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产养殖

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产养殖

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产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确保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与水域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产养殖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1. 水域生态环境与水产养殖的关系水域生态环境是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鱼类等各种生物的自然栖息地,是水产养殖的基础。

如果水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将会对水产养殖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水域污染会使水中的氧含量降低,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水中有害物质的积累会对水产养殖物种造成伤害;水域的生态系统被破坏会导致养殖池塘的稳定性下降等等。

2. 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可以保证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条件。

其次,水域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有助于提高水产养殖业的产出和质量。

最后,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可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3. 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保证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水源保护,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这可以通过严格控制城市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限制化肥农药的使用等来实现。

其次,建立水产养殖区域规划和环评制度,合理规划水产养殖产业布局,减少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此外,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防止水中有害物质的累积。

还可以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如湿地建设和水生物种群的保护,以恢复和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

4. 水产养殖的生态友好型发展水产养殖业应积极向生态友好型发展转变。

通过改进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减少水产养殖对水源和水质的需求。

例如,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有效利用养殖废水资源,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此外,鼓励研发和推广生态友好型养殖模式,如水—农—养一体的循环农业模式,可以促进农业、养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5. 政府的角色政府在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产养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应加强对水产养殖企业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合法合规运营。

深水网箱养殖对海域水质及底质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深水网箱养殖对海域水质及底质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深水网箱养殖对海域水质及底质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葛伟宏1,王兴强1*,苏家齐21.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5;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 510300摘要近年来,中国对深水网箱养殖技术的研发和实践呈逐年上升趋势,各种类型的深水网箱为水产养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通过深水网箱养殖与近岸网箱养殖相比较,阐明了深水网箱养殖对水环境及表层沉积环境的影响远小于近岸网箱养殖,深水网箱养殖利用远海强大的水动力,以及更强的自净化能力,降低养殖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深水网箱不但养殖效率更高,成鱼质量更好,是国内外未来海水养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深水网箱养殖;水环境;表层沉积环境;成鱼质量中国的水产养殖产量约占全球70%,而在新冠疫情、蝗灾等严峻形势下,水产养殖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提供优质蛋白质这一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

网箱养殖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海洋养殖方式之一,通过输入外源物质和能量而获得高效率的产出。

网箱可以分为近岸浅海区域的传统小型木质网箱和深水抗风浪网箱2种。

传统小型木质网箱受材质、结构的限制,抗风浪性能差,只能在风浪较小的近岸浅水区域或内湾养殖,这些区域水体浅,水动力弱,水体自身净化能力低,养殖所产生的自身污染容易导致环境恶化,不仅导致病害频发,养殖经济效益低,而且引起近岸养殖海域环境质量下降[2]。

目前浅海开发基本饱和,尤其是在国家生态环保政策要求逐年提高的大背景之下,近岸海域已经没有开发的潜力,必须向外海深海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于是深水网箱养殖应运而生。

深水网箱是指在海水深度大于20 m的开阔性海域使用的养殖网箱,相较传统近海网箱具有环保、耐用、抗风浪等显著优势。

深水网箱主要用于在水动力和自净化能力更强的深水区域养殖,养殖所产生的残饵和粪便等污染物可以更快地被稀释和扩散,对养殖区水环境及底质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限制近海网箱养殖、扶持深海网箱养殖的政策,鼓励拓展养殖海域、减轻环境压力、调节海洋养殖品种结构。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指因养殖生产导致的环境变化对养殖生产本身的副作用及对其他养殖品种或自然资源的影响。

其造成的环境污染虽不能工业“三废”相提并论,但对养殖业本身可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原因1.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模式引起的自身污染。

许多单位和个人为了提高产量,片面的追求高密度、高产量。

这势必要在养殖方式上提高投饲量和换水量,而残饵、粪便的增加使池塘负荷量加大,提高了日换水量,池塘中富营养化水的排放,明显污染了水质环境。

2.水库、湖泊网箱养殖布局不合理,放养密度远远超过环境承受能力从而导致自身污染。

这种情况使得国家一些大型水库、湖泊的水环境恶化、水质超标,不仅出现了死鱼现象,且威胁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水环境。

3.不能因地制宜,而是片面追求新品种养殖,从而失去生态效益和社会敢益。

近两年在各地兴起了养殖鲟鱼热、大菱鲆热、河豚鱼热等。

无论有无条件都在建工厂化养鱼池,拼命开采有限的地下水资源。

这些养鱼池基本—亡都依赖抽取地下水进行流水养殖,耗水量大,又缺少地下水修复措施,严重浪费了水资源,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社会效益。

