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海水养殖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海水养殖中的环境保护措施海水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通过在海洋中养殖各类海产品,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然而,海水养殖也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海水养殖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海水养殖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养殖场所。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所是保护海洋环境的第一步。
养殖场所应远离珊瑚礁、海草床等生态脆弱区域,避免对这些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此外,养殖场所的水质应清澈、流动,有利于海产品的生长,减少养殖过程中对水质的污染。
其次,海水养殖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还包括科学施食。
合理施食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养殖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海产品的需求,科学搭配饲料,避免过度投喂,减少剩余饲料对水质的污染。
同时,应避免使用含有抗生素、激素等有害物质的饲料,以免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此外,海水养殖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还包括定期清理养殖废弃物。
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如粪便、残饲料等,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导致水质污染,影响海洋生态环境。
因此,养殖户应定期清理养殖废弃物,减少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
另外,海水养殖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还包括加强疾病防控。
疾病是影响海水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发生疾病暴发,不仅会对养殖产生巨大损失,还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养殖户应加强疾病防控,定期检查海产品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避免疾病传播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最后,海水养殖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还包括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海水养殖中,可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如利用养殖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料,循环利用水资源等,减少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海水养殖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养殖场所、科学施食、定期清理养殖废弃物、加强疾病防控以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
只有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才能确保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海水养殖青蟹的生态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海水养殖青蟹的生态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导言:海水养殖青蟹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资源和就业机会。
然而,其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崩溃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我们需要了解海水养殖青蟹对环境的生态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1. 海水养殖青蟹的生态影响海水养殖青蟹作为一种大规模养殖业,其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水质污染海水养殖青蟹养殖过程中,大量的饲料和排泄物会溶解在水中,导致水质污染。
这些饲料和排泄物中含有氮和磷等营养物质,过量释放到水体中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
赤潮不仅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还会释放有毒物质,对其他海洋生物造成危害。
1.2 疾病传播海水养殖青蟹密集养殖时,由于疾病传播的风险增加,常常需要使用大量的抗生素和化学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然而,这些药物的使用会对水质和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增加,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1.3 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水养殖青蟹常常需要占据大面积的海域,这会造成一些天然的海洋栖息地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养殖网箱和渔具对海底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损害,减少了其他海洋生物的栖息空间。
2. 可持续发展策略为了解决海水养殖青蟹的生态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以下策略:2.1 精确养殖技术通过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实现对海水养殖青蟹的精确控制。
精确养殖技术包括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优化饲料配方、加强养殖网箱的材料和结构设计等。
这些技术能够减少养殖和饲料浪费,降低水质污染,提高养殖效益。
2.2 循环经济模式采用循环经济模式是实现海水养殖青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将养殖青蟹的废弃物和排泄物作为资源进行回收和利用,可以降低养殖对水质的影响,并减少对天然资源的依赖。
同时,可以通过废弃物处理技术将养殖废弃物转化为肥料或生物能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海水养殖海参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海水养殖海参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海参作为一种珍贵的海产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在市场上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海洋资源的逐渐消耗,海水养殖海参的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海水养殖海参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并分析其可能的市场机遇和挑战。
首先,海水养殖海参的发展趋势可从技术、市场和可持续性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在技术方面,海洋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海参的养殖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现代养殖设备的应用,如水质控制系统、养殖网箱等,为海参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使得海水养殖业能够稳定而可持续地发展。
其次,在市场方面,海参以其高品质和独特的口感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欢迎。
尤其是对于高端消费群体来说,海参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
由于海洋资源的有限性,海水养殖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
随着国内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和消费升级,对于海参的需求将会进一步提高,这将为海水养殖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此外,考虑到可持续性的因素,海水养殖海参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野生海参资源的过度捕捞已经导致了海参的数量和品质下降,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水养殖成为替代的选择。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海水养殖,可以实现对海参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既保护了海洋环境,又满足了市场需求。
从国内外市场的角度来看,海水养殖海参的发展前景广阔。
在国内市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高品质、高营养的海参的需求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人们对于养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将为海参市场带来更多的消费机会。
同时,随着国内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以及政府对海水养殖产业的支持,海水养殖海参的供应能力也将大大提高,为市场提供稳定的海参产品。
在国外市场,中国的海参一直以来都备受认可。
中国的海参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在国际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并且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
尤其是中国传统的海参制品在亚洲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如鲍鱼、海参干等。
海水龙虾养殖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海水龙虾养殖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海水龙虾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渔业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高端水产品,龙虾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也带动了龙虾养殖行业的快速扩张。
