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

合集下载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空坐标规范答题类——“三读”“三找”“三界定”,大题满分不是梦[增分策略指导]一、材料要“三读”二、要点要“三找”[典型案例展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4月)材料二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材料三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办法,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2010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

“新道路”的实施对农村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6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现阶段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如何调整的。

波普尔和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思想对比评述

波普尔和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思想对比评述

波普尔和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思想对比评述科学发展模式是关于科学发展的规律性、主要特征和内在机理的概括和描述。

20世纪以来,对于科学发展模式的研究一直是西方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先后主要有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的积微渐进模式、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库恩的“范式”革命模式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

本文就波普尔和其学生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思想进行比较述评。

1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波普尔(K. R. Popper, 1902 - 1989),英籍奥地利人,当代着名的哲学家,代表作有《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测与反驳》等,是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

在波普尔之前,科学发展的模式结构主要是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主流,代表人物是以石里克和卡尔纳普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

在科学方法上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归纳方法基础上的,科学发展是一种逐渐累积的模式,只有当知识通过纯粹累积的经验和获取科学理论的形式时,才可以谈论科学的进步与发展。

科学发展的过程, 首先是感觉经验,之后通过归纳先形成假说,假说通过观察和实验形成科学理论。

对于经验是否具有真理的内容,是否有意义,他们推崇“意义标准”和“可证实原则”。

凡是能被经验所证实的,是有意义的,即是科学的,反之属于非科学。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主要是来自对牛顿以来的自然科学,其中机械论占统治地位。

20世纪初,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代表的新科学理论, 开始与牛顿力学所包含的机械论相冲突。

着名英国科学家爱丁顿设计的日蚀观测实验彻底震惊了波普尔。

牛顿理论曾被无数次地证实过,但在这一次重要的反驳中失败了。

波普尔通过对科学在动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知识的猜测性、否定性和假说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科学发展模式的“证伪”原则。

他认为科学是通过不断猜测、不断否证、不断推翻旧理论建立新理论的突变方式向前发展的。

科学中不存在证实为真的理论,只存在可以否证,可以反驳和可以推翻的猜测和假设,整个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系列的猜测、反驳,再猜测再反驳的过程。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对点训练』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
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
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A.实施的条件
B.所有制结构
C.经济管理模式
D.产品分配方案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注意题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 商品和货币”,而战时共产主义在产品分配方案则是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期的世界
时空坐标·宏观把控单元知识
阶段特征·宏观把控单元知识
总 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时期,也是一战后由动荡走向 特 暂时稳定,再从大危机、大动荡走向世界大战的时期。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 征 这一时期的典型特点 政 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 治 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 上 的灾难。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据材料信息“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可知,当时的经济政 策应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方面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到新经济政策后才实行农业税,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是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手段,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点,由于当时生产力还没有达到过渡到共产主 义的条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违背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 在农民手里拿走的太多,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不能作为该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失败的 主要原因在于主观因素即苏维埃决策脱离实际,客观原因不能作为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专题十四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十四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十四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建设主备人:李杰审核人:焦玉花时间:2012.4.26 【课标要求】【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1.条件(1)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政党成熟;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

(2)客观:具备帝国主义基本特征;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环节;一战激化社会矛盾。

2.进程(1)“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2)“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3)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4)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

3.意义: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列强武装干涉;苏俄严峻形势。

(2)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3)特征: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经济的手段控制社会的金融,意图直接进入共产主义。

(4)成效: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

(5)局限:超越了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农民暴动频发;国家无力组织企业生产。

(2)内容:向农民征收粮食税;运用商品交换,促进市场的繁荣;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

(3)特征:利用市场经济因素发展经济;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4)意义:促进了经济的恢复,稳定了政治局势;是落后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斯大林模式”(1)确立: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

(2)主要表现①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制。

②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④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成就①开辟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二轮俄国革命与苏联建设

二轮俄国革命与苏联建设

专题十二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程标准】:(1)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2)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3)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4)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考向预测】(1)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与教训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故本专题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内容上看,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等。

从命题方式上看,注重把苏联不同时期的改革作纵向比较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罗斯福新政作比较。

2013年高考有可能从经济模式的调整这一角度考查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2)联系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关史实进行分析比较,说明苏俄(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道路的异同。

【复习策略】(1)复习俄国十月革命时,可采用比较的方法,如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归纳十月革命道路的特点及重大影响。

