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人民必修三)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ppt课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ppt课件

• 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源起 “王公大臣汉官富户之 未及迁徙者则多门首摘 去科第匾额、官衙门封 以自晦匿。”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 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 国社会的中枢。”(陈旭麓)
2、代表:洋务派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 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 万不能及。„„中国欲 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 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 ——李鸿章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 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 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 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 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 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 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 绍西学的著作
A
3、维新思想主要内容
C
在新兴的资产阶级中,除了 走上层路线的康、梁改良派 ,还有走群众路线的孙中山 等人的革命派。
前者向皇帝请愿,希望仿效 日本君主立宪;而后者则要 把皇帝拉下马,建立全新的 共和政体。
五、走向共和 “共和”(Republic)与 君主制的显著区别在于, 共和国的国家元首,是宪 法命定的,定期任命的, 而非世袭的;共和国政府 的职能是法定的、有限的 。 ——《布莱克维尔政治制 度百科全书》
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 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 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 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 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 。评论认为《劝学篇》
A.顺应时代潮流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 觉醒
A
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 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共3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共34张PPT)

推进新课
问 作为立志要改革的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 题 情 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境 教 师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民族资产阶级 讲 的软弱与保守; 解 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推进新课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变法 材 这则材料反映了梁启超的什么主张? 变则变,不变亦变……变则通,通则久。 料 维新,才是中国的出路,才能救亡图存。 ——梁启超《变法通议》
推进新课
1854年(咸丰四年),日本翻刻了《海国图志》(60卷 本),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给日本思想界增添了无限活力。 日本思想家纷纷争读,奉之为“宝鉴”。日本面临着重蹈中国鸦
为什么说这本书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 材 片战争覆辙的危险,各界深感不安。 料 的启蒙书? 《海国图志》所着力宣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恰于
推进新课
康有为
维新变法第一人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的重 要著作,1898年刊行。该书指出 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孔 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什么特点? 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子遂假托尧舜等古圣先贤的言论 行事而作“六经”,其目的是为
“托古改制”。康有为把孔子奉
为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向西方学习
三个阶段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 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
必修Ⅰ: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必修Ⅱ: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ppt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ppt课件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走向共和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 3. 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 维新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这里的“维新党”指的 是维新派吗?为什么? 提示 不是。结合此段材料“维新党……意在作乱为自振 之机。”“作乱”实质就是主张用革命来推翻清朝的反动统 治,故其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结 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观点。 答案 (1)观点:不主张学习西方。理由:中国有人才; 学习西方会丧失独立。 (2)变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评价:学习西方是正确的,只学技术不改制度不够彻底。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3)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 进一步的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积极宣传维新思想 的同时,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战,使维新思想冲 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 想解放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4)民主共和思想: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将“建立 民国”确立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目标,经过革命 派和改良派的论战,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角度1 从中国近代前期学习西方的层次角度分析

历史: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课件(人民版必修三)

历史: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课件(人民版必修三)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 (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节选自房龙《<宽容>序言》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 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 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房龙《<宽容>序言》
当时人们的认识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呈现了怎样的潮流?
【先驱者】
出书、演说、办报刊、 学会、学堂等等
任务:分析维新思想产生 的影响。
探索历程中的困境与先驱者的努力
【历史现场3 】 谭嗣同的“求死” 谭嗣同:“……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
(维新变法失败后)日本使馆派人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
护,他毅然回绝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 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福泽谕吉(日本伏尔泰、思想教父) 《文明论概略》
(3)福泽谕吉认为中国不幸的原因在哪里?
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
——梁启超《变法通议》
探索历程中的困境与先驱者的努力
【历史现场2 】梁启超的困境与努力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 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 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 觉世之功。
---- 陈独秀
——节选自房龙《<宽容>序言》
先驱者探索的背景
在一个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 先驱者试图攀越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探索山那边 的事物。但是,山谷里的守旧老人却厉声呵道:“他在 嘲弄祖先的智慧,他在亵渎神圣,给他应有的惩罚吧! 他死有余辜!”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杀死了他, 把他的尸体扔到山崖脚下,借以警告敢于怀疑祖先 智慧的人,杀一儆百。山崖脚下,白骨累累。日月 流逝,年复一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质课件(共38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质课件(共38张PPT)

