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亮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亮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温故互查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理论、时代、起源国家(二人小组完成)教师导入:出示图片,引出第三次科技革命,指出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它对于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教师课件演示,辅导学生阅读和解答,教师讲评,分层解析、归纳概括)讲授新课: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催化剂”、标志、各是什么?A.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B.“催化剂”(背景):①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发展,战后军事科技迅速转化为民用科技②相对论等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和重大突破③科学技术社会化C. 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社会。

B.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克隆技术。

3.你认为对于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讨论后,教师归纳A.“克隆”是什么意思?克隆是英文 clone的音译,科学家把人工诱导生物无性繁殖的过程叫克隆。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案 新人教版
提问:就你的了解,请说出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技术有哪些?
2、核心:提问:请你畅谈计算机、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师总结: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3、利与弊:由克隆羊引出生物工程并提问:
(1)你如何理解克隆技术?
(2)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有弊端?请举例。
过程
方法
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
态度
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贡献。
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思考,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认识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涉及多种领域,显示出技术群的特点。
2从中得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的结论。
3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领域的相互交叉、渗透。
4悟出科技进步已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学生通过材料分析、教师的讲述,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师生共同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学完本课后感想,教师补充说明: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德尔巨大促进作用,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次生产力”的论断。当前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要刻苦学习、风发图强、迎接挑战,为祖国的明天作出贡献。
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情况,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

但第三次科技革命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对其了解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原因。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其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教材、参考资料。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3.网络资源:搜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视频、图片等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所学的科技革命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等知识点,让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了解信息技术,基因工程,核能利用的发展及其对人类历史进程和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进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教学难点: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的科学词汇。

学:《强化学习》67讲:讲授新课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节假日你如果去美丽的城市海南旅行,你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到了海南你会采用哪种通讯方式给家人报平安?你又会采用什么方式把旅行的见闻给远方的朋友交流?这一切成果都要归功于科技革命,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完成《助学》中的预习笔记(疑难问题可以小组合作解决)检查预习情况:①你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时间吗?②前两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③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有何规律?出示“想一想”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科学技术为什么迅速发展?出示“想一想”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向大家介绍你了解的成就。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展示相关图片资料,并播放神舟七号发射影像资料。

在这一系列科技成果中,大家比较熟悉、感受较深的首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你是怎样利用这一成果的?并指导学生适度上网。

除了互联网技术之外,生物工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型跨学科技术。

引申到克隆技术。

提问:①你对克隆技术有哪些了解?出示“小知识”补充克隆技术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出示“动脑筋”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呢?教师过渡,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找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师高度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并要求学生根据概括词识记。

出示材料一: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为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的技术则多在10年以内,如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仅为1年。

材料二: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等。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科技革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解和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含义,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生物工程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进口近代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哪两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它们的理论和标志是什么?比较项目第一次第二次时间理论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牛顿力学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电磁学与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相比,哪一次是继科学技术革命之后科学技术领域的第二次重大飞跃?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新授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

有人曾经开玩笑说,马克思从未坐过飞机,列宁从未看过电视,毛泽东从未用过手机。

事实上,与50多年前的人相比,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巨大变化。

人们在原子能、计算机、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场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

在这一系列科技成果中,大家比较熟悉,感受较深的首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学生们畅所欲言,感叹互联网技术对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以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科技变革为背景,介绍了第三次科技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互联网的出现、生物技术的突破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的相关知识,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科技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第三次科技方面,他们可能了解不多,特别是对于一些具体的技术和人物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和图片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第三次科技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三次科技的发生、发展及其主要成就,掌握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的主要成就,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

2.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事例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第三次科技的相关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第三次科技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第三次科技的发生、发展。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三次科技的主要成就,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第三次科技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1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原子能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兴起、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兴起、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是第三次科技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科技成就。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之间相互渗透。

二、课程标准二、课程标准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人类进步与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人类进步与发展。

四、学习重点、难点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难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

