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现状与对策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水产养殖已成为中国农村地区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但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普及,水产养殖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这不仅影响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危及到人类的健康。
因此,加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将阐述国内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1.1 水体污染水产养殖会释放出大量含有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废水。
如果不加以处理或处理不彻底,这些有害物质会进入水体,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劣化,损害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废弃物的长期堆积也可能导致土壤的污染。
废弃物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铜、锌等重金属,会通过水分、作物与土壤的接触,进入到土壤中,破坏土壤质量,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质量。
水产养殖涉及到饲料的存储、加工和运输过程,这些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的粉尘、气体等污染物,破坏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可能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
2.1 废水处理废水处理是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水产养殖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是氨氮、亚硝酸盐和化学需氧量等有害物质。
通过调节水质、微生物处理、植物净化等方式,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降解或转化,达到排放标准。
2.2 农业资源化利用水产养殖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加以利用,为周边的农作物提供养分。
此外,还可以将废物进行生物发酵处理,提炼出含有各种有益微生物的生物农药,用于农业生产。
2.3 科学化养殖科学化养殖是减少污染产生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养殖场环境、饲料配合、鱼种选择等方面合理规划,降低水产养殖的投放密度和饲料的含量,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减轻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2.4 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的长期措施。
采取适当的生态建设手段,如种植湿地植物、人工湿地建设等,加强水体的修复和调节,优化生态环境,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3. 总结水产养殖污染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治理水产养殖污染是当务之急。
通过废水处理、农业资源化利用、科学化养殖和生态恢复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的减轻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2024年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范文

《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速,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愈发显著,尤其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冲击愈发明显。
海洋污染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它不仅影响着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深入了解海洋污染的现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以及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二、海洋污染的现状1. 污染种类:海洋污染主要包括陆源污染、船舶污染、海底开采污染等。
其中,陆源污染是主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
2. 污染程度: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大量的污染物被排入海洋,导致海水质量严重下降,海洋生物生存环境恶化。
3. 影响范围:海洋污染的影响范围广泛,不仅涉及到沿海地区,还可能影响到内陆地区甚至全球。
如赤潮、海藻大量繁殖等现象,都是海洋污染的严重后果。
三、海洋污染产生的原因1. 工业生产: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直接排入海洋,导致海水质量严重下降。
2.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废水等污染物,通过河流等途径最终流入海洋。
此外,渔业养殖、海底矿产资源开采等人类活动也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
3. 缺乏监管:部分地区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执行不力,导致环境污染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
四、对策与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更加严格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推广清洁生产: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其遵守环保法规。
3. 加强污水处理:建设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进行有效处理,防止其直接排入海洋。
4.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
5. 强化国际合作:海洋污染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措施,共享环保科技成果,共同推动全球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但也存在着一些污染问题。
水产养殖污染不仅对水质环境造成危害,同时也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的治理和管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水产养殖污染现状1. 水体污染问题水产养殖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和药物,这些物质会直接排放到水中,造成水体污染。
大量的有机废弃物和氨氮等有害物质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使得水质恶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水产养殖场周围的土壤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通过土壤渗透造成了土壤的污染。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了周围的农作物生长,更加严重的是对地下水造成了污染威胁。
3. 生态环境问题水产养殖污染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养殖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会导致水中藻类的大量繁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1. 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政府应当加大对水产养殖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水产养殖业的生产经营行为。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水产养殖企业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环保标准,提升企业对环境污染的法律责任。