行之势,有不容少缓之 故。……《易》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伊尹曰:
“用其新,去其陈。”病乃不存。——
《从变上法述三通段议材》料看自,序康、梁维新派的思想具有什么特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
特点孔:子是借旧助中经国学的外思衣想中,心否。定抓君住主了专孔子制,统思治想,之战就 成功了。皇宣帝传是维旧新中变国地法政的治必中要心性,和所以合康理有性为。的实际政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战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时间: 1905--1907年间
阵地: 《民报》
《新民丛报》
内容:
①要不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② 要不要建立共和整体,
③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是资产阶级内部在民主革命手段和目标上
意义:的分歧,在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方面
是一致的。因此,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大大的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 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
(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2.甲午中日战争后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
⑴背景:
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史料研读】 根据材料概括康有为的思想
(1)编写著作: 《海国图——志开》眼看世界
——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 详实专著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
(2).主攻张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师夷长—技<以<海制国夷图志·序>>
(3).意义: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 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授课课件(24张)(共2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授课课件(24张)(共24张PPT)
宁晋中学 王海辰
当时人们的认识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呈现了怎样的潮流?
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自学互学一提示】
时间 鸦片战争后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 的世界地理志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代表人物 ①设立译馆,翻译夷书; ②编译《四洲志》《各国是律当例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比较表
时间
企业数 资金额(万元)
1863—1894
119
680
1895—1898
74
1432
材料二、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
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
思考: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经济基础: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材料中“那时 候……”,说明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实质上是承 认“中体西用”适合当时的环境,选C。
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 蛤蟆代表法国、国旗代表德国、 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 中部酣睡,寻欢作乐,搜括民 财的是清政府
社会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民族危机加深
三、人物及主张
代表
康有 为
梁启 超
谭嗣 同
严 复
地位
主要思想
①1898年《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 维新变法 宣扬变法理论. 第一人 ②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符合历史
潮流。
维新思想 曾担任《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等 主要宣传 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
者 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共19张PPT)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共19张PPT)

——制度层面
革命派
16
[小结]顺乎世界潮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7
林则徐 康有为
连连看 雾里看花 移花接木 昙花一现 柳暗花明
曾国藩
孙中山 18
谢谢
19
想一想:1.“亡灵”指什么? 2.这说明了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议一议: 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1.“亡灵”指孔子
2.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相结合(托古改制)
3.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
弱小;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个人经历、学问素养等
——柏杨《中国人史纲》
结合材料和教材自主学习,解决学案的第一个知识点3
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 西方技术、器物
1、背景(原因):? 2、代表人物: 3、评价
想一想:为什么说林则 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 世界第一人”?
①《海国图志》的历史地位? ②该书核心思想是?这一思想含义、目的、 意 义?
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 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 四少无难也……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 小效者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实施
政治上: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度 : 君 主 立 宪
胜于今”
11
练一练 以下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 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
B.“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 理。”
C.“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 万民之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课件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旧成功了。皇帝是旧中国地政治中心,所以康有为的 实际政治工作是抓住皇帝下手。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有哪些核心因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 深入发展?---看图思考
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
民族纺织业
有哪些因素推动了维新思想的 发展?---看图思考
• 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 • B、甲午战败,一方面民族危机加深,另一方面证明“中体西用”洋务运动的失败
2、维新思想的发展 19C90S (1)背景:
(2)代表人物及主张
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
代表
主张
特点
共同点
康有为
打着孔子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
主立宪制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梁启超




批判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谭嗣同
⒈反对君主专 制
⒉主张君主立 宪制
⒊变法图存
⒋发展资本主 义
严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三、走向共和——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民主共和国方案的设计师
三、走向共和—— 资产阶级革命派
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
(1)提出:
(2)确立:
1894年兴中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15张PPT)