然而,龙虾养殖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也逐渐凸显出来。
因此,如何实现海水龙虾养殖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首先,海水龙虾养殖的环保问题主要包括养殖水质的保护和控制、饲料的合理利用以及养殖设施的排污处理等方面。
水质污染是水产养殖行业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而龙虾的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
因此,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减少养殖废水排放、定期清理养殖池等措施势在必行。
此外,合理利用饲料,减少浪费,避免过度投喂,可以降低养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其次,可持续发展是海水龙虾养殖业的核心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养殖业需要坚持科学养殖、提高养殖效率以及保护品种资源等方面做出努力。
科学养殖包括合理选择养殖区域、控制养殖密度、使用科学饲料和合理管理等,以确保养殖过程符合生态系统的要求。
提高养殖效率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改良来实现,如养殖设施的优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以及成熟的养殖管理经验的传承等。
此外,为了保护龙虾的品种资源,应该加强品种的保护、繁殖以及引进新品种的研发等措施,以确保龙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监测和管理也是实现海水龙虾养殖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进行养殖水质、底质和养殖设施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养殖业行业标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可以推动龙虾养殖行业朝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除了养殖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龙虾养殖业还面临着其他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对于水产品养殖业的影响日益明显,龙虾养殖也不例外。
气候变暖、水温升高等因素可能影响到龙虾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对养殖业造成威胁。
因此,龙虾养殖业需要关注气候变化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海水养殖技术下的可持续养殖模式
海水养殖技术下的可持续养殖模式1. 前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陆地资源的逐渐枯竭,海水养殖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生产方式,已经逐渐成为人类获取蛋白质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海水养殖模式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探索一种海水养殖技术下的可持续养殖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 传统海水养殖模式的挑战2.1 资源浪费传统的海水养殖模式往往依赖于大量的自然资源,如饵料、水资源等。
然而,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下,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2.2 环境污染在传统的海水养殖模式中,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泄物等难以处理,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周边生态环境。
2.3 生物安全风险由于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恶化,野生鱼类资源日益减少。
而养殖鱼类的种质退化、疾病流行等问题也日益严重,给海水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生物安全风险。
3. 可持续养殖模式的探索3.1 生态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是一种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养殖方式,通过构建养殖生态系统,实现养殖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
例如,采用多层立体养殖结构,提高养殖密度;利用生物滤池等技术,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3.2 循环水养殖系统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 RAS)是一种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对养殖水体进行循环利用的养殖技术。
通过RAS,可以大幅减少养殖过程中水的消耗,降低废弃物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3.3 智能化养殖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实现养殖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对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节,提高养殖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4 良种选育与遗传改良通过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技术,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抗病力和适应性,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4. 结论海水养殖技术下的可持续养殖模式是解决当前养殖业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生物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
通过生态养殖、循环水养殖、智能化养殖和良种选育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海水养殖紫菜苗饲料来源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海水养殖紫菜苗饲料来源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紫菜是一种受到世界各地人们喜爱的海产品,也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食物。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紫菜资源逐渐减少。
为了保护紫菜资源并实现海水养殖紫菜的可持续发展,寻找合适的紫菜苗饲料来源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海水养殖紫菜苗是通过将紫菜的孢子培养、孵化和生长而获得的。
紫菜苗饲料是培养紫菜苗所需的营养物质,它对紫菜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海水养殖紫菜苗的饲料来源主要包括天然海水中的营养物质和人工合成的饲料。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和提高紫菜苗的质量,我们需要探索更加可持续的紫菜苗饲料来源和发展相应的策略。
天然海水中的营养物质是紫菜苗饲料的重要来源之一。
因为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质,可以提供紫菜苗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但是,在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的情况下,海水中的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影响了紫菜苗的生长和发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运用海洋科技手段,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提高海水中营养物质的供给能力。
例如,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培养适合紫菜生长的微生物,产生高效的营养物质。
另外,可以研究和开发新的海洋生物饲料,提供更丰富的营养物质,以满足紫菜苗生长的需要。
人工合成的饲料也是紫菜苗饲料的重要来源之一。
人工合成的饲料可以精确控制紫菜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浓度,提高紫菜苗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目前,已经有一些人工合成的紫菜苗饲料在养殖业中得到了应用。
然而,这种饲料的使用量较大,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循环利用技术,将紫菜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利用为饲料原料。
同时,可以结合生物科技手段,开发和利用新型的可再生饲料,减少对传统原料的依赖。
除了寻找合适的紫菜苗饲料来源,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加强对紫菜苗生长和发育的研究,深入了解其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以提高紫菜苗的生产效益。
其次,需要加强对紫菜苗养殖过程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海水养殖扇贝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海水养殖扇贝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海水养殖扇贝是一种重要的养殖产业,其在经济和食品安全方面提供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如何评价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海水养殖扇贝的环境影响评价,并提供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海水养殖扇贝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水质污染、底质沉积物变化和生态系统扰动。
养殖扇贝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饲料残渣,这些物质会进入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
污染的水质可能会导致水生生物的寿命缩短、生长发育障碍,并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底质沉积物的改变也可能对沿海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破坏底栖生物的生活环境。