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水产养殖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推广循环利用养殖废弃物的方法,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建立水产养殖污染的环境监测体系,实施定期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养殖废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4. 科学合理规划养殖区域制定水产养殖的规划,合理布局养殖区域,避免过度集中的养殖区,减少养殖过程中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5. 提升养殖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强水产养殖业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 强化企业自律管理水产养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机制,进行环境保护投入,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确保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最小影响。
《2024年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范文

《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海洋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海洋污染不仅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渔业资源、沿海经济发展以及全球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深入探讨海洋污染的现状及其对策,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海洋污染现状1. 海洋污染的种类海洋污染主要包括油污、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塑料垃圾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其中,油污和塑料垃圾污染是最为常见的污染类型。
2. 海洋污染的程度和范围目前,全球海洋污染程度严重,污染范围不断扩大。
特别是近海区域,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各种污染物在海洋中积累,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海洋污染的危害海洋污染对生态系统、渔业资源、沿海经济发展以及全球气候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污染物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导致生物种群数量的减少和物种灭绝。
同时,还会影响渔业资源的繁殖和生长,降低渔业产量。
此外,海洋污染还会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三、海洋污染的成因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
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和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 农业排放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会通过河流、雨水等途径进入海洋,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如海上运输、海底开采等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
此外,海上油轮泄漏、船舶排放等也是造成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
四、对策与建议1. 加强法规制定与执行各国应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提高违法成本,严惩污染行为。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海洋污染问题。
2.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实现达标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
3. 农业污染控制推广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现状分析

(作者单位: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沿海开发总公司)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现状分析◎孟庆辉引言:对于我国一些比较大的沿海城市,海水养殖已经成为了支柱产业,海水养殖不仅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为周围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活力,可以说还是在养殖这一产业正在蓬勃的发展。
但是海水养殖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比较严重的就是海水养殖自身的污染问题。
一、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现状1.药物污染。
为了能够解决现阶段的海水养殖自身污染问题,首先要实际的分析一下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现状,对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进行一定的探索,才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去解决当地的一些污染问题,避免因为错误的改进措施导致更多问题的发生。
就目前来?大多数的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来源是药物污染是一些厂商为了能够扩大生产规模,为了能够提高海水养殖的产量,错误的使用一些激素类药物。
这些药物往往能够提高一些海产品本身的体积或者是重量,这样在销售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
短期内来看这样的海水养殖方式能够给自身带来更多的帮助,但是由于这些药物往往会影响海水养殖产品的自身质量,对后代的繁衍等等都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也就称之为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问题。
这样的药物污染是多方面原因产生的,一方面是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于海水养殖规模扩大的需求量逐渐增多,厂家使用了一些错误的方法,导致了问题的发生。
而且使用的药物也是多种多样的,一些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影响海水养殖产品自身的质量,而一些杀菌消毒类药物则可能对当地的海水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导致某一物种的灭绝,这些问题都是十分严重的。
由此可见,现阶段的海水养殖自身污染问题中的药物污染已经十分严重,如果不加制止,还会暴露出更多的问题。
2.生物污染。
不仅存在药物污染问题,生物污染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而且一些人没有重视到生物污染问题。
不同的水域有不同的特点,而且生物物种之间本身就有着一定的关联的,一旦出现物种入侵等等问题,就有可能导致这片海域出现严重的污染问题。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水产养殖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养殖过程中,污染主要表现为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害物质的积累和水体酸碱度、温度等生理参数的改变,对水环境的影响逐渐显现。
本文将对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进行探索。
1.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水产养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养殖过程中,饲料残留物、动物排泄物和死亡生物等有机物被分解,在水体中形成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和微生物。
这些物质能够促进水中藻类的生长,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氧气供应不足、水质恶化。