难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

五、教学流程五、教学流程 设计说明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神舟五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展示:神舟五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学生:看图片,说出宇航员的名称学生:看图片,说出宇航员的名称学生: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就是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的学生: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就是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的学生:神七宇航员翟志刚迈进太空的第一步,神七宇航员翟志刚迈进太空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全新的开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案1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教学重难点】1.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点拨】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特点及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涉及面非常广泛。

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

着重叙述了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

第二,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课的知识贴近现代生活,而且清晰明了,主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多设计一些学生讨论的话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述)在二战期间,军事科技有了发展,如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展现: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二战尚未终止,新的科技革命已经开始了,交战两边为了及早消灭对手,不吝重金吸引高科技人材,研究高科技武器,如美国为了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利用了第一台电子运算机,利用原子能技术研制了原子弹病用于战争当中;德国人制造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
材料二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闻名的核动力公式,为原子能的发觉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运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形,尤其以运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进展的史实,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阻碍。
2.通过视频、材料、图片等素材,引发学生爱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育学生运用史实,归纳、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教师: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也不例外,这一特点要求咱们在进展科技的进程中,应该如何做?
学生:趋利避害。
(设计用意:利用克隆技术在带给人类庞大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教育。)
三、长江后浪推前浪——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展现:
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刻大为缩短,例如,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为84年(1698—1782)、电动机为65年(1821—1886)、无线电为35年(1867—1902)、雷达为15年(1925—1940);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那么多在10年之内,如原子能利用为6年(1939—1945)、电子运算机为5年(1946—1951)、晶体管为4年(1947—1951)、激光器仅为1年(1960—1961)。
展现:
今世的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加的源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加率,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7%,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加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80%。

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设计

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设计

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中的一课。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突出地表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它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空前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

因此,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和了解第17课的内容。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主,讨论法、活动探究法、比较法、讲述法。

【学习目标】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2、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学习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学习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1杨利伟和神舟五号的图片2载人航天技术属于第几次技革命的成果?”,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回答图片反映的内容。

(从而形象直观地切入科技革命的正题,水到渠成的导入新课。

)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板书课题)【学习过程】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将基本知识在书上勾画出来,并试着解决以下问题,教师巡视做指导。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的兴起1.20世纪年代以来,人类在、、、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的到来。

2. 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的社会。

3.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其中的尤为引人注目。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举例说明新科技对自己学习、生活乃至衣、食、 住、行的改变,然后从微观转向宏观进行总结




面对科技高度发展中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资源对环境的破坏,你认为在科技发展中注意什么问题?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导致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技术密集型”企业迅 速崛起。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大大超过“劳动密集型”企业,体力劳动者减少而脑力劳动者增加了。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自主阅读课本了解本课知识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环节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名称
时间
开始标志
特点
第一次工业 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学生自主完成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它对 于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能力 目标: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 出结 论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有“尤里卡计划”外,还有 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 国的“863 计划”等。 作
业 完成同步练习



课三

堂科

技 革
结命
兴起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标志(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克隆技术
课 第 17 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题 1.知识目标
课型 课时
新授课 1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 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 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
学 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
目 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 标 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 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 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 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术→空间开发→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
→计算机更新换代。 C.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0 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A.“克 隆”是什么意思?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A.速度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
C.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能力 目标: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 出结 论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
B.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克隆技术。
3.你认为对于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让学生发挥 想象力讨论后,教师归纳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催化剂”、标志各是什么?
A.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B.“催化剂”(社会保证):
①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发展,战后军事科技迅速转化为民用科技②相对论等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和重大突破③科学技术社会化
C.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催化剂”、标志各是什么?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3.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4.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正面影响?5.对于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课程标准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理解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进步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五、教学流程设计说明(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使人类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