4.在养殖技术上还没有全面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未能有效地运用微生物技术控制池塘生态系统,使池塘少排水或不排水。

养殖过程中大部分仍然使用抗菌素或消毒剂、池塘进排水不易分开,疾病交叉感染机率高。

5.管理缺陷。

缺乏对水产养殖发展的政府行为,使个体分散养殖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化。

养殖户特别是新的或改行从事水产养殖的养殖户素质较低,有关知识欠缺或不能做到活学活用,对水产养殖的基本常识和鱼病及其检疫认识不足,没有掌握多发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不重视对水质的监测与管理,制约了水产养殖的进一步发展。

6.盲目选育苗种。

苗种问题表现为苗种短缺,数量和质量不稳定,部分种类种质退化严重。

有不少苗种场只顾眼前利益,不注意亲鱼品种的更新和选育,造成品种退化,抗病力下降,容易产生疾病,成活率降低。

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水产养殖的重要性水产养殖在我国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拥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广阔的水域,适宜开展各类水产养殖活动。

水产养殖不仅可以提供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的鱼类、虾类等水产品,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水产养殖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水产养殖,我国可以将优质的水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为我国的经济增加了不少外汇收入。

水产养殖也可以促进我国渔业的发展,不断提升我国的水产养殖技术水平,推动整个渔业产业的提升。

水产养殖不仅可以改善我国渔业的生产效率,还可以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我国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推动整个产业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注重水产养殖的发展,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字数:248】1.2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是当前我国水产养殖行业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一些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水体污染、海岸带生态系统破坏等。

水产养殖所产生的废水、废料、废气等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对周边水体和土地造成了负面影响,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和水质污染问题。

大量的养殖废弃物堆积在水体底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加剧,引发了水华爆发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水产养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药品和兽药等化学物质,会残留在水体中,对海洋生物造成毒害。

养殖场使用的防污染设施不完善,导致海洋生态系统遭受污染和破坏,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种群结构和生态平衡。

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下,水产养殖行业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水产养殖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对环境影响不可忽视。

水产养殖和水环境的关系

水产养殖和水环境的关系

1.2 水产养殖业对天然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 一方面海水养殖的生产过程和发展需要清洁未受污染 的水域,受到海岸带其它人类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某些 海水养殖方式自身又是一个对近岸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污 染源,对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养殖业自身 污染已制约渔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水产养殖自身污染 主要来自营养盐和有机物的排放、养殖过程中化学药物的 使用、养殖鱼类的逃逸等
1.21·残饵与生物代谢
有关资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欧洲网箱养殖鲑鱼所投入的饲料约有 80%的氮被鱼类直接摄食,摄食的部分仅约有25%的氮用于鱼类生长, 其余的65%被排泄,其中10%作为粪便排除体外。这意味着投入的饲 料仅约有1/5被有效利用,其余部分都作为污染物排入周围环境中。东 南亚对虾半精养或精养的饲料仅有5.8%的氮和4%的磷以对虾产品形 式收获,12.8%的氮和40%的磷排入海中,其余部分沉积在池底,在 精养池塘有约21.7%的氮和6%的磷收获,8.4%的氮和7.2%的磷排入 海中。在墨西哥半精养池塘,约35.5%的氮和6.1%的磷以虾的形式收 获,36.7%的氮和30.3%的磷排入海中[8]。含有机物及氮、磷营养盐 等废物大量排入水中,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甚至与其它因素结合, 形成赤潮。杨逸萍等报道人工投饵入虾池的氮占总输入氮的90%左右, 其中仅19%转化为虾体内氮,其余大部分(62~68%)积累于虾池底 部淤泥中,此外尚有8~12%以悬浮颗粒氮、溶解有机氮、溶解无机氮 等形式存在于水中。即使是在管理得很好的养虾场,也仍会有多达30 %的饲料未被虾摄食,其中所溶出的营养盐和有机质是影响养殖水环 境营养水平甚至造成虾池自身污染的重要因子。杨庆霄等[12]研究虾 塘残饵腐解对水质的影响,发现过量的虾饵大部分沉淀于池底,残饵 的分解使池底海水中的溶解氧在24h内由8mg/L下降到 6mg/L。暨卫东 在研究马銮湾水产养殖自身有机污染问题时,发现海水4m以下由于大 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水中溶解氧被消耗殆尽,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 嫌氧分解,并发生脱氧过程,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几乎还原为分 析零值,同时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恶化水生生态环境,对养殖业 造成潜在威胁。这些资料都深刻说明了水产养殖业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与破坏作用是相当严重的 。

