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谭屑》:浓浓的儿时回忆
关于美食的著作
关于美食的著作丰富多样,涵盖了美食的历史、文化、烹饪技巧、食材选择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美食著作:1.《蔡澜旅行食记》:这本书收录了蔡澜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美食经历,他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描述了各种美食的特点和背后的故事,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的烹饪经验和心得。
2.《寻味》:同样是蔡澜的作品,这本书通过他在世界各地的美食之旅,带领读者品味不同地区的特色美食,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3.《舌尖上的中国》:这本书以饮食为线索,展现了中国丰富的美食文化和历史背景。
它不仅介绍了各种美食的制作方法和特点,还深入探讨了美食背后的文化意蕴和人文精神。
4.《一箪食,一瓢饮,四方味好》:这本书以作者巴陵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讲述了他在大江南北品尝美食的故事。
他不仅介绍了各种美食的制作方法和口感,还深入挖掘了各地的风土民俗和饮食习惯。
5.《饮膳随缘》:这本书以食材和食法为主题,将美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深入探讨了食材的来源、烹饪技巧以及美食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6.《世界上美味的事太多》:这本书以作者的美食之旅为线索,介绍了世界各地的特色美食和独特风味。
同时,作者还通过美食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历史。
7.《人生得意须尽餐》:这本书以作者的美食之旅为主题,介绍了他在世界各地的美食经历和感受。
他通过描述不同食物的味道和特点,让读者感受到美食带来的愉悦和享受。
8.此外,还有《酸甜苦辣咸》、《台北小吃札记》、《香港味道全四套》、《用洗脸盆吃羊肉饭》、《鱼翅与花椒》、《一个人的美食之旅》等著作,这些书籍都以不同的角度和主题,展现了美食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总之,关于美食的著作丰富多样,无论是对于美食爱好者还是对于文化研究者来说,都是值得一读的宝贵资料。
大吃家谭延闿
文革 ’中的那一部分 ,多高 的稿 默 了 。我 要 尽 快 把 自传 写 出来 ,让 大 截取 ‘
家看 看浩然究竟是 个什 么样的人 。”经 酬我 也不给 !” 可 以说 ,老实 的浩然此 时 已成惊 弓 过几 年的埋头苦 写 ,三卷 本的 自 传 体长
圈
2010.
汉 民请 谭 延 阎吃 饭 ,他 知 道谭 延 闽 的
不成 ,过嫩 的也不成 ,雄 鸡不能替 ,抱 者统 统去掉 。鸡 肉与辣 椒都切成大小相 蛋的鸡也 不能用 ;豆腐要用 小磨磨 ,用
盐 卤点 。” 等 的块状 ,红 白相 问 ,以猪油炸之 ,盛
爱好 ,故 意 让厨 子 把 鱼翅 安 排在 其 他 菜 的后 面 ,还 当面说 鱼 翅 不 好吃 ,味 同嚼蜡 。谭延 闺急 得抓 耳 挠 腮 ,实 在 熬 不过 ,只得 央 求 道 : “ 如 蒙 不弃 ,
篇 《 乐这期 间 ,烦 又找到
之 鸟 ,脆弱 的神经几乎到 了一触 即断的 程度 。可他 的痛苦 、他 的屈辱 向何处 去
了浩然 的头上。一些 出版单位 闻知浩然 在写 自 传 ,便派人上 门索稿 ,但提 出要
求 :掐头 去尾 ,只要 他 “ 文革 ” 中的那
了X X 饮 料 ,还可 以再 写 出一部 《 艳阳 天 》。”当时浩然正处 于 “ 苦 闷期 ” ,
有 些 人甚 至 四处 宣扬 浩 然 只会 写 “ 帮 味” 的 东西 ,新 的作 品写 不 出来 了 。 敏感 的 浩然 见 到 这 条广 告 词 犹 如 万箭 穿心 ,一 时 间羞 恼 、愤怒 、委 屈 、痛 苦 、不 服 齐 聚胸 中 ,五 味杂 陈 。 但 素
抱定 了 “ 三不 ”主义 :一不 负责 ;二不 谏 言 ;三不得罪人 。每次开会 ,他都 闭 吃遍 了。他 吃得异常考 究 ,吃得不 再被 的美 食家 。 谭 延 闽好食 鱼翅 ,每餐少不 了 。胡 眼 中钉 ” ,终于 成为著名 的独裁 ,谭延 闽有一整套对付 之策 ,即 蒋 介石视 为 “
食道旧寻读后感
食道旧寻读后感
作家汪曾祺,他曾在《食道旧寻》中写道: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场。
看着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
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菜市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生活博物馆,更是那个城市人生百态聚集的地方。
是一个游者最能了解一个城市的地方。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先生曾评价:“一切不逛菜市场的城市旅游,等同于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
”为什么?以中国为例:“中国太大,许多城市的外观大同小异,甚至连旅游商品都面目可憎地趋于一致,只有在菜市场,还能从一些地域性的物产上,分辨出各自不同的风貌。
”。
汪曾祺写吃散文
汪曾祺写吃散文汪曾祺的乡土小说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突出表现为文中流露的水意,它是作者的水情结使然。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汪曾祺写吃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汪曾祺写吃散文一:炒米和焦屑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
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
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
炒米是各地都有的。
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
这是很便宜的食品。
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
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
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
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
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
那也是作坊里做的。
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
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