2.有害物质的积累: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病原菌、抗生素、兽药和化肥等物质的加入,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逐渐升高。
其中,兽药等物质可能会在水体中残留,导致水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公众健康。
3.水环境的酸碱度、温度等生理参数改变:水产养殖的实际养殖温度往往高于自然温度,这种温度变化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呼吸代谢和适应能力等方面。
酸碱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鱼类的生理功能,并影响水生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1. 加强兽药等物质的监管:加强兽药等物质的监管,控制兽药等物质的使用,是保证水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对于发现的不合格的水产养殖物资及产品,应当予以立即召回、销毁处置。
2.改善养殖水质:改善养殖水质,是保护水生环境的关键。
通过适当的浸泡试验、有效微生物处理、植物提取液强化养殖水体生态功能,可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体生态多样性。
3.实施科学养殖技术:普及科学养殖技术,可以减少养殖所需面积、提高养殖密度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采用可再生资源,如养殖废弃物、水草、纤维等再生材料,以物尽其用,减少浪费。
4.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在养殖过程中,每日产生大量的杂物和有机废弃物,如果不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会直接导致养殖水体的污染。
实施垃圾分类,能有效减少养殖所需面积和污染物的排放,保证水生环境的卫生。
综上所述,要想保护水生环境,需加强兽药等物质的监管,改善养殖水质,实施科学养殖技术和加强垃圾分类处理。
水产养殖中的环境生态问题及应对建议

水产养殖中的环境生态问题及应对建议近年来,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为满足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然而,与此同时,水产养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业面临的环境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一、水体污染问题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残渣和动物排泄物的大量排放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废弃物质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海藻大量繁殖和藻华暴发,进而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应对建议:1. 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循环利用水体,将废弃物质处理并回收利用,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2. 加强饲料管理:合理控制投喂量,减少饲料残渣的排放。
研发和使用高效利用率的饲料,减少养殖过程中的营养浪费。
3. 建立养殖区域污染物排放监测系统:监测养殖区域的水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生物入侵问题水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引进非本地物种或高产种。
然而,这些外来物种往往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成为生物入侵的主要威胁。
应对建议:1. 加强入侵物种检疫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入侵物种检疫制度,加强对养殖物种的筛查和监控,及时防止和控制入侵的发生。
2. 发展本地物种养殖:鼓励养殖户选择本地物种进行养殖,降低引入外来物种的风险,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开展生物入侵风险评估研究:加强对潜在入侵物种的研究,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风险,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养殖环境变化问题水产养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变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栖息地的破坏以及水质的恶化。
特别是养殖区域的土地开垦和围堤建设,对周边的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
应对建议:1. 科学规划养殖区域: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环境,科学选择养殖区域,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2. 生态修复与保护: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3.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养殖户采用低碳、环保的养殖方式,减少生态环境的压力。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水产养殖污染是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残留物、鱼粪、养殖废水等因素导致水体受到污染的现象。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进步,水产养殖污染成为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从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和治理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养殖废水排放问题: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饲料残留物、鱼粪和养殖药物等有机物和无机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态系统稳定。
2. 养殖废弃物处理问题: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死亡鱼类和废弃的饲料等,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恶臭气味和有害物质,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
3. 养殖药物残留问题:为了防治疾病和提高养殖效益,水产养殖中广泛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
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会残留在养殖产物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针对水产养殖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源,提高养殖环境的质量,保护水生态系统。
具体措施如下:1. 排污许可制度:建立严格的养殖废水排放标准和监管机制,实行排污许可制度,限制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排放废水。
2. 引进生态养殖技术: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低污染、高效益的养殖方式,通过人工构建适宜的生态环境,有效减少废水排放和废弃物产生。
可以采用湿地过滤、稻田综合种养和循环水养殖等技术。
3.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把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或能源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可以利用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得到沼气和有机肥料,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4. 健全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养殖污染监测体系,加强对养殖场排污口的巡查和监测,确保养殖场按照标准进行废水处理和废弃物处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污染问题。
