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我国滨水居住区景观塑造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是指在滨水地区进行景观设计,并充分利用滨水资源,打造出独特的景观空间。
本文将就滨水景观设计方案进行讨论。
滨水地区的天然条件十分优越,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景观。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滨水地区的水域进行水上活动的设计。
例如,在水域中设置水上游乐设施,如划船、游泳等,可以吸引人们前往体验。
同时,可以设置供人们休憩的水边景观席,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空间。
其次,滨水地区可以通过植被的设计来提升景观效果。
可以在滨水地区的周边种植各种优美的植物,如花草树木等,使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在设计植被时,可以选择适应滨水环境并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增加景观的吸引力。
同时,还可以设置漂亮的花坛和绿化带,为人们提供一个静谧而宜人的环境。
此外,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还可以结合人文元素。
通过设置雕塑和艺术品等装饰物,可以增添滨水地区的文化氛围。
同时,可以设置休闲广场和户外娱乐设施,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与此同时,可以设置露天音乐舞台等文化设施,不定期举办音乐演奏和文艺演出,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欣赏。
此外,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还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在设计中可以尽量保留滨水地区的自然风貌,并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方式。
可以设置太阳能光伏板、雨水收集系统等可再生能源设施,减少资源的消耗,并为滨水地区提供更加环保的能源。
总之,滨水景观设计方案可以通过水域活动、植被设计和人文元素等方面的考虑,创造出丰富多样、具有独特魅力的景观空间。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以打造一个宜人且具有文化氛围的滨水景观。
同时,还应注重对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多样的休闲娱乐方式,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欣赏和体验。
浅谈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滨水景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美丽与环境大气候。
滨水绿地对一个城市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是城市的生态肺,也是市民游憩、观光的理想场所。
城市滨水绿地的开发和利用是近年来的热点,下面就以阜康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为例,浅析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生态绿廊引言:在城市建设中,滨水绿地对一个城市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
城市滨水区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处于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接处,为城市空间建设、美化奠定了基础,使得城市中最具有生命力的景观形态充分展现,它具有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是城市的生态肺,也是城市生态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它还是市民休息、娱乐、观光的理想场所,属于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
一、项目背景与概况项目区南北横穿阜康市中心,有效的发挥了城市绿肺的功能,规划中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满足防洪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城市居民文化、休闲、游憩、娱乐等基本功能,通过经济、低碳、科学的方式为阜康市人民打造一处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悠闲娱乐环境舒适,文化内涵深厚的滨河景观带。
二、设计理念以“情”来提炼阜康城市文化的主题,表达城市的思想,涵盖城市多元的文化,是极具城市特色与生命活力的主题社会情区域设置了热爱国家、热爱边疆的爱疆情片区、商业综合中心以及儿童素质教育基地;人生情整个项目区的核心区域。
通过爱情、亲情、友情的景观表现,引人体悟爱情的浪漫与珍惜,亲情的温馨与感恩,友情的真挚与怀念;自然情:营造生态、田园的环境,让人们体验如闲云野鹤般回归自然的心境。
人与人的和谐:通过人性化的休闲、活动、亲水空间的塑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
人与自然的和谐:保留和运用原有的优势植物资源,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摒弃过分人工的绿化形式,汲取传统造园艺术精髓,模拟自然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让植物自然、快乐的生长,营造更怡人的现代都市生活的滨水景观。
浅谈滨水景观的营造
浅谈滨水景观的营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和社区将目光投向了滨水区域的开发和建设。
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和休闲场所,滨水景观的营造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滨水景观的营造不仅涉及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还需要考虑到人类的休闲和娱乐需求,这无疑是一个兼顾生态和人文的复杂工程。
本文将围绕滨水景观的营造展开讨论,探究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方法。
滨水景观是指河流、湖泊、海岸等自然水体及其周边环境所形成的景观。
在城市化进程中,滨水景观往往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成为城市中的“绿肺”和“生态走廊”逐渐消失。
进行滨水景观的营造和再生变得尤为重要。
滨水景观的营造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水体具有自净能力,通过水域的改造和修复可以吸收并净化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周边的空气质量。