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
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
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
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
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
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
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
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
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
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
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
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
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
他算卦用蓍草。
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
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
汪曾祺写过的美食文章
汪曾祺写过的美食文章
汪曾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以其精致的散文和独特的文风闻名。
他的许多文章都涉及美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各种传统中国菜肴和食物的美味。
以下是一些汪曾祺著名的关于美食的文章:
1.《豆腐》:在这篇文章中,汪曾祺以豆腐为主题,详
细描述了各种不同做法的豆腐,如“麻婆豆腐”、
“西湖醋鱼”中的豆腐等,展现了豆腐的多样性和
中国烹饪的精妙。
2.《酸菜、牛肉、热炕头》:这篇文章讲述了东北的冬
天,特别是酸菜和牛肉的搭配,以及这种搭配在寒
冷冬日中带来的温暖和舒适感。
3.《黄州快哉亭记》:汪曾祺在这篇文章中描述了黄州
的地方美食,如“武昌鱼”、“莲藕”等,以及与这
些美食相关的文化和历史。
4.《小炒黄牛肉》:这篇文章专注于描述烹制黄牛肉的
过程及其美妙的味道,展示了汪曾祺对食物细节的
深入观察和对美食的深刻理解。
汪曾祺的美食文章不仅仅是对食物的描述,更通过食物展现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他的文字细腻生动,能够激发读者的味蕾和想象,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美味的食物之中。
赏析汪曾祺的美食散文
赏析汪曾祺的美食散文赏析汪曾祺的美食散文每每谈及汪曾祺和他的文学作品,无论如何绕不开的,也令人百读不厌的,必当首推他的美食散文。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著名小说、散文家、戏剧家。
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师从沈从文。
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代表作有《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
比较有影响的作品有《受戒》、《异秉》等。
他的作品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在八十年代之后,因为那时候文学不再承载太多的政治功能,读者开始更注重作品的审美性了。
汪曾祺可以算是一个京派文人的汪老,他既不是以散文起家的职业散文家,也不是久负盛名的资深散文大家,散文创作对他而言不过是“搂草打兔子,捎带脚”罢了。
可是就是这样的“捎带脚”成就了一个散文家。
而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汪老古朴明净,冲淡平和的散文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喜欢。
特别是他谈吃的美食散文。
汪曾祺谈吃,不同于知堂的冷峻,张爱玲的矫情洋气,也不同于梁实秋的一脸吃客像。
娓娓道来,信手拈来,别有风味地流露淡淡的.文化气味,都是寻常吃话,读来却是不厌。
谈吃不能就吃论吃,一本菜谱又有什么趣味呢?汪老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怎么个来历说得头头是道、烘托得恰到好处。
用真实细腻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生活热情和雅致的韵味,是把口腹之欲和高雅文学拉得最近的人。
他既不是达官贵人,又不是商贾巨富,因此所食、所喜的多是地方风味和民间小食,他谈萝卜、豆腐,讲韭菜花、手把肉,皆是娓娓道来,从容闲适;读的人则津津有味,满嘴噙香。
文人做菜就像文人画一样,随性,却又有雅致的讲究。
这种味道,大师傅做不出,他们有匠气,小保姆更做不出,她们缺乏想象。
老头儿的文字也像他形容的菜,有清新的豆香。
里面的一些幽默就更鲜爽啦。
越看越觉得这老头儿可爱,走到哪吃到哪,吃得那叫一个香!直到他写到自己也老了,感叹:“活着多好呀。
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觉得:活着多好呀!”然而,他却是在写下这句话的1997年过世的。
关于中国美食介绍的书籍
关于中国美食介绍的书籍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美食介绍的书籍:
1.《随园食单》:作者袁枚,这是一部重要的美食名著,全书分
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
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十四个方面。
2.《一食一味》:作者汪曾祺,书中写到的一道道日常小吃,既
融进了制作者的心意,还承载着千百年流传的文化风情,表达了无限的生活热情和雅致的韵味。
3.《雅舍谈吃》:作者梁实秋,本书是梁实秋先生一生在饮食文
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现。
文人谈吃,妙在清欢。
这本书说食
物,讲渊源,用典流畅自然,讲了很多与吃有关的故事。
4.《风味人间:至味在身边》:作者陈晓卿主编,这是一部美食
纪录片《风味人间》的同名书籍,通过记录中国以及全球各地的美食生态,展现出食物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5.《中国人超会吃》:本书从“菜、肉、鱼、禽、豆、米、面”
等七大食物类别出发,选取有代表性和烟火气的55道灵魂美
食,配合以14篇饭桌观察、6地市集采风以及800余幅现场摄影作品,呈现嘈杂声色与平民智慧,堪称一次当代中国餐桌新巡礼。
谈吃
→ 可见人生百态
可见世道人心
延伸拓展:联系现实生活,思考
花样繁多的“吃”。回答下面问题:
“吃”仅只是饱腹和解馋吗?
