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水产养殖对海洋渔业环境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对近岸海洋渔业的影响

渔科1211

内容摘要:近年来,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锐减使得海水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由半集约化向高度集约化发展。特别是高密度网箱养殖和高位池数量增加,水体超负荷运载。大量外源性饵料、肥料等,致使水中氮、磷含量猛增,透明度下降,底质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加重,病害逐年加重,赤潮频发,水质恶化。恶化的养殖废水排到近岸,对近岸海水环境造成影响。药剂、激素的不合理使用,对海洋生物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高密度水产养殖业的自身污染不但开始制约养殖渔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使近岸海域的渔业水环境质量受到影响。

关键词:水产养殖;污染;理化因子;药剂激素;生态环境

海水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导致水体各种理化因子的改变和底泥环境污染的恶化。一般海水网箱养殖场多选在沿海半封闭的内湾,风浪小,水流较缓,有利于网箱、浮筏的架设,但这种半封闭的地理特征,使得湾内外海水交换速率缓慢,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物,如残剩饵料、排泄废物等不易转移和扩散,导致养殖自身污染的发生。采取高位池养殖的,高密度放养,通过不断投入饲料,以及一些鱼药甚至抗生素等来人工调制反自然规律的水体环境,并通过每天大量换新鲜干净海水来维持水产养殖正常生产活动。长期排放含大量残饵、粪便、死体、高浓度氨氮,亚硝酸盐,H2S,低PH的污水到近岸海域超过环境的承受力,从而使局部水域海水中氮、磷元素增加,透明度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加重,水质恶化[9]。

1、养殖业对近岸海域环境理化因子的影响

1.1养殖水体中浊度和pH值的变化对海洋影响

何悦强等人对大亚湾网箱养殖区水环境质量的调查表明:短期内网箱养殖对海水的pH值、浊度无明显影响[5]。刘家寿等研究指出:网箱养鱼对水体的pH值无明显影响[1]。但长期进行大规模网箱投饵养殖,由于受有机碎屑、各种沉淀物等的影响,水体的透明度会有所下降,pH值也略有下降。

养殖水体的浑浊,主要来自残饵,残体,粪便以及藻类死亡解体产生悬浮物有机颗粒,而泥沙的进入也会引起水体浑浊。有机物颗粒和泥沙对水体的底质主要是颗粒沉淀后在底部厌氧微生物的厌氧作用下产生H2S、亚硝酸、氨氮等对水产养殖有毒害物质,使底质恶化;水体浑浊对水体的危害,主要是降低水体透明

度,降弱光合作用,降低溶解氧。

养殖水体PH值较难稳定,而且对PH值要求也较严格。PH值变化主要来自水中CO2含量降低,包括光合作用弱,产CO2减少和底部有机物厌氧分解消产生酸性有害物质两个方面。

养殖日常换水排放的含酸低PH的废水,会影响近岸海水的缓冲体系,影响藻类及生态中微生物的活性,浑浊的废水影响光合作用,进一步影响海水自净能力,如果养殖单位密集,长期的排放悬浮颗粒的浑浊废水,会长期影响该区域的水体,甚至恶性循环。

1.2养殖对近岸海域环境溶解氧影响

水中的溶解氧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量变化反映了海域水环境的质量状况。

养殖水体的低溶解氧排放到近岸海域,如果近岸海域水体环境较好的话,稀释作用会使影响不太显著或者几乎没影响。

1.3养殖对近岸海域环境水体中营养盐影响

海水鱼虾高密度养殖需要投喂大量的饵料,其中一部分残饵及粪便等排泄物分解后的产物(N、P),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Braaten研究发现,海水网箱养鲑,投喂的饵料约有20%未被食用,成为网箱养鱼输出的废物[2]。Gowen等对网箱养大马哈鱼的研究表明,饵料中76%的碳和76%的氮以颗粒态和溶解态的形式进人海水中;还有一些研究表明,52%一95%的氮将进人水环境中[10]。Wallin和Haknis研究了养殖过程中磷的物质平衡,饲料中被鱼利用的磷仅15%一30%,约有16%一26%溶解在水中,其中51%一59%以颗粒态存在。张晓平对厦门西海域进行的调查发现,1998年海水养殖向福建水产总第114期海区排放的氮为538.4t,磷200.4t[3]。海水养殖的代谢产物,成了该海区的强污染源。海水养殖区的悬浮物、总氮、总磷、BOD、COD一般均高于对照区,pH值略低于非养殖区,透明度和DO低于非养殖区。这说明,海水养殖所产生的废物增加了水体营养物的总浓度,导致水体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

高密度的水产养殖中,日常排污都是排的聚集在底部的尸体,残饵,粪便,泥沙等沉淀物。由于鱼虾的底栖活动耗氧,底部溶氧较低,这些废物沉淀在底部,含较多的有机质,在厌氧微生物厌氧作用下产生大量氨氮、亚硝酸盐;平常养殖

活动投入的大量的供鱼虾生长营养物质也会有一部分残留在水体中,在排污时候一起排放到近岸海域,向近岸海域水体补充N、P等营养盐,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长期排放,给水体自净造成负担,严重时与生活污水排放的营养盐一起作用可能会造成富营养化,最终可能会导致赤潮等。

1.4海水养殖对近岸渔业水域底质的影响

海水养殖区的沉降量比非养殖区大得多。季如宝等在对贝类养殖的海湾生态系统研究中指出,在贝类密集区,生物的沉降作用非常明显[7]。Hatcher等人在加拿大UpperSouthCove贻贝养殖区进行了测定,发现养殖区的沉降量往往是非养殖区的2倍以上[4]。在瑞典的某一贻贝养殖区,每个养殖季节结束后底质增厚10cm左右。

水产养殖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的残饵、残体、粪便、泥沙等沉降在近岸水域底部,导致近岸海洋水域的底泥中,碳、氮、磷的含量比周围自然水体沉积物中要高,耗氧量亦高。当底泥堆积的有机物过多时将导致底质理化指标的改变,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旺盛,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盐,在还原环境中生成H2S。使近岸水域底泥沉积物显示硫化物、COD、无机氮和无机磷高含量的特征。

2.海水养殖对近岸渔业水域生物的影响

2.1海水养殖对近岸渔业水域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影响

养殖排放的废物中的残饵、残体、粪便以及残留营养盐等使近岸水域水体中营养物质逐渐增多,开始时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但随着时间的延伸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营养物质富集,水质恶化,光照下降,浮游植物的数量又趋向减少。不同藻类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是不同的,在水质不断恶化过程中,藻类的优势种群往往由硅藻变为蓝藻。

底栖动物是鱼类的优良饵料,也是评价水质的指标。由于水产养殖排放的污染物使邻近水域沉积了较多的残饵和生物粪便,这些物质分解时需消耗大量的氧,导致其沉积物中的DO下降,底栖动物的数量显著减少。由此可见,高密度养殖对其一定范围内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会造成影响。

2.2海水养殖对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的影响

养殖排放的废物中的残饵、残体、粪便以及残留营养盐等使近岸水域水体中营养物质逐渐增多,水质呈现富营养化的状态,使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同时,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