水体的存在也能够吸引大量的鸟类和昆虫,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为城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滨水景观的营造能够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水体具有独特的美感和魅力,能够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修复和营造滨水景观的过程中,可以辅之以步行道、自行车道、休闲广场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促进人们与自然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滨水景观的营造,还可以提高周边土地的价值和开发潜力,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滨水景观的营造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生态、文化遗产和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这需要从多个层面展开工作。
需要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滨水区域通常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保护区,因此在进行营造和开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需要注重挖掘和保护滨水区域的文化遗产。
许多滨水区域都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故事。
在进行滨水景观的营造时,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将其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弘扬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为城市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
滨水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研究
滨水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研究摘要:从滨水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要点出发,阐述了滨水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设计要点关键词:滨水、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住区是现代城市人日常生活居住的地方,由于人们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因此住区的环境景观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
优美的居住环境能帮助都市人松弛神经、安抚情绪,而且能从整体上提高城市环境的景观质量。
滨水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更应为居民多提供与自然、水体的接触,创造出人性化的人居环境。
1 现今大型滨水住区设计存在的问题1.1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现今,对滨水住区生态化的处理多注重对视觉景观的美化,如水体的清洁处理沿岸的植树造林等。
这些做法较先前的滨水住区的开发是一种进步,但还只是停留在生态层面上,是一种肤浅的“生态观”。
是不了解城市水域空间自然规律与形成过程的做法。
大型滨水住区仍存在占用过长的滨水岸线、水域景观类型杂乱等问题。
1.2文化、生态系统被破坏根据文化生态学理论,任何一种文化都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联系紧密。
大型滨水住区丰富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人们丰富的滨水文化生活,但其单一的、模式化的主观的、非文化的规划设计必然造成当地居民使用的不便、地方文化特色的丧失和文化、生态系统被破坏。
1.3活力丧失滨水住区功能是城市滨水区功能类型之一。
城市滨水区功能过于单一,容易导致滨水区因活力丧失而带来诸如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经济衰退等问题,导致滨水区因应变能力差、适用范围小而缺乏活力、单调乏味。
因此,对大型滨水住区内部功能的安排应当放在整个滨水区的功能规划中加以考虑,以使每一项内部功能都成为滨水区功能系统中的子系统。
2滨水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几个要点2.1整体性滨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有整体设计的理念,首先,要使居住区内的绿化景观环境与城市整体绿化配套相协调。
其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有总体构思和通盘考虑,既要有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结构,又要有不断变化的空间序列。
滨水区水景景观分析
• 在水中央种植一丛水生植物, 在如镜一般的水面中挺拔独立, 使之成为水中瞩目的焦点。
• 在水与地的交界处种植一些挺 水植物和高大滨水乔木,一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低,一刚一柔,刚柔并济。
• 在水边种植了一定高度的绿化 带,里面品种丰富,色彩不同, 既很好的营造了优美的环境, 又遮挡了水边的不足之处,一 举两得。
• 在石块组成的水域分割线边上 种植了几丛水蜡烛,把中间留 出来,使人有向中间看远处景 观的想法。
• 在亲水平台的连接处种植了一 丛梭鱼草,既增加了绿化,又 很好的把拐角的不美之处遮挡 了,看上去很自然。
• 在石块堆积的流水出口处种植 了两丛云南黄馨,把出水处的 一部分挡住,使之变得若隐若 现,增加了神秘感。
• 在靠近岸边的地方种植了再力 花和云南黄馨,在秋冬季节, 一黄一绿形成鲜明对比,增强 了视觉冲击。
• 这个点种植的植物有点乱,又 有点杂,没能很好的遮挡建筑 物,给人一种被遗弃的感觉
• 在水域的一个小角落,种植水 蜡烛、再力花、梭鱼草、云南 黄馨和垂柳,春夏季节可观花, 秋冬季节又能从柳树和枯黄的 水生植物中体现寂寞萧条之感。
• 总结: • 在滨水地区做绿化,不仅要考虑植物在不同 季节的不同状态,还要考虑如何巧妙地与硬质景 观相结合;既要考虑大处又要不失细节,给人们 带来美的享受。
我国滨水居住区景观塑造
略谈我国滨水居住区景观塑造摘要:本文关注我国城市滨水居住区建设这一热点话题,重点分析了滨水居住区的景观空间构成要素及其特征,归纳了我国滨水居住区的通用模式,针对我国滨水居住区的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滨水景观生态整合我国滨水居住区发展背景滨水区作为城市生态和空间的延伸,历来被城市规划者看重。
随着现代城市房地产热的兴起,滨水区独特的生态环境空间已逐渐受到房地产开发商的重视。
尤其是现代人对于绿色空间的追求,更是促进了开发商们在滨水地带寻找独特的生态空间。
20世纪末,我国掀起滨水区开发的热潮,很多城市都已开始着手滨水地区居住区的开发建设,人们期望通过滨水空间的建设,为城市重新注入活力。