还有哪些功能?
在社会生活中,“吃”往往有 很多附属的社会功能、文化功能, 如联络感情、炫耀资本、享受休闲、 有求于人、实施阴谋等等。
吃的食材范围广泛,吃的烹饪方法五花八 门,吃的重要性人人尽知,吃字的用法甚为广 广泛,请补充一些事例。
——讽刺名士务“吃”心思 之专;
如果能够,怕连天上的月亮 也要挖下来尝尝哩
——讽刺胃口之贪
梨子蒸得味道不好,贤人就可以出 妻;厨司名字都和名卿相一样煊赫地 留在青史上
——可见厨术之要
两脚的爷娘不吃,四脚的眠床不 吃;除了吃以外就无别事;从饿鬼道 投胎而来
——幽默中含辛辣的讽刺。
小结:
吃
三、听课文录音,勾画关键词句,完成《吃的现象与 性质概括表》。
角度 主体
内容
人要吃,鬼要吃,神要吃,甚至没嘴巴的山川也要吃 范围之广令他国人吃惊:普通食物外还吃西瓜实、鲨鱼 鳍、燕子窠、狗、乌龟、蛇、狸猫、癞虾蟆、癞头鼋、 小老鼠、小孩胞衣等 早饭,午饭,点心,夜饭,夜点心,吃了一顿又一顿 有烤、炖、蒸、卤、炸、烩、醉、炙、熘、炒、拌等 吃最要紧,其他可以不问。什么都假,唯吃在肚里是真。
普通食物外还吃西瓜实、鲨鱼鳍、燕子窠、狗、乌龟、 蛇、狸猫、癞虾蟆、癞头鼋、小老鼠、小孩胞衣等
吃最要紧,其他可以不问。什么都假,只有吃在 肚里是真的。 只要取得出名词,就非吃不可,而且一吃就了 事,此外不必别有什么。
蹭吃
四、品味语言:
真是酒可为池,肉可成林
——夸张贪吃之盛
古来许多名士至于费尽苦心,别 出心裁,考察出好几部特别的食 谱来
西安美食诗词
以下是一些关于西安美食的诗词:
1.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杜甫《立春》
2.锦箨参差朱栏曲,青浮卵碗槐芽饼。
——苏轼《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金沙洋……》
3.满贮鼓螯唯呼酒,旋篘新蟹得持螯。
——陆游《对食戏作》
4.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杜甫《丽人行》
5.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苏轼《猪肉颂》
6.蒸饼犹能十字裂,馄饨那得五般来?——陆游《对食戏作》
7.生酒鲟鱼会,边炉蚬子羹。
——陈宪章《南归寄乡书》
8.觉来饱吃红莲饭,正是塘东稻熟天。
——范成大《再到虎丘》
9.玉盘生菜乱青丝,三岁公家喫春饼。
——章甫《春日呈韩文》
10.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陆游《蔬食戏书》
11.满著十分牛乳粥,客思吃尽鬼神猜。
——陈藻《食粥绝句赠卢震夫》
12.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苏轼《初到黄州》
13.东门买彘骨,醯酱点橙薤。
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蟹。
——陆游《饭罢戏作》
以上是一些描写西安美食的诗词,仅供参考。
写南京美食文章名家名篇
以下是一些写南京美食的名家名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雅舍谈吃》——梁实秋:在这本书中,梁实秋详细描述了他在南京品尝到的各种美食,包括板鸭、盐水鸭、鸭血粉丝汤等。
2. 《人间草木》——汪曾祺:汪曾祺在这本书中提到了南京的许多美食,如南京大牌档、狮子头、清炖鸡孚等。
3. 《金陵子弟江湖客》——叶兆言:这本书以南京为背景,讲述了南京的历史和文化,其中也包括了南京的美食,如盐水鸭、糖芋苗等。
4. 《南京味道》——石光华: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南京的各种美食,包括小吃、家常菜、宴席菜等。
5. 《食在南京》——周俭: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南京美食的指南,介绍了南京的各种特色美食和餐厅。
《饮食的迷思》读后感
《饮食的迷思》读后感在阅读《饮食的迷思》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饮食与健康之间复杂而密切的联系。
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关于营养和饮食的新知识,还改变了我对一些常见饮食观念的看法。
书中提到的一些饮食迷思令人惊讶且具有启发性。
例如,我们一直被告知要遵循特定的饮食模式,如高糖和高脂肪的饮食不利于健康,但实际上,每个人的身体对食物的反应都是独特的,这与遗传和肠道微生物有关。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某种饮食对所有人都是最好的。
此外,关于食物的选择也并非简单的热量摄入和消耗过程,而是涉及到许多其他因素,如食物的质量、微生物菌群以及我们的生活方式等。
书中还强调了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我们的肠道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对我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某些种类的细菌可以对疾病和体重增长有防护性作用,而另一些则会增加患病和增重的风险。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发胖,而有些人即使吃了相同的食物却没有同样的问题。