海洋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海洋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海洋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首先,海洋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质污染:养殖废物、饲料残渣和养殖生物排泄物等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发大量浮游植物繁殖,形成浮游植物暴发和藻华,使水体变绿、混浊,影响水质。

2.生态破坏: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化学物质可能会污染水体,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引发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3.底质污染:养殖底柱、排泄物等沉积物会对海底质量产生一定影响,造成水底环境的变质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4.水面油膜: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和燃料等会导致水面油膜的产生,影响水质和光照传播。

为了减少海洋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有以下几个防治对策可以采取:1.加强养殖管理:对养殖场地进行科学规划,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选择合适的养殖物种和品种,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管理水平,确保养殖过程的符合环保要求。

2.推广清洁养殖技术:宣传和推广利用生态滤池、生态修复等清洁养殖技术,通过增加自然滤波器,减少废弃物的生成和排放,降低养殖废物对水域环境的污染。

3.科学饲养与用药:合理配制饲料,减少养殖废物和饲料残渣的排放,同时严格控制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方式,避免对水生生物和水质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开展水质监测和治理:建立全面的水质监测系统,定期监测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如利用植物修复水体富营养化等。

5.强化法规和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养殖行业的监管,建立奖惩制度,鼓励和推广环保生产方式,引导养殖业朝向可持续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海洋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而采取适当的防治对策可以减少这种影响。

加强养殖管理、推广清洁养殖技术、科学饲养与用药、开展水质监测和治理以及强化法规和政策支持,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保护水域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渔业生产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海鲜产品,也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水产养殖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详细探讨。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体污染:水产养殖中使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和药物残留物可能会进入水体,导致水体污染。

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有机废物和氨氮等物质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2. 水土资源消耗:水产养殖需要大量的水和土地资源,而且养殖过程中的残留物、排泄物和饲料残渣等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导致土地退化。

3. 生物多样性破坏:水产养殖中常常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捕捞、放养和人工繁殖,这些活动会对水域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种群数量造成影响,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

为了减轻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 精准投喂和环保饲料:通过科学配制饲料、准确控制投喂量和频次,可以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

研发环保饲料,减少饲料添加剂和药物残留物,也是降低养殖对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

2. 循环利用废弃物:将养殖废水和废弃物进行处理,提取其中的养分,用于农田灌溉、肥料生产等环节,可以降低水产养殖对水体和土地的污染。

3. 生态养殖和海洋牧场:通过建立生态养殖和海洋牧场,可以减少对天然水域的捕捞和放养,同时为水域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4. 科学管理和监管:加强水产养殖的科学管理和监管,规范养殖活动,强化环境监测,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可以有效预防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5. 发展现代化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应用现代化的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水产养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资源,满足了人们对于鱼类、虾类等水产品的需求。

然而,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进步,水产养殖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其可能带来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水产养殖对水质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场通常会排放大量的养殖废水,其中含有饲料残渣、粪便、养殖药物残留等物质,这些物质会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水质恶化。

富营养化的水体容易引发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影响水生物的生存环境,甚至造成水产养殖业的损失。

其次,水产养殖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水产养殖场通常会占用大量的水域资源,改变原有的水生态系统结构,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影响水生物的栖息地。

此外,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和养殖药物也会对水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水生物种群的改变,甚至引发生态平衡的破坏。

另外,水产养殖还可能对沿岸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大规模的水产养殖场通常需要开垦大片海域或河湖水域作为养殖场地,这会破坏沿岸的自然景观,影响沿岸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此外,养殖废水的排放也可能对沿岸海洋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繁衍。

针对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首先,加强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采用生物处理、人工湿地等技术,净化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其次,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占用,提高水产养殖的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加强水产养殖管理,规范养殖行为,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总的来说,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管理、推广技术、改善养殖方式,我们可以减轻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实现水产养殖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水产养殖能够更加环保、高效,为人类提供更多优质的水产品资源。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一、前言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

按水域性质分为海水和淡水养殖业。

我国的水产业,特别是淡水养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不仅仅表现在品种结构优化,也包括养殖数量增加。

二、水产养殖和水域环境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主要采用以基塘系统为代表的环境友好养殖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水产养殖逐渐向特种水产品和高密度精养的集约化养殖模式转变,水产养殖的现状和影响也应该得到更大的重视。

1、养殖生物病害泛滥在水质较差的鱼塘中,养殖品种发病率比较频繁,相对而言比较严重。

加之苗种检疫和种质鉴定工作大多只是形式,造成了对种质的保护不力,在局部区域的疾病“重灾区”,不少养殖户为了控制疾病,给水域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施加化学药品,使其越治越难治,甚至药物无效。