经过数十年的实践积累,结合国内外的建设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滨水居住区景观空间塑造理论。
滨水居住区景观构成要素及特征滨水居住区休闲空间作为居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包括物质环境空间和心理感受空间在内的综合空间体系。
笔者将景观构成要素及其特征总结如下:(1)水体,一般由水面、驳岸、亲水绿地、小型码头、观景平台等系列景观点组成,应注重体现滨水环境的亲水性。
城市空间中的水域空间具有一定特点。
首先,水域空间一般景观视野较好,应强调其可达性和导向性。
(2)住宅群体,由住宅建筑、其周围的配套设施以及活动场地共同构成的群体单元,是滨水居住区的主体。
因为滨水的特殊性,住宅群体的建筑布局或活动空间设置受到相邻水域影响,需注意景观、朝向、公共空间的处理,以满足居民的活动需求。
(3)滨水活动空间,包括滨水散步道、栈桥、滨水公园、广场和公共体育用地等开敞空间,是住宅和水域的媒介。
一方面将滨水的景观向居住空间渗透,另一方面将住宅群体中的人群活动引向亲水空间。
(4)滨水静态空间,指滨水区内发挥景观绿化等静态美化职能的空间,包括滨,水河岸、湿地、绿地等开敞空间。
与一般城市绿地相比,更要重点突出其生态价值、景观价值。
滨水人居环境的景观建设
滨水人居环境的景观建设城市滨水区(waterfront)笼统地说就是“城市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
与城市其他地域相比,它有着巨大的优势,它是城市居民基本的生活空间,是表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
城市滨水区人居环境的开发与景观规划设计已成为一个热点。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与设计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人们的关注。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国各地都取得了大量的成绩,伴随着成就取得的同时,也出现了滨水区人居环境开发设计模式千篇一律、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一、背景概况城市滨水区人居环境的开发建设主要包括景观生态和建筑实体两个方面。
滨水住宅建筑群体要有好的内部景观组织,以达到空间的通透性,保证与水域联系的良好视觉走廊。
而住宅建筑群体的外部景观形态也为具有广阔视野的滨水区提供了展示特色景观的机会。
浦江苑在滨水人居环境的建设中,小区内部的景观营造出自然的亲水性的景观要素,将水域与景观构筑物结合在一起,水景设计在手法上将形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与引导等水的作用有机结合,使水体环绕主干道带状分布,形成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既改善城市小气候,丰富了城市环境,又可供观赏。
而对滨水区的外部景观—浑河河景的利用,则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
由此不同住宅类型的选择对滨水区的城市形态构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高层住宅等的布置方式对滨水区城市轮廓线的影响是巨大的。
浦江苑在建筑排布时,则把高层住宅垂直于岸线布置,小高层利用小区内部景观。
不仅保证了住户的观水性,而且使天际轮廓线高低错落,变化有致使小区以一种开放公正的姿态与城市其它区域形成一种和谐关系,充分体现了城市的思想。
作为城市景观的浑河,在亲水空间的营造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滨水沿线的可达性与安全性较差;滨水植物的配置单调且杂乱;滨水硬质景观几乎没有,景观小品缺乏等等问题。
二、滨水区景观设计要素1.滨水岸线的设计岸线是水域与陆域的交界线。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1. 引言1.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城市环境的美化与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其环境质量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城市的水体是城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通过设计合理的绿化带和水体景观,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促进城市的生态平衡。
滨水景观设计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的温度,净化城市的空气,为居民提供一个清新宜人的居住环境。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
水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代表着育人的意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合理设计城市的水体景观,可以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城市的文化传统,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城市形象。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品质提供保障。
1.2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特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特点包括与自然融合、注重生态环保、体现现代性和创新性、强调人文关怀与文化传承等。
与自然融合是指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和强化水体自然景观特色,使人们能够与自然环境亲密接触。
注重生态环保则是指设计中应考虑生态系统平衡和水体健康,采用生态友好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体现现代性和创新性意味着设计要符合当代审美观念,融入现代科技和材料,展现创新的设计理念。
强调人文关怀与文化传承则是指设计要关注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情感体验,同时传承和发扬当地的文化传统,使景观设计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综合这些特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保护自然、提升城市品质、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正文2.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是指在设计城市沿岸水域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和规范。
滨水景观设计 利用水体打造壮观的景观效果
滨水景观设计利用水体打造壮观的景观效果滨水景观设计是指在城市或乡村地区以水体为基础,通过规划和设计的手段来打造出美丽的景观效果。