(2)复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可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原理,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内容、特点及影响,分析苏联改革遭受挫折的原因,比较中国、苏联改革的成败,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曲折发展问题。

【知识梳理】(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的变化①政权:沙皇专制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②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③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起义④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2、(二)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三)掌握斯大林模式确立的过程、特征及评价(1)过程①工业化②农业集体化,取消新经济政策③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2)表现经济: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调整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整

(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调整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整

扩张
18世纪中 期至19世 纪中期
工业革命; 商品输出
主要表 现
大国兴衰
欧洲商 意大利衰落; 路和贸 葡萄牙、西 易中心 班牙、荷兰、 转移 英国崛起
英为界国“工成世厂”英界国霸确主立地世位
世界 市场 最终 形成
世界 市场 陷入 困境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 革命;资本 输出和商品
输出
经济一 体化, 整体世 界形成
单元整合
—————————网络构建—————————— 一、资本主义运行机制
二、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三、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归纳—————————— 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阶 段
18世纪末~ 16~18世纪 20世纪30年
名称 比较
苏俄新经济政 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背景
国内外敌人的 进攻被粉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已经过时, 一些地方发生 叛乱
美国遭到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危机 的沉重打击,阶 级矛盾尖锐,经 济受损严重
“文化大革命” 刚结束,国家 经济濒临崩溃 的边缘,工作 重心亟待转移

以农业为核心, 以工业为核心,
一战至二 战结束
两次世界大 战和经济危

贸易保 护主义 盛行
美国、德 国崛起, 冲击英国 霸主地位
形战 后资 本主 义世 界经 济体 系成
经济 全球 化趋 势加

经济大危机
二战后至 和第二次世
20世纪90 界大战的教
年代
训;第三次
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 两极格局结 20世纪90 束;跨国公 年代以来 司;市场经 济体制广泛 建立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知识点解读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知识点解读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知识点解读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1、条件:经济基础——阶级基础——理论来源——主观努力——2、诞生:(内容)3、意义: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革命1、性质:2、失败原因:(1)客观:敌人的疯狂镇压。

(2)主观:①缺乏先进政党领导②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③没有发动广大农民,使无产阶级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④没有乘胜追击临时政府军队,给敌人喘息机会⑤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联合起来。

(3)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革命爆发是由于外部偶然因素,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

3、经验教训:(1)掌握一支足够的革命武装力量,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前提;(2)无产阶级必须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才能建立公社式的无产阶级政权;(3)无产阶级必须与农民结盟,才能取得胜利;(4)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4、意义:(1)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3)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4)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三、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一)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1)国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2)国内:经济——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经济虽有发展但仍落后政党——思想——催化剂——2、经过:罗曼诺夫王朝——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十月革命3、意义:(1)历史地位:(2)对俄国:(3)对世界: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鼓舞了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

4、特点:(1)理论创新:列宁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得以实践。

(2)革命道路:城市包围农村(3)革命阶段:资产阶级某某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联(4)实现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1、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体制的建立:(1)形成原因: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威胁,二战的战争策源地形成;内部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的制约。

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模块四世界现代史第23讲《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模块四世界现代史第23讲《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表现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 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世 贸
成 立
1995 年 1 月 1 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
组 宗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
织 旨 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 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其职能主 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 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 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世贸
妇女地位 的提高
地位提高
(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 选举权。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欧 美发达国家妇女的独立意识增强 (2)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妇女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 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 家庭的束缚,参加社会工作
世界和平、发展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的活
动。人类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日益严重的全球
性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得到克服和解决。
中考考点清单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Hale Waihona Puke 考纲要求:初步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作用,认识经济全球化。
计算机网 络与现代 社会生活
影响
问题
(1)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 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社会也因 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 (2)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 的生活模式和文化理念。网络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 空间,还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进了全球经济 的一体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的广 泛关注

危机背景下中国模式与苏联模式的比较

危机背景下中国模式与苏联模式的比较

危机背景下中国模式与苏联模式的比较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而苏联模式却在这个时期创造了工业化的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资本主义国家难以应对的当下,中国模式却独树一帜,依然焕发着巨大的活力。

虽然苏联模式有其历史局限性,但通过对比同样在危机背景之下的两种模式,相信将会对中国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提供新的借鉴和启示。

标签:经济危机;中国模式;苏联模式在二战以后和冷战终结之间,世界上一直只存在两个发展模式,一个是西方模式,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主要在西方阵营内部,如美国模式、德国模式;另一个就是苏联模式,以西方的对立面而存在,而且和西方几乎完全没有交叉点。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的模式虽然具有不可忽略的一些特点,但总体上仍属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范畴。