2、残饵、排泄物和分泌物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特别是池塘养殖,人工投饵是养殖生物重要的营养和能量来源,但投喂的饵食相当一部分不能为养殖生物所食。

而残饵以及养殖生物排泄物和分泌物等所溶解出的营养盐和有机质是影响养殖水环境营养水平以及造成环境自身污染的重要因子。

这些有机物在水中进行分解转化将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导致鱼虾贝类生长受抑、饵料系数降低甚至出现窒息死亡。

有机物氨化作用产生的氨以及由氨转变成的亚硝酸盐均是诱发水产动物疾病的环境因子,一定量的分子氨对鱼鳃表皮细胞会造成损伤而使鱼的免疫力降低;而亚硝酸盐达到一定浓度易引起鱼类中毒而使血液里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升高,载氧能力下降,造成组织缺氧,神经麻痹,甚至窒息死亡。

3、化学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化学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在现代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中用以清除敌害生物,防治病害发生,促进养殖生物生长,起到维持水体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水产对海洋的影响

水产对海洋的影响

海水养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锐减使得海水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全球的海水养殖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

我国的海水养殖业在养殖面积、放养种类以及产量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然而,大规模发展海水养殖使得近岸大量水面被围拦或密置网箱,水体超负荷运载。

由于网围精养采取高密度放养,需投喂大量外源性饵料、肥料等,致使水中氮、磷含量猛增,透明度下降,水质恶化,底质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加重,病害逐年加重,赤潮频发。

随着此项产业的发展,使局部养殖海域的水环境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养殖业的自身污染已经开始制约渔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已关注这个问题,并纷纷开展了研究。

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水养殖对水环境污染的相应防治措施。

1 海水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海水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导致水体各种理化因子的改变和底泥环境污染的恶化。

其原因主要是:放养密度不合理,养殖生物大量的排泄物和残饵的长期累积超过环境的承受力;育苗废水未经净化直接外排,从而使局部水域海水中氮、磷元素增加,透明度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加重。

1.1 水体中浊度和pH值的变化何悦强等人对大亚湾网箱养殖区水环境质量的调查表明:短期内网箱养殖对海水的pH值、浊度无明显影响。

刘家寿等研究指出:网箱养鱼对水体的pH值无明显影响⋯。

但长期进行大规模网箱投饵养殖,由于受有机碎屑、各种沉淀物等的影响,水体的透明度会有所下降,pH值也略有下降。

这是由于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产生CO 的缘故。

1.2 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水中的溶解氧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量变化反映了海域水环境的质量状况。

暨卫东在研究马銮湾水产养殖自身有机污染时发现:由于大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水深4m以下溶解氧被消耗殆尽,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嫌氧分解,并发生脱氧过程,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几乎还原为分析零值,同时产生H s等有害气体,恶化水生生态环境J。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情况,以及其防治措施。

一、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残渣、粪便等有机废物以及养殖过程中的化学药物残留等会直接排放入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

这些有机废物和化学物质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引发蓝藻等水华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 水域生态系统破坏水产养殖的大量废水排放会直接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导致水生动植物的种群结构和数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水域生态平衡。

3. 沉积物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堆积和沉积会导致沉积物污染,使得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影响,进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4. 声响污染水产养殖区域常常伴有机器设备和船只的运行,产生噪声会对水下生物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物的正常生活和繁衍。

1. 合理规划水产养殖区域合理规划水产养殖区域,避免在敏感生态环境或者水域自然保护区进行水产养殖。

优化养殖场地选择,尽量将养殖区远离河口和岸边,减少养殖废水对周边水体的影响。

2. 加强水质监测加强水产养殖区域的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

通过监测数据对水体进行科学评价,建立水质评价标准,并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和改善措施。

3. 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循环水养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对周边水体的冲击,降低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通过循环利用水体中养殖废水的养分,可以减少对周边水体的污染。

4. 加强养殖废水处理加强养殖废水处理,采用生物处理、植物净化等技术,将排放的废水处理达标排放,减少对周边水体的污染。

可以采用人工湿地和生态立体养殖等技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养分。

5. 合理投喂饲料合理控制投喂饲料的数量和频率,避免过量投喂饲料,减少有机废物的排放。

水产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水产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水产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引言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其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水产养殖项目在发展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探究水产养殖项目对环境的具体影响,本报告旨在进行水产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从而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背景介绍水产养殖项目位于XX省XX市XX县XX村,占地面积约XXX平方米。