水作为大自然的礼物,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益处,如增加负氧离子含量、调节城市气候、提供生态环境等。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合理利用水体,可以创造出壮观且具有吸引力的景观效果,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相应的方法和技巧。
一、水景设计的基本原则1. 与周边环境相结合:滨水景观设计应该与周边的建筑、自然环境相协调,既不突兀也不违和。
可以选择自然形态的水体,如河流、湖泊等,也可以人工构建水景,如喷泉、人工河道等。
2. 利用景观元素: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岩石、植物、石块等景观元素,打造出更加生动的景观效果。
通过合理搭配这些元素,可以增加水体的层次感和艺术感。
3. 考虑安全性:滨水景观设计需要考虑人们的安全。
在水体附近设置护栏、防滑设施等,确保游客在欣赏景观时不会发生意外事故。
二、利用水体打造壮观景观的方法1. 喷泉设计:喷泉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水景设计元素。
通过控制水流的喷射和高度,可以创造出形态各异的喷泉效果。
多个喷泉间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壮观的水景群。
2. 水景灯光设计:通过灯光照射,可以在夜晚打造出独特而浪漫的水景效果。
合理设置灯光的颜色和亮度,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3. 浮桥设计:在水体中设置一座浮桥或者观景平台,可以让游客更近距离地接触水体,同时欣赏水面上的景色。
浮桥设计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木质浮桥、玻璃浮桥等。
4. 水景雕塑设计:利用水流的特性,设计出独特的水景雕塑。
可以采用多种材质,如石头、玻璃、金属等,将其与水体完美结合,形成一道令人惊艳的景观。
5. 水平台设计:在靠近水体的地方,可以设置一系列的水平台,供游客休憩、观景。
平台的设计要符合人体工学,舒适度要有保障。
三、滨水景观设计的实践案例1. 深圳大鹏滨海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以海洋为主题,通过合理设计水体和绿化带,创造出壮观的滨海景观。
浅议滨水绿地在城市景观中的设计
浅议滨水绿地在城市景观中的设计城市的滨水绿化不仅仅是市民进行游玩以及观光的场所,同时也起到了净化城市空气的作用是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
因此对于滨水绿地的利用以及开发问题成为了近年来城市建设的焦点。
文章就通过结合实际情况对城市的滨水绿地在景观的设计方法以及原则上进行了一些探讨。
标签:城市景观;滨水绿地;设计滨水绿地对于城市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主要就是因为滨水区的自然特征,首先由于滨水区域是处于陆地生态和水域生态的交接点,因此具有典型的两栖性,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作用,因此在生态上会呈现出多样性。
另外,在对于环境的净化上,可以称之为城市之肺,不但可以净化空气,同时对于污水的精华以及水源的涵养和气候的改善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滨水绿地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理想的观光娱乐以及休憩的场所,虽然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但是,城市的滨水绿地仍旧是自然生态的典型。
对于现在大多数的城市滨水区域,其改造和开发利用主要还是集中在防汛以及航运和灌溉上,这些基本功能其实并未发挥滨水区域应有的特性。
在这些开发项目中大多对城市水系进行取直,筑堤护案为主,而忽视了生态景观以及市民的休闲游玩的需要。
所以现在城市规划中有关滨水绿地的景观建设问题成为了首要问题,怎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协调其生态功能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1 设计上所遵循的原则1.1 多种功能兼顾滨水区域本身就具有着其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在其开发设计上应当兼顾防洪、景观、生态多种功能。
但是由于前些年的无度开发,使得工业以及生活污水严重的污染了城市水系,使得清河成了臭水沟。
而对于城市的滨水区域的治理就需要从水质这一根本问题上进行改善,消除黑臭现象,不但可以对区域生态进行大大的改善,同时也能够满足滨水绿地的景观和娱乐休闲功能,同时提高了城市的形象。
1.2 以人为本滨水绿地除了美化环境,展示城市风采,发挥其生态作用之外,同时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休闲娱乐场所,让城市的居民能够安逸舒适的与自然接触,进行健身游玩以及观景等活动,增进人与自然的关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浅谈滨水景观的营造
浅谈滨水景观的营造滨水景观是指水体边缘的景观,包括河流、湖泊、海岸等水域及其周围的环境,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环境优美程度的体现。
滨水景观的营造不仅涉及环境美化和生态保护,还关系到城市规划和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合理利用和打造滨水景观,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滨水景观的意义、营造原则和案例展示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滨水景观的意义1. 生态保护滨水景观的营造可以有效地维护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水质和气候。
把滨水景观纳入城市规划中,可以有效减少水体污染,改善水质。
在城市建设中,对于一些滨水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滨水景观在生态环境中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城市绿化滨水景观的营造能够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滨水景观还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宽敞、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选择,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 城市景观滨水景观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还可以丰富城市的景观,提高城市的美观程度。
优美的滨水景观可以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二、滨水景观的营造原则1. 生态优先在滨水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应该以生态优先的原则出发,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尽量保留和维护自然河流、湖泊和其他水体,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和环境治理等手段,对滨水景观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