5. 加强科普宣传:通过加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的科普宣传,提高养殖户和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推动整个行业朝着环境友好型养殖方式发展。
水产养殖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的稳定。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1. 引言1.1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水产养殖污染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在我国,水产养殖污染主要表现为水质污染、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水产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氨氮、硝酸盐和磷酸盐等营养物质,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等问题。
水产养殖废水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为了有效治理水产养殖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措施。
要加强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工程建设,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要加强水产养殖管理,加强对水产养殖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要推动水产养殖行业转型升级,推广高效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排放。
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下,相信水产养殖污染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控制,水体环境质量将会得到明显改善。
2. 正文2.1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但由于水产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养殖密度增加,污染问题日益显现。
一些水产养殖场面临着废水、废渣排放不规范、养殖过程中使用农药、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超标的问题,导致水体污染情况加剧。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产养殖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养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加剧,容易引发赤潮等问题。
其次是水产养殖废水中含有有机物质过多,使水体透明度下降,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一些水产养殖场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不当,导致水体中存在抗生素残留等问题,对水质和水生态造成危害。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比较严重,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下面将重点介绍水产养殖污染原因、治理技术、监管政策和防治经验,为改善水产养殖污染现状提供参考和指导。
2.2 水产养殖污染原因水产养殖污染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饲料残留物和化学药物: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和药物残留在水中,会导致水质污染。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渔业产业之一,随着渔业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污染对策,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1、水体污染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池塘、湖泊、河流等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主要表现在水质恶化、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中藻类过度生长,阻碍光合作用和水生生物的生长,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2、废弃物污染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饲料残渣、粪便等,大量排放到水体中,使水质受到破坏。
废弃物中富集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对水质产生严重影响,容易导致水体缺氧、水质浑浊,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水土污染水产养殖中的化学药物、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和不当处理,使养殖池塘及其周边环境遭受污染,影响土壤和植被的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以上种种污染现象,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水生生物的生长,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如不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将进一步恶化。
1、科学选址和规划对水产养殖场所进行科学选址和规划,充分考虑当地水质情况、水体流动情况等因素,尽量减小对水环境的影响。
避免在水质较差或易富营养化的水域进行养殖活动,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2、循环水利用加强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提高废水的处理利用率。
采用循环水利用技术,对养殖场所的废水进行再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降低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即在养殖过程中,利用藻类、浮游生物等来净化水质,提高养殖场所的水体自净能力。
生态养殖能够减少对水质的污染,促进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4、加强环保意识水产养殖从业者要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鼓励和引导养殖户合理使用化学药物和饲料添加剂,正确处理养殖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摘要】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但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现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和生态养殖模式。
目前,水产养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底泥积累等问题,主要污染物包括养殖废水、养殖废料和化学药物残留。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影响水产品质和人类健康。
为了减少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可通过加强监管、推广生态养殖模式、采用循环利用技术等控制对策。
强调了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提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希望能够实现水产养殖与环境和谐共存。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现状、主要污染物、污染影响、控制对策、生态养殖模式、污染防治重要性、可持续发展建议1. 引言1.1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水体污染、气体排放和土壤污染等多个方面,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