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15张PPT)
二、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宜励业益知。
维新派
革命派
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
二、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宜励业益知。
历史背景 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化的衰微,中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反思洋务运动。
“夫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
”半个世纪后,梁启超先生曾这样评价说,日本维新派前辈“皆为此书所刺激”,最终完成了改革图新大业。
代表人物 三、宣传民主共和思想的重要代表: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陈文振 《追思严复先生》
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思想主张 严复遗嘱:“一、中国必不灭,旧法可损益,而必不可叛。
我和魏源真可谓海外同志矣!
严复遗嘱:“一、中国必不灭,旧法可损益,而 必不可叛。二、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 宜励业益知。三、两害相权,己轻群重。”
走向共和:
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兴起的背景:
1、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在中国的受挫。 2、《辛》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民族危机空前。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4、一些知识分子的认识变化:要摆脱帝和封的压迫……
含义:在坚持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 理道德纲常名教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 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以求富国强兵。
“器物”:器具和货物
天四 涯万 何万 处人 是齐 神下 州泪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
/
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维新思想总纲:教材49页最后一段
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质教学课件(共31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质教学课件(共31张PPT)

2、代表人物及主张:(地主阶级抵抗派) (1)林则徐:
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 世界”第一人;
设译馆翻译外国资料,主编《四洲志》《各国律 例》等;
购买英制炮舰加以仿制,迈出“师夷长技”第一 步。 (2)魏源:
著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科技和西方各国政治制度,是 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写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
【知识整合】
“睁眼看世界”归纳为: 一个主流:向西方学习 一个阶级:地主阶级 两大派别:抵抗派和洋务派 两大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
《海国图志 火轮船说》
思考:魏源眼里的西方长技是什么?你觉得魏源等 人学习西方必须冲破哪些障碍? 长技:坚船利炮、军事技术 障碍:传统守旧观念,清政府内部的封建顽固势力, 学习西方的勇气、胆量、智慧等。
相同
都发生在民族危机严重情况下;都主张学 习西方先进科技;最终都失败。
1、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 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 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
D
2、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 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 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 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 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 可能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篇》
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两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24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24张PPT)
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 西方的先河。
选择题 1、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书馆, 编译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是 A《各国律例》 B《海国图志》
C C《四洲志》 D《孔子改制考》
2、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中国政府
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
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这里的“相反”是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
1.背景 ⑴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⑵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⑶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知识 分子开始觉醒,改变了对西方看法。
“中国官府,全不知外国之政事,又不询问考求,故至 今中国仍不知西洋。”“惟林总督行事全与相反。”
——《海国图志》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3、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 4、实践:开展以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
办新式学堂、兴办海军等 5、意义: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基础,促进西学传
播,但没能使中国富强。
结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说 明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A抗击英国侵略者 B B设立译官,翻译西学
C虎门销烟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内忧
统治危机加深
外患
二、自强求富梦——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 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材料三: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 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 还有什么可“美”的?我们中国什么事情都顺利, 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 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的吗?更令人啼笑 皆非的是,他认为“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 国,史所未闻,籍所未有,荒诞不经,无过于此!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新思想萌发的影响
• ⑴启发了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 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侮之 策;
• ⑵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师夷长技以 制夷”的基础上,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口号,逐步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
• 材料:左宗棠饱读魏源著作,称赞《海国 图志》“非山经海志徒恢可比”。左宗棠为 了抵抗外国侵略,迫切地希望把魏源的外 交思想付诸实践,他大声疾呼:“策士之 言曰:‘师其长以制之’是矣!” 李鸿章也把魏源“资取洋人长技”的思 想说成是“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袁南生 • 结合材料指出魏源对清政府主张产生什么 影响?
经”中尧、舜、禹等古圣先贤的盛德大业,都是按照孔子自己
的理想假托出来的,假托古人的言论来实行改制,历史上不见 得确有其人其事。这样康有为用以证明自己的变法主张,不但
没有违背孔子的遗教,而且是孔子改革思想的真正继承者。
——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民族资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 血满地球,以泄万民 之恨; 势不得不酌取西法,以 补吾中国古法之亡
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崇尚自由是西方富强的 深层原因,自由是最基 本的价值,西方所说的 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 手段。 主张变法;
近代中国思想的主流
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 随着姚莹的《康輶纪 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等新的著述不断出现,“睁眼 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 会思潮。从此,为抵御外侮、 谋求民族独立而探究、学习西 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 主流。
学习西方的技术,器物
徐继畲
命爱假 运国设 做者你 些,是 什你当 么会时 为一 改位 变资 中产 国阶 的级 ?
• 上述主张有何共同之处?反映了向西方学习出现了什么新变 化?
早期维新思想
1. 维新派(君主立宪制)
⑴背景:
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代 表 思想主张 特点
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 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借用 康有为 进化论的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 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 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努力做一个现代社会 的合格公民,在先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早日把 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
一。学器物,不变制度(地主阶级)