2. 人文关怀在滨水景观的营造中,要充分考虑人文因素,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美丽、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
可以设计一些公园、广场、步行道等配套设施,创造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加强滨水景观与周边城市空间的联系和融合。
3. 融合创新在滨水景观的营造中,要注重融合和创新,将自然资源和城市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滨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通过开展生态绿化、文化景观、水体治理等工作,不断提升滨水景观的品质和功能。
浅谈滨水景观的营造
浅谈滨水景观的营造滨水景观作为城市中的重要景观类型之一,其营造不仅可以丰富城市的景观面貌,更是对于城市环境生态、人居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针对滨水景观的合理规划、设计与营造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不可忽视的一环。
本文就浅谈滨水景观的营造。
一、滨水景观的意义滨水景观作为城市景观中的一种,不仅是城市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文化、城市繁荣的象征。
其作为人们休闲、娱乐、认知自然及交流互动的场所,能够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与环境质量,对于改善城市生活质量与打造城市品牌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滨水景观能够起到一定的环境调节作用。
由于水体的热惯性大,能够使得周边气温相较其他地区有所降低,而水体的固定化能够有效的稳定岸线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等现象的发生。
二、营造方案的设计原则在滨水景观的营造过程中,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河岸特征,为它细致勾勒设计,探索出一个人、水、自然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的体系,并对滨水生态系和景观质量进行管理。
这样方案才能获得可持续的保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设计原则:1、保护滨水环境。
对于滨水周边环境采取保护、治理、修复的方式,保障滨水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保持河流的天然状态,尽量还原水体的自然状态,提高滨水景观的观赏性。
2、构建立体景观。
立体景观的设计包括地面、水面和空间层面,它能够让人在不同的高度、角度体验到不同的景观效果,从而更好的感受滨水环境的生态和文化内涵。
例如,一些自然石堆、草坪区、人行道、自行车道等的设置,让人们在河岸区域的不同高度层次内进行观景。
3、科学的绿化布局。
其中,绿化草坪、开花灌木林、树提供了遮阴、视觉屏障、边缘整饰和空气质量等功能,丰富了景观特征,品质,耗费更小的水量,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4、完善的配套设施。
滨水景观不仅要提供与环境相连接的景观体验,还需要为人们提供相应的公共设施,例如餐饮、休息、娱乐等便民设施,方便人们进行滨水游玩活动。
浅谈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_律洲
浅谈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_律洲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飞速扩大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衰竭、人口膨胀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城市滨水区的发展。
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和恢复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越来越受到城市整体设计者的关注。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水域陆地共同构成的区域,包括城市水域、水际线和城市陆地三个部分,分为河滨、江滨、湖滨和海滨,是城市生态环境中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
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达30%,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临水修建了许多建筑,诸如公路、桥梁、坝、堰等,这些人工构筑物与滨水自然风貌融为一体。
一、国外研究进展欧美国家滨水地区的开发大致经历了一个繁荣———衰退———再开发的过程。
19世纪工业革命之前,是滨水区的形成期,当时人们依赖于天然水源生活,河流是交通运输的主要手段。
20世纪20年代以前,是滨水区开发的繁荣期,随着水运交通的发展,波士顿城市公园系统中的翡翠项链工程等经过设计的公共滨水区开始出现。
20世纪30~60年代,滨水地区的空间开发逐步走向衰退,工业革命后,大量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流,滨水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运事业逐渐衰退。
20世纪60年代以后,滨水地区得到再开发,迫于自然资源减少与环境恶化双重压力,许多国家和城市对滨水地区进行再开发和环境治理。
西欧、北美广泛开展滨水区规划设计的实践活动,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有英国的伦敦、利物浦和美国的旧金山、西雅图等。
瑞士、德国等于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全新的“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护岸”技术,如德国的莱茵河,逐渐构成了当代德国河流近自然治理的河流保护理论体系。
20世纪90年代,日本开展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开始探索自然生态工程做法,以创造更自然、丰富和美丽的风景河川。
目前,滨水区景观设计已经在世界各国全面展开,其生态设计更成为热点,城市滨水区重新成为城市中心充满活力的区域。
浅析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
浅析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滨水区的绿化规划设计成为了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议题。