改革开放以后,经过三十年的时间,中国按照自己的国情,从本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虽然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领导人,明确反对什么“统一的模式”,但中国模式的成就已经举世瞩目。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而苏联模式却在这个时期创造了工业化的奇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下,金融危机全球蔓延,资本主义国家难以应对,中国模式却独树一帜,依然焕发着巨大的活力。

对比同样在危机背景下的两种模式,相信会对我们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有新的启示。

一、大危机背景下的苏联模式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在苏联具体国情条件下的特定产物,也是二战后除了南斯拉夫之外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的传统模式。

它在一定历史时期显示出一定的生命力,对苏联社会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对世界许多国家起到了示范效应。

苏联模式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它使苏联跃升成为与美国分庭抗礼的一流强国,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并且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

苏联模式的优点在于,容易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建立新兴工业部门开展新的项目。

三大史观

三大史观

三大历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史观,也被人们称为历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除了传统的唯物史观外,现在流行的主要是下列三大史观。

它也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主要史学理论。

一、现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就是运用“现代化”的观点来看待近代以来的中外历史,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

历史学家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具体地说,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世界历史的必然进程。

”现代化(有时也称之为近代化)的具体内容:1.经济的工业化,就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这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还有市场化、城市化等内容。

如洋务运动、苏联的工业化、78年后的改革开放等。

2.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其原因在于人的理想,是独立的劳动者在政治上的要求,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要求。

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权利法案》、《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等。

3.人的理性化,用科学进步的科技文化武装自己,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判断。

不盲从、不迷信。

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等。

4.大众化,同质化,等级被打破,很多方面趋于相同。

5.合理化,不是按传统习惯,而追求效率,实际上是资本运行的要求。

其中1、2、3点内容是我们学习备考的重点。

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走上现代化道路;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受外部刺激,是在回应和学习的过程中走向现代化。

可见,现代化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现代化不仅是纵向的变化,也应包括横向的发展,就是全球化,世界联系不断加强,整体世界的不断发展深入。

二、文明史观“文明史观”就是以“文明”为单位来看待整个人类历史,通过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

中西对比专题三

中西对比专题三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制度
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大农场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从完全由市场自发调 节的商品经济发展到 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自 发调节相结合、国有 制与私有制并存的 “混合经济”
集体化农庄(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体制 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 机制的作用,限制商 品货币关系,用行政 命令管理经济;具有 僵化性、封闭性 肯定价值规律和市场 机制的作用,利用计 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手 段;具有开放性
不同点
二轮·历史
典例
(2015陕西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英国和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在时间上并不一致(英国是19世
纪上半期掀起工业化浪潮,美国则在19世纪末开始工业化),但是,两者的
工业化的动力机制具有类似性,都是依靠市场方式自发推进工业发展,是 在经济系统内部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变的。戈尔巴乔夫仍然认为 , 斯大林时期实行的不依赖外国贷款和不等待靠发展轻工业为依托的重工 业发展战略,是当时条件下的唯一可能的道路,“这是一个创举,它把群 众的革命热情当作经济发展的合力”,“工业化一下子把国家提高到一 个崭新的水平”“这是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功勋”。
二轮·历史
答案:(1)工业化动力:英美:市场自发推进,苏联:国家主导开展五年计划。 工业化道路:英美:轻纺工业到重工业,两次工业革命。苏联:优先发展重工 业,轻工业和农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
(2)工业化时期,苏联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人才;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缩短了苏联完成工业化的时间,使苏联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3)问题:中国——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粮食 产量下降;苏联——出现农业危机。 原因: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挫伤;领导人改革急于求成、盲目冒进,违背 客观规律。 (4)趋势:中国——总趋势是迅速增加;苏联——总趋势是下降,与中国差距