因此,准确评估养殖扇贝对水体的污染程度以及对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至关重要。
为了进行海水养殖扇贝的环境影响评价,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并采取科学的评估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监测养殖区域的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硝酸盐等,来评估养殖扇贝对水质的污染情况。
其次,对养殖区域的底质沉积物进行采样和分析,以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并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此外,还应考虑评估养殖活动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鱼类和底栖生物的丰富度和群落结构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养殖扇贝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为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推动海水养殖扇贝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对养殖扇贝的监管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包括严格的水质标准、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适当的养殖技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扰动。
同时,加强对养殖扇贝生长过程中的疾病和病原体的监测和防控,以维护养殖区域的生态平衡。
其次,需要推广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相符的养殖技术。
例如,可以采用循环水系统和生物滤池进行养殖,以减少养殖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还可以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粪便和饲料残渣等,进行资源化利用,例如制成有机肥料或生物能源。
中国海水养殖产业政策
中国海水养殖产业政策摘要:一、中国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二、国家政策对海水养殖产业的支持三、海水养殖产业政策的调整与优化四、政策实施对海水养殖产业的影响及挑战五、未来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展望正文:中国海水养殖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海水养殖国家之一。
然而,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海水养殖业面临着资源、环境、疫病等多方面的挑战。
为了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政策对海水养殖产业进行了大力支持,并不断调整与优化政策。
一、中国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中国海水养殖产业具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多样的生物种类和较高的生产水平。
目前,海水养殖业已经成为我国渔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国家政策对海水养殖产业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对海水养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在投资、税收、科研、技术推广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促进海水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同时,国家还加强了对海水养殖产业的监管和法制建设,以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海水养殖产业政策的调整与优化随着产业发展的变化,国家对海水养殖产业政策进行了不断的调整与优化。
如:调整养殖业布局,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推广绿色、环保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生产效益;加强对养殖业的金融支持,解决养殖业融资难题等。
四、政策实施对海水养殖产业的影响及挑战政策的调整与优化对海水养殖产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然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政策落实不到位、监管力度不足、养殖业技术创新不足等。
五、未来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展望随着国家对海洋战略的重视,海水养殖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海水养殖蚶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海水养殖蚶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对策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对海产品需求的增加,海洋养殖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产业。
其中,海水养殖蚶作为一种重要的养殖物种,对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来源。
然而,海水养殖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海水养殖蚶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首先,海水养殖蚶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养殖蚶对海底生态环境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改变海底物理结构。
养殖蚶的底栖行为会扰动海底沉积物,改变海底质地,这可能会对底栖生物的栖息地造成一定影响。
此外,养殖蚶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排泄物和废弃的养殖器材,这些废弃物的排放可能对海洋底层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海水养殖蚶对水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养殖蚶的饵料和废弃物会流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分丰富,如氨氮和硝酸盐等,从而导致海藻爆发性增长。
这种爆发性增长会引起水下光照的不足,影响浮游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另外,养殖蚶的养殖过程中还会使用一些药物和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如果无法正确使用和处理,也可能对水质造成污染。
为了解决以上提到的环境问题,并保证海水养殖蚶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应加强对海水养殖蚶的监管。
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规范养殖过程,明确养殖区域和养殖密度的标准,以减少对海底生态系统的影响。
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加大检查力度,确保养殖者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其次,应推行科学养殖技术,减少养殖蚶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改进饲料配方,减少养殖蚶的营养废弃物的产生,并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对海底生态系统的过度扰动。
此外,可以引入新的养殖设备和技术,如养殖网箱和循环水系统,以提高养殖效率同时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同时,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对策。
生态养殖模式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通过模拟自然环境为养殖蚶提供适宜的生境,使养殖蚶生长良好的养殖方式。
这种养殖模式可以减少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和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是指通过人工控制的方式,在水域中养殖各类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包括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两种形式。
随着人口增长和食品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已成为重要的食品生产方式之一。
水产养殖也伴随着一些环境问题,包括水质污染、生态系统破坏和资源耗竭等。
如何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来谈谈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和化学药物等会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
养殖动物的粪便和残饵部分会使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浓度升高,引发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
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抗生素、激素和化学药物等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对水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2. 水域生态系统破坏:水产养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水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影响了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
养殖池塘的填湖造成湿地面积减少,湖泊的水生植被受到破坏,水域中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水域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3. 能源消耗和排放:水产养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包括用于水泵、通风设备以及养殖设施的供暖等。