有人曾戏言,马克思没有坐过飞机,列宁没有看过电视,毛泽东没有用过手机。

的确与生活在六十年前的人们相比,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状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这一切的变化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听讲读图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学生看书查找原因回答学生观赏图片学生读书回答1、不仅涌现出大量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4学生依据材料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学生互相交流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材料回答:三:适时点拨、培养能力1、20世纪四五十年代科学技术为什么迅速发展?2、教师总结:二次大战后,为恢复发展经济,美国、西欧、日本等很多国家为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纷纷增加科研经费支出,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体现在哪些领域?4、教师用图片展示各个领域的成就。

5、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呢?教师指出:高科技的发展应具有高瞻性,应趋利避害。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有哪些?教师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可以简记为“速度加快、领域渗透、比重加大”。

材料1: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中涌现的新技术数量之多、门类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为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的技术则多在10年以内,如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仅为1年。

材料2: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等等。

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材料3:课本105页“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7、畅所欲言:根据你的调查,谈谈科技进步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产生的影响。

(范围可涉及---网络信息、交通运输、家用电器、通讯手段、衣着饮食、医疗的变化等)今天我乘汽车到达学校。

上了一节计算机课并发了一个电子邮件。

午饭时,朋友打电话来,约我暑假乘飞机去海南旅游。

我告诉他,我在暑假中必须乘火车回趟老家。

晚上回家,电视里正播放有关核电站的新闻。

接着,我又看了卫星直播的球赛。

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天,才明原来生活是这么美好,我享受着生活,也享受着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便捷。

8 、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么影响呢?9、材料一:当代的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 1972年猛增到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因素在70 年代约6 0%80年代达到80%。

材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3、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完成练习。

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

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时,从事制造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15% 上升到72%。

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的“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

四课堂总结: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五课堂练习:1、想一想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思考讨论:有人说,科技给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如核武器的使用、计算机的辐射、汽车尾气的污染等。

如果是这样宁肯不发明利用。

你是怎样认为的?结束语:自18世纪中期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一定要牢牢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以崇尚科学为荣。

希望同学们能多思考、多实践、参与科学、走进科学,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六、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的重大突破的领域的是()A.原子能B.计算机C.航空航天技术D.蒸汽机2.目前南京市中小学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讲程,这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种技术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A.航天技术B.原子能C.生物工程D.计算机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地区发生了大地震。

此后不到半小时,消息即传遍全球。

人们最快获此消息的渠道有可能是()A.报纸B.杂志C.电影D.互联网4.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起源于美国②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③范围大.影响大④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5.2007年10月,“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这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科技进步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下列科技成果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①乘坐火车出行②上网查资料③用手机与同学聊天④乘飞机去北京⑤开汽车自驾游⑥在电灯下看书A.①② B.②③ C.⑤⑥ D.③⑤6.“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味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缩短为7年,70年代后只需3至5年,现在可能更短……”这段表述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A.范围大、影响大B.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C.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在大大加快D.新科技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7.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极大地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点是()A.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B.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C.是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以下是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科技突破的成果:汽船、互联网、汽车、“多利”羊、蒸汽煤矿、“东方1号”载人飞船、内燃机、电灯、火车机车。

材料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

材料三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请回答:(1)请你把材料1中的成果分别归入到三次科技革命中去。

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请你从材料一中选出一项20世纪对人类影响最大的科技成果,并说明其入选理由。

(3)迅猛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你认为中国在这次科技浪潮中应该如何应对。

(4)你认为材料三说的有道理吗?请举出一个你身边发生的事例来加以说明。

三.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例如交通工具和信息技术的发明,就使人们的许多梦想变成了现实。

(1)请完成表格,并感受人类文明的发展。

人类梦想时间工具结果和影响孙悟空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唐朝马车.牛车无法实现“有朋自远方来”18世纪60年代③轮船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人类进入⑥时代一日行千里①④⑤出行方便,快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天涯若比邻”近在咫尺②互联网生活在“地球村”;人类进入了⑦时代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史料的内容稍多,对学生的即时性评价不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