因此,通过调整饮食来改善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可能是维护健康的重要途径。
关于橄榄油的研究也让我印象深刻。
橄榄油中的多酚可以降低身体有害脂质的水平,激活免疫系统,并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这使得橄榄油成为一种非常健康的食用油,与地中海饮食的健康声誉相符。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其他一些食物,如莓果、绿茶、姜黄和红酒等,它们也富含多酚,对健康有益。
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饮食选择,并意识到多样化和均衡的饮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断食的观点也给了我新的思考。
减少进餐次数、压缩进餐时间或延长禁食时间,可能对健康有好处,甚至可能对代谢和肠道微生物有益。
这为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管理饮食和健康,我计划在未来尝试这种方法,以更好地了解其对我的身体的影响。
关于纤维素的作用和食物搭配的内容也让我受益匪浅。
纤维素可以充当膨松剂并软化粪便,加快粪便排空过程,从而避免有毒物重吸收引发癌症。
此外,食物的搭配也很重要,某些食物的营养价值只有在和别的食物搭配时才能更好地发挥。
《饮食谭屑》:私生活也美味
大概没有哪个美女不是好吃嘴的,不管是在职场上,还是在其他场合,都能见到她们携带这样那样的零食。
有那么一段时间,同事基本上都是美女,所以时常经受不住美味的诱惑,一不小心发胖了起来,这样的经验可能对女人谈论饮食,多少有些古怪的偏见了。
也许这可以说成食物是女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就好比我们工作上的本职工作,见多了也未必有多少新意,但对兰楚的《饮食谭屑》,却值得另眼相看,这是因为她本身的工作是会计,却能写出一篇篇美丽的文字,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了。
?美食这东西,说着十分简单,写来却很不容易达到色香味俱佳,到底文字是平面的,无法传感出美食的品相。
好的美食文,是看了能让人忍不住口水滴答,至少是有想大快朵颐的想法才是要紧。
若以这个标准来判断,兰楚所写的美食,简直可以用进入天堂来形容了。
兰楚写的美食是家常的,一碗米线,一份炒面,或是麻花,在她的笔下都变得有些古怪精灵,隐含着些许诗意,是不是勾起你的味蕾,忍不住想一下,如果此时它们摆在面前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不过,摆在面前的美食,未必是可口的,那就需要想象的空间,承载美食的文化气息,使普通的食物也变得与众不同,有着平凡的高贵。
且看她写咸菜,“广袤的东北地区在数九寒天时分,常常大雪封门,旷野中人烟稀少,没事不外出,饮食相当单调,除了冬储的土豆、白菜、萝卜几乎没有什么青菜。
小咸菜可以用来佐以主菜,下酒下饭,激活味蕾,吃个肚圆,这样才能抵御寒冷。
”她写大锅菜,“吃小鸡炖蘑菇,最好择一雪天,天欲晚来之时,盘腿坐于火炕之上,温二两纯粮小烧,也不枉盘中美味;排骨豆角,在小暑之末立秋之时食之最佳,能驱除秋天寒气,也养养秋膘好过冬天;而各种烀熟的瓜蔬,在立夏、芒种之时,佐以冰镇啤酒开胃,大快朵颐,清暑解乏,倒也妙不可言。
”?然而就美食的脾气来说,与其价高的离谱,倒不如家常来得实在,轻松自在之余才能谈得上够味。
兰楚在《饮食谭屑》勾勒的图景是平常的,也是最容易打动人的,是美食带给我们的享受,而不仅仅在于是否华丽。
2022关于汪曾祺谈吃的散文
元丰元年,苏东坡为纪念战胜洪水的壮举,在徐州城东门之上建造大楼,并邀请文人雅士饮酒作赋,以示庆贺。
高邮人秦少游派专人呈上一份高邮土特产,并附诗一首:“鲜鲫经年渍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
后春莼茁滑于酥,先社姜芽肥胜肉。
凫卵累累何足道,饤饾盘飧亦时欲。
淮南风俗事瓶罂,方法相传我旨蓄。
鱼鱐蜃醢荐笾豆,山蔌溪毛例蒙录。
辄送行庖当击鲜,泽居备礼无麋鹿。
”这首名为《以莼姜法鱼糟蟹寄子瞻》是秦少游少有的专写食物的诗,但这首诗却浓缩了高邮最具特点的美食。
有了秦少游作为先例,高邮的文人便多少都对美食有了那么一点癖好。
于是,在900年后的高邮,就又出了那么一个“文人食客”,那就是汪曾祺。
汪曾祺与故乡的美食汪曾祺的嗜吃,在现代文学史上可谓是出了名的,金庸就曾说过,大陆“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当推汪曾祺和邓友梅。
”汪老的癖好之所以如此闻名于天下,更重要的不仅在于他会吃,更在于他会写吃。
你看,汪老留下的散文与散文集自然是浩如烟海,其覆盖的主题之广自然不用多说,但要说汪老的文章涉及最多的、写得最好的恐怕还当数“美食”。
不用说《汪曾祺谈吃》、《吃食和文学》、《四方饮食》、《故乡的食物》这一类直接在题目里凸显“吃”这一主题的文章和文集,今年出版的“作家与故乡”系列中汪老的两本选集(《水蛇腰》和《我的高邮》)里依然能常常看到美食的“影子”。
对于汪老来说,天下美食派系众多,“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汪曾祺语)各地口味各具特色,但其中令汪老最难忘怀的,恐怕仍要数故乡高邮的那些美食。