这些能源的使用会导致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对环境造成压力。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如何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的水产养殖应该考虑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实现生产方式的更新和优化。
我们需要加强水产养殖的管理和监督。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水产养殖业的监管,确保养殖场所和生产过程符合环境保护标准。
监测水质、生物多样性等环境指标,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加以处置。
水产养殖业应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通过使用高效的过滤设备和循环水系统,减少有机废弃物的排放,降低水域生态系统的压力。
水产养殖应该加强科研技术创新,推动水产养殖技术的升级。
通过改良饲料配方,减少饲料浪费和排泄物的生成;利用先进的水质监测技术,及时发现水域中的污染物质,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海洋产业 未来发展趋势
海洋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海洋产业是指利用海洋资源开展经济活动的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能源、海洋科研、海洋旅游、海洋交通等各个方面。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开发的需求不断增加,海洋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未来,海洋产业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海洋渔业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海洋渔业是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受到过度捕捞和环境破坏的困扰。
未来,海洋渔业将面临着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挑战。
1. 现代化渔业技术的引进:未来的海洋渔业将更加依赖现代化技术的推动,如无人船、远程测量、智能化渔具等,提高捕捞效率和资源开发能力。
2. 水产养殖的发展:为了保护野生渔业资源,水产养殖将成为未来海洋渔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大规模养殖系统和科学管理,实现对人工饲养的水产动物的规模化和工业化生产。
3. 可持续渔业管理: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渔业的发展是目前全球海洋渔业发展的关键。
未来的海洋渔业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实施限额捕捞、禁渔期、禁渔区等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二、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海洋能源是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波浪能、潮汐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等。
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将为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带来新的突破。
1. 海洋风能的开发:海上风电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未来将继续推动海洋风电的规模化发展,提高风电机组的效率和可靠性。
2. 潮汐能和海流能的利用:潮汐能和海流能具有稳定可预测、资源丰富的特点,将成为未来海洋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修建潮汐发电设施和利用潮汐涡轮机、潮流发电机等技术,将海洋能源转化为电能。
3. 海水温差能的研究开发:利用海洋的温差能源,通过海水温差发电技术转化为电能。
未来将进一步推动海水温差能的研究开发,探索发展新型的海洋能源。
三、海洋科研与技术创新海洋科研和技术创新对于海洋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未来,海洋科研将加大力度,促进技术创新,推动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
海水养殖紫菜的生态影响与环境可持续性
海水养殖紫菜的生态影响与环境可持续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紫菜作为一种富含营养的海产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海水养殖紫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产业。
然而,海水养殖紫菜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影响和环境可持续性问题。
本文将探讨海水养殖紫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首先,海水养殖紫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海水养殖紫菜可能对水质产生不良影响。
紫菜养殖区域通常需要投放大量的养殖网架来支撑紫菜的生长,并且养殖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饲料。
这些养殖设施和饲料残留物会增加水体中的浊度,降低水质的透明度。
此外,过量的饲料使用还可能导致水中富营养化现象,促进藻类的繁殖,引发藻华事件。
另一方面,海水养殖紫菜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紫菜养殖区域通常会选择相对平静的滩涂或者浅海湾作为养殖场所。
然而,养殖网架的设置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干扰,影响海藻床、底栖动物和渔业资源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此外,由于养殖网架所占据的空间较大,也可能会导致其他海洋生物栖息地的减少。
此外,海水养殖紫菜养殖过程中还可能使用化学药品和防污染措施,这些物质的释放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污染风险。
而且,由于不恰当使用化学物质可能会导致抗药性的产生,使得一些病原微生物、藻类或害虫变得难以控制。
为了确保海水养殖紫菜的环境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首先,紫菜养殖业应加强科学管理。
养殖厂家应严格控制投喂量,避免过量的饲料使用。
此外,建立科学的养殖网架规划和管理制度,避免过度占用海域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
同时,定期监测水质情况,及时处理过度富营养化的问题,减少藻华事件的发生。
其次,推广生态养殖技术。
利用先进的循环水养殖技术和微生物处理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养殖污染物的排放,并提高养殖系统的循环利用率。
此外,紫菜养殖与其他生态系统相结合,如鱼养殖、贝类养殖等多种海洋养殖方式的综合发展,可以提高养殖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海水养殖海参的社会经济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海水养殖海参的社会经济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海水养殖海参作为一种重要的渔业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海水养殖海参的社会经济影响,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首先,海水养殖海参对于当地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海参养殖业在人力需求方面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从养殖操作到加工出口,涵盖了许多不同的岗位。
这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并减少了就业压力。
同时,海水养殖海参也为周边企业带来了商机,比如饲料供应商、养殖设备制造商等。
这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增加税收收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海水养殖海参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养殖过程中所使用的饲料以及海参排泄物会对周边海域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长期以来,这种污染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等。
这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也给渔民的经济利益带来了影响。
因此,在发展海水养殖海参的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采取有效措施,如控制养殖密度、改进饲料配方、定期清理养殖区域等,以减少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
另外,海水养殖海参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为海参养殖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人们对养生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促使海参成为备受追捧的高端食材。
由于野生海参数量逐渐减少,养殖海参成为了市场的主要补给来源。
这为海参养殖企业创造了更多的收益空间,也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同时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在海水养殖海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方面,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海参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
通过科学研发,改进养殖方法和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加强对海参生长发育过程的研究,优化饲料配方和养殖环境,提升养殖海参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是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体系和监管制度。
建立规范的养殖标准,加强对养殖企业的监督检查,严格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捕捞和滥用养殖药物。
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止海水 环 境 的进 一 步恶 化 、 持海 水养 殖业 可 持 保
续 发展 成 为 当务 之 急 。
了海水养殖 的第 3 次产业化浪潮。 目前 , 4次 第
海水养殖的产业化浪潮 已经形成 , 其标志是 以网
箱 养鱼 为代 表 的鱼类 养殖 l l l 。
1 . 发 展 现 状 2
பைடு நூலகம்
1 我 国海 水 养殖 业发 展 历 史 和 现 状
11 发 展 历 史 .
