,加强对养殖扇贝生长过程中的疾病和病原体的监测和防控,以维护养殖区域的生态平衡。

其次,需要推广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相符的养殖技术。

例如,可以采用循环水系统和生物滤池进行养殖,以减少养殖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还可以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粪便和饲料残渣等,进行资源化利用,例如制成有机肥料或生物能源。

水产养殖对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对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我国的各项行业都在不断地进步,我国水产养殖也不例外,但是,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相关的问题也随之产生,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迎面而来,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减少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从水产养殖废弃物和水产养殖饲料对环境的影响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并且从合理规划水产养殖、科学投饲饵料,减少药物使用、建立监管机制,提供科学技术支持、积极培养和引入水产养殖人才四方面阐述如何降低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促进我国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1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因素1.1水产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我国的水产养殖者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投饵进行喂食,而投放饵料的量不是固定的,有时候量会很多,有时数量会很少,在数量多的情况下就会造成部分的饲料无法被水产生物所食,在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就会造成水产生物不够食用,影响水产生物的正常生长,当水产生物食用了饵料等吃食之后,就会把大量的粪便和分泌物排放到水体,这样就会给水产生物的生活水域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环境污染。

另外,由于水产养殖规模的增加,对水的使用率、仪器设备的投入越来越多,污水和废弃材料也在不断地增加。

如果这些用水和废弃的仪器设备不能更好的处理,不仅造成水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会给水产养殖场周围的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更有甚者会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人体的健康[1]。

1.2水产养殖药物对环境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水产养殖中的对于水产生物的病害防治和清除主要采用的药物有饲料添加剂、抗生素、农药等,而这些药物当中都含有化学成分,如果长期使用这些化学物质,对水产养殖的周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如果水产饲养者没有专门的饲养知识,在饲养的过程中针对上述药剂使用不当,或者进行了添加,就会导致在水产生物体内残留过量的饲料添加剂、抗生素、农药等化学物质,并由此直接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而且,水产生物也会通过新陈代谢二次排除含有化学物质的药剂,使水域环境再次受到破坏,进而影响水产生物的健康与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2]。

北部湾经济区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对策探析

北部湾经济区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对策探析

港散装货物中转物流港等四大港 口,打造港 口物
流 、船 舶 修造 业 、加工 贸 易 、滨海 旅 游产 业 、水 产 品精 深 加工 及配 套 服务产 业 、远 洋 捕捞 业 、海 水 域 养 殖 业 、休 闲 渔 业 、海 洋 油 气 业 及 滨 海 矿 业 、海 洋 生物 制药 业 、海 洋化 工业 、海洋 风力 和
2 海 洋飞地 经 济 的缺 陷 )
港 口经济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增长
极 ,集 聚 重化 产业 ,有利 于提 高 工业 化 水 平 ,但 由于原 料 和市 场两 头 都在 外 ,需 克 服海 洋 飞地 产 业 的缺 陷 ,使其 真正 发挥 集 聚效应 。 3 海 洋产业 转 型制 约 因素较 多 ) 目前 部分 海洋 产业 布 局分 散 , 由于资 金 、技 术 、人 才 的制 约 ,基 础设 施 薄弱 导 致 聚集 产业 转
2 北 部湾 经济 区海洋 产业 转 型存 在
问题
1 同质 产业 转 型竞争 的压 力 大 ) 由于 区 内各 地海 洋 产业 布 局 以及 广 东 湛 江 、 海 南等 次 区域 港 口相 似 ,长期 以来存 在 典 型 的 同 质 性无 序 竞争 ,造 成 产业 零 星分 散 ,难 以形成 整
收稿 日期 :2 1- 7 1 0 10— 0
海洋产业转型的运行机理 ,主要通过海洋产 业各要素空间的集聚和扩散 ,使海洋经济 、海洋 产业 不断 扩 大 ,从 而促 进海 洋 产业 高速 发 展 ,形 成以点带面 ,全面开花的效果。利用靠海优势集 聚各种生产力要素 ,形 成经济增长 的核 心竞 争
体转 型 , 而影 响整体 产业 升级 嗍 从 。
海洋能发 电业 、 海水综合利用业 、海洋信息服务