该项目计划养殖XX种水产品,年产量预计达到XX吨。

主要养殖方式为XXX,其中包括XXX等具体操作。

三、评价标准及方法本评价报告参考了国家相关标准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了以下评价指标进行评估:1. 水体污染评价:通过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如水温、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评估养殖底泥和养殖水体的污染程度。

2. 底质质量评价:对养殖底质进行采样,测定底质中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并结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

3. 养殖过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通过采集标本并进行生物学鉴定,了解养殖过程对水产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

4. 噪声评价:采用现场测量和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养殖项目对周边噪声环境的影响。

5. 投入品使用评价:分析评估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四、评价结果与分析根据以上评价指标和方法,对水产养殖项目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

以下为具体的评价结果:1. 水体污染程度较低:养殖底泥中污染物浓度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养殖水体中溶解氧和氨氮等指标的测量结果也在合理范围内。

2. 底质质量良好:养殖底质中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3. 生物多样性受到一定影响:水产养殖项目导致了周边水域生物多样性的降低,部分原生态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数量减少。

4. 噪声污染较低: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噪声水平未超过相关限制标准。

5. 投入品使用需注意: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及兽药等投入品需严格控制,遵循安全使用原则,以减少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浅谈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浅谈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11 淡 水 渔 业 水 域 环 境 .
其 他 污 染 , 一 些 渔 业 水 域 的 渔 业 功 能有 所 削 弱 , 使 渔 业 资 源 和水 产 养 殖 受 到很 大损 害 。估 计 每 年 的 捕捞产量损失 约 5 O万 t 经 济 损 失 约 3 , O亿 元 人 民 币 。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9 9 2 0 另 1 9 — 0 0两 年 内 , 国 共 全
殖加渔 业 生 态 环 境 的 恶 化 有 多 方 面 的 原 因 , 里 这
州河段 , 超标 1 酚 5倍 、 超 标 1 砷 O倍 。 由 于水 体 污
染 , 鱼产 量 减 半 。松 花 江 内 每 天 约 有 8 0万 m。 鲤 0
发生 渔业污染 事故 2 6 7起 , 接 经 济 损 失 约 0 直
1.亿元 。 O6
国 家 曾 对 5 2条 江 河 进 行 了 监 测 , 现 受 污 3 发 染 的 约 占 8 . , 中 有 些 江 河 的 局 部 水 体 污染 23 其 情 况 十分 严 重 。长 江 的 污 染 源 有 3万 多个 , 、 鱼 虾 死 亡 , 畜 中毒 现 象 时 有 发 生 。 河 是 我 国第 二 大 人 黄
的 消化 率 为 8 % , 食 性 和 屑 食 性 鱿 类 消 化 率 一 O 植
农 业 部 和 国 家 环 保 总 局 联 合 发 布 的 《 国 渔 中 业生态环境 状况公报 (99 20 )显示 , 19 - 0 0 》 由于 陆
般 低 于 8 , 食 性 鱼 类 的 消 化 率 通 常 高 于 O 肉 9 , 鲑 鳟 鱼 来 说 , 型 商 品饵 料 的 消 化 率 约 为 O 对 典
1 2 海 洋 环 境 .
主 要 是 探 讨 来 自水 产 养 殖 本 身 的 , 期 为 寻 求 解 以 决途径提供参考 。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水产养殖是一种常见的经济活动,对水域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讨论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相应的治理措施,并且以2000字来描述。

一、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1. 污染物排放: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残渣、粪便、药物残留等有机和无机污染物会直接排放到水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营养物质过多会引发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水华,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2. 遗传污染:水产养殖中,一些外来种质或转基因物种进入水体后,可能与野生物种发生杂交,导致野生种群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破坏水体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

3. 底泥沉积:养殖过程中底泥中的有机物质和饲料残渣会积聚在水底,导致底质质量下降、缺氧和污泥堆积,对水生生物栖息和繁殖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 断氧现象:养殖过程中,大量的有机物质分解消耗大量氧气,造成水体缺氧,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5. 捕捞压力:水产养殖往往依赖采集野生种来补充种苗和养殖品种,造成捕捞压力,直接影响野生物种的种群数量和生态地位。

二、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治理措施:1. 合理规划和管理水产养殖区域:建立水产养殖区域规划和管理制度,选定合适的养殖区域,合理布局和控制养殖密度,减少对水体的影响。

2. 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养殖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合理使用饲料和药物,减少有机和无机物质的排放。

3. 发展循环农业模式:推广循环农业模式,采用水土一体化、农渔复合循环等方式,将养殖废水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对水域环境的负面影响。

4. 水质监测和治理: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水质状况,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水质治理措施,如增加植物修复、增氧设备等方法改善水体质量。