2 世纪 9 0 0年代 以来 , 国海水养殖产量 和 我
面积 快 速增 长 。2 0 0 9年 , 国海水 养殖 总产 量为 我 1 0. 52 4 2万 t比 20 年 增加 48%, , 08 . 4 占当年水 产
我 国海 水 养 殖 历 史 悠 久 ,早 在 200多 a 0 前, 闽粤 沿海 一带 就 已经开 始 养殖 贝类 。 而 , 然 受 技术 水平 的限制 , 国 的海水 养 殖一 直 处 于天种 我 人 收 的状 态 , 殖种 类 少 , 养 产量 也 不 高 。直 到 2 O 世纪 5 0年代 , 国 的海水 养殖 业 才算 真 正起 步 , 我
海水养殖对沿岸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海水养殖对沿岸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作者:曾瑞娟陈镇铃蔡依凡俞仁来源:《中国食品》2021年第23期在世界范围内,海水养殖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沿岸各种经济活动,包括航运、旅游、排废、捕捞等,但也加剧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因此,在海水养殖生产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未污染、清洁水域加强保护,避免对人类正常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还要对海水养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大研究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使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一、海水养殖对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1.水体pH值及浊度变化。
针对网箱养殖区水环境质量进行调查和研究可以看出,网箱养殖在短期内不会影响周边水体环境的浊度和pH值,但如果采用大规模网箱投饵养殖,各种沉淀物和有机碎屑等的长时间存在则会导致水体透明度及pH值降低,有机物分解及水生生物呼吸作用是最主要的原因。
2.溶解氧变化。
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中包括水体溶解氧,其含量变化能够准确反映海域水环境的质量状况。
针对水产养殖有机污染状况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大量有机物在氧化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极大部分的溶解氧,同时通过厌氧细菌的作用,在脱氧的同时导致有害气体产生,使水生生态环境恶化。
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对此过程进行深入探究,比如,池底过剩虾饵分解时会导致海水中DO降低,而且能够在24h内降到零值。
另外,在高密度贝类养殖过程中,大量溶解氧会被消耗,特别是在水交换条件较差的情况下。
针对养殖水体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养殖所产生的废物分解和鱼类等水生生物呼吸等会降低DO浓度,通常养殖水域越深,DO浓度值越少。
3.营养盐变化。
在进行海水鱼虾高密度养殖时,通常会投喂大量饵料,分解残饵及粪便等排泄物所产生的物质会导致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并且水体强污染源来自于海水养殖所产生的代谢产物。
与其他海域相对比可以看出,海水养殖区中存在的总氮、悬浮物、总磷、COD 、BOD等相对较高,与非养殖区相比,水体透明度、pH值及DO却相对较低。
海水养殖鲽鱼苗的海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海水养殖鲽鱼苗的海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鲽鱼是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物种,其肉质鲜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随着鲽鱼需求的增加,对其养殖的海洋生态环境也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并实现鲽鱼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
首先,鲽鱼养殖场应该选择合适的地点。
养殖场的选址应该避开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海域,如海草床、珊瑚礁等。
同时,应该考虑养殖场与附近海区的相互影响,避免养殖废水和养殖鱼群逃逸对周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二次污染。
其次,应该建立科学的饲料管理制度。
养殖鱼类所需的饲料来源往往依赖于采捕野生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
为了减少对野生资源的过度捕捞,可以通过研发适合鲽鱼生长需求的人工饲料,减少对野生鱼类的依赖。
此外,养殖场应该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饲料过度浪费和排放,减少养殖废水中的污染物负荷。
第三,应加强养殖鱼类的疾病防控。
养殖鱼类容易患上各种传染病,如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体系,包括定期体检、疫苗接种、疾病监测等措施。
此外,养殖条件的改善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例如保持养殖水质清洁、提供适宜的饵料等。
第四,加强海洋监测与保护。
海洋生态系统是鲽鱼养殖的基础,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对于鲽鱼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应加强对海洋水质、海底生物和海洋环境的监测工作。
定期对养殖场周边海域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环境质量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预防潜在的环境风险。
此外,还应加强公众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对鲽鱼养殖的认识和了解,引导消费者选择环保、可持续的养殖产品,推动整个产业的变革。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开展媒体宣传等手段,普及鲽鱼养殖的环保知识,增加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最后,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督和管理,推动养殖场做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
海水养殖海胆苗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海水养殖海胆苗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概述海水养殖海胆苗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既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又涉及经济效益和社会可持续性的综合性课题。
为了实现海水养殖海胆苗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评估和监测养殖过程中的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指标,以便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政策。
本文将围绕海水养殖海胆苗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展开探讨。