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渔业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1. 水体污染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对水体质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主要是养殖废水中大量的饲料残渣、动物粪便和养殖废料的排放,导致水域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水质恶化。

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也会对水体产生一定的污染。

2. 岸线生态破坏为了养殖更多的水产品,一些水产养殖场会将原本的湿地和红树林等生态环境毁坏,用于兴建养殖池塘。

这样的做法不仅丧失了原有的生态价值,还会导致岸线的生态环境恶化。

3. 物种入侵水产养殖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有时会引进外来的鱼种和虾种。

这些外来物种如果逃逸到水域,有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甚至对原有的水生动植物物种构成威胁。

二、我国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1. 推动水产养殖技术的改进和革新通过技术的改进,可以降低养殖对水体的污染。

采用循环水系统、提高饲料利用率、精准投喂、科学运筹等措施,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养殖废水排放,降低水体污染。

2. 强化水产养殖的环境监管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水产养殖业的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水产养殖产业标准和环保规定,加大对违规养殖场的处罚力度,保障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保护水环境的健康。

3. 加强科学管理水产养殖过程水产养殖业要根据生态环境特点,科学合理地规划养殖区域,保护和修复养殖周边的湿地和红树林,使用环境友好型的养殖设施和工艺,控制养殖密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推动水产养殖业与循环经济的结合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和废水,进行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增加对水产养殖技术、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养殖环保技术等方面的科研投入,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水产养殖的环保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是指人为在水域中培育、饲养水生生物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随着人口增长和对海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水产养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其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水体污染养殖过程中,饲料残留物、粪便和化学药物残留等会直接排放到水体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

富营养化会导致水华的产生,影响水质,损害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产养殖中,为了提高产量往往采用高密度养殖的方式,这样会导致当地水生生物的数量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竞争压力,从而导致非目标物种的消失,减少了当地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三、海岸线环境破坏养殖场的建设和运行会对海岸线环境造成破坏,如沿海栖息地破坏、水产养殖船只航行引起的水下噪音和废水排放等。

这些都会对当地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四、土地资源利用部分水产养殖对陆地资源的利用较大,养殖场周边的土地资源往往需要用于鱼塘的建设和排放区的规划,这就可能导致土地的过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也开始意识到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对环境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应该是在充分考虑了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进行养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那么,如何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呢?要加强养殖场管理,确保饲料的合理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理。

要采用生态友好的养殖方式,如循环水养殖、多级种植等方式,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生物植物共生等方式来保护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确保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存在。

加强水产养殖规划,合理利用海洋资源,避免对陆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加强对受威胁物种的保护。

除了政府的管理规定和行业的自律外,科技创新也是实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研发新型饲料、养殖技术等来提高养殖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答案

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答案

2019 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答案《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1. 不符合打造具有区域性国际竞争力的广西北部湾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制造基地的是()。

(单选题2 分)得分:2 分A. 开展船舶修造虚拟仿真技术B. 紧跟南海开发步伐,针对南海油气资源及北部湾开发需要C. 大力开发生产海洋平台起重机、船用起重机、舰用特辅机、船用甲板机械设备等海洋工程装备D. 积极开发生产符合西江水系船舶标准化高技术船舶2. 不属于发展特色水果主要内容的是()。

(单选题 2 分)得分:2 分A. 发展跨境冷链物流,降低物流成本。

B. 加强水果采摘后商品化处理和深加工技术、果品质量追溯技术开发与应用。

C.加强水果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D.引进域外品种,树立特色品牌3. 下列不属于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目标的是()。