中国模式价值和意义探讨——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模式比较

中国模式价值和意义探讨——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模式比较
中 图分 类 号 : 2 F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1 1—0 50 1 7— 18 2 1 ) 30 0— 2
1 当今 世 界各 国的 几种 主要 发展 模式
1 1 盎 格 鲁 一 撒 克 逊 ” 式 . 模
在 “ 茵 模 式 ” 本 主 义 国 家 中 , 调 不 仅 要 在 正 常 人 莱 资 强
主张“ 经济 民 主” 也 就是 要 改变经 济大权 , 实 行 董 事 会 制 和 股 东 制 , 理 者 主 要 是 经 理 人 。 这 种 模 式 会 的过渡 。再 次 , 管 集 中 在 私 人 手 中 的 状 况 , 调 每 个 人 都 能 影 响 生 产 的 方 向 强 引人注 目的特点是 : 票和证 券市 场 的作 用很 大 , 股 它们 的波
动 对 经 济 有 着 直 接 的 影 响 经 济 发 展 的很 大 一 部 分 资 金 来 和 分 配 。最 后 是 主 张 通 过 税 收 和 社 会 政 策 对 产 品 和 收 入 实 以发展 福利 , 使每个 公 民都 能有 机会 享受 到福利 自股市 。法 国经 济学 家 米歇 尔 ・阿 尔 贝尔 认 为 , 该种 模 式 行 再分配 , 的资本 主义都是 建立 在 这 种 价值 取 向上 的 , 种 价值 取 向 这 待遇。 瑞 典 社 会 民 主 党 在 瑞 典 特 有 的 历 史 条 件 和 社 会 环 境 无 疑 适 应 了资 本 无 限 扩 张 的 需 要 。 将 构 瑞 但 是 , 自 由主 义 模 式 是 不 可 模 仿 的 , 为 这 种 发 展 模 中 , 这 两 项 政 策 巧 妙 结 合 起 来 , 成 了 独 具 特 色 的 “ 典 新 因 。瑞 典 社 会 福 利 的 特 点 是 把 对 社 会 全 体 公 民 特 别 是 式 完 全 是 建 立 在 得 天 独 厚 的 基 础 之 上 的 。 首 先 , 了 美 国 模 式 ” 除 实 从 独 立 战 争 及 南 北 战 争 外 , 国 没 有 经 受 过 战 争 的 重 创 , 且 老 年 人 的 基 本 生 活 保 障 作 为 公 民 的 权 利 , 行 一 种 “ 摇 篮 美 而 的 并 两次世界 大战都 为美 国 提供 了发财 的机 会 。其 次 , 国还 到 坟 墓 ” 福 利 制 度 , 对 各 项 社 会 福 利 制 度 进 行 立 法 保 美 是 世 界 上 自然 资 源 最 丰 富 的 国 家 之 一 。 它 的 能 源 储 量 特 别 证 。 上个世 纪 6 O年 代 , 典 经 济处 于 上升 期 , 瑞 社会 民 主党 是 天然气 和煤 炭 的储 藏 量非 常 丰 富 。最 后 , 国 还有 货 币 美 这 从 的 优 势 。 美 元 是 国 际 交 换 的 参 照 货 币 , 大 多 数 国 家 中 央 的 福 利 建 设 也 进 入 了 最 辉 煌 的 时 期 。 然 而 , 个 “ 摇 篮 到 是 坟墓” 所 不包 的福利体 系逐渐 使 国家财 政 压力 越来 越大 。 无 银行 储备 的主要货 币 。 以前 , 典 经 济 基 本 处 于 上 升 态 势 , 家 可 以 靠 提 高 税 收 来 瑞 国 1 2 “ 茵” 式 . 莱 模

三种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后发国家发展模式比较

三种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后发国家发展模式比较

三种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后发国家发展模式比较在现代化理论研究中,西方学者按照各国现代化启动与推进的时序差异,将现代化分为早发式和后发式两大类,认为早发式现代化是在国际环境比较宽松的情况下,凭借自身力量主动进行而发展起来的。

早发式现代化长期以来被人们认为是其他地区仿效甚至全盘接受的样板。

后发式现代化是在外部世界有形无形的压力或早发国家的示范效应下被迫启动和发展起来的。

后发国家几乎都是现在所谓的发展中国家。

这些国家在历史上长期遭受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奴役、剥削、压迫,灾难深重,虽然在二战后大多数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西方的殖民统治,但是由于在国际交往中存在着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国际交换中处于被剥削的不平等地位,经济上仍然受制于人,发展缓慢。

针对如何使后发国家摆脱落后实现现代化的问题,西方学者相继提出一系列现代化理论,试图为后发国家发展现代化开出一剂良药,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帮助后发国家顺利实现现代化。

然而,从实践效果来看,差强人意,除少数后发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利用后发优势抓住了历史机遇,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进入现代化外,但大多数后发国家仍然在现代化道路上艰难前行、步履蹒跚,对他们而言,现代化任重而道远。