• 1。抵抗派 • 1)背景 • (1)外部:鸦片战争前夕,欧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2)内部
张之洞 汉阳铁厂 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林则徐 魏源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 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 外国利器,欲பைடு நூலகம்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 器……”
——李鸿章
综上,你觉得早期先进的中国人睁开眼睛, 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他们的看法全面吗?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个主题
一个方向
三个阶段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 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 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 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 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一个方向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洋务运动
2.洋务派:1) 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是指中国的封建文化。 “西学”:是指资产阶级文化。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
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 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 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 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 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 变政;改官制,变选举,可谓之变政矣,未 可谓之变法。” ——康有为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 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 日可待。” ——康有为
1898年刊行的《孔子改制考》一书,着重宣传了孔子“托 古改制”的思想,在书中,康有为把孔子尊为“托古改制”的 教主,把“六经”说成是孔子“托古改制”范本。它认为“六
林则徐
康有为
孙中山
第一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教学目标
• [内容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 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 中所起的作用。 •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认识那些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了 解他们的主要思想。 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 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被同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的历史 事实。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理性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的能力。
19世纪后半期的世界潮流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充实了资本主义的 经济基础,使资本主义成为了一股不可阻挡的世 界性潮流。1861年沙皇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 改革,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废除了南方的奴隶 制度,1868年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运动,1871年 德意志、意大利分别完成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 道路。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已经开始,这就使得资本 主义这一世界潮流更加势不可挡。“世界潮流浩 浩殇殇,顺之则存,逆之则亡。”
二.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资产阶级)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 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 院……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 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 此其用也。”——郑观应 • “试观泰西各国,……类皆君民一心,无论政治 大小,悉经议院妥酌,然后举行。……中国则不然, 民之所欲,上未必知之而与之也;民之所恶,上未必 察之而勿之施也”——王韬
请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 世界第一人”? 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 ②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 《华事夷言》等; ③仿制西方战舰; ④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 的眼光审视世界。
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1.林则徐。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阅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 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 最先冲破“贵 ②编译外国书报,如《四洲志》、《华 华夏、贱夷狄” 的思想藩篱, 事夷言》等。
•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以前所学专题相关内容,分析这些 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 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教师可以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 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 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周邦虽旧,其命维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法者,天下之公器; 变者,天下之公理。” ——梁启超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 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 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诗经》
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以新的眼光审 视世界
①. ②
林则徐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 养兵练兵之法”;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是书何以作?曰以夷攻夷而作,为以 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摘自魏源《海国图志》
林则徐、魏源眼里的西方长技是什么?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 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 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李鸿章 师夷长技以自强 目的: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2)实践及结果: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军事工业 民用(辅助军 事工业)
曾国藩
李鸿章
安庆内军械所 (最早)
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
天津开平煤矿、 上海轮船招商局 (最早)
左宗棠
崇厚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制造局
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 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 顺之诚,深为嘉许。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给英 王的回信
• 材料反映了中国君主的什么心态?
以“天朝上国”自居 “贵华夏”“贱夷狄”

2)、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1785-1850), 福建候官人。早年家境贫寒, 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 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 “经世自励”,廉洁奉公。他 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 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 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 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 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 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 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 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派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抨 梁启超 击君主专制制度。
谭嗣同
严 复
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 纲常名教 翻译《天演论》 ; 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政 治 制 度 : 君 主 立 宪
康有为
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 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 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曾 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 变法维新,以挽救日益加剧 的民族危机。领导了“公车 上书”、“百日维新”等中 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 运动。主张由光绪亲政,实 行西方式的君主立宪制,反 对用暴力革命。辛亥革命后, 成为保皇党领袖,反对共和 制。他的理想和政治主张主 要在他撰写的《大同书》中 得到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