(单选题 2 分)得分:2 分A. 加快示范推广,培育面向东盟的北斗产业B.承接产业转移C. 打造电子信息支柱产业D. 加速区内商业产业转型4. 实施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设施建设工程中,以有色金属为主的资源开发和就地精深加工不包括()。

(单选题 2 分)得分:2 分A. 铁B.铅C.锑D.锌5. 广西已经初步形成了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机制。

广西拥有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国际合作平台。

(单选题 2 分)得分:0 分A. 中国—东盟北斗/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展示中心B.中国—东盟北斗智能产业园C. 中国—东盟北斗/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双创平台D. 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6.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助力广西把握定位和阶段性特征的()选择。

(单选题 2 分)得分:2 分A. 必然B.或然C.偶然D.可能7. 通过发展分享经济,互联网+ 乡村旅游等,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升级,加快实现从景区旅游向()的转变。

(单选题 2 分)得分:2 分A. 全域旅游B.区域旅游C.工业旅游D.制造旅游8. ()不属于海岸带现状用地类型的划分。

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分析
目录
01 一、广西海洋经济发 展现状
03 参考内容
02
二、广西海洋经济发 展对策分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的黄金海岸,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海洋经济的重视和政策的扶持,广西的海洋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本次演示将对广西海 洋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广西的渔业产值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广西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广西 的水产品产量逐年增加,渔业经济总值不断提升,渔业从业人员数量也呈现稳 步增长态势。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广西渔业逐渐形成了以养殖业、捕捞业和加工业为主 体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养殖业的发展迅速,形成了以罗非鱼、对虾、鲈鱼等优 势品种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同时,水产品加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提升了渔 业的经济效益。
(2)海洋交通运输业: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北部湾港是中国西南 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近年来,广西不断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 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海洋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3)滨海旅游业: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滨海旅游资源,包括美丽的海滩、丰 富的海洋文化和历史遗迹等。近年来,广西积极推进滨海旅游业发展,加强旅 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一、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1、海洋经济总值持续增长
近年来,广西海洋经济总值持续增长,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以海洋 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为主导,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等 新兴产业为辅助的产业发展格局。
2、重点海洋产业发展情况

略论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

略论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

‘>●::'●o●o●o●o●o●o●一一一泛北部湾区域研究㈣讼刀oIⅣ人b.3以,z.2DD8o.一略论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邹桂斌,师银燕,,朱罡z(1.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广东湛江524088)(2.民盟湛江市委副主委、工程师,广东湛江524025)【摘要】目前,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存在产业结构层次低、破坏严重、污染加剧、管理混乱、法律法规执行效果欠佳、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与行为相悖等诸多问题,为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建立、完善利益协调机常l和工作运行机制,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强对海岸带的综合治理力度,确立大产业制观念,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系统。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对策【中图分类】FU62.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616(2008)03一0045一05on t he Pr obl eI I塔and C ount enne嬲ur鹪a bout t he D evel opm ent and Pm t∞t i on of R鹤our c岱O f M a dne O r gaI I i sm s of t he E conoI I I i c Z one O f B ei bu B ayZ O U G u i-bi n SH I Y i n—y卸Z H U G a n gA bst怕Ct:T he t11es i s f确us on t}l e deV el opm ent粕d t l l e pm t ect i on0f r es ou r ces of m ar i ne or g anj sm s ofB e i bu B a y,a i m i ng t o 龇oV盯t I le exis t ing probl e脚i n i t s pr oce s$of deve l opi ng衄d pr ot ect i ng r es ou r ces of m鲥ne or g肌i s m s o舳t0pr o po眈som e m ai n count e珊easul l eB on t hi s bas i s.K ey w or ds:ec onom i c zon e0f B ei bu B ay;陀s叩r}c伪0f m ari I I e o唱卸i s脚;devel opm ent曲d prot ect i on;count e肿咖ur{e一、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北部湾地区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政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海洋生物科技研究有所进步,成果转化率大大提高;海洋渔业发展迅速,新崛起了一批龙头企业,创造出一系列名牌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北部湾海水养殖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探析[摘要]当前我国把实现科学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
要方向。