城市滨水区域包括河岸、湖岸、水库岸等各类水体边缘地带,这些区域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科学合理的绿化规划设计对于城市滨水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滨水区的特点出发,浅析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原则和方法。
一、城市滨水区的特点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与水体相接触的地带,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价值: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内唯一的自然生态空间,其生态价值十分重要。
滨水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水体可以提供生态系统的基础支持,同时也可以净化空气和水质,改善城市环境。
2. 社会价值:城市滨水区的开放空间有益于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健康锻炼,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和艺术表现的空间。
滨水区的景观和文化内涵对于丰富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3. 地理位置:城市滨水区地理位置优越,往往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是连接城市内外的重要纽带。
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城市空间的结构。
二、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合理的绿化规划设计可以有效保护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2. 提升景观品质:滨水区的绿化规划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滨水景观,丰富城市的文化底蕴。
3. 改善人居环境:合理的绿化规划设计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
4. 促进城市发展:绿化规划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品质,也可以激发城市滨水区的发展潜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生态优先:保护水体生态系统,促进滨水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
2. 文化特色: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水景观,弘扬当地的文化传统。
浅谈滨水景观的营造
浅谈滨水景观的营造滨水景观是指城市或乡村等地区与水体(如河流、湖泊、海洋等)相接触的地方,是人们休闲、娱乐、欣赏美景的重要场所。
滨水景观的营造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下就浅谈滨水景观的营造进行探讨。
滨水景观的营造需要注重环境保护。
水体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水体的生态环境是滨水景观营造的首要任务。
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考虑保留和改善水体的水质,保护和繁育水生植物和动物,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作。
只有保护好水体的环境,才能保障滨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滨水景观的营造需要注重人文价值的体现。
水体给人们带来无尽的乐趣和美景,在滨水景观的营造中需要注重人文设计和文化内涵的提升。
可以修建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供人们散步、骑行,也可以建设休闲广场和公园,供人们进行休闲娱乐等活动。
还可以融入地方的文化元素,如建筑风格、雕塑等,体现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使滨水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
滨水景观的营造需要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不同的滨水景观有不同的功能需求,在规划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
在城市中,可以使用滨水景观作为城市绿化的延伸,将滨水景观与城市公园、广场等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生态系统。
而在乡村地区,可以将滨水景观作为休闲度假的场所,建设民宿、渔村等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滨水景观的营造需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滨水景观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需要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在滨水景观的建设中,需要保留和强调周边的自然景观,如山水、园林等,同时还可以在滨水景观中进行艺术创作和绿化建设,增加美感和趣味性。
在周边的建筑设计中,也应该与滨水景观相协调,避免破坏滨水景观的整体效果。
滨水景观的营造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注重环境保护、人文价值的体现、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充分考虑和良好落实,才能打造出具有生态、文化、休闲功能的滨水景观,让人们在其中得到愉悦和满足。
园林景观设计——浅谈城市滨水区域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滨水区域景观设计摘要:本文探求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方法,以喀什吐曼河地区景观设计为例进行系统的研究。
寻找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之路,是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
关键词:滨水区域;景观;设计前言城市滨水区域的景观设计应该遵循几个设计原则,首先是生态性的原则,景观设计是要美化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
其次是功能性的原则,城市滨水区域的景观设计是要为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它的娱乐、休闲性是设计任务。
在提倡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人们对于城市景观的人文价值体现尤为重视,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如何能更好地体现一个城市人文精神和风土人情是设计的重点及亮点。