1. 环境影响指标海水养殖海胆苗对周围海域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评估和监测环境影响指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环境影响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水质指标:包括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等,用来评估养殖过程中是否存在水质变化、富营养化等问题。
1.2 水体透明度指标:用来评估水体透明度水平,了解海水养殖过程中是否存在悬浮固体物质、浊度等问题。
1.3 水域底质指标:用来评估养殖过程中底质的变化情况,了解到底质是否被养殖活动污染。
1.4 生物多样性指标:用来评估养殖过程中对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等。
2. 经济效益指标实现海水养殖海胆苗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养殖效益指标:包括养殖周期、稳定产量、养殖成本、销售价格等。
通过评估养殖效益指标,可以了解养殖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状况,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2.2 就业创造指标:评估养殖过程中所创造的就业机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和质量。
这一指标可以衡量养殖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社会效益。
2.3 市场需求指标:评估养殖海胆苗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以便制定合理的市场推广策略和销售模式。
3. 社会效益指标实现海水养殖海胆苗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需要关注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社区发展指标:评估养殖过程中对当地社区的影响,比如提供的公共设施、改善的基础设施等,以促进社区的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3.2 文化保护指标:评估养殖过程中对当地文化、传统等的影响,以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海水养殖梭子蟹的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海水养殖梭子蟹的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梭子蟹是一种温带海洋生物,被广泛养殖用于食品生产。
然而,近年来梭子蟹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其环境影响的担忧。
本文将探讨海水养殖梭子蟹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以确保该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海水养殖梭子蟹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质污染、生态系统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损失。
首先,养殖梭子蟹所需的蟹苗和饲料对水质造成了污染。
蟹苗养殖通常需要大量的养殖基质,如塑料网、竹竿等,这些材料容易导致水体中微塑料的存在,对水质造成潜在威胁。
另外,梭子蟹的饲料通常包含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未被摄取的过剩饲料会沉积在海底,导致水质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生长。
其次,养殖梭子蟹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养殖区域的人工设施以及密集的梭子蟹养殖池会改变海洋的生态环境,破坏原有的珊瑚礁、海草床等生态系统。
此外,梭子蟹养殖对自然栖息地的破坏和污染也会对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海水养殖梭子蟹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损失。
梭子蟹的高密度养殖和蟹苗的放流可能会引发逃逸现象,这些逃逸蟹可能与野生蟹混杂繁殖,进一步影响野生种群的基因多样性和育种能力。
此外,梭子蟹对水团的过滤作用可能会减少浮游动物的数量和种类,从而影响食物链的稳定性,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确保海水养殖梭子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养殖设施的监管和管理,确保设施的建设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减少使用对环境有害的材料,如塑料网等,鼓励使用更环保的替代品。
定期检测和监控养殖区域的水质,及时处理和处理废水,以减少水体污染。
其次,要加强对饲料的管理和研发,减少过度投喂和饲料的浪费。
推广使用高效的饲料,并控制投喂量,减少饲料残余物的堆积。
此外,要鼓励和支持研发更环保的饲料,如利用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
再次,应该加强对养殖区域的生态监测,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通过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生态系统变化和污染问题,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海水养殖珍珠与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对接研究
海水养殖珍珠与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对接研究近年来,海水养殖珍珠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脱贫提供了巨大机会。
然而,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特别是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加剧,我们需要确保海水养殖珍珠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良好对接,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海水养殖珍珠产业的生态影响进行科学评估。
海水养殖珍珠生产需要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包括水质、底质和能源等, 以确保珍珠质量和鲍鱼、蛏仿等海洋生物的健康生长。
然而,不当的养殖技术和管理可能导致海洋污染和生态系统的扰动。
因此,我们应该开展全面的生态评估,评估养殖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政策来减少不良影响。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海水养殖珍珠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协同。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稳定和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珍珠产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威胁,因为珍珠质量和数量取决于水生生物的健康状况。
因此,我们必须确保养殖珍珠的做法不会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并积极参与保护和恢复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努力。