北部湾地区传统的海水养殖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和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

只有转变海水养殖业的经营方式,让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北部湾;海水养殖;生态;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海水养殖业作为渔业发展的重点,近年来,在内地市场需求和对外贸易的拉动下,海水养殖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海岸线长1595公里,其中适宜作为水产养殖的岸线共计213公里。

北部湾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虾,蟹,贝类种类繁多,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有50余种,发展海水养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北部湾地区海水养殖业的现状
(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加快了海水养殖业发展
2008年正式实施的《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产业发展的章节中提到:“重点发展特色优势畜禽、海洋渔业,积极推广生态养殖,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合理开发北部湾渔业资源,积极稳妥发展远洋渔业,完善渔政渔港设施建设。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农业是最早获益的领域。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就将杂交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等列为长期合作重点,如今双方在水产养殖业的合作方式已扩展到人力资源开发、农业科技交流等领域。

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北部湾经济区海水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仅广西对虾的成交额就占全国总成交额的60%以上,同时还拥有国家级南美白对虾良种场。

2011年,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的水产品总量为206.7万吨,占广西水产品总量的71.6%。

(二)保税港区的建设,加快了水产养殖出口加工业的发展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国家有关部门相继批准了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

多个保税港区的建成完善了北部湾经济区的保税物流体系,保税区的先进的管理服务使投资商减少仓储负担,控制了成本,减轻了大量税负,让水产养殖加工企业能够把精力集中在水产养殖加工上。

海产品最讲究的就是产品的保鲜度,保税港区的建设,让当地海产品在加工环节中,有效地节省了物流时间,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目前北部湾海水养殖和水产加工企业在技术、质量、价格、服务四个核心要素方面与其他沿海区域相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三)便捷的交通条件,方便了海产品运输与贸易
在海水养殖业中,海产品的存活和新鲜与否是水产品贸易中极为关键的因素。

近些年来,广西投资了100多个亿,建设了南宁到钦州、南宁到北海、南宁到防城港的城际高速铁路和六景到钦州、玉林到北海、崇左到钦州等一系列高速公路,极大地改善了北部湾经济区与内地的交通条件,促进了贸易、物流、旅游的便利化和一体化,特别是城际高铁建成后水产品在快速运输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耗,保持水产品鲜活度,缩短水产品上市交易时间,有利于抢占市场先机,拓展当地海水养殖业的市场发展空间。

二、北部湾海水养殖业在生态可持续发展上存在的问题
虽然北部湾在发展海水养殖存在诸多优势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当地水产养殖业在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粗放式经营造成产品质量低下和环境污染
大多数的养殖户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养殖技术,靠累积起来的经验来进行海水养殖,采用粗放式的养殖方法,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

例如最近十几年,珠中瑰宝的南珠由于养殖数量剧增,粗放式、超密度养殖造成珍珠质量低劣,大量劣质珍珠流入市场,南珠由昔日的珠中瑰宝沦为价格低廉的旅游工艺品。

粗放式养殖占用水域面积大,在一定海域内养殖的产品数量大大超过该海域的生态承受能力,造成超负荷养殖,容易导致大面积生态污染。

在养殖过程中采用大规模投放饲料,许多没有被消化掉的饲料流入海中,既造成效益低下,又污染了邻近海域。

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处置不当,随意丢弃,导致许多还可以再生利用的资源白白浪费掉。

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基金“扭转南中国海和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红树林首席专家范航清博士认为北部湾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海水养殖超密度和超负荷造成的。