5. 引进自洁型养殖耗氧型物种:选择适应性强、自洁能力强的养殖物种,如自洁能力强的虾类和蛤类,通过其活动促使水体自洁,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缺氧等问题。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水产养殖业作为满足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重要产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生态破坏等。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1. 水体污染水产养殖活动中的养殖废水和养殖废料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其中养殖废水中的氨氮、硫化物等物质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使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加剧,从而引发水华的产生;而养殖废料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的堆积,会造成水体底泥的富集,使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升高。

这些污染物质如进入自然水体或水产养殖区周围的水域,都会对水质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2. 土地污染水产养殖需要大量的饲料、药品和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养殖过程中会通过排泄、溶解或漏排等途径进入土壤中,从而造成土地的污染。

这些物质对土壤的肥力、微生物群落和植被等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对土地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影响。

3. 生态破坏水产养殖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常常需要开辟新的养殖区域,这样会导致大量的湿地和沿海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降低了原有的自然生境。

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等物质会对周围的水域生态环境产生直接的危害,导致水生生物的生存状况恶化。

1. 加强养殖废水的处理和利用养殖废水中主要含有的废物质为氨氮、硫化物等,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废水处理措施,对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有效去除和净化处理。

废水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也可以利用为农田灌溉和有机肥料等,实现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推广绿色养殖技术绿色养殖技术是指采用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多种手段,使养殖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和废料能够得到高效、清洁、安全地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养殖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养殖活动对水体和土地的污染,还能够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水产养殖的生态效益与环境保护

水产养殖的生态效益与环境保护

水产养殖的生态效益与环境保护水产养殖是指人工养殖和繁殖水生动植物的一种经济活动,它在满足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水产养殖的生态效益,并介绍可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水产养殖带来的生态效益1. 生物多样性维护水产养殖过程中,种植的水生植物和养殖的水生动物可以提供新的生物栖息地,增加水域内的生物多样性。

养殖区域中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多样,这对于保护和维护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积极意义。

2. 生态环境修复部分水产养殖过程还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修复,例如利用水生植物有效净化水体,改善水质。

部分养殖动物如贝类和虾类,可以将其底部的废物和沉积物吸收,减少富营养化现象,从而改善水体质量。

3. 经济效益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适当的水产养殖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水产养殖的环境保护措施1. 循环利用养殖废物在水产养殖中,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如粪便和饲料残渣要得到有效处理。

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合理的养殖池塘排水系统,将废物进行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 控制养殖密度合理控制水产养殖的密度,避免因养殖过度导致养殖区域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

通过科学的养殖规划,优化养殖密度,提高海水和淡水养殖系统的稳定性,减少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3. 使用环保饲料和养殖方法选择环保饲料,减少饲料对水体的污染。

此外,在养殖过程中,采取科学的养殖技术,如优化投饲方式、减少药物使用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养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引入生物监测和保护在水产养殖区域建立生物监测系统,通过定期监测水体质量、鱼虾种群数量和健康状况等指标,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环境问题。

保护和恢复养殖地周围的海洋和淡水湿地,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结论水产养殖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合理利用水产养殖的生态效益,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是解决该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水产养殖业是指人工规模养殖和培育水生动物及植物的一种农业形式,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对食品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也发展迅速。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水质污染、水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等。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1. 水质污染严重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池塘、网箱等养殖设施使用的化肥、饲料残留物、兽药残留等会直接排放至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严重,影响养殖水生物的生长和生存。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给周边水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导致水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2. 饲料成本高水产养殖的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而且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饲料的原料主要依赖进口,成本较高,且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安全隐患。

3. 养殖环境恶化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

养殖池塘的过度开发、过度利用,导致水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遭受威胁。

4. 养殖业管理落后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主要以传统模式为主,管理方式落后,缺乏科学规范的养殖管理方法和技术支持。

水产养殖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1. 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加强水产养殖的水质监测和治理,制定严格的排污标准和监管措施,减少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2. 促进饲料资源多样化加大对水产养殖饲料资源的研发和利用,促进饲料资源的多样化和本地化生产,降低养殖饲料成本,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3. 推动绿色养殖模式推动绿色养殖模式的发展,采用循环水利用、生态养殖等先进技术,改善养殖环境,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

加强对水产养殖业的管理和技术支持,推动养殖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高养殖管理水平,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渔业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渔业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渔业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养殖渔业在满足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同时,也对养殖渔业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因此,生态修复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养殖渔业环境污染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

一、养殖渔业环境污染的原因养殖渔业环境污染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污染养殖渔业中常常需要使用饲料来喂养水生生物,而过量的饲料会导致养殖废水中富营养物质含量过高,进而引发水质污染。