此外,海水养殖珍珠行业应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等气候变化现象给海洋生态系统和养殖珍珠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落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并加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这包括改进珍珠养殖设备和技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并开展研究以确定养殖珍珠业的适应策略。
此外,海水养殖珍珠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促进社会发展和消除贫困。
养殖珍珠行业在许多沿海地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尤其是对于贫困人口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收入来源。
然而,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必须确保养殖珍珠行业的发展不会加剧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
我们需要制定适当的政策和措施,以提高养殖珍珠行业从业者的技能培训和工作条件,并促进更公平和包容的就业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在学习了海洋经济学一个学期后,虽然不说自己就认识了多少,但是大致上还是对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也上网查找过资料。
了解了一些基本概念的同时,也相应对一些现状提出自己的见解,只是由于自己只是得限制,提出来的见解也是很狭隘的。
我们小组5个人,我负责的是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部分。
我将从现状、环境、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还有海洋养殖业的未来设想等几个方面对这个话题进行分析。
就现状而言,据我从网上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站在大局角度看,还是一片繁荣。
海水养殖业在我国海洋渔业乃至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2007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747.5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达到了1307.3万吨。
30年来全国海水养殖总产量增加了29倍。
进入21世纪,从“养捕兼举”到“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促进了我国海水养殖业朝着多品种、多模式、工厂化和集约化方向快速发展,确立了世界第一海水养殖大国的地位。
随着世界发达国家的战略重点转向海洋,海洋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海水增养殖业已成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美国计划大力发展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深水养殖,以生产更多的海产品。
日本的《海洋基本法》指出要“保持日本在水产业上的传统优势”。
欧盟“共同渔业政策绿皮书”突出可持续自给的目标。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决定了对优质蛋白的需求不断增长。
预计2020年我国对海洋食物的需求将达到每年4000万吨。
由于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现象日益加剧,海洋食物来源将更大比例地诉求于海水养殖。
据保守测算,从海水养殖获得的产量需求将达到每年2500万吨。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已将“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技术。
但换个角度去观察,现状可不容发乐观,海水养殖业面临着诸多问题。
我国海水养殖业经过50多年的高速发展,开发强度居世界之首,但是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这样高速的发展,简单的扩大投入和养殖规模才能达到,因此就会造成很重大的问题,这个就直接的威胁着我们海水养殖业,其中三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养殖生态环境恶化;种质退化和种苗质量下降;病害严重。
(一)、关于养殖生态环境恶化陆源污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激增,大多未得到有效处理便直接排出,近岸内湾养殖区域成为其接纳场所。
养殖自身污染:超负荷、大面积高密度养殖,产生的大量排泄物、残饵。
当这些有机积累速度超出了海区的自然分解、净化速度时,海区即由于严重的有机污染而老化。
而海区老化导致养殖品种病害的发生甚至造成死亡。
(二)、种质退化和种苗质量下降几乎所有的海水养殖鱼类没有遗传改良品种(其实很多淡水鱼类也没有经过遗传的改良,包括4大家鱼),全部是由野生种家养驯化而来的。
这些家养驯化的野生种缺少定向选育,不注重亲本留种需遵守的操作规程,经多代人工繁殖后,出现了杂合度降低、遗传力减弱、抗逆性差、性状退化等严重问题。
主要表现在,性成熟年龄提前、生长速度下降、饵料转化效率低、对环境变化和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品质下降(三)、病害问题我国海水养殖病害问题突出,病原种类众多、暴发流行严重,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等合并感染时常发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直接和间接影响养殖产品安全,成为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由于养殖环境、种质质量的下降,病害发生频繁发作:1、对虾,对虾病毒病在我国广大海区已连续十多年肆虐。
2、扇贝,1997以来由于球形病毒等造成山东养殖栉孔扇贝的死亡,仅1998年栉孔扇贝的死亡率在山东部分海区就达到了80%,损失近20亿元;墨西哥扇贝在福建的死亡率达70-80%。
3、珍珠贝,90年代以来合浦珠母贝年积累死亡率达52.45%;大珠母贝的死亡率高达97%。
4、鲍,在辽宁的大连和山东的长岛,死亡率高达60-90%,到1998年皱纹盘鲍养殖已濒临停产;福建的东山,1999年开始出现鲍鱼大面积死亡,其后每年陆续出现鲍鱼病,近年更暴发鲍鱼“脱板病”,严重者100%死亡。
5、海水鱼类,即使刚兴起的海水鱼类养殖也开始遭受弧菌病等疾病的困扰三、一些成功的经验1、提倡集约化经营:其海水养殖,尤其是网箱养殖全部是专一的规模化饲养,要求海水网养容积达到1.2万M3水体时才可领证经营。
而且对自然场址、设备、饲养方法、环保措施等都有严格要求。
2、推进产业化经营:挪威海产品联盟是一个民间组织,由600家海水养殖公司组成,有1万多员工。
参与行业管理、国际合作和组织技术培训等。
3、专门培训:挪威的水产养殖者都受过专业,技术培训,从业者素质较高,接受知识更新,参与养殖有关的研究与发展事务,生产观念和经济观念都较为先进。
4、完善专业立法:污染、动物保护、鱼类质量控制、港口及海岸水法案等,保证鱼类产品的卫生安全。
5、积极开展新技术研究:目前的研究重点是新材料、苗种培育与病害防治方法,以提高海水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
做好管理与规划,实现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1、开展养殖容量调查,制定合理科学的养殖规划,合理布局、合理控制养殖规模。
2、海洋与海洋资源具有公共品的属性,政府应制定使用的相关管理条例,给予引导。
3、已开发利用的海水养殖水面中,改变浅海的养殖品种、养殖方式单一的现状,实现复合养殖、立体养殖。
4、因地制宜发展滩涂和浅海养殖,合理开发各水层水域生产力,逐步向深水水域推进。