水产养殖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重金属、抗生素残留等,这些污染物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死水化等问题,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不仅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也会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为了控制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包括加强污染监测、引导水产养殖企业科学管理、推动生态养殖模式的发展等。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控制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实现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是当前亟需关注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实现水产养殖行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污染现状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是一个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水产养殖对水体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大量饲料残渣、粪便和养殖废水排放到水体中,使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导致水中氧含量下降、富营养化等问题。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1. 引言1.1 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但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质污染严重。
由于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大量饲料和化学药品,导致养殖水体中残留有大量的氨氮、硫化物、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
污染物排放量大。
水产养殖过程中排放的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物质,直接排放入水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赤潮等问题。
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
养殖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养分,如果不合理处理,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比较严重,已经成为我国水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之一。
需要加强监管,推行绿色养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1.2 水产养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水产养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水产养殖所需的饲料和养殖密度增加,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度富集,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大量繁殖,破坏水质平衡,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兽药、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等残留物会进入水体,对水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和水产养殖船只对水域的噪音和振动也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人类直接接触或间接摄入受污染水产品后,可能会引发健康问题,如食物中毒、过敏反应等。
水产养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不容忽视。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
通过加强监管、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控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水产养殖污染的主要原因1. 养殖池塘排放:水产养殖过程中废水和废渣的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养殖池塘中的废水富含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残渣、粪便和化学添加剂,这些物质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增加水产品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以及对策,以期提供参考。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污水排放: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类的粪便、残饵和药物残留物等会产生大量有机废物,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质富营养化,增加水生植物和藻类的生长,进而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氧气供应。
2. 靶向性药物使用:水产养殖业为了增加产量和防治疾病,普遍采用靶向性药物,如抗生素和抗寄生虫药物,但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残留,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
3. 溶解氧降低:水产养殖过程中,大量的养殖动物会耗用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给水生生物造成窒息和死亡的风险。
1. 构建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建立合理的排污体系,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收集和处理,可以采用生物降解和物理处理等方法,减少废物对水体的污染。
2. 选择环保养殖模式:推广循环水养殖、土壤渗滤养殖等环保养殖模式,减少废水排放,提高养殖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冲击。
3. 控制药物使用:合理使用药物,控制药物的投放量和频次,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抗生素等药物,选择相对环保的药物,减少药物的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
4. 加强养殖管理与监测:完善养殖管理制度,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养殖中的问题,控制养殖规模,避免超量投放和养殖密度过高等问题。
5. 提高养殖科技水平:加强科研工作,推动养殖技术的创新和优化,提高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降低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可以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它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水产品,还能够对规模化养殖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水产养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目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有必要对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对策,以推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来看一下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需要投放大量饲料,这些饲料中含有较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养分会在水中被逐渐释放出来,导致水中的氮、磷浓度升高,从而引发水质污染。
水产养殖过程中还需要使用饲料添加剂和药物,这些物质一旦进入水体,也会对水体产生污染作用。
2. 底泥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池塘或海洋中的底泥会不断积累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的分解会产生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对水产生污染作用。