汪老曾特意作《故乡的食物》和《故乡的野菜》等文给故乡美食“作传”,即是为证。
谈到高邮的特产,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红心咸鸭蛋。
对于名满天下的高邮鸭蛋,汪老自然不会忘掉,在《故乡的食物》中被拿来单独“立传”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汪老心中,高邮鸭蛋是故乡的小食之王恐非夸大。
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汪老写道,“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如此直白的语言,尽管一边说对于异乡人的称道有着不高兴,可是一边心里的那种自豪却是显露无遗了。
关于陕美食的书目
关于陕美食的书目
以下是关于陕美食的书籍推荐:
- 《陕西小吃小识录》: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陕西的各种美食,包括凉皮、臊子面等。
对于每种美食,都有具体的做法介绍,让读者可以在家中尝试制作。
- 《秦食纪》:这本书以历史为线索,讲述了陕西美食的发展和演变。
书中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还收录了大量的美食制作方法,让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陕西美食的文化底蕴。
- 《陕菜味道》: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陕西的各种美食,包括凉皮、肉夹馍、羊肉泡馍等。
书中对于每种美食都有详细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还有精美的图片展示,让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陕西美食。
这些书籍都可以让你更加深入地了解陕西美食,如果你对陕西美食感兴趣,不妨找来读一读。
有关美食的散文集
关美食的散文集
1. 《雅舍谈吃》:这是梁实秋的一部散文集,主要收录了梁实秋关于饮食文化的散文。
梁实秋的文笔优美,对食物的描绘细腻入微,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能闻到、尝到食物的美味。
2. 《五味》:汪曾祺的这本书讲述了各地美食的酸甜苦辣咸,以及背后的人生百味。
汪曾祺的散文风格朴实自然,他的文字就像一道家常便饭,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3. 《食事》:这本书是作家林文月的饮食随笔集,主要记录了她在日常生活中与饮食相关的所见所闻所感。
林文月的文字清新淡雅,她对食物的描绘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4. 《人间滋味》:汪曾祺的这本书是一部经典的美食散文集,主要收录了汪曾祺关于各地美食的散文。
他的文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赞美,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5. 《唐鲁孙谈吃》:唐鲁孙是中国饮食文化和掌故杂谈方面具有代表性和传奇性的人物。
他以其博闻强记和细腻动人的文字功夫,写下了中华吃文化之精髓所在。
这本书中既有名菜佳肴,也有小吃逸事,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散文集都以美食为主题,但每位作家的写作风格和角度都有所不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
美食治愈书籍
美食治愈书籍《唐鲁孙作品》(全11卷)著者:唐鲁孙“侠有金庸,史有高阳,吃有鲁孙”,唐鲁孙是中国饮食类作者中最具代表性和传奇性的人物。
他以其博闻强记和细腻动人的文字功夫,写下中华吃文化之精髓所在,真要探讨“舌尖上的中国”,他的作品恐怕是功力最深,也最有韵味的,尤为难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鲁孙还记录下很多鲜为人知的民俗掌故、宫闱秘闻,以及清末民初的服饰、手艺、年俗、名人轶事等。
《津津有味谭》著者:陈存仁作者陈存仁私塾章太炎,文笔了得;拜沪上名医丁甘仁、丁仲英父子为师,深得中医精髓。
本书开创了“大师写小文章”的典范,作者连续十七年笔耕不辍,为香港《星岛晚报》撰写“津津有味谭”专栏,本书是这些专栏的结集。
与市面上诸多版本的食疗养生书不同,这些都是作者从业多年的经验与阅读所得,可谓集作者毕生之养生精华。
其中夹杂的民国名人逸事,读之有趣。
《吃的艺术》著者:刘枋《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曾以“五项全能”形容该书作者刘枋的跨文类写作功力。
这是作者积多年厨艺,以散文笔法写就的食谱。
一日三餐,无非煎炒烹炸烤烙烧,经她一说,篇篇充溢着趣味和人文。
举凡山珍海错、青菜萝卜,皆可成文;可观可赏之鲜花,亦可入菜……这是真正爱食物的人写的书。
《饮膳札记》著者:林文月作者林文月,台湾最高文化奖获奖者。
她借饮膳记忆,委婉追怀平生亲友知己之行止,以十九种佳肴食谱编织成一幅温馨感人的回忆录。
虽谓知味大厨操典雅之笔触,书写了俎上灶前的割烹经验,实乃情思悠远之硕学,在全面回味昔时体会到的师恩、友谊和亲情所加之于今日的无穷感念。