5、海水网箱养殖向外海、大型化方向发展是国内外海水网箱养殖的共同趋势。
完善渔业发展政策,鼓励扶持深海抗风浪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
6、加强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推广,培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强对病害防控技术特别是疫苗的研究与应用推广,研制优质人工配合饲料。
未来我国渔业产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海水养殖的生态操纵和病害防控是决定海水养殖业产量提高和产出质量安全的两个重要的科学问题。
多年来对养殖产量的增长强调有余,而对发展的可持续性与提高产出质量关注不足,产业发展已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瓶颈。
主要表现在:一是养殖良种覆盖率低,主要养殖生物种质衰退现象突出;二是局部水域滩涂过度开发,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病害发生频繁,比较效益下降,抗风险能力弱;三是养殖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养殖环境的治理和污染防控形势堪忧,药残问题时有发生;四是鱼虾类养殖业对鱼粉资源的依赖性强,缺乏替代产品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对虾养殖为例,我国对虾养殖年产量目前已超过100万吨,但利润空间也降到了最低,养虾专业户增产不增收的事例俯拾皆是。
2006年多宝鱼事件更是给水产养殖业界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面对国内需求不断增长和国际挑战日益严峻的形势,专家指出,海水养殖业的未来发展决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走简单扩大规模的老路。
解决“如何保证规模化生产”和“如何实现可持续产出”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与水产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水产动物营养研究和饲料研制水平以及思想观念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问题包括基础研究不足,营养需要数据库不精确不完善,饲料主要添加剂仍然依赖于进口,蛋白源,尤其是高品质的动物蛋白源严重缺乏,养殖产品品质、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形势严峻。
麦康森认为,海水养殖的营养操纵应以养殖对象的繁殖、生长、健康、行为、质量以及养殖环境友好为目标,实现营养调控精准化,为可持续养殖业提供高效、优质的饲料物质基础。
学科发展新趋势可持续性指的是养殖活动不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可保证产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后代利用资源的可持续性;质量包括产品生产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着眼点是养殖产品的质量。
国际上近年来围绕水产养殖发展可持续性问题,从遗传改良、饲料营养、生态保护、病害控制、产品质量安全等多层面开展系统研究,形成了学科发展的新趋势。
从科学技术层面分析国际上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支撑未来海水养殖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也正在逐步形成。
王清印说,遗传操纵、生态操纵、营养操纵理论上的突破,可望为解决海水养殖产业不断发展与养殖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寻求理想的科学途径,为构建现代可持续海水养殖技术体系提供科学思路和突破点。
生物技术为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蛋白质重组表达技术、基因组和基因组学、疫苗、转基因技术等主要技术平台得到应用。
海水养殖中的生物技术包括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一是蛋白质的作用,二是核酸的作用,这两个问题贯穿于海水养殖的良种选育、病害防治、饲料利用等方面。
生物技术在海水养殖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利用生物技术可有效地解决海水养殖中的理论问题和进行实际应用。
与会专家认为,今后一个时期与我国海水养殖发展有关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系统水平的海水养殖业;二是加强各相关学科的综合协调机制,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进步,为各相关学科乃至不同层次的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找到了结合点;三是提高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和精准性,要强调单种类研究的地位和作用,选择有代表性的水产生物种类,做深做细,以推动养殖产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我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海水养殖科学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应以推动学科进步为出发点,针对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国家需求,以保障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产出和提高产出质量为最终目标。
多年来,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对养殖系统的高效产出强调有余,而对可持续性和产出质量重视不足,这是产业发展中出现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
海水养殖相关的研究工作,必须针对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产出质量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海水健康养殖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关键科学问题包括:一是优良性状的遗传基础及改良途径;二是饲料要素的代谢基础及调控机理;三是养殖系统中微生物和微小生物类群的生态功能及作用机理;四是养殖投入品作用机制及其对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五是浅海复合养殖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生态调控机制。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巨大的社会需求和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因此,在学习和吸纳发达国家先进技术与理念的同时,还必须面对我国海水养殖产业规模大、保障足够的市场供给是产业发展第一要务的突出特点,这也是我们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基本策略和技术途径不同于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
从保障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产出和提高产出质量这一关键问题入手,系统地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从根本上摆脱依靠扩大规模和大量投入来提高养殖产量的被动态势,构建支撑我国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