此外,养殖废水中还会存在多种有机物和重金属,进一步加剧了水质的恶化。

2. 底泥积累饲料残渣和养殖废水中的沉积物会逐渐沉淀在水底,并逐渐形成厚厚的底泥层。

底泥中富集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底泥的积累也会影响水体的通透性,阻碍水中氧气的供应。

3. 生物多样性减少养殖渔业中的大规模养殖往往需要占用大片水域,而这将导致自然栖息地的减少。

同时,逃逸的养殖生物和释放的育种种类也会对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产生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会被打破。

二、养殖渔业环境污染的影响养殖渔业环境污染给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生生物受损养殖渔业环境污染会造成水体中氧气含量下降,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富营养化现象引发水华,使水生生物失去生存条件;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的积累会导致水生生物遭受损害,甚至无法繁殖和生长。

2. 损害生态系统平衡水生生物组成和数量的改变会导致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生态链的连锁反应会加剧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的弱化也使得人类社会无法从中获得更多的动力和资源。

三、养殖渔业环境污染的生态修复措施为了解决养殖渔业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生态修复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态修复方法:1. 养鱼与种植相结合将养殖与种植结合,建设生态循环系统,通过种植水生植被来吸收废物中的养分,净化水体。

鱼类产生的粪便可以作为植物肥料,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2. 水体通气改善通过增加水体通气设施,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改善水质。

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产养殖

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产养殖

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产养殖近年来,随着人类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水产养殖业因其高效、高产、高收益的特点,成为满足人们需求的重要途径。

然而,水产养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特别是水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巨大的压力。

本文将探讨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产养殖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养殖业的运作中实现生态保护的目标。

首先,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产养殖之间密切相关。

水产养殖通常发生在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域环境中,若养殖行为不加以控制和管理,将会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养殖废弃物、养殖剩余饲料和养殖药物的排放、养殖用水和养殖场的原料运输等都可能对水体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使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受到威胁。

其次,水产养殖业要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首要任务是改善养殖场的管理和运营方式。

通过合理的养殖密度、精细的饲养管理和科学的技术应用,可以减少废弃物和水体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同时,发展循环水育种、水产养殖环境控制技术和浮式养殖等新模式,能够有效减少对水域环境的负荷。

此外,水产养殖业还应积极采用生物防治、生态修复和水质净化等技术手段,提高养殖环境的自洁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进一步,政府在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应加强对水产养殖业的管理和监督,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养殖行为,加强对养殖场的环境监测和监管。

同时,政府还应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在推广和应用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养殖技术和装备的同时,加大对环境保护、水体修复技术和装备的投入,为水产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和政策支持。

最后,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产养殖的目标是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不意味着抑制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而是通过创新和改进养殖方式,实现生态环境和水产养殖业的良性循环。

科技创新、政府支持和行业自律的有机结合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海水养殖对沿岸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海水养殖对沿岸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海水养殖对沿岸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海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近年来,海水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发展。

但是,从长远来看,海水养殖的负面影响正逐渐变得明显,特别是在对沿岸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

部分海水养殖区域使用过多的化学药物,其实际效果已经达到危害大于收益的地步。

本文分析了海水养殖对沿岸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适当的优化计划。

希望海水养殖业能够更好地达到环境保护标准,以更健康的方式发展,并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利益。

关键词:海水养殖;沿岸生态环境;不利影响;可持续发展前言海水养殖业为海洋动植物的繁殖提供了便利的海洋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经济和生活需求,并且充分利用了海洋环境。

经过调查发现,世界范围内的海水养殖规模正在逐渐扩大,我们现在所吃的相当大的部分海产品都来自海水养殖。

一方面,海水养殖为海洋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并提高了社会经济水平。

另一方面,逐渐对海水环境本身和沿岸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

现代海水养殖业造成的污染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下面将详细讨论海水养殖对沿岸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促进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1.海水养殖对其沿岸水环境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海水养殖还对其沿岸的水环境造成了比较重的污染,并进一步扩散,影响了整个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

海水养殖对沿岸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1)营养污染:海水养殖中的饵料是有机和无机材料的加工材料,甚至浪费的百分比超过15%。

这些残留的饵料和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和其他物质,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尤其是进一步加深了海湾生态环境的污染。

(2)药物污染:海水养殖中使用了一些化学药品,滥用药物对海产品进行消毒。

这些药物在食物链中传播,这不仅导致微生物严重失衡,而且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3)底泥污染:残留的海水养殖饵料最终进入底泥中,导致底泥中氮,磷和碳的含量较高,导致微生物积聚,降低了底物中的氧含量,累积了污染物并造成了污染。