1滨水区域景观设计原则1.1滨水区域景观设计原则:防洪性滨水园林景观是指水边特有的绿地景观带,它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交错区。
在滨河景观设计中除了要满足休闲、娱乐等功能外,它还必须具备一项特殊的功能,就是防洪性。
以武汉江滩景观为例,在长江边上的景观是武汉的标志式的景观带,它在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城市景观的优化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具备防洪的功能。
在有洪水威胁的区域做景观设计就必须在满足防洪的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景观设计。
在防洪坡段可以利用石材进行设计,利用石材的形式的变化或者机理的变化塑造不同的视觉体验。
同时还可以利用水生植物或者亲水的乔木进行植物的设计,在丰水期或是有洪水的日子中植物虽然被淹没但是堤坝的防洪功能并没有被减弱,洪水也影响不了堤坝之上的景观。
与此同时水下的植物会给水下的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这对于物种的繁衍生息也有促进作用。
在枯水或者没有洪水的日子里,水生植物和亲水的乔木可以美化堤岸的环境,同时还可以给游人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使得游人能够更加地贴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1.2滨水区域景观设计原则:空间层次性景观设计是人性活动场所的设计。
在做设计的时候为了使游人对于空间的感受性更强,视觉的体验更加的丰富,在设计中对空间层次性的把握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滨水区景观营造的若干思考
滨水区景观营造的若干思考滨水区是城市的重要一环,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居民生活空间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在充分认识目前滨水区景观的现状基础上,介绍了滨水区景观营造原则,并从景观营造的特色化、多样性的布置手法营造景观环境方面,谈谈笔者对滨水区景观营造的几点看法和思考。
标签滨水区;景观营造;原则;植物造景;特色化;多样化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加快,开发与建设城市滨水区域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
滨水区是一个特殊的水陆交界地区,具有物质、能量交换频繁,生物多样性丰富,环境生产力高等特点,滨水区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居民生活空间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滨水区的景观营造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滨水区景观营造不是一个单一性质的规划设计,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营造,如果只注重功能性,就不足以成为优秀的城市景观。
下面,就滨水区景观营造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1、滨水区的现状分析滨水区作为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居民生活空间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并掀起了滨水区的开发与再开发活动。
但是在滨水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滨水区面积的不断缩小、生态退化、生态平衡受到威胁等不良现象。
2、滨水区营造原则2.1 “以人为本”原则在具体布置时,要适当增加硬质铺地面积、亲水设施,增设建筑小品、环境小品及健身休闲设施,完善景观设施,使居民增强对空间的认同感,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同时也突出“以人为本”的公益理念。
2.2 “安全性”原則作为城市滨水区,经过城市的河流是城市新陈代谢最重要的生态廊道之一,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同时还应具备排涝泄洪等功能。
城市堤岸的首要职责是确保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不受水灾的侵扰,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中必须遵循“安全性”的基本设计原则,确保城市堤防的稳固,防止因绿化植被或其他景观设施破坏大堤结构,从而导致堤防在洪水来临时发生管涌、溃堤等事故。
2.3 “亲水性”原则所谓“亲水性”,是指人能够触摸到水的一种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很容易就能达到的物理现象。
浅谈我国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浅谈我国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摘要】本文通过对滨水景观设计的阐述、滨水区的价值及我国滨水景观现状的分析,发现了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利用生态学的思想作为指导,使滨水景观在保证各种游憩容量扩大的同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最终达到滨水景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滨水景观;价值分析;现状生活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城市景观建筑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尤其是人们天生的亲水性,使得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城市景观建筑在河流、水道的运用上也愈来愈多。
因此城市中滨水景观的建造成为城市空间景观设计的重点。
一、概述滨水区景观设计就是将滨水区景观的组成要素(水体、植物、建筑、驳岸、铺装、照明、景观小品)进行梳理和整合,使其在满足生态、经济的前提下,提供给人们景观优美、满足人们亲水天性的多样性开放空间[1]。
具有生态、使用功能和历史人文和景观价值。
1、生态价值城市滨水区通常由于水陆生态系统在这里交汇而成为城市发源地,它不仅承载着水体循环、水土保持、贮水调洪、涵养水源、维护大气成分稳定的运作功能,能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吸尘减噪、改善城市小气候,有效调节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自然环境容量,促使城市健康发展[2]。
在保护生态环境,提倡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于城市滨水区的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2、使用功能价值滨水区之所以会成为城市的发源地在于其便捷的灌溉、运输、排涝等功能。
它对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东部的沿海城市之所以城市化发展比较快,其中不容忽视的一点在于其优越的港口优势。