是什么原因导致后发国家发展如此艰难?西方学者提出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有没有可行性?符不符合后发国家的现实国情?下面将从经典现代化理论、依附论、世界体系论三种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剖析、比较,以使读者对后发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经典现代化理论提出的发展模式许多后发国家都采用了这种模式,像拉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二战后的亚洲国家韩国等,非洲的科特迪瓦、利比里亚等。

那么实行的结果怎么样呢?除了少数国家如韩国实现了成功的转型之外,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取得成功。

原因是什么呢?根本原因在于经典现代化理论认为历史是朝一定方向发展的,先进与落后处于同一时间系列,保持着同一历史发展方向,因此历史上落后的社会通过学习可以追赶上先进的社会。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4)评价:它是建立在美国金融、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基础
之上的,它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它在一定程度上
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 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1)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欧洲与亚 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
广阔的世界市场。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
高考动向分析 4.从备考热点看: (1)苏联(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或者是把苏联的改革与中国社
会主义改革作横向比较
(2)本考点与很多社会热点相联系:①在社会主义建设 中如何正确地利用计划和市场的问题。②如何在发展经济 的过程中保持社会和谐的问题。③苏联的农业政策留下的 经验教训与三农问题。④全球化趋势及发展中国家的应对
点击下图片进入“做到触类旁通”
互依赖的程度加强,促使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
济联系,形成区域性经济集团。经济区域化是20世纪90年代 以来主要经济发展趋势之一。
(3)经济全球化:在新技术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 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依赖和联系、相互交往与合作日 益密切,使全球经济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是20 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又一主要趋势。跨国的资本流动、 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策略
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
2.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领域——农业、工业,以农业为突破
口。评价: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先河,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
林模式”的束缚;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改革以失败告终。 (2)勃列日涅夫改革:领域——政治、经济,工业改革为 重点。评价:前期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 最终失败。

高考高三历史文综41题开放式试题6

高考高三历史文综41题开放式试题6

高考高三历史文综41题开放式试题(含答案详解)(六)5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18世纪末期,中国与欧洲一样,都面临着以木材短缺为首的生态危机,但是,中国与西方克服这种生态危机的办法却是不同的,西方采用的克服生态危机的办法,一个是“向下”(掘煤),一个是“向外”(掠夺美洲殖民地资源),西方世界通过这样两个方式来应对生态危机,一方面造成了工业革命,造成了矿产能源对于日照能源的替代,而另一方面,它也造成了野蛮的殖民主义和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与掠夺,资本主义最大的后果就是前所未有地破坏了地球生态,导致了种族灭绝式的殖民战争——这是此前任何一种人类文明也没能做到的。

总的来说,中国克服生态危机的方式与西方是不同的,即主要是通过劳动的密集型(充分组织,调动人力资源)、通过贸易的中继等方式,以节约自然资源的方式来面对生态危机。

……正是中华帝国这种傲视周边一切竞争对手的强大,中国长期的战略优势,一方面使得中国和亚洲保持着400年的和平,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没有必要”通过欧洲那种“以战养战”的方式(即以战争的方式掠夺资本和资源,又通过掠夺资源和资本不断发动战争)寻求生存和发展——摘编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评析材料中关于克服生态危机的方式。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方式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第一种:据材料概括对下掘煤和对外殖民扩张式的欧洲道路,并结合所学全面、辩证地对其进行评价:既推动工业化和世界联系,也造成新的生态破坏,并带来侵略和灾难。

第二种:据材料概括中国密集型劳动和贸易中继的道路,并认识到这种模式虽然节约自然资源,但却阻碍技术创新和工业化发展,造成中国长期的落后。

答案示例:第一种:西方方式:一个是“向下”掘煤一个是“向外” 掠夺资源和资本。

西方采取这种方式克服生态危机,主要是由于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列国纷争的国决定的。

一方面促进了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另一方面破坏了生态环境,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巨大的灾难,威胁了世界和平。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一直是各个国家和民族关注的焦点。

历史上,世界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们对于当时的国家和民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甚至对现代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农耕经济、工业革命、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革命四个阶段分析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

1. 农耕经济农耕经济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经济模式之一。

在农耕经济时期,人们开始从采集狩猎过渡到了农业生产。

农耕经济的出现,使得人类可以通过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获得稳定的粮食和物资来源。

这种经济模式的出现,奠定了农业文明的基础,也为人类的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兴起,并逐步向全球扩展的一场重大历史革命。