3. 生态环境破坏:大规模的水产养殖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海水养殖会影响沿岸水域的生态平衡,而淡水养殖则会占用大量的水资源,对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基于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现状的分析,我们应当采取相应的控制对策,以减轻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对策:1. 加强制度的监管:应当建立健全水产养殖行业的管理制度,规范水产养殖的生产行为,确保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各项操作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度污染。
2. 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循环水养殖是一种高效节能、高效环保的养殖方式,它可以有效减少水产养殖对水资源的消耗,同时还能够减少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冲击。
3. 完善废弃物处理设施:应当加强对水产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建立废弃物收集和处理系统,保证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不会对周围的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4. 鼓励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对水产养殖过程中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化学农药对水体产生污染作用。
海水养殖污染与生态修复策略

海水养殖污染与生态修复策略海水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模式,其发展成为一个传统的产业。
然而,与其他人工养殖场区域相比,海水养殖可能会引起一些环境污染问题。
主要的污染来源包括养殖废水、饲料残渣、养殖生物体、底栖生物捕食和养殖场建设过程。
这些问题与海洋生态系统的环境损害密切相关,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生态修复策略来减轻或消除污染的影响。
一、海水养殖污染的问题1.废水污染由于大量的养殖废水和固体粪便被排放到海洋中,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和有机物。
当废水进入海洋时,这些物质会导致海洋水质恶化和蓝藻的生长过剩,从而引起海洋的富营养化现象。
大量的海水养殖行业废水排放,威胁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2.饲料残留和机械装置污染在海水养殖中,经常会使用到机械设备,比如渔网、浮动球、配餐设备等等。
这些设施和道具容易成为养殖废水、底泥、饲料和养殖生物体等多种污染源的存留处,污染了海洋环境。
3.生物污染由于海水养殖生物种群密集且生长迅速,致使多种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得以滋生和猖獗发展。
由此伴随的海水养殖底栖和上升鱼类便成了病原污染的源头。
4.养殖场建设污染养殖场的建设往往会带来造谣浪费土地、挖掘河口及海岸堆积物的影响。
需要进行适当的水道维护和执法,确保环境卫生和周边生态的稳定。
二、海水养殖污染治理1.规范管理行业内部需要加大对养殖企业的管理力度,严格规范养殖废水的排放和管理,实行产业标准化,规范行业自律。
对真正犯法的和环境破坏原则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2.水质调节和底泥削减通过调节氮、磷、有机物等水质指标,以逐渐减少、消除养殖废水和底泥残留物的污染为目标,比如使用水体加氧、生物过滤以及各种水质修复方案的调整。
3.深度处理和二次利用废水处理技术可以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重手段深度处理,降低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程度,同时可利用一些残渣采取回收和再利用的方式,减少排放。
一些养殖废水也可以进行深加工,制备有机肥料和蒸馏水。
海水养殖如何解决海水污染问题

海水养殖如何解决海水污染问题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海水养殖业发展迅猛。
然而,海水养殖所带来的海水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海水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解决海水养殖的污染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海水养殖如何解决海水污染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加强海水养殖的规范管理海水养殖业作为一种人工产业,需要严格的规范管理以减少对海水的污染。
相关部门应制定更为详细和严格的标准,对养殖场的选址、养殖密度、饲料使用等进行规范和限制。
同时,加强对养殖场的日常监管和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减少排放量和负面影响。
二、改进饲料配方和使用养殖饲料是海水养殖业造成海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饲料配方往往存在养分过剩、抗生素使用过度等问题,导致养殖动物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化学物质排放到海水中,加剧海水的富营养化。
因此,改进饲料配方和优化使用是解决海水污染的关键。
科学家和养殖者应合作研发更可持续、低污染的饲料。
这些饲料应该具有高效利用率、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特点。
同时,应推广使用天然饲料和混合饲料,减少对化学合成饲料的依赖。
此外,合理控制饲料的使用量,避免过度投喂,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对减少海水污染具有积极意义。
三、完善循环农业模式循环农业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养殖废弃物对海水环境的污染。
在循环农业模式下,养殖废弃物被有效收集、处理和利用,避免了其对海水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通过建设合理的养殖系统,将养殖废水与废弃物有机结合,形成循环利用的闭环。
例如,将养殖废水用于灌溉农作物,充当肥料;或者利用养殖废弃物进行生物发酵,生产有机肥料。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海水的污染,同时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环境监测和治理对于海水养殖业而言,环境监测和治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关监测机构应当加强对养殖区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预防污染问题的发生。
一旦发现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
海水养殖污染与生态修复策略

海水养殖污染会导致底质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 污染物积累,影响底栖生物的生存和生态功能。
生态系统的破坏
海水养殖污染会破坏养殖区周围的生态系统,影 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
海水养殖污染会导致水产品中污染物超标,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潜 在威胁。
致病风险增加
海水养殖污染会引发人类的一些疾病,如腹泻、皮肤感染等,影响 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生物处理技术
微生物降解
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如活性污泥 法中的微生物降解。
植物吸收
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减少水体富营 养化。
生物滤器
利用生物滤器中的微生物和植物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
05
海水养殖污染的政策建议
完善养殖法规建设
制定严格的养殖法规
深海养殖
开发深海海域,利用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空间,发展深海养殖业,减少对近岸海域的污染 。
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
污染治理技术
研发高效、环保的污染物处理技术,如废水 处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降低养殖过程 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修复技术