《中国豆腐》著者:林海音编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做菜配汤,配荤配素,无不适宜;苦辣酸甜,随心所欲。
这是一本综合介绍豆腐的书,除了简单的豆腐菜单外,还包括有关豆腐的散文、考据、谚语、诗歌、传说、专访等,作者更包括中、日、韩、美、德各国人。
作家们挖空心思写出他们心中的豆腐,使本书不但有菜单的实用,更具文学意义,是一本有思想、有情感的“中国豆腐”。
精选了团子之前读过的5本美食书籍,看书之前可以备好零食或者点个外卖更好哦。
精选了团子之前读过的5本美食书籍,看书之前可以备好零食或者点个外卖更好哦。
1. 《舌尖上的中国》: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的美食文化,包括各种地方特色菜肴的制作方法和背后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你会对中国美食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会更加珍惜和享受美食。
2. 《美食家》:这本书不仅介绍了美食的制作方法,还探讨了美食与文化的联系,让你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3. 《随园食单》:这本书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所著,详细记录了他所品尝过的美食及其制作方法。
读完这本书,你可以学到很多传统的中国菜肴的制作技巧和心得。
4. 《食疗本草》:这是一本集食疗、药疗为一体的养生书籍。
书中介绍了各种食材的营养价值和功效,以及相应的食谱和用法。
读完这本书,你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通过饮食来保持健康。
5. 《咖啡大全》:如果你对咖啡有特别的喜好,那么这本书一定不容错过。
它详细介绍了咖啡的起源、品种、制作方法以及饮用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让你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享受咖啡的美味。
在阅读这些书籍之前,建议备好零食或者点个外卖,以免忍不住想要尝试书中的美食而感到饥饿难耐。
祝你阅读愉快!。
10本必读的美食书籍
10本必读的美食书籍10本必读的美食书籍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10本必读的美食书籍,希望您喜欢!10本必读的美食书籍1、《献给生活中的每一场小聚会》作者: [美]奈森·威廉斯(Nathan Williams)推荐理由:这本书带我们从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事物,即使那仅仅是一杯茶或一勺自制果酱,我们还是可以敞开心扉,和好友围坐在餐桌旁,分享那份简单的美好。
简介:在今天这样一个生活节奏飞快的时代,有一群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令人十分羡慕。
他们爱好美食,会亲自采买食材,亲手制作食物,与家人和朋友分享美食,度过美好的时光。
《献给生活中的每一场小聚会》呈现的正是这样一群人的生活。
2、《愿上帝保佑法兰西厨子》作者: [英]彼得·梅尔推荐理由:读了《愿上帝保佑法兰西厨子》,就像在米其林三星级酒店吃一顿大餐。
——《今日美国》简介:《愿上帝保佑法兰西厨子》是彼得·梅尔别具创意地描绘法国美食和法式精致生活的随笔集。
3、《人间至味》作者: 汪曾祺推荐理由:“资深吃货”汪曾祺的经典美食散文集,一花一叶皆有情,一茶一饭过一生。
深深呼吸,缓缓前行,慢慢品下一口暖心的酒,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简介:“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
”“田野里的土豆比超市里的有趣得多。
”“昆明的炒菠菜极好,为什么好呢?油极大,火甚匀,味极鲜。
”人世间数十寒暑的沧桑风雨,借助这些寻常吃食,熬成难忘的老味道。
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汪曾祺更懂吃的人吗?无论是春天的萝卜、秋天的糖炒栗子,还是新采的枸杞头、缸腌的臭苋菜;不管是江南的马兰头、朔方的手把肉,还是故乡的野菜、他乡的菜肴,所有的吃食,在他的笔下,都是人间的至味。
4、《民国吃家》作者: 二毛推荐理由:自古以来,美食很大一部分是靠名人、靠文人墨客、靠民间推动的,这一点在民国时代表现得更为突出。
吃吃喝喝绝不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这是一个美食绚烂的时代,它直接影响了现在的“美食地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市面上写饮食的书真不少,印刷精良雅致,配图优美,美食在打光和后期制作的辅助上,确实透露出一副诱人的模样,可每次读罢,我总觉得还是缺了点什么。
直到今晚读了兰楚的《饮食谭屑》,才恍然大悟,这或华美或重包装或求新意的美食背后终究缺了朴实的生活味道,在追求营造食物美味美感的过度渲染下喧宾夺主倒让食物失了本原。
《饮食谭屑》让我认识到,以美味勾起人的食欲、以美感满足观赏性的美食,只是美食的一部分,而以美好的回忆承载着满满感情的美食,更让人动心起念,念念不忘,这样的美食才得以完满。
?