3、历史人文和景观价值几乎所有的文明都起源于滨水地区,如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流域的古希腊文明和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
如何塑造有特色的城市景观关键在于抓住一个城市最有特色的元素,将它放大运用到城市设计中,任何物质的元素都可以复制,但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独一无二的[3]。
二、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现状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对滨水地区的规划和开发十分活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谈我国滨水居住区景观塑造
摘要:本文关注我国城市滨水居住区建设这一热点话题,重点分析了滨水居住区的景观空间构成要素及其特征,归纳了我国滨水居住区的通用模式,针对我国滨水居住区的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滨水景观生态整合
我国滨水居住区发展背景
滨水区作为城市生态和空间的延伸,历来被城市规划者看重。
随着现代城市房地产热的兴起,滨水区独特的生态环境空间已逐渐受到房地产开发商的重视。
尤其是现代人对于绿色空间的追求,更是促进了开发商们在滨水地带寻找独特的生态空间。
20世纪末,我国掀起滨水区开发的热潮,很多城市都已开始着手滨水地区居住区的开发建设,人们期望通过滨水空间的建设,为城市重新注入活力。
经过数十年的实践积累,结合国内外的建设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滨水居住区景观空间塑造理论。
滨水居住区景观构成要素及特征
滨水居住区休闲空间作为居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包括物质环境空间和心理感受空间在内的综合空间体系。
笔者将景观构成要素及其特征总结如下:
(1)水体,一般由水面、驳岸、亲水绿地、小型码头、观景平台等系列景观点组成,应注重体现滨水环境的亲水性。
城市空间中的水域空间具有一定特点。
首先,水域空间一般景观视野较好,应强调其可达性和导向性。
(2)住宅群体,由住宅建筑、其周围的配套设施以及活动场地共同构成的群体单元,是滨水居住区的主体。
因为滨水的特殊性,住宅群体的建筑布局或活动空间设置受到相邻水域影响,需注意景观、朝向、公共空间的处理,以满足居民的活动需求。
(3)滨水活动空间,包括滨水散步道、栈桥、滨水公园、广场和公共体育用地等开敞空间,是住宅和水域的媒介。
一方面将滨水的景观向居住空间渗透,另一方面将住宅群体中的人群活动引向亲水空间。
(4)滨水静态空间,指滨水区内发挥景观绿化等静态美化职能的空间,包括滨,水河岸、湿地、绿地等开敞空间。
与一般城市绿地相比,更要重点突出其生态价值、景观价值。
(5)对外交通公共步行系统,指联通住区与水域、公共活动空间、公共静态空间以
及城市腹地的外向交通联系。
我国滨水居住区常见的景观模式
(1)小尺度水面居住模式
小尺度水面宽度在100米以内,生态景观功能是最突出的功能。
其最大的特点是水域面小、空间整体性强、两岸联系便捷。
其中,某些水域尺度较小,可囊括在滨水居住区内部。
可分为两种形态,一种形态为将两岸纳入到同一滨水居住空间中,形成河道在中,道路和居住建筑在两边的诗情画意的建筑和水体的格局;另外一种格局则是水面相对较宽的滨水居住空间,难以将两岸同时纳入其间,故而两岸以独立发展的态势呈现。
通常,水体两侧的滨水公共空间其设计赋予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展现当地滨水居住区特色的重要区域。
(2)中尺度水面居住模式
水域宽度在100-1000 米以内,主要是开敞湖泊和江河。
生态性是该模式的主要特色。
该模式的形成多集中在生态保护性的滨水区、旧工业区改建的滨水区以及与市中心区相连的多功能滨水地区。
该模式以滨水公共静态空间的绿化轴带为依托,以标志性建筑群体和较大规模的滨水开敞空间为特色,水系廊道向居住内部渗透,各要素充分展现,相互映衬。
在居住的滨水空间设计时,应充分发挥居住区内开敞性水域的作用,形成一系列的公共和半公共滨水交往空间。
(3)大尺度水面居住模式
大尺度开放水面其宽度达到1000m以上,空间开放感十分强烈,水域辽阔具有良好的航运条件,也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点。
滨水公共活动空间与城市活动空间融为一体,成为滨水空间的主体,以商业、旅游业为开发重点。
住宅群体布置更多考虑的是自身内部空间的创造,并与水体、绿带、近水区形成整体上的协调与统一。
同时通过对外交通与城市其它功能区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
滨水空间融为规模更大的自然水体之中,充分体现出宁静和开阔的空间特点。
我国滨水居住区开发的问题和建议
尽管我国滨水居住区开发实践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和西方发
达国家成功案例对比,以及总体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1)滨水居住区与周边居住区分化情况严重。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住宅开
发建设中,开发商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投资对象主要是区位、环境优越地段的中、高档商品住宅区。
收入相对较低的人们只能选择城市其它区位的住宅作为生活居所。
这就造成了不同层次的居住区在空间布局上的分化。
(2)滨水居住区景观缺乏特色,对于目前的滨水居住区开发建设,大部分开发商都会缩短设计周期,设计人员没有足够时间去深入调查当地现状和居民、社会的需要,缺乏从地域特征中产生的灵感,加之为了所设计的方案“中标”,只能跟着时下的“流行风”,导致了相互抄袭风的泛滥,使得各地城市滨水居住区大同小异,缺乏特色。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总结了如下一些有效的措施:
(1)进行滨水居住区景观和水体的整合。
居住区景观结构必须服从滨水区景观结构。
要分析所在滨水区景观的特点与不足,采用继承、调整、再生结合的设计理念,从平面布局和三维构成上确定城市滨水区景观空间的基本骨架,同时更好的确定滨水区在整个城市景观结构的定位。
(2)进行滨水居住区交通与城市滨水区交通的整合。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住宅区分布方式的改变,居民的出行方式、活动范围、生活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工具及设施问题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居民的生活。
应协调处理好居住功能用地、城市交通体系及水岸景观的关系。
(3)进行滨水居住区与城市滨水区的功能整合。
城市滨水区的使用功能主要有:滨水居住区、滨水文化区、滨水娱乐休闲区、滨水办公商业区、金融区等。
土地使用功能的合理配置,避免单一性、片面性是滨水区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居住区作为先行滨水区开发的重要一环,尤其需要注意功能整合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陈敏,秦华.现代滨水居住小区绿化造景探析.2003
[2] 李若男.现代城市滨水居住区休闲空间环境设计的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