针对已受污染的环境,研发生态修复技术,如微生 物修复、植物修复等,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
生长。
底质污染
养殖废渣、残饵等物质沉积在海底 ,导致底质污染,影响海洋生物的 栖息和生存。
病原体传播
养殖过程中,人、畜、禽类的粪便 和尿液等含有大量病原体,容易引 起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养殖废水的排放
01
02
03
水质不达标
养殖废水中的氨氮、总磷 等污染物含量较高,超过 国家排放标准,对环境造 成污染。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但在过去几十年中,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也逐渐加剧。
广义上的水产养殖环境包括水体、底质和周边环境等,这些环境受到养殖活动排放物的影响,造成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水体污染。
水体是水产养殖最重要的环境,大量养殖废水和养殖饲料残渣的排放导致了水体污染。
废物和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物会破坏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引发藻类暴发和水位酸化等问题,对养殖的健康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控制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对策:1. 加强规范管理: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对养殖环境进行规范管理。
对养殖废水、养殖饲料残渣的排放和处理等方面进行明确要求,强化监管,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2. 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和技术。
建立完善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推广生物降解剂等技术,降低化学药物对水体的侵害。
3. 加强养殖废水处理:对于养殖废水的处理问题,应注重综合利用和资源化。
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发酵制肥,同时回收废水中的养分,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4. 转变养殖方式:通过改变养殖方式,减少养殖对水体的污染。
采用以饲料为主的养殖模式,减少废物排放;定期清理养殖池塘和底质,防止死亡动物和养殖残渣对水体的污染。
5. 落实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养殖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养殖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及时发现和解决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热点之一。
通过加强规范管理、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加强废水处理、转变养殖方式和落实环境监测和评估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水产养殖是指在水域中种植、养殖水生生物的活动,包括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产养殖已成为重要的经济产业。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密度的增加,养殖业也带来了一些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将分析水产养殖的污染现状,并探讨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1. 水体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排泄物、残饵和养殖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物和营养盐。
这些废物会通过养殖池或网箱的排放口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水质恶化等问题,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2. 污染物排放除有机废物和营养盐外,水产养殖中还会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残留在水体中,对水生物造成毒害,同时也会加重水体的化学污染。
3. 壤土污染水产养殖的废水和固体废物会直接排放到土壤中,引起土壤污染,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的生长。
4. 生态破坏部分水产养殖业者为了获取更高的产量,会进行过度捕捞和过度养殖,破坏了水域生态平衡,使一些稀有的水生生物濒临灭绝。
1. 推动养殖技术的进步应加强水产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养殖效率,减少养殖密度和养殖废物排放,降低对水体的污染压力。
2. 完善废水处理设施对水产养殖场的废水进行收集和处理,采用生物处理、植物净化或人工湿地等方法净化水质,降低有机废物和营养盐的含量,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3. 加强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的水产养殖管理制度,加强对水产养殖行业的监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养殖者的环保意识。
4. 发展循环农业水产养殖与农业、畜牧业相结合,采取循环利用废水和废物的方式,发展集约化、循环化的水产养殖模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 加强环境教育加强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环境教育,提高其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的良好氛围。
6. 支持科研攻关加大对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技术的科研投入,支持环保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提高水产养殖的环保技术水平。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产业之一,但长期以来,水产养殖产业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水质污染、底泥沉积、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
因此,加强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控制是当务之急。
1、有机质污染
水产养殖过程中排放的有机废物会使水体中的气体逐渐减少,造成水体中溶解氧的缺乏,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养殖动植物的正常生长。
2、氨氮、硫化物等无机物污染
水产养殖中排放的大量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氨氮和硫化物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在水中堆积会引起水体气味难闻,甚至影响生态系统健康。
3、底泥污染
水产养殖底泥中长期累积的有机物和废料,会产生一定的气味,而且这些物质在水体中埋下的时间越长,底泥质量越高,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1、加强环境监测
建立水产养殖养殖区的环境监测网络,及时获取污染信息,确定重点监控区域,制定应对措施。
2、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管理,科学管理水质和饵料投喂量,规范加药、换水等操作流程,强化养殖过程中废水的收集和排放控制。
3、推广环保养殖技术
推进水产养殖技术改革,大力推广绿色养殖、优质养殖、循环养殖等新技术,开展养殖污染物处理技术研究,减少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量。
4、加强政策法规支持
加强水产养殖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环保投入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水产养殖企业环保管理、养殖信息公开、环保信用评价工作。
总之,加强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控制对策,实现水产养殖产业绿色发展,既有利于保障人民物质生活,也有利于保护水生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贝类养殖的自身污染
2.1生物沉积物引起的自身污染