工业革命的最大特点是机器生产的兴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由于机器代替了人力,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劳动力得到解放,工业生产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出现的机械工业、煤炭产业等,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改变和生产方式的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一种经济模式。

它以私有制为基础,市场供求关系为调节机制。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价格由市场决定,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市场自由交换商品和服务。

市场经济的出现,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市场经济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流经济模式。

4. 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是20世纪末以来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兴起,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巨大变革。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销售和管理方式,创造出许多新兴行业和商业模式,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创新。

总结起来,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包括农耕经济、工业革命、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革命。

这些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对于现代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高效整合11_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高效整合11_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大国崛起》解说词
解答材料解析题的一般方法——“常见失误”及案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 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 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 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大国崛起》解说词
解答材料解析题的一般方法——“常见失误”及案例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你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 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 30 年代的 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 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 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 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 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答案 A
2.“为人类争自由,林肯与还,谁与匹者;绎大同之绝学, 仲尼而后,意在斯欤!”罗斯福新政举措中能体现挽联中“大同” 思想的主要是( )
A.实行工业复兴政策 B.恢复银行信用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调整农业结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体现了 对林肯和孔子的高度评价。林肯为争取自由而献身,孔子提出了 世界大同思想。罗斯福新政中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弱势群体 的权利,体现了社会大同的思想观念。
新闻话题 全新讲练
话题:2014年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话题关注 2014年,距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已经六年。这六年,每个国家都期 待经济会更好,就业机会更多,社会福利更周到。但至今危机带来的 负面效应远未消除,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仍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总 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调了2014及2015两年全球经 济增长预期,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部分新兴经济体 增长前景不容乐观,预测全球经济2014年增长3.6%,2015年增长3.9%, 均比今年1月上一次预测下调0.1%。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_房红娟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_房红娟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政治危机;国际关系恶化;经济破坏 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
病因分析:
处方一: 医治效果: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危机依然得不到解决
医师签名:胡佛
病例二:“大萧条”(经济危机)——复 诊
姓名:美国 性别:不详 年龄:157岁
近期治疗史: 处方二: 新药特点: 复诊效果:
人类总结出的具有普遍性的经验和教训是值得我们认真去思考和吸 取的。 材料一、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人民生活产生了许多影响: 更多企 业会倒闭;工作越来越难找;工资别想再提高;百业萧条钱是宝。 材料二、据有关金融机构近期公布数据显示, 2010年2月,世界各 国负债总额已突破36万亿美元,预计2012年将超过40万亿美元。 越演越烈的欧、美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已经产生重大影响。 —— 2011.9.15求是理论网
【课堂小结】
工业 革命
第二 次工 业革 命
20世 纪30 年代 大危 机
国家垄 断资本 主义进 一步发 展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 (工业革命之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以后)三个阶段。
资本 主义 经济 运行 机制
参与积极,讨论高效,力争最优!
参考答案 (1)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逐步僵化,农业、 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1921年苏俄采用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 复。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逐步 过渡到社会主义。 1933年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成功摆脱 了经济危机。 特点: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

主要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模式及比较

主要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模式及比较

主要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模式及比较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从政治上看,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有效执政,以及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经济上看,它推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从社会文化方面看,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通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带动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路线;从对外方面看,它推动的是和谐世界的构建。

西方学者在谈及“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时,大多是忽视或刻意回避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很显然,他们不愿意承认中国模式的成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

事实上,谁也不能否认,中国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根本的原因是在坚持主权独立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国情,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经验;而不是先颠覆自己的制度,然后移植其他国家的制度。

在中国模式形成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在30多年的改革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制度设计角度讲,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采用西方“三权分立”和“两院制”的政治制度模式,除去由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的决定因素外,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要从制度上克服西方“三权分立”的局限性,创立真正由最广大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体制。

某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改革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实行了所谓的私有化、自由化和国际化,而中国改革存在的问题则在于私有化、自由化和国际化的程度不够,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的比重过大,政府干预和社会调节过多,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不高,政治体制改革滞后。

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应当继续减少和取消政府干预和社会调节,对国有企业实行彻底的私有化,进一步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并逐步引入西方式的宪政体制为自由市场的作用奠定政治和法律基础。

实际上,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都表明,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适用的民主政治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
类型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西方模式(英国)
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成分并存
生产资料私有制
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农业制度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资本主义大农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苏维埃体制(高
度集权)、一党
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
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