?
《饮食谭屑》分原汁原味的家乡味道、粗犷淳朴的满族食风、醉里乾坤的杯酒趣话和烟火人间的饮食琐记等四辑,字面上看起来是身为关东(东北地区)土著的兰楚写自己家乡的食物和感触,身为非关东地区的读者也许会有“阅读它会不会达不到共鸣”的迟疑,但实际上,完全不必迟疑。
一来,你不仅能在本书中获取制作这些从未吃过甚至都没听过的各种地方小吃的方法,还能领略到它们独特的文化传统魅力;二来,你真的会从一个陌生的小吃那里延伸到你家乡的类似小吃,从而会心一笑;更重要的是,你会深深认同作者自序中所感:“我想没有一种事物能如民间美食这样贯穿每个人的一生记忆,让人如此回味无穷,它简直就是一种令人坚笃信念,能伴人读过清贫、富有、繁盛、落寞、热闹、孤独等等生命的各个时段的光阴。
”?
?
《锅出溜》这种食物让我不由自主想起小时候村里办白事吃流水席吃过的“锅巴”。
因为没有水田,一年当中只有外婆家救济半口袋的米,舍不得吃,每次一勺子米熬一大锅稀饭,罕见地情况下做白米饭,都觉得特浪费,配一把红糖就能吃掉一大碗,还总抢,记得我老爸呵斥:你们不用抢,最后吃不了割了头也要给你倒进去!可物质贫乏,即便是流水席,锅巴能不能成,也是看运气,一口大铁锅做白米汤,米放的少了不成,锅底的火过了也不成,时间不够也不成,只有水米比例刚刚好、火候刚刚好、送殡的队伍走的远、灶底下的火虽灭了可还有余温捂着才成,好不容易成了,眼巴巴等着最后的锅巴,盯着掌勺的大爷拿个铲子撬下来,最后多数情况下一年也就这么一次的好运气,也就一个小孩分到那么一小块,咬下去,一面是软糯,一面焦黄,咯嘣脆满口香,淳朴甘甜,个中滋味自是难忘。
《东北大米的故事》则是舍不得煮光的米哪回煮的久了,粘稠,米油亮亮,我挺着个圆鼓鼓的肚子去盛第三碗,通常这时候父亲就该瞪眼睛了:越是饭量做的少了你还越能喝!?
?
《香到骨头里的油炸糕》却让自己的思绪飘出了麻油的香气来。
麻油,也就是香油,村里的作坊酱园做麻油,我一定跑去看。
炒芝麻那叫一个香,然后小磨慢磨,这时候出来的是半成品——芝麻酱,我们管它叫“麻汁儿”,在放个大缸里,一排葫芦头上下轻晃动,香油在上渣滓在下就慢慢分离了。
小时候很少吃香油,而是吃比香油便宜的“麻汁儿”,家里来客人做凉调菜的时候,拿个碗一角钱可以给大半碗,挖上一大勺,甭提多美了。
剩下的我妈就把它藏到抽屉深处,我总惦记着,趁没人就跑去偷偷吃一勺,心说:少了一勺妈妈看不出来。
一会再去吃一勺,如此反复,不用多久,就剩个碗底。
同样跑去看,却只能让我流着口水、带着一个咕咕咯肚子回家的当属月饼了,终于到了中秋节分半个月饼的时候,我又舍不得吃,我妈就哄我说:“你吃了,我那半个偷偷给你。
”?
?
《东北油炸大麻花》联想到的是舅妈做的“炸三角”。
面片在温油的怀抱里起初晃悠悠,
噗嗤一声就鼓起了肚子,又白脸转成了黄橙橙谷子的颜色,捞出来趁热撒绵白糖,融化裹了“三角”一身,黄橙橙金亮亮甜兮兮香喷喷。
油炸的东西盖是吃个刚出锅的热度和口感。
?
?
《东北鱼生》忆起第一次去青岛本地人家做客,新鲜的蛤蜊,清洗干净,烧干锅,并不下油,而是直接下蛤蜊翻炒,放点姜片,不一会有了汤汁,蛤蜊开了口,那叫一个鲜甜可口。
?
?