生物沉积物(粪和假粪)是滤食性贝类养殖的主要污染物。贝类通过生物过滤作用对水柱中浮游生物等颗粒有机物质有着巨大的影响。贝类不能全部利用所过滤的食物,其中大部分以粪和假粪的形式排出,有报道称此比例可高达95%。滤食性贝类粪和假粪的沉积增加了沉积物的数量,改变了底部沉积物的成分,进而可能影响底栖生态环境,引起底栖动物种类大大减少,而耐缺氧的多毛类开始占优势。
6 控制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对策
6.1实现生态工程化养殖
生态工程化养殖将强调养殖新模式和设施渔业中新材料与新技术的运用,建立动植物复合养殖系统,优化养海域的养植结构,设计现代养殖工程设施,实施养殖良种生态工程化养殖,有效地控制养殖的自身污染及因养殖活动对海域环境造成的影响。
1.2自身污染对对虾养殖业本身的影响
对虾养殖水大量排放污染近岸水域的同时,也造成了自身污染,危及对虾养殖业本身。Corea等(1998)也认为自身污染是斯里兰卡养虾业的主要威胁。自身污染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导致水质恶化。对虾养殖密度过大,池水恶化,迫使注排水加频,污染的池水排入近海,污染的海水又重新注入虾池,引起地水污染,形成恶性循环。当这种受污染的海水抽进虾池后,轻则影响对虾生长,重则引起病害发生。当养殖污水排放导致附近海域赤潮发生时,由于浮游植物的异常爆发性增殖,造成海水PH值升高,赤潮生物的内毒素和外毒素,以及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后其尸体在分解过程中造成的水质恶化等,都能使赤潮发生区域养殖对象的全军覆没。一旦将赤潮水抽进虾池,其结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是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感染。连续交换的海水还是病害传播的媒介。
贝类的代谢活动可产生NK4-N、PO4。-P等营养元素。栉孔扇贝排氨率为平均380.13ug/g.h,以烟台四十里湾1996年扇贝产量25248吨计算,可排泄铵2073.6吨,可见扇贝是水体中NK4-N的一个重要来源。很多学者认为在浅海养殖区,由于滤食性贝类等养殖生物的排泄活动,增加了水体营养盐的浓度,能够引起藻类在春夏季的大量繁殖,极易形成赤潮,进而危害水产养殖生产。
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现状与对策
摘 要 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不仅制约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也对养殖区及其毗连海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本文在综述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控制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海水养殖 自身污染 对策
1999年我国海水养殖面积已达到110万公顷,养殖产量974万吨,占我国水产品总量的23.6%,占海水总产量的39.4%。儿,其中贝藻养殖产量仍居世界首位。1999年我国贝类养殖总产量已达793万吨,大型藻类养殖产量130多万吨。对虾和海水鱼类养殖也有所突破。 1999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达到17万吨;海水鱼类养殖产量接近34万吨。
贝类形成的生物沉积物经矿化和再悬浮后又可使营养盐重新进入水体。而营养盐的再生是滤食性贝类养殖污染的另一重要体现。生物性沉积导致了有机沉积物的增加,增加了氧的消耗,加速了硫的还原,增强了解氮作用。现场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微生物活动的增强,加速了贝床沉积物中营养盐的再生。
2.2贝类排泄形成的自身污染
6.3加强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与应用
为了减轻海水养殖对近岸海区的影响,滩涂养殖区应尽快实施生态工程化养殖,在不增加养殖面积的基础上实现稳产高产;继续开展养殖容量的基础研究;浅海养殖范围必须向外方发展,未来的浅海养殖将采取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施,将养殖区域拓展到20rn水深以远的海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包括:合理的生态养殖模式,先进的海洋设施及工程技术、养殖用水的高效处理技术、典型养殖水体生物修复技术和水产品洁净生产技术等。
4 消毒剂和抗菌素等对微生物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水产养殖过程中,通常使用大量的药品杀菌消毒,如各种化学消毒剂、抗菌素、激素、疫苗等。英国水产养殖中使用的化学药物有23种。1990年挪威在养殖业使用的抗生素比在农业中使用的还多。我国水产养殖病害多达170种,建国以来使用的中西药品近500种。对虾病害防治药物通常以抗菌素为主。富含消毒剂和抗菌素的虾池水大量排放后,对近岸水域微生物的生态分布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残留期长的广谱性抗菌素的过量使用,对近岸微生物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更大。在海水网精养殖系统中,许多化学药物可以直接入海,如治疗皮肤病和鳃病的外用药;药物也可以间接入海,正要是通过饲料溶失和排粪等途径。虹鳟饲料中的氯霉素90%以上进入水体。而这些药物将会通过食物链,富集到鱼类等水产品中,最终将会有部分进入人体。
1991年以来,泰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殖对虾出口国,尽管全球性虾病使世界各国对虾养殖遭受挫折,但泰国对虾养殖产量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低盐度养殖斑节对虾养植模式的兴起是其最重要的原因,养殖区域拓展到离海岸线100公里的陆地,甚至更远的泰国中部水稻主产区。我国部分地区也在开展类似的工作。低盐度对虾养殖潜在的生态问题是土壤盐渍化、水污染和水资源利用矛盾等。
3 鱼类养殖的自身污染
饲料是鱼类养殖的主要营养来源,但仅有部分被消化吸收,未摄食部分和鱼类粪便及 排泄物进入水体,沉积到底层。底部有机物富集的效应之一便是底部异养生物耗氧的增加,网箱沉积物多的海底其耗氧率可以高于对照区2倍多,废物沉积速率高的海区,大多生活着厌氧生物。生物和化学作用把部分沉积物还原为无机或有机化合物,如乳酸、氨、沼气、硫化氢和还原性金属络合物。而有毒的NH3和H2S能妨碍鱼类的生长和健康。沉积物分解产生的N、P等营养物质,能刺激水生植物和藻类的生长,甚至引发赤潮。海湾网箱渔场老化的主要特征是沉积物中硫化物高和下层水体溶氧低等。养殖区沉积物中硫化物含量可以比湾外自然沉积物高10多倍,夏季下层水体溶氧量最低达1.36mg/L。
1.3由对虾养殖而引发生态问题
1.3.1大量利用地下水养殖对虾
近年来,由于对虾病害严重,不少业主在潮上带和陆地兴建虾池或改造原有的虾池,利用地下水养殖对虾,虽然获得了短期的经济效益,却造成地下水趋向枯竭,导致局部地面下沉,进而导致海水倒灌,后果不堪设想。
Hale Waihona Puke 1.3.2内陆低盐度养殖对虾
我国海水养殖业在产量和规模上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缺乏系统研究和沿岸带整体战略意识、养殖种类或类群单一、增养殖技术落后、过度密集养殖区病害肆虐、养殖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失衡等。
1 对虾养殖的自身污染
1.1对虾养殖对海域环境的影响
6.2 强化管理,科学控制物种移植引进和药物的滥用
首先对引种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引种时必须考虑引进种与本地生物种群的相互关系,衡量其利弊,引种时把好检疫关,必须建立健全的引种管理体制。同时,要正确看待转基因生物,衡量其利弊,不能仅考虑一时的得失。
目前,水产养殖所用化学消毒剂、抗菌素、激素、疫苗等种类繁多,使用缺乏规范。不少药物使用后残留在水体、底泥和生物体内,甚至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药物滥用。
我国对虾养殖的大规模发展,无论布局,还是养殖模式,都缺乏养殖生态学理论和生态调控等技术的指导。在潮上带大片兴建虾池,发展对虾单一种类的养殖严重破坏了大片滩涂的生态平衡。
养殖过程中,人工合成饵料的投入,残饵的分解,对虾排泄物的产生等,都收养殖水富含各种营养物质。若按年饲料效率为15%一20%,饲料系数为2计,我国产20万吨对虾,则有如万吨以上的排泄物注入大海。当富含有机与无机营养物质的对虾养殖水大量排放到近岸水域后,造成了这些水域营养物质的增高和溶解氧的降低,引起了该区域的水质污染,导致富营养化。对虾养殖水的大量排放是对虾养殖区邻近海域赤潮大面积发生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5 生物污染
生物污染包括生物主动蔓延和人为的盲目引进物种,包括食物竞争、捕食、寄生等中间关系的破坏。有害生物或病原体等的携带。与原有自然种群或近缘种杂交而导致的基因污染等。
引种或移植具有方法简便、成本低和见效快等特点,但人为的盲目引进或移植物种可造成生物污染。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种,致使它们在许多河流中消失。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面积。生物污染的另一表现则是基因污染,由于养殖群体和野生种群的交叉配种,发生基因交换,可导致某些有害基因的扩散,减少了物种多样性,而有关研究严重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