(二)滥用药物和饲料添加剂,损害消费者健康
北部湾海水养殖用药缺乏严格的管理,在病害防治时使用的化学药物不规范,造成用药过量而形成环境污染。

另外,北部湾海水养殖使用的饲料添加剂超标,一部分直接扩散到水体中,造成养殖品种内富集元素超标。

据了解,2004年北海市车螺大面积暴死,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沿海不少乡镇将大量含有农药的清塘废水、污水排到浅海,污染了近海水质。

(三)水产品加工业滞后,降低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北部湾经济区的水产加工业处于刚起步阶段,主要采用传统手工加工工艺,导致水产品加工品种少,装备落后,附加值低,综合利用率低。

例如北海市水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较多,但精加工的龙头企业少、规模较小,技术落后,品种单一,主要加工方法仍是比较传统的腌制、冷冻等初级工艺,导致当地50~70%的海产品是以原材料的形式销往外地,既造成收益外流,又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海
洋资源,损害了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实现北部湾海水养殖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完全相同,经济发展是核心,环境保护是基础,要做到两者相互促进,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强海洋生态和资源管理
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是水产养殖的发展基础。

过去发展水产养殖的过程中,盲目追求养殖数量、养殖速度,而忽视了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的保护,造成资源的超负荷消耗,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政府应该在鼓励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同时,加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培养养殖户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观念,让当地养殖户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按照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海水养殖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严格按照养殖规划和环境保护来落实发展,加强海洋资源的管理,做到在日常的水产养殖中实现生态保护。

(二)加强资金和技术支持,实现现代化、生态化发展
要建立北部湾的生态养殖体系,发展现代化养殖技术是关键,当地农业部门可以指导养殖户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对饵料投放、改善水资源管理、水产品的疾病诊断、培育良种等水产养殖的各个步骤进行优化,有效地提高养殖的生产效率,把粗放型、高污染的养殖方式转向集约化、循环式发展,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要改变现有的养殖模式,实现生态养殖目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养殖户大多是普通的农民,经营规模小,实力弱,难以筹集到充裕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对此,政府应当出台相应支持水产养殖业的政策法规,提升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和机构,专门为水产养殖寻求社会闲散资金的支持,优化水产养殖的融资环境,使更多的银行、金融机构愿意把支持水产养殖发展作为发展业务的重点。

此外,政府支持银行出台一些贷款便捷,利息低,放款迅速的农业专项小额贷款政策,让养殖户们能更便捷地从银行得到所需的资金。

银行还可以设立专项金融品种,为水产养殖筹措到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

(三)培养一批具有生态养殖技术的专业人才
当前广西区内专业性的院校只有广西水产职业技术学院,其他的院校关于水产养殖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都比较匮乏,各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与水产养殖相关的课程和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养殖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要尽快成立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服务的北部湾海洋大学,建立一批具有专业背景、高质量的专业性教育研究机构,为当地水产养殖业输送一批高端专业技术人才。

针对普通养殖户,应鼓励一些社会上的教育机构成立相应的培训班,以培养
现代化的农民为目标,努力提高养殖队伍的专业知识,推广生态养殖的概念,为水产养殖业培养出一批较高质量的现代化养殖户。

(四)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强化政府职能
政府机构在水产养殖的生态保护中应起到主导作用,一般渔民并不会自发地去保护生态环境,而是根据相应的政策法规来决定如何进行养殖生产。

政府作为政策法规的制定者,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使养殖户的生产活动与生态保护有机协调。

首先应当加强水质监察,监控污水排放,遏制滥排放的行为。

其次根据各水域水质的不同,分类进行管理,因水制宜地进行养殖活动,最后,将环境保护列入发展规划中,把环境监测和控制污水排放等措施列入财政预算,让政府保护生态,发展生产的政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文河,秦明双,卢伙胜,林军.北部湾渔民转产转业的养殖潜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4):15250-15253.
[2]苏守明.海水高位养殖造成的环境问题分析——以北部湾海水养殖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2(6):432-435.
[3]黄国强,童万平,刘旭佳.广西北部湾低碳海水增养殖的实现途径[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2(4):287-2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