儿时最馋的当属那些树上的榆钱儿、香椿、槐花。
《美味的榆钱儿》是四月春天里的头一口鲜,可不是家家户户都栽种,我通常要先承诺拿家里五月的槐花儿跟胡同里的小伙伴们换才能尝鲜。
春天的香椿会最先发了小小的芽儿,这时候的我就馋了,嚷着母亲要吃香椿芽儿,母亲总是骂我心急,说再等等。
等什么呢?等她们睡醒了一觉,伸一个懒腰,展开细细的胳膊蹬开了腿,那才好吃。
于是每天起床我也先伸个懒腰,再急忙忙穿好衣服,跑到树下看她们睡醒了没?五、七天后,满院子散发着特殊的香味儿,小小的香椿儿终于陆续睡饱了。
母亲搬来高高的凳子,踩上去,细细采摘了一大把,就着井水冲洗干净,沥干,剁了细碎,坐了锅,热了油,下了菜,入了盐,摸两个鸡蛋磕进去,滋溜滋溜响过之后,趁热包进煎饼里,我往往是就着口水一起吃了。
陆续睡饱了的小香椿们,争先恐后地伸着懒腰迎着春风急火火的长大了。
可是她们大了就不能吃了,我又开始着急了。
母亲这时候还是不紧不慢的,拿了簸箕备了瓷缸,再踩在高凳上摘,我在底下仰着头,端着簸箕接晃晃悠悠从半空就飘落的香椿。
母亲洗过香椿之后晾干了水分,拿细盐给她们全身擦一遍,再给她们舒服的揉揉捏捏,等她们恹恹了,就放她们进瓷缸里休息,让她们再睡饱一觉,等什么时候我馋了,就去叫醒她们。
这时候,煎饼上抹薄薄一层猪油,就拿一个白煮蛋,包进煎饼里,揉碎了抹匀,拿几根腌好的香椿,那叫一个满足。
有一回春日里,我弟弟从街上回来自己有模有样给自己这么包了一个,吃了一半说难吃死了,我尝了一口是苦的,我妈一瞧他把喂小鹅的莴笋叶子当成了香椿,能不苦吗?在我弟弟一脸郁闷中我和妈妈哈哈大笑。
不过,岁月发酵了情感,就连这苦味的莴笋叶子,隔着时光想起来也有了丝丝清甜。
?
?
夏秋季地里的蒲公英、狗奶子、银灰菜、灯笼果、山药豆等等能吃的时候,会传来小伙伴们一路走来的欢声笑语。
秋日里收了豆子,豆秸秆堆在院落里,总有漏网的豆粒儿藏在底下,秋雨飘过,偷偷发了芽,我这种没耐心的吃货,这时候却仔细一根根拣出来,炒来吃,比黄豆芽甚至《关东绿豆芽》好吃多了。
也做《诱人的“辣椒焖子”》,不过却是韭菜花加青辣椒上臼子槌,跟母亲一起笃笃笃地弄好,最后加点盐就成。
?
?
冬日里我家也做《东北大锅菜》类似的乱炖菜,通常是“酒席菜乱炖”,酒席上带回来的各种有肉的菜,挂在墙上,我爸喊一声,谁去给我拿?这准是我最听话的时候,蹭一下就蹿到了院子里,也不喊冷,加上白菜粉条豆腐土豆慢慢炖,热腾腾,冬日里能吃好多顿。
冬季里除了萝卜白菜土豆再无其他菜,这时候满地里的荠菜变成了宝,当然我妈也做过冬的咸菜,通常就三种:萝卜干、咸菜疙瘩、闷豆萝卜,萝卜干有原味的、裹花椒面的和裹辣椒面的,适合直接吃;咸菜疙瘩适合配鸡蛋和肉丝炒;臭豆子萝卜最适合炖豆腐,那叫一个美味。
包白菜豆腐馅的饺子,洒把自家产的花椒面,那叫一个鲜美。
我爸妈不喜欢胡萝卜的味道,又占地产量少,不够过冬吃的,我特别馋胡萝卜,有一回邻居家奶奶给了我一个,煮了真是甜!《香掉牙的大黄米饭》勾起有一年冬天,我妈给我二姨帮忙,我爸在家照顾孩子。
他不会做主食就麦子换了大米,然后碗里大米掺了小米加水,搁在箅子上碗蒸,这是我爸的“自创饭”。
我妈一周回家带老多卖剩下的油条,我爸放白菜和粉条里炖了,那个冬天,每人一碗我爸的“自创饭”就着我妈的“白菜粉条炖油条”,这样的记忆恐怕是最独一无二的,以后也再也不会有了吧。
?
?
这些美味终究也只化作了回忆里或纸上的零星只言片字。
写下来,也不足以表达出深情。
?
?
单是好吃的东西,吃,得适量。
?
而记忆种的味道,想,却难寻。
?
只有食物里的感情,浓,永不忘。
?
?
第四辑烟火人间的饮食琐记里讲到了我家乡的名小吃,我只想说,胡椒粉是必加的才算正宗,这样的初冬夜里,我好想念家乡的这一口热汤。
?
(发表于豆瓣网,作者简言)。