2.海水养殖对沿岸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旦沿岸的水环境受到影响,海水养殖的沿岸生态环境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研究
摘要: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物日益增长的需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在不断扩大。

但是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缺失,对当地的水域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基于此,主要论述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关键词:水产养殖;水域环境;影响研究
我国渔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水产养殖业的进步,然而伴随着水产养殖业发展而来的并不只是经济效益的增长与人民需求的满足,还有不断加剧的水域环境污染问题。

这一情况的存在不仅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并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1对水域水质的影响
1.1溶解氧下降溶解氧不仅是鱼类得以生存的重要前提条件,而且是对水域中的水质进行衡量的重要指标。

通常情况下,正常水域中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应该保持在五到十毫克每升,并且水质中溶解氧的多少主要是由耗氧与复氧作用来决定的。

当水体中的耗氧速度比水体中的复氧速度快时,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会不断降低,当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低于四毫克每升时,轻则会使水中的鱼类生长受到限制,重则会导致鱼类的大量死亡。

而当水体中的溶解氧被消耗待尽时,水体内的有机物会发生厌氧反应,从而导致水域内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1]。

因为水中的所有生物都需要溶解氧来帮助其呼吸,同时有机物的分解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因此,养殖区内水质中含有的溶解氧往往比正常水质中少。

1.2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增大生化需氧量是对水体内有机物污染程度进行衡量与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人们在某一水域内由于条件限制不能进行生化需氧量实验时,往往会利用化学需氧量来对水域的污染程度进行测定。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鱼群密集,水中的生物无法满足鱼类的生存需求,因此,水产养殖场往往会利用投放大量饵料的方式来满足鱼类的食物需求。

然而,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发生过量投饵的情况。

这一情况的存在使得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残余饵料以及鱼类大量的排泄物,除此之外,生物的残骸量也极多,导致水体的生化需氧量与化学需氧量增大,从而增加养殖水域内的有机物负荷,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1.3总氮和总磷升高总氮与总磷含量的大幅升高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情况发生的重要诱因。

所以,人们在对水质进行检测时经常将这两项指标作为考察的重点。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为了满足鱼类生长的要求,养殖户会向水中施加大量肥料,在化学反应的作用下,水中的氮含量与磷含量会大幅度增加,从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出现。

2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2.1投饵对浮游植物的影响作为渔业生态系统中最为基础的环节,浮游植物是衡量与评价水体生态系统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2]。

然而在水产养殖区,由于养殖户向水中投入大量的饵料,从而使得水域内的有机营养物质含量大幅超标,这为浮游植物的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长此下去,势必会导致水体环境质量的恶化。

2.2养殖生物对野生种质的影响生存有滤食性鱼类的水域,大型的浮游植物与枝角类植物通常较少,因为滤食性鱼类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型浮游植物与枝角类植物的生长。

相反,水域内的小型藻类植物与挠足类植物生长状态则较为茂盛。

当水产养殖区内的有机质含量大幅增加时,就会致使水体中的细菌与浮游细菌大量滋生,从而威胁水生物的生存,使水域中的鱼类数量急剧减少。

2.3化学品残留对生态安全的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丰富了人类的餐桌、满足了人们的味觉,然而与此同时,不合理的养殖也使得养殖业中各种鱼类病害发生的几率越来越高。

为了预防和治理各种鱼类病害,养殖户会向水中投撒大量的化学农药与抗生素药物,这些化学农药、抗生药物以及促生长激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水体正常代谢的进行产生影响,降低水体的活性,从而造成水体的污染[3]。

并且这些化学类药品还会对水中各种微生物以及水生动植物造成不良的影响。

最为严重的是,这种行为会对整个生态环境系统造成不利的影响,并且所有投放的农药都会随着食物链最终植入到人们的身体中,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3对水域底质的影响
鱼类饲料大多都存在悬浮性、保型性差的特点,因此往往会由于养殖场饲养员饲料投喂技术差等原因造成饲料投喂过量现象的发生。

日积月累,大量的鱼类饵料与鱼类排泄物会在水底堆积,而这种情况的存在则会导致水体中微生物的活力增强,当微生物数量超载时就会增强水体的耗氧量,导致整个水体的含氧量降低。

另外,这种情况还会使得水体中出现有毒物质,降低水中生物的生理机能与抗病能力,使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污染。

4结语
主要分三方面对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产养殖业会对水域内的水质情况、生态情况与底质情况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养殖的过程中不注重水环境保护